第八章競技科學健身方法(2 / 3)

落袋式台球的吻球規則

落袋台球的規則之一:吻球即為主球和目標球緊貼在一起,遇有吻球現象時,應根據盤上的具體情況進行處理。

(1)甲方脫槍後,乙方的主球與目標球成“吻球”時,應將紅球和白球移回本球點,由乙方另行開球。

(2)甲方獲得連續擊球權,盤上出現“吻球”時,應將紅球和白球移回原來的球點上,由甲方再次開球。

(3)甲方撞擊紅球入袋的主球與白球成“吻球”時,即為上槍得分有效,凍結盤麵的球,隻將紅球移回本球點上即可。白球可持於手中備用,由甲方另行開球。

5.打保齡球

保齡球健身特點

保齡球,又叫地滾球、木滾球或“九柱戲”、“十柱戲”。保齡球設備簡單,規則容易掌握,運動時不受年齡、性別限製,因此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保齡球持球準備姿勢

(以右手為例)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兩腳分開站立,兩膝微屈,右手持球置於身體的右側,左手協力托住球,右手的上臂夾緊緊貼身體,使持球臂與出球方向(以右邊2號箭標為準)成直角。準備姿勢完成後,無球手要保持平舉。

右手持球是以大拇指與中指和無名指分別成11形狀進球孔握球。應以中指、無名指先放入孔內,然後拇指再放入孔內。如果先放拇指入孔而沒有將球持牢,則會造成投球方向向上,影響比賽成績。目前高水平的人是以中指和無名指的第二關節持球。

保齡球的助走

目前進行保齡球運動的人大都采用四步助走。即在完成四步助走後投球。其方法是持球者先邁出右腳,第一步和第二步助走的身體要放鬆,步幅要適中,不宜過大過小。第三步步幅要大於前麵二步,同時身體逐步前傾。第四步的步幅大於第三步,後腿伸直,腳尖扣地,成為弓箭步,滑行到起點線(犯規線)前的附近,使肩關節、膝關節與犯規線(腳不許踏犯規線)成一線垂直於地麵。

在助走的前三步要自然放鬆,用腳後跟走,不要采用滑行向前。在助走中隨著向前助走逐漸使身體向前傾斜。第四步要滑行向前,身體重心落在支撐腳上,保持身體平衡,雙眼注意2號箭標。

助走動作要連貫、協調,注意與上肢、持球手間的配合。助走要有節奏,由慢到快,由放鬆到緊張,步幅由小到大。

保齡球三步助走

球手在第一步將球推出,第二步迅速將球由下向後擺動,第三步將球送出。三步步法,是將四步步法的第一步省略,因此不再向前推開,隻代以短短的勁頭,即向後擺動。保齡球四步助走球手在第一步先將球向前擺開,第二步持球的手向後擺蕩,第三步擺蕩過到最高點,第四步球向前擺,在滑步後把球送出。這是大部分球員所用的步法。

保齡球五步助走

使用五步步法時,第一步球微向前擺,第二步把球擺開,第三步往後擺蕩,第四步擺蕩達到最高點,第五步手臂筆直向前將球送出。由於在第一步和第二步中,擺開的動作相當充分才向下擺蕩,因此球勁較強。

保齡球滑行技術

三步法或四步法及五步法的最後一步,都需滑行。滑行是擲球前的最後一個動作,滑行至擲球線前停止,同時持球的右手,正好擺蕩到前方與左腳平行。滑行的距離,約在一尺左右。

保齡球擺臂技術

以肩關節為軸,手臂前後自然擺動,與鍾擺相似。肘關節放鬆不能彎曲,肩關節應放鬆擺動,以上臂擺動為主,前臂肌肉不要用力,不要轉腕。如果前臂和手腕緊張用力將會影響持球擺臂的慣性作用,造成投球失誤,影響比賽成績。

保齡球投球技術

在以肩部為軸、上臂帶動前管的擺動情況下,以下手前送的方式進行投球。投球是持球臂順勢向前,當大拇指在起點線(犯規線)上空與地麵成垂直時出手投球為宜,這樣球才能向前平穩滾動。投球時應拇指先出球然後才是中指、無名指出球。拇指、中指、無名指出球時仍應保持11的形狀。出球方向要直,對著2號箭標。投球後,擺動臂自然向前擺動,身體要保持平衡,肩與支撐腿成垂直線。

保齡球的瞄準點

指1號與3號、或1號與2號球瓶之間的區域,是球手想打全倒時所瞄準的地方。

保齡球曲球技術

球出手後,以弧形路徑滾向球瓶區,這種球路的彎曲度比鉤球大,而且力量強猛,但控製技巧上較難。曲球的出球點,約在球道中央或稍偏左。

保齡球直球技術

最單純的擲球方法,以直接的球徑到達球瓶區,這種球路衝擊力量並不顯著,但簡單易學。擲球時,手臂保持垂直,不作任何扭轉,所擲的球,就是直球。

保齡球鉤球技術

鉤球的球路,開始滾衝時是直球,靠近球瓶區時偏左彎曲,以適當的角度衝入球瓶區。鉤球的衝擊效果良好,是一般球手所常用的擲球法。

6.短跑

短跑健身特點

短跑比賽緊張、激烈。短跑健身非常簡單,賽跑的技術也非常原始,完全是靠體力去競爭,是有氧運動的最佳鍛煉方式。短跑的起跑

起跑的目的是使身體迅速擺脫靜止狀態,獲得向前的最大衝力,為起跑後很快發揮高速度創造有利條件。短跑鍛煉者都采用蹲式起跑方法。它包括安裝起跑器、各就位、預備和鳴槍後起跑。

(1)起跑器的安裝:起跑器的安裝是使兩腳獲得牢固的支撐,形成良好的預備姿勢,便於獲得較快的起跑速度。每個鍛煉者要根據個人身體素質情況及自己的特點安裝起跑器。

(2)起跑的動作順序:鍛煉者聽到“各就位”口令後,可作幾次深呼吸,然後輕快地跑到起跑器前。前腳先踏在起跑器上,接著另一隻腳踩在後起跑器壁上,後膝跪地。四指並攏,與拇指構成“八”字形,拇指相對,虎口向前,除小拇指外,其餘各指第一指節觸地。兩臂伸直,兩手距離與肩同寬或稍寬,重心前移,兩肩與起跑線齊平或超過起跑線5~10厘米。聽到“預備”口令後,從容抬起臀部,使之與肩平或稍高於肩,身體重心前移,兩腳貼緊起跑器,整個動作要自然。聽到槍聲後,兩手離地並迅速有力地前後擺臂,兩腳同時蹬起跑器,後腿迅速向前擺出,前腿蹬直,把軀幹向前送出。第一步腳落地時,要積極有力,並須落在起跑線前一腳半遠的地方,再配合兩臂的有力擺出,由起跑而進入疾跑。

短跑的疾跑

疾跑就是起跑後的一段加速跑。疾跑時,腿要充分後壓,擺動腿迅速向前上方擺出,髖前送,並積極用前腳掌著地。兩臂擺動要有力,擺幅較大,步長要不斷增加。步頻要逐漸加快。此後即自然進入途中跑。疾跑的距離一般為20米左右。

短跑的途中跑

途中跑在整個短跑中是最長的一段距離。其主要任務:進一步提高疾跑中已獲得的速度,或者盡可能保持最快速度跑到終點。其動作的特點:前腳掌落在身體重心投影點的稍前麵,腳觸地後膝關節微屈,足踵下沉,使身體重心很快地移過垂直階段。接著後腿的髖、膝、跟關節依次迅速伸展,完成快速有力的後蹬。

途中跑時,頭要正對前方,兩眼要向前平視。上體保持正直或微向前傾,兩臂要以肩關節為軸,輕鬆而有力地前後擺動,擺臂動作應以自然協調為原則。

短跑的終點衝線

鍛煉者快要到終點時,為了做好衝線準備,要有一段終點衝線跑。這段跑在技術上與途中跑沒有本質區別,要以全身的力量、頑強毅力衝向終線點,在離終點最後一步時,上體迅速前傾,以胸部或肩部接觸終點帶而過終點。

7.中長跑

中長跑健身特點

中長跑是田徑運動中發展耐久力的主要項目,是中距離跑和長距離跑的簡稱。中距離跑項目:成年男子有800米,1500米;女子400米,800米。長距離跑項目:成年男子有5000米,10000米,女子有1500米,3000米。

中長跑的起跑

中長跑一般采用站立式起跑,(女子400米采用四踞式起跑)800米以上的距離是按兩個信號完成起跑動作的。發令前,鍛煉者位於起跑線附近。當聽到“各就位”的口令後,作一兩次深呼吸,慢跑到起跑線後站立,把有力的腳放在前麵。上體前傾,兩腿彎曲,重心落在前腳上,後腳用腳掌著地。前腳異側在體前自然彎曲,同側臂放在體後,眼看前方4~5米處,身體保持穩定姿態。當聽到槍聲時,後腳迅速蹬地,用力前擺;前腳迅速有力直蹬,兩臂有力地前後擺動,迅速向前衝出,並占據有利位置。

中長跑的途中跑

中長跑的強度小於短跑。後用用力比短跑小,後用角度比短跑大,約為50°~55°,後蹬效果的好壞,取決於用地的力量、速度以及擺動腿積極前擺的協調配合。中長跑腳著地時,要求柔和而有彈性,兩腳要落在一條直線上。擺的動作幅度要小於短跑,大小臂彎屈角度較小,肩關節要放鬆,兩臂要協調地配合下肢動作前後擺動。中長跑由於距離長、體力消耗大、人體對氧氣的需要量不斷增加,因此,要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中長跑一般都采用口和鼻同時進行呼吸,呼吸要有節奏,一般是兩步一呼,兩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

中長跑的終點衝刺跑

終點衝刺跑是中長跑臨近終點的一段快速跑。動作要求基本上和短跑終點衝刺跑相同,隻是距離長一些。

什麼時間開始衝刺跑,這要根據比賽的距離、個人訓練水平和戰術需要來決定。在終點衝刺跑時,要以頑強的意誌,動員身體全部力量,創造優秀成績。在一般情況下,800米跑可在最後150~200米開始衝跑,3000米以上距離可在最後300~400米開始衝跑。

8.競走

競走健身特點

競走是一項長距離和超長距離的徑賽項目。目前國際比賽以20千米、50千米兩個項目為主,競走是單腿支撐和雙腿支撐相互交替的周期性運動。

競走的規則

根據競走規則規定,在競走時,必須用腳跟先著地。當腳落地的瞬間,膝關節必須伸直,後腿必須在前腳落地後才能離地,必須有一條腿經常保持支撐狀態。任何時間兩腳都不得同時離地。

競走的技術

身體沿縱軸的前後扭轉動作是競走技術的主要部分。競走的人必須用腳跟先著地,然後滾至全腳掌著地。落地時,膝關節必須伸直,落地後,身體順慣性前移,擺動腿彎曲向前擺動。當支撐腿垂直於地麵時,擺動腿膝關節彎曲程度最大。接著,大腿向前擺出,小腿也隨著大腿向前擺出。此時擺動腿帶動側髖關節向前送出。在“雙腿支撐”時,兩大腿前後分開的角度最大。

“雙腿支撐”是一個過渡階段,是由蹬地腿蹬地過渡到擺動腿落地的階段。競走時,軀幹要保持稍前傾或直立姿勢,兩臂彎曲90°左右,配合兩腿前後擺動。

掌握競走的放鬆技術,對保持走速是很重要的。在單腿支撐、身體垂直於地麵時,擺動腿的髖關節和膝關節要低於支撐腿的髖關節和膝關節。擺動腿的同側後高於支撐腿的同側肩。

9.跳高

跳高健身特點

跳高是一項越過垂直高度的運動。規則規定跳高必須是單腳踏跳,過杆姿勢分為跨越式、滾式、剪式、俯臥式和背越式,跳高技術跨越式、滾式、剪式、俯臥式和背越式,跳高技術分為助跑、踏跳、過杆和落地四個部分。

跳高的助跑

助跑是為了獲得一定的向前速度,給快速有力的踏跳創造良好的條件。助跑距離,一般為6至8步,助跑的角度與過杆姿勢有關,在25°~90°之間。助跑時,要求在身體重心向前平穩移動的情況下,均勻加速,要跑得輕鬆自然。助跑的最後3~4步要采用降低重心跑。在動作結構上要和一般跑有所不同:上體前傾小,兩臂動作大,腳跟先著地迅速滾動到前腳掌著地。

跳高的踏跳

踏跳是跳高技術中最重要的環節。它的作用是讓人體向上騰起一定的高度來越過橫杆。踏跳的基本要求是:方向要正,使身體充分向上並向前騰起。助跑最後一步用擺動腿支撐時,要積極做跪膝送髖動作,踏跳腿以大腿帶小腿,勾著腳尖向前送髖和邁伸,並以腳跟先著地迅速滾至全腳掌著地。由於快速助跑,踏跳腿的踏地和擺腿、擺臂動作的作用,踏跳腿被迫出現了屈膝緩衝動作。當擺動腿的膝部擺至與踏跳腿的膝平行時,迅速前踢擺動腿小腿(勾腳尖),直腿向上擺起,同時迅速蹬直踏跳腳,完成踏跳動作。兩臂的擺動,是在踏跳開始時配合兩腿的動作,由體側後方向前上方用力上擺,兩肘向外,提肩,擺動腿同側的肘關節高於肩。

跳高的俯臥式

采用側麵直線助跑,踏跳腿一側靠近橫杆,助跑路線與橫杆所成的角度一般為25°~45°。

踏跳腳蹬離地麵後,隨著身體向前上方飛進,踏跳腿屈膝上收。擺動腿與同側臂順勢前伸並向內旋,肩向內扣,頭隨著轉動,使身體在杆上成俯臥姿勢。接著擺動腿同側繼續前伸內旋,頭向下潛,踏跳腿向外展伸,完成過杆動作。

跳高的背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