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用】健脾養心,疏肝解鬱。
【主治】高脂血症,肝鬱不解、心脾兩虛證者。症見頭暈乏力、心悸、脅痛,腹中不時作痛,脈左寸關虛軟。
【方解】本方為歸脾湯、逍遙丸兩方相合而成。其中歸脾湯補脾養心,逍遙丸疏肝解鬱,正虛得扶,氣機舒展,而血脂自然得以降低。
【藥理】當歸水溶性成分阿魏酸能抑製肝髒合成膽固醇的限速酶,使肝髒內膽固醇合成減少,血漿膽固醇含量下降。柴胡皂苷肌肉注射能使實驗性高脂血症動物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水平降低。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
【方六】雙降湯
【出處】《中國名醫名方》
【組成】黃精20克,首烏20克,山楂15克,菊花10克,草決明15克,丹參5克,桑寄生20克,豨薟草15克,澤瀉20克。
【功用】補益肝腎,活血泄濁。
【主治】高血脂症、高血壓病,肝腎陰虛、痰濁阻滯證。
【方解】方用首烏、黃精、桑寄生補肝腎固精氣;配澤瀉、豨薟草清利下焦濕濁;草決明、菊花平肝潛陽、平降衝逆;山楂健脾滲濕,消食導滯;更用丹參活血,與山楂相伍行氣解鬱活血,斡旋陰陽。諸藥相伍,補中有行,補而不膩,固而不澀,行而不散,共奏補益肝腎,行滯通脈,瀉濁潔腑,降脂降壓之功效。
【藥理】黃精煎劑可明顯降低高脂血症家兔甘油三酯、β-脂蛋白和血膽固醇。首烏、澤瀉可改善脂質代謝,減少腸道膽固醇的吸收。山楂、菊花降壓降血脂。決明子能顯著降低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丹參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七】補腎化濕湯
【出處】《山東中醫雜誌》
【組成】何首烏12克,菟絲子12克,陳皮6克,茯苓10克,白術10克,決明子15克,萊菔子10克,生山楂10克,澤瀉15克,甘草6克。
【功用】溫補脾腎、化濕通絡。
【主治】高脂血症。
【方解】方中何首烏、菟絲子補腎益精,共為君藥;茯苓、白術、陳皮、澤瀉健脾化濕;山楂、萊菔子消食導滯,同為臣藥;決明子養陰柔肝而輕瀉,為佐使之藥。諸藥配合共奏降脂之功效。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首烏能減少腸道TC的吸收,阻止TC在肝內沉積,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山楂能抑製TC的合成;澤瀉有幹擾TC的吸收、分解或排泄作用。
【用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口服,60天為1個療程。
【方八】化痰祛瘀降脂方
【出處】《中國社區醫師》
【組成】陳皮20克,法半夏15克,黃連8克,茯苓25克,枳實15克,白術10克,山楂10克,廣木香10克,丹參30克,紅花10克,水蛭8克。
【功用】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主治】高脂血症,屬痰瘀互結者。症見眩暈、頭重、胸悶、心慌、氣短乏力,或腹脹、納呆、口中黏膩或嘔惡,舌質紅有瘀斑,苔黃膩,脈弦或弦滑。
【方解】方以陳皮、法半夏、茯苓、白術燥濕化痰;黃連清化痰熱;山楂健脾消食,上述藥物合用具有健脾消食、燥濕化痰之功,以恢複脾之運化與轉輸功能,除“膏脂”形成之始動因素;複以廣木香行氣,丹參、紅花、水蛭活血化瘀。全方合用,共奏清熱化痰、燥濕健脾、行氣活血之功。
【藥理】半夏明顯降低TC和LDL-c,對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山楂中的總黃酮,可降低TC。紅花具有調整脂質代謝紊亂的作用,並可對血液中的高凝固有明顯的抑製作用。水蛭可降低食餌性高脂血症家兔的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低實驗性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清膽固醇含量。
【用法】水煎至300毫升,每日3次,每次口服100毫升,連服4周為1個療程。
【方九】清肝瀉濁湯
【出處】《醫藥論壇雜誌》
【組成】生決明子30克,菊花10克,紅花15克,何首烏20克,黨參25克,茯苓、陳皮、海藻各15克,丹參20克,山楂20克,白術、澤瀉各15克,甘草6克。
【功用】清肝瀉濁,清痰祛瘀。
【主治】高脂血症,肝鬱濕熱、痰瘀互結者。
【方解】方用生決明子利五髒,除肝經濕熱,通便利濁、化瘀;菊花清肝泄熱共為君藥;四君子湯健脾利濕,陳皮燥濕化痰,何首烏補肝清肝,三者共為臣藥;海藻軟堅散結,山楂健脾活血化瘀,丹參活血化瘀解毒,澤瀉利水降濁,甘草調和諸藥共為佐使。諸藥合用共起清肝瀉濁,祛痰化瘀之效。
【藥理】現代研究認為:決明子能顯著降低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降血壓,抑製血小板聚集。菊花可調節脂代謝。首烏通過促進腸蠕動增加TC的排泄而減少其吸收。澤瀉通過幹擾膽固醇的代謝,降低TC及升高HDL,有阻止脂類在血清內滯留或滲透到血管內壁的功能,並促進膽固醇的運輸和清除。山楂中的總黃酮,可降低TC。海藻可降脂並改善血液高凝狀態。丹參對纖維蛋白有溶解作用。紅花具有調整脂質代謝紊亂的作用,並可對血液中的高凝固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用法】每劑水煎取汁4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每日2次,30天為1個療程,連服2個療程。
八、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係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縮性病變,可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發病原因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與周圍環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體質有關,如長期飲濃茶、烈酒、咖啡,食過熱、過冷、過於粗糙的食物;長期大量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吸煙;細菌尤其是幽門螺旋杆菌(HP)感染;免疫因素;繼發於其他疾病等。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症狀,大多數病人常無症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狀如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後飽脹、返酸等。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出血等。
該病屬中醫學“胃痛”、“胃痞”等範疇。其病位在胃,與肝、脾、腎等髒腑有關。本病病因繁多,飲食所傷、情誌不遂、脾胃素虛、失治誤治等皆可引發。
【方一】加味香蘇飲(董建華經驗方)
【出處】《中國名老中醫經驗集萃》
【組成】香附10克,橘皮10克,枳殼10克,炒雞內金5克,香櫞皮10克,佛手5克,大腹皮10克,砂仁5克,焦三仙各10克,木香6克。
【功用】調氣和胃,疏肝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症見胃脹多氣,時伴隱痛,反複發作,食後脘脹尤甚,不思飲食者。
【方解】本方以香附、橘皮為主藥。香附入肝,解鬱理氣止痛;橘皮理氣和胃化濕,為脾胃宣通疏利之要藥,具有能散、能燥、能瀉、能補、能和之功,與香附相配,既能調氣和胃,又可舒肝止痛。配枳殼以破氣消積,利膈寬中,能消胃脘脹滿、通大、小腸;佐大腹皮下氣行水,調和脾胃;香椽皮、佛手寬胸除脹止痛。諸藥相伍,共奏行氣、和胃、通降、舒肝、止痛之功。
【藥理】陳皮揮發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雞內金可增高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使胃運動加強、排空加快。砂仁揮發油能促進胃液分泌,可排除消化道積氣,故能行氣消脹。木香、佛手能調整胃腸運動。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按語】如伴見脅肋脹痛、口苦泛惡、肝鬱不舒症狀者,可加柴胡、青皮、鬱金等味以舒肝解鬱;若伴便秘、腹脹、腑行不暢者,可入酒軍或瓜蔞、萊菔子以導滯通腑;如傷食生冷,胃寒作痛者,可加良薑或畢澄茄等品以行氣散寒止痛;如頑固腹脹,反複不愈,則可配用雞金散(雞內金、沉香或木香、砂仁、香櫞皮等量研末,每服3克,日2次),健胃消脹化滯(亦可用於湯劑)。
【方二】平胃散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蒼術15克,厚樸9克,陳皮9克,甘草4克,生薑3片,大棗2枚。
【功用】燥濕運脾,行氣和胃。
【主治】慢性胃炎。症見脘腹脹滿,不思飲食,惡心嘔吐,噯氣吞酸或口苦無味,肢體倦怠,胸悶氣短,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膩而厚者。
【方解】蒼術除濕運脾;厚樸行氣化濕,消脹除滿;陳皮理氣和胃,芳香醒脾;甘草甘緩和中,調和諸藥;煎加薑棗,其調和脾胃之功益佳。諸藥相合,使濕濁得化,氣機調暢,脾氣健運,胃得和降,則諸症自除。
【藥理】蒼術、厚樸可調整胃腸運動。陳皮揮發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生薑可止吐,促進胃液分泌,鬆弛腸平滑肌。甘草對胃平滑肌有解痙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楂梅益胃湯
【出處】《江西中醫藥》
【組成】沙參30克,麥冬、玉竹、生地黃、木瓜各10克,山楂、山藥各15克,石斛、烏梅、白芍各12克,甘草6克。
【功用】養陰益胃。
【主治】慢性胃炎。症見胃脘嘈雜,似饑非饑,似痛非痛,口幹舌燥,少苔、
無苔或花剝苔。證屬脾陰不足、胃土燥熱型者。
【方解】方中用烏梅、山楂、木瓜、白芍之類以酸甘化陰,配沙參、麥冬、玉竹、生地黃、石斛等養陰益胃,伍山藥健脾和胃,甘草調和諸藥。
【藥理】沙參、麥冬、生地黃具有增強免疫,調節免疫平衡的功能。木瓜似有緩和胃腸肌痙攣的作用。山楂促進消化,對胃腸功能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烏梅煎劑能促進膽汁分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白芍與甘草合用,可解除胃腸平滑肌痙攣、鎮痛。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一貫煎加味(趙清理經驗方)
【出處】《中華名醫名方薪傳胃腸病》
【組成】遼沙參15克,生地黃12克,麥冬12克,枸杞子15克,太子參12克,焦山楂30克,烏梅肉15克,雞內金12克,廣木香6克,甘草3克。
【功用】甘寒養陰,和中益胃。
【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症見胃脘灼痛,嘈雜幹嘔,不思飲食,食後胃脘痞滿脹痛,口燥咽幹,體倦乏力,舌質紅苔少,脈細數無力。證屬胃陰不足,胃失濡養。
【方解】本方取太子參、枸杞、山楂、烏梅、甘草之酸甘以化陰,助沙參、生地黃、麥冬滋陰生津之力;雞內金補胃體;廣木香理氣,防酸甘之滯,助生生之機。以上諸藥合用,益胃陰、養胃體。
【藥理】沙參、麥冬、生地黃、枸杞多糖具有增強免疫,調節免疫平衡的功能。烏梅煎劑能促進膽汁分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雞內金可增高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使胃運動加強、排空加快。木香能調整胃腸運動,促進胃的排空。
【用法】水煎服,日再服,早晚各一次。
【方五】溫陽健胃湯(張繼澤經驗方)
【出處】《中華名醫名方薪傳胃腸病》
【組成】潞黨參15克,炒白術10克,白芍10克,炒枳殼10克,高良薑5克,陳皮6克,法半夏10克,桂枝3克,木香5克,炙甘草3克。
【功用】溫運脾陽,健胃和中。
【主治】萎縮性胃炎,伴灶性腸腺化生。症見胃脘隱痛,胃脹噯氣,大便或幹或爛,脈細,舌苔薄白。辨證為中虛氣滯者。
【方解】方中黨參、白術益氣補中,桂枝溫經通陽,白芍緩急止痛,良薑溫中祛寒,木香行氣止痛,陳皮、半夏理氣化痰降逆,枳殼破氣寬中,甘草調和諸藥,共奏溫運脾陽,健胃和中之效。
【藥理】黨參具有保護胃黏膜功能。炒枳殼水煎液能明顯促進小鼠胃腸蠕動。高良薑低濃度水煎劑對離體腸管有興奮作用。陳皮揮發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木香能調整胃腸運動,促進胃的排空。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方六】砂半理中湯(宋孝誌方)
【出處】《名醫方證真傳》
【組成】清半夏9克,製香附9克,高良薑9克,炒枳殼9克(或炒枳實),砂仁9克(打碎)。
【功用】理氣散寒、和胃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證屬寒凝氣滯者。症見胃脘疼痛,泛酸噯氣,或吐涎沫,脘腹脹滿,痛引脅背或胸中,舌質淡紅,苔薄白或白膩,脈沉遲或弦緊。
【方解】方中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和中健脾,砂仁健胃理氣止痛、化食積;枳殼(或枳實)能消心下痞塞之痰,泄腹中滯塞之氣,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內連扯之積,故做為脾胃病之主藥。香附舒肝理氣,良薑溫中祛寒。
【藥理】半夏促進胃腸運動,抗實驗性胃潰瘍。香附可促膽汁分泌,抗炎鎮痛。高良薑低濃度水煎劑對離體腸管有興奮作用。砂仁揮發油能促進胃液分泌,可排除消化道積氣,故能行氣消脹。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2次溫服。
【按語】若口苦吐酸,為膽火較盛,加生梔子6~9克;脅痛較重者,可加川楝子9克;若兼大便幹燥或不能,為大腸有熱,可加大黃2~3克;若腰酸小腹脹甚,可加沉香末2克(另衝);同時有小便不利者,可加肉桂末2克(另衝);若中焦痞滿,上下不通,此乃兼有三焦症狀,可加黃連2~3克,肉桂末2克(另衝)。
【方七】補中消痞湯(李壽山方)
【出處】《名醫方證真傳》
【組成】黃芪15克,黨參15克,白術15克,枳實10克,桂枝10克,炒白芍15克,丹參15克,炙甘草10克,生薑10克,大棗5枚。
【功用】益氣溫中,導滯消痞。
【主治】本方適用於脾胃虛弱、氣滯偏寒、升降失調之胃痞證(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
【方解】方中黃芪、黨參、白術、桂枝益氣健脾溫陽;枳實破氣除痞;丹參活血化瘀;白芍、甘草緩急止痛;薑棗調和脾胃。
【藥理】黃芪提高機體免疫力。黨參抑製潰瘍形成,保護胃黏膜。丹參、桂枝改善血液循環。枳實對胃腸平滑肌有興奮作用。白芍與甘草合用,可解除胃腸平滑肌痙攣、鎮痛。生薑可止吐,促進胃液分泌,鬆弛腸平滑肌。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飯前或飯後2小時溫服。
【按語】對噫氣、矢氣不暢加佛手;脘中隱痛明顯者加元胡、香櫞皮;胸腹拘急、氣逆咽哽者加香附、蘇梗;脅背脹痛加廣木香、鬱金;食少難消加雞內金、炒穀麥芽;大便溏瀉加茯苓;大便秘結加肉蓯蓉;貧血、頭眩加當歸、枸杞子。
【方八】舒胃和中湯(張誌堅方)
【出處】《名醫名方錄》
【組成】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殼10克,炙甘草5克,川連3克,淡吳萸1.5克,蒲公英30克,佛手片10克,生麥芽30克,炒神曲10克,炙雞內金5克。
【功用】舒胃和中,疏肝清化。
【主治】慢性淺表性胃炎。症見上腹痞脹、疼痛,脅肋脹痛,噯氣吞酸,納差泛惡或大便溏瀉,舌質紅、苔薄膩或黃膩,脈弦滑或細弦。
【方解】本方係化裁經方四逆散,為肝鬱犯胃,食滯化熱證而設。取枳殼之降氣消痞,合柴胡之輕舉疏達,引“脾胃之氣行陽道”;用白芍、甘草之酸甘化陰,緩急止痛;蒲公英之苦寒清熱,入肝胃二經,並散滯氣;配川連、吳茱萸之苦寒泄降,清肝火而泄胃熱,辛熱開鬱,暖脾而散寒邪;佛手片疏肝胃之滯氣,滯氣破則上下氣機暢通,胃舒肝達;合生麥芽、神曲、內金之消食和胃。諸藥配伍,合力舒胃和中,疏肝清化,升清降濁,旨在“以平為期”。
【藥理】四逆散能夠抑製胃酸分泌,改善黏膜的血液循環;其中柴胡枳實合煎有明顯增強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和小腸推進功能的作用。麥芽煎劑對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似有輕度促進作用。蒲公英有健胃作用。雞內金使胃運動加強、排空加快。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2次於飯後1.5小時溫服。症狀緩解,病情穩定後,可按上方劑量比例研末,每取5克,分2次於飯後1.5小時開水調服,以資鞏固,以20~50天為宜。
【按語】本方為張誌堅主任醫師多年治療慢性胃炎的有效方劑。該方緊扣肝氣犯胃、食滯鬱熱之病機,在四逆散基礎上去破氣之枳實,增入行氣消痞、苦辛清化、舒胃消滯之品,熔升降有序、辛開苦降、清熱消滯於一爐,俾胃氣舒而中焦和。慢性胃炎如能按法施治,常可應手取效。
【方九】舒胃飲
【出處】《新中醫》
【組成】白芍9~15克,薑半夏、黃芩、川厚樸各9克,幹薑4~6克,黃連3克,蒲公英15~30克,炙甘草9克。
【功用】和胃降逆,理氣止痛。
【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症見胃脘不舒,滿悶飽脹,時作疼痛,嘈雜噯氣,嘔泛吐酸,心下痞滿,腸鳴泄瀉,舌苔薄黃而膩。
【方解】本方乃半夏瀉心湯合芍藥甘草湯兩方加減化裁而成。半夏瀉心湯可和胃降逆,開結除痞;芍藥甘草湯緩急止痛;加厚樸苦辛溫,以其燥濕散滿,行氣導滯;蒲公英苦甘而寒,取其清熱解毒,消積散結。共奏辛開苦降,理氣消痞,緩急止痛之功。
【藥理】薑半夏促進胃腸運動,抗實驗性胃潰瘍,可抑製嘔吐中樞而止嘔。幹薑具有解痙鎮痛、抗炎止瀉作用。黃連、黃芩可拮抗回腸痙攣。芍藥甘草湯可解除胃腸平滑肌痙攣、鎮痛。
【用法】水煎服。
九、胃與十二指腸潰瘍
胃與十二指腸潰瘍是常見的慢性消化係統疾病,又稱消化性潰瘍。潰瘍的形成有各種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對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潰瘍形成的基本因素。研究表明,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護作用減弱等因素是引起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的主要環節。胃排空延緩和膽汁返流、胃腸肽的作用、遺傳因素、藥物因素、環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潰瘍的發生有關。臨床表現主要有上腹部疼痛,呈慢性、周期性、節律性發作,多為鈍痛、灼痛或饑餓樣疼痛。此外可伴有唾液分泌增多、燒心、反胃、噯酸、噯氣、惡心、嘔吐等其他胃腸道症狀。
胃與十二指腸潰瘍屬中醫學“胃脘痛”、“嘈雜”、“吞酸”等的範疇。發病機製較為複雜,但總不外乎脾胃氣機壅滯,升降失常、氣滯血瘀為患。治療原則以“理氣止痛”為常法,兼以審證求因,辯證施治。根據寒、熱、虛、實、在氣、
在血的不同,分別施以溫、清、補、瀉、行氣、活血等法。
【方一】金延桔檳湯加減(董建華經驗方)
【出處】《中國名老中醫經驗集萃》
【組成】金鈴子10克,元胡索5克,香附10克,青陳皮各5克,枳殼10克,黃連2.5克,吳萸1.5克,烏賊骨10克,煆瓦楞12克,佛手片5克,炒五靈脂10克。
【功用】調血和氣,疏肝止痛。
【主治】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辨證屬肝胃不和、氣血瘀阻者。症見胃脘疼痛、嘔吐酸水,空腹痛甚,口渴幹苦、納差、大便結、小便黃,舌邊紫,苔中心黃膩,脈弦。
【方解】金鈴子入肝,行氣通滯;香附理氣開鬱,主入氣分,行氣之中兼行氣中血滯,為氣中血藥;元胡索活血利氣,主入血分,行血之中兼行血中氣滯,為血中氣藥。以上三味配合,活血止痛,理氣寬中;陳皮理氣和胃化濕,與元胡索、香附、金鈴子為伍,既能活血止痛和胃,又能舒肝理氣;配以枳殼,消脹除滿,通利大小腸;黃連、吳萸清火解鬱行氣;烏賊骨、煆瓦楞止酸;佛手寬胸除脹止痛;炒五靈脂活血化瘀。
【藥理】延胡索有明顯的鎮痛作用,還可以抑製胃酸分泌,保護實驗性胃潰瘍。烏賊骨、煆瓦楞含碳酸鈣能中和胃酸,減輕胃潰瘍之疼痛。黃連及小檗堿均具有抗實驗性胃潰瘍作用。吳茱萸具有對抗胃潰瘍,鎮痛抗炎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溫膽湯加味(步玉如經驗方)
【出處】《中國名老中醫經驗集萃》
【組成】竹茹20克,生薑10克,法夏10克,茯苓16克,陳皮10克,生甘草6克,炒枳殼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
【功用】清化痰熱,行氣止痛。
【主治】胃潰瘍,證屬痰熱鬱阻者。胃脘脹悶疼痛,饑時減輕,食後加重,不喜按壓。時有惡心、嘈雜、腹脹、口苦、不思飲、大便幹溏不調。舌苔黃白相兼而厚膩,脈滑。
【方解】方中竹茹清熱化痰;生薑、法夏降逆止嘔;茯苓、陳皮健脾除濕;枳殼、元胡、川楝子行氣止痛。
【藥理】生薑可止吐,促進胃液分泌,抗潰瘍。半夏能顯著抑製胃液分泌,抑製胃液酸度,抑製胃蛋白酶活性,對急性胃黏膜損傷有保護和促進恢複作用,促進胃腸運動,止嘔。茯苓對大白鼠實驗性胃潰瘍有防治作用,可降低胃酸濃度。炒枳殼水煎液能明顯促進小鼠胃腸蠕動。川楝子調節胃腸平滑肌,改善微循環和血液流變學指標。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化瘀生肌湯
【出處】《北京中醫》
【組成】五靈脂6克,當歸、延胡索各10克,沒藥5克,黃芪12克,珍珠末0.3克(衝服),冬蟲夏草2克。
【功用】活血化瘀,益氣生肌。
【主治】胃、十二指腸潰瘍。
【方解】方中靈脂、當歸、延胡索、沒藥行氣活血,化瘀止痛;黃芪補中益氣,且有托瘡生肌之用;配珍珠末生肌斂瘍,促使潰瘍麵愈合;冬蟲夏草大補陰陽之氣。
【藥理】五靈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鎮靜鎮痛作用。延胡索有明顯的鎮痛作用,還可以抑製胃酸分泌,保護實驗性胃潰瘍。黃芪能降低胃液和胃酸分泌。珍珠末含碳酸鈣,能中和胃酸,減輕胃潰瘍之疼痛。
【用法】水煎服,日1劑。10天為1個療程。如症狀得到控製改服粉劑,每次服6克。早、午、晚飯前各服1次,3個月為1個療程。
【按語】胃返酸有燒灼感者,加海螵蛸、瓦楞子;神疲氣短者加黨參;噯氣頻作者,加丁香、柿蒂;大便潛血試驗陽性者,加阿膠珠、艾葉炭、地榆炭。
【方四】肝胃百合湯(夏度衡經驗方)
【出處】《常見消化係統疾病的中醫治療》
【組成】百合15克,甘草6克,柴胡10克,鬱金10克,烏藥10克,川楝子10克,黃芩10克,丹參10克。
【功用】疏肝理胃,化瘀斂瘍。
【主治】消化性潰瘍,屬肝胃氣機失常,氣血瘀阻,胃絡損傷者。症見上腹部疼痛,吞酸噯腐,神疲乏力,舌淡紅苔薄黃,脈沉小而弦。
【方解】方中百合、甘草調中利氣而扶土抑木;柴胡疏肝解鬱,活血而止痛;黃芩性味雖屬苦寒,但與辛溫之烏藥相配,能避寒涼之性而取苦降之用,以降胃氣;丹參、鬱金、川楝子活血通絡調氣。綜觀全方,從調暢肝的氣機入手,以複其脾胃之升降,從而達到治肝安胃斂瘍之功。
【藥理】甘草有抗潰瘍作用,可改善胃潰瘍麵環境、吸附鹽酸、改變胃酸胃液濃度,並對胃平滑肌有解痙作用。柴胡有增強機體免疫、鎮痛的作用。烏藥可使麻醉犬在位腸肌蠕動加速、收縮增強。川楝子調節胃腸平滑肌,改善微循環和血液流變學指標。黃芩明顯拮抗乙酰膽堿所致回腸痙攣。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五】鍾乳石方(祝諶予經驗方)
【出處】《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
【組成】鍾乳石30克,蒲公英30克,肉桂5克,黃柏10克,甘草6克。
【功用】暖脾溫腎,清熱燥濕,寒熱並調。
【主治】消化性潰瘍病,證屬寒熱錯雜,虛實夾雜,脾胃不和者。
【方解】方中鍾乳石甘溫入腎,溫陽以暖脾,安五髒,補虛損;肉桂辛甘大熱,入脾、胃兩經,溫腎陽,暖脾土,除冷積,通血脈;黃柏苦寒入腎、膀胱、大腸經,清熱燥濕,滋腎降火;蒲公英苦甘寒,入肝、胃二經,清熱解毒且有健胃作用;甘草甘平,補中健脾,緩急止痛,調和諸藥。諸藥合用,苦寒瀉熱,辛甘散寒,寒熱並調,補虛扶正,以達到陰陽調和的目的。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鍾乳石含碳酸鈣,能中和胃酸。肉桂皮油可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功能,並可緩解胃腸痙攣,起到止痛作用。蒲公英有促進潰瘍麵愈合的作用。黃柏可增強家兔離體腸管收縮,保護大鼠實驗性胃潰瘍。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六】馬勃散(丁啟後經驗方)
【出處】《中國名醫名方》
【組成】馬勃粉100克,雞蛋殼100克,三七50克,瓦楞殼100克,青木香40克。
【功用】散瘀止血,行氣止痛。
【主治】胃、十二指腸潰瘍。症見胃脘脹痛,連及兩脅,惡心嘔吐,口苦吞酸,夜寐不寧,大便溏、色黑,小便黃,舌紅苔黃膩。
【方解】馬勃辛平,斂瘡、止血、解毒;雞蛋殼鹹寒,化痰飲止痛,涼血止血;三七甘微苦溫,止血散瘀,止痛;瓦楞殼甘鹹平,化痰軟堅,散瘀止痛;青木香辛苦寒,行氣止痛,清熱解毒,散結通鬱。諸藥合用,鹹寒軟堅,散瘀止血,行氣止痛,故有止胃痛,愈潰瘍的作用。
【藥理】馬勃有促進潰瘍麵愈合的效用。雞蛋殼、瓦楞殼有製胃酸作用。三七有很好的抗炎、鎮痛、止血作用,可保護胃黏膜。木香能調整胃腸運動促進胃的排空;木香丙酮提取物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用法】上藥研末,日服3次,每次2~3克,三餐前空服。
【方七】寒熱苦辛方(王文正經驗方)
【出處】《中國名醫名方》
【組成】熟附子12克,幹薑9克,薑川連9克,連翹9克,蘇葉9克,香附12克,兒茶3克,白豆蔻6克。
【功用】辛開苦降,調暢氣機。
【主治】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脾胃虛弱、寒熱互結、虛實並見之證。症見脘腹脹痛,痞滿不舒。
【方解】藥用薑附之熱,溫散陰寒之氣,辛開宣達,以行運化之能;黃連、兒茶、連翹清其邪熱,苦降胃中濁氣,以調中州。二者並用,則寒而不凝,無苦寒敗胃之慮,熱而不耗,免辛熱傷陰之嫌。又配蘇葉、香附、白蔻,取香蘇散之意,開胃助脾,調暢氣機,平其寒熱,健旺中氣,複其升降之能。
【藥理】附子能增強虛寒證患者衰弱的新陳代謝功能。幹薑石油醚提取物和水提物均能對抗幽門性胃潰瘍形成。連翹能抑製延腦催吐化學感受區,有顯著鎮吐作用。白豆蔻能促進胃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製止腸內異常發酵,祛除胃腸積氣,故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並能止嘔。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八】潰瘍散(呂承全經驗方)
【出處】《中國名醫名方》
【組成】紫河車粉60克,上肉桂10克,浙貝90克,地骨皮90克,海螵蛸90克,粉甘草30克。
【功用】補益溫中,製酸斂瘡,止痛止血。
【主治】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證屬脾胃虛寒、瘀血阻絡者。症見胃脘疼痛,形體消瘦,形寒肢冷,舌質淡紅苔白,脈沉細無力。
【方解】紫河車益氣補精血,用於虛損瘦弱、氣血兩虧者,為本方主藥;上肉桂溫中補陽、散寒止痛;浙貝清熱化痰散結;地骨皮清虛熱,止出血;海螵蛸可收斂止血,製酸斂瘡;甘草補中健脾,緩急止痛。
【藥理】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紫河車能增強機體抵抗力。肉桂有解除胃腸痙攣作用。浙貝具有阿托品樣作用,可鬆弛平滑肌,減少分泌。海螵蛸含碳酸鈣,能中和胃酸,減輕胃潰瘍之疼痛。
【用法】共研細末,每次10克,每日3次。
【方九】甘草瀉心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炙甘草12克,黃芩9克,幹薑9克,黃連3克,半夏9克,人參9克,大棗12枚。
【功用】和胃補中,降逆消痞。
【主治】消化性潰瘍。症見脘痞腹脹,嘔惡噯氣,吞酸,食欲不振,形體消瘦,倦怠乏力。舌苔白,脈弦細。
【方解】本方重用甘草為主藥,調中補虛;人參、大棗補中益氣;半夏、幹薑、黃連、黃芩寒熱平調,降逆消痞。諸藥合用,共奏補虛消痞之功。
【藥理】甘草有抗潰瘍、解除胃腸平滑肌痙攣作用。幹薑具有解痙鎮痛、抗炎抗潰瘍作用。半夏能顯著抑製胃液分泌,抑製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促進胃腸運動,抗實驗性胃潰瘍。人參增加機體免疫功能。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兩次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