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九】溫經散寒湯

【出處】《古今名醫臨證金鑒》

【組成】當歸、川芎、金鈴子、延胡索各10克,赤芍、白術、五靈脂、製香附各12克,紫石英20克,葫蘆巴、小茴香、艾葉各6克。

【功用】溫經化瘀、散寒止痛。

【主治】本方適宜於寒濕搏於衝任所致痛經。主治經前或經時小腹擰痛或抽搐,涼而沉重感,按之痛甚,得熱痛減,經行量少,色黯有血塊,畏寒便溏,苔白膩,脈沉緊。

【方解】方中當歸、川芎、赤芍活血行瘀;五靈脂、金鈴子、延胡索、製香附,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白術補脾健胃,和中燥濕,以製約上述諸藥傷中耗氣之弊;紫石英性味甘溫,入心肝經以溫暖子宮,葫蘆巴性味苦大溫,入腎補命門之火,有溫腎陰,逐寒濕功能,故與紫石英同用則直達子宮,而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小茴香、艾葉亦有溫經散寒之作用。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延胡索有顯著的鎮靜、鎮痛與安定作用。小茴香能促進膽汁分泌,並使膽汁固體成分增加;並促進肝組織再生,另有鎮痛及己烯雌酚樣作用。艾葉能明顯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對子宮平滑肌有興奮作用。五靈脂可抑製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血漿黏度。

【用法】經行腹痛開始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按語】紫石英打碎先煎。五靈脂包煎。

【方十】少腹逐瘀湯

【出處】《醫林改錯》卷下

【組成】小茴香(炒)7粒,幹薑(炒)0.6克,延胡索3克,沒藥(研)6克,當歸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黃9克,五靈脂(炒)6克。

【功用】活血祛瘀,溫經止痛。

【主治】本方適宜於寒凝血瘀型痛經。症見少腹積塊,疼痛或不痛,或痛而無積塊,或少腹脹滿,或經期腰酸、小腹脹,或月經一月見三五次,接連不斷,斷而又來,其色或紫或黑,或有血塊,或崩或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紅兼白帶者。

【方解】本方所治證屬小腹寒滯瘀積,或婦女衝任虛寒,瘀凝內阻,血不歸經所致。方中當歸、川芎、赤芍活血散瘀,養血調經;小茴、幹薑、官桂散寒通陽,溫暖衝任;蒲黃、五靈脂、延胡索、沒藥活血祛瘀,散結定痛。諸藥相配,共成化瘀散結、溫陽散寒、調經止痛之功。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小茴香能促進膽汁分泌,使膽汁固體成分增加;並促進肝組織再生,另有鎮痛及己烯雌酚樣作用。艾葉能明顯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對子宮平滑肌有興奮作用。幹薑甲醇或醚提取物有鎮靜、鎮痛、抗炎作用。沒藥對離體子宮先呈短暫的興奮,後呈抑製現象。五靈脂可抑製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血漿黏度。

【用法】水煎服。

【按語】蒲黃、五靈脂包煎。

【方十一】血府逐瘀湯

【出處】《醫林改錯》卷下

【組成】當歸、生地黃、紅花、牛膝各9克,枳殼、赤芍各6克,川芎、桔梗各5克,柴胡、甘草各3克,桃仁12克。

【功用】涼血清熱,通經止痛。

【主治】本方適宜於血熱壅阻型痛經。症見經前小腹疼痛或有灼熱感,經來則痛甚,經色深紅,質稠夾有血塊,經行不暢,或伴有低燒,口幹,便結,尿黃,舌紅苔黃,脈弦數有力。

【方解】方中桃仁、紅花、川芎活血祛瘀為主藥;當歸、赤芍養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脈並引血下行,三藥助主藥以活血祛瘀為輔藥;生地黃配當歸養血和血,使祛瘀而不傷陰血,柴胡、枳殼、桔梗寬胸中之氣滯,治療氣滯兼證,並使氣行血亦行,共為方中佐藥;甘草協調諸藥為使。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諸症之愈。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桃仁可使小鼠的出血及凝血時間明顯延長,煎劑對體外血栓有抑製作用,水煎液有纖維促進作用。紅花能抑製血小板聚集,增加纖維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桔梗粗皂苷有鎮靜、鎮痛、解熱作用。

【用法】水煎服。

【方十二】參脂痛經湯

【出處】《中國婦科秘方全書》

【組成】人參9克,五靈脂15克,元胡、當歸、白芍、川芎各12克,製香附10克,甘草3克。

【功用】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主治】痛經。

【方解】方中人參補氣健脾,五靈脂、元胡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當歸、白芍、川芎活血化瘀,香附理氣調經止痛,甘草調和諸藥。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五靈脂可抑製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當歸及其阿魏酸鈉有明顯的抗血栓作用,當歸水浸液能顯著促進血紅蛋白芨紅細胞的生成。

【用法】水煎服。

【按語】五靈脂包煎。

四、妊娠嘔吐

妊娠嘔吐是妊娠早期征象之一,多發生在懷孕2~3個月期間,輕者即妊娠反應,出現食欲減退、擇食、清晨惡心及輕度嘔吐等現象,一般在3~4周後即自行消失,對生活和工作影響不大,不需特殊治療。少數婦女反應嚴重,呈持續性嘔吐,甚至不能進食、進水、伴有上腹飲悶不適,頭暈乏力或喜食酸鹹之物等,這時稱妊娠嘔吐。本病多見於精神過度緊張,神經係統功能不穩定的年輕初孕婦。另外,胃酸降低,胃腸道蠕動減弱,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增多及腎上腺皮質激素減少等,與妊娠嘔吐也有一定關係。

中醫稱之為“惡阻”、“子病”、“病兒”、“阻病”等。其主要由於胎氣上逆,胃失和降所致。治療大法以調氣和中,降逆止嘔為主,並應注意飲食和情誌的調節,用藥宜忌升散之品。

【方一】香砂六君子湯

【出處】《名醫方論》

【組成】人參、白術、茯苓、砂仁各12克,甘草6克,陳皮、木香各15克,半夏、生薑各9克,大棗2枚。

【功用】健脾和胃,降逆止嘔。

【主治】胃虛型妊娠嘔吐。妊娠早期,惡心嘔吐,突出食物,甚則食入即吐,脘腹脹悶,不思飲食,頭暈體倦,怠惰思睡,舌淡,苔白,脈緩滑無力。

【方解】方中參、術、苓、草、大棗健脾養胃,益氣和中;生薑、半夏降逆止嘔;砂仁、木香、陳皮理氣和中。全方補脾胃、降逆氣,使嘔吐得止。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半夏可抑製嘔吐中樞而止嘔,各種炮製品對實驗動物均有明顯的止咳作用。生薑能促進消化液分泌,保護胃黏膜,具有抗潰瘍、保肝、利膽、抗炎、解熱、抗菌、鎮痛、鎮吐作用。

【用法】水煎服。

【方二】加味溫膽湯

【出處】《醫宗金鑒》

【組成】陳皮、半夏(製)、茯苓各3克,甘草(炙)1.5克,枳實、竹茹、黃芩各3克,黃連2.4克,麥冬6克,蘆根3克。

【功用】健肝和胃,降逆止嘔。

【主治】肝熱型妊娠嘔吐。妊娠早期,嘔吐酸水或苦水,胸脅滿悶,噯氣歎息,頭暈目眩,口苦咽幹,渴喜冷飲,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躁,脈弦滑數。

【方解】方中黃芪、黃連、竹茹清肝熱,除煩止嘔;枳實、陳皮寬胸和胃,調氣降逆;生薑、半夏、茯苓除濕化痰,降逆止嘔;麥冬、蘆根養陰清熱,除煩止嘔,甘草調和諸藥。全方清肝和胃,降逆止嘔。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黃連有抗菌、利膽、抗炎等作用。黃芩有解熱、降壓、鎮靜、利膽、抑菌等作用。蘆根有解熱、鎮靜、鎮痛、抗氧化及雌激素樣作用,所含苜蓿素對腸管有鬆弛作用。

【用法】水煎服。

【方三】青竹茹湯

【出處】《濟陰綱目》

【組成】鮮竹茹、橘皮、白茯苓、半夏各12克,生薑9克。

【功用】化痰除濕,降逆止嘔。

【主治】痰滯型妊娠嘔吐。妊娠早期,嘔吐痰涎,胸膈滿悶,不思飲食,口中淡膩,頭暈目眩,心悸氣短,舌淡胖,苔白膩,脈滑。

【方解】方中半夏、陳皮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竹茹除煩止嘔;茯苓、生薑健脾和胃,滲濕止嘔。共收除濕化痰,降逆止嘔之效。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半夏可抑製嘔吐中樞而止嘔,各種炮製品對實驗動物均有明顯的止咳作用。生薑能促進消化液分泌,保護胃黏膜,具有抗潰瘍、保肝、利膽、抗炎、解熱、抗菌、鎮痛、鎮吐作用。

【用法】水煎服。

【方四】惡阻停膠囊

【出處】《中國婦科秘方全書》

【組成】蘇梗20克,薑竹茹20克,砂仁12克,黃連12克。

【功用】化濕行氣,降逆止嘔。

【主治】妊娠劇吐。

【方解】方中蘇梗行氣寬中,竹茹除煩止嘔,砂仁行氣溫中,黃連清熱燥濕。共奏化濕行氣,降逆止嘔之效。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黃連有抗菌、利膽、抑製胃液分泌等作用。砂仁煎劑可增強胃的功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增進腸道運動,排出消化管內的積氣。蘇梗有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的作用。

【用法】共為細末,裝空心膠囊。於每餐後及晚睡前服,每次服用3克,連服7日。

【方五】益氣養陰湯

【出處】《中國婦科秘方全書》

【組成】沙參、麥冬、太子參、石斛、玉竹各20克,白術、砂仁、甘草各6克,生薑適量(搗汁兌服)。

【功用】益氣養陰,降逆止嘔。

【主治】妊娠惡阻重症。

【方解】方中沙參、麥冬、太子參、石斛、玉竹養陰清熱,白術、砂仁行氣健脾,甘草調和諸藥。共奏益氣養陰,降逆止嘔之效。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沙參有提高細胞免疫,祛痰及殺菌作用。石斛能促進胃液的分泌而助消化,使其蠕動亢進而通便,有一定鎮痛解熱作用。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采用少量頻飲法,以防藥入而吐。

【方六】驗方

【出處】《中國婦科秘方全書》

【組成】香附30克,藿香15克,甘草10克。

【功用】理氣止嘔。

【主治】妊娠劇吐。

【方解】方中藿香化濕止嘔,香附理氣,甘草調和諸藥。共奏理氣止嘔之效。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藿香揮發油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力,對胃腸有解痙作用。

【用法】共研為細末,每次服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下。

【方七】半夏茯苓湯

【出處】《中國婦科秘方全書》

【組成】半夏12克,生薑、雲苓、厚樸、蒼術、陳皮、豬苓、澤瀉、竹茹、白術各10克,桔梗6克,生赭石30克。

【功用】行氣利水,降逆止嘔。

【主治】用於治療較重的早孕反應,惡心嘔吐之症。

【方解】方中半夏、生赭石降逆止嘔,雲苓、豬苓、澤瀉健脾利水,厚樸、陳皮、桔梗理氣健脾,蒼術燥濕健脾,竹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生薑溫中止嘔。共奏行氣利水,降逆止嘔之效。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半夏可抑製嘔吐中樞而止嘔,各種炮製品對實驗動物均有明顯的止咳作用。生薑能促進消化液分泌,保護胃黏膜,具有抗潰瘍、保肝、利膽、抗炎、解熱、抗菌、鎮痛、鎮吐作用。生赭石對腸管有興奮作用,可使腸蠕動亢進。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連服3~5劑。

【按語】生赭石打碎先煎。

【方八】薑夏茯苓湯

【出處】《中國婦科秘方全書》

【組成】製半夏、茯苓各20克,生薑15克。

【功用】降逆止嘔,健脾和胃。

【主治】主治妊娠早中期惡心嘔吐。

【方解】方中半夏降逆止嘔,生薑生薑溫中止嘔,茯苓健脾利水滲濕。共奏降逆止嘔,健脾和胃之效。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半夏可抑製嘔吐中樞而止嘔,各種炮製品對實驗動物均有明顯的止咳作用。生薑能促進消化液分泌,保護胃黏膜,具有抗潰瘍、保肝、利膽、抗炎、解熱、抗菌、鎮痛、鎮吐作用。

【用法】先用冷水約400ml將藥物浸泡1小時,再用水煎40分鍾左右,煎取約150毫升藥液,每劑藥分2~4次服,1天服完。

【按語】加減法:脾胃虛弱加黨參20克,白術15克,甘草3克;痰濕阻滯加陳皮5克;脾胃不和加黃連、竹茹各10克,紫蘇葉5克;氣陰兩虛去茯苓,加入參10克,麥冬15克,烏梅6克。

【方九】安神平衝湯

【出處】《中國婦科秘方全書》

【組成】丹參12克,赤芍、半夏、白術各10克,紅花、降香各6克,黑棗仁、珍珠母各30克。

【功用】活血安神,平衝止嘔。

【主治】主治妊娠劇吐。

【方解】方中丹參、赤芍、紅花活血養陰,半夏降逆止嘔,白術健脾益氣,降香理氣化瘀止血,黑棗仁養心安神,珍珠母安神定驚。共奏活血安神,平衝止嘔之效。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酸棗仁皂苷、黃酮苷、水及醇提取物分別具有鎮靜催眠及抗心律失常作用。珍珠粉可明顯減少小鼠的自主活動,並對戊巴比妥的中樞抑製有明顯的協同作用。

【用法】1日1劑,水煎頻服。

【按語】珍珠母打碎先煎。

【方十】安衝降逆湯

【出處】《中國婦科秘方全書》

【組成】烏梅20克,炒蘇子、枇杷葉、炒杜仲、川斷、半夏、砂仁各10克,生薑3片。

【功用】安衝柔肝,理氣和胃,止嘔。

【主治】主治重症惡阻。

【方解】方中烏梅生津止渴,蘇子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枇杷葉降逆止嘔,杜仲、川斷補肝腎,半夏、砂仁理氣降逆止嘔,生薑溫中止嘔。共奏安衝柔肝,理氣和胃,止嘔之效。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半夏可抑製嘔吐中樞而止嘔,各種炮製品對實驗動物均有明顯的止咳作用。生薑能促進消化液分泌,保護胃黏膜,具有抗潰瘍、保肝、利膽、抗炎、解熱、抗菌、鎮痛、鎮吐作用。枇杷葉有鎮咳、平喘、抗炎作用。續斷有抗維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

【用法】1日1劑,水煎頻服。

【按語】腹痛者加炒白芍15克,炒白術12克;脾胃氣虛者加黨參15克,炒白術12克,吳茱萸10克;胃熱者加黃連、蘇梗各10克。

【方十一】健脾和胃湯

【出處】《中國婦科秘方全書》

【組成】黨參、麥冬、茯苓、山藥各10克,白術、陳皮、竹茹各6克,紅棗5枚。

【功用】健脾和胃,降逆止嘔。

【主治】主治妊娠惡阻。

【方解】方中黨參、白術、茯苓、山藥、紅棗、陳皮健脾益氣,麥冬養陰生津,竹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共奏健脾和胃,降逆止嘔之效。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山藥對實驗大鼠脾虛模型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對離體腸管運動有雙向調節作用,有助消化作用。

【用法】1日1劑,水煎頻服。

【方十二】抑肝和胃飲

【出處】《中國婦科秘方全書》

【組成】蘇葉5克,黃連4克,竹茹、陳皮、法夏各10克。

【功用】抑肝和胃。

【主治】主治妊娠惡阻。

【方解】方中蘇葉行氣寬中,黃連清熱燥濕,竹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陳皮理氣健脾,半夏降逆止嘔。共奏抑肝和胃之效。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蘇葉煎劑有緩和解熱作用,有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的作用。

【用法】1日1劑,水煎小量頻服。

【按語】陰津虧虛者加麥冬、石斛、沙參、蘆根;脾胃虛弱者加黨參、白術、茯苓、甘草、藿香;痰濕偏盛者加茯苓、白術、砂仁、木香;肝氣鬱結頭暈脅脹者加鉤藤、菊花、合歡皮、綠萼梅;胎漏下血者加川斷、桑寄生、菟絲子、苧麻根、地榆炭。

五、妊娠水腫

孕婦在妊娠末期,足踝部輕微水腫,並逐漸向外陰、下腹部及麵部發展,稱為妊娠水腫。如水腫僅發生在踝關節以下,而並無其它不適症狀,則屬生理現象,不需治療即可自行消失。妊娠水腫多發生於妊娠中後期,臨床上根據水腫程度的不同,分為輕、中、重三級,輕者小腿及足部明顯浮腫,經休息後可自行消退;中者水腫延及大腿、外陰,甚至波及到腹部;重者全身浮腫,甚者可伴有腹水。

該病屬中醫學“妊娠腫脹”、“子腫”範疇,中醫學認為,妊娠水腫主要是由脾腎陽虛所致。病人素體陽虛,妊娠期間陰血聚以養胎,有礙腎陽溫化、脾陽健運,以至水濕不行,泛濫而為水腫,臨床多是由脾虛引起。孕婦脾胃素虛,或過食生冷,損傷脾陽而不能運化水濕,而致水濕停聚,留於四肢則肢腫,阻遏氣化則腹腫。

【方一】白術散

【出處】《全生指迷方》

【組成】白術、茯苓各12克,大腹皮、橘皮各9克,生薑皮10克。

【功用】健脾除濕,行水消腫。

【主治】脾虛型妊娠水腫。症見妊娠數月,麵浮肢腫,甚則遍身俱腫,皮薄光亮,按之凹陷,脘腹脹滿,氣短懶言,口中淡膩,食欲不振,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體胖嫩,邊有齒痕,苔薄白或薄膩,脈緩滑無力。

【方解】方中白術、茯苓健脾除濕行水;生薑皮溫中理氣化飲;大腹皮下氣寬中行水;橘皮理氣和中。全方有健脾除濕,行水消腫之效。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大腹皮有興奮胃腸道平滑肌、促胃腸動力作用,並有促進纖維蛋白溶解等作用。白術有利尿作用。

【用法】上為細末,每次3克,空腹時用溫開水送服。

【方二】五苓散

【出處】《傷寒論》

【組成】豬苓(去皮)、白術、茯苓各10克,澤瀉15克,桂枝7克(去皮)。

【功用】健脾除濕,行水消腫。

【主治】腎虛型妊娠水腫。症見妊娠數月,麵浮肢腫,甚則遍身俱腫,皮薄光亮,按之凹陷,脘腹脹滿,氣短懶言,口中淡膩,食欲不振,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體胖嫩,邊有齒痕,苔薄白或薄膩,脈緩滑無力。

【方解】方中豬苓、茯苓、澤瀉淡滲利濕,白術健脾燥濕,桂枝解表化氣。五藥相配,使水行氣化,表解脾健,則蓄水、痰飲所致諸證自除。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五苓散及其組成藥物在給藥後第1小時排尿率,與給藥前對比有顯著增強,其中以二苓及桂枝的作用最強。第2小時各組的排尿率增加較少,第3小時則無明顯的利尿作用。

【用法】上五味,搗為散。以白飲和服3克,日三服。

【方三】天仙藤散

【出處】《婦人大全良方》

【組成】天仙藤、烏藥、生薑、木瓜、紫蘇葉各9克,香附、陳皮各12克,甘草6克。

【功用】理氣行滯,化濕消腫。

【主治】脾虛型妊娠水腫,症見妊娠數月,麵浮肢腫,甚則遍身俱腫,皮薄光亮,按之凹陷,脘腹脹滿,氣短懶言,口中淡膩,食欲不振,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體胖嫩,邊有齒痕,苔薄白或薄膩,脈緩滑無力。

【方解】方中天仙藤、香附理氣行滯;陳皮、生薑溫中行氣;蘇葉宣上焦之滯氣;烏藥開下焦之鬱滯;木瓜行氣除濕,舒筋活絡;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理氣行滯,化濕消腫之功效。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烏藥對胃腸道平滑肌有興奮和抑製雙向調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紫蘇葉有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的作用。

【用法】上為細末,空腹時用溫開水送服。

【方四】子腫方Ⅰ號

【出處】《中國婦科秘方全書》

【組成】白術、茯苓皮各15克,陳皮、桑白皮、大腹皮、生薑皮各9克,木香6克。

【功用】行氣健脾,利水消腫。

【主治】子腫。

【方解】方中白術健脾燥濕,木香健脾行氣,茯苓皮、陳皮、桑白皮、大腹皮、生薑皮共奏行氣化濕,利水消腫之效。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五皮飲有利尿作用。木香對胃腸道有興奮或抑製的雙向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木香單味藥能加快胃腸蠕動、促進胃排空。

【用法】共研細末,每日2次米湯送服,每次服用6克。

【方五】子腫方Ⅱ號

【出處】《中國婦科秘方全書》

【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白術、茯苓各20克。

【功用】活血利水。

【主治】子腫。

【方解】方中當歸、川芎活血行氣,白芍養血斂陰,白術健脾燥濕利尿,茯苓利水消腫,健脾滲濕。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白術對腸管活動有雙向調節作用,當腸管興奮時呈抑製作用,腸管抑製時呈興奮作用,還有利尿作用。茯苓煎劑有利尿作用。

【用法】共研細末,每次服用6克,日服2次。

【方六】黃芪腹皮飲

【出處】《中國婦科秘方全書》

【組成】黃芪30克,大腹皮、當歸、黨參、車前草各15克,白術、茯苓各20克,山藥30克,澤瀉10克。

【功用】健脾益氣,行水利濕。

【主治】子腫。

【方解】方中黃芪、黨參、白術、山藥健脾益氣,大腹皮行氣寬中,利水消腫;當歸補血活血止痛,車前草利尿通淋,茯苓、澤瀉利水消腫滲濕功效。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車前草、茯苓、澤瀉有顯著利尿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按語】兼腎氣素虛,不能化氣行水者,去黨參、當歸,加製附子、白芍各15克,生薑3片;兼氣滯者,去黨參、山藥,加香附15克,烏藥10克;兼血虛者,加熟地黃30克,阿膠20克;兼胎動不安者,加杜仲15克,桑寄生20克;兼食欲不振者,加山楂、神曲各15克。

【方七】理氣化濕湯

【出處】《中國婦科秘方全書》

【組成】西黨參、漂白術、大腹皮、南杏仁各7克,生黃芪、雲茯苓、川續斷(酒炒)、當歸身各10克,廣陳皮、桑白皮(酒炒)、紫蘇、製厚樸各5克,廣木香3克。

【功用】益氣消腫,調氣安胎。

【主治】子腫。

【方解】方中黨參、黃芪健脾益氣,白術健脾燥濕利尿,茯苓、大腹皮、陳皮、桑白皮利水消腫,紫蘇行氣寬中,續斷補益肝腎,當歸活血,木香健脾行氣,杏仁、厚樸下氣除滿。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白術對腸管活動有雙向調節作用,當腸管興奮時呈抑製作用,腸管抑製時呈興奮作用,還有利尿作用。茯苓、大腹皮、陳皮、桑白皮煎劑有利尿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八】鯉魚茯苓湯

【出處】《中國婦科秘方全書》

【組成】紅鯉魚1條(250克左右),茯苓60克。

【功用】健脾安胎,利水消腫。

【主治】子腫。

【方解】方中紅鯉魚、茯苓共奏健脾安胎,利水消腫功效。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茯苓有利尿作用。

【用法】先把鯉魚洗淨去鱗,除掉魚鰓和內髒。加入茯苓及清水1000毫升,用文火煎成500毫升,分2次溫服。每日1劑,連服20天。

【方九】天仙藤湯

【出處】《中國婦科秘方全書》

【組成】天仙藤30克,白芍、澤瀉各12克,菊花、鉤藤、當歸、僵蠶各10克,珍珠母30克,茯苓15克,苡仁20克。

【功用】養血平肝息風,利水消腫。

【主治】子癇、子腫。

【方解】方中天仙藤理氣祛濕,當歸、白芍活血養陰,菊花、鉤藤平抑肝陽、清熱平肝,珍珠母平肝潛陽安神、僵蠶祛風定驚,茯苓、澤瀉、苡仁滲濕健脾,利水消腫。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菊花有解熱、降壓作用。鉤藤、鉤藤總堿及鉤藤堿對各種動物的正常血壓和高血壓都有降壓作用。僵蠶醇水浸出液對小鼠、家兔均有催眠、抗驚厥作用。茯苓有利尿作用。澤瀉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增加尿素與氯化物的排泄,對腎炎患者利尿作用更為明顯,有降壓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語】珍珠母打碎先煎。

【方十】全生白術散加味

【出處】流傳醫界

【組成】白術、黃芪各30克,茯苓皮、大腹皮、生薑皮各15克,陳皮、砂仁各10克。

【功用】健脾利水。

【主治】本方適用於脾虛所致妊娠水腫。孕後數月,麵浮肢腫,膚色淡黃或蒼白,皮薄而光亮,胸悶氣短,懶言,胃納差,便溏,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脈緩滑無力。

【方解】方中黃芪、白術健脾理氣,茯苓皮、大腹皮、生薑皮利水消腫,陳皮、砂仁化濕行氣。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茯苓有利尿作用。白術對腸管活動有雙向調節作用,當腸管興奮時呈抑製作用,腸管抑製時呈興奮作用,還有利尿作用。

【用法】前2味煎湯取汁,調入紅糖,日1劑,分2次服。

【方十一】驗方

【出處】流傳民間

【組成】淮山藥30克,大棗20枚,肉桂0.5克,薏米30克。

【功用】健脾補腎利水。

【主治】本方適用於脾腎氣虛所致妊娠水腫。

【方解】方中山藥補脾養胃補腎,大棗補中益氣,肉桂補火助陽,薏米利水消腫,健脾滲濕。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山藥對實驗大鼠脾虛模型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對離體腸管運動有雙向調節作用,有助消化作用。大棗能增加胃腸黏液,糾正胃腸病損,保護肝髒。

【用法】煮粥,日1劑,連服4~5劑。

【方十二】驗方一

【出處】流傳民間

【組成】白術、生薑皮、陳皮、白芍、當歸各10克,茯苓15克,淨青鯉魚1條(約500克)。

【功用】健脾利水。

【主治】本方適用於妊娠水腫。

【方解】方中白術、陳皮健脾利水,生薑皮、茯苓、鯉魚和脾行水消腫,當歸、白芍補血養陰。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茯苓、白術有利水作用。

【用法】諸藥用紗布包好,與鯉魚同煮1小時,晨起吃魚飲湯。

六、先兆流產

妊娠早期陰道少量出血,伴有輕度下腹疼痛,存在早孕反應,婦科檢查子宮口未開,子宮增大與妊娠月份相符者,稱為先兆流產。其出血量一般比月經量少,初為鮮紅色、淡粉紅色,漸變為深褐色下腹疼痛常伴腰痛下墜感、小便次數多等。

祖國醫學典籍在“胎漏”、“胎動不安”、“妊娠腹痛”等病症中包含有先兆流產的記述。治療原則分別采用益氣養血安胎,補腎固衝安胎,健脾和中安胎,疏肝理氣安胎,清熱涼血安胎等。

【方一】壽胎丸

【出處】《醫學衷中參西錄》

【組成】續斷15克,桑寄生15克,菟絲子15克,阿膠9克。

【功用】補氣健脾,益氣安胎。

【主治】主治先兆流產。

【方解】菟絲子補腎益精,固腎衝任,腎旺自能蔭胎,固重用菟絲子為君;桑寄生、續斷補益肝腎,養血安胎為臣;阿膠補血為佐使。四藥合用,共奏補腎養血,固攝安胎之功。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菟絲子水煎劑能明顯增強黑腹果蠅交配次數,續斷有抗維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可促進去卵巢小鼠子宮的生長發育。阿膠有顯著補血作用,療效優於鐵劑。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按語】阿膠需烊化。

【方二】保胎湯

【出處】浙江省天台縣人民醫院葉寶貴等

【組成】黃芪20~30克,黨參20克,白術12克,白芍12克,山藥12克,地黃12克,炒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砂仁6克,大棗4~6枚。

【功用】調補衝任,保元安胎。

【主治】主治先兆流產。

【方解】本方氣虛則重用參芪,佐以白術、山藥、熟地黃、白芍、大棗養血斂陰以兼顧婦女以血為本,血為氣之母的特點。同時加用桑寄生、炒杜仲以補腎安胎。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黃芪能促進機體代謝、抗疲勞、增強和調節機體免疫功能。黨參能調節胃腸運動、抗潰瘍、增強免疫功能。白術有強壯作用,能明顯促進小腸蛋白質的合成;能促進細胞免疫功能。山藥對小鼠細胞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有較強的促進作用,還有抗氧化作用。白芍可提高細胞免疫功能,有明顯的鎮痛作用,白芍中的主要成分芍藥苷有較好的解痙作用。地黃具有對抗地塞米鬆對垂體-腎上腺皮質係統的抑製作用,並能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杜仲能對抗垂體後葉素對離體子宮的作用,顯著抑製大白鼠離體子宮自主收縮的作用。砂仁煎劑可增強胃的功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可增進腸道運動,排出消化管內的積氣。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按語】葉氏等認為,溫補脾腎須防止辛燥太過;滋補肝腎須慮肝性喜條達、肝氣易鬱的特點,防止滋膩太過;本理脾胃應注意氣機調暢,忌膩滯壅塞;涼血清熱,但忌純炭澀斂,防止留瘀。要掌握好保胎時機,凡陰道下血超過平常月經量,出血時間超過10天,血色紫黯穢濁有腥味,下腹墜痛較劇,既往流產2次以上,宮口已開,都不能繼續安胎,反之可望成功。

【方三】安胎合劑

【出處】《江西中醫藥》

【組成】菟絲子、熟地黃各12克,黨參、淮山藥各15克,白術、續斷、桑寄生各10克,甘草6克。

【功用】養血益氣,健脾補腎,固衝安胎。

【主治】主治先兆流產。

【方解】其中菟絲子是保胎藥中極重要之品。腎精之化,因於脾胃,黨參、白術、山藥能健脾益氣,養胎載胎;熟地黃養陰安胎,與菟絲子、續斷、桑寄生相伍,固衝安胎。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菟絲子具有雌激素性活性,而雌激素對維持妊娠起著重要作用。白術有強壯作用,能明顯促進小腸蛋白質的合成;能促進細胞免疫功能。山藥對小鼠細胞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有較強的促進作用,還有抗氧化作用。地黃具有對抗地塞米鬆對垂體-腎上腺皮質係統的抑製作用,並能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續斷有抗維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可促進去卵巢小鼠子宮的生長發育。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按語】本方對胎兒無任何不良影響,對妊娠晚期之先兆流產亦有效。中醫認為先兆流產的最主要原因是脾虛腎虧,氣血不足,衝任不固,胞脈失養。本方據江西中醫學院實驗證明,安胎作用有三方麵:(1)抑製子宮收縮;(2)加強垂體-卵巢促黃體功能;(3)促進子宮發育。

【方四】苧根合劑

【出處】福建省廈門中醫院潘促鶴

【組成】苧麻根15克,桑寄生、川斷、綠心烏豆各30克,白芍、阿膠各12克,茯苓、黃芩各9克。

【功用】滋腎,清熱,安胎。

【主治】主治先兆流產。

【方解】苧麻根具止血安胎,利尿清熱之功,入肝脾二經,朱丹溪認為有滋陰作用;川斷、桑寄生補腎氣以載胎;茯苓平補中氣以係胎元;阿膠養血;白芍養血斂陰,並緩急止痛。潘氏認為綠心烏豆安胎之力尤強,具平補腎氣、健脾安胎之效,黃芩為清熱安胎之聖藥。綜觀全方,健脾益腎而不溫陽,養血止血以安胎,意在衝任、氣血充盈,熱清血止,胎元自固矣。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苧麻根的成分綠原酸生成的咖啡酸有止血作用。續斷有抗維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可促進去卵巢小鼠子宮的生長發育。茯苓多糖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白芍可提高細胞免疫功能,有明顯的鎮痛作用,白芍中的主要成分芍藥苷有較好的解痙作用。阿膠有顯著補血作用,療效優於鐵劑。茯苓多糖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黃芩有鎮靜、抑製腸管蠕動、抗氧化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按語】阿膠需烊化。本方為福建潘仲鶴老中醫之驗方,由廈門中醫院吳網主治醫師整理發表。

【方五】清熱安胎飲

【出處】北京中醫學院劉奉五

【組成】山藥、阿膠塊各15克,石蓮肉、黃芩、椿根皮、側柏炭各9克,川連3克(或馬尾連9克)。

【功用】健脾補腎,清熱安胎,止血定痛。

【主治】主治先兆流產,妊娠初期胎漏下血、腰酸腹痛屬胎熱者。

【方解】《本草備要》說白術,黃芩為安胎聖藥,因為白術能健脾,脾健則能充血;黃芩苦寒能清胎熱。劉奉五老中醫認為白術偏於溫燥,而妊娠又多陰虛血熱,所以用山藥代替白術,取其味甘性平,健脾補腎,補而不熱;石蓮性味微苦寒,能健腹補腎,滋養陰液;黃芩、川連清熱安胎;椿根皮味苦澀寒收斂止血;側柏葉苦澀涼血止血,炒炭後又能收斂止血;阿膠本屬甘平,有清熱涼血,益陰安胎之功,又由於阿膠性黏膩,能凝固血緣善於止血,對妊娠者既可安胎又可定痛,古人曾用膠艾湯治療妊娠下血,因為艾葉偏溫棄而不用,代之以芩連清胎熱以安胎。總之,本方健脾補腎,補而不熱,清熱而不傷正,收斂止血而安胎。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山藥對小鼠細胞免疫功能、體液免疫有較強的促進作用,還有抗氧化作用。黃芩有鎮靜、抑製腸管蠕動、抗氧化作用。側柏炭有止血作用。阿膠有顯著補血作用,療效優於鐵劑。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按語】阿膠需烊化。

【方六】固腎安胎飲

【出處】安徽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徐誌華

【組成】桑寄生、當歸、白芍、杜仲、阿膠、川斷、菟絲子各9克,苧麻根、生地黃、生黃芪、西黨參各12克,炒艾葉3克,甘草4.5克。

【功用】補氣益血,固腎安胎。

【主治】主治先兆流產。

【方解】方中參芪補脾益氣;當歸、白芍、生地黃養血和營;阿膠、艾葉安胎止血;甘草、白芍能緩急止痛;胎係於腎,故用杜仲、川斷、桑寄生、菟絲子固腎強腰以安胎;苧麻根養陰安胎,清熱止血。本方重在補益腎氣,腎氣充則胎安。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當歸水浸液喂養老鼠,能顯著促進血紅蛋白芨紅細胞的生成。苧麻根所含成分綠原酸生成的咖啡酸有明顯的止血作用。續斷有抗維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可促進去卵巢小鼠子宮的生長發育。阿膠有顯著補血作用,療效優於鐵劑。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按語】阿膠需烊化。

【方七】益腎固胎湯

【出處】《江西中醫藥》

【組成】菟絲子、黨參各30克,杜仲、寄生、川斷、白術、阿膠各15克,黃芩、陳皮各10克,何首烏12克。

【功用】補益腎氣,填補腎精。

【主治】主治先兆流產。

【方解】方中黨參、白術、陳皮補脾益氣;阿膠安胎止血;何首烏補益精血,黃芩清熱安胎,胎係於腎,故用杜仲、川斷、桑寄生、菟絲子固腎強腰以安胎。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黨參能調節胃腸運動、抗潰瘍、增強免疫功能。白術有強壯作用,能明顯促進小腸蛋白質的合成,能促進細胞免疫功能。杜仲能對抗垂體後葉素對離體子宮的作用,顯著抑製大白鼠離體子宮自主收縮的作用。菟絲子具有雌激素性活性,而雌激素對維持妊娠起著重要作用。續斷有抗維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可促進去卵巢小鼠子宮的生長發育。阿膠有顯著補血作用,療效優於鐵劑。何首烏可以增加體重、提高免疫力。陳皮煎劑對小鼠離體子宮有抑製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服至血止後半月停藥。

【按語】阿膠烊化。

【方八】胎元飲(《景嶽全書·婦人規》)加減

【出處】《中醫婦科學》(七版)

【組成】人參、熟地黃各15克,白術、白芍、杜仲各10克,陳皮、炙甘草各6克,黃芪、阿膠各20克,當歸12克。

【功用】補氣養血,固腎安胎。

【主治】主治先兆流產。

【方解】人參、黃芪、白術、炙甘草甘溫益氣、健脾調中,使氣旺以載胎,以助生化之源;當歸、熟地黃、白芍、阿膠補血養血安胎;杜仲補腎安胎;陳皮行氣健胃。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黃芪能促進機體代謝、抗疲勞、增強和調節機體免疫功能。黨參能調節胃腸運動、抗潰瘍、增強免疫功能。白術有強壯作用,能明顯促進小腸蛋白質的合成,能促進細胞免疫功能。白芍可提高細胞免疫功能,有明顯的鎮痛作用,白芍中的主要成分芍藥苷有較好的解痙作用。地黃具有對抗地塞米鬆對垂體-腎上腺皮質係統的抑製作用,並能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杜仲能對抗垂體後葉素對離體子宮的作用,顯著抑製大白鼠離體子宮自主收縮的作用。陳皮煎劑對小鼠離體子宮有抑製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

【按語】阿膠需烊化。

【方九】保陰煎

【出處】《景嶽全書》

【組成】山藥20克,生地黃、熟地黃、白芍、續斷、黃柏、黃芩各10克,生甘草3克。

【功用】清熱涼血,養血安胎。

【主治】主治先兆流產。

【方解】生地黃清熱涼血;熟地黃、白芍養血斂陰;黃芩、黃柏清熱瀉火,直折熱邪;山藥、續斷補肝腎,固衝任;甘草調和諸藥。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山藥對小鼠細胞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有較強的促進作用,還有抗氧化作用。黃芩有鎮靜、抑製腸管蠕動、抗氧化作用。白芍可提高細胞免疫功能,有明顯的鎮痛作用,白芍中的主要成分芍藥苷有較好的解痙作用。地黃具有對抗地塞米鬆對垂體-腎上腺皮質係統的抑製作用,並能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