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皮膚科

一、頭癬

頭癬是某些真菌侵犯頭皮和頭發而引起的淺部真菌病。多見於兒童,傳染性較大,主要通過理發工具、帽子、梳子、枕巾等間接接觸傳播或直接接觸動物而傳染。臨床上有黃癬、白癬、黑點癬之分,分別由黃癬菌、大小孢子菌、紫色發癬菌及斷發癬菌引起。

本病相當於中醫學“禿瘡”、“癩頭瘡”、“肥瘡”、“白頭瘡”、“赤瘡”、“癩痢頭”、“蛀毛癬”等範疇。

【方一】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生木鱉子適量。

【功用】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頭癬。

【方解】攻毒療瘡,消腫散結。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木鱉子具有抗炎作用。

【用法】加水浸泡數天,再入鍋煎煮,去渣,剃發後溫洗頭部。

【方二】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雄黃9克,豬膽1個。

【功用】殺菌消毒。

【主治】頭癬。

【方解】方中雄黃具有解毒,殺蟲作用。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雄黃具有抑菌(真菌、癬菌)增強免疫的功效。

【用法】雄黃為末,豬膽汁調成糊狀,外塗敷患處,每日用1次。

【方三】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鮮生薑適量。

【功用】抗菌止癢。

【主治】頭癬。

【方解】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生薑具有抑菌,抗炎,抗潰瘍,脂溢性皮炎等作用。

【用法】將生薑搗爛如泥,加溫,塗患處,每日2~3次。

【方四】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大蒜50克,豬油或蓖麻油適量。

【功用】殺菌消毒。

【主治】頭癬。

【方解】方中大蒜具有解毒殺蟲,消腫作用;豬油或蓖麻油適量潤膚。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大蒜對多種致病性淺部真菌有抑殺作用,能抗炎,增強免疫,延緩衰老。

【用法】將大蒜搗成泥狀,加蓖麻油或豬油調和,搽患處。

【方五】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米醋200克,五倍子30克。

【功用】殺菌消毒。

【主治】頭癬。

【方解】方中五倍資具有益氣生津,補腎寧心作用;醋收斂抑菌。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五倍子有提高免疫、抗衰老作用。

【用法】五倍子煎汁,加入米醋調勻,塗患處,每日數次。

【方六】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雄黃5克,氧化鋅10克,凡士林85克。

【功用】解毒殺蟲。

【主治】頭癬。

【方解】方中雄黃具有解毒,殺蟲之用;凡士林潤膚。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雄黃有解毒,殺蟲功效。

【用法】調成藥膏,外搽患處,每日2次。

【方七】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紫草18克,麻油60克。

【功用】解毒殺蟲。

【主治】頭生白癬。

【方解】方中紫草具有涼血,活血,解肌透疹作用;麻油潤膚。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紫草能抗菌解熱。

【用法】上2味藥共浸3天後去渣,留油。先剃去患者頭發,用水洗淨,塗上紫草油,每日1次,頭發生長後再剃再塗藥,以愈為度。

【方八】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硫黃20克,凡士林80克。

【功用】殺蟲止癢。

【主治】頭癬。

【方解】方中硫黃外用解毒殺蟲療瘡之用,凡士林潤膚。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硫磺與皮膚接觸可溶解角質、殺疥蟲、細菌、真菌作用,對動物實驗性炎症有治療作用與皮膚接觸可溶解角質、殺疥蟲、細菌、真菌作用,對動物實驗性炎症有治療作用

【用法】調成膏,外塗患處,每日2~3次。

【方九】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蜂房1個,蜈蚣2條,明礬適量。

【功用】殺菌消毒。

【主治】頭癬。

【方解】方中蜂房具有攻毒殺蟲之用;蜈蚣攻毒散結,通絡止痛;明礬解毒殺蟲,燥濕止癢。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蜂房對急性慢性炎症均有抑製作用;蜈蚣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抗炎作用。

【用法】將明礬研末,放入蜂房孔中,連同蜈蚣置瓦片上小火烤焦,共研細末,麻油調勻外貼。

【方十】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大蒜30克,凡士林100克。

【功用】殺蟲止癢。

【主治】頭癬。

【方解】方中大蒜解毒殺蟲;凡士林潤膚。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大蒜對多種致病性淺部真菌有抑殺作用,能抗炎,增強免疫,延緩衰老。

【用法】製成軟膏備用,每日1~2次外塗患處。

【方十一】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鮮側柏葉120克。

【功用】生發烏發。

【主治】頭癬。

【方解】方中側柏葉涼血止血,生發烏發。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側柏也對皮膚癬菌具有抑製作用。

【用法】將上藥煎水濾渣取藥液溫浴頭部,每日1~2次。

【方十二】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石灰、馬齒莧適量。

【功用】抑菌,癬菌。

【主治】頭癬。

【方解】方中馬齒莧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石灰具有殺蟲作用。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有抑菌,癬菌作用。

【用法】石灰泡水,澄清後洗頭,再用馬齒莧搗爛,外敷患處,每日1次。

二、體癬

體癬是指發生於除頭皮、毛發、掌蹠和甲以外其它部位的皮膚癬菌感染。皮損初起為紅色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繼之形成有鱗屑的紅色斑片,境界清楚,皮損邊緣不斷向外擴展,中央趨於消退,形成境界清楚的環狀或多環狀,邊緣可分布丘疹、丘皰疹和水皰,中央色素沉著。本病夏秋季節多發。

本病相當於中醫學“圓癬”、“金錢癬”等範疇。

【方一】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明礬6克,白鳳仙花12克。

【功用】解毒殺蟲,燥濕止癢。

【主治】體癬。

【方解】方中明礬、白鳳仙花解毒殺蟲,燥濕止癢。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明礬抑菌。

【用法】研細調勻,塗在患處。

【方二】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土槿皮30克,百部30克,蛇床子15克,酒精240克。

【功用】殺蟲止癢。

【主治】體癬。

【方解】方中土槿皮殺蟲止癢;百部殺蟲滅虱;蛇床子殺蟲止癢,燥濕。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土槿皮與有機酸和乙醇浸膏及苯浸膏致病性皮膚真菌和白色念珠菌有一定抗菌作用;百部能抑製一切皮膚真菌,水浸液和醇浸液對體虱、陰虱皆有殺滅作用;蛇床子對皮膚癬菌有抑製作用。

【用法】浸泡3天,過濾取液每日1~2次,外塗患處。

【方三】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生大黃15克,丁香9克,米醋90克。

【功用】解毒殺蟲。

【主治】體癬。

【方解】方中生大黃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丁香散寒止痛;米醋收斂殺蟲。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大黃有抗感染作用;丁香有抗炎作用。

【用法】將生大黃與丁香浸泡在米醋中,5天後用消毒紗布過濾,去渣取汁,塗於患處。

【方四】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煆蚌殼、五倍子各60克,冰片少許。

【功用】清熱化濕,祛風殺蟲。

【主治】體癬。

【方解】方中五倍子、煆蚌殼收斂止血,收濕斂瘡;冰片開竅醒神,清熱止痛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五倍子能斂肺降火,止咳止汗,澀腸止瀉,固精止遺,收斂止血,收濕斂瘡;冰片對部分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用植物油調敷患處。

【方五】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龍眼核、醋各適量。

【功用】消炎止癢。

【主治】體癬。

【方解】方中龍眼核可止血,醋有收斂作用。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醋具有抑菌作用。

【用法】將龍眼核去外黑殼,取內核,磨醋,取汁敷於患處。

【方六】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鮮土大黃、醋各適量。

【功用】清熱解毒,止血祛瘀。

【主治】體癬。

【方解】方中大黃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大黃有抗感染作用。

【用法】將鮮土大黃切片浸醋,搽患處。

【方七】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苦參50克,玄參30克,明礬10克,芒硝10克,花椒15克,大黃15克。

【功用】燥濕解毒,殺蟲。

【主治】體癬。

【方解】方中苦參、明礬清熱燥濕,殺蟲;玄參清熱涼血,瀉火解毒;芒硝清熱消腫;大黃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苦參具有抗炎,抗過敏,皮炎,燙傷作用;玄參有抑菌,癬菌,抗炎作用;大黃有抗感染作用。

【用法】將上藥加水煎取藥液500克,去渣,用消毒紗布蘸藥液外洗並濕敷患處,每日3次,每次30分鍾。

【方八】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羊蹄根300克,白酒600克。

【功用】清熱解毒,止血。

【主治】體癬。

【方解】方中羊蹄根殺蟲止癢,酒可抑菌。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羊蹄根據有抑菌作用。

【用法】將羊蹄根洗淨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蜜蜂,浸泡7天後去渣即成。塗於患處。

【方九】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夜交藤120克。

【功用】解毒殺蟲。

【主治】體癬。

【方解】方中夜交藤祛風通絡、解毒殺蟲。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夜交藤一筠作用。

【用法】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溫洗患處,每日2次。

【方十】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硫黃5克,樟腦2克,大風子、生杏仁各6克,輕粉2克,豬油適量。

【功用】祛風燥濕,殺蟲止癢。

【主治】體癬。

【方解】方中硫黃外用解毒殺蟲療瘡;樟腦除濕殺蟲,溫散止痛,開竅辟穢;輕粉外用攻毒殺蟲,斂瘡。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硫磺與皮膚接觸可溶解角質、殺疥蟲、細菌、真菌作用,對動物實驗性炎症有治療作用;樟腦塗擦皮膚有溫和的刺激和防腐作用,止癢祛風;輕粉對致病性皮膚真菌有良好抑菌效果。

【用法】將硫黃、樟腦、輕粉共研細末,後如大楓仁、生杏仁、豬油,共搗糊狀,裝瓶備用,將藥搽患處,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