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十一】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土槿樹皮適量。
【功用】清熱化濕,祛風殺蟲。
【主治】體癬。
【方解】方中土槿皮殺蟲止癢。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土槿皮具有抑菌作用。
【用法】上藥研細末,醋調,小火燉如膠,敷貼患處。
【方十二】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羊蹄根、枯白礬各等份。
【功用】殺蟲止癢。
【主治】體癬。
【方解】方中羊蹄根殺蟲止癢,枯白帆解毒殺蟲,燥濕止癢。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白礬、羊蹄根具有抑菌作用。
【用法】上藥共研成細末,用米醋調勻塗患處。
三、手足甲癬
手足癬是指指(趾)及掌、蹠麵皮膚的淺部真菌感染。病原菌多為紅色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及須毛癬菌。臨床分為水皰型、鱗屑角化型、浸漬型。足癬相當於中醫學“臭田螺”、“田螺皮包”等範疇。
甲癬是淺表皮膚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一種甲黴菌病。一般由手足癬日久蔓延而成。臨床以指(趾)甲發生凹凸不平、肥厚,失去正常光澤等為特征。甲癬相當於中醫學“鵝爪風”、“油灰指甲”、“油炸甲”等範疇。
【方一】百蛇滅癬方1
【出處】《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蛇床子、苦參、白鮮皮各45克,生百部、當歸各20克,雄黃麵(後下)、硫磺麵(後下)各12克。
【功用】殺蟲止癢。
【主治】鱗屑、角化型手癬。
【方解】方中蛇床子殺蟲止癢,燥濕;苦參清熱燥濕,殺蟲;白鮮皮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生百部殺蟲滅虱;當歸活血止痛;雄黃解毒,殺蟲;硫磺外用解毒殺蟲療瘡。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蛇床子對皮膚癬菌有抑製作用;苦參有抗炎,抗過敏,皮炎,燙傷的作用;白鮮皮能抑多種癬菌,真菌;百部能抑製一切皮膚真菌,水浸液和醇浸液對體虱、陰虱皆有殺滅作用;雄黃有抑菌,真菌,癬菌,增強免疫的作用;硫磺與皮膚接觸可溶解角質、殺疥蟲、細菌、真菌作用,對動物實驗性炎症有治療作用。
【用法】每日1劑。水煎待溫後浸泡20~30分鍾,每日2次。
【方二】百蛇滅癬方2
【出處】《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蛇床子、苦參、白鮮皮各60克,生百部、黃柏各20克,雄黃麵(後下)、硫磺麵(後下)各12克。
【功用】殺蟲止癢。
【主治】糜爛型手足癬。
【方解】方中蛇床子殺蟲止癢,燥濕;苦參清熱燥濕,殺蟲;白鮮皮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生百部殺蟲滅虱;黃柏清熱燥濕,解毒療瘡;雄黃解毒,殺蟲;硫磺外用解毒殺蟲療瘡。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蛇床子對皮膚癬菌有抑製作用;苦參有抗炎,抗過敏,皮炎,燙傷的作用;白鮮皮能抑多種癬菌,真菌;百部能抑製一切皮膚真菌,水浸液和醇浸液對體虱、陰虱皆有殺滅作用;黃柏有抑菌作用;雄黃有抑菌(真菌、癬菌)增強免疫的作用;硫磺與皮膚接觸可溶解角質、殺疥蟲、細菌、真菌作用,對動物實驗性炎症有治療作用。
【用法】每日1劑。水煎待溫後浸泡20~30分鍾,每日2次。
【方三】百部根酒
【出處】《實用藥酒精選》
【組成】百部根50克,白酒500毫升。
【功用】滋陰清熱,殺蟲止癢。
【主治】手足癬各型。
【方解】方中百部潤肺止咳,殺蟲滅虱。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百部能抑製一切皮膚真菌,水浸液和醇浸液對體虱、陰虱皆有殺滅作用。
【用法】將百部根炒至焦黃,入酒浸泡,5日後取用。每次15毫升,空腹飲之,每日3次。
【方四】三妙湯加味
【出處】《四肢軀幹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
【組成】蒼術、黃柏、川牛膝、木瓜各10克,大青葉、赤小豆各12克,魚腥草15克,生甘草6克。
【功用】清熱燥濕,祛風解毒。
【主治】足癬濕熱下注型。
【方解】方中蒼術燥濕健脾,祛風散寒;黃柏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川牛膝;木瓜舒筋活絡,和胃化濕;大青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赤小豆、魚腥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甘草,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蒼術、黃柏、川牛膝、木瓜有抑菌抗炎作用;魚腥草、甘草抗潰瘍、抗炎、抗過敏作用、抗菌。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五】養血潤膚飲加減
【出處】《四肢軀幹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
【組成】丹參、地膚子、白鮮皮、當歸、白芍、皂角刺、桃仁、防風各10克,熟地黃、何首烏、天花粉各12克。
【功用】養血潤燥,祛風止癢。
【主治】手癬血虛生燥者。
【方解】方中丹參活血,祛瘀止痛,涼血消癰,除煩安神;地膚子利尿通淋,清熱利濕,止癢;白鮮皮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當歸補血,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白芍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皂角刺消腫排膿,祛風殺蟲;桃仁活血化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熟地黃補血養陰,填精益髓;何首烏製用補益精血,生用解毒截瘧潤腸通便;天花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消腫排膿。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丹參改善微循環,抗炎抗過敏作用,對某些癬菌有抑製作用;地膚子抑製多種皮膚真菌,抑製遲發型超敏反應;白鮮皮抑多種癬菌,真菌;當歸補血,活血止痛,潤腸通便;桃仁鎮、抗炎、抗菌、抗過敏作用;防風抗炎,抗過敏,抗菌皰疹,紫癜,扁平疣;熟地黃補血養陰,填精益髓;天花粉具免疫刺激和免疫抑製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六】蘇木浸洗方
【出處】《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蘇木、蒲公英、鉤藤各30克,防風、防己、川椒、黃芩、白礬各15克。
【功用】解毒消腫,止痛收斂。
【主治】足癬浸漬糜爛型。
【方解】方中蘇木活血療傷,祛瘀通經;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濕通淋;鉤藤清熱平肝,息風定驚;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防己祛風,止痛,利水消腫;川椒、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白礬外用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內服止血,止瀉,化痰。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蘇木促進微循環,消炎作用;防風抗炎,抗過敏,抗菌;防己抗炎作用,對免疫有抑製作用,廣泛抗過敏作用;川椒、黃芩抑菌;白礬外用明顯抗陰道滴蟲作用,促進潰瘍愈合。
【用法】水煎外洗。
【方七】丁香酊方
【出處】《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丁香15克,70%乙醇100毫升。
【功用】殺蟲止癢。
【主治】手足癬。
【方解】方中丁香溫中降逆,散寒止痛,溫腎助陽。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丁香有抗炎作用。
【用法】丁香用70%乙醇加至100毫升,外搽,每日3次。
【方八】漏蘆湯
【出處】《瘍科選粹》
【組成】漏蘆、白蘞、槐皮、五加皮、甘草各22.5克,蒺藜子60克。
【功用】清熱利濕收斂。
【主治】手足癬濕毒浸淫者。
【方解】方中漏蘆清熱解毒,消癰散結,通經下乳舒筋通脈;白蘞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斂瘡生肌;槐皮涼血止血;五加皮祛風濕利水;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漏蘆提高細胞免疫功能;白蘞有很強的抗真菌作用;五加皮有抗炎作用;甘草、蒺藜子抗潰瘍、抗炎、抗過敏作用、抗菌。
【用法】共為粗末,每用150克,水煎湯,淋洗患處。
【方九】枯礬散
【出處】《靈驗良方彙編》
【組成】枯礬、龍骨各6克,黃丹4.5克,麝香0.3克,幹胭脂2.1克。
【功用】收濕止癢。
【主治】手足癬水濕泛濫型。
【方解】方中龍骨鎮靜安神,收斂固澀;麝香活血通經,消腫止痛;枯礬解毒殺蟲,燥濕止癢。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麝香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枯礬可促進潰瘍愈合。
【用法】上為細末,和勻,洗淨患處,再直接撒粉末於患處。
【方十】神效癬藥
【出處】《古今名方》
【組成】斑蝥15克,百部60克,檳榔、土槿皮、大楓子肉、白芨、川椒各30克。
【功用】殺蟲止癢。
【主治】手足癬濕毒浸淫型。
【方解】方中斑蝥破血逐瘀,散結消癥;百部潤肺止咳,殺蟲滅虱;檳榔殺蟲消積,行氣,利水,截瘧;土槿皮、川椒殺蟲止癢;白芨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斑蝥攻毒蝕瘡增強免疫增強作用;百部抑製一切皮膚真菌,水浸液和醇浸液對體虱、陰虱皆有殺滅作用;檳榔抑製皮膚真菌;土槿皮有機酸和乙醇浸膏及苯浸膏致病性皮膚真菌和白色念珠菌有一定抗菌作用;白芨促進肉芽生長,創麵愈合。
【用法】上藥浸於750毫升燒酒中備用,用棉簽蘸藥液搽患處,每日2~3次。
【方十一】生薑浸酒
【出處】《藥酒治病養生999方》
【組成】生薑250克,50~60度白酒500毫升。
【功用】解毒殺菌。
【主治】手癬。
【方解】方中生薑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生薑抑菌,抗炎,抗潰瘍,脂溢性皮炎。
【用法】生薑加工粗碎,置容器中加白酒,蜜蜂,浸泡2日後去渣即成。外用塗患處。
【方十二】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羊蹄根300克,75%酒精600毫升。
【功用】收斂殺蟲止癢。
【主治】甲癬。
【方解】方中羊蹄根收斂殺蟲止癢。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羊蹄根據抑菌。
【用法】癢蹄根切碎浸泡酒精中7晝夜,過濾去渣備用。用棉棒蘸藥水塗患處。
四、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又名慢性單純性苔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好發於頸項、上眼瞼處,基本皮損為針頭至米粒大小的多角形扁平丘疹,淡紅、淡褐色或正常膚色,質地較為堅實而有光澤,表麵可覆有糠秕狀非薄鱗屑,久之皮損漸融合擴大,形成苔癬樣變,自覺陣發性瘙癢,常於局部刺激、精神煩躁時加劇。
本病相當於中醫學“牛皮癬”、“攝領瘡”等範疇。
【方一】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木鱉子60克,陳醋500克。
【功用】舒肝清熱,疏風止癢。
【主治】神經性皮炎。
【方解】方中木鱉子攻毒療瘡,消腫散結;陳醋殺菌。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木鱉子具有抗炎作用;陳醋抑菌。
【用法】土鱉子去殼,烤幹後研成細末,放入陳醋內浸泡7天,每日搖動2次。先用綠茶水清洗患處,然後用藥液直接塗搽,每日2~3次。
【按語】對皮膚無刺激性,但有一定毒性,防入口。
【方二】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木槿皮、蛇床子、百部根各30克,五倍子24克,密陀僧18克,輕粉6克。
【功用】舒肝清熱,疏風止癢。
【主治】神經性皮炎。
【方解】方中木槿皮、蛇床子、密陀僧、輕粉殺蟲止癢,燥濕;百部根據有殺蟲滅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