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療
沙療的治療方法是:病人或躺或臥,或跪或坐,將半身埋在滾燙的沙子裏,在驕陽下進行日光浴。對各種類型的關節炎、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經痛及脈管炎療效較好。
冰 療
用冰袋裹在膝蓋上止痛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省錢省事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取適量冰塊加1/4水,與冰塊混合裝入塑料袋中,用冰袋敷患處,一天三次,每次20分鍾,可止痛。
原生食物療法
病人每天吃一些新鮮的,不經加工或加熱的食品,如新鮮的水果、堅果、芝麻、葵花籽、小麥莖葉的汁和新鮮蔬菜,完全不吃肉類,這些食物可幫助病人康複。主要用小麥莖葉的汁醫病是有科學根據的,小麥草汁中可以分離出一百多種要素,其中的脫落酸就有抑製腫瘤生長的作用。因此小麥草汁有“綠色的血液”的美名。
色彩輔助療法
據科學家們研究,色彩可以治病:紅色可以提高病人的食欲;褐色能使低血壓患者血壓升高;冷色可以使激動的病人安靜;橙色可使神經衰弱病人振奮;淺藍色可以幫助患者退燒;紫色對孕婦有鎮靜作用。可根據病情選擇適當色彩予以輔助治療。
植物療法
養花是一項最“安心”的活動。各種花卉由於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培養,形成不同的生態習性,這就要求養花者不急躁,順應其習性,創造適應其生長的環境。無疑,培養“安心”的情緒對戰勝慢性病大有裨益,具有調節神經中樞和殺菌的功能。養花能通過培養“安心”而產生療效。
睡眠療法
睡眠在人的生命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現代科學稱睡眠為天然補藥。實驗證明,動物可以30日不食,卻不能10日不眠。睡眠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青壯年人睡眠較多,老年人睡眠較少,體力勞動者睡眠較多,腦力勞動者睡眠較少。
在實際生活中,常有這樣的情況,某些人即使是睡8小時,起床後仍然無精打采,相反,另一些人雖然隻睡6小時,醒來後卻輕鬆愉快。這是因為睡眠是有節奏的,能掌握節奏,效果就好,反之就差。一般來講,上床半小時之內能入睡者為最佳,如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睡不著,則不應硬睡,可衝一杯熱牛奶喝下再睡,或到外麵散散步再睡,可有一定效果。
“瑜伽”療法
“瑜伽”是古印度佛教中的術語,意即修行,主要強調調息,靜坐等修行方法。國外施行的瑜伽鍛煉法的要點就是使“身體伸長”,恢複和保持優雅、健美的體態,促進骨骼的生長。鍛煉方法如下:
身體直立,兩腿並攏,收緊肛門,挺直背骨。在呼氣的同時將兩手臂舉在頭上,左右兩手互相握住肘部,保持住這個姿勢,反複進行腳跟離地,著地運動。離地時吐氣,以腳尖著地,重心落於雙腳拇趾,收緊骨盤,腳跟著地時吸氣。
這套鍛煉法的重點在於,注意力要集中在背部,身體好象由上麵牽引似地向上。
五行磁吸針療法
所謂五行磁吸針療法是用一種特製的磁療針具(各大醫療器械商店有售並附操作指導材料)治病的方法。它利用負壓吸附原理,用磁針點壓在穴位上,使磁力透入人體,刺激穴位,激發人體生物電磁感與經絡傳導信號,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除病痛的作用。是一種集針灸、點穴、磁療、負壓、藥物滲透於一體而又無刺痛創傷的家庭治療方法。
其他療法
1吹氣止鼻血。如果家中有人流鼻血,可用手將其耳朵口適當扯大,以嘴對準耳朵口,用力地,緩緩地向耳道吹氣,分別向兩隻耳朵連續吹三口氣即可。若血未完全止住,可再吹一次。這種止血方法是通過氣流刺激耳朵內神經、交感神經及反射弧,使鼻粘膜血管收縮,達到止血效果。
2熱敷治療毛囊炎。毛囊炎雖屬外科小病,但如治療不及時,常可發展成癤癰。家庭治療毛囊炎可采用簡單易行的熱敷法。具體做法是:用清潔的毛巾蘸熱水敷患處,每天兩次,每次3~5分鍾。水溫宜高,以不燙傷為度,毛巾涼後,更換一次。一般病情三天可愈。
3吹口琴。常吹口琴,不但能給生活帶來歡樂,而且能增加肺活量,促進肺的呼吸功能。患有慢性肝炎的人,經常吹口琴,可以借肌肉收縮力量,按摩肝部,對消除肝部周圍的炎症大有好處。當然,長時間連續吹奏,對身體無益。吹口琴之前和吹完口琴之後,對口琴要進行衝洗和消毒。口琴最好自己獨自使用,以免傳染各種疾病。
4唱歌。不少腦血管疾病,如腦溢血、腦血栓形成、腦血管痙攣以及某些腦外傷患者,在救治後,往往會失去說話能力,或變得發音不清,難於表達要表達的意思。遇到這種情況,不妨試試“唱歌療法”,它常常可以幫助患者逐步恢複和改善語言表達能力。
5洗腳。春洗腳,升陽固本;夏洗腳,除溫邪;秋洗腳,潤肺腑;冬洗腳,暖丹田。用稍高於體溫的水洗腳,對於五髒六腑有益;洗時不斷按摩腳趾,腳掌心,可疏肝健脾,增加食欲,治肝脾腫大;治便秘、脅痛、小兒遺尿,並矯正婦女宮體位置;治胃虛體弱,活躍末梢神經、加強記憶,使周身均感輕快。
6梳頭。梳頭可刺激頭皮的神經末梢,調解頭部的神經功能,使頭部處於緊張狀況的神經得以鬆弛,從而能促進血液循環。當你感到頭昏腦脹、思維能力下降時,就應該休息一會兒,拿起梳子梳3~5分鍾頭,再用梳子刮幾下頭皮,使之有酸脹感。這樣每天重複3次,不僅可以健腦,而且對高血壓、動脈硬化、神經衰弱等也有輔助療效。腦力勞動者尤應重視。
7伸懶腰。身體長時間伏案,靜脈血管就會鬆弛、擴張,淤積血液使循環血液量減少,人就感到疲勞。這時伸一個懶腰,會引起全身大部分肌肉較強收縮。在持續幾秒鍾的伸懶腰動作中,很多淤積的血液被送回了心髒,這就可以大大增強循環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環。與此同時,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作用,亦可增進肌肉本身的血液流動,使肌肉內的一些廢物得以帶走,從而消除人的疲勞。
胸部保健法
(1)衣服護胸。胸部的保護以保暖禦寒為主,目的在於保護胸陽,年老體弱者更應注意。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穿背心、上衣,均是保護胸背的陽氣為主。
(2)胸部按摩。取坐位或仰臥位,用左手掌在胸部認從左上向下推摩,右手從右上向左下推摩,雙手交叉進行,推摩30次。然後,兩隻手同時揉乳房正反方向各30圈,再左右與上下各揉按30次。女性還能夠做抓拿乳房保健:兩小臂交叉,右手扶左側乳房,左手扶右側乳房,接著用手指抓拿乳房,一抓一放為一次,可連續做30次。胸部按摩能夠振奮陽氣,促進氣血運行,增強心肺功能。
背部保健法
背部的運動、按摩保健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調節血壓,增強心肌活動的能力,促進消化機能等,有助於防病治病。
(1)背部宜常暖。背部保暖方法有三:①衣服護背。平時穿衣服注意保暖,隨時加減,以護其背。②曬背取暖。避風曬背,能暖背通陽,增進健康。③慎避風寒,因為背為五髒俞穴所會,尤其是天熱汗出腠開時,若被風吹,則風寒之邪易於內侵,引起疾病。夏日汗出後不可背向電扇,以免風寒之邪傷人。
(2)背宜常捶摩。保護背部對身體健康很重要,而且還提出了捶背、搓背、捏脊等活動背部的保健方法。捶背。捶背又分自我錘打和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經活血,振奮陽氣,強心益腎,增強人體生命活力。
搓背。搓背也分自我搓和他人搓。自搓方法,可在洗浴時進行。以濕毛巾搭於背後,雙手扯緊毛巾兩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發熱為止。他人搓法:取俯臥位,裸背。請他人以手掌沿脊柱上下按搓,至發熱為止。注意用力不宜過猛,以免搓傷皮膚。搓背法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悶、腹脹之功效。
捏脊。取俯臥位,裸背。請他人用雙手(拇指與食指合作)將脊柱中間的皮膚捏拿起來,自大椎開始,自上而下,連續撚動,直至骶部。可連續捏拿3次。此法對成人、小兒皆宜,可調和髒腑、疏通氣血、健脾和胃,對調整血壓也有一定作用。注意用力不宜過大、過猛,速度不宜太快,動作要協調。
腰部保健法
(1)腰部宜常搖動。通過鬆胯、轉腰、俯仰等活動,達到強腰健體的作用。下麵僅舉幾個練腰動作。
轉胯運腰。取站立姿勢,雙手叉腰,拇指在前,其餘四指在後,中指按在腎俞穴上,吸氣時,將胯由左向右擺動,呼氣時,由右向左擺動,一呼一吸為一次,可連續做8~32次。
(2)腰宜常按摩。“腰為腎之府”,經常按摩腰部有壯腰強腎之功。
腹部保健法
(1)腹部宜保暖。古代養生家很注意腹部的保暖,並主張對老年人和體弱者進行“兜肚”或“肚束”保健。①兜肛:將蘄艾捶軟鋪勻,蓋上絲棉(或棉花),裝入雙層肛兜內,將兜係於腹部即可。②肚束:又稱為“腰彩”,即為寬約七、八寸的布帶係於腰腹部。
(2)腹宜常按摩。腹是胃腸的一部分,腹部按摩實際上是胃腸按摩。故此,摩腹是曆代養生家一致提倡的保健方法之一,尤宜食後進行。摩腹的方法很多,現僅舉其中一種,具體做法是:先搓熱雙手,然後雙手相重疊,置於腹部,用掌心繞臍沿順時針方向由小到大轉摩36周,再沿逆時針方向由大到小繞臍摩36周。古人稱此為“摩臍腹”或“摩生門”。它有增加胃腸蠕動,理氣消滯,增強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腸疾病等作用。
心髒保健法
(1)科學配膳。心髒飲食保健的基本要求是:營養豐富,清淡多樣。提倡高蛋白、低脂肪、高維生素、低鹽飲食。心肌的發育和血脈運行都需要消耗高級蛋白質,要及時補充;脂肪食品食用過多,易引起動脈硬化,在飲食中宜適當食植物蛋白,牛奶。瘦肉之類,並選用一能降血脂的食物,如大豆、蘑菇、花生、生薑、大蒜、洋蔥、茶葉、酸牛奶、甲魚、海藻、玉米油、山楂、蜂皇漿等;少吃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黃、豬腦、豬肝、蟹黃、魚子。奶油等。飲食習慣提倡混合飲食,這樣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吸收比較廣泛,飲食中要適當多選食穀類、豆類、粗糙米麵等,並多食綠葉蔬菜和水果。低鹽飲食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大有好處,鈉鹽食鹽食用過多,增加心髒負擔,又易引起高血壓等,故清淡飲食為宜。總之,科學配膳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環節。
(2)切忌暴飲。因為一次喝大量的水或飲料,會迅速增加血容量,增加心髒負擔,年高或心髒功能欠佳者,要特別注意。一般而言,每次進飲料不要超過500毫升,可采取少飲多次之法。
(3)戒過食刺激物。凡刺激性食物和興奮性藥物,都會給心髒帶來一定的負擔,故應戒煙少酒,不宜大量飲濃茶,辣椒、胡椒等物也要適量,對於咖啡因、苯丙胺等興奮藥物也須慎用。
(4)適量減肥。體重過重也會加重心髒負擔,因此,青春期以後應注意減少脂肪贅生,避免發胖,控製體重和減肥的方法多種多樣,可因人而異的選擇,如運動鍛煉、飲食減肥等,就飲食而言,即限製總熱量的攝入和儲存,尤其是晚餐不過量,就餐時間宜稍早,對控製體重是有意義的。
(5)臥具適當。一般而言,床頭比床尾適當高一些,枕頭高低適度,對心髒血液回流有好處。心髒功能較弱者,休息時可采取半臥式,這樣可減輕心髒的負擔。
(6)運動鍛煉。經常參加運動鍛煉,可以增強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對心髒大有益處。經常參加運動和體力勞動的人,心肌功能要比不活動的人強壯的多。一般認為,太極拳、導引、氣功、散步、中慢速度的跑步、體操。騎自行車、爬山、遊泳等,都適用於心髒的保健鍛煉、具體運動項目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辨證施練,中老年則不宜參加過於刺激的競技活動。因為過於激烈,心髒負荷量太大,對心髒會產生不利影響。此外,結合運動鍛煉還可以做按摩保健。
(7)情誌平和。若七情過極,則可使心神受傷。情誌變化分屬五髒,但總統於心,故應保持七情平和,情緒樂觀,避免過度的喜怒、憂愁等不良情緒,尤其是大喜、暴怒直接影響心之神明,進而影響其他髒腑功能。對於生活中的重大變故,宜保持冷靜的頭腦,既不可漫不經心,又不必操之過急,以保證穩定的心理狀態。
(8)環境適宜。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對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生活在社會之中,首先要有良好的自我意識,承擔與自己腦力或體力相適應的工作和學習。正確認識自己,正確對待別人和正確對待客觀環境。要熱愛生活,同社會環境保持密切聯係,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使人們的精神生活得到互相糾正,互相補充,保持穩定的情緒。
肝髒保健法
(1)飲食保健。肝的疏泄功能是促進脾胃運化功能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肝髒本身必需的蛋白質和糖類等,要從飲食中獲得。因此,宜食些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魚類、蛋類、乳類、動物肝髒、豆製品等,還應適當吸些糖。肝髒對維生素K、A、C的需求量較大,故適當多食些富有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蔬菜和水果之類,同時,還宜適當食用含纖維的食物,高纖維食物有助於保持大便通暢,有利於膽汁的分泌和排泄,這是保護肝髒疏泄功能的一項重要措施。肝髒需要豐富的營養,但不宜給予太多的脂肪,否則,有引起“脂肪肝”的可能性。
(2)切忌嗜酒。過量飲酒可以引起食欲減退,造成蛋白質及B族維生素缺乏,發生酒精中毒,還可以導致脂肪肝、肝硬化、急性中毒甚至可引起死亡。因此日常生活中切忌過量飲酒,以免損傷肝髒。
(3)戒怒防鬱。人的情誌調暢與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關。反複持久或過激的情誌,都會直接影響肝的疏泄功能。肝喜調達,在誌為怒。抑鬱、暴怒最易傷肝,導致肝氣鬱結或肝火旺盛的病理變化。因此,要重視培養控製過極情緒和疏導不良情緒的能力,保持情緒暢達平和。
(4)預防傳染性肝炎。預防肝炎是保護肝髒的一項積極、主動措施。其有效的方法是搞好清潔衛生,把好飲食衛生關,同時配合藥物防治。在目前肝炎很普遍的情況下,可服用預防藥物,如茵陳、板藍根各20克,金錢草15克,甘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棗5枚,水煎服,一日一劑,服用一周,對預防甲肝有良效。
另外,避免長期大量服用損害肝髒的藥物,如氯丙嗪、磺胺、雷米封、魯米那類巴比妥製劑等,如因治療需要,則應配合一些保肝藥物及其他綜合性保肝措施,以免損傷肝髒功能。
(5)健肝鍛煉。保健肝髒的運動鍛煉的原則是動作舒展、流暢、緩慢,符合肝氣生發、暢達的特點,可選擇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氣功、導功等。此外,亦可配合簡易的養肝保健鍛煉法,其法取右側臥,略抬高臀部的體位,緩慢做腹式呼吸動作,連續作20~30分鍾,每日作2~3次,有利於肝髒休息,還可防治肝髒下垂。
肺髒保健法
(1)盡量避免吸入空氣中的雜質和有毒氣體。例如:二氧化矽、煤塵、棉紗纖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氣、甲醛、有機磷農藥等等,這些有毒物、有害物質吸入過多,則可引起肺部病變和全身病變。因此,要積極預防和控製空氣汙染,改善勞動環境、居住環境、居室環境,對灰塵多的環境進行“靜化”處理,搞好衛生,加強預防措施,如防塵器、防塵口罩、通風設備等,多呼吸新鮮空氣,吸煙者要下決心戒煙,對肺髒保護是很有好處的。
(2)積極參加運動鍛煉,改善肺功能。如早晚到空氣新鮮的地方散步、做廣播體操、打太極拳、練氣功等,可有效地增強體質,改善心肺功能。同時,經常訓練腹式呼吸以代替胸式呼吸,每次持續5~10分鍾,可以增強隔肌、腹肌和下胸肌活動,加深呼吸幅度,增大通氣量,減少殘氣量,從而改善肺功能。
(3)注意飲食宜忌。肺髒保健要少吃辛辣厚味,宜淡食,少鹽忌鹹,飲食切勿過寒過熱,尤其是寒涼飲冷。因此在飲食上一定要合理調攝,切不可貪涼飲冷。
(4)防寒保暖。寒冷季節或氣溫突變時,最易患感冒,誘發支氣管炎。因此,要適應自然,防寒保暖,隨氣溫變化而隨時增減衣服,汗出時要避風;室內溫、濕度要適宜,通風良好,但不宜直接吹風;胸宜常護,背宜常暖,暖則肺氣不傷。
(5)耐寒鍛煉。耐寒鍛煉的目的,在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預防感冒。具體方法可采用冷水浴麵,空氣浴和健鼻的保健。長期鍛煉,獲益匪淺。
(6)疾病防治。積極預防感冒是有效方法之一,患有發作性呼吸係統疾病者,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在氣溫變化時,大的節氣交接前,更應做好預防保健和治療措施,以免誘發舊疾或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