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選取生活化的案例
案例的設計和選取應該考慮到與學生的生活、專業相關聯,隻有這樣的案例才能讓學生體會到程序設計和現實生活的關聯性以及其實用性,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授“分支結構”的時候就可以選取貼近生活的教學案例: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做一些事情,總有對或者不對兩種情況出現,這就是判斷結果。例如,學生最喜歡的QQ聊天要登錄的時候,首先是要輸入QQ號碼與QQ密碼,當點擊“登錄QQ”的時候,經常會有兩種情況出現:要不就是正常登錄QQ,打開相關的界麵;要不就是彈出一個錯誤對話框,告訴我們密碼不正確。要求學生模仿設計自己非常熟悉的QQ登錄界麵,通過自己設計QQ登錄界麵,學習到分支結構、VB界麵設計、控件的布局以及字符串函數等知識點包涵其中。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效地掌握了相關知識,大大增強了教學效果。
3.2 選取有趣味性的案例
案例的設計還要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使學生在有濃厚興趣和迫切需要知道答案的情況下,產生積極探究的動力。
例如,在講解分支結構的程序時,筆者采用了“腦筋急轉彎”和“心理測試”的遊戲實例,讓學生自己設計各種各樣的心理測試和腦筋急轉彎遊戲,學生對此有極大的興趣。把日常生活中隨處可碰到的心理測試的實例搬到課堂,做成小遊戲,讓學生能夠通過案例的興趣而盡快掌握相應的知識點。
3.3 選取案例的原則
在組織VB教學時,要以案例為中心來組織教學,案例的選取要適度,因為所選的案例將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案例教學的好壞、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案例選取是否恰當,因此,在案例的設計和選取上要花心思。案例的選取應以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理解應用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根本原則。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精心選取直觀、形象的案例,案例的選取既要抓住教學目標,又要抓住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在案例設計過程中,可采用任務驅動法來進行教學,將本課中的大任務分解成若幹個小任務,再通過小任務的整合,從而完成大任務。
例如,在講解IF…THEN…ELSE分支結構語句的時候,不要隻是簡單講解該語句的功能,筆者建議給學生演示一個用戶和密碼登錄界麵的案例,如上麵所講的類似QQ登錄界麵,通過任務驅動提出目標問題的設定,待學生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欲望時,抓住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引導學生討論實現大任務可以先分解成哪幾個小任務,再進一步講解如何整合幾個小任務實現這一大任務的基本思路,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3.4 以點帶麵,適當地遷移和拓展延伸案例
在原有案例的基礎上,可以改變或增加一些條件過渡到新的案例,從而將應用進一步遷移到其他案例上。此時的案例與原先的案例可以相似而又有所不同,讓學生自己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以點帶麵和舉一反三的能力。以案例為中心,運用知識使所講授的內容逐步遷移和延伸,以點帶麵,既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又能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
如計算“s=1+2+3+4+…+99+100”,
進而可以推廣到所有類似的加減乘除題目,如“s=2+4+6+…+100”“s=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