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理論研究
作者:李娟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可豐富和改進教學手段與方法,輔助教師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變革,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和激發小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創新能力。
在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合理恰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生動、活潑、動態的視聽演示教學內容,可大大提升教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視聽感官,全麵調動小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此外,多媒體技術可實現聲形一體、動靜結合的效果,對抽象的概念和教學內容進行任意拆、減、刪、增等操作,變抽象為具體,使複雜化、枯燥化的知識點變為生活化、具體化,更容易被小學生理解和掌握。
然而,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優勢和作用,須對多媒體應用的策略進行有益的探索,以達到增強教學效益,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運用多媒體教學時,應綜合考慮教學條件、實教者能力、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等因素,適時、恰當地運用,既不能過度依賴多媒體,也不能一味地排斥和抵製它,更要注重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巧妙地將多媒體穿插於教學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的時機與應用的策略。
1 在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點上運用多媒體技術
數學知識是通過人為的提煉總結、加工編製的,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很多小學生上數學課時都感到枯燥和乏味,特別是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單純的板書式教學方式,更讓學生對數學課感到“懼怕”,嚴重影響了學習的興趣和考試成績。為此,在實踐教學中,在抽象和枯燥的知識點教學環節中,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知識變具體,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生活化,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識點,使數學教學變得趣味化。尤其是對數學概念的講解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教學,可使抽象、枯燥的問題形象而直觀地展示出來,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勢將教學內容創設為多彩絢麗、生動新穎的教學情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有助於小學生對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進行學習和掌握。
如在進行四則運算法則的講解中,可運用多媒體技術製作實物加以演示,並以物體的數量變化形式體現加減乘除的具體運算。如製作燕子聚眾“開會”時數量的不斷俱增以演示加法的運算;狼吃小羊故事中,隨著小羊數量的不斷減少以演示減法的運算;用蘋果樹上蘋果的數量演示乘法運算,再以分蘋果的場景演示除法的運算;等等。總之,將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係起來,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加工與再現,可極大地幫助小學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
2 在複雜、靜態的數學知識點上運用多媒體技術
數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實踐教學中經常會遇到複雜問題的講解,這時可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視聽結合的教學情境,讓小學生以多種感官同時參與,既能看見具體圖形,又能聽聞其聲,動靜結合,使其融入課堂的教學情境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化,靜態的知識點變成動態的演示,進而形象生動地展示了複雜、靜態的知識點,讓學生能夠更加容易、更加準確、更加深刻地掌握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特別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很難用靜態的板書式教學將複雜的知識點全麵而細致地示範講解,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使教師在課前充分準備,製作豐滿的動畫課件,課堂中進行清楚展示,加深小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改善課堂教學效果。
如在進行各類圖形麵積計算時,可通過多媒體技術演示圓形、長方形或正方形等形狀的等分,使學生形象化、動態化地認識麵積計算的過程和公式的推導。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動態化,重點突出地逐步引導,步步推進,加深學生的表象認識,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又如在講解分數知識時,可用多媒體製作折紙或圖形拆分等實物演示,並把不同組成部分以不同顏色表現,以閃、亮、拆、合等製作特效突出難點教學環節,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