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頸椎病
1、分類
頸椎病根據受壓情況可分為:
1.神經根型:常有外傷、長時間從事伏案工作和睡眠姿勢不當的病史。主要表現為頸部活動受限,頸、肩部疼痛。上頸椎病變以頸椎疼痛,向枕部放射,枕部感覺障礙或皮膚麻木。下頸椎病變頸肩部疼痛並可向前臂放射,手指呈神經根性分布的麻木和疼痛。並可伴有頭痛、頭暈、視物模糊、耳鳴等表現。檢查可見頸部活動受限,棘突、棘突旁或沿肩胛骨內緣有壓痛點。
2.脊髓型:是由頸椎的突出物刺激或壓迫交感神經纖維,反射性地引起脊髓血管痙攣,缺血而產生脊髓損害的症狀。表現為頸肩痛伴有四肢麻木、力量減弱或行走困難。嚴重者發展至四肢癱瘓、小便瀦留、臥床不起。體檢可見頸部活動受限不明顯。肢體遠端常有不規則的感覺障礙、腱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和病理反射。
3.椎動脈型:主要是頭痛、頭暈、眩暈,甚至淬倒。有時可有惡心、耳鳴、耳聾和視物不清。
4.交感型:多數有輕微的頸肩痛等神經梢刺激症狀。表現為頭暈、頭痛、頭沉、偏頭痛、視物模糊、耳鳴、耳聾、心律失常;肢體或麵部區域性麻木、出汗異常等表現。
2、症狀
它的主要症狀是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頭暈,房屋旋轉,重者伴有惡心嘔吐,臥床不起,少數可有眩暈,猝倒。有的一側麵部發熱,有時出汗異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指發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地握物落地。另一些病人下肢無力,行走不穩,二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當頸椎病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二眼發脹、發幹、二眼張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朿感,有的甚至出現胃腸脹氣等症狀。有少數人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也有吞咽困難,發音困難等症狀。這些症狀與發病程度,發病時間長短,個人的體質有一定關係。多數起病時輕且不被人們所重視,多數能自行恢複,時輕時重,隻有當症狀繼續加重而不能逆轉時,影響工作和生活時才引起重視。如果疾病久治不愈,會引起心理傷害,產生失眠、煩躁、發怒、焦慮、憂鬱等症狀。
以下則是健康自測:頸椎病的症狀:
A、頸項頸椎病症狀(15%)
1.頸項疼痛不適
2.經常落枕
3.頸項部廣泛壓痛
4.頸椎活動受限
5.X線片能見到頸椎變直或無明顯改變
B、神經根型頸椎病症狀(60%)
1.頸背強痛,活動受限
2.一側或雙側上肢麻木疼痛(放射性)
3.患肢握力下降,手指活動不靈活
4.或伴有頭昏、頭痛、眩暈
5.病變有棘突及錐旁等處壓痛
6.頭頂加壓試驗陽性
7.臂上神經牽拉試驗陽性
8.X線片檢查,鉤錐關節變窄,椎間有障礙
C、脊髓型頸椎病症狀(10%)
1.下肢沉重、步態不穩
2.上肢發抖、捧物困難、感覺有障礙
3.大小便由困難到失禁
4.腱反射亢進
5.肢體癱瘓(多痙攣型)
6.可出現病理反射
D、椎動脈型頸椎病症狀(15%)
1.頸背強痛、活動受限
2.頭痛頭暈甚至猝倒
3.耳鳴、耳聾、視物不清或肢體麻木
4.頸椎棘突壓痛
5.頭頂加壓試驗陽性
6.頸動脈扭曲試驗陽性
7.X線片檢查排除神經根型頸椎病
8.腦血流圖頸動脈供血不足
3、原因
頸椎介於頻繁活動和重量較大的頭顱與缺少活動而比較穩定的胸椎之間,其活動度很大,負重也多,在解剖上又相對比較薄弱,四周缺乏其他骨性保護,易發椎間盤突出,下頸椎及其周圍軟組織容易發生勞損性病變,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勞損:長期使頭頸部處於單一姿勢位置,如長時間低頭工作,易發生頸椎病。小於30歲的頸椎病人,多從事低頭工種。
2.頭頸部外傷:50%髓型頸椎病與頸部外傷有關。一些病人因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突出、椎管內軟組織病變等使頸椎管處於狹窄臨界狀態中,頸部外傷常誘發症狀的產生。
3.不良姿勢:如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座位睡覺等;臥車上睡覺,睡著時肌肉保護作用差,刹車時易出現頸部損傷和椎間盤突出。
4.慢性感染:主要是咽喉炎,其次為齲齒、牙周炎、中耳炎等。這些部位的炎症刺激頸部軟組織或通過豐富淋巴係統引起頸枕部軟組織病變。有人認為,慢性咽喉部感染是頸椎病重要發病因素,這可能與軟組織慢性勞損炎症相互影響而加重病情之故。
5.風寒濕因素:外界環境的風寒濕因素可以降低機體對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痙攣、小血管收縮、淋巴回流減慢、軟組織血循環障礙,繼之產生無菌性炎症。因此,風寒濕因素不僅是誘因,也可作為病因引起病變產生症狀。
6.頸椎結構的發育不良:先天性小椎管、頸椎蛻變等是一些頸椎病發病基礎。國外統計40—50歲有蛻變者占25%,55歲以上有蛻變者占855%。頸椎中央椎管、神經根管狹小者頸椎病的發病率比正常人高1倍。
4、自療
7.日常生活活動指導
(1)從身體上:頸椎病急性發作期或初次發作的病人,要適當注意休息,病情嚴重者更要臥床休息2-3周。所以頸椎病的間歇期和慢性期,應適當參加工作.不需長期休息。但臥床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生肌肉萎縮、組織粘連、關節粘連等變化,阻礙頸椎病的恢複。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習慣側臥位者,應將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
(2)從預防上:無論是睡眠、休息.還是學習工作,甚至日常一些動作,都要保持良好的習慣,時刻不忘頸椎的保護。同時加強頸肌的鍛煉。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
(3)某些日常活動應該停止:在患病期間,應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活動,如擦高處的玻璃。
8.挑灸治療頸型頸椎病
體方法:在選取的花樣斑局部按常規肌肉注射消毒,用利多卡因注射約1cm1cm大的皮丘。稍等片刻,用挑針挑破表皮,然後挑起皮下纖維組織並挑斷、挑淨,每次約挑斷3~5根。壓迫止血後再次消毒,敷上鮮薄薑片,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5日挑治1次,4次為1個療程。挑治期間可采用紅外線照射,每日1次,每次20分鍾。
挑灸療法起源於民間,其作用機製是其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疏通經筋脈絡氣血而達到“疏通經絡,調整氣血”之效。另外,鮮薑性溫熱,辛散力較強,敷在創口上可溫熱散寒,改變局部循環,解除肌肉痙攣。我們體會到,發病時間短,局部症狀明顯,無其他合並症,黨參花樣斑清晰,增生不嚴重的患者,采用此法效果較顯著,複發率較低。在臨床運用時應注意,利多卡因過敏者應的挑灸,高血壓、心髒病、神經衰弱等患者要慎用。另外,挑灸後要注意創口清潔,以防感染。
9.足底按摩巧治頸椎病
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尖或指腹;也可用第二指或第三指的關節,以數毫米幅度移動。力度最初較輕,漸漸增強,以稍有痛感為宜,按摩時間可自選抽空進行。最好是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30分鍾,堅持兩周以後對一般頸椎病患者即可出現神奇效果。
10.手足健康法
(1)頸椎反射區的位置。手部:位於雙手拇指肉球近掌心端側處;足部:位於雙腳拇趾肉球內側盡頭處。
(2)按摩方法:
①手法:食指與拇指拱成鉗狀,夾住頸椎反射區位置,向前拉伸,然後向左、向右旋轉,再向前拉伸。連續做完上述動作算一遍。
②力度:中等。
③次數:用於預防,每天早晚各數一次,每一次8——10遍;用於治療,每天可做多次。為了增加療效,每按摩一遍,最好做一遍頸椎操。方法是:坐(立)直後,首先向前低頭,並逐漸加大低頭度數,直到低不下去時,再用力向下猛低一次;其次後仰頭,並逐漸加大後仰度數,直到仰不下去時,再用力向後猛仰一次;最後分別向左、向右方向歪頭,並逐漸加大歪頭度數,直到歪不下去時,再用力向左(右)猛歪一次。
把手足按摩和頸椎操交叉進行的好處,可以起到相互配合,促進療效的作用。如果嫌這樣做麻煩,也可把兩者分開做,即集中按摩,後再做頸椎操。但兩者每次的遍數應相同。
以下則是一種自治法,對頸椎病會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1.向後仰十次,向左傾十次,向右傾十次。然後緩慢搖頭,左轉十次,右轉十次。
2.搖動上肢:左臂搖動二十次,再右臂搖動二十次。
3.抓空練指;兩臂平伸,雙手五指作屈伸運動,可作五十次。
4.局部按摩:可於頸部、大椎穴、風池穴附近尋找壓痛點、硬結點或肌肉繃緊處,在這些反應點上進行揉按、推掐。
5.遠道點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側、小腿外側尋找壓痛點。於此反應點施點穴按摩。
6.擦掌摩腰:將兩手掌合並擦熱,隨即雙手摩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動,作五十次。
7.掐捏踝筋:兩手變替掐捏足踝後大筋。
8.用拇、食指掐揉人中穴。
9.提揉兩耳;用手提拉雙耳,然後搓揉,待耳發熱為止。
每日可自行施術一次。手法由輕漸重,以能忍耐為度。依法施術,一般1-2月即可見效。
再介紹幾種運動療法:
1.頸部鬆弛運動。
第一節
a.將肩膀放鬆,慢慢將頭側向右方
b.然後將頭慢慢回複中間位置
c.再將頭側向左方
d.重複以上動作10次
第二節
a.將肩膀放鬆,慢慢將頭向前彎
b.然後將頭慢慢回複中間位置
c.再慢慢將頭向後彎
d.重複以上動作10次
第三節
a.肩膀和身體放鬆
b.慢慢將頭部向右轉
c.然後返回中間位置
d.再慢慢向左轉
e.重複10次
第四節
a.頭部保持在中間位置
b.慢慢地把肩膀盡量向上縮起
c.然後盡量放鬆肩膀
d.重複10次
第五節
a.將肩膀放鬆,然後慢慢將肩膀向前移
b.再將肩膀放鬆至中間位置
c.然後再向後移
d.重複10次
第六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