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兩種食療方供大動脈型頸椎病人選用

1.蛤蚧烏蛇酒:蛤蚧(連頭足)1對,烏蛇(連頭)100克,低度白酒1000毫升。將蛤蚧去鱗片,切成小塊,烏蛇研為粗末,同浸泡於白酒中,封0,每日振搖1次,10天後開始飲用。早晚各飲1盅(約20毫升)。本方可補腎益精,放風利濕,通絡止痛。

2.牛脊髓膏:牛脊髓250克,核桃仁250克,枸杞子100克,白芷50克,川芎5o克,煉蜜700克。先將枸杞子、白芷、川芎入鍋,加水濃煎2次,合並煎汁,放入牛脊髓、核桃仁粉煎煮半小時,兌入煉蜜,用文火煎熬,濃縮成膏。早晚各服1次,每次20克。本方可益腎補精,活血止痛。

中醫辨證治療有以下幾種:

1.痹痛型:筋骨虛寒、風寒濕邪乘虛而入為痹痛型,以上肢竄痛、麻木為特征。

食療方:

(1)鯧魚1條,加入當歸6克及伸筋草15克同煮,食魚飲湯。

(2)葛根15克,水煎去渣取汁,加赤小豆20克,粳米30克煮粥服。

2.眩暈型:肝陽上亢、氣血虧虛或痰濕中阻則為眩暈型,以眩暈為特征。

食療方:

(1)將胡桃肉3個及鮮荷蒂8個搗碎,水煎服。

(2)蘇子6克,伏龍肝10克煎激發去渣取汁,與粳米50克粥服。

3.痙症型:肝腎虧虛、筋脈失養則為痙症型,以手足拘攣為特征。

食療法:牛肉50克切成肉丁,同糯米100克放入砂鍋內煮粥,待肉爛粥熟後,加入薑、蔥、油、鹽等調味品服。

4.肝腎虧虛

臨床表現頸項疼痛,活動不利,伴頭痛、眩暈、耳鳴、視物模糊、腰腿疼痛等,舌質淡紅少苔,脈細。

食療方如下:

(1)葛根煲豬脊骨:

原料:葛根30克,豬脊骨500克。

製作:葛根去皮切片,豬脊骨切段,共放鍋內加清水適量煲湯。

功效:益氣養陰,舒筋活絡。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

用法:飲湯食肉,常用有效。

(2)桑枝煲雞

原料:老桑枝60克,母雞1隻(約1000克),食鹽少許。

製作:將雞洗淨,切塊,與老桑枝同放鍋內,加適量水煲湯,調味。

功效:補腎精,通經絡。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

用法:飲湯食雞肉。

(3)天麻燉魚頭

原料:天麻10克,鮮鱅魚頭1個,生薑3片。

製作:將天麻、鱅魚頭、生薑放燉盅內,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調味即可。

功效:補益肝腎,祛風通絡。適用於頸動脈型頸椎病。

用法:佐餐食用,隔日1次,可常食

(4)川芎白芷燉魚頭

原料:川芎15克,白芷15克,鱅魚頭1個,生薑、蔥、鹽、料酒各適量。

製作:將川芎、白芷分別切片,與洗淨的鱅魚土起放入鍋內,加薑、蔥、鹽、料酒、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燉熟。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1次。

(5)炒蛇片

原料:烏蛇1條。

製作:將烏蛇去皮、內髒,洗淨,切成薄片。燒熱鍋,放入油,燒至油七成熱時,將蛇片倒入鍋內翻炒,至蛇片八成熟時,加鹽、黃酒、蔥段、薑片,繼續翻炒至熟透。

功效:祛風散寒,除濕通絡。

用法:佐餐食用。

以下是外治法:

藥枕法茯苓、山藥、狗脊、黃芪、當歸、川芎、紅花、葛根、丹參、獨活、防風、元胡、白芷各適量,共研末後,連同少量冰片裝入枕套中,作枕使用。每次用後應將藥枕放入塑料袋中包紮好,以防藥味揮發。一般每個藥枕可用3周。

藥熨法露蜂房(樹上吊掛的)500克,鬆香(鬆樹流下的鬆汁)500克,蒼術250克,食醋500克。先將露蜂房連外殼搓揉成粗末,再將樹根部鬆香去除泥沙,樹皮及鬆毛等雜質與蒼術研粗末,將3藥入鍋內炒(文火)至鬆香溶化後,迅速倒入食醋,炒至濕潤狀態,手握成團,手鬆即散為止,趁熱裝入已做好的布袋(藥占布袋的2/3),立即熨敷關節疼痛患處,每次熨敷30分鍾左右,每天2次。如果再熨敷,先炒熱後再用

飲食原則有以下幾項:

1.頸椎病以中老年為多、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膩厚味之品。

2.頸椎病肝腎不足,長服枸杞,菊花平肝明目,芝麻、桂圓、滋陰補腎,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視力模糊、流淚者,宜多食含鈣、硒、鋅類食物。如豆製品,動物肝、蛋魚、蘑菇、蘆筍、胡蘿卜、伴高血壓者,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豆芽、海帶、木耳、大蒜、芹菜、地瓜、冬瓜、綠豆。

5.預防

1.有研究表明,長期壓抑感情,遇事不外露,多愁善感的人易患神經衰弱,神經衰弱會影響骨關節及肌肉休息,長此以往,頸肩部容易疼痛。所以,要經常保持樂觀向上的好心情。

2.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頭頸正確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看書、操作電腦時要正麵注視,保持脊柱的正直。睡覺時要選擇合適的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一般枕頭以10厘米的高度為宜。不要躺著看書、看電視。

3.盡可能少坐多動,能走路的不要騎車,能騎車的不要坐車。特別是有車族和長期坐辦公室的人員,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鍛煉,尤其注意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可做一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爬山、遊泳,對預防頸椎病效果較好。

4.長期低頭伏案工作者,要注意動靜結合,每工作一小時左右就要站起來做做工間操,活動活動四肢、頸椎,消除頸部肌肉、韌帶的疲勞,防止勞損。

5.平時要注意保暖,不要用電風扇和空調直接吹,乘車或運動時注意頸部保護,避免急拐彎、急刹車或突然轉頸。

6.要防止酗酒。酒精會影響鈣質在骨上沉積,使人們易患骨質疏鬆症、骨質軟化症,加速頸椎退行性變。

7.中醫認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補腎髓功能,可在醫生指導下合理地少量服用,以起到強壯筋骨,推遲腎與關節蛻變的作用。

秋冬季節對頸椎病預防非常重要:

1.要注意頭頸部的正確姿勢,每天堅持作前傾,後仰、左右旋轉1-2次,堅持10分鍾。

2.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勢,最好采用質地柔軟的元寶型枕頭,以維持頸椎棘突向前的生理弧度。

3.枕頭的高度應以10厘米左右為宜。

4.平時工作的體位,做到既不抬頭又不低頭的舒適姿勢。長時間工作時1小時要活動一下頭頸部,使頸韌帶肌肉得到適當休息。

5.仰頭看電視時勿使頸部疲勞,最好與眼睛保持同一水平。這些措施不僅可以預防頸椎病,還可防頸椎病的複發和病情加重。

辦公室工作人員更要預防頸椎病的發生:

1.辦公室工作人員首先在坐姿上盡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座位,頭部略微前傾,保持頭、頸、胸的正常生理曲線;尚可升高或降低桌麵與椅子的高度比例以避免頭頸部過度後仰或過度前屈;此外,定製一與桌麵呈10~30度的斜麵工作板,更有利於坐姿的調整。

2.對於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在1~2小時左右,有目的地讓頭頸部向左右轉動數次,轉動時應輕柔、緩慢,以達到該方向的最大運動範圍為準;或行夾肩運動,兩肩慢慢緊縮3~5秒鍾,爾後雙肩向上堅持3~5秒鍾,重複6~8次;也可利用兩張辦公桌,兩手撐於桌麵,兩足騰空,頭往後仰,堅持5秒鍾,重複3~5次。

3.當長時間近距離看物,尤其是處於低頭狀態者,既影響頸椎,又易引起視力疲勞,甚至誘發屈光不正。因此,每當伏案過久後,應抬頭向遠方眺望半分鍾左右。這樣既可消除疲勞感,又有利於頸椎的保健。

6.注意事項

平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1.睡覺時不可俯著睡,枕頭不可以過高、過硬或過平。

2.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如避免抬重物、不要緊急刹車等。

3.防風寒、潮濕,避免午夜、淩晨洗澡或受風寒吹襲。風寒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降低,有礙組織的代謝和廢物清除,潮濕阻礙皮膚蒸發。

4.積極治療局部感染和其他疾病。

5.改正不良姿勢,減少勞損,每低頭或仰頭1—2小時,需要做頸部活動,以減輕肌肉緊張度。

護理要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急性發作時應減少活動,緩解期可適當進行頸部和脊柱運動以改善症狀。可作左右轉頭,前屈後仰,左右側屈等動作。每次15-20分鍾,每日2-3次。切忌劇烈轉動頭部做旋轉,以免暈倒。做上述運動時患者最好用雙手扶住椅背,動作宜慢,逐漸增加活動量。

2.患者不宜長期低頭工作,工作期間應適當休息,並配合做頸部運動;讀書、看報時坐姿要正,睡眠時枕頭不宜過高。

3.推拿治療以輕手法按摩為宜,切忌過急的旋轉手法,以免引起頸椎半脫位,甚至癱瘓,經數次推拿療效不佳者,宜停止推拿。

4.頸部牽引常可改善症狀。但一定要在康複科醫生指導下正確掌握其要領後方可在家中自行牽引,不能隨意增加牽引重量,不可自作主張,以免引起嚴重後果。

7、危害

一項最新的臨床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一向為人忽視的頸椎病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已達17.3%,並正呈現年輕化趨勢。許多人因忽視對頸椎病的預防治療而健康受損,並造成令人扼腕歎息的後果。

頸椎病由於頸椎骨質增生、韌帶鈣化、周圍軟組織水腫壓迫了血管導致腦供血不足,腦血管硬化、患者症見頸項僵痛、頭痛、頭昏、耳鳴、健忘、胸悶、心煩等,還有一些類型頸椎病壓迫神經導致肢體麻木、無力、癱瘓。常見的頸椎病都伴有腦血管疾病症狀,如果不進行治療可形成腦萎縮、腦梗塞、腦中風等,並可影響胃及心血管,對人體的危害很大。中醫學認為,頸椎病多由外傷、風寒濕邪侵襲、氣血不和、經絡不通等所致,頭暈、目眩、耳鳴則與痰濁、肝風、虛損有關。輕者頭、頸、肩臂麻木疼痛,重者可致肢體酸軟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癱瘓。

頸椎病就是身心健康的殺手,它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具體有以下幾種:

1.亞健康——早衰——情緒不穩——嚴重影響生活工作質量。

2.隱襲發作,早中期易被忽視,晚期有致癱危險。

3.是引起血壓不穩、心腦血管病及慢性五官科疾病的重要原因。

4.引起頭痛、眩暈、耳鳴、視物模糊、記憶力差、反應遲鈍等。

5.引起心慌、胸悶、氣短、呃逆、心率失常、房顫等。

6.90%以上有更年期綜合征、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各種症狀。

7.可引起慢性胃痛、胃腸功能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