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飲食營養與保健1(2 / 3)

長期素食還可能患維生素B2缺乏症。素食中所含維生素B2要比動物性食物少得多,而維生素B2缺乏會引起口角炎、唇炎、舌炎等。美國醫學家經過長期研究發現,單純素食者可使精神健康受到損害,因為素食中無法得到隻能從葷食中才能獲得的維生素B12,如果機體缺乏維生素B12,可導致精神和生理上的缺陷,如反應遲鈍、表情癡呆、記憶力下降、舌頭腫痛、吞咽困難、人易疲勞等症,這在老年人中表現尤為明顯。

當然,攝取動物性食品過量,特別是攝取含膽固醇和脂肪多的食物過多會使人體營養過剩,能量失去平衡,導致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而且這些疾病使人早衰和危及生命,但也不能因怕某一種營養素過量而完全拒絕這種營養素,而且這種營養素又是人體所必需的,這種因噎廢食的做法也是有害的。

現代營養學認為,葷食、素食各有利弊,無論是葷食還是素食都不如雜食獲得營養全麵,偏食葷食或偏食素食都會對人體健康不利。按照平衡膳食的原則,把植物性食品和動物性食品按合理的比例結合起來,多吃素、少吃葷,做到葷素食合理搭配,達到營養全麵平衡,就不必擔心因吃動物性食品會得“富裕病”。

中國營養學會在製定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食物多樣,穀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經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按照營養學家製定的2000年人均每年平衡消費量為:糧菜400千克,豆類18千克,水果24千克,蛋類10千克,奶類15千克,魚14千克,肉24千克,歸類計算每人素食年消費量為442千克;葷食年消費量為63千克,二者之比恰好為7∶1。因此,合理膳食結構是:穀物豆類、蔬菜水果類與肉食之比為5:2:1,歸納起來,植物性食物與動物性食物最佳比值為7:1。7∶1這種葷素食物之比的膳食結構,是人類在長期飲食生活實踐中逐步積累完善所形成的比例。

(3)多品種搭配:人體對養分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單靠某一類或某幾種食物來滿足人體需要的營養素是不可能的,而且至今還沒有一種食物能夠全麵地滿足人體對營養的需要,因此,需要從多種食物中攝取營養。有的營養學家提出一個人每天應吃40多種食物,至少要吃14種,不僅要有多類食物,而且同一類食物也要選擇不同品種;不僅主食一日要有米、麵、雜糧,而且副食也要多品種搭配。食用蔬菜的品種愈多愈好,最好每天有3~5種搭配安排一日三餐。我國蔬菜品種甚多,而且各類蔬菜所含營養素不同,葉菜類主要含有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以及鈣、鐵、鉀等元素,葉酸和膽堿含量也較多;莖菜類富含澱粉,也含有胡蘿卜素和B族維生素及維生素C,還含有多量的鉀等;根菜類含有大量糖分、胡蘿卜素、維生素C及鈣、磷、鐵等元素;果菜類中瓜果類和莢果類含有豐富蛋白質和糖類外,其他瓜果類主要富含維生素C、類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無機鹽以及有機酸等;花菜類含有少量蛋白質,主要含有維生素C、胡蘿卜素以及維生素B、無機鹽等;食用菌類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和酶類,還含有重要藥用價值的特殊物質,如核酸類物質,麥角醇、糖苷等物質。此外,還有水產品中的海藻類等營養也極為豐富。在選擇蔬菜時,每天應有一半綠色葉菜類,其他黃、橙、紅色蔬菜也要搭配。在有鮮豆的季節,可多采用鮮豆類,缺乏新鮮蔬菜的地區和季節,可多吃豆芽,以補充維生素C。隻有多品種搭配,才能博采養分,維持體內營養平衡,任何偏食、挑食的習慣都不利於健康。

(4)生熟搭配:在我國的醫學典籍和民間驗方中,“生食療法”的記載很多,如高血壓、眼底出血者,每日清晨空腹吃新鮮番茄l~2個,有輔助療效;咽喉腫痛可嚼食青橄欖或青蘿卜等等。美國“生食”專家安·慧格爾博士,在50歲時曾患癌症,當時被醫生確認為無治愈希望,他放棄了其他醫療措施,采用“生食療法”,即一日三餐都吃生食(蔬菜、水果),堅持數年後,終於出現奇跡,癌症消失了。這位老人又用“生食療法”治愈了許多癌症患者,因此還獲得了諾貝爾獎金,他認為生食新鮮果蔬是改善“富裕病”的最佳方法。科學家發現,當人吃了熟食之後,體內的白血球很快增多,而吃生食則無此弊端。

近年來,“自然生食”觀念正在西方家庭盛行。所謂“自然生食”是指不添加人工調味品、化學添加劑、不經烹調、直接攝取具有原汁原味的新鮮生蔬菜、水果等。持生食觀點的認為,食物的烹調,無論采用炒、燒、溜、燉、炸、蒸中的任何一種方法,都會使食物中的維生素、無機鹽等營養成分因受熱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科學家們研究表明,生食既保留了大量的維生素,還有未被高溫破壞的幹擾誘生素,這是一種有效的抗癌物質。提倡生食者還認為生食是回歸自然,可以有效地保護免疫係統。

營養學家認為,在以熟食為主的情況下,搭配生食,這樣既有利於保留大量維生素,還可有利於防治疾病。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能生吃的食物盡可能生吃,但生食也要講科學。營養學家建議:①堅持每天飲用自製的新鮮果汁和蔬菜汁;②將新鮮蔬菜涼拌;③不易消化的蔬菜,如紅蘿卜、包心菜等可通過絞碎、發酵產生活性酶後再食用。

生食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①蔬菜要新鮮;②要認真衝洗幹淨,最好消毒,在開水中焯一下;③要現加工現吃,不宜存放時間過久;④可適當加調料調味,蘸食生菜是我國一種飲食習慣,如大蔥蘸醬,很受人們喜愛,常用蘸食配料有甜麵醬、豆醬、麻辣醬、芝麻醬等,為預防胃腸病,一般多用炸醬,一則消毒滅菌,二則增加香味;⑤注意選食那些易消化而又能生食的蔬菜,可采摘各類可食的蔬菜、野菜的細芽、幼苗、葉子、莖、杆,又嫩又鮮、質地脆嫩,色鮮、味清香,營養豐富,不僅爽口、開胃、增進食欲,而且調節人體生理功能,增強體質,尤其含有黃堿素的生蔬菜,有抗癌保健功能,如嫩綠的小蔥、蘿卜纓、萵苣葉、青蒜苗、嫩黃瓜、水蘿卜、白菜心等;⑥變質、汙染、含有有毒農藥的蔬菜不能生吃;⑦生食蔬菜和生魚要謹防寄生蟲病,如蔬菜根部要當心囊蟲,生魚片要當心異尖線蝴蟲;⑧生食海產品要謹防致病性嗜鹽菌幅(副溶血性孤菌),往往因生食海鮮(魚、蝦、貝或涼拌菜)而引起中毒。為防中毒,對生食的海鮮應低溫保存(在10℃以下即停止生長,2℃~5℃逐漸死亡)。由於嗜鹽菌怕酸性,生食涼拌海產品一定要放醋,如醋浸泡海蜇10分鍾,即可殺死細菌。

有些蔬菜不能生食:①含澱粉量很多的,如馬鈴薯、甘薯、芋頭、茨菇等,因含澱粉分子顆粒大,結晶的外層都有纖維素包著,厚而堅硬,很難消化吸收,還易引發疾病,不宜生食;②有些蔬菜本身就含有某些抗營養因子,在未煮熟時,不利於人體消化吸收,甚至還帶有毒性,如四季豆、扁豆、豇豆、蠶豆等,這些豆類含有植物凝血素、毒蛋白和皂角素等,凝血素直接與人體細胞結合,會引起細胞生長遲緩,甚至死亡,毒蛋白和皂角素對消化道黏膜有刺激作用,故不宜生食。

(5)幹稀搭配:主食幹稀搭配,不僅有利於消化,而且富有營養。我國傳統飲食中就有吃粥的習慣,如玉米粥、小米粥、紅小豆粥、豌豆粥,風味各異。

我國自古就有以粥治病的傳統,“藥粥療法”經過民間的長期實踐,證明確有一定療效。白粥清淡,流質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介紹了36種粥食,如小米粥,可以止渴消熱;高粱、秫米、糯米粥可以治脾胃虛寒;玉米麵粥可以健脾胃、止瀉痢;蘿卜絲粥,可以消食利膈;綠豆粥可以消暑解毒,是夏季消暑佳品;紅小豆粥可以解毒,治療癰疽和通乳等等。清代流傳下來的“神仙粥”,主治風寒感冒、暑濕頭痛以及胃寒嘔吐等病症,不妨常做常食。做法很簡單:糯米100克,淘淨放入砂鍋煮沸後,加生薑5~7片(約6~9克)、蔥白帶須5~7根(約6~9克),待粥煮熟時加醋10~15克,乘熱食粥,接著蓋被睡臥,以出微汗為佳,並避風寒。本方適用於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咳嗽噴嚏、頭痛身痛、風寒感冒等症,對於高熱煩渴、惡熱不惡寒或不甚惡寒的不宜選用。

近年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保健意識增強,不少人已將粥視為保健補品,並已養成每天早餐必須喝粥的習慣。粥之所以日漸受人喜愛,不但是因其好吃、易消化,而且營養豐富,應該提倡天天都喝些粥。粥之所以營養豐富,是因在煮粥過程中,用的是小火慢熬,米裏的一些營養素易溶於米湯裏,營養很少損失,而且比幹飯容易消化吸收,這對於消化功能較弱的老年人及脾胃功能較虛弱的病人、產婦和幼兒都是一種營養佳品,可強身益氣、延年益壽。

我國傳統的飲食結構中有喝湯的習慣,湯的主要作用是滋潤胃脾,幫助消化,促進食欲。按我國中醫觀點,湯還有正本清源的作用。生活環境汙染嚴重,食物中含有諸多人造色素等,都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影響,這種影響積累到一定程度,人就會生病。平時有針對性的常飲一些湯水來滋補人體,有一定的食療作用。湯能理想地代替水,對那些體液缺少水的病人,湯比水更能起到補液的作用。日本一位專家對2600人進行長達17年的研究後,得出結論,經常喝湯能防止胃癌。有報道,羅漢果豬肉湯對支氣管炎、扁桃體炎等特別有效。另外,湯水減肥作用也不能忽視,有研究證實,午飯喝湯比吃別的營養豐富的菜,攝入的熱量要少50千卡,因此對節製飲食的人來說,喝湯更為有益。

我國傳統的食療中常以雞、魚、肉湯作為滋補品。在雞、魚、肉裏都含有一定量的優質蛋白,溶有含氮浸出物,如肌凝蛋白原、肌肽、肌酸、肌酥、嘌呤堿和少量氨基酸等,不僅味道鮮美可口,營養豐富,而且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增進食欲、促進消化的作用以及各種保健功能。如豬肉排骨湯可治骨質疏鬆症;黃花鯽魚湯可治產後乳汁不足;雞湯在醫療上有很好的功效,當人們血壓低而無精打采時、精神抑鬱時,喝雞湯能緩解病情。因為雞湯能促進人體內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而這種荷爾蒙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消除疲倦感,還能抑製喉頭和呼吸道的炎症,加快鼻腔粘液的排除,治療感冒和咳嗽;雞湯還能減肥,因為雞湯能減輕人的饑餓感,從而減少進食。另外,米湯可治嬰兒腹瀉、脫水;生薑蔥白湯可治風寒等等。

(五)我國膳食的優缺點

1我國膳食結構的優點

(1)每天吃新鮮蔬菜,城市居民幾乎每天都要上菜市場。

(2)以穀類雜糧為主,喜食粗糧。

(3)愛吃植物油。

(4)愛吃豆類,如豆腐、豆芽、豆製品等。

(5)愛喝茶,不論居家、辦公或是迎客,都是一杯熱茶,少吃含糖飲料。

(6)愛吃瓜果,大多是未加工過的,品種隨瓜果上市季節而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