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的人
吸煙對血脂的影響有以下幾方麵:
(1)升高血清總膽固醇水平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吸煙者比不吸煙者的血清總膽固醇水平高,吸煙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紅蛋白濃度高達10%~20%,這可能與血中一氧化碳濃度有關。
(2)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研究表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呈負與吸煙有關。無論男、女吸煙者,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均比不吸煙者低0.13~0.23毫摩爾/升。國外有人對191例20~40歲的絕經期前婦女的調查發現,吸煙者平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較不吸煙者低0.18毫摩爾/升,兩組相比有顯著差異,每日吸煙超過25支者平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又較每日吸煙1~14支者低,吸煙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甘油三酯水平呈負相關。但甘油三酯升高改變解釋不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低的狀況,其原因可能與一氧化碳抑製肝細胞線粒體合成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關。
(3)升高血清甘油三酯
香煙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刺激交感神經而釋放兒茶酚胺,兒茶酚胺不但使血清遊離脂肪酸增加,導致遊離脂肪酸最終被脂肪組織攝取而形成甘油三酯,還能促進脂質從脂肪組織中釋放,從而升高甘油三酯水平。
(4)促進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
暴露於煙霧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易被氧化修飾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這可能是因為一氧化碳使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修飾的敏感性增強了。氧化修飾形成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是直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物質。
甲狀腺功能減退的人
當血清中甲狀腺激素含量不足時,肝髒中膽固醇合成就會增加。甲狀腺功能減退時,肝細胞膜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活性降低,這樣就造成體內低密度脂蛋白依賴受體的降解途徑受損,因而引起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載脂蛋白B水平升高。另有研究成果顯示,在甲狀腺機能減退時,體內低密度脂蛋白生成速率增加,這也可造成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
血清甘油三酯濃度在甲狀腺功能減退時可增加、正常或減少。這可能是由於甲狀腺機能減退患者的病情輕重程度的不同的原因。在病情較重的患者中常有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這可能是因為患者體內的甘油三酯合成增加了,但也可能是由於甘油三酯的降解障礙所致。甲狀腺機能減退時,脂蛋白脂酶活性下降,內源性和外源性脂肪清除受到抑製,甘油三酯部分分解代謝率下降到反為正常人的一半。
患糖尿病的人
在人體內,糖代謝與脂肪代謝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臨床研究發現,可繼發引起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達40%。
一般情況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最常出現乳糜微粒和極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謝紊亂。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不同,嚴重胰島素缺乏特別是伴有酮症酸中毒患者,上述兩種脂蛋白均顯著增高,不伴酮症的輕型患者,血中可無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正常或僅輕度增高。
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發生脂蛋白代謝異常者更為多見,可能是由於此類患者最常合並肥胖症有關。
高脂血的危害性
高脂血症是由於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使血漿中一種或多種脂質高於正常的病症。
高脂血與許多疾病密切相關,它最重要的是可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對人體產生嚴重危害,被人們視為心腦血管疾病的“凶手”。
心腦血管疾病的“凶手”
高脂血患者,由於血脂含量高,故使動脈內壁脂肪斑塊沉積速度加快,當斑塊將血管內壁阻塞到一定程度而使血液供應發生不足時,就會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及疾病。高脂血症的最大危害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如脂肪斑塊阻塞致支配心髒血液的動脈支時,即發生冠心病;當脂肪斑塊阻塞致腦動脈或其分支時,則會出現腦血管病。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高達200萬人以上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居各類死亡原因之首,占病死人數的40%,高脂血症最嚴重的後果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損害心腦血管,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壓病、腦梗死、腦萎縮等嚴重疾病。高脂血症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是人類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主要“殺手”。
值得注意的是,男人和女人受血脂高低影響程度不是完全一樣。大量研究資料表明,女性對膽固醇的耐受性優於男性,而男性對三酰甘油的耐受性卻優於女性。所以,三酰甘油升高的女性可能發生冠心病,膽固醇升高的男性可能發生冠心病。
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就是指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從而使動脈血管彈性減退,管腔縮小。動脈粥樣硬化主要累及大動脈(主動脈)和中等管徑的動脈(心髒冠狀動脈、腦動脈以及腎動脈),嚴重地影響了人體健康。動脈粥樣硬化是由於血液中的膽固醇、膽固醇脂、磷脂和甘油三酯等在動脈內膜下的沉積而造成的。動脈粥樣硬化與高脂血症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高脂血症的發病率較高,動脈粥樣硬化也多,心血管疾病相應地增多。換句話,高脂血症可起到加重與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高脂血症的人固然會較早地出現動脈粥樣硬化,但是血脂正常的人也要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膽固醇升高
人體中的脂類主要分兩大類。一是脂肪,主要含有三酰甘油,是人體內主要的熱能來源;另一類是類脂,除少部分磷脂、糖脂外,主要是膽固醇,約占體重的5%,是組成生物膜的基本成分,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如果含量過高卻會直接對健康形成威脅。體內膽固醇含量超高通常是由於不注意飲食,而攝取了過多的高脂肪食物所致,也有少數情況與遺傳疾病有關。膽固醇也有好壞之分。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將膽固醇轉運到肝外組織細胞,滿足它們對膽固醇的需要。低密度脂蛋白顆粒相對較小,且富含膽固醇脂和載脂蛋白B,能很快穿過動脈管壁。在血漿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增高時,就會引起動脈血管疾病,它使膽固醇附著在動脈血管內壁,構成堅硬且厚密的“膽固醇斑塊”,就造成動脈內壁增厚、變窄及動脈粥樣硬化,因此它被認為是“壞”膽固醇。而能幫助人體排除大量有害膽固醇,從而防止形成“膽固醇斑塊”的高密度脂蛋白被稱為“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主要由肝髒和小腸合成,是脂蛋白中體積最小的。它可自由進出動脈壁細胞,因此,可清除積存於動脈血管壁內的膽固醇而又不向組織釋放膽固醇,還可將組織中膽固醇轉移出來從而防止形成動脈粥樣硬化。
因此,為預防血管壁斑塊的形成,最佳的各項血脂含量應為總膽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都較低,而高密度脂蛋白應較高。對於膽固醇含量過高的患者來說,最為重要的莫過於改變飲食習慣,將每天的油脂食品控製在300克以下。血液中膽固醇減少8%~20%,意味著使心髒病發病率降低20%~40%。
高脂血對不同患者的影響
對兒童的影響
高脂血症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少年兒童照樣有可能患高脂血症。
兒童血脂代謝與正常成年人有所不同,小兒的血脂代謝紊亂有其特點。原發性小兒血脂代謝紊亂主要是由先天性基因缺損所致。盡管部分家族性高脂血症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並不會明顯表現出來,但嚴重性缺陷所引起的脂蛋白代謝紊亂在兒童時期是可以被檢測出的。
比如,I型高脂血症(高乳糜微粒血症),是染色體隱性遺傳,患者中約有65%以上是在10歲以前發病,血漿三酰甘油含量可升至11.3毫摩/升以上,甚至高達113毫摩/升,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可高達3.9~10.4毫摩/升,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可降至0.2~0.5毫摩/升。有的患兒的新鮮血清外觀呈乳白色混濁,在4℃冷藏過夜後血清外觀明顯分層,上層呈乳糜狀,下層清亮透明。
Ⅱ型高脂血症(高β脂蛋白血症),是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是染色體顯性遺傳,雜合子型患者會在10歲前就有高膽固醇血症,而純合子型患者,出生時就有高膽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就是其主要特征,4歲就可以出現角膜環及肌腱黃色瘤。
上述為原發性小兒血脂代謝紊亂,繼發性高脂血症在兒童中發生的可能性相對而言更大。如果兒童血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大於3.4毫摩/升(130毫克),就已經排除了繼發性高脂蛋白血症的可能性。臨床上可引起繼發性高脂蛋白血症的原因並不單一,如糖尿病、腎病綜合征、肝髒疾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肥胖症等,都可繼發高脂蛋白血症,肥胖和腎髒疾病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致病原因。
以上情況說明,兒童高脂血症不僅存在,而且相當普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高脂血症更應受到社會的特別關注,對這些患者進行有效的飲食調整和必要的血脂監測。
對中老年高的影響
據有關資料顯示:90%的人血脂升高與飲食有關。即攝入的食物總量,尤其是其中的脂肪量過多。90%以外的高脂血症的原因有:原發性高脂蛋白血症,是由於基因突變,家族性的脂肪代謝缺陷病,具有血脂升高顯著、發病早、家族中多人患病等特點;繼發性高脂蛋白血症,就是說某些疾病可以引起血脂升高,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低、腎病綜合征、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膽管梗阻、肝病、酗酒和口服避孕藥引起的繼發血脂升高。
中老年人高脂血症者偏多,主要有以下幾種因素:
血脂水平與年齡有關,有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的趨勢。
中老年人生活相對穩定,生活水平較高,很易飲食過量。
中老年體力活動明顯減少,尤其是那些青壯年時有過鍛煉,到中老年後停下來的人,就更易出現肥胖和高脂血症。
青少年時代許多不良生活習慣的積累,到中老年時極容易引發病症。
高脂血的早發現與早治療
高脂血症不象高血壓發病時常頭痛、頭暈、頭昏等,其本身並不引起任何症狀,此外,確診高脂血還需要抽血測量,化驗結果還要等上幾天才能知曉,過程很複雜,致使人們對高脂血症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對其不夠重視。但是,高脂血症是心腦血管病的重要誘發因素,心腦血管病嚴重地危害著人們的健康。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要積極防治高脂血症,建議具體措施如下所述。
製定降脂方案宜因人而異
血膽固醇水平越高,冠心病發病越早;血膽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險性可減少2%。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相反,隨著低密度脂蛋白的增加,冠心病的危險性也會隨之增加;如果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冠心病的危險性會隨之減少。因此,當首次出血脂增高,要盡早看醫生。
高脂血症的危險性不僅取決於血脂升高的程度,還取決於是否存在動脈粥樣硬化病或其他危險因素,治療時不僅要顧及到血脂的升高數值,也要顧及到其他危險因素。
由於存在這些危險因素,所以對每個高脂血症患者而言,開始飲食療法及服用降脂藥的血脂情況有所不同,達到治療目標的血脂水平也不相同。一般而言,有動脈粥樣硬化病或其他危險因素者,血脂在相對較低的水平就應開始治療。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降脂治療的最佳時機和方案。
及早檢查血脂
高脂血症惡化到中期才易被患者發現,為防範於未然,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肥胖、高血壓、皮膚黃色瘤、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腎髒疾病的人以及中老年人、絕經後婦女、長期高糖飲食者,一定要及早檢查血脂。青年人每2年檢查一次血脂;中老年人每年檢查1次血脂;高危人群和高脂血症病人應聽從醫生指導,定期複查血脂。
如果您有頭暈、頭痛、失眠、胸悶氣短、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健忘、體形偏胖、四肢沉重或肢體麻木等症狀,那麼緊隨其後的可能就是高脂血症。此時,絕不可掉以輕心。有以上症狀的人應采取防治措施。還有屬於下麵情形之一的人需要進行血脂檢查:
中老年男性和絕經後的女性,這部分人也屬於冠心病或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人群。
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吸煙者。
已患冠心病、腦卒中或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病人。
有冠心病或動脈粥樣硬化家族史者,特別是直係親屬中有早發病或早病死者,家族中有高脂血症、有黃瘤或黃疣的人。
兒童高脂血症。
正常人,每隔3~5年應檢查一次血脂。
心腦血管疾病是由高脂血症經過相當緩慢的過程而導致的。一般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從青、壯年時期血管就開始被侵襲。早期的患者幾乎沒有任何不良反應與不適感,所以人們時常忽視。實際上,定期檢查血脂應成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血脂檢查前,應注意以下事項:
(1)禁食
空腹12小時以上晨間取血最佳。因此,采血的前一天晚上9~10時開始禁食,次日早上10時左右采集靜脈血。
(2)切忌服用某藥物時做血脂檢查
避孕藥、噻嗪類利尿劑(如氫氯噻嗪、氯噻酮)、激素類藥物等會直接影響血脂水平,導致檢查結果的誤差。
(3)取血檢驗前忌用高脂食物和飲酒
高脂食物可以直接使檢驗結果受到影響,至於飲酒,則會明顯升高血漿中的三酰甘油的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濃度,從而導致檢驗結果有誤差。
(4)化驗應當在生理和病理狀態比較穩定的情況下進行
血脂水平可隨生理及病理狀態而變化,比如創傷、急性感染、發熱、心肌梗塞、婦女月經和妊娠等都很容易造成影響。血脂檢查很容易受到許多外在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醫院檢查前務必做好準備,以確保化驗結果的準確無誤。
在這些家族史、長期吃糖過多、體形肥胖、長期吸煙、酗酒、習慣靜坐、生活無規律、情緒易激動、精神常處於緊張狀態者以及那些已經患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腦血栓及已患有高脂血症的病人,就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定期檢查血脂。
患高脂血症的應對措施
高脂血症患者應采取什麼措施呢?如下所述:
判斷血脂水平及類型
血脂測定項目一般采用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4項。檢查結果會告訴你,是高膽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還是混合型高脂血症。醫生會根據臨床上是否已有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及有無危險因素,結合血脂水平,全麵評價。根據係統檢查,分清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高脂血症,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繼發性高脂血症,在治療高脂血同時著重治療其原發病。醫生會根據情況決定是否需要藥物治療,怎樣選擇藥物。
高脂血症須注意
(1)調整飲食結構
影響血清總膽固醇升高主要營養成分是飽和脂肪酸及膳食膽固醇,以及因膳食熱量的攝入與消耗不平衡而導致超重和肥胖。因此膳食治療主要是降低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量,控製總熱量,可以增加體力活動來達到熱量平衡,同時還應減少食鹽攝入量。這是治療血清膽固醇升高的第一步,同時也要貫穿在降脂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的全過程。
(2)改善生活方式
肥胖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有效減肥可以改善血脂異常。
煙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易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戒煙有百利而無一害。
酒少飲有利,多飲有害。因為酒的熱量高,多喝可加重肥胖。
有氧運動可增強肺活量,控製高血壓(可降低收縮血壓約10毫米汞柱),消耗過多的脂肪,防止動脈硬化。訓練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興趣來選擇,一些中小強度運動,如跑步、步行、登山、跳繩等。
(3)調整心態
心理健康,樂觀豁達,可以使身體保持健康狀態。
如果發現自己血脂增高,不必精神緊張,整日憂心忡忡,也不能采取不在乎、無所謂的態度。那麼,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心態對待高脂血症呢?
堅定戰勝高脂血症的信心:認識到高脂血症對機體有許多危害,但不能給自己加重心理負擔,甚至被它嚇倒。高脂血症對機體的危害都是慢性過程,所以,對它的防治是艱苦的持久戰,每一位病人都必須有足夠的信心和決心。
通過請教醫生或自己多讀一些有關的科普文章和書籍,從理論上了解高脂血症是怎樣發生的,以及帶來的危害,從而能夠自覺而又有的放矢地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靈活調整飲食結構,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習慣,加強體育鍛煉,戒除不良嗜好等,從多方麵注意防止高脂血症的發生,並為進行有效的綜合治療打好基礎。
據有關資料表明:當情緒緊張、爭吵、激動、悲傷時均可增加兒萘酚胺的分泌,遊離脂肪酸增多,促使血清膽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抑鬱還會使高密度的脂蛋白降低。所以對付高脂血症患者伴有心理疾病時有必要采用心理治療。
應該特別強調的是,經過治療,絕大多數病人的血脂可以很快下降。但治療必須持之以恒,尤其要堅持飲食療法和體育鍛煉才能將血脂保持在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