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高脂血的辨證分型對症生活(2 / 3)

[做法]將澤瀉、虎杖共入砂鍋內,加水濃煎2次,每次30分鍾,合並2次濾汁,去渣後,加入紅棗及其浸泡液,用小火煨煮15分鍾,調整煎液至300毫升,加入蜂蜜,攪勻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補虛養血,祛瘀降脂。

(10)鮮芹菜汁

[原料]新鮮芹菜(包括根、莖、葉)500克。

[做法]將芹菜洗淨,放入沸水中燙泡3分鍾,切成細段,搗爛,絞取汁。

[功效]平肝降壓,降脂減肥。

(11)楂梨椰子汁

[原料]鮮山楂50克(洗淨,去核),鴨梨1個(洗淨,去皮、核,切小塊),椰子汁60毫升。

[做法]將鮮山楂、鴨梨榨成汁倒入杯中,再加入椰子汁調勻,即成。

[功效]降火消積,消脂減肥。

(12)決明子粳米粥

[原料]決明子20克(洗淨,炒至微有香氣),粳米100克(淘洗幹淨),清水600毫升。

[做法]將決明子放入砂鍋內,加入清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加入粳米,再加入清水400毫升,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粥熟。

[功效]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降脂降壓。

(13)內金赤豆粥

[原料]雞內金150克(烘幹,研末),赤小豆100克(淘洗幹淨),白糖15克,清水500毫升。

[做法]將赤小豆放入鍋內,加入清水,煮至八成熟時,再加入雞內金粉,煮至赤小豆熟爛時,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清熱利濕,消積化膩,降脂降壓。

(14)葛根綠豆粳米粥

[原料]葛根粉50克(用冷水調成糊狀),綠豆50克,粳米100克(淘洗幹淨),清水1000毫升。

[做法]將粟米倒入鍋內,加入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加入紅棗,用小火煮至粟米酥爛,加入大黃細末,拌勻,再煮沸,即成。

[功效]散積祛瘀,活血降脂。

(15)花粉薏米蓧麥餅

[原料]天花粉30克(洗淨,曬幹,研為粗粉),薏苡仁30克(洗淨,曬幹,研為粗粉),粗麥粉100克,蓧麥麵300克,植物油、麻油、蔥花、生薑末、食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粗麥粉、蓧麥麵、天花粉、薏苡仁粉充分拌勻,放入盆中,加清水適量,調拌成糊狀,加植物油、麻油、蔥花、生薑末、食鹽、味精。平底鍋上中火,放入植物油燒至六成熱,用小勺將花粉薏米蓧麥糊逐個煎成圓餅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補虛健脾,降脂降糖。

(16)蜜餞山楂黃瓜

[原料]山楂50克(洗淨,用紗布包好,加清水200毫升,煎熬2次,取汁約80毫升),嫩黃瓜5條(消除兩頭,去皮、瓤,洗淨,入沸水中焯熟),白糖30克,蜂蜜50克。

[做法]淨鍋上火,倒入山楂汁,加入白糖,小火熬至糖溶化,再加入蜂蜜收汁,倒入黃瓜,拌勻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利水降脂。

胃熱腑實型的對症生活

此症是由胃中火熱熾盛,胃失和降所表現的實熱證候。

【臨床症狀】

形胖體實,消穀善饑,喜食厚味,口渴欲飲,大便秘結。舌質紅,舌苔黃厚膩,脈弦有力。

【發病原因】

多因過食辛辣溫燥之品,化熱生火,或情誌不遂,氣鬱化火犯胃,或邪熱犯胃,以致胃火過旺而成。

【辨證確診】

陽旺之體,胃熱熾盛測煩熱納亢;恣食肥甘厚膩,痰熱壅積,則形體肥碩;胃火傷津,則口渴便秘;舌苔黃膩或薄黃,脈滑或滑數,均為胃熱腑實,痰熱壅積之征。本證以胃脘灼熱疼痛及實火內熾見症為審證要點。

【中醫治法】

[治法]清胃瀉熱,通腑導滯。

[方劑]三黃瀉心湯加味:黃連、黃芩、大黃(後下)、檳榔、草決明、萊菔

子。

[用法]隨症加減;熱盛傷津、煩熱口渴者,加生地、元參、麥冬,以養陰生津。

【中藥處方】

(1)大承氣湯加減

[主治]胃熱腑實型高脂血。

[處方]川大黃10~12克,厚樸6~10克,枳實10~12克,黃芩10~12克,胡黃連6~1克,芒硝10克,山梔子10~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2)降脂中藥片

[主治]補益清熱,用於氣虛痰盛型高膽固醇血症,症見頭痛眩暈、目暗不明、大便秘結。有降低的總膽固醇、降低甘油三酯作用。

[處方]太子參、首烏、草決明、生蒲黃、生荷葉、薑黃、鬱金。

[用法]每次2片,每日3次,療程2~3個月。

(3)益氣活血通脈膠囊

[主治]胃熱腑實型高脂血症。

[處方]生大黃粉0.5克,水蛭粉0.5克,黃芪粉1.0克。

[用法]取上方裝膠囊,以上方劑量為每次口服量,每日服3次,2個月為1個療程。

(4)甘露消毒丹加減

[主治]胃熱腑實型高脂血。

[處方]藿香10克,薄荷6克,白蔻仁5克,大菖蒲10克,黃芩10克,木通4克,連翹12克,大黃10克,茵陳10克,車前子15克,滑石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5天為1個療程。

(5)平胃散加味

[主治]胃熱腑實型高脂血。

[處方]蒼術10克,厚樸10克,陳皮10克,白蔻仁12克,澤瀉12克,車前子15克,甘草2克,大棗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5天為1療程。

(6)脈脂寧膠囊

[主治]補益、瀉下。用於瘀熱積滯型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有祛熱通便,涼血解毒,通瘀通經,降脂減肥作用。

[處方]何首烏、枸杞子、冬蟲夏草、藏紅花、酒大黃、澤瀉、石菖蒲、大皂莢、薑黃。

[用法]每次2粒,每天3次。

(7)降脂化瘀丸

[主治]適用於痰瘀互結型高脂血症,有清熱化痰,祛瘀通絡作用。

[處方]澤瀉、葛根、何首烏、丹參、荷葉、決明子、薑黃、玉竹。

[用法]每粒0.5克,每日3次,每次3粒,涼開水送服。

(8)天山丹

[主治]適用於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有清熱利濕,活血化瘀作用。

[處方]天竺黃、山楂、丹參、澤瀉。

[用法]每片0.5克,每日3次,每次4片。

(9)調脂飲

[主治]胃熱腑實型高脂血症。

[處方]丹參30克,生山楂30克,絞股藍30克,荷葉30克,首烏15克,菊花10克,枸杞子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10)祛脂通脈糖漿

[主治]胃熱腑實型高脂血症。

[處方]何首烏30克,桑椹30克,丹參30克,葛根15克,川芎15克,山楂30克,棗仁15克。

[用法]製成糖漿,上方為1日量,分3次服。伴高血壓者加服秦巴杜仲片或天麻丸直至血壓降至正常。

(11)侯氏黑散

[主治]胃熱腑實型高脂血症。

[處方]菊花40克,白術10克,防風10克,細辛3克,茯苓3克,牡蠣3克,人參3克,礬石3克,當歸3克,幹薑3克,川芎3克,桂枝3克,黃芩5克,桔梗8克。

[用法]症狀突出者用湯劑,每日1劑,水煎服;症狀緩解後按上方比例製成散劑,每次4~5克,每日3次口服。2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用3個療程。

(12)複方山楂煎劑

[主治]胃熱腑實型高脂血症。

[處方]山楂50克,延胡索15克,菊花15克,紅花15克,丹參30克,麥芽40克。

[用法]每日1劑,文火煎至300毫升,分3次服。停用其他降脂藥物。

【指壓療法】

[主穴]中脘、胃俞、足三裏。

[配穴]內庭、膈俞、血海。

[操作]中脘穴位:任脈之穴位,胃的“募穴”,腑全中脘,位於臍上4寸。壓法:捫壓法;

胃俞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位,位於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壓法:捫壓法;

足三裏穴位:足陽明胃經之“合穴”,位於犢鼻穴下3寸,脛骨首脊外一橫指處。壓法:捏壓法、揉壓法、捫壓法;

內庭穴位:足陽明胃經之“滎穴”,位於足背第二、第三趾間的縫紋端。壓法:切壓法;

膈俞穴位:在背部,當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壓法:切壓法;

血海穴位:足太陰脾經之穴位,位於髕骨內上方2寸處。壓法:揉壓法、捫壓法。

【飲食療法】

(1)宜食食物

宜吃性質寒涼,有清胃火、瀉腸熱作用的食物,如茼蒿、金針菜、馬蘭頭、慈姑、莧菜、白菜、芹菜、菜瓜、茭白、蘿卜、梨子、苦瓜、冬瓜、南瓜、西瓜、黃瓜、荸薺、枇杷、桃子、小米、小麥、豆腐、綠豆、綠豆芽、兔肉等。

(2)忌食食物

忌食性質溫熱,具有補陽助熱作用的食物,如秈米、核桃仁、狗肉、羊肉、雞肉、河蝦、海蝦、龍眼肉、荔枝、鏈魚、草魚、薤白、芥菜、刀豆、紅糖、紅棗等。忌食味辛辣、性溫熱的食物,如辣椒、韭菜、茴香萊、肉桂、幹薑、生薑、花椒、胡椒、小茴香、茴香菜、大蒜、白蔻等。

【食療藥膳】

(1)肉丁炒黃瓜

[原料]豬肉30克,黃瓜120克,食油、醬油、蔥、薑、鹽、澱粉各適量。

[做法]豬肉切丁,用醬油、澱粉、料酒調汁浸泡。黃瓜切丁,用少許鹽拌一下,油鍋燒熱後,先煸蔥、薑,後將肉丁放入炒幾下。將黃瓜瀝去湯鹵,倒入鍋內,將肉丁和黃瓜丁一同煸炒,再將餘下的醬油、鹽等放入炒和,待熟即成。佐膳菜肴,可常服食。[功效]清熱利水、降低血脂。適用於高血壓、高脂血症,為高脂血症者常用菜肴。

(2)肉絲拌黃瓜海蟄

[原料]瘦豬肉60克,黃瓜150克,泡發海蟄30克,豆油、麻油、醬油、醋、鹽、味精、蒜各適量。[做法]瘦肉、黃瓜、海蟄均洗淨切絲。將油鍋燒熱,肉絲煸炒,加入醬油,炒入味後倒出。將黃瓜絲放在盤中,再將肉絲放在黃瓜絲上,海蟄絲放在肉絲上,醬油、醋、味精、麻油、精鹽放在碗內調好汁,澆在黃瓜絲上即可。現吃現拌,佐餐食用。

[功效]清熱解渴、利水降脂。適用於各型高脂血症者,為老年人高脂血症者喜食藥膳。

(3)絞股藍銀杏葉茶

[原料]絞股藍15克(洗淨,曬幹,研為粗末),銀杏葉15克(洗淨,曬幹,研為粗末)。

[做法]混合均勻,分裝入2隻錦紙袋中,封口掛線。

[功效]清熱化痰,益氣降濁,降低血脂等。

(4)三黃降脂茶

[原料]薑黃5克(洗淨,切片),大黃5克(洗淨,切片),蒲黃5克,紅棗10枚,蜂蜜20克。

[做法]將薑黃、大黃、蒲黃共入綿紙袋中,與紅棗同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後,再用小火煨煮30分鍾,取出藥袋,加入蜂蜜即可。

[功效]清熱瀉火,活血瘀,益氣降脂等。

(5)綠豆大黃蜜飲

[原料]綠豆100克(洗淨),生大黃6克(洗淨,切片),蜂蜜20克。

[做法]將綠豆放入砂鍋內,加入清水適量,浸泡30分鍾,用大火煮沸,再將大黃汁和蜂蜜兌入綠豆湯中,攪拌均勻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散瘀通便,喝湯食豆。

(6)苓術羅漢果飲

[原料]茯苓10克(洗淨),白術10克(洗淨),羅漢果1枚(洗淨,壓碎),蜂蜜適量。

[做法]將茯苓、白術、羅漢果共用清水200毫升浸泡20分鍾後投入砂鍋內,煎煮10分鍾,去渣留汁,再加入蜂蜜,攪拌均勻即成。

[功效]清熱燥濕,利水健脾,降脂減肥。

(7)青果蘿卜飲

[原料]鮮青果500克(洗淨,去皮),蘿卜500克(洗淨,去皮),白糖適量。

[做法]將青果、蘿卜放入榨汁機內榨取汁,再加入白糖,攪拌均勻,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生津利咽,消滯降脂。

(8)楂梨椰子飲

[原料]鮮山楂50克(洗淨,浸透,去核,榨取汁),鴨梨1個(洗淨,去皮、核,切小塊,榨取汁6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鮮椰汁加入山楂汁、鴨梨汁中,再加入白糖調勻即成。

[功效]降火消積,降脂減肥。

(9)槐花決明山楂飲

[原料]生槐花5克,鮮荷葉15克(幹品用5~10克,洗淨),決明子15克,鮮山楂30克(洗淨),白糖10克。

[做法]將生槐花、鮮荷葉、決明子、鮮山楂共入砂鍋內,加入清水適量,煎至山楂將爛時,搗碎,再煮10分鍾,去渣取汁,加入白糖,攪勻,即成。

[功效]清熱涼血,消食導滯,降脂降壓。

(10)大黃減肥酒

[原料]生大黃50克(洗淨,切片,用清水浸濕),米酒或黃酒1000毫升,白砂糖50克,蜂蜜50克。

[做法]將生大黃加入米酒或黃酒中浸泡1個月後,再加入白砂糖、蜂蜜即成。

[功效]瀉火解毒,活血化瘀,降脂減肥。

(11)馬齒莧粥

[原料]鮮馬齒莧200克(揀去雜質,洗淨,切碎),蒲黃粉10克,粟米100克(淘洗幹淨),清水1000毫升。

[做法]將粟米放入鍋內,加入清水,先用大米煮沸,改用小火煮30分鍾,加入馬齒莧,拌勻,煮至粟米酥爛,調入蒲黃粉煮沸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散瘀降脂,減肥輕身。

(12)海帶薑黃蘿卜粥

[原料]海帶30克(用清水浸泡6~12小時,除去白斑,用清水洗淨,切成細絲),薑黃10克(洗淨,曬幹,研為細末),蘿卜100克(洗淨,削去外皮,切成條),粟米100克(淘洗幹淨),清水1000毫升。

[做法]將蘿卜、粟米共入砂鍋內,加入清水,用大火煮沸,加入海帶絲,必用小火煮至粟米酥爛,加入薑黃細末,加精鹽、味精、薑末、蔥花拌勻,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消食導滯,散瘀降脂。

(13)蒲黃海帶蘿卜湯

[原料]蒲黃10克(紗布包裹),海帶30克(加水泡發12小時,洗淨,切小片),鮮白蘿卜200克(洗淨,剝去外皮,切成條),食鹽、味精、五香粉、青蒜(切碎末)、麻油、清水各適量。

[做法]將蘿卜、海帶共入砂鍋內,加入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加入蒲黃,改用小火煮30分鍾,取出蒲黃,再煮至蘿卜酥爛,加入食鹽、味精、五香粉、青蒜拌勻,淋入麻油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化痰散瘀,降脂降壓。

(14)蘑菇炒冬瓜

[原料]鮮蘑菇100克(洗淨,切成薄片),冬瓜500克(洗淨,去皮、瓤,切成片),雞湯、生薑汁、食鹽、濕澱粉、麻油各適量。

[做法]將雞湯放入鍋內,加入蘑菇、冬瓜,用大火煮沸,去浮沫,加入生薑汁、食鹽,改用小火煮至冬瓜、蘑菇熟透入味,用濕澱粉勾芡,淋入麻油,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降壓降脂,減肥輕身。

(15)炒綠豆芽

[原料]綠豆芽300克(去根、須,洗淨),植物油60克,幹辣椒(切細絲)、食鹽、花椒各適量。

[做法]將植物油放入鍋內燒至六成熟,加入辣椒、花椒,炸至棕紅色時放入綠豆芽同炒,再放入食鹽炒勻,至綠豆芽入味並熟脆時,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止渴利水,降脂降壓。

(16)炒洋蔥

[原料]洋蔥300克(去根、外皮,洗淨,切絲),食鹽、醬油、黃酒、白糖、食醋、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將植物油放入鍋內燒熱,加入洋蔥煸炒,烹入黃酒,加入食鹽,醬油煸炒,淋入食醋,推勻裝盤。

[功效]溫通解表,發散風寒,燥絲解毒,用於胃寒納呆,食積脹滿。

(17)荷葉肉卷

[原料]豬瘦肉300克(洗淨,切小方塊),米粉60克,甜醬18克,薑末6克,蒜末12克,白糖12克,醬油12克,黃酒12克,鮮湯50毫升,大荷葉1張(洗淨,切成小片)。

[做法]將醬油、黃酒、甜醬、白糖、薑末、蒜末調勻,放入豬瘦肉浸漬30分鍾,加入米粉、鮮湯拌勻,用荷葉將豬瘦肉包裹好,逐個放入蒸盤內,上籠,用大火蒸1~2小時,熟後即成。

[功效]清暑益氣,寬中解鬱,降脂降壓。

(18)馬蹄燒木耳

[原料]馬蹄200克(洗淨,去皮,一切兩半),水發木耳100克(用冷水洗淨,瀝幹水分,撕成瓣),食鹽、味精、麻油、花生油、濕澱粉、白糖、鮮湯各適量。

[做法]將花生油倒入鍋內,燒至七成熱時,放入馬蹄、木耳翻炒,加入鮮湯、食鹽、味精、白糖,燒至入味,再用濕澱粉勾芡,淋入麻油即成。

[功效]清熱化痰,滋陰生津,護膚美容,降脂輕身。

陰虛陽亢型的對症生活

高脂血症的陰虛陽亢證是脾虛痰阻的變證,是脾的運化功能失常引起的重要病機。

【臨床症狀】

頭暈目眩,耳鳴,失眠多夢,肢體麻木,口渴。舌質紅,舌苔黃,脈弦。

【發病原因】

陰虛指精血或津液的虧虛。一般在正常狀態下,陰和陽是相對平衡的,互相製約而協調。陰氣虧損,陽氣失去製約,就會產生亢盛的病理變化,出現病理性功能亢進,稱為“陽亢”。因此,陰虛會引起陽氣亢盛,陽亢則能使陰液耗損,兩者互為因果。

【辨證確診】

表現以形體消瘦,口燥咽幹,潮熱(注:潮熱是指發熱有一定的規律性,盛衰起伏如潮水漲落,一日一次,按時而發,按時而止。)顴紅(注:腮上突出的部分發紅。),五心煩熱(注:心中煩熱伴兩手足心有發熱感覺。),盜汗(注: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征的一種病征。),小便短黃,大便幹結,舌紅少津少苔,脈細數(注:細脈:脈按之細小如線,起落明顯。)等為證候特征。並具有病程長、病勢緩等虛證的特點。

【中醫治法】

[治法]滋陰降火,育陰潛陽。

[方劑]天麻鉤滕飲加減:天麻、鉤滕、生決明、桑寄生、川牛滕、梔子、生地、玄參、白芍、麥冬。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3周1個療程,在服湯藥期間停服其他降血脂藥物。

【中藥處方】

(1)滋陰補脂靈

[主治]陰虛陽亢型高脂血症

[處方]首烏30克,枸杞子15克,桑寄生15克,決明子15克,黃精15克,澤瀉15克,丹參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2)益壽降脂靈

[主治]滋陰補腎,健脾祛濕,活血化瘀,延年益壽。適用於高脂血症。

[處方]何首烏15克,黃精15克,枸杞子15克,桑椹15克,澤瀉15克,丹參20克,山楂20克,決明子20克,葛根20克,薏苡仁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3)複方降脂片

[主治]高脂血症。

[處方]黨參、何首烏、澤瀉、鬱金、生蒲黃等。

[用法]取上方製成片劑,每片重約1.5克,相當於生藥0.479克,每次4~6片,每日3次,飯後服,30日為1個療程。

(4)降脂黏湯Ⅱ號

[主治]肝腎陰虛型高脂血症。

[處方]生地30克,麥冬15克,天花粉15克,何首烏15克,茯苓15克,當歸15克,丹參15克,杜仲10克,澤瀉10克,菟絲子10克,吳茱萸3克,薏苡仁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5)山丹降脂飲

[主治]陰虛陽亢型高脂血症。

[處方]山楂50克,丹參30克,延胡索15克,菊花15克,紅花15克,麥芽4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30天為1個療程。

(6)降脂飲

[主治]陰虛陽亢型高脂血症。

[處方]人參3克(嚼服),大黃3~6克,山楂6克,陳皮6克,葛根6克,澤瀉6克,首烏12克。

[用法]每日1劑,代茶飲,6周為1個療程。共用3個療程,用低熱量飲食。

(7)輕身調脂片

[主治]陰虛陽亢型高脂血症。

[處方]大黃6克,澤瀉30克,柴胡10克。

[用法]製成片劑,每片含生藥2克,每次3~6片,每日2次口服,8~12周為1個療程。

(8)複方調脂湯

[主治]陰虛陽亢型高脂血症。

[處方]黃芪20克,何首烏20克,澤瀉15克,山楂15克,黃精12克,丹參12克,決明子12克,紅花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2個月為1個療程。停用其他降脂藥物,限煙酒。

(9)降脂潔腑湯

[主治]陰虛陽亢型高脂血症。

[處方]製首烏30克,決明子30克,金櫻子30克,生薏苡仁30克,茵陳30克,澤瀉30克,生山楂30克,柴胡12克,鬱金12克,酒大黃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14天為1個療程,一般服藥1~3個療程,停用其他降脂藥。

(10)減肥消脂飲

[主治]益氣健胃,通腑除積,降脂輕身。

[處方]生黃芪30克(洗淨),焦山楂30克(洗淨),荷葉15克(洗淨),生大黃5克(洗淨),生甘草3克(洗淨),生薑2片。

[用法]水煎服。

【指壓療法】

[主穴]太衝、太陽、風池、太溪、肝俞、腎俞。

[配穴]百合、行間、複溜、陽陵泉,豐隆。

[操作]太衝穴位:足厥陰肝經之“輸穴”,肝的“原穴”,位於足背第一蹠骨、第二蹠骨結合部之首凹陷中。壓法:切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太陽穴位:經外奇穴,位於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1寸處凹陷中。壓法:切壓法、揉壓法、捫壓法;

風池穴位:足少陽膽經之穴位,位於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凹陷中,平風府穴。壓法:捏壓法、操壓法、捫壓法;

太溪穴位:足少陰腎經之“輸穴”,腎的“原穴”,位於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肝俞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位,位於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壓法:捫壓法;

腎俞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位,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壓法:捫壓法;

百會穴位:督脈之穴位,位於後發際直上7寸。簡便取穴法:耳尖直上,頭頂正中。壓法:揉壓法、捫壓法;

行間穴位:足晨陰肝經之“滎穴”,位於足背,第一、第二趾間縫紋端。壓法:切壓法;

複溜穴位:足少陰腎經之“經穴”,位於太溪穴上2寸。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陽陵泉穴位:足少陽膽經之“合穴”,八會穴之一,筋全陽陵泉,位於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壓法:切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豐隆穴位:足陽明胃經之“絡穴”,位於外踝高點上8寸,條口穴外1寸。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飲食療法】

(1)宜食食物

宜食滋陰降火食品,如甲魚、海帶、紫菜、海參、菠菜、豬血、豬肝、紅糖、烏雞、南瓜、蛤蜊、銀耳等。

(2)忌食食物

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胡椒麵、芥末、生蔥、生蒜、白酒等。

【食療藥膳】

(1)蟲草銀杏葉茶

[原料]冬蟲夏草粉3克,銀杏葉15克(洗淨,曬幹,研成粗粉)。

[做法]將冬蟲夏草粉、銀杏葉粉充分混合均勻,分裝2隻綿紙袋中,封口掛線即成。

[功效]滋陰益腎、化痰定喘、降脂養心。

(2)山楂枸杞茶

[原料]山楂30克,枸杞子30克(均擇洗幹淨)。

[做法]將山楂、枸杞子共入茶杯中,衝入沸水,加蓋,悶2小時即成。

[功效]滋陰益腎,降脂降壓。

(3)枸杞決明桑菊茶

[原料]枸杞子5克,決明子3克(炒香),菊花3克,桑葉3克(切細絲)。

[做法]將枸杞子、決明子、菊花、桑葉共入杯中,加入沸水衝泡,加蓋,悶15分鍾即成。

[功效]滋陰養肝,降壓降脂。

(4)百合雪梨飲

[原料]鮮百合100克(洗淨,用清水浸泡一夜),雪梨1個(洗淨,切塊),冰糖適量。

[做法]將百合同浸泡的清水共入砂鍋中,再加清水約300毫升,煎煮1小時,待百合煮爛,再放入雪梨及冰糖,即成。

[功效]滋陰潤肺,生津止渴。

(5)參葉甜菊飲

[原料]人參葉10克(洗淨),甜菊葉10克(洗淨)。

[做法]將人參葉、甜菊葉均曬幹揉碎,投入杯中,衝入沸水浸泡,加蓋,悶15分鍾即成。

[功效]清熱養陰,生津止渴。

(6)黃精丹參飲

[原料]黃精15克(洗淨,切片),丹參15克(洗淨,切片),陳皮5克(洗淨,切絲),蜂蜜15克,紅糖10克。

[做法]將黃精、丹參放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加入陳皮絲,再用小火煮30分鍾,過濾去渣取汁,加入紅糖,用小火煮沸,再調入蜂蜜,調拌即成。

[功效]滋陰補虛,益氣健脾,化瘀降脂。

(7)淡菜粥

[原料]淡菜50克(用溫水浸泡半天,煮沸後去心),粳米100克(淘洗幹淨),清水1000毫升。

[做法]將淡菜、粳米共入鍋內,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車前子,加入粳米,再加水400毫升,煮成粥。

[功效]利水消腫,養肝明目,祛痰止咳,降壓降脂。

(8)木耳粟米粥

[原料]黑木耳30克(揀淨,用溫水泡發,洗淨,剁成糜),白木耳30克(即銀耳,揀淨,用溫水泡發,洗淨,剁成糜),粟米100克(淘洗幹淨),清水1000毫升。

[做法]將粟米放入砂鍋內,加入清水,用大火煮沸,倒入黑白木耳糜,改用小火煮1小時,至粟米酥爛,即成。

[功效]滋陰補血,通脈降脂。

(9)南瓜麥麩粟米粥

[原料]南瓜300克(洗淨,去瓤、籽,切成小方塊),麥麩50克,粟米100克(淘洗幹淨),清水1000毫升。

[做法]將南瓜放入鍋內,加入清水,煮至六成熟時,加入粟米,煮沸後,加麥麩,充分拌勻,再煮至粟米熟爛即成。

[功效]滋陰補腎,健脾止渴,降糖降脂。

(10)桑葚粳米粥

[原料]桑葚子30克(洗淨),粳米50克(淘洗幹淨),冰糖5克,清水500毫升。

[做法]將粳米放入鍋內,加入清水,大火煮沸後,加入桑葚,用小火煮至粥熟,再加入冰糖,煮1~2分鍾,即成。

[功效]滋陰養血,潤腸通便,降壓降脂。

(11)黃精決明粳米粥

[原料]黃精15克(洗淨,切細),決明子15克(炒香),粳米50克(淘洗幹淨),紅糖15克,清水500毫升。

[做法]將黃精、決明子共入砂鍋內,加入清水,煎取汁,加入粳米煮至粥熟,加入紅糖,即成。

[功效]清熱養陰,降脂降壓。

(12)五汁粳米粥

[原料]生地黃汁30毫升,益母草汁30毫升,生薑汁2毫升,藕汁50毫升,蜂蜜10克,粳米100克(淘洗幹淨),清水1000毫升。

[做法]將粳米放入鍋內,加入清水,煮至粥熟時,加入生地黃汁、益母草汁、生薑汁、藕汁及蜂蜜,再煮沸,即成。

[功效]滋陰養血,活血降脂。

(13)桑葚芝麻糊

[原料]桑葚60克(洗淨),黑芝麻50克(洗淨),粳米30克(洗淨),白糖適量。

[做法]將桑葚、黑芝麻、粳米共入罐中搗爛成糊。將鍋中放入清水3碗,燒沸後放入白糖,待白糖溶化再沸後,徐徐加入上糊,煮熟即成。

[功效]滋陰清熱,降低血脂。

(14)山藥芝麻糊

[原料]山藥60克(洗淨,切成小粒),黑芝麻100克(洗淨,炒香,研末),粳米50克(洗淨,用清水浸泡1小時),牛奶200毫升,冰糖100克,玫瑰糖6克,清水適量。

[做法]將山藥、黑芝麻、粳米放入盆內,加入牛奶、清水拌勻,磨細,濾出細蓉。鍋內加清水、冰糖,煮沸後至冰糖溶化,用紗布濾淨糖汁,再將糖汁放入鍋內煮沸後,倒入細蓉,不斷攪動,再加玫瑰糖,攪勻即成。

[功效]滋陰補腎,益氣降脂。

(15)三仁糊

[原料]核桃仁15克(炒香,研末),胡麻仁20克(炒香,研末),鬆子仁15克(炒香,研末),蜂蜜適量。

[做法]將核桃仁粉、胡麻仁粉、鬆子仁粉混合均勻,用沸水衝成糊狀,加入蜂蜜,即成。

[功效]滋陰潤腸,降脂減肥。

(16)海帶豬肉湯

[原料]海帶30克(洗淨,切細絲),黑木耳15克(洗淨,切細絲),豬瘦肉100克(洗淨,切細絲),味精、食鹽、澱粉各適量。

[做法]將豬瘦肉用澱粉拌好,與海帶、黑木耳共入鍋內煮沸,加入食鹽、味精,即成。

[功效]滋陰補虛,軟堅散結,降低血脂。

氣滯血瘀型的對症生活

氣滯血瘀是氣機鬱滯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現的征候,多由情誌不舒,或外邪侵襲引起肝氣久鬱不解所致。氣滯血瘀是氣滯與血瘀並見的病變。

【臨床症狀】

胸悶氣短,或心前區疼痛,痛有定處,動則加劇。舌質紫暗有瘀點或瘀斑,脈弦。

【發病原因】

本證以情誌不舒,同時伴有胸脅脹悶、刺痛。肝主疏泄而藏血,具有條達氣機,調節情誌的功能,情誌不遂或外邪侵襲肝脈則肝氣鬱滯,疏泄失職,故情緒抑鬱或急躁,胸脅脹悶,走竄疼痛;氣為血帥,肝鬱氣滯,日久不解,必致瘀血內停,故漸成脅下痞塊,刺痛拒按;肝主藏血(注:主藏血的含義主要有兩個方麵:一、調節血量:當人體處於相對安靜的狀態時,部分血液回肝而藏之,當人體處於活動狀態時,則血運送至全身,以供養各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若肝藏血功能失調,則血液逆流外溢,可出現嘔血,衄血,月經過多,崩漏等出血性疾病。二、滋養肝髒本身:肝髒要發揮正常生理功能,其自身需要有充足的血液滋養,即所謂"肝需血養",若肝血不足,則出現眩暈眼花,目力減退,視物不清。),肝血瘀滯,瘀血停滯,積於血海。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注:脈象的一種。脈動往來不流利,虛細而遲。),均為瘀血內停之症。

【辨證確診】

氣滯可引起血瘀,血瘀也可導致氣滯。一般情況下,此類病變過程,先則“氣留而不暢”,繼則“血壅而不濡”。(注:在經絡病變中,最早出現的是經氣不利,氣血運行不暢,然後才會導致血瘀等病變。)瘀血既成之後,反過來又影響氣的流行,兩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在臨床上既有氣滯的表現,又有血瘀的症狀。

【中醫治法】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方劑]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生地、桃仁、紅花、枳殼、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滕、甘草。

[用法]若氣滯較甚者,可加入青皮、香附;若瘀痛日久而入經絡,可加入全蠍、廣地龍、川足。

【中藥處方】

(1)益氣活血湯

[主治]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

[處方]黃芪40克,黃精15克,薑黃15克,山楂15克,澤瀉25克,丹參20克,首烏20克,桑寄生20克,澤蘭12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空腹服。停用其他藥物。

(2)活血調脂顆粒聯用水蛭膠囊

[主治]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

[處方]人參6克,白術10克,枸杞子15克,製首烏30克,黃精15克,鬱金15克,澤瀉15克,昆布15克,山楂15克,決明子15克,黃芩10克,大黃6克。

[用法]製成顆粒劑。每次4克,每日3次,口服。並用水蛭粉膠囊(每粒含生藥0.5克)每次2粒,每日2次口服。6周為1個療程。停用其他一切治療術症藥物6周以上。

(3)柴黃參楂湯

[主治]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適用於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脂肪肝。

[處方]柴胡12克,黃芪、生出楂、澤瀉、丹參各30克,玄參、赤芍藥、陳皮、半夏各15克,大黃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4)融脂消積湯

[主治]疏肝解鬱,理氣行瘀。適用於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脂肪肝。

[處方]柴胡、鬱金、川芎、澤瀉各10克,當歸、決明子、白芍藥各15克,藏紅花5克,生山楂30克,雞內金20克,五味子12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5)化痰祛瘀湯

[主治]理氣活血,化痰去瘀。適用於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脂肪肝。

[處方]陳皮12克,枳殼、萊菔子(包煎)、澤瀉、澤蘭、雞內金、穿山甲各15克,丹參20克,生山楂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6)大黃柴胡湯

[主治]舒肝解鬱,活血去瘀。適用於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脂肪肝。

[處方]大黃12克,柴胡12克,半夏9克,赤芍藥、丹參、山楂各15克,決明子2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7)桃紅四物湯

[主治]氣滯血瘀型高脂血。

[處方]桃仁9克,紅花6克,熟地黃12克,當歸9克,白芍9克,川芎6克。

[用法]水煎服。

(8)丹參山楂消脂湯

[主治]行氣化痰,化瘀消脂。適用於高脂血症。

[處方]製首烏15克,丹參15克,山楂15克,黃芪12克,地龍12克,陳皮6克,蒼術6克,赤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痰鬱中焦(注:中焦為三焦之一。三焦即上焦胸部,包括心、肺兩髒;中焦上腹部,從解剖部位來說,應包括脾、胃、肝、膽;下焦下腹部,包括腎、膀胱、小腸、大腸。)、腰膝酸軟者,加杞菊地黃芪;胸悶肢麻,加半夏白術天麻湯;痰鬱阻絡者,加夏陳六君湯及僵蠶、紅花等;痰鬱胸痹者,加栝蔞桂枝湯及降香、鬱金;痰鬱阻竅者,加溫膽湯及菖蒲、鬱金、熟地等。

(9)降脂化濁湯

[主治]祛痰化濁,活血通絡。適用於痰瘀互結型高脂血症。

[處方]澤瀉、荷葉、決明子、紫丹參各15克,淡海藻、生山楂各20克,法半夏10克,陳皮6克,廣鬱金12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10)行氣活血方

[主治]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

[處方]當歸、桃仁、紅花、赤芍、桔梗、牛膝各12克,川芎、枳殼、柴胡各10克,甘草6克,生地1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2個月為1療程。

(11)蒼術枳殼方

[主治]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

[處方]炒蒼術60克,炒枳殼60克,何首烏60克,決明子180克,炒山楂180克,澤瀉120克,紅花60克,刺蒺藜60克,杭菊花60克,茺蔚子60克,白茯苓90克,陳皮40克,石菖蒲40克,製膽星40克,川鬱金60克,遠誌60克。

[用法]諸藥粉碎為細末,過篩,水泛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次服5克,1日3次,3個月為1個療程,複查。可連服2~3個療程。

(12)參麥湯

[主治]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

[處方]人參10克,麥冬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指壓療法】

[主穴]合穀、外關、曲池、地倉、頰車、環跳、陽陵泉、足三裏、解溪。

[配穴]陽白、下關、風市、昆侖、委中、太溪、四白。

[用法]合穀穴位: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位於手背第一掌骨、第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簡便取穴:可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於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拇指尖下即是本穴。壓法:揉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外關穴位:手少陽三焦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位於腕骨橫紋上2寸,橈骨與尺骨之間。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曲池穴位: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定位時屈肘成直角,肘橫紋外端凹陷中原是本穴。壓法:捏壓法、揉壓法、捫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