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倉穴位:足陽明胃經之穴位,位於口角旁0.4寸,巨髎穴直下是本穴。壓法:揉壓法、捫壓法;
頰車穴位:足陽明胃經之穴位,位於下領角前上方一橫指凹陷中,咀嚼時咬肌隆起最高點處。壓法:切壓法、揉壓法、捫壓法;
環跳穴位:足少陽膽經之穴位,位於股骨大轉子高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內2/3交界處。壓法:點衝法、捫壓法;
陽陵泉穴位:足少陽膽經之“合穴”,八會穴之一,筋全陽陵泉,位於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壓法:切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足三裏穴位:足陽明胃經之“合穴”,位於犢鼻穴下3寸,脛骨首脊外一橫指處。壓法:捏壓法、揉壓法、捫壓法;
解溪穴位:足陽明胃經之“經穴”,位於足背踝關節橫紋的中央,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壓法:切壓法;
陽白穴位:足少陽膽經之穴位,定位時目正視,瞳孔直上,眉上1寸。壓法:揉壓法、捫壓法;
下關穴位:足陽明霄經之穴位,位於顴弓與下領切過之間的凹陷中,開口有孔,閉口即閉。壓法:切壓法、捫壓法;
風市穴位:足少陽膽經之穴位,位於大腿外側正中,膕橫紋水平線上7寸。壓法:捫壓法;
昆侖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經穴”,位於外踝高點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委中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合穴”,位於胴窩橫紋中央。壓法:點衝法、捏壓法、捫壓法;
太溪穴位:足少陰腎經之“輸穴”,腎的“原穴”,位於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四白穴位:足陽明胃經之穴位,定位時目正視,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中。
壓法:切壓法、捫壓法。
【飲食療法】
(1)宜食食物
宜食理氣活血食物,如玫瑰花、月季花、淩霄花、茴香、花椒、酒、醋、青皮、陳皮、橘葉、桃仁、紅花、烏賊骨、牡蠣等行氣活血的食物及藥食兼用品。
(2)忌食食物
忌食大椒、生薑、洋蔥、蔥、蒜、辣椒、韭菜、胡椒、酒、煙、等辛辣刺激的食品;忌食雍阻氣機。
【食療藥膳】
(1)人參葉綠茶
[原料]人參葉(幹品)2克(揀去雜質,曬幹或烘幹),綠茶5克。
[做法]將人參葉、綠茶共研細末,分包為2隻綿紙袋,封口掛線。
[功效]益氣通脈,活血降脂。
(2)三七綠茶
[原料]三七5克(洗淨,曬幹,研細末),綠茶5克。
[做法]將三七、綠茶共入杯中,用沸水衝泡,加蓋,悶15分鍾。
[功效]化瘀活血,理氣降脂。
(3)減肥茶
[原料]甘菊花3克,槐花3克,綠茶3克。
[做法]將菊花、槐花、綠花共入杯中,加入沸水衝泡,加蓋,悶5分鍾即成。
[功效]清熱涼血,降壓降脂。
(4)黃芪酒
[原料]黃芪60克,黨參60克,黃參60克,枸杞子60克,米酒1000毫升。
[做法]將黃芪、黨參、黃精、枸杞子用清水浸包30分鍾,投入米酒中浸泡,夏季浸泡7天,冬季浸泡10天,即成。
[功效]補氣益血,降脂降壓。
(5)仙人降脂酒
[原料]仙人掌200克(去皮、刺,洗淨,切成小塊),白酒1000毫升。
[做法]將仙人掌投入白酒中,密閉,浸泡7天,即成。
[功效]化痰降脂。
(6)人參枸杞酒
[原料]人參30克(浸潤,切片,紗布包紮),枸杞子100克(洗淨,裝入紗布袋內,紮緊袋口),熟地黃150克(洗淨,切片,紗布包紮),冰糖40克,白酒1000毫升。
[做法]將冰糖放入鍋內,加入清水適量,用小火燒至冰糖溶化,至黃色時用紗布過濾,去渣取汁,與人參、枸杞子、熟地黃一起投入白酒內,密閉,浸泡至人參、枸杞子顏色變淡,約10~15天,每天翻動攪拌1次,過濾去渣,靜置澄清即成。
[功效]補氣益血,降壓降脂。
(7)韭菜粳米粥
[原料]韭菜50克(洗淨,切段),粳米100克(淘洗幹淨),清水1000毫升。
[做法]將粳米入鍋內,加入清水,煮至粥熟,加入韭菜,再煮沸,即成。
[功效]理氣寬胸,化瘀止痛,降脂減肥。
(8)枸杞粟米粥
[原料]枸杞子30克(洗淨,去梗),粟米100克(淘洗幹淨),紅糖10克,清水1000毫升。
[做法]將枸杞子、粟米共入鍋內,加入清水,用小火煮至粥將熟時,加入紅糖,即成。
[功效]益氣養血,滋補肝腎,降脂降壓。
(9)蘑菇黑米粥
[原料]錢蘑菇90克(洗淨,切片),黑米100克(淘洗幹淨),精鹽1克,清水1000毫升。
[做法]將蘑菇、黑米共入鍋中,加入清水,用小火煮至粥熟,加入精鹽,即成。
[功效]理氣開胃,降低血脂。
(10)首烏紅棗粳米粥
[原料]製首烏30克(洗淨,切片),紅棗10枚(洗淨,去核),粳米50克(淘洗幹淨),白糖15克,清水500毫升。
[做法]將製首烏放入鍋內,加入清水,煎取汁,加入紅棗、粳米,煮至粥熟,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補氣益血,滋補肝腎,降脂降壓。
(11)龍眼大棗粳米粥
[原料]龍眼肉10克(洗淨),大棗10克(洗淨,去核),桂枝9克(洗淨),黃芪10克(洗淨),粳米50克(淘洗幹淨),清水500毫升。
[做法]將桂枝、黃芪共入砂鍋內,加清水150毫升,用小火煎取藥汁去渣,加入粳米、龍眼肉、大棗,加入清水,煮至粥熟,即成。
[功效]補氣益血,寧心安神。
(12)兔肉粥
[原料]兔肉100克(洗淨,切成小丁),粳米100克(淘洗幹淨),食鹽、味精、生薑末、蔥花、清水各適量。
[做法]將粳米放入砂鍋內,加入清水,用大火燒開,加入兔肉、食鹽、生薑末、蔥花,改用小火煮至肉爛粥熟,加入味精,即成。
[功效]補中益氣,降脂減肥。
(13)山藥薏米粥
[原料]山藥50克(去皮、洗淨、切丁),薏米50克(洗淨),大棗10枚(洗淨,去核),荸薺粉10克,粳米50克(淘洗幹淨),白糖20克,清水500毫升。
[做法]將薏米放入鍋內,加入清水,煮至開花時,加入粳米、大棗,煮至粳米爛時加入山藥,煮片刻,加入荸薺粉、白糖,即成。
[功效]高脂血症、高血壓病、冠心病、心絞痛等病症。
(14)豆腐蒸包
[原料]麵粉800克,酵母200克,食堿粉適量,蒸熟的豆腐800克,細粉條40克(泡軟後,切細末),油菜60克(洗淨,切碎),海米20克(洗淨,剁碎),食鹽10克,蔥末10克,薑末10克,花生油40克。
[做法]將麵粉、酵母放入盆中,加水適量和好,發酵後加食堿粉揉勻,捏成麵坯20個。將豆腐、粉條、油菜、海米、食鹽、味精、蔥末、薑末、花生油攪拌均勻製成餡心,放入麵坯內,包成包子,入籠用大火蒸20分鍾即成。
[功效]寬中益氣,降脂減肥。
(15)兔肉餛飩
[原料]淨兔肉100克(洗淨,剁成細末),味精、蔥花、澱粉各適量,食鹽少許,雞蛋1個,麵粉250克。
[做法]將兔肉、食鹽、味精、蔥花、澱粉、雞蛋拌勻。將麵粉加水適量,揉成麵團,擀成薄片,切成5厘米見方的小片,按常規包成餛飩,倒入沸水鍋內,再煮3分鍾即成。
[功效]補中益氣,涼血解毒。
(16)參芪鮑魚湯
[原料]人參6克,黃芪15克,桂圓肉15克,鮮鮑魚200克(去鱗、腮、內髒),生薑3片,食鹽3克,味精2克,料酒10克,胡椒粉2克。
[做法]將人參、黃芪、桂圓肉用紗布包好,與鮑魚同入鍋中,加水同燉至熟後去藥包,加入食鹽、味精、生薑、料酒、胡椒粉,即成。
[功效]補氣固表,降低血脂。
(17)筍片雞湯
[原料]熟筍片100克,熟雞片100克,嫩菜葉50克(洗淨),黃酒10克,雞油10克,鮮湯、食鹽、味精、醬油各適量。
[做法]將鮮放入鍋內,放入雞片、筍片、菜葉煮沸,放入黃酒、食鹽、味精、醬油,待煮沸時,淋入雞油即成。
[功效]益氣降脂。
(18)大棗冬菇湯
[原料]大棗30枚(洗淨,去核),幹冬菇30克(洗淨,切成絲),生薑片15克,蔥15克,食鹽30克,味精3克,料酒10克,胡椒粉2克,花生油40克,清水適量。
[做法]將以上諸料放入鍋內,煮至入味即成。
[功效]益氣活血,降低血脂。
二、高脂血中醫辨證虛型分型對症生活
肝腎兩虛型的對症生活
此症又穩肝腎陰虛,虛火內生肝腎陰虛,虛火內生是病變中後期的表現。
【臨床症狀】
體倦乏力,眩暈耳鳴,消瘦(注:身體消減變瘦。)口幹,腰酸腿軟,肢體麻木。舌質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弱(注:脈按之細小如線,起落明顯。)。
【發病原因】
年高體弱,肝腎不足,陰不化精(注:肝藏血,其體為陰,肝血不足不能滋養腎,腎不能生化精氣。),反釀痰濁,留滯體內,則體瘦而血脂高;陰虛於上,清陽不升(注:指水穀化生的輕清陽氣不能正常濡養頭部、肌表、四肢。多因脾胃陽氣不足,升清降濁的功能障礙所致。),腦失充養,則頭暈目花,健忘;陰虛於下,腎腑失養測腰膝酸軟;腎陰虧虛,不能上濟於心,心神受擾而失眠;陰虛火旺,則五心煩熱;舌紅,苔薄或少,脈細或細數,均為肝腎陰虛,或陰虛火旺之征。【辨證確診】
肝和腎在生理上是互相資生密切聯係的。腎陰不足必然導致肝陰不足;肝陰不變,也會使腎陰虧損。故臨床上肝腎陰虛的症狀常同時出現,如眩暈頭脹、視物不明、耳鳴、五心煩熱、遺精、失眠、腰膝酸痛、舌紅少津、脈弦細數或細而無力等。
【中醫治法】
[治法]養血育陰,滋補肝腎。
[方劑]一貫煎合二至丸加減:生地黃、北沙參、大麥冬、當歸、枸杞子、川楝子、何首烏、女貞子、蓮草。
[用法]陰虛生熱者,加丹皮、知母、澤瀉;陰損及陽,陰陽兩虛者,加仙靈脾、菟絲子。
【中藥處方】
(1)複方降脂飲
[主治]肝腎兩虛型高脂血症。
[處方]製首烏30克,金櫻子15克,白術15克,茵陳30克,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決明子20克,澤瀉20克,山楂20克,製大黃6克,萆薢12克,海藻12克,柴胡10克,鬱金10克。肝腎陰虛加桑寄生30克,女貞子15克,枸杞子15克;脾腎陽虛去大黃、薏苡仁、海藻,加鹿角片10克,巴戟天10克,淫羊藿10克,鎖陽10克;脾胃虛弱去製首烏、大黃、金櫻子,加太子參30克,山藥15克,扁豆15克;痰濁內阻加蒼術15克,瓜蔞皮15克,膽南星10克,明礬3克,皂莢6克;瘀血阻絡加桃仁12克,赤芍12克,三七10克,丹參15克;肝氣鬱結加香附10克,薑黃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20日為1個療程。忌食肥甘飲食,停用其他降脂藥物。
(2)補腎活血化痰湯
[主治]肝腎兩虛型高脂血症。
[處方]焦大黃粉3克(衝),三七粉3克(衝),絞股藍30克,何首烏30克,海藻30克,黃精30克,山楂3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15日為1個療程。停用其他降脂藥物,用2~3個療程。
(3)芪參腎氣湯
[主治]滋陰補腎,健脾利濕。適用於肝腎陰虛型高脂血症。
[處方]生黃芪、丹參、熟地黃、澤瀉、懷山藥、何首烏各30克,黨參、山茱萸各15克,白術12克,茯苓、生山楂各20克,陳皮9克,水蛭粉(衝服)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4)降脂益肝湯
[主治]肝腎兩虛型高脂血症。
[處方]澤瀉20~30克,生首烏15~20克,丹參15~20克,黃精15~20克,生山楂30克,虎杖15~20克,荷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4個月為1個療程。
(5)降脂片(一)
[主治]高脂血症屬肝腎陰虛,食積不化者。
[處方]桑寄生15克,決明子30克,山楂30克,葛根15克。
[用法]將上藥製成片劑口服,每日3次,每次6片,1個月為1個療程。
(5)降脂片(二)
[主治]高脂血症屬肝腎陰虛者。
[處方]生何首烏15克,杭菊花9克,熟地黃15克,麥門冬15克,夜交藤15克,雞冠花15克,北沙參15克,黑玄參15克,合歡皮15克,杭白芍9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10日為1個療程。
(6)降脂靈片
[主治]肝腎兩虛型高脂血症。
[處方]何首烏30克,澤瀉15克,黃精10克,金櫻子15克,山楂30克,草決明15克,桑寄生30克,木香6克,丹參15克,三七15克。
[用法]製成片劑,每片含生藥1.17克。每次3片,每日3次,3個月為1個療程。
(7)益壽降脂靈片
[主治]高脂血症。
[處方]製首烏7.5克,枸杞子7.5克,黃精10克,山楂10克,草決明1.5克。
[用法]以上方製成糖衣片,以上方劑量為1次量,每日口服3次,服2個月為1個療程。
(8)玄參丹參飲
[處方]玄參10克,丹參15克,懷牛膝10克,何首烏15克,枸杞子10克,石決明12克,車前子10克,桑寄生10克,杜仲10克,鉤藤12克。
[主治]補益肝腎,活血化瘀。用於高血壓病,症見眩暈、頭痛、心悸、失眠、耳鳴、腰膝酸軟者。
[用法]水煎,每日1劑。臨證隻允許加減一兩味藥物。
(9)脂脈寧膠囊
[主治]高脂血症。
[處方]何首烏、枸杞子、冬蟲夏草、藏紅花、酒大黃、澤瀉、石菖蒲、大皂莢、薑黃等。
[用法]取上方製成膠囊,每次服1克,每日3次。服4星期為1個療程。
(10)降脂合劑
[主治]高脂血症。
[處方]何首烏30克,女貞子15克,枸杞子15克,赤芍15克,澤瀉15克,黃芪20克,山楂20克,桃仁2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30日為1個療程。
(11)杞菊地黃丸
[主治]肝腎陰虛型高脂血
[處方]枸杞子9克,菊花9克,熟地黃24克,幹山藥12克,山萸肉12克,澤瀉9克,牡丹皮9克,茯苓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30日為1個療程。
(12)益腎填精方
[主治]肝腎兩虛型高脂血。
[處方]何首烏、麥冬、沙參、菟絲子、桑寄生各12克,生地18克,枸杞子、黃精、杜仲各15克,黑芝麻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劑,15天為1個療程。
【針灸治療】
[主穴]太衝、太溪、百會、肝俞、腎俞、三陰交。
[配穴]內關、行間、心俞、足三裏。
[用法]太衝穴位:足厥陰肝經之“輸穴”,肝的“原穴”,位於足背第一蹠骨、第二蹠骨結合部之首凹陷中。壓法:切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太溪穴位:足少陰腎經之“輸穴”,腎的“原穴”,位於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百會穴位:督脈之穴位,位於後發際直上7寸。簡便取穴法:耳尖直上,頭頂正中。壓法:揉壓法、捫壓法;
肝俞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位,位於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壓法:捫壓法;
腎俞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位,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壓法:捫壓法;
三陰交穴位:足太陰脾經之穴位,位於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麵後緣。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內關穴位: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位於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撓側腕屈肌腱之間。壓法:切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行間穴位:足晨陰肝經之“滎穴”,位於足背,第一、第二趾間縫紋端。壓法:切壓法;
心俞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位,位於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壓法:捫壓法;
足三裏穴位:足陽明胃經之“合穴”,位於犢鼻穴下3寸,脛骨首脊外一橫指處。壓法:捏壓法、揉壓法、捫壓法;
【飲食療法】
(1)宜食食物
宜食補肝益腎的食物,這些食物主要有枸杞、核桃、花生、大棗、桂圓、蜂蜜、蝦、魚、肉、蛋等。
(2)忌食食物
禁煙酒,忌食肥甘厚味,苦寒生冷食品。
【食療藥膳】
(1)芹菜黑棗湯
[原料]水芹菜500克,黑棗250克。
[做法]將黑棗洗淨去核,與摘洗幹淨的芹菜段共同煮食。佐餐服食。
[功效]補肝益腎、降壓降脂。適用於肝腎不足、虛陽上亢型的高脂血症。
(2)首烏黑豆烏雞湯
[原料]何首烏15克,黑豆50克,大棗10枚,烏骨雞1隻,黃酒、蔥、薑
食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烏骨雞去毛及內髒,將何首烏、黑豆、大棗分別用清水洗淨,置於
雞腹內,將雞放鍋內,加適量清水、黃酒、蔥段、薑片及食鹽,大火燒沸後,改用小火煨至雞肉熟爛,加入少許蔥花、味精調味即可。佐餐服食,喝雞湯,吃雞肉和黑豆、大棗。1~2周食用1劑。
[功效]滋陰血、補肝腎、降血脂。適用於肝腎不足、陰血虧虛型高脂血症。
(3)黑芝麻茶
[原料]黑芝麻10克,綠茶3克。
[做法]將黑芝麻炒熟,研碎,與茶葉混合均勻放入杯中,用沸水衝泡,加蓋悶10分鍾。
[功效]滋肝補腎,降脂降壓。適用於高脂血,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
(4)核桃仁酸奶茶
[原料]核桃仁50克,酸牛奶(或羊奶)200毫升。
[做法]先將核桃仁洗幹淨,曬幹或烘幹,研成細末,同酸牛奶放入果汁機中,搗攪1分鍾即成。
[功效]補虛通脈,解毒散瘀,降血脂。適合於各種類型的高脂血症患者飲用,對中老年人肝腎陰虛,氣血瘀滯型高脂血症患者尤為適用。
(5)大蒜鮑魚湯
[原料]雞湯300毫升,淡菜50克,大蒜、鮑魚、魚翅、花椒各30克,熟地10克,生薑片、料酒、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大蒜去皮,洗淨,切片,待用。鮑魚、魚翅水發後洗淨,切成小片狀,待用。將熟地、花椒水煎取汁,與雞湯一起入鍋煮沸,加入鮑魚、魚翅、大蒜片燒沸。改小火煮半小時,加入淡花和勻煮沸煮熟,加入鹽、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滋肝補腎,去濕化痰,去脂降壓。適用於肝腎陰虛型高脂血患者食用。
(6)首烏粥
[原料]製何首烏50克,粳米100克,冰糖30克。
[做法]按處方取量,將製首烏入砂鍋煎取濃汁,將何首烏汁與粳米、冰糖同熬為粥食用。
[功效]益腎補肝,降脂潤腸。
(7)木耳粥
[原料]黑木耳50克,粳米100克,冰糖20克。
[做法]取黑木耳研粉浸泡半天,同時取粳米、冰糖,一並入鍋同熬為粥食用。
[功效]益腎補元,養陰和血。
(8)核桃參薑湯
[原料]核桃仁40克,黨參15克,生薑3片,紅糖適量。
[做法]將黨參用潔淨的紗布包好,與核桃仁、生薑片共入鍋中,加水煮半小時。棄藥包,調入紅糖即成。
[功效]補腎益氣,通脈消痰,降脂。適用於腎不納氣的氣短心慌、動則喘甚、畏寒食少、麵色少花,支氣管炎、高脂血症等患者食用。
(9)鹿茸五珍湯
[原料]鹿茸10片(約5克),鹿鞭10克,鹿筋15克,鹿肉150克,鹿血15克,冬筍10克,火腿10克,調味品適量。
[做法]鹿筋擦去外皮,入熱油鍋中炸至酥透撈出,入沸水鍋中浸泡,加適量食堿洗去油汙,然後換溫水洗去堿質,瀝盡水分。幹鹿鞭用溫水泡軟洗淨。鹿肉燒熟,與鹿筋、鹿鞭均切成片,火腿切成末。鹿血切成小塊。一起放入鍋內。同時將冬菇、火腿、冬筍加入,倒進高湯燉煮,開後撇去浮沫,加入精鹽、味精,撒上香菜段,再蓋緊燜10分鍾左右即可。
[功效]補益氣血,補腎壯陽。
(10)黑豆腐竹湯
[原料]黑豆、腐竹(豆腐皮)各50克。
[做法]腐竹泡軟,切段。黑豆洗淨。先取黑豆煮熟後,下腐竹煮熟,再下食鹽、味精、豬油等適量調味服食。
[功效]養陰益腎。適用於腎陰虛所致的慢性肝炎、慢性腎炎及腦動脈硬化、腦萎縮、老年性癡呆。
(11)芝麻杞菊湯
[原料]黑芝麻、枸杞子、何首烏各15克,杭菊花9克。
[做法]將黑芝麻淘洗幹淨,與洗淨的枸杞子、何首烏、杭菊花同時放入砂鍋,加水適量煎湯。
[功效]補益肝腎,滋陰養血,強壯筋骨,抗老延年。適用於高脂血症、須發早白、頭暈眼花、視物不清、冠心病、高血壓病、肥胖症、腰膝酸軟、四肢無力等症的輔助食療。
(12)首烏山楂湯
[原料]何首烏30克,山楂20克,紅糖少許。
[做法]何首烏、山楂分別揀洗幹淨,切成薄片,同時放入砂鍋加水濃煎2次,每次30分鍾,合並兩次濾汁,再入砂鍋濃煎至300毫升即成。服時加少許紅糖調味。
[功效]補益肝腎,滋陰養血,降脂降壓。主治各種類型的高脂血症,對老年人肝腎陰虛、陰虛陽亢型高脂血症尤為適用。
(13)菊茉雞湯
[原料]菊花30克,茉莉花5克,雞湯1碗,調料適量。
[做法]菊花、茉莉花擇淨。將雞湯煮沸後,下調味品再煮沸,下菊花、茉莉花,再煮一二沸即成。
[功效]清熱平肝,養陰補腎。適用於陰虛內熱所致的頭目眩暈、手足心熱、眼目幹澀、視物模糊及青光眼、結膜炎等。
(14)杞葉豬肝羹
[原料]枸杞苗250克,豬肝100克,調料適量。
[做法]將枸杞苗洗淨;豬肝洗淨,切片,勾芡;鍋中放植物油滑鍋後,下豬肝煸炒至變色後,下枸杞苗及蔥、薑、精鹽等,炒熟服食,每日1劑。
[功效]補肝明目。
(15)人參枸杞子粟米粥
[原料]生曬參2克,枸杞子30克,陳粟米100克。
[做法]先將生曬參曬幹或烘幹,切碎研成極細末,備用。粟米揀雜淘洗幹淨,放入砂鍋,加水適量,放入枸杞,先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煨煮40分鍾,待粟米酥爛,粥將成時調入人參粉,拌和均勻即成。
[功效]補氣通脈,降脂降壓。主治各種類型的高脂血症,對中老年人肝腎陰虛、陰虛陽亢及脾虛濕困型高脂血症尤為適用。
(16)決明核桃芝麻羹
[原料]決明子、核桃、黑芝麻各30克,薏苡仁50克,紅糖10克。
[做法]先將決明子、黑芝麻揀洗幹淨,曬幹或烘幹,把決明子碾碎,與黑芝麻同入鍋中,微火翻炒出香味,趁熱研成細末,備用。核桃仁揀洗幹淨,晾幹後研成粗末,待用。薏苡仁淘洗幹淨,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煮成稀粘糊狀,加入紅糖、核桃仁粗末,拌和均勻,再調入決明子、黑芝麻細末,小火煨煮成羹即成。
[功效]補益肝腎,滋陰降脂。適用於各種類型的高脂血症,對中老年人肝腎陰虛型高脂血症患者尤為適宜。
脾腎兩虛型的對症生活
脾腎兩虛包括脾腎氣虛和脾腎陽虛,兩者之間無明顯界限,脾腎氣虛是病之始,脾腎陽虛是病之漸,氣虛失治日久必將引起陽虛,陽虛一般均伴有氣虛。
【臨床症狀】
體倦乏力,腰酸腿軟,腹脹納呆,耳鳴眼花,尿少浮腫,月經失調。舌質紅,舌苔薄白,脈沉細(注:沉脈:輕按不得,重按才能感覺得到。脈沉細指沉脈和細脈相兼。)。
【發病原因】
由於素稟陽盛或過用激素及中藥溫補,導致肝腎陰虛,影響水液代謝,致水濕內停,溢於肌膚,故可見麵部及下肢浮腫;肝腎陰虛,易生內熱,加之水濕內停,濕熱相合,產生濕熱,故見口渴欲飲,口苦納呆等證。其餘舌脈均為肝腎陰虛之象。
【辨證確診】
本型一般形體偏瘦,體倦乏力,腰酸腿軟,頭暈耳鳴,少寐多夢,健忘,遺精盜汗,目澀口幹,或見咽幹口燥,顴紅潮熱,五心煩熱,舌質紅少津或苔少,脈細數或沉細而數。
【中醫治法】
[治法]健脾補腎。
[方劑]清脂湯合四君子湯;生何首烏、菟絲子、女貞子、仙靈脾、黨參、白術、茯苓、黑芝麻、澤瀉、粉甘草。[用法]隨症加減。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3周1個療程,在服湯藥期間停服其他降血脂藥物。
【中藥處方】
(1)腎病高脂肪
[主治]補脾益腎,益氣溫陽。適用於脾腎陽虛型高脂血症。
[處方]熟地黃、懷山藥、茯苓、何首烏、黃精各20克,山茱萸、澤瀉、牡丹皮、附子(先煎)、杜仲各10克,桂枝3克,黃芪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2)金匱腎氣丸
[主治]脾腎陽虛型高脂血。
[處方]幹地黃24克,山藥12克,山茱萸12克,澤瀉9克,茯苓9克,牡丹皮9克,桂枝3克,附子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3)山楂降脂飲
[主治]消肉積,補腎安神,活血化瘀,軟化血管。適用於治高脂血症,肥胖症,動脈硬化,糖尿病,冠心病,中風先兆等。症見體質肥胖,頭暈頭痛,腰酸腿軟,手足麻木等。
[處方]山楂肉60克,澤瀉20克,丹參15克,何首烏15克,枸杞果20克,磁石30克,草決明20克,金櫻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4)滋腎活血降脂湯
[主治]補腎健脾,活血通絡。適用於高脂血症。症見胸痛,心痛,眩暈,胸脘痞悶,肢體沉重,舌苔白膩,脈滑。
[處方]何首烏30克,枸杞子15克,女貞子15克,黃芪20克,桃仁10克,丹參20克,赤芍15克,澤瀉15克,山楂20克,虎杖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如濕濁重者,加蒼術、厚樸、藿香、陳皮;氣滯血瘀重者,加柴胡、栝蔞皮、鬱金、田七、香附;血壓高者,加鉤藤、天麻、草決明;腎陽虛者,加附子、幹薑。
(5)益腎活血湯
[主治]補腎滋陰,活血降脂。適用於高脂血症。
[處方]何首烏15克,女貞子10克,熟地10克,枸杞子15克,絞股藍10克,川芎10克,沒藥6克,地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6)首烏虎杖方
[主治]補腎健脾,活血通絡。主治高脂血症。證見胸痹、胸痛、心痛、中風、眩暈、胸脘痞悶、肢體沉重、舌苔白膩、脈滑。
[處方]首烏30克,枸杞子15克,女貞子15克,黃芪20克,桃仁10克,丹參20克,赤芍15克,澤瀉15克,山楂20克,虎杖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分3次服。
(7)正脂丸
[主治]補益、利水滲濕,主要用於脾胃兩虛型高脂血症,症見消化不良、疲乏無力、虛脹泄瀉、水腫。有降低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提高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改善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處方]白術、澤瀉、山楂、絞股藍。
[用法]每次1丸,每天1次,療程2~3個月。
(8)丹田降脂丸
[主治]利水滲濕,活血祛瘀,主要用於血行不暢或氣血瘀滯型高脂血症和脾腎兩虛型高脂血症,症見形體肥胖小便不利、水腫、泄瀉等。有降低甘油三酯與總膽固醇的作用。
[處方]丹參、三七、川芎、澤瀉、人參、當歸、首烏、黃精。
[用法]每天3次,每次1丸,療程3個月。
(9)三仙降脂膠囊
[主治]清熱滲濕,用於脾腎兩虛型高脂血症。症見目赤澀痛,羞明多淚、頭痛眩暈、目暗不明、大便秘結、形體肥胖、胸腹脹滿、小便不利、水腫、泄瀉等。有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作用。
[處方]決明子、蒲黃、澤瀉。
[用法]每次3粒,每天1次。
【指壓療法】
[主穴]太衝、太溪、百會、脾俞、腎俞、三陰交。
[配穴]內關、行間、心俞、足三裏。
[用法]太衝
太溪穴位:足少陰腎經之“輸穴”,腎的“原穴”,位於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百會穴位:督脈之穴位,位於後發際直上7寸。簡便取穴法:耳尖直上,頭頂正中。壓法:揉壓法、捫壓法;
脾俞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位,位於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壓法:捫壓法;
腎俞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位,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壓法:捫壓法;
三陰交穴位:足太陰脾經之穴位,位於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麵後緣。
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內關穴位: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位於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撓側腕屈肌腱之間。壓法:切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行間穴位:足晨陰肝經之“滎穴”,位於足背,第一、第二趾間縫紋端。壓法:切壓法;
心俞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位,位於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壓法:捫壓法;
足三裏穴位:足陽明胃經之“合穴”,位於犢鼻穴下3寸,脛骨首脊外一橫指處。壓法:捏壓法、揉壓法、捫壓法。
【飲食療法】
(1)宜食食物
因為消化不好常常伴有脾胃不和,所以最好選擇能夠養胃的粥做為食療方法,如薏米和山楂具有健脾的功效,不妨把它們熬成粥食用。還可以用橘子皮泡水喝,也可以健脾。如果症狀嚴重,可以服用些中成藥,像人參歸脾丸、參苓白術丸等。
(2)忌食食物
注意不要吃寒涼及辛辣的食物。
【食療藥膳】
(1)雙冬菜心
[原料]青菜心250克,水發冬菇100克,冬筍100克。
[做法]將青菜心、冬菇洗淨,冬菇去蒂,冬筍切成薄片,入沸水中燙透撈
出。鍋中放油燒至六成熟時,倒入冬菇、冬筍、菜心煸炒,放鹽和鮮湯,淋上麻油食用。佐餐菜肴。
[功效]健脾消食、潤腸降脂。適用於各型高脂血症者,經常服食,對老年高脂血症者有輔助治療作用。
(2)枸杞延齡酒
[原料]枸杞子24克,桂圓肉15克,當歸6克,炒白術10克,黑豆30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諸藥擇淨,當歸切片。將諸藥同置白酒中,每日搖動數次,密封浸泡1月後飲用。
[功效]養陰補血,健脾益氣。適用於氣陰兩虛所致的心悸、氣短、納差乏力、腰膝酸痛及白細胞下降、各種貧血等。
(3)麥麩薏米茶
[原料]薏米仁60克,麥麩末30克,綠茶10克,白糖適量。
[做法]綠茶水煎取汁,入薏米仁煮沸,改小火煮至粥得,加入麥麩、白糖和勻煮沸煮成粥即可。
[功效]清熱除煩,健脾祛濕,去脂降壓。適用於脾虛濕盛型高脂血患者食用。
(4)蘿卜淨麵飲
[原料]卷心菜200克,胡蘿卜、蘋果各400克,蜂蜜適量。
[做法]將卷心菜、胡蘿卜、蘋果分別洗淨,切碎後榨汁,取汁與蜂蜜調勻即成蘿卜淨麵飲。作飲料。
[功效]清熱解毒,健脾化濕,理腸明目。適用於高脂血症、肥胖症、粉刺、麵部皮脂分泌過多症。
(5)山楂麥芽茶
[原料]生山楂10克,炒麥芽10克。
[做法]將生山楂揀洗幹淨,切成片,麥收炒麥芽同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煨煮20~30分鍾,將渣濾出,取汁待用。
[功效]消食健脾,散瘀降脂。適用於各種類型的高脂血症患者飲用,對高脂血症及傷食所致的胃呆腹脹、消化不良等尤為適用。
(6)一味山藥飲
[原料]山藥120克,白糖少許。
[做法]山藥去皮,洗淨,切片。將山藥放鍋中,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轉文火煮40~50分鍾,去渣取汁,調入白糖,候溫飲服。
[功效]潤肺補脾,益腎固腸。適用於肺脾虧虛所致的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及慢性結腸炎等。
(7)牛奶茶
[原料]奶粉10克,茶葉5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奶粉、白糖倒入鍋中,加清水200毫升,煮沸。將茶葉置杯中,倒入煮沸的牛奶,浸泡片刻,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消食,減肥消脂,提神明目。適用於高血壓、高脂血症、脂脈肝、肥胖症等。
(8)麥麩紅棗茶
[原料]麥麩30克,紅棗10枚。
[做法]將麥麩揀幹淨,放入炒鍋中,微火翻炒至出香味,研成細末,分裝2個綿紙袋中,封口掛線,備用。將紅棗洗淨,放入碗中,待用。
[功效]健脾和血,補虛養血,散瘀降脂。適用於各種類型的高脂血症。
(9)香菇豆腐湯
[原料]幹香菇25克,豆腐400克,鮮竹筍絲60克,素油、麻油、味精、精鹽、胡椒粉、蔥花、濕澱粉各適量。
[做法]將幹香菇洗淨,用溫水浸發,去蒂後切成絲。豆腐劃成小塊。鍋置火上,下素油燒熱,投入鮮竹筍絲略炒盛出。將浸香菇的水和清水適量倒入鍋內煮沸,投入香菇絲、鮮竹筍絲、豆腐塊、蔥花煮沸,加入精鹽、胡椒粉,用濕澱粉勾芡,起鍋後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益胃健脾,補虛損。適用於高脂血症、高血壓症、肥胖症、貧血、缺鈣、病後體虛等症的輔助食療。
(10)牛奶香菇絲湯
[原料]新鮮牛奶200克,水發香菇絲60克,陳皮、白術各10克,紅棗15克,白糖少許。
[做法]前3味水煎取汁,入紅棗煮軟,再加牛奶、白糖和勻煮沸即可。
[功效]益氣健脾,去脂降壓。適用於脾氣虛型高脂血患者食用。
(11)鳳尾菇豆腐湯
[原料]鮮鳳尾菇100克,豆腐(塊)200克,精鹽、味精、蔥花、香菜末、鮮湯、素油各適量。
[做法]將鳳尾菇去雜質後洗淨,撕成薄片;豆腐洗淨後切成小塊。炒鍋加油澆熱,放入鳳尾菇煸炒片刻,加入鮮湯、豆腐塊、精鹽、燒煮至鳳尾菇、豆腐入味,撒上味精、香菜末、蔥花即成。
[功效]祛脂減肥,補中益氣,健脾養胃。適用於高脂血症、肥胖症、高血壓症、冠心病、糖尿病等症的輔助食療。
(12)腐竹菜花瘦肉湯
[原料]菜花塊片200克,水發腐竹段150克,瘦豬肉片60克,水發香菇、水發黑木耳各30克,料酒、蔥花、薑絲、鹽、味精、濕澱粉、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將花生油入鍋燒至七成熟,放入蔥薑煸香,入用調料拌和的肉片煸炒至熟,盛入盤中,待用。再燒熱留有底油的油鍋,入菜花燒片刻,加入腐竹、香菇、黑木耳。翻炒至熟,加入肉片和勻銷煮即可。
[功效]補脾益腎,去脂降壓。適用於各種類型的高脂血患者食用。
(13)魚頭冬菇湯
[原料]鰱魚頭1個,冬菇、肥肉、黃瓜及調味品各適量。
[做法]魚頭切為兩半,放入蔥、薑、料酒醃2小時。肥肉洗淨,切片。冬菇洗淨,撕塊。黃瓜洗淨,切絲。把肥肉片、魚頭、冬菇同放盆中,加清水、食鹽適量,上籠蒸30分鍾左右,再放入黃瓜絲、蔥花、香菜、味精、薑末、香油即成。
[功效]健脾益腎。適用於腦動脈硬化、老年性癡呆、腦萎縮等。
(14)蟲草冬菇瘦肉湯
[原料]蟲草2克,冬菇50克,瘦肉100克,調料適量。
[做法]將冬菇發開,洗淨,切絲;瘦肉洗淨,切絲,勾芡;鍋中放植物油適量,燒熱後下肉絲爆炒,而後下冬菇、蟲草、椒麵及清水適量悶煮,待熟後,加精鹽、味精調味服食。
[功效]溫腎健脾,開胃消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