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沒藥
沒藥為橄欖科植物沒藥的樹膠樹脂,其中含樹脂25%~35%,揮發油2.5%~10%。動物實驗證明本藥對家兔膽固醇有明顯降低作用,還可以防止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還有減輕體重的作用。臨床觀察也有明顯降膽固醇的作用,對三酰甘油療效還不能肯定。經沒藥治療後,還不能使病人高密度脂蛋白略有增加,可喜的是具有明顯的降血漿纖維蛋白原作用並且對高凝狀態繼發的纖溶亢進有效。因此沒藥適用於老年高膽固醇血症並發冠心病心絞痛病人。
(14)女貞子
女貞子是木樨科植物女貞的果實,有降膽固醇及三酰甘油的作用,並且可以使實驗性主動脈粥樣硬化魔塊消退。臨床所用蜜丸能降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且無明顯不良反應。適用於老年高脂血症偏虛症者效果更佳。
(15)水飛薊素
水飛薊素是從水飛薊種子中提取的總黃酮。大量的實驗已經證實,本藥不僅使血中膽固醇濃度下降,還能進一步清除肝、腎組織中脂質沉積。對於臨床降膽固醇及三酰甘油功效很好,老年高脂血症、脂肪肝者使用效果相當不錯。
(16)大黃
大黃是蓼科植物大黃的根,所含有效成分及降脂的作用機製與首烏類似。臨床給高脂血症病人口服大黃粉,每次0.25克,每月4次,1周後減少到每天3次,療程1個月,降膽固醇有效率達84%的三酰甘油也有一定程度下降。大黃適用於偏實證和大便幹者,老年人多淤,淤則致病。大黃盡管是破血藥,但適當運用,完全可以起到以瀉為補的作用,正所謂“通便可強身,泄濁能延年”。
(17)靈芝
靈芝常采取多孔菌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赤芝的深層經培養發酵液和菌絲加工製成糖漿或片劑被大量應用於臨床。靈芝能明顯地減輕實驗性高脂血症,對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也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在臨床應用上,降膽固醇的有效率為84%~86%,降三酰甘油的有效率達50%~71%。老年虛證高脂血症適用。
(18)蒲黃
蒲黃為香蒲科植物長苞香蒲的花蕊(包括花籽),可以抑製腸道吸收外源性膽固醇,進一步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隻有生蒲黃有作用,蒲黃油及殘渣均無藥效。生藥30克相當於臨床所用的片劑或衝劑每日量療程1~2個月,對降膽固醇有十分明顯的作用。老年高脂血症、偏實證及並發冠心病或肥胖者都適合服用蒲黃。
常用降脂中藥藥方
中藥單方
(1)柴胡飲
[主治]舒肝解鬱,清熱祛脂。
[處方]柴胡3~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2)菊花飲
[主治]清熱解毒,抗動脈硬化。適用於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症、高脂血症、高血壓病、冠心病。
[處方]菊花茶,白菊花、金銀花各5~6克。
[用法]沸水衝泡,代茶飲。
(3)絞股藍飲
[主治]能抑製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
[處方]絞股藍5~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4)決明子飲
[主治]長期使用能夠清肝明目,潤腸通便,降脂降壓。適用於高脂血症,症見目赤澀痛,羞明多淚,頭痛眩暈,目暗不明、大便秘結者。
[處方]決明子5~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5)地黃飲
[主治]長期應用能夠清熱涼血,養陰生津,降糖祛脂。適用於陰虛內熱型高脂血症。
[處方]幹地黃10~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6)菖蒲飲
[主治]菖蒲開花食之,久服,延年益心智,輕身減肥開竅,化濕和胃。適用於高脂血症見形體肥胖、神誌混亂、健忘、胸腹脹滿等症。
[處方]菖蒲根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7)萊菔飲
[主治]輕身減肥,消食化積、降氣化痰。
[處方]萊菔子5~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8)山楂飲
[主治]經常飲用,消食化積,活血散淤,行氣健胃、祛脂減肥。適用於積滯型高脂血症,有增加心髒收縮功能及增強冠狀動脈血流、降低血清膽固醇及血脂等作用。有胃病的患者慎用。
[處方]山楂30克。
[用法]煎服代茶,日服數次。
(9)穀芽飲
[主治]具有輕身減肥,消食健脾開胃的功效。主要用於單純肥胖型高脂血症。
[處方]穀芽10~30克。
[用法]將穀芽用水浸泡後,保持適宜的溫度濕度,待幼芽長至0.5厘米時,幹燥,生用或炒用。
(10)麥芽飲
[主治]具有消食和中,降低血糖的作用。
[處方]麥芽10~30克。
[用法]將麥芽用水浸泡後,保持適宜的溫度濕度,待幼芽長至0.5厘米時,幹燥,生用或炒用。
(11)大黃飲
[主治]通過其瀉下作用影響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邪熱通便,涼血解毒,逐淤通經,降脂減肥。主要用於淤熱積滯型高脂血症。
[處方]大黃10~30克。
[用法]將大黃提煉成大黃片,早餐、晚餐前半小時各服2~3片,保持每日大便2次,一般可用6個月。
(12)蘆薈丸劑
[主治]蘆薈其中所含的蘆薈大黃素,異蘆薈大黃素等物質具有苦寒瀉下、清肝殺蟲、降低血脂血壓、潤腸通便作用。用於熱結便秘,肝經實火症。
[處方]蘆薈0.6~1.5克。
[用法]蘆薈入丸劑或研末膠囊服。
(13)靈芝飲
[主治]能夠滋補強壯,扶正固本,減肥安神。對冠心病、高脂血症均有較好的療效。
[處方]靈芝0.6~1.5克。
[用法]靈芝研末,內服,每次1.5~3克,每日3次,長期服用。
(14)茵陳飲
[主治]能夠清利濕熱,退黃疸。促進脂肪代謝,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能促進膽汁分泌,保護肝髒,解熱,利尿,降血壓,降血脂,並對許多細菌有不同的抑製作用。適用於濕熱蘊結型高脂血症。
[處方]茵陳10~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15)澤瀉飲
[主治]利水滲濕,澤瀉中含有的氨基酸、脂肪酸、三萜化合物可以使血管中的各種脂質減少,使體內的膽固醇、甘油三酯明顯下降。
[處方]澤瀉6~7克。
[用法]水煎內服,每日1~2次。
(16)薏苡仁飲
[主治]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薏苡仁其中所含有的薏苡仁素、薏苡仁油能健脾輕身,並起到一定的降壓,降血脂作用,適用於脾腎虧虛型高脂血症。
[處方]薏苡仁10~20克。
[用法]水煎服或煮粥,常服。
(17)冬瓜飲
[主治]冬瓜所含的丙醇二酸,不僅能抑製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而且還能消耗體內過多的脂肪,防止體內脂肪堆積。適用於高脂血症見於水腫脹滿,實體肥胖者。
[處方]冬瓜肉30克,冬瓜子10~15克。
[用法]冬瓜肉連皮切碎,每日煎湯代茶,日服數次,經常飲用。或者冬瓜子水煎服。每日1次,30天為1個療程,經常服用。
(18)刺五加飲
[主治]補氣益精、安神、強筋。適用於脾腎陽虛型高脂血症,見於身體虛弱或久病氣虛,失眠等。
[處方]刺五加根莖(幹品)9~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19)黃芪飲
[主治]補氣固表、祛脂減肥、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適用於氣虛所致的高脂血症見於食少便溏、癰疽難潰、久瀉脫肛、便血肛瘺、表虛自汗、內熱消渴、頭暈等。
[處方]黃芪10~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20)白術飲
[主治]益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主要用於脾胃氣虛痰阻型高脂血症。見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痰飲眩暈,小便不利,疲乏無力,虛脹泄瀉,水腫,濕痹。
[處方]白術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21)當歸飲
[主治]當歸補血、涼血、止痛、潤燥,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質能夠明顯抑製肝髒合成膽固醇,降低血清膽固醇的水平。主要用於高脂血症見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形體肥胖者。
[處方]當歸5~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22)胡桃仁飲
[主治]補腎溫肺潤燥,可減少膽固醇在腸道的吸收,促進在肝內的降解,隨膽汁排出。適用於腎虛肥胖型高脂血症。
[處方]胡桃仁適量。
[用法]胡桃仁開始時每日服1顆,每5日增加1顆,至20顆止,周而複始。
(23)天門冬飲
[主治]益氣輕身,祛脂減肥,養肌膚,清肺降火,滋陰潤燥,主要用於陰虛型高脂血症,症見形體肥胖、燥咳痰黏、咯血、腸燥便秘等病症。
[處方]天門冬根5~15克。
[用法]八九月采天門冬根,曝幹為末,每服3克,每日3次。
(24)何首烏飲
[主治]長期服何首烏補益精血,潤燥通便解毒,可治療高脂血症和動脈粥樣硬化,適用於膽固醇高型高脂血症、中醫辨證屬腎虧型形體肥胖者。
[處方]何首烏5~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25)菟絲子飲
[主治]降血脂,補陽益陰,固精縮尿,明目止瀉。適用於腎陽虧虛型高脂血症,症見形體肥胖,陽痿,小便頻數,目暗不明,脾虛泄瀉,陰虛消渴。
[處方]菟絲子15~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26)覆盆子飲
[主治]可用於血脂高見體倦乏力,腰酸腿軟,年滿體弱,耳鳴眼花者,也可配伍何首烏、枸杞、麥冬、生地等藥物。
[處方]覆盆子10~15克。
[用法]單味煎煮常服。
(27)女貞子飲
[主治]抗肝損傷,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硬化,補腎滋陰,養肝明目,降脂輕身。適用於陰虛型高脂血症,症見內熱煩躁,腰膝酸軟,頭暈眼花,耳鳴,遺精,消渴等。
[處方]女貞子9~15克。
[用法]水煎服,常服。
(28)丹參飲
[主治]丹參素,可抑製細胞內源性膽固醇的形成,保護血管屏障,防止脂質沉積,抑製動脈粥樣硬化。能祛淤止痛,活血調經,養血除煩,降脂減肥,主要用於淤阻型肥高脂血症。
[處方]丹參5~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長期使用。
中藥組方
中藥降低血脂的常用組方如下:
首烏、山楂、金櫻子、澤瀉、茵陳、決明子、雞內金。
複方平脂寧、金槐冠心片。
決明子、赤芍藥、靈芝、山楂。
丹參、三七、山楂、葛根、木香。
虎杖、丹參、茶樹根、雞內金、玉竹、何首烏、山楂。
桑寄生、決明子、葛根、山楂。
山楂、槐角、草決明。
桃仁、鬱金、首烏、紅花、葛根、山楂、丹參。
決明子、澤瀉、首烏、虎杖、山楂。
夜交藤、黃精、玄參、澤瀉、山楂。
每組中的每種藥都有不同的藥效與藥性,不同的藥組成的組合中,藥效也會不同。要了解每種藥的功能及特性,對於不同的病情,要選擇適合的藥組方。
中藥澤瀉、首烏、黃精、枸杞及複方平脂寧等都有抗脂肪肝的作用;骨碎補、首烏、澤瀉、決明子、山楂、靈芝、蒲黃、山藥、野薔薇、大蒜精油等均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糖尿病病人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而致糖、脂代謝紊亂,太多時候伴有高脂血症,在治療糖尿病同時也可以選用上述中草藥或複方煎服,對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具有一定作用。
常用降脂中藥複方
(1)輕身散
[主治]益氣健脾,利水消腫。適用於脾虛濕盛型高脂血症。
[處方]黃芪500克,人參(另燉)、茯苓、甘草、澤瀉、雲母粉各3克,生薑汁1500毫升。
(2)化痰降脂湯
[主治]健脾利濕,理氣化痰。適用於脾虛濕盛型高脂血症。
[處方]蒼術、白術各12克,法半夏、木香、川芎各10克,茯苓、薏苡仁、丹參各15克。
(3)健脾逆脂湯
[主治]健脾益氣,清熱利濕。適用於脾虛濕盛型高脂血症、脂肪肝。
[處方]黃芪、決明子、山楂、白術各20克,地龍、鬱金、炒澤瀉各15克,柴胡9克,庶蟲6克。
(4)陳楂參湯
[主治]健脾祛濕,理氣化痰。適用於脾虛濕盛型高脂血症、脂肪肝。
[處方]陳皮、法半夏、決明子、澤瀉各15克,茯苓10克,山楂24克,丹參30克,大黃(後下)6克。
(5)降脂化濁湯
[主治]祛痰化濁,活血通絡。適用於痰淤互結型高脂血症。
[處方]澤瀉、荷葉、決明子、紫丹參各15克,淡海藻、生山楂各20克,法半夏10克,陳皮6克,廣鬱金12克。
(6)茵澤地荷湯
[主治]清肝利膽,活血化濁。適用於痰淤互結型高脂血症。
[處方]茵陳、澤瀉、生地黃各30克,生何首烏、生山楂、牡丹皮、黃精、虎杖各12克,決明子、荷葉各15克。
(7)融脂消積湯
[主治]疏肝解鬱,理氣行淤。適用於氣滯血淤型高脂血症、脂肪肝。
[處方]柴胡、鬱金、川芎、澤瀉各10克,當歸、決明子、白芍藥各15克,藏紅花5克,生山楂30克,雞內金20克,五味子12克。
(8)化痰祛淤湯
[主治]理氣活血,化痰去淤。適用於氣滯血淤型高脂血症、脂肪肝。
[處方]陳皮12克,枳殼、萊菔子(包煎)、澤瀉、澤蘭、雞內金、穿山甲各15克,丹參20克,生山楂30克。
(9)大黃柴胡湯
[主治]舒肝解鬱,活血去淤。適用於氣滯血淤型高脂血症、脂肪肝。
[處方]大黃12克,柴胡12克,半夏9克,赤芍藥、丹參、山楂各15克,決明子20克。
(10)柴黃參楂湯
[主治]疏肝理氣,活血化淤。適用於氣滯血淤型高脂血症、脂肪肝。
[處方]柴胡12克,黃芪、生山楂、澤瀉、丹參各30克,玄參、赤芍藥、陳皮、半夏各15克,大黃9克,甘草6克。
(11)脾逆脂湯
[主治]健脾行氣,化淤導滯。適用於氣滯血淤型高脂血症、脂肪肝。
[處方]丹參、赤芍藥、黃芪、決明子、山楂各20克,地龍、鬱金、炒澤瀉各15克,柴胡9克,陳皮15克。
(12)芪參腎氣湯
[主治]滋陰補腎,健脾利濕。適用於肝腎陰虛型高脂血症。
[處方]生黃芪、丹參、熟地黃、澤瀉、懷山藥、何首烏各30克,黨參、山茱萸各15克,白術12克,茯苓、生山楂各20克,陳皮9克,水蛭粉(衝服)3克。
(13)降脂飲
[主治]滋補肝腎,活血化淤。適用於肝腎陰虛型高脂血症。
[處方]枸杞子10克,何首烏、決明子、山楂各15克,丹參20克。
(14)降脂湯
[主治]滋補肝腎,活血化淤。適用肝腎陰虛型高脂血症。
[處方]丹參、何首烏、黃精、山楂各15克。
(15)腎病高脂方
[主治]補脾益腎,益氣溫陽。適用於脾腎陽虛型高脂血症。
[處方]熟地黃、懷山藥、茯苓、何首烏、黃精各20克,山茱萸、澤瀉、牡丹皮、附子(先煎)、杜仲各10克,桂枝3克,黃芪30克。
(16)玄參丹參飲
[主治]補益肝腎,活血化淤。用於高血壓病,症見眩暈、頭痛、心悸、失眠、耳鳴、腰膝酸軟者。
[處方]玄參10克,丹參15克,懷牛膝10克,何首烏15克,枸杞10克,石決明12克,車前子10克,桑寄生10克,杜仲10克,鉤藤12克。
常用降脂中成藥
近年來中西醫結合研究不斷進展,隨之降脂效果好、不良反應小的降脂新藥相繼問世,現在就選擇其中重要的介紹如下:
降脂中成藥
(1)大黃醇片
[主治]可使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三酰甘油降低。
[含量]每片含大黃醇0.25克。
[用法]口服量每天3片,空腹1次服用,3周為一療程。
(2)消補減肥片
[主治]對血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總膽固醇,消補減肥片有明顯的降低作用,有效率達87%。還能明顯地降低載脂蛋白B。除此之外,消補減肥片還可明顯改善症狀,達到降低體重的效果。
[含量]主要成分為黃芪、蛇床子、白術、大黃、香附、薑黃等,每片0.5克。
[用法]口服每天3次,每次6~8片,療程為1個月。應當引起注意的是,在飯前半小時服藥為宜。
(3)降脂平
[主治]有明顯的降膽固醇、降三酰甘油作用,並可使低密度脂蛋白下降,高密度脂蛋白上升。不會出現毒性和不良症狀反應。
[含量]主要成分為平菇多糖(每片含平菇多糖9.5毫克)。
[用法]口服每天3次,每次4片,連服45天。
(4)脂可清膠囊
[主治]可使膽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明顯降低。
[含量]葶藶子、黃芩、茵陳蒿、山楂、澤瀉、大黃、木香等是其主要成分。
[用法]每天3次,每次2~3粒,1個月為一個療程。
降脂複方中藥
(1)首烏延壽丹
[主治]具有降低膽固醇並減輕脂質在動脈壁的沉積。適合於肝腎兩虛、年邁體弱、須發早脫的高脂血症病人服用。
[組方]本方由製首烏、菟絲子、杜仲、牛膝、女貞子、金銀花、生地黃、桑葉、桑椹、金櫻子、旱蓮草、黑芝麻組成。
[用法]每天3次,每次1丸。
(2)複方何首烏片
[主治]可使膽固醇下降,無明顯不良症狀反應。適合老年虛證高脂血症。
[組方]何首烏6克,桑寄生18克,黃精10克。
[用法]製成濃縮片劑。用量為口服每日2次,每次半片。
(3)山楂養心衝劑
[主治]盡管降膽固醇有效率不是很高,隻有30%,降三酰甘油有效率63%。但是對於這些老年高脂血症伴有消瘦、納差、胃酸少的病人十分適用。
[組方]每袋20克,其效果相當於山楂、玉竹的生藥各18克。
[用法]每天2次,每次1袋,療程1~2個月。
(4)白金丸
[主治]有降低膽固醇、三酰甘油的功效,對頭昏、胸悶、心痛等症狀也有明顯改善。對於肥胖者還可減輕體重。
[組方]由白礬、鬱金組成。
[用法]每天3次,每次飯後口服6克,20天為一個療程,連服2~3個療程。
二、高脂血中醫養生療法
按摩療法
按摩又稱推拿、按撫、按蹺。按摩可促進身體熱能的消耗,按摩腹部還可加大能量消耗,促進腸蠕動,增加排便次數,減少腸道對營養的吸收,使多餘的食物營養及時從腸道排出。按摩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使多餘的脂肪轉化為熱量而被消耗掉,從而減少局部脂肪的堆積;按摩減少皮下脂肪的堆積,加快脂肪的代謝和吸收,對消化係統、內分泌係統、神經體液係統、糖代謝等均有雙向調節作用。脂肪組織間隙的血管很少,按摩能促進毛細血管的再生,消除脂肪中的水分,加速脂肪組織的“液化”及利用。
按摩手法
按摩手法以推、拿為主。
(1)麵頸部按摩
主要以揉、捏、分、拍手法為主,由輕至重,按頜部、頰部、鼻部、額部、耳部、頸部的順序依次按摩,每次約10分鍾。短粗頸者以頸部按摩為主,並且每日向前、向後、向左、向右擺頭數次,有利於減少多餘的脂肪。
(2)胸背部按摩
以推、按、拿手法為主,手法不可過重,以防損傷胸骨及肋骨。一般每個部位按摩15分鍾左右,按先胸部、後腰背部的順序施行。
(3)腹部按摩
以摩、按、捏、摩、合、分、輕拍、刺等手法施行。每次可行10分鍾左右,以促進腸蠕動和腹肌的收縮,使一些脂肪轉化為熱量而被消耗。經常施行按摩手法可減少腹部脂肪的堆積,但對脂肪肝的療效不明顯。
(4)臀部按摩
以按、揉為主,重點在兩側髂骨上下,手法要重。
(5)四肢按摩
以推、摩等手法為主,上肢多用摩、搓、拍等手法,下肢多用推、拍、搓等手法。在脂肪堆積處可適當加重手法,自上而下,自前向後,以使肌肉的毛細血管增加開放量,從而改善肌肉的代謝功能,增加脂肪消耗。
循經按摩
囑其患者仰臥位,術者循肺經、胃經、脾經走向進行按摩推摩,點中府、雲門、提胃、升胃、腹結、府舍、氣海、關元等穴,轉換俯臥位,推拿膀胱經,點脾前、胃俞、腎前等穴,有並發症加相應經絡和穴位。
穴位按摩
自麵部起重點穴位,由上而下、自前往後進行按摩。揉睛明20~30次,摩眼眶10圈,按印堂30次,揉太陽20~30次,分推前額10~20遍,推迎香(沿鼻兩側上推)10~20次,揉耳捏耳30~40次,推聽宮(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後,反複上推)20~30次,指擊頭部(兩手下指微屈,口口擊頭部)40~50次,揉百會30~50次,上推麵頰20~30次,彈風池及揉擦大椎及肺俞各20次,按揉脾俞及腎俞各30~40次,捶擦腰骶至腰熱(兩手重疊先逆時針再順時針)各按摩50~60次,下推氣海50次,擦胸部(兩手配合呼吸先擦胸,再斜插小腹)各20~30次,拿按肩井及肩貞20~30次,按揉尺澤、手三裏,對拿外關及合穀各20~30次,撚抹手指,每指3遍,擦上肢,內外側各5~7遍,下肢還需點風市10~30次,拿按血海、陰陽陵,按揉足三裏、三陰交各20~30次,拳擊下肢、搓下肢各7~10次。
按摩後全身輕鬆,爽快。有升陽降陰,振備經絡之氣,打通經脈的作用。
推拿療法
推拿是中醫學的一種療法,它適用於多種病證,同樣具有降血脂作用。
推拿按摩
(1)消脂排脂法
用一指禪推法、肘推法、滾法等舒經活絡;用直推法、捏法(分捏督脈與任脈)、旋推法、拿法等瀉陰經,補陽經;用摩法、擦法、蝶轉法、抖腹法等消脂排脂。並脾腎陽虛型擦腎俞、命門,拳擊大椎,由上而下擦督脈,按揉百會;肝鬱氣滯型按揉大衝、期門、太陽,擦脅肋;陰虛內熱型按揉太溪、三陰交、陰陵泉,捏脊。
(2)瀉法兼平補平瀉法
患者仰臥,術者用雙手拿按揉腹部數次後,從左向右於上腰、臍及下腹部施提撚、捏法,順時針按揉結腸部,每次4~5分鍾,瀉法,兼平補平瀉法,點按中脘、關元、子宮及天樞穴(雙側,以左側為重)。並脾虛濕阻型用手掌沿下肢兩側脾經施摩法3~5遍,點按太白、三陰交、地機及足三裏各1分鍾,雙手重疊於腹部施摩法,順時針點天樞、氣海穴。胃熱濕阻型用雙手掌重疊摩腹,點按中府、中脘及天樞穴,按揉足三裏、梁丘、支溝穴,每穴1分鍾。脾腎兩虛型用雙手掌由上而下沿下肢內側按摩3~5遍,點按太溪、照海、三陰交及足三裏穴各1分鍾,氣海、關元行摩擦法。氣滯血瘀型用雙手掌分推兩肋部,按揉期門、章門,點按太衝、陽陵泉,每穴1分鍾。前三型用雙拇指分別點按脾前、三焦俞、腎俞、胃俞及大腸俞,每穴1分鍾;後一型用雙手掌自上而下沿膀胱經線推3~5遍,點按督俞、膈俞、氣海俞、脾俞、肝俞及肺俞各1分鍾。每日1次,10日為1個療程,療程之間間隔5日。
推拿療法
(1)取穴:
頭頸部:印堂、睛明、太陽、風池、風府、肩中。
上肢部:尺澤、曲池、手三裏、內外關、合穀。
背部:天宗、肝俞、膽俞、膈俞、腎俞。
下肢部:環跳、陽陵泉、委中、承山、風市、足三裏、解溪。
(2)手法:
頭頸部:點按本部各穴,以按法、抹法、掃散法、拿法施之。
上肢部:點擦本部各穴,以掖法、按法、揉法、拿法、撚法施之。
背部:患者側臥或俯臥,先施按法於脊柱兩側,再自上而下,施攘法於背部。最後直擦督脈,從大椎至腰骶,以溫熱為度。
療程:隔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循經摩拍法
用鬃刷、毛巾或手掌摩擦脂肪豐厚處,時間不限。
用鬃刷或手掌沿足少陰腎經(大小腿內側至足心部位)來回做螺旋狀摩擦5次,再由小腹向胸部沿腎經支脈循行部位(由會陰上經腹正中線旁開1.5厘米,走胸正中線旁2厘米,止於俞府穴)摩擦。
將左手放到背後拍打右肩10次,再用右手拍打左肩10次;用左手從右臂內側拍打至頸部10次,再用右手拍打左臂內側至頸部10次。可消除肩臂部脂肪。
用左手握、撚右肩、臂部脂肪豐滿處10次,再用右手握、撚左肩、臂部脂肪豐滿處10次,然後向前、向後旋轉雙肩各10次,可消除肩臂部脂肪。
揉腹法
在早上起床前及晚上睡覺前,平臥在床上,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繞臍部順時針稍用力揉60次,再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繞臍部逆時針稍用力揉60次。順時針時由中間向外至整個腹部,逆時針時再由外向中間揉。每次揉完會覺得頭上出汗,足心發熱,舒服暢快。一般堅持2個月揉腹可有較好的效果。
指壓療法
指壓療法是指用手指或助以掌中型指壓棒、便攜型指壓棒等按壓人體腧穴部位,以刺激經絡、髒腑,達到防治相關疾病的一種外治療法。
指壓降脂機製
經絡學說是指壓療法的基礎,是祖國醫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指壓療法的理論基礎。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經是經脈,貫通上下,溝通內外,是經絡係統的主幹;絡是絡脈,雖然細小,卻縱橫交錯,猶如網絡,遍布全身,是經絡係統的分支。腧穴也稱體表穴位,是髒腑、經絡之氣輸注體表的部位,就是指壓施術的部位。指壓療法通過對腧穴及經絡的刺激作用,可調動人體內在的抗病能力,調節機體的虛實狀態,從而達到防治相關疾病的目的。
中醫認為,高脂血是血中之“痰濁”,痰濁之血為汙穢之血,其臨證表現為血脈不暢、氣滯血瘀、痰阻脈絡等經絡氣血運行失常。運用指壓療法,刺激機體體表一定穴位發揮相應經絡的作用,可促使血脈暢通、血脂降低。指壓、針灸降血脂的作用機製尚未清楚,但對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進展。
有人認為,指壓療法是神經反射療法之一,指壓的刺激,可通過其神經末梢向中樞傳導,從而引起體內神經係統產生一係列的調節作用;有人認為,指壓可反射地引起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從而輸入營養物質及輸出代謝產物,使局部血液供應良好,並可調節曲管舒縮功能,進而調整呼吸、循環、消化、泌尿、生殖、內分泌、運動、神經等係統的功能,從而引起全身血液循環的改變;也有人認為,指壓療法可能調整了內分泌係統及多種酶和激素的功能,或由體表通過神經體液等途徑傳入相應的髒器而發揮作用;還有人認為,指壓所選用的特定穴位可影響肝髒對膽固醇的合成,或影響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和排泄,或通過降低胰島素的分泌,而減少內源性甘油三酯的合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