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高脂血的中醫飲食療法(2 / 3)

(11)大蒜

中醫認為,大蒜性味辛溫,入脾、胃、肺經,有行滯氣、暖脾胃、消症積、解毒、殺蟲等功效。

現代科學研究資料表明,大蒜所含營養成分十分豐富,除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外,還含揮發油約0.2%。揮發油中含有多種硫酸類化合物及蒜辣素、蒜氨酸、大蒜硫胺素及多種r-穀氨酰肽等有機化合物,是人體生理代謝不可缺少的物質。另外,大蒜中所含脂肪極低,但含鉀量很高,屬高鉀食品,且富含硒等微量元素。

醫學研究發現,大蒜及大蒜製劑能有效地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食物之一。另有研究顯示,大蒜的水溶性提取物對高脂實驗動物的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有非常顯著的降低作用。

大蒜汁或大蒜提取油不但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而且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所以在進食含有高脂肪的飲食時,同時吃些生大蒜,不僅可以解膩,而且對防止血脂的突然升高有益。大蒜精油中可分離出一種124烯丙基甲酯三硫的化合物,具有強烈的抑製血小板的作用,為防治高脂血症伴發的高血壓病、冠心病起了重要作用。

(12)海帶

中醫認為,海帶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消痰軟堅、利水消腫、延年抗癌、去脂降壓等功用,適用於甲狀腺腫大、夜盲症、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病、肥胖等。現代醫學營養學研究認為:海帶營養成分豐富,主要含粗纖維、粗蛋白、多糖成分、多種維生素及多種礦物元素等,其中海帶多糖成分有藻膠酸、昆布素、甘露醇、岩藻甾醇、黑麥草內酯、戊聚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木糖等,其中海帶維生素成分有胡蘿卜素(維生素A原)、煙酸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其中海帶礦物元素有碘、鈣、磷、鉀、鈉、鎂、鐵、錳、鋅、硒等,海帶還富含牛磺酸等。

現代醫學藥理學研究認為:海帶富含的牛磺酸,可降低血脂,降低血壓,能增強微血管的韌性,可抑製動脈粥樣硬化,故對動脈血管有保護作用;海帶不含脂肪,所含纖維素和褐藻酸類物質和藻膠酸、昆布素等,可抑製膽固醇的吸收,並促進其排出;海帶素、褐藻澱粉和昆布素多糖等,當其磺化後,具有很好的降脂和抗凝血作用,已被用於臨床治療高脂血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由此可見,高脂血症、冠心病者,大吃海帶、褐藻、紫菜等菌類食物,大有裨益。但海帶性寒,故脾胃虛寒、濕熱內蘊者慎用。

(13)紫菜

中醫認為,紫菜性寒,味甘鹹,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化痰軟堅、補腎養心、去脂降壓等功用,適用於瘰鬁、甲狀腺腫、淋巴結腫大、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乳房小葉增生、癌腫等。現代醫學營養學研究認為:紫菜所含營養成分豐富且量多,它含蛋白質、脂肪、糖、多種維生素、多種礦物質元素等,其中蛋白質含量較高,與大豆的含量相接近,且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它脂肪含量不高,且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還含二十碳五烯酸(EPA),故有降低膽固醇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對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肥胖等防治有利;它含胡蘿卜素、煙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其中胡蘿卜素含量每100克紫菜高達1370毫克,對血管起著很好的保護作用;紫菜富含碘、鈣、磷、鐵、鋅等,特別是常服紫菜的補鋅作用,可改變和提高鋅/鎘比例,於高血壓病防治有利。但紫菜性寒,脾胃虛弱者應慎用或少用。

(14)竹筍

中醫認為,竹筍性微,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清熱利水、化痰去脂、抗癌等功用,適用於咳喘、水腫、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肥胖等。現代醫學營養學研究認為:竹筍除含植物蛋白(其中含16種氨基酸)、脂肪、糖外,還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及礦物元素鈣、磷、鐵、鎂等,竹筍還是富含纖維素的食品。由於竹筍是低脂肪、低糖、高纖維素食品,故具有促進腸胃蠕動、去脂減肥、防止便秘等功用。但因竹筍性微寒,凡脾胃虛弱、腹瀉便溏者忌用;又因竹筍粗纖維、難溶性草酸鈣含量高,故嚴重消化道潰瘍、食道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尿路結石者忌用。

(15)冬瓜

中醫認為,冬瓜味甘、淡,性涼,入肺、大小腸、膀胱經。有利水、消痰、清熱、解毒的功用。主治水腫、脹滿、腳氣、咳喘、暑熱、煩悶、瀉痢等症。可煎湯、煨熟或搗汁,或製成藥飲食用。冬瓜含糖、粗纖維、鈣、磷、鐵、多種維生素等。每百克冬瓜含熱能46千焦(11千卡),蛋白質0.4克,脂肪0.2克,糖類1.9克。冬瓜由於其水分大、熱量低,既能減肥,又能降低血中膽固醇,促進體內脂肪消耗。此外,還有利尿作用。所以冬瓜對中老年肥胖者尤其有益。

(16)魔芋

中醫認為,魔芋性寒,味辛,入脾胃、肝經,具有消腫解毒、去脂減肥、開胃抗癌等功用。適用於癌腫、疥瘡腫毒、高脂血症、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現代營養學研究證明:它含葡萄甘露聚糖(簡稱葡甘原糖)55%~60%,含澱粉35%,含蛋白質2%~4%,其粗蛋白中含有17種氨基酸(幾乎含有人體所有必需的氨基酸)。所含脂肪的49.8%為亞油酸,還含豐富的纖維素。而且魔芋所含的葡甘聚糖,由於不能被人體的唾液及胰液澱粉酶水解而消化吸收,故魔芋食品既有充腸胃的飲飽腹感,又不會產生過多的熱量,特別有助於去脂減肥和健美;魔芋中所含的凝膠,是一種特異的膳食纖維素,它進入人體腸道後,可形成不同大小口徑的半透膜附著於腸壁,以阻礙有害物質特別是致癌物從腸壁入侵,也可阻止膽固醇等脂質從腸壁吸收,故具有抗癌降脂作用。

宜食的豆類

(1)大豆

中醫認為,大豆性平,味甘,入脾、腎、大腸經,具有健脾寬中、潤燥消水、清熱解毒、活血祛風、去脂降壓等功用,適用於氣血不足、癌症、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病、糖尿病等。現代醫學營養學研究表明:大豆中的營養成分十分豐富,它富含蛋白質、脂肪、糖及膳食纖維,又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B1、B2、B12、C、PP、E)和葉酸、煙酸、生物素、膽堿、砭酸、亞油酸等,它還含有黃酮甙、皂草甙、染料木甙、大豆皂甙及鉀、鈣、磷、鎂、碘、鉬、錳、銅、鋅、硒等礦物元素等。大豆是一種高植物蛋白性食品,其蛋白質含量高達37%~40%,而且所含蛋白質中還包括人體不能合成的8種必需氨基酸,故營養價值極高,適合於高脂血症者服用,以克服食用一些動物性高蛋白質食物帶來脂肪增加的弊病。大豆含大量豆固醇,幾乎不含膽固醇(TC),可以起到抑製機體吸收運動食品中所含膽固醇的作用,並還能協助不飽和脂肪酸與體內膽固醇結合而轉化為液態,從而隨尿排出體外,降低了體內膽固醇水平。大豆所含的脂肪酸,為不飽和雙烯脂肪酸(即亞油酸),占所含脂肪的55%以上,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大豆富含膳食纖維,每100克大豆含15.5克,可阻止膽固醇在腸道吸收,並隨大便排出體外,故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所以經常食用大豆及其大豆製品,對防治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非常有效。

(2)綠豆

中醫認為,綠豆性涼,味甘,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益氣除煩、養心去風、去脂降壓等功用,適用於暑熱煩渴、水腫瀉痢、癰腫丹毒、食物中毒、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壓、肥胖等。現代醫學營養學研究證明:綠豆營養素多而豐富,它含蛋白質、糖、脂肪和纖維素,含維生素(B1、B2、E)、尼克酸、胡蘿卜素,含無機元素鉀、鈉、鈣、磷、鐵、錳、銅、硒等,含球蛋白、多糖和豆固醇等。綠豆中的植物蛋白質含量高,每100克綠豆含蛋白質21.6克,是大米含量的2.92倍;綠豆含糖量高,每100克綠豆可達55.6克,是黃豆含量的2.99倍,且主要以碳水化合物的澱粉形式存在;綠豆含纖維素較多而含脂肪很少,每100克僅為0.8克脂肪。所以,綠豆為高植物蛋白、高複合碳水化合物、纖維素較高而脂肪含量較低的食物,對高脂血症、冠心病、肥胖、高血壓病防治有利。綠豆中還有些無機元素含量相當高的成分,如鐵、錳、鋅、銅、硒等,不僅可增加血細胞的活力,而且還可改善血液黏帶變,使血液循環的阻力減少,從而起到了降低血壓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綠豆中的球蛋白和多糖成分,可促進動物體內膽固醇(TC)在肝髒分解成膽酸,從而加速膽汁中膽鹽的排出和降低小腸對膽固醇的吸收;綠豆中的多糖成分,還有增強血清脂蛋白酶活性的作用,使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水解,從而達到降低血脂的目的。所以綠豆及其製品,具有明顯降血脂的作用。但是綠豆性涼,對於脾胃虛寒、滑瀉者,應暫時停用。

(3)花生

中醫學認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有補中益氣、潤肺、和胃等功效。現代營養研究證實,花生含脂肪酸,每100克花生(成熟幹品)含脂肪酸可達44.3%,且80%以上為不飽和脂肪酸,並含有蛋白質、糖類以及較豐富的膳食纖維。另外,花生還含有胡蘿卜素、多種維生素及無機鹽、三萜類皂甙、豆甾醇、菜油甾醇、膽甾醇以及卵磷脂、生物堿、膽堿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而且花生所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食用花生油可使肝內膽固醇分解為膽汁酸,促使其排泄增強。花生油不僅能降膽固醇,還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

經常食用落花生對防治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均有良好的效果。但應注意的是,發黴的花生絕不能食。

宜食的穀類

(1)麥麩

麥麩的營養素成分很豐富。麥麩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胡蘿卜素、尼克酸、維生素E,還含有大量的鉀、鈣、鎂、鐵、錳、鋅、銅、磷、硒、鉻等無機元素。其中鉀的含量很高,而鈉的含量卻很低,是優質的高鉀食物,含鉻元素也很豐富。科學研究證實,人體缺少鉀和鉻容易誘發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病和高脂血症,如果能堅持在飲食中多食用些麩皮類食品,可有效地遏製以上病症的發生和發展。

另外,麥麩中的纖維素可增加胃腸蠕動,改變大便習慣,增加排便量,使脂肪、氮的排泄增加。如果能讓高脂血症、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症、冠心病、結腸癌、痔瘡、老年習慣性便秘等纖維缺乏性疾病患者經常食用麥麩類食品,可有明顯的防治作用。即使是高脂飲食者,如果增加不同的纖維食品,也能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所以患有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壓病等“富裕病”的患者,應堅持每周數日食麥麩、麥片及其製品所配伍的食療藥膳,可以緩解病情,標本兼治,達到康複痊愈的目的。

(2)燕麥

中醫認為,燕麥性味甘、涼,無毒,歸心、脾、腎經,有養心益腎、健脾和血、清熱調中等功能。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燕麥是一種高纖維食物,可增加胃腸蠕動,使脂肪和氮排泄增加,從而降低人體內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另外,據現代營養學研究顯示,燕麥中含有極豐富的亞油酸,占全部不飽和脂肪酸的35%~52%,還含有很豐富的維生素E和皂甙素等。經多年臨床觀察證實,燕麥有明顯降低血清總膽固醇、三酰甘油及β脂蛋白的作用,並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不論是對原發性或繼發性高脂血症均有很好的療效。因此說,燕麥對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病等患者有很好的藥用保健價值。

(3)玉米

中醫認為,玉米性平,味甘淡,入脾、胃、腎經,具有健脾調中、益肺寧心、開胃利膽、除濕利尿、去脂降壓、降糖降濁、防癌健腦等功用,適用於氣血不足、營養不良、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病、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癌症、記憶力減退等。現代醫學營養學研究證明:玉米所含的營養成分豐富,除主含複合碳水化合物外,還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含維生素(B1、B2、B6、E)和煙酸、泛酸、生物素等;以及鉀、鈉、鐵、錳、鋅、銅、鉻、硒、磷、鎂等礦物元素和生物堿、槲皮素、異槲皮堿、纖維素、卵磷脂、果膠、穀胱甘肽等。臨床研究觀察表明,以玉米等複合碳水化合物代替簡單的糖類,可使高脂血症患者的甘油三酯(TG)含量降低。玉米脂肪含量較高,可達3.8%;玉米胚芽中脂肪含量更高,可達52%,僅次於大豆。由玉米提取的玉米油,是一種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其中亞油酸高達60%),可與花生油、豆油、芝麻油相比擬,是一種良好的膽固醇吸收抑製劑。所以,長期食用玉米油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並有軟化血管的作用,食用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包括玉米油),並減少動物內髒及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對預防冠心病的初發和複發均有很好的作用。因此說,玉米和玉米油是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壓病、脂肪肝、肥胖症患者和中老年人的理想食品。

(4)芝麻

中醫認為,芝麻性平,味甘,具有補肝益腎、潤腸通乳、烏發抗老、活血通脈、去脂降壓等功用,適用於耳鳴耳聾、發枯脫發、乳汁缺乏、貧血、便秘、高脂血症、高血壓病等。現代醫學營養學證明:芝麻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脂肪和糖,含維生素(A、B1、B2、E)、尼克酸等,還含鈣、磷、鉀、鈉、鐵、錳、鋅等礦物元素。芝麻脂肪含量高,其中不飽和脂肪酸達60%以上,均為亞油酸、棕櫚酸、花生四烯酸等,故具有降低膽固醇(TC)、防止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芝麻中的維生素E含量特高,為穀、果及蔬菜類食品之冠,故有“維生素E寶庫”的美稱。芝麻因含維生素E高,對血管及毛細血管等細胞組織的類脂膜結構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芝麻含鈣量相當高,每100克可食部分含量達780毫克,而磷含量為516毫克,使鈣指數(即鈣/磷比值)大於1.5,不僅有利於鈣的吸收,還具有降壓作用;芝麻含一定量鋅,有利於提高或改變鋅/鎘比值,有利於排泄有害元素鎘,從而有利於降低血壓。

宜食的其它食物

(1)牛奶

中醫認為,牛奶性平,味甘,入心、肺、胃經,具有補益虛損、益肺和胃、生津潤腸、去脂降壓等功用,適用於反胃噎隔、消渴、便秘、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壓病等。現代醫學營養學研究認為:牛奶營養豐富,它除含蛋白質、脂肪、糖外,還含維生素(A、B、C)及多種礦物元素鈣、磷、鐵等,其中牛奶蛋白主要為磷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它們含有人體必需的全部氨基酸。研究指出:牛奶中含有一些如3-羥基-3甲基戊二酸類物質,可抑製人體內膽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從而抑製體內膽固醇(TC)的合成而使膽固醇下降;同時,牛乳中所含的鈣豐富,還可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酸牛奶中還含有一種特殊的“牛奶因子”,它與牛奶中的鈣離子一起,可防止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綜上所述,喝牛奶、酸奶及牛奶製品,對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病等“富裕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是,凡脾胃虛寒作瀉,或痰濕積聚者,牛奶也應慎用。

(2)海魚

人們常食用的海魚有鱸魚、黃魚、帶魚、烏賊魚、銀魚等。不同海魚,曆代醫家論述的,多與當今防治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直接和間接相關。食用魚類中,除了膽固醇含量一般都不太高這一特點外,其所含脂肪中的脂肪酸組成也很奇特,表現為碳鏈比植物油要長或長得多、雙鍵(即不飽和脂肪酸結構)數目比植物油要多,故魚油的降膽固醇作用比植物油還要強。還有一個特點是,由於結構上的特點,使魚油脂肪酸具有明顯的抗凝血和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近來研究指出:這種脂肪酸,即二十碳五烯酸(代號為EPA),在某些海魚中含量很高,如鮐魚、沙丁魚等,一般海魚中均含有此類成分。現代流行病學研究證實,經常食用魚類及魚油,尤其是海魚,因其中含二十碳五烯酸,對防治高脂血症及冠心病大有好處。現代臨床研究觀察結果也表明:魚類、魚油及其製品,具有顯著的降血脂作用,即具有降膽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作用,故對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及自身免疫係統疾病等,均有顯著的防治作用。

(3)淡水魚油

近些年來,深海魚油在我國保健品市場上很受歡迎。這是因為深海魚油中富含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具有降低血膽固醇和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並能抑製血小板凝集,抗動脈粥樣硬化,因此患有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人經常食用甚為有益。

我國盛產淡水魚,淡水魚是否有深海魚油那樣的保健功效?

研究證明:我國長江水域中的幾種淡水魚,如鰱、鯿、鱅魚等體內亦富含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其淡水魚油製劑和海魚油比較,還具有不飽和脂肪酸、低飽和脂肪酸、低膽固醇、低過氧化值的特點。

醫學工作者進一步采用小劑量的淡水魚油製劑給患有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患者口服,並采用某些方法來排除人為因素,來觀察淡水魚油對血脂的影響。結果表明,服用淡水魚油製劑能顯著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膽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而口服維生素E的效率遠遠低於服用淡水魚油的效率。

研究發現,服用小劑量淡水魚油還使血中血栓素B2降低,因此專家們認為淡水魚油和深海魚油一樣,也有抗血栓形成和擴血管作用。由此可見,對於患有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患者,經常食用淡水魚也是有益於健康的。

(4)茶葉

中醫認為,茶葉性味苦、甘、涼,入心、胃、肺經,有清頭目、除煩渴、化痰消食、解毒利尿等功效。現代營養學研究證實,茶葉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微量元素和10餘種維生素。通過對茶葉的分析研究,發現茶葉中含有400種化學成分,其中許多成分可直接或間接地防治高脂血症、肥胖症,並有防癌和抗癌的功效。比如,茶葉中含量最多的茶色素,具有明顯的抗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作用,並可促進纖溶和降低血小板粘附率。茶葉中的芳香物質可溶解脂肪,解除油膩,幫助消化,促進吸收。茶葉中所含的天然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硒等生物活性物質,可清除對人體有害的氧自由基,具有降低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抗衰老等作用。茶葉中的茶多酚能改善血管的通透性,有效地增強心肌與血管的彈性,降低血壓。所以說,中老年人經常飲茶,對防治高脂血症,預防心腦血管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防治高脂血症飲茶,應掌握清淡為佳、適量為宜、即泡即飲、飯後少飲、睡前不飲,有並發症者慎飲等原則,並應堅持長期飲用;高血壓病者宜以綠茶涼飲為優,而高血壓病並發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及腦栓塞等者,宜以飲鐵觀音茶為主,也可選用烏龍茶、茉莉香片、普洱茶等。

高血壓患者的忌食食物

忌飲咖啡

咖啡既香濃味美又能提神解乏,已成為很多人喜愛的飲品。咖啡含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蔗糖、咖啡堿等多種營養成分,但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它可刺激血脂及血糖增高。1杯咖啡中含咖啡因100~150毫克。有人研究發現,長期習慣於喝咖啡者,如1天喝2杯以上,其血膽固醇水平及冠心病發病率,比不喝咖啡或每天喝1杯以下者明顯增高。即使喝咖啡量很小,也可引起血膽固醇成分比例失調。此外,咖啡可幫助消化,使體重增加,這些對心血管病患者都是不利的。因此,我們提倡心血管病患者最好不飲咖啡,特別是濃咖啡。

忌吃人參

人參含有對抗脂肪分解的物質,增加了對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脂血的不利因素。

忌吃螃蟹

螃蟹含膽固醇最高(每100克螃蟹肉含有膽固醇235毫克,而100克蟹黃中含膽固醇400毫克),食用後血液中膽固醇易升高。

忌常吃瘦肉

瘦肉脂肪中的飽和脂肪酸低於肥肉的含量是無疑的,但也不能籠統地講瘦肉都是低脂肪的。把瘦肉作為日常膳食結構中主要的食物源,也會發生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腦出血等心血管疾病。

蛋氨酸在瘦肉中含量較高。蛋氨酸是合成人體一些激素和維護表皮健康必須攝取的一種氨基酸,然而當受到一些酶類催化激活作用時,在熱理化處理過程中的蛋氨酸,就會產生一種叫同型半胱氨酸的有機物。現代醫學認定:同型半胱氨酸會對動脈血管壁內的內皮細胞造成直接損害,促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等脂質沉積並滲入動脈血管壁內,進而形成動脈粥樣斑塊而發生動脈粥樣硬化。食瘦肉過多,毫無疑問蛋氨酸就會增多,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也相應隨之增加,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高脂血症患者忌暴飲暴食及肥膩甘厚,高膽固醇、高脂肪食物如肥肉(豬肉、羊肉、狗肉等)、豬等動物內髒(如腦、腸雜、腎、心等)應嚴格限製服用,以免妨礙血脂的調整。高脂血症患者應力戒吸煙及酗酒,以利於降低血脂。

高脂血症患者的飲食與微量元素

忌飲食中缺“鋅”

鋅在人體內的含量大約2~3克,以輔酶的形式存在,對機體的代謝起著廣泛的作用。研究證明,血清鋅的含量與血清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呈負相關,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呈正相關。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證明,飲用硬水人群血清鋅水平降低,可能與硬水中含鈣和鎂較多,鋅與鈣形成複合物有關。所以高脂血症患者不提倡飲用生水。此外,增加膳食中鈣含量會使骨中鋅沉積增加(鋅從肝向骨轉移),也引起血清鋅水平降低,所以高脂血症患者宜食用低鈣食口。

凡膳食中攝入的精製食品過多,或因嗜酒、肝病、胃腸疾病均可導致鋅的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而導致缺鋅症。此時,應適當補充含鋅的食物或藥物。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日鋅攝入量,成人為15~20毫克。含鋅較多且對血脂影響較少的食物有:黃米、大麥、稻米、麩皮、小麥胚粉、黑大豆、辣椒、蘑菇、葵花子、核桃、鬆子、西瓜子、牛肉、羊肉等,可根據個人的嗜好選用,以補充體內鋅的不足。

忌飲食中缺“銅”

銅是體內金屬蛋白酶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在遺傳性銅轉運紊亂的患者體內,由於銅含量嚴重低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異常升高,說明銅對血脂的代謝有一定的影響。

正常情況下,人不會發生銅缺少,除非是腹瀉、吸收不良、低蛋白血症或接受腸外營養者,正常人血清中正常的銅含量為15.7微摩/升(100微克/分升),成人每日銅的攝入量定為2毫克~3毫克。如果高脂血症病人發現缺銅應及時調治。

二、中醫藥膳養生療法

高脂血症患者的四季食譜

春季食譜

(1)涼拌三絲

[原料]粉絲(幹)40克,小黃瓜40克,火腿(切薄片)4片,雞蛋50克,鹽、香菜、味精、高湯、醋、醬油、芝麻油等各適量。

[做法]用熱水將粉絲泡至呈透明狀,再以冰水浸泡,將之冷卻,最後將水分瀝幹,切適當長度備用。小黃瓜切絲備用,火腿腸切片後再切成絲。將蛋打散,加鹽調味,煎成薄蛋皮,待冷卻後,切絲備用。將調味料放在一起拌勻,把處理好的材料加入一起拌勻,盛盤後即可。

(2)花生仁拌芹菜

[原料]芹菜50克,花生米50克,植物油、花椒油、醬油、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鍋內放入少量植物油,燒熱後放入花生米,炸酥時撈出,去掉膜皮。將芹菜去根葉,洗淨,切成3厘米長的段,放開水燙一下撈出,用涼水過涼,控淨水分。把芹菜成圈狀均勻地碼放在盤子邊上,再把花生仁堆在芹菜圈中。將醬油、精鹽、味精、花椒油放在小碗內調好,澆在芹菜上,吃時調拌均勻即成。

(3)涼拌藕片

[原料]蓮藕150克,醬油、精鹽、味精、蔥花、薑絲、蒜片各適量。

[做法]將蓮藕洗幹淨,削去皮,切成片用開水燙一下,控去水分,裝入盤內,在藕片上放上蔥花、薑絲、蒜片,加入醬油、精鹽、味精,拌勻即成。

(4)酸辣瓜片

[原料]冬瓜150克,醋、鮮紅辣椒、椒油、鹽各適量。

[做法]先將鮮紅辣椒洗淨,去瓤、籽,切成絲。然後將冬瓜洗淨,去皮、瓤,切成片,用開水焯熟裝盤,再把鮮紅辣椒絲、醋、花椒油、鹽加入冬瓜片,拌勻即成。

(5)黃瓜拌綠豆芽

[原料]嫩黃瓜150克,綠豆芽100克,熟火腿10克,蒜瓣、麻油、精鹽、味精、白糖、白醋各適量。

[做法]嫩黃瓜去籽切成絲;綠豆芽洗淨去根部;熟火腿切成絲;蒜瓣拍碎。鍋水燒開時,放入綠豆芽快速燙一下,撈出衝涼待用。用盤裝上嫩黃瓜絲,加入綠豆芽、熟火腿絲、蒜粒,調入精鹽、味精、白糖、白醋、麻油,拌勻即可。

(6)蝦仁韭菜

[原料]蝦仁30克,韭菜100克,雞蛋50克,食鹽、醬油、澱粉、植物油、麻油各適量。

[做法]先將蝦仁洗淨水發漲,約20分鍾後撈出淋幹水分待用;韭菜擇洗幹淨,切3厘米長段備用;雞蛋打破盛入碗內,攪拌均勻加入澱粉、麻油調成蛋糊,把蝦仁倒入拌勻待用。炒鍋燒熱倒入植物油,待油熱後下蝦仁翻炒,蛋糊凝住蝦仁後放入韭菜同炒,待韭菜炒熟,放食鹽,淋麻油,攪拌均勻起鍋即可。

(7)三色豆腐羹

[原料]盒裝豆腐1盒,雞血50克,蘑菇50克,雞蛋50克,食鹽、清油、鮮湯、味精、水澱粉、嫩薑絲各適量。

[做法]熟雞血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塊;蘑菇切成丁;盒豆腐也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塊,在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雞蛋打散在鍋中做成蛋皮後,也切成丁狀。炒鍋上火,放入適量清油燒熱,先投入嫩薑絲略煸一下,然後放入鮮湯(如沒有鮮湯亦可用清水),再依次放入上述原料續燒片刻,再加入味精勾芡出鍋。

(8)錦上添花

[原料]胡蘿卜60克,冬筍20克,藕20克,菜梗20克,大蒜20克,蘑菇20克,雞蛋50克,蔥、薑、清油、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胡蘿卜、冬筍、藕、大蒜,分別切成片,放入一點鹽、味精漬3分鍾;蔥、薑切末;蘑菇切片;雞蛋攤成蛋皮,切成蛋絲;青菜取梗切成片狀大小。炒鍋上火,放入清油燒熱,投入蔥、薑煸炒,然後將漬好的胡蘿卜、冬筍、藕、大蒜和菜梗入鍋翻炒,加入蘑菇,放入鹽,加一點清水,燒片刻,放入味精勾芡出鍋,盤中央撒上蛋皮絲即成。

(9)素炒芹菜香幹

[原料]芹菜100克,香幹50克,清油、食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芹菜、香幹分別切成3.3厘米長段或片狀;分別投入沸水鍋中焯水後備用。炒鍋放油燒熱,投入芹菜和香幹同炒,加入食鹽和少許清水,用旺火滾幾滾,加入味精出鍋。

(10)木耳炒西芹

[原料]鮮木耳100克,嫩西芹100克,紅椒1隻,大蒜、色拉油、精鹽、味精、白糖、濕澱粉各適量。

[做法]鮮木耳洗淨切條,嫩西芹去皮切條,紅椒切條,大蒜拍爛。鍋內水燒開時,放入木耳、西芹,用大火稍煮,倒出待用。另燒鍋下油,放入蒜子、紅椒條煸鍋,加入鮮木耳條、西芹條,調入精鹽、味精、白糖,用中火炒透入味,加入濕澱粉勾芡,翻炒幾次即可。

(11)幹燒竹筍雞塊

[原料]水發竹筍150克,雞肉100克,蔥、薑、雞精、料酒、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竹筍洗淨切片,雞肉切塊。在鍋內放入油加熱,放入蔥、薑煸炒出香味,再把雞塊放入,烹入料酒、精鹽、雞精,加入高湯,用小火慢燒,至雞肉燒熟,下竹筍,放入香油,收汁起鍋裝盤。

(12)鯉魚豆腐

[原料]鯉魚200克,豆腐100克,郫縣豆瓣、蔥、薑、蒜、泡紅椒、料酒、精鹽、味精、白糖、醋各適量。

[做法]將鯽魚收拾幹淨,豆腐切條放在鹽開水中焯一下撈起。炒鍋放油加熱,下魚,兩麵煎片刻鏟出。鍋內留少許油,下豆瓣,炒出紅色,加泡紅椒、蔥、薑蒜炒出香味,加湯,放入魚,下料酒、白糖、醋、精鹽、味精,改用小火燒5~10分鍾,放入豆腐,燒出香味起鍋。魚下邊放豆腐。鍋中原汁置火上,用濕澱粉勾芡,待汁發亮時,淋於豆腐和魚上即可。

(13)紅柿肉末蒸豆腐

[原料]西紅柿50克,瘦肉50克,豆腐1盒,清油、食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先將其豆腐切成小塊在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放入大碗內,上麵撒上一點鹽;土豆切成絲狀投入沸水鍋焯一下,放在豆腐上麵;瘦肉斬成肉末後放在土豆上麵;再上麵放入切成塊狀的西紅柿;再加一點鹽;用旺火蒸約10分鍾取出,放入味精拌一下,即可享用。

(14)八寶辣丁

[原料]豬肉、雞肉、香幹、熟豬肚、黃瓜、筍各25克,蝦仁、青豆、郫縣豆瓣、薑、蒜、精鹽、料酒、味精、濕澱粉各適量。

[做法]將豬肉、雞肉、香幹、熟豬肚、黃瓜、冬筍均切成丁。鍋中放少量油加熱,將肉丁、雞丁、香幹、肚丁、冬筍炒一下撈出。蝦仁、青豆用開水焯一下備用。鍋中留少許油,放入郫縣豆瓣、薑末、蒜蓉煸炒,將各種丁放入鍋內加入精鹽、白糖、老抽、料酒,待汁快幹時勾芡加入味精裝盤。將蝦仁、青豆盛於盤中央即可。

(15)苦瓜燜雞趐

[原料]苦瓜100克,雞中趐5隻,紅椒1隻,花生油、精鹽、味精、白糖、蠔油、濕澱粉、麻油各適量。

[做法]苦瓜切圓圈去籽,雞翅洗淨,用開水燙至硬身,塗上少許老抽王,紅椒去籽切圓圈,生薑去皮切片。鍋內放油加熱,把雞翅炸至金黃而熟,撈起瀝幹油。鍋內留油放入生薑、蒜粒、苦瓜稍炒,加入雞翅、紅椒,注入清湯少許,加入精鹽、白糖、蠔油、老抽王,用火燜透,下濕澱粉勾芡,淋入麻油即可。

(16)腐竹白果豬肚湯

[原料]豬肚100克,腐竹25克,白果仁10克,生、熟薏米各10克。

[做法]先將豬肚內脂肪去除,翻轉用鹽、生粉揉捏擦勻,用清水衝洗,然後重複數次,最後用滾水滾片刻,用清水再漂洗幹淨;腐竹用清水洗幹淨,折段;白果去殼、去心,用滾水浸一會去衣;生、熟薏米用水洗幹淨;將適量之清水放入瓦煲內,用旺火煲至水滾,然後放入所有材料,改用中火煲3小時左右,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17)豬肝冬菜湯

[原料]鮮豬肝75克,冬菜75克,濕澱粉、精鹽、料酒、味精、胡椒粉、高湯各適量。

[做法]豬肝洗淨,切成薄片,盛碗內加精鹽、料酒、濕澱粉拌勻;冬菜泡洗幹淨,切成2厘米長的段。湯鍋置大火上,放入高湯,下冬菜煮出味,撈出冬菜,加精鹽、胡椒粉,下肝片煮熟,加味精,起鍋盛入湯盆內即成。

(18)豬肝菠菜湯

[原料]豬肝75克,菠菜100克,清湯、香油、精鹽、味精、花椒水各適量。

[做法]把豬肝切成小薄片;菠菜切成2厘米長的段。鍋內加入清湯,煮沸後把豬肝、菠菜倒入,加入精鹽、味精、花椒水,待湯再沸時,將豬肝、菠菜撈在湯盆內,撇淨湯內浮沫,淋上香油,澆在湯盆內即成。

(19)牛肉南瓜湯

[原料]牛肉100克,南瓜100克,薑片、生抽、白糖、澱粉、花生油、胡椒粉、鹽各適量。

[做法]南瓜去皮,去核,洗淨切小塊。牛肉洗淨切小片,加醃料醃10分鍾,放入滾水中燙至半熟撈起,瀝幹水。將適量水放入煲內,再放入薑片和南瓜,煲製15分鍾。待南瓜熟爛後下牛肉,開鍋後下調料即成。

(20)三鮮湯

[原料]豬肉50克,豬肝50克,雞蛋50克,小白菜250克,薑2克,味精1克,精鹽4克,蔥白25克,水澱粉10克,開水750克,植物油25克。

[做法]先將豬油洗淨切成片,豬肝洗淨切成柳葉片,雞蛋調散,蔥切成段,薑切成片,小白菜洗淨,然後將炒鍋置旺火上,下油燒至七成熱時倒入蛋液煎至呈金黃色,用鍋鏟切成小塊起鍋。鍋中放開水下薑片,豬肉、豬肝用精鹽1克加水澱粉碼好。水煮沸後將豬肉、豬肝抖散下鍋,沸後放入雞蛋塊、小白菜略煮,下入味精、精鹽起鍋即成。

夏季食譜

(1)涼拌冬瓜

[原料]冬瓜400克,麻醬100克,醬油、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冬瓜去皮去瓤,切成小薄片放在開水鍋中燙透取出,盛在盤中。將麻醬和醬油、鹽、味精調成鹵汁澆在冬瓜片上即可。

(2)芹菜拌腐竹

[原料]芹菜300克,水發腐竹200克,香油、醬油、精鹽、味精、米醋各適量。

[做法]將芹菜擇洗幹淨,去掉葉,入開水中燙一下,再用涼水衝涼,切絲,裝盤。腐竹切成絲,碼在芹菜上。味精事先用開水化開,同醬油、精鹽、米醋一起澆在腐竹菜上。

(3)皮蛋拌豆腐

[原料]豆腐100克,皮蛋50克,蔥花25克,色拉油、鹽、味精、香菜各適量。

[做法]豆腐切丁,去水後放入碗內,加入皮蛋丁、香菜、色拉油、蔥花、鹽、味精,將其拌均裝入盤中即可。

(4)海米拌黃瓜

[原料]黃瓜150克,海米10克,鹽、醬油、醋、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黃瓜洗淨,切成大粗條;將海米洗淨,用溫水泡發,大的切小。黃瓜堆在盤內呈饅頭形,海米撒在上麵。澆上鹽、醬油、醋、味精、香油兌成的汁即可。

(5)海米拌青椒

[原料]幹蝦米15克,青椒100克,紅椒1隻,大蒜、色拉油、精鹽、麻油、紹酒、生抽王各適量。

[做法]海米洗淨用水泡上,加入紹酒,入蒸籠蒸10分鍾,拿出倒淨水,蒜切成粒。燒鍋下油,放入青椒、紅椒,外皮變成白色時倒出,衝涼水剝去皮和籽切成絲。將切好的辣椒絲放入盤內,加入蒜粒、蒸好的蝦米,調入精鹽、味精、麻油、生抽王,拌勻即可。

(6)魚香苦瓜

[原料]苦瓜200克,豆瓣醬、蔥絲、薑絲、蒜末、紅辣椒、香油、醬油、白糖、醋各適量。

[做法]將苦瓜去蒂,平剖成兩瓣,去瓤後切成細絲,放入開水鍋中焯一下,撈出用涼開水浸涼;紅辣椒去蒂及籽,切成細絲,也焯一下,浸涼待用。炒鍋上火,加入約2湯匙油燒至五成熱,下蔥絲、薑絲、蒜末炒出香味,再下豆瓣醬煸出紅油後加入醬油、白糖、醋炒勻,盛出涼涼製成調味汁。苦瓜絲、辣椒絲放入盤內,淋上調味汁、香油,拌勻即可。

(7)乳椒空心菜

[原料]空心菜200克,泡辣椒、玫瑰腐乳汁、輔料、味精、蒜泥各適量。

[做法]空心菜掐去老根,嫩頭一剪兩斷,洗淨。起油鍋放適量生油,待油冒青煙時將蒜泥下鍋炒散,即將空心菜一鍋煸炒,放入泡椒節、腐乳汁、鹽、糖、味精略炒即好。

(8)什錦鮮蔬

[原料]香菇50克,金針菇50克,榛蘑50克,西芹100克,胡蘿卜50克,蠔油、澱粉、蔥段各適量。

[做法]西芹、胡蘿卜洗淨切絲;香菇、金針菇、榛蘑洗淨備用。鍋中加水燒熱,放入以上原料焯一下,撈出後放冷水中浸泡備用。油燒熱後放蔥段熗鍋,再倒入蠔油和原料中火細炒,如幹鍋可放少許水,再放入澱粉勾芡炒勻即可。

(9)三鮮茄子

[原料]小圓茄子200克,水發口蘑、水發木耳、魚子醬各30克,蔥頭、核桃仁、白糖、料酒、味精、水澱粉各適量。

[做法]將水發口蘑、木耳用清水洗淨,切碎末。炒勺上火,放入魚子醬、蔥頭煸炒出香味,離火,後再倒薑末、味精、白糖、料酒、口蘑、木耳、水澱粉拌勻、製成餡料。茄子洗淨,挖蓋,去籽,填入餡料,蓋上茄蓋,並用澱粉封口,入蒸鍋蒸約10分鍾取出,裝盤,在盤子四周放入油炸核桃仁即成。

(10)雪菜燒豆腐

[原料]雪菜100克,嫩豆腐150克,枸杞、味精、白糖、精鹽、濕澱粉、熟雞油各適量。

[做法]雪菜切碎洗淨;豆腐切成小塊;枸杞泡透。鍋內加水燒開,放入雪菜,燙熟撈起,用涼水衝透抓幹水分。另燒鍋下油,放入薑,注入清湯,下豆腐,用中火燒開,下入雪菜、枸杞,調入精鹽、味精、白糖燒透,然後用濕澱粉勾芡,淋入熟雞油,出鍋入盤即可。

(11)山藥燒排骨

[原料]豬排骨100克,山藥50克,精鹽、味精、蔥、薑、桂皮、丁香、花椒、料酒、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將排骨切成小塊,用開水焯一下,撈出。山藥洗淨削皮,切成滾刀塊。鍋中放油加熱,下白糖炒成糖色,放入排骨煸炒均勻,加入蔥、薑、桂皮、丁香、花椒、料酒、味精、胡椒粉,用小火將排骨燒至八成熟時,下入山藥,燒至入味,勾芡出鍋。

(12)魚香肉絲

[原料]豬腿肉100克,筍50克,水發黑木耳50克,精鹽、醬油、醋、泡紅辣椒、蔥花、蒜粒、薑、濕澱粉、色拉油各適量。

[做法]將豬肉切成6.6厘米長、0.3厘米粗的絲,加鹽、濕澱粉拌勻。泡紅辣剁成蓉,冬筍、黑木耳切成絲。用白糖、鹽、醬油、醋、濕澱粉製成兌汁芡。炒鍋置旺火上,下色拉油燒熱,放入肉絲炒散,加入泡辣椒、薑粒、蒜粒炒香上色,下冬筍、黑木耳、蔥花炒勻,用兌汁芡勾芡,淋油起鍋即可食用。

(13)桃梨燜牛肉丁

[原料]牛腿肉100克,桃子25克,生梨3個(約200克),葡萄幹50克,土豆50克,番茄250克,食油、蔥頭、精鹽、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將牛肉洗淨切方丁;桃子、生梨除皮去核剖成兩片;番茄洗淨切丁;土豆洗淨去皮切滾刀塊;蔥頭洗淨切末;葡萄幹洗淨,備用。把鍋燒熱後倒入適量食油,待油溫六成時,放入蔥頭末炒至微黃,放入牛肉丁煎至上色,放入番茄丁稍炒,倒入適量牛肉清湯(湯液不宜過多),用大火煮沸後,改用溫火燜1小時,放入桃子、生梨、土豆燜熟後,加入精鹽、胡椒粉、葡萄幹調好口味即可。食用時將牛肉丁盛盤,放上桃子、生梨即可。

(14)芹菜牛肉絲

[原料]牛裏脊肉100克,芹菜100克,蛋清1個(重約25克),紹酒、味精、醬油、芝麻油、菜油、精鹽、濕澱粉各適量。

[做法]牛裏脊肉去淨牛筋,按肌紋的橫斜麵切絲,放入碗中,加紹酒、精鹽、蛋清攪勻,加濕澱粉攪上勁,加芝麻油,拌勻待用。芹菜去掉根葉,切成4厘米長的段,用沸水焯至六成熟,過涼待用。蔥切成段。炒鍋置火上燒熱,用油滑鍋後下菜油,至六成熱時,投入牛肉絲,滑散至玉白色時撈出瀝油,鍋內留底油,投入蔥段略煸,放入牛肉絲、芹菜,烹入紹酒,加醬油、味精煸炒均勻,淋油即可。

(15)蒜苗牛心頂

[原料]蒜苗150克,牛心頂100克,紅蘿卜10克,木耳10克,花生油、精鹽、味精、濕澱粉、麻油、紹酒、白糖各適量。

[做法]蒜苗切成段洗淨;牛心頂切成粗條;紅蘿卜去皮切條;木耳切條;生薑去皮切條。鍋內燒水,水開時放入紹酒、牛心頂,用大火快速燙一下,馬上撈起。另燒鍋下油,油熱時放入薑條、蒜苗、紅蘿卜,加少許鹽炒片刻後,加入木耳、牛心頂,調入鹽、味精、白糖炒透,用濕澱粉勾芡,淋入麻油即可。

(16)八寶綠豆湯

[原料]綠豆100克,薏仁米25克,青梅、金橘餅、佛手蘿卜、京糕條各25克,白糖25克,糖水蓮子40粒,金絲蜜棗10粒,糖桂花10克,玫瑰花2朵。

[做法]先將綠豆揀淨雜質,用水淘淨,放入盆內,上籠用旺火蒸約30分鍾,至綠豆蒸酥為止。薏仁米、蜜棗淘洗幹淨,放入小碗與豆同時蒸煮。然後將青梅、金橘餅、佛手蘿卜、京糕條分別切成綠豆大的丁,分成10份。最後,將鍋置於中火上,加入開水1200克燒沸,將蒸酥的綠豆、薏仁米、蜜棗、40粒蓮子、切好的青梅等果料分撒在湯內,再把糖桂花、玫瑰花均勻地撒在每碗內即可。

(17)五味酸辣湯

[原料]五味子5克,豆腐100克,雞塊50克,發菜10克,金針菇25克,香菇絲50克,胡蘿卜25克,木耳絲25克,鮮筍絲25克,醋、辣椒、芡粉、蔥段、香菜屑、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所有材料切絲備用。雞蛋打散加鹽與少許芡粉拌勻,先煎成蛋皮切絲。亦可打散待最後才淋入湯中拌勻。五味子以紗布袋包裝,先用清水燉煮30分鍾後,去渣。所有材料放入五味子藥湯中,煮開後,再放入調味料、蔥段、醋,撒上胡椒粉即可食。

(18)絲瓜肉丸湯

[原料]絲瓜200克,肉餡50克,薑蓉、澱粉、清湯、鹽、味精、香油、蔥末各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