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糖尿病的辨證分型對症生活(1 / 3)

第二章糖尿病的辨證分型對症生活

一、糖尿病本病中醫辨證分型對症生活

上消肺熱津傷型的對症生活

上消屬肺,以口渴多飲為主者,為上消,屬肺燥。

【臨床症狀】

口幹舌燥,煩渴多飲,尿頻量多,多食易饑。舌邊尖紅,苔黃燥,脈洪數或弦數。

【發病原因】

肺居上焦,主治節,宣發正常則敷布津液於全身,肅降正常則通調水道,使水液下屬膀胱。燥熱傷肺,陰津不足,則治節失常。津液不足,不能上承,故口幹舌燥,煩渴欲飲;津液不布而直趨於下,故尿頻量多。胃有燥熱,故多食善饑。腎失固攝(注:腎氣過度虧耗,失去應有的功能。),則肺下輸之津液化而為尿,則多尿。舌邊尖紅,苔黃燥,脈洪數或弦數,為內熱熾盛之表現。諸證之中,以口渴多飲為最著。燥熱為主是其特征。

【辨證確診】

在臨床上,單純的上消是較為少見的,多伴有輕度的中消和下消症狀。

【中醫治法】

[治法]清熱潤肺,生津止渴。

[用藥]選用具有清熱潤肺生津作用的藥物,如天花粉、蘆根、瓜蔞、玄參、沙參、麥冬、黃芩等。

[主方]消渴方:生地,天花粉,玄參,知母,葛根,黃連,麥冬,烏梅,五味子。

【中藥處方】

(1)合二冬湯加減

[主治]花粉以生津清熱,天冬、麥冬養陰生津,黃芩、知母以清肺熱,配合黃連清胃熱,生地滋腎陰,沙參益氣生津,諸藥相伍,共達清肺潤燥、生津止渴、兼顧胃腎之功。

[處方]生地30克,麥冬15克,天冬10克,黃連3克,知母10克,天花粉30克,沙參20克,生藕汁60毫升,黃芩10克。

[用法]水煎服。花粉為傳統治療消渴之要藥,宜重用。生地、黃連之配合,生地必10倍以上於黃連,則黃連之苦燥被製,而專清熱之功。

(2)白虎人參湯

[主治]煩渴引飲,喜飲冷水,汗出量多或上半身汗,兼疲乏、苔黃而幹,脈洪大而無力者,則屬肺胃熱盛、耗傷氣陰。采取清瀉肺胃、益氣養陰。

[處方]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人參10克,甘草10克,粳米30克。

[用法]水煎服。方中生石膏、知母甘寒,清肺胃之熱而又可生津止渴。其中石膏、人參、知母同用,為治消渴病之常用組合,若用黨參或沙參其效大減。

(3)合白虎湯

[主治]煩渴多飲,口幹舌燥,尿頻量多,舌紅、苔黃,脈滑數。

[處方]黃連6克,生地15克,天花粉15克,生石膏20克,知母15克,麥冬20克,甘草6克,玄參15克,葛根20克,桃仁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如上症合並乏力氣短,煩渴不止,脈細無力,為氣陰兩虛,可加人參或黃芪、黃精、五味子,去黃連,以益氣養陰。

(4)降燥潤肺湯

[主治]用於糖尿病燥熱傷肺者。

[處方]生石膏30克,條黃芩10克,地骨皮、知母各15克,天門冬、麥門冬、天花粉、粳米各20克,生甘草8克。

[用法]水煎服。

(5)竹葉石膏湯

[主治]適用於消渴病胃熱熾盛,消穀善饑者。

[處方]竹葉15克,石膏30克,麥門冬15克,半夏9克,人參、炙甘草各5克,粳米15克。

[用法]水煎,去渣,入粳米,煮米熟,湯成去渣,溫服。每日1劑,日服2次。

(6)生津止渴湯

[主治]生津止渴,活血溫陽。適用於口渴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等陰虛燥熱證者;或診斷為消渴病(糖尿病)。

[處方]淮山東50克,生地25克,知母20克,玉竹15克,石斛30克,紅花10克,附子5克,肉桂5克,沙苑子20克,豬胰1具。

[用法]上藥用清水浸泡30分鍾,放火上煎煮30分鍾,共煎3次,將煎出的藥液和勻。豬胰切碎。藥液早、晚各服1次,豬胰分3次生吞。偏上消,加天冬25克,麥冬25克,沙參15克;偏中消,加生石膏50克,天花粉15克;中氣不足,加人參10克,黃芪30克;偏下消,加山萸肉15克,枸杞子15克,五味子15克。

(7)氣陰固本湯

[主治]益氣養陽、陰,生津止渴。適用於糖尿病。

[處方]黃芪20克,淮山藥20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蒼術10克,麥科10克,五味子8克,五倍子8克,生牡蠣20克,雲苓10克,花粉10克,葛根10克,山萸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8)健脾化瘀丹

[主治]健脾益氣,生津攝氣,化瘀生新。適用於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處方]白術150克,淮山藥230克,太子參180克,天花粉200克,石斛100克,丹參180克,赤芍150克,鬼箭羽200克,地骨皮120在,黃芪20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裝入“0”號膠囊,每粒0.5克,每次5粒,每日服3次,1個月為1療程。若口渴甚,加水參、玄參;多食,加生石膏;多汗,加牡蠣;失眠,加龍骨、炒棗仁;五心煩熱,加黃柏;胸脅脹滿,加紫胡、枳殼;胃熱津傷甚,加水參;血脂高,加山楂、虎杖;眼底改變,加草決明、石決明;皮膚瘙癢,加白蒺藜、地膚子。

(9)益氣滋陰清熱降糖湯

[主治]益氣養陰,清熱生津。適用於糖尿病。

[處方]生地15克,黃芪15克,葛根10克,天花粉10克,玄參10克,牛膝10克,石斛10克,黃連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10)兩瓜飲

[主治]清熱生津,利水降濁。適用於糖尿病口渴、尿濁症。

[處方]西瓜皮15克,冬瓜皮15克,天花粉12克。

[用法]加水煎服,每日2劑,每次半杯。

(11)消渴湯

[主治]消渴。適用於糖尿病患者。

[處方]生豬胰子10克,生地、山藥各30克,山芋肉、黃芪各15克。

[用法]食肉,飲湯。

(12)豬胰湯

[主治]益氣健脾、潤燥止渴。主治因中氣不足、氣不化津而致氣津兩虛之消渴。

[處方]豬胰子1個,苡米30克,黃芪60克,淮山藥120克。

[用法]取汁飲用,不拘時間。

(13)玉液湯

[主治]益氣生津,潤燥止渴。

[處方]生山藥30克,花雕芪15克,知母15克,生內金6克,葛根5克,五味子9克,天花粉9克。

[用法]水煎服。

(14)增液湯

[主治]滋陰清熱,潤燥通便。陽明溫病。症見津液不足,大便秘結,脈沉細無力。

[處方]玄參30克,麥冬24克,生地24克。

[用法]水煎服。

(15)消渴方

[主治]清熱潤肺,生津止渴。熱在肺經,煩渴欲飲,尿頻,舌邊尖紅,苔薄黃少津,脈數。

[處方]天花粉30克,黃連3克,生地黃30克,藕汁、薑汁、人乳、蜂蜜各適量。

[用法]水煎服。

【針灸治療】

[治法]取手太陰、手陽明經穴及背俞穴為主。中刺激。針用補瀉兼施。

[處方]肺俞、太淵、少商、魚際、合穀、膈俞。

[方義]口渴多飲,熱傷肺津,取肺俞,清泄上焦火熱之邪;肺之原穴太淵可補益肺陰;取少商、魚際,清泄肺熱;加膈俞血會,益血生津;陽明熱盛,口幹舌燥,取合穀,清泄陽明經之熱。熱邪去,津液生,煩渴則止。

[做法]胃俞、水泉、列缺、內庭可參酌配用。

【飲食療法】

(1)宜食食物

上消病位偏上,主要在肺,康複時,應以養陰清熱、潤肺止渴為法,宜食用鮮番石榴、苦瓜、葛根等食物。

(2)忌食食物

羅漢果性味甘、涼,具有清肺潤腸的作用。但是,羅漢果含有較豐富的果糖,糖尿病患者食用後可導致體內的血糖升高,加重病情。所以,夏季糖尿病患者忌食羅漢果。

【食療藥膳】

(1)炒菠菜

[原料]菠菜250克,植物油25克,精鹽、味精、蔥片、薑末、花椒各適量。

[做法]菠菜擇洗幹淨,切成3厘米長的段,用沸水稍燙後撈出,然後用冷水過涼。起油鍋,待油熱時,下入花椒炸出香味撈出,再放入蔥片、薑末稍炸,下入菠菜煸炒片刻,加入精鹽、味精,炒勻即可。

[功效]清熱瀉火,潤燥調中。適宜於糖尿病伴高血壓屬火盛津虧者食用。

(2)芹菜煮豆腐

[原料]芹菜100克,豆腐250克,蔥花、薑末、精鹽、味精、五香粉、濕澱粉、麻油各適量。

[做法]將芹菜去根、葉洗淨,下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切成小段(長約1厘米),盛入碗中備用。將豆腐漂洗幹淨,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塊待用。燒鍋置火上,加植物油,中火燒至六成熱,加蔥花、薑末煸炒出香,放入豆腐塊,邊煎邊散開,加適量清湯,煨煮5分鍾後加芹菜小段,改用小火繼續煨煮15分鍾,加精鹽、味精、五香粉,拌勻,用濕澱粉勾薄芡,淋入麻油即成。

[功效]寬中益氣,清熱降壓,降血糖。適宜於燥熱傷肺型糖尿病,對糖尿病並發高血壓病的中老年患者尤為適宜。

(3)芹香炒鱔絲

[原料]芹菜200克,香幹50克,黃鱔絲150克,蔥花、薑末、料酒、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芹菜去葉理好,洗淨後切成段,用開水焯一下;香幹洗淨,剖片後切成香幹絲;黃鱔絲洗淨,切成段,放入燒至六成熱的植物油鍋中煸炒,加入蔥花和薑末煸出香味,烹入料酒炒後,再加入芹菜段和香幹絲,急火翻炒片刻,下入精鹽、味精及清湯各少許,用大火快炒幾下即成。

[功效]清熱利濕,平肝降壓,降血糖。適宜於各類型糖尿病患者,對中老年人陰虛陽浮、胃燥津傷型糖尿病患者尤為適宜,對兼有糖尿病伴發高血壓病者也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4)川貝燉雪梨

[原料]川貝母5克,雪梨2個,糯米50克,陳皮5克,冬瓜30克。

[做法]把川貝母打成細粉,雪梨梨皮切塊,糯米淘洗幹淨,陳皮洗淨切絲,冬瓜洗淨,切成4厘米長的塊。把冬瓜、陳皮、雪梨放入蒸碗底部,把糯米放在上麵,加水淹過糯米。把蒸碗置武火大汽上蒸50分鍾即可。

[功效]滋陰生津,潤肺止渴。適宜於胃燥津傷糖尿病、口咽幹燥、心煩口渴、盜汗、大便幹結等症。

(5)菠菜炒豬肝

[原料]菠菜250克,豬肝200克。

[做法]將菠菜用底油煸炒,火要旺,鍋要滑,稍煸即盛起。將豬肝切片清炒,然後放入菠菜同炒,加調味品適量調味,炒熟即食。

[功效]止渴潤燥,止血通便,降壓,療瘡。適宜於糖尿病伴發高血壓、痔瘡、出血、便秘等。

(6)蛋包西紅柿

[原料]雞蛋3個,西紅柿150克,黃油30克,牛奶50毫升,蔥頭15克,食用植物油、精鹽各適量。

[做法]磕開雞蛋,放入瓷碗內,加入牛奶、精鹽,共攪勻成蛋糊備用。新鮮西紅柿,用清水洗淨,用沸水汆一下,去皮,擠去籽及水分;蔥頭洗淨,切碎備用。起煎盤,將黃油燒化,放入蔥頭煸炒,炒至微黃時,加入西紅柿炒透,起鍋裝盤。將食用油燒至六成熱時,倒入已製好的雞蛋糊,轉動煎盤,使雞蛋糊成一餅狀,待其完全凝結時,將炒熟的西紅柿放於蛋餅的中間,把蛋餅兩邊疊起,成橢圓形,再翻動數次,使蛋餅兩麵上色即可裝盤食用。

[功效]清熱止渴,降脂降糖。適宜於高血糖病、高血壓、冠心病、腎炎、肝炎等。

(7)苦瓜炒胡蘿卜

[原料]苦瓜150克,胡蘿卜150克。

[做法]苦瓜切片,胡蘿卜切絲,油炒,常法調味。

[功效]清熱解暑,降糖。適宜於暑天煩渴、糖尿病患者。

(8)芹菜瘦肉炒腐竹

[原料]芹菜200克,腐竹50克,豬瘦肉50克,蔥花、薑末、黃酒、醬油、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腐竹用溫水泡發,瀝去水分,入沸水鍋中焯透,切成3厘米長的小條。將豬肉洗淨後切成薄片,盛入碗中。將芹菜擇洗幹淨,去葉後切成3厘米長的小段。炒鍋置火上,加植物油,燒至六成熱時加蔥花、薑末煸炒出香,加肉片溜炒,烹入黃酒,加腐竹條及芹菜段,不斷翻炒,加適量清湯,並加醬油、精鹽、味精,再炒至肉片熟爛即成。

[功效]清熱潤燥,平肝潛陽,益氣降糖。適宜於陰虛陽浮型糖尿病,對糖尿病並發高血壓病的中老年患者尤為適宜。

(9)蒜蓉拌黃瓜

[原料]嫩黃瓜400克,大蒜頭30克,精鹽、醬油、味精、麻油蔥花、薑末各適量。

[做法]將嫩黃瓜用清水反複洗淨外表皮,放入沸水鍋中燙一下,撈出,用刀順剖為兩半,連瓜瓤斜切成片,碼放入盤碗內,待用。大蒜剝去外皮,切碎,拍成蒜蓉,放入碗中,加精鹽、醬油、味精、麻油、蔥花、薑末,調勻,倒入盛放黃瓜的盤中,拌勻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消脂減肥,潤燥降糖。適宜於陰虛陽浮、燥熱傷肺型糖尿病,對Ⅱ型糖尿病的中老年患者伴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壓病等症者尤為適宜。

(10)清燉鯽魚

[原料]鯽魚250克,肉湯250克,熟雞脯肉50克,火腿15克,冬菇、料酒各5克,蔥、薑、鹽各5克,味精2克。

[做法]先將冬菇用熱水發好,去蒂,切成小塊;火腿、熟雞脯肉切成薄片;薑、蔥切成細絲。鯽魚去鱗,去鰓,去內髒,洗淨,用刀在魚的兩側劃上斜棱形的刀口,刀深到魚肉的一半即可,不要切透,便於入味;然後撒上鹽、味精少許,浸泡約30分鍾。把雞湯放入砂鍋,用武火燒開,放入魚及火腿片、熟雞脯肉、冬菇、薑絲、蔥末等佐料,文火燉10分鍾,待煮開時,魚肉即已熟透,灑料酒,加剩下的鹽、味精等略煮,即可出鍋。魚擺在盤中,其他佐料取出,擺在魚身上,並將湯倒在魚盤中即成。

[功效]滋陰潤燥,祛燥消渴,降血糖。適宜於糖尿病患者以及肺燥久咳、乏力倦怠等症。

(11)燴雞絲

[原料]雞脯肉100克,冬筍50克,薑末4克,植物油100克(實耗15克),澱粉10克,肉湯300克,蛋清1個,鹽8克。

[做法]雞肉切成薄片,再切成絲,用蛋清和5克澱粉拌勻;冬筍切成細絲。油鍋燒熱後,旺火煸炒雞片,炒至發白起出,瀝去油。另在沙鍋中放入雞湯、冬筍絲等佐料煮開,加入剩下的一半澱粉汁和炒好的雞片,煮開後盛入湯碗中即成。

[功效]行氣降糖,生津止渴。適宜於糖尿病患者,體弱多尿、陰虛盜汗者食用更佳。

(12)酒醉冬筍

[原料]冬筍500克,上好白酒、雞湯各25克,雞油20克,胡椒麵、鹽、蔥、薑各適量。

[做法]把冬筍切成薄厚均勻的扇形狀,投入沸水鍋中焯一下再撈出。把冬筍片、鹽、蔥、薑、雞湯、雞油、白酒裝在一個小盆裏,用保鮮紙密封,放入蒸鍋蒸一刻鍾,取出涼涼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平肝去脂,延年益壽。適宜於糖尿病、脂肪肝及肥胖病。

(13)西瓜皮炒胰片

[原料]西瓜皮150克,豬胰100克,黃酒、精鹽、味精、五香粉各適量。

[做法]將西瓜皮洗淨,削去薄層外皮,切成細絲,用精鹽少許醃漬30分鍾,擠去漬水,放入碗中備用。將豬胰洗淨,切成薄片待用。將炒鍋置火上,加植物油燒至六成熱,加蔥花、薑末溜炒出香,加胰片溜炒,烹入黃酒,加西瓜皮絲,急火溜炒至胰片熟爛,加精鹽、味精、五香粉,繼續翻炒片刻即成。

[功效]清熱生津,補虛止渴。適宜於各種類型糖尿病。

(14)素炒鳳尾菇

[原料]鳳尾菇500克,生薑、蔥白、麻油、植物油、芡粉、鹽各適量。

[做法]將鳳尾菇剪去菇腳,洗淨,把大朵的鳳尾菇切成小塊,用開水拖過,濾幹水分備用。起油鍋,下薑絲、蔥白爆香,放入風尾菇,調味,下芡粉炒勻,裝碟後淋入麻油即成。

[功效]清熱潤燥、健脾化痰。適宜於糖尿病性腦血管病有高脂血症及高血壓病者。

(15)粉皮拌黃瓜

[原料]幹粉皮100克,黃瓜100克,麻醬、精鹽、蒜蓉、醋、麻油各適量。

[做法]將黃瓜洗淨,切絲。粉皮放入盆內用熱水泡軟,切條。麻醬加涼水調開,待用。將粉皮、黃瓜放入盆內,加入麻醬、精鹽、蒜蓉、醋、麻油,拌勻即成。

[功效]清熱利尿,生津降糖。適宜於胃燥津傷型糖尿病。

(16)苦瓜釀肉

[原料]鮮苦瓜500克,豬肉150克,蝦米、香姑各24克,雞蛋清、麵粉、澱粉、大蒜、胡椒粉、調料各適量。

[做法]把苦瓜洗淨切去兩頭,去掉瓜瓤切成段,放入鍋中加水煮熟,撈出放入冷水盆中浸涼,瀝水,再將豬肉、蝦米、雞蛋清、麵粉、鹽等製成餡,用這些製成的餡把每段苦瓜裝滿,兩頭用澱粉封口。用燒至八成熱的食用油將其炸至淡黃色。撈出加入炸好的大蒜瓣和醬油,然後上籠屜蒸熟;片刻之後,取出撒入胡椒粉,淋上香油即可。

[功效]清熱、祛暑、明目。

(17)肉絲炒苦瓜

[原料]苦瓜280克,瘦豬肉、紅辣椒各40克,生粉、白糖、花生油、調料各適量。

[做法]瘦肉洗淨切絲,用濕澱粉和鹽漿好;苦瓜去瓤洗淨切絲;紅辣椒去籽、把,洗淨切絲。將油燒至四成熱,把肉絲滑過後出鍋瀝油;鍋留少許底,放入小辣椒,將苦瓜炒6分鍾,加少許精鹽;將肉絲倒入鍋中翻炒,再加入薑絲、白糖、醬油、醋調勻即可。

[功效]清熱祛暑,除濕開胃。適宜於糖尿病及心血管係統疾病。

(18)玉米須燉龜

[原料]玉米須100克,烏龜1隻,蔥、鹽、黃酒各適量。

[做法]將烏龜放入熱水中,排出尿液,再放入開水中燙死,去頭、爪及內髒。玉米須洗淨,放入紗布袋中,紮緊袋口。將烏龜(連甲)、紗布袋放入砂鍋內,加蔥、鹽、黃酒、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燉熬至熟,去紗袋即成。

[功效]潤燥止渴,降血糖。適宜於糖尿病伴高血壓,症見口渴多飲眩暈者。

中消胃熱熾盛型的對症生活

中消屬胃,食善饑為主者屬中消,屬胃熱。

【臨床症狀】

多食易饑,大便幹燥,形體消瘦,多尿且甜,口渴多飲,或見口臭,口苦,牙齦腫痛。舌紅,苔黃燥,脈滑實有力。

【發病原因】

胃主受納腐熟水穀。生理情況下,水穀腐熟後可經脾運化吸收,若火熱邪氣停留於胃,則腐熟水穀之力增強,而水穀精微皆被火熱耗費,不得吸收輸布,故雖多食而仍易饑。水穀不足,肌肉無以充養,則見消瘦。胃熱津傷,大腸失於濡潤,傳導失司,故見大便秘結。胃火上蒸於肺,則肺津被傷,不能潤澤,故見口渴;下灼於腎,腎受其傷,開合失司,不能固攝,而見尿多尿甜。舌紅、苔黃燥、脈實有力,為實熱在胃的征象。

【辨證確診】

以胃有熱熾感(或胃燥陰傷)而多食易饑、大便燥結為主要特點。中消也夾有輕度的上消和下消症狀。

【中醫治法】

[治法]以清胃瀉火,調中養陰生津為主。

[用藥]應選用有清胃瀉火生津的藥物,如石膏、知母、黃連、石斛、玉竹、黃精等,如果津傷及氣,氣陰兩傷,則配伍人參以益氣生津。

[主方]玉女煎加味:生地,牛膝,生石膏(先煎),知母,玄參,麥冬,黃連,黃芩。生石膏、知母清胃熱以生津;生地、麥冬、玄參、牛膝養陰清熱,並能濡潤大腸,四味合用,兼顧上中下之陰津;佐以黃連、黃芩,苦寒瀉火,肺胃並治。本方以清胃熱為主,兼清肺熱,潤燥通腸,兼益腎陰。水煎服。黃連、黃芩其性苦燥,不可多用久用,熱去即當停用,以免重傷陰津。

【中藥處方】

(1)增液承氣湯

[主治]大便幹燥甚,或者大便秘結,數日一行,則因津傷加重,胃腸燥甚,腑氣不通,采取潤燥通腑。方中玄參、生地、麥冬為增液湯,滋陰生津,兼以清熱,並有潤腸之效,於熱傷津液者最宜。養陰生津之中,伍以大黃、芒硝,通腑瀉腸,以治便秘。

[處方]玄參30克,生地30克,麥冬24克,大黃10克,芒硝5克(另衝)。

[用法]水煎服。本方乃急則治標之法,因便秘由津液虧虛所致,非熱結陽明,散不用大承氣湯之類,大黃也不必後下,以稍減通泄之力。待大便通,髒氣暢,則仍以玉女煎加減長久服之為宜。本方若久用,則有傷正之虞。

(2)玉女煎合清胃湯

[主治]多飲多食易饑,形體消瘦,大便幹燥,舌紅、苔黃,脈滑實。

[處方]生石膏20克,知母15克,牛膝15克,生地15克,麥冬15克,黃連9克,升麻6克,生大黃9克,川樸9克,丹參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3)降燥湯

[主治]用於糖尿病燥熱型。

[處方]山梔子、黑玄參各15克,酒製大黃、條黃芩各10克,生石膏30克,天門冬、麥門冬、天花粉、粳米各20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便結加淨芒硝15克,熱甚者加金銀花、青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敗醬草、鴨蹠草等。

(4)降熱湯

[主治]用於熱傷胃津型。

[處方]潞黨參、粉葛根各10克,麥門冬、天花粉、南葳蕤、金石斛、幹蘆根各20克,烏梅肉15克。

[用法]水煎服。

(5)生地八味湯

[主治]治糖尿病中消症,消穀善饑者。

[處方]生地黃、麥門冬各9克,荷葉、山藥、知母、牡丹皮各6克,黃芩、黃連、黃柏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6)麥門冬

[主治]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主治糖尿病。

[處方]麥門冬(鮮品)全草50克。

[用法]每日1劑,切碎,水煎,代茶飲。

(7)生地茯苓

[主治]胃熱肺躁型。

[處方]生地、茯苓各15克,枸杞子20克,懷山藥、天花粉各30克,太子參25克,生石膏20克,知母、牛膝、生甘草、牡丹皮、冬麥、澤瀉各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3次口服。15天為1療程。

(8)參苓白術丸

[主治]益氣健脾助運。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或瀉,或吐,四肢乏力,形體消瘦,胸脘悶脹,麵色萎黃,舌淡紅,苔白或微膩,脈細數。

[處方]人參6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山藥20克,白扁豆10克,蓮子肉10克,薏苡仁10克,砂仁6克,桔梗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9)香砂六君子湯

[主治]健脾和胃,理氣化濕。糖尿病神經功能紊亂性腸病。

[處方]人參3克,白術6克,茯苓6克,甘草2克,陳皮2克,半夏3克,砂仁2克,木香2克。

[用法]加生薑2片,水煎服,每日1劑。20天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2個療程。

【針灸治療】

[治法]取手足陽明經穴及背俞穴為主。中刺激。針用補瀉兼施。

[處方]脾俞、胃俞、足三裏、三陰交、內庭、合穀。

[方義]脾俞、胃俞、三陰交健脾益胃,以布津液;加合穴足三裏,滎穴內庭,大腸之原合穀,共奏疏調陽明經氣,清泄陽明燥熱之功。

[做法]中脘、曲池、隱白可參酌配用。

【飲食療法】

(1)宜食食物

中消病位主要在胃,以清胃養陰、滋陰補腎為康複大法,宜食用鮮胡蘿卜、南瓜、山藥、懷山藥、天花粉等食物。

(2)忌食食物

含碳水化合物較多的土豆、山藥、芋艿、藕、蒜苗、胡蘿卜等少用或食用後減少相應的主食量。

【食療藥膳】

(1)二冬小炒

[原料]冬瓜300克,水發冬菇100克,油、蔥、花、生薑、味精、鹽、黃酒、濕澱粉、麻油各適量。

[做法]將冬瓜去皮、瓤,洗淨,切成小塊。水發冬菇剖成薄片,放入沸水鍋中焯一下,待用。鍋置火上,加植物油,大火燒至六成熱,加蔥花、生薑末,煸炒出香,下入冬瓜塊,翻炒片刻,加冬菇及清湯,繼續炒至冬瓜熟軟,加精鹽、味精、黃酒,用濕澱粉勾薄芡,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益氣消渴,補虛降糖,降血壓。適宜於胃燥津傷型糖尿病,對伴有發高血壓病者尤為適宜。

(2)生菜胡蘿卜卷

[原料]胡蘿卜250克,生菜250克,精鹽、味精、麻油、幹澱粉各適量。

[做法]將生菜葉洗淨,用70℃水略燙。將胡蘿卜洗淨,切成細絲,用精鹽略醃,投入沸水鍋中略燙,撈出過涼,瀝幹水分,加精鹽、味精、麻油、幹澱粉,攔勻。再將生菜鋪開,放入適量胡蘿卜絲,卷成卷,然後上籠蒸約3分鍾,涼涼,改刀裝盤即成。

[功效]清熱養陰,潤燥生津。適宜於胃燥津傷型糖尿病。

(3)山藥瓤蘋果

[原料]淮山藥30克,鮮蘋果4個,太子參25克,糯米60克,瓜條150克,櫻桃100克,苡仁20克,冰糖100克,花粉15克。

[做法]將4個大蘋果去皮,從蒂部揭蓋,挖去核。太子參、花粉、淮山藥去淨灰渣,經過加工烘幹製成粉末。苡仁、糯米蒸熟。櫻桃、瓜條切成小粒,共同拌均勻,瓤入蘋果中,入籠蒸熟透取出。同時,將冰糖加水熬化,淋在蘋果上即成。

[功效]健脾益氣,降血糖。適宜於脾胃虛弱或胃陰不足所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消渴口幹、唇舌幹燥主糖尿病等病症。

(4)鴨塊白菜

[原料]白菜150克,鴨肉80克,鹽、料酒、花椒各適量。

[做法]將鴨肉切塊,加水煮沸去浮沫,加入料酒、花椒,用文火燉酥。白菜切段,放鍋內燉熟,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養胃,利水消腫,健脾補虛。適宜於糖尿病屬陰液虧虛所致的潮熱乏力、幹咳咯血、咽喉幹燥、口渴多飲以及肢體浮腫、小便不利等症。

(5)番茄炒牛肉

[原料]牛肉60克,番茄250克,油、鹽、生薑各適量。

[做法]番茄洗淨,切片。牛肉洗淨,切片,用調料醃製備用。生薑刮皮,洗淨,切絲。起油鍋,下薑絲和牛肉,炒至七成熟,取出備用。另起油鍋,下番茄,用鹽調味,加入牛肉炒熟即成。

[功效]清熱生津,補益脾胃。適宜於糖尿病性腦血管病合並高血壓病、動脈粥樣硬化症、高脂血症患者。

(6)香幹炒蔥頭

[原料]洋蔥頭3個(約300克),香幹3塊。

[做法]將蔥頭洗淨,剝去外皮,切去根頭,用溫水浸泡一下,取出。切成洋蔥絲,盛入碗加少許精鹽,揉搓,醃漬10分鍾備用。將香幹洗淨,剖成片,發成細絲。炒鍋置火上,加植物油,中火燒至七成熱時下洋蔥絲,急火翻炒,同時加香幹絲。加醬油、味精,溜炒片刻即成。

[功效]健胃寬胸,生津止渴,行氣降糖。適宜於各種類型的糖尿病患者食用。

(7)燒素什錦

[原料]胡蘿卜、黃瓜各150克,白糖、馬蹄、冬筍、腐竹各50克,香油25克,鮮蘑、香菇各20克,料酒、澱粉、木耳各10克,鹽、薑各5克,味精1克,雞湯500毫升。

[做法]用溫水燙泡腐竹,煮軟,切成4厘米長的段;將黃瓜去蒂,洗淨,發成菱形片;洗淨馬蹄,切成圓片;將胡蘿卜、冬筍去根,洗淨,切片。各種原材料馬蹄、鮮蘑、香菇、胡蘿卜、冬筍都用開水燙一下,撈出擺在盤內。在鍋內加入雞湯,將裝在盤裏的原料放進鍋中,加調料白糖、料酒、薑,燒開後去浮沫,用文火煨,放味後收汁,淋芡汁,加味精,點香油即成。

[功效]補氣益胃,清熱清津,和中潤腸,補脾益氣。適宜於老年心血管病及糖尿病患者。

(8)爆牛肉

[原料]牛裏脊肉200克,蔥花15克,薑末2克,蒜片2克,青蒜5克,醬油25克,料酒5克,醋5克,澱粉10克,植物油100克(實用約20克)。

[做法]剔去牛裏脊肉上的薄膜,切成3厘米的薄片,加入醬油10克、澱粉及少量清水調拌好待用;蔥、青蒜等洗淨切成2厘米長的斜段;薑切成碎末,蒜切成薄片。炒久燒熱後,倒入植物油,旺火加熱,燒到冒煙時,倒入調好的肉片,旺火爆炒20秒鍾,邊炒邊用鍋鏟翻攪,以防肉片黏連,炒好放入漏勺中瀝去油。再燒熱炒勺,倒入油少許,旺火加熱後,放入薑、蔥、蒜炒成微黃色,再將爆好的肉片倒入,同時放入醬油、料酒、醋、水少許,旺火快炒幾下,撒上青蒜段即成。

[功效]補脾胃,益氣血。適宜於糖尿病、脾肋陰虛、消渴多飲等症。

(9)鹵香菇

[原料]香菇100克,精製植物油25克,桂皮5克,大茴香2克,醬油50克,白糖35克,精鹽1克,味精1克,麻油25克。

[做法]將香菇溫水浸泡,逐個擇去根蒂,清水洗淨瀝幹水分。炒鍋上火,放入植物油,燒熱後下香菇煸炒幾下,放入桂皮、大茴香,共炒,然後加醬油、白糖、精鹽、清水少許,加蓋燒開後,用小火燒30分鍾,讓香菇鬆開,吸足鹵汁,至湯少時加味精,用旺火稍燒收幹鹵汁,取出桂皮和大茴香,淋上麻油,出鍋倒入碗內,冷卻後裝盤即可。

[功效]益氣補虛,健脾養胃,防癌抗癌。適用於糖尿病等。

(10)芝麻菠菜

[原料]菠菜300克,芝麻7克,香油10克,精鹽3克,味精1克。

[做法]將菠菜擇洗幹淨,芝麻放入鍋內,用小火炒熟。將鍋內放水,上火燒沸,下入菠菜略燙一下,攤開涼涼。將涼涼的菠菜切成5厘米長的段,放入盤內,加入精鹽、味精、香油、芝麻拌勻即成。

[功效]菠菜味甘,性涼。具有養血止血、滋陰潤燥、通利腸胃等功效。可治衄血、便血、壞血病、消渴引飲、腸胃積熱、大小便不暢、痔瘡等症。它所含的酶對胃和胰腺的分泌功能起良好作用,宜於高血壓、糖尿病患者。

(11)香菇燒豆腐

[原料]嫩豆腐250克,香菇100克,鹽、醬油、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豆腐洗淨切成小塊。在砂鍋內放入豆腐、香菇、鹽和清水。中火煮沸改文火燉15分鍾,加入醬油、味精,淋上香油即可食用。適量服食,不宜過熱。

[功效]清熱益胃,活血益氣。

(12)燴雙菇

[原料]鮮蘑菇250克,香菇50克,精鹽5克,味精1克,白糖少許,水澱粉10克,植物油50克。

[做法]香菇用開水浸發半小時,撈出擠幹水,去蒂洗淨,泡香菇水留用。鍋中倒入植物油,油熱後,放入香菇煸炒1分鍾,再投入蘑菇、香菇水、鹽、味精、白糖,待湯汁微開時,用水澱粉勾芡即成。

[功效]補脾益氣,潤燥化痰,降血糖。適宜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體倦乏力、陰津不足、咳嗽氣短、咽幹口渴及糖尿病等症。

(13)冬筍香菇

[原料]冬筍250克,香菇50克,醬油、醋、鹽、濕澱粉、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將冬筍去皮洗淨,切成滾刀塊。將油燒熱,把洗淨的冬筍與香菇同放鍋內翻炒,然後加湯少許,加醬油、醋、鹽調味,煮沸,用濕澱粉勾芡,再炒至湯汁稠濃即成。

[功效]健脾開胃,理氣化痰。適宜於糖尿病性脂肪肝各期。

(14)粉皮拌萵苣

[原料]萵苣500克,粉皮100克,精鹽、醬油、醋、味精、蒜泥、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粉皮用涼水泡嫩,入鍋煮熟,撈出瀝水。萵苣洗淨切碎,置沸水中焯2分鍾,撈起,擠去多餘水分。把粉皮、萵苣一同放入盤內,加精鹽、醋、味精、醬油、香油、蒜泥各適量,拌勻即可。

[功效]清熱解渴,養肝健胃。適宜於高血壓、慢性腎炎和糖尿病。

(15)鴿子湯

[原料]雛鴿2隻,枸杞子20克,精鹽、糖、料酒、胡椒粉、蔥、薑各適量。

[做法]將鴿子宰殺,除去毛、爪和內髒,洗淨,每隻剁成5~6塊,投入開水中汆透;枸杞子用適量溫水洗淨備用。將鴿肉塊盛於蒸碗中,放入已洗淨的枸杞子和蔥段、薑絲(或薑片),添加適量的雞湯(無湯可入適量開水),入籠蒸約1小時至熟。除去蔥、薑,加入鹽、糖、胡椒粉調味即成。

[功效]補氣血、益脾胃。適用於糖尿病及體弱乏力等症。

下消腎陰虧損型的對症生活

下消屬腎,排尿量多為主者,屬下消,屬腎虛。

【臨床症狀】

尿頻量多、混濁如脂膏,或尿甜,口幹舌燥,渴而多飲,形體消瘦,消穀善饑不甚明顯。舌紅瘦薄,少苔,脈細數。

【發病原因】

腎陽負責關門的開放,腎陰負責關門的閉合。陰陽平衡,開合有序,則二便正常。若腎陰虧虛,加之燥熱,則陽盛無製。陽盛則開門太過,水津直下,故尿頻數則量多。肺胃有燥熱,則水穀精微不能輸布,而直下於腎,腎失固攝,精微隨尿而出,則尿如脂膏且甜;水穀精微外泄,兼之虛火耗灼,則見消瘦。此時肺胃實火已衰,而以陰虛火旺為主,虛火不能如實火一樣腐熟消耗水穀,所以消穀善饑轉為不明顯。其舌紅瘦,少苔,脈細數,皆陰傷之外候。

【辨證確診】

下消者飲一溲二屬腎,尿液先是濁混,放久則底部沉積有膏液。下消兼有寒熱房癆,其溺出不臭反甜,此腎土之氣下瀉及溺,麵浮如脂者此腎敗而精不禁不治。下消也兼有輕度的上消和中消症狀。

【中醫治法】

[治法]滋陰清熱固腎,兼補其肺。

[用藥]應選用益腎養陰清熱之藥物,如山藥、山萸肉、生地、熟地、澤瀉、丹皮、茯苓、枸杞子等。

[主方]六味地黃丸(湯):生地,山萸肉,山藥,茯苓,澤瀉,丹皮。生地、山萸肉、山藥滋腎陰兼益脾陰,茯苓、澤瀉健脾利濕,以防滋膩礙氣,丹皮清泄腎中虛火而不傷陰。水煎服。山萸肉、山藥用量宜大,方能攝精固腎,助陰氣閉合。

【中藥處方】

(1)生地黃飲

[主治]腎陰虛兼有氣虛者,臨床伴困倦、乏力、氣短等見症。重用二地、二冬、石斛補腎益肺、滋陰生津,以人參、黃芪補氣生津,枳殼及枇杷葉肅降肺氣,澤瀉導虛火下行,甘草配合參芪兼調和諸藥。

[處方]生地15克,熟地15克,天冬10克,麥冬10克,石斛6克,人參6克,黃芪10克,枳殼10克,枇杷葉10克,澤瀉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本方以補腎為主,兼顧肺脾,養陰而兼益氣,於消渴最宜。不過,石斛一味有升血糖作用,以少用或不用為好。

(2)補腎養血湯

[主治]益氣養血,扶陰助陽,活血化瘀,通腑泄濁。晚期糖尿病腎病。

[處方]黃芪、生地、熟地、仙靈脾、赤芍、白芍、川芎、佩蘭各15克,當歸、仙茅、枸杞子、澤瀉、澤蘭、葛根各10克,丹參、天花粉、生苡仁各30克,生大黃6~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每日分2次溫服。1~2個月為1個療程。

(3)益氣養陰補腎湯

[主治]益氣養陰活血,補腎舒肝健脾。主治糖尿病腎病。

[處方]生黃芪15~30克,枸杞子10克,女貞子15克,旱蓮草10克,丹皮10克,澤瀉30克,柴胡10克,白芍15~30克,白術10克,生苡仁30克,全蠍4克,水蛭10~15克。

[用法]水煎,每日一劑,每日分2次溫服。1~2個月為1個療程。

(4)黃芪湯

[主治]益氣養陰補腎。氣虛乏力,渴而不甚,舌質淡,苔薄少,脈細弱。

[處方]黃芪15克,五味子10克,人參10克,麥門外15克,桑白皮10克,枸杞子5克,甘草3克,粳米15克。

[用法]水煎服。

(5)太參子參湯

[主治]補脾滋腎。適用於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注:即2型糖尿病)。

[處方]太參子參15克,淮山藥15~20克,北黃芪15~20克,枸杞12克,黑豆1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氣陰兩虛者,加漂白術10克,生地15克,地骨皮15克,玄參15克,沙參12克,女貞子12克;陰虛火旺者,加生地15克,白芍20克,沙參12克,天花粉12克,知母12克,葛根12克;陰陽兩虛者,加熟地24克,地骨皮15克,白芍15克,玄參15克,附片6克,棗皮6克,菟絲子12克。

(6)知柏地黃丸加味

[主治]補肝益腎,滋陰清熱。糖尿病並發高血壓(肝腎陰虛,相火偏亢)。

[處方]知母10克,黃柏8克,生熟地(各)15克,山萸肉10克,山藥10克,澤瀉12克,丹皮8克,茯苓10克,枸杞10克,菊花8克(後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3周為1個療程。

(7)糖痿靈

[主治]滋腎養肝,健脾益氣。糖尿病性陽痿。

[處方]熟地、枸杞子、巴戟天、菟絲子、當歸、白芍、牡蠣、黃芪、白術。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三餐前半小時服,素有胃病者飯後服。14天為1個療程,中間不間斷。最少者服20劑。最多者服80劑。

【針灸治療】

[取穴]取足少陰經、足厥陰肝經穴為主。弱刺激。

[處方]太溪、腎俞、三陰交、肝俞、太衝、關元。

[方義]太溪乃腎之原穴。腎俞乃腎經經氣輸注之處。兩穴相用,補益腎氣、滋添腎陰;取三陰交以調肝、腎、脾三經之氣;肝俞、太衝以滋肝陰降肝火;關元固腎以濟下焦之虛憊。諸穴合用,共奏清熱降火,滋陰固腎之功效。

[做法]足三裏、氣海、然穀可參酌配用。

【飲食療法】

(1)宜食食物

下消以補腎填精為康複原則,可食用鮮洋蔥、冬蟲夏草、枸杞子、瘦豬肉、老雄鴨、蠶蛹、兔肉。

(2)忌食食物

富含飽和脂肪酸的豬油、牛油、羊油、奶油、黃油等少用,最好不用。蛋黃和動物內髒如肝、腦、腰等含膽固醇相當高,應盡量少用或不用。

【食療藥膳】

(1)黃精蒸雞

[原料]黃精40克,黨參20克,山藥30克,淨嫩母雞1隻,蔥、薑、精鹽、辣椒各適量。

[做法]將雞宰殺去毛及內髒,用溫水洗淨,剁成塊,入沸水中燙一下,置大碗中,加蔥、薑、精鹽、辣椒和洗淨、切碎的黃精、黨參、山藥,加適量水,上蒸籠蒸至肉爛即成。

[功效]益氣補虛,滋腎潤肺。適宜於糖尿病屬肺腎陰虛型,症見咳嗽少痰、多飲多尿、口咽幹燥、腰膝酸軟者。

(2)洋蔥炒肉

[原料]鮮洋蔥50~100克,瘦豬肉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