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糖尿病的辨證分型對症生活(2 / 3)

[做法]先把豬肉煮熟,再放入洋蔥(切片)輕炒即成。

[功效]清熱化痰,健脾益腎,降低血脂。對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療效。

(3)枸杞子燉兔肉

[原料]枸杞子30克,兔肉250克。

[做法]將上料加水適量燉湯。文火燉爛熟後,加食鹽少許調味。

[功效]滋補肝腎。適宜於糖尿病患者。

(4)豬胰海參蛋

[原料]豬胰1條,海參1個,雞蛋1隻。

[做法]將豬胰洗淨切片、海參泡發切片,二味用文火先燉,待熟爛後再將雞蛋去殼放入,加醬油和精鹽少許調味。

[功效]滋陰補腎。適宜於糖尿病,病症見多飲多尿者。

(5)清蒸茶鯽魚

[原料]活鯽魚500克,綠茶10克。

[做法]將綠茶塞入魚腹之內,置盤中上鍋清蒸,不加食鹽。

[功效]健脾益氣。是糖尿病患者良好的食療藥膳。

(6)山藥冬瓜汁

[原料]山藥30克,冬瓜100克,荷葉60克。

[做法]將上述材料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2劑。

[功效]滋陰補腎。腎陰虧損型。症見尿頻清長,稍置後尿麵有如浮脂,腰酸無力,口幹,舌質紅,苔少,脈沉細而數。

(7)山藥燉豬肚

[原料]豬肚、山藥、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豬肚煮熟,再入山藥同燉至爛。稍加精鹽調味。

[功效]滋養肺腎。適用於消渴多尿等症。

(8)竹筍鱔魚

[原料]鱔魚500克,竹筍150克,核桃仁、精鹽、味精、醋、白糖、香油、薑汁各適量。

[做法]將鱔魚去內髒和骨,洗淨,切成馬鞍形。竹筍切成鋸齒形;將鱔魚和竹筍用沸水焯熟,在涼開水中過一下,放入盆中,加精鹽、味精、白糖、醋、薑汁、香油拌勻,放入裝飾好的盤中,將炸好的核桃仁同放盤中即可。

[功效]補虛助力,補風濕,強筋骨。適用於糖尿病,產後血虛,風寒濕痹,陽痿,早泄等症。

(9)黃精黑豆湯

[原料]黃精、黑豆各30克,蜂蜜半匙。

[做法]將黃精、黑豆洗淨,倒入砂鍋內,加冷水3大碗,浸泡10分鍾,用小火慢燉2小時,調入蜂蜜即可。

[功效]補中益氣,強腎益胃,降血糖,降血壓。對食多易饑,形體消瘦的糖尿病有一定的療效。或用於糖尿病的穩定期。

(10)豬脾蜜丸

[原料]豬脾7個。

[做法]將豬脾用瓦盆焙焦,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6克。

[功效]健脾攝精。適用於糖尿病。

(11)地黃花粥

[原料]地黃花適量,粟米100克。

[做法]將地黃花陰幹,搗碎為末,每次用50克粟米煮粥,候熟,將地黃花末加入,攪勻,再煮沸即可。

[功效]滋腎,清熱,除煩,止渴。適用於消渴及腎虛腰痛。

(12)枸杞葉粥

[原料]鮮枸杞葉100克,糯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取枸杞葉洗淨加水300克,煮至200克時去葉,入糯米、白糖,再加水300克煮成稀粥。

[功效]補虛益精,清熱明目。適用於糖尿病以及虛勞發熱,頭暈目赤,夜盲症。

(13)蠶蛹粥

[原料]帶蠶蛹繭10個,大米適量。

[做法]用帶蠶蛹繭煎水,取汁去繭,然後加入大米共煮成粥。

[功效]止渴,益腎。適用於消渴尿頻之糖尿病。

(14)山藥萸肉粥

[原料]淮山藥60克,山茱萸2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淮山藥、山茱萸煎取濃汁,去渣,再與粳米煮成稀粥。

[功效]滋陰固腎。主治下消。適用於小便頻,數量多,混濁如脂膏,或尿甜,口幹舌燥,舌質紅,脈細數。

(15)桂黃漿粥

[原料]肉桂3~5克,熟黃地3~5克,韭菜汁適量(或鮮韭菜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肉桂、熟地黃煎取濃汁,分2份與粳米煮稀粥,粥沸後加入韭菜汁或鮮韭菜(洗淨切細),精鹽少許,煮成粥食。

[功效]溫陽補腎,固澀。主治下消症。

下消陰陽兩虛型的對症生活

糖尿病時間長了,特別是得病超過三、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那麼就會引起陰陽兩虛。

【臨床症狀】

小便頻數量多,混濁如脂膏,甚至飲一溲一,或夜尿頻多;麵色黧黑,耳輪焦幹,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陽痿不舉。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發病原因】

腎陰腎陽相互依賴,互生互根,腎陰虛日久,必損於陽,形成腎陰腎陽兩虛之證候。然消渴為病,陰虛為本,陰虛重於陽虛,所以腎之關門開多合少,故小便頻數,混濁如脂膏。腎虛日久,陰津不能榮養,則麵色黧黑,耳輪焦幹。腰為腎之府,內髒不充,腰失所養,則為腰膝酸軟。陽氣虧損,不能溫煦肢體,故畏寒肢冷。命門火衰,宗筋弛緩,則陽痿不舉,陰陽兩虛,故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此證候以陰虛為主,陽虛居次,但一旦陰虛及陽,則表現為晚期重症,當予重視。下消陰陽兩虛型多是上、中、下三消起初由於陰虛,繼之陰損及陽,導致氣陰兩傷,陰陽俱虛。

【辨證確診】

神疲乏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自汗易感,咽幹口渴,多尿,尿濁,舌紅或淡紅,脈細數無力。男子則陽痿,女子則月經不調。

【中醫治法】

[治法]滋陰溫陽,補腎固攝。

[用藥]應在滋腎陰的基礎上,參入溫陽之品,如巴戟天、仙茅、仙靈脾等。

[主方]金匱腎氣丸:熟地,山萸肉,山藥,雲苓,澤瀉,丹皮,肉桂,炮附子,仙靈脾,地骨皮,玄參,黃連。

【中藥處方】

(1)腎氣丸

[主治]本方為溫補腎陽之祖。方中六味地黃諸品調補腎陰,以附子、肉桂溫補腎陽。

[處方]熟地30克,山萸肉15克,山藥15克,澤瀉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肉桂6克,附子3克。

[用法]水煎服。本方於較多補陰藥之中,加用助陽藥,取陰中求陽之意,而且防止了溫陽藥燥熱之弊。

(2)鹿茸丸

[主治]方中鹿茸溫補元陽為主,配合人參、黃芪,大補元氣以助陽氣之化生,肉蓯蓉、補骨脂以壯腎陽;以熟地、山萸肉、玄參、五味子、牛膝滋補腎陰,兼以固腎;地骨皮清虛熱,茯苓健脾利濕,雞內金助脾胃消化,共成反佐。本方補腎陽選溫潤之鹿茸、肉蓯蓉為主,不取附子肉桂之燥熱,壯陽滋陰兩相呼應,作用較平和,適於陰陽兩衰、陰虛陽虛並重者。

[處方]鹿茸10克,人參30克,黃芪60克,麥冬30克,熟地60克,山萸肉30克,五味子30克,玄參30克,牛膝15克,肉蓯蓉30克,補骨脂30克,地骨皮30克,茯苓30克,雞內金15克。

[用法]製成水丸,每服6克,早中晚各服1次。

(3)右歸飲

[主治]小便頻數、混濁如膏,麵色黧黑,腰膝酸軟,畏寒,舌淡、苔白,脈沉細。

[處方]附子9克,肉桂6克,龜板20克,生、熟地各15克,山萸肉12克,山藥20克,枸杞子12克,澤瀉12克,杜仲12克,丹皮12克,龍骨30克,牡蠣20克,桑螵蛸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4)愈清散

[主治]補益肝腎,溫陽利水。糖尿病腎病。

[處方]鬼箭羽45克,枳椇子10克,威靈仙10克,荔枝核10克,桔梗15克,牛蒡子10克,薑黃10克,仙茅10克,仙靈脾10克,益母草45克,地骨皮30克,黃芪20克,分心木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每日分2次溫服。1~2個月為1療程。

(5)右歸丸

[主治]溫補腎陽,填精補血。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久病氣衰神疲,畏寒肢冷,或陽痿遺精,或陽衰無子,或大便不實,甚則完穀不化,或小便自遺,或腰膝酸軟,下肢浮腫等。

[處方]大熟地240克,山藥(炒)120克,山茱萸(微炒)90克,枸杞(微炒)120克,鹿角膠(炒)120克,菟絲子(製)120克,杜仲(薑汁炒)120克,當歸90克,肉桂60~12克,製附子60~180克。

[用法]上方煉為蜜為丸,桐子大,或如彈丸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滾白湯送下,其效尤速(現代服法:配作蜜丸服,每丸約重15克,早晚各服1丸,開水送下。或按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減,水煎服)。

(6)二仙湯

[主治]育陰助陽。糖尿病並發高血壓(陰陽兩虛)。

[處方]仙茅10克,淫羊藿12克,黃柏6克,知母8克,巴戟天10克,枸杞12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3周為1個療程。

(7)人參丹參湯

[主治]糖尿病性腎病。

[處方]人參10克,麥冬20克,五味子10克,桂枝6克,豬苓和茯苓各30克,澤瀉15克,葶藶子30克,丹參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每日分2次溫服。1~2個月為1療程。

【針灸治療】

[治法]以足少陰腎經穴為主。弱刺激。針刺補法(注:補法,是泛指能鼓舞人體正氣,使低下的功能恢複旺盛的方法。補法用於各種虛證。撚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時間短,大拇指向前,食指向後;提插時先淺後深,重插輕提,幅度小,頻率慢,時間短,以下插為主;進針慢,出針快;針尖隨經脈循行方向,順經而刺;患者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出針後按閉針孔。這些都是對患者進行補法針刺時需要注意的。),加灸。

[處方]太溪、腎俞、足三裏、氣海、命門、胰俞。

[方義]腎俞、命門、太溪、氣海補腎陽,滋腎陰。足三裏補後天以資先天。胰俞為治消渴效穴。

[做法]眩暈者,加太衝透湧泉。失眠者,加神門、三陰交。

【飲食療法】

(1)宜食食物

陽虛病症者宜食熱性的食物,陰虛病症者宜食涼性食物,而陰陽兩虛或陰陽不虛病症者,則宜食平性食物。常見的平性食物有:豌豆、黑大豆、赤小豆、蠶豆、黃豆、粳米、玉米、白薯、馬鈴薯、洋蔥、藕節、黃花菜、薺菜、香椿、茼蒿、圓白菜、芋頭、扁豆、胡蘿卜、白菜、豆豉、百合、荷葉、橄欖、無花果、李子、葡萄、白木耳、木耳、香菇、黑芝麻、榛子、南瓜子、落花生、白果、蓮子、桃仁、李仁、酸棗仁、香榧子、芡實。

(2)忌食食物

盡管豬肺、豬心、豬肉、豬腎、豬蹄、牛肉、鵝肉、白鴨肉、鵪鶉、鵪鶉蛋、蜂蜜、蜂乳、燕窩、雞蛋、鵝蛋、牛奶、白砂糖等食物也屬於中性食物,但糖尿病患者要慎食。

【食療藥膳】

(1)海帶排骨

[原料]海帶100克,豬排骨250克,蔥、薑、鹽各適量。

[做法]海帶用溫水泡發洗淨,切成絲狀備用。排骨洗淨切塊,入鍋中,加蔥、薑,加水適量,共煮沸,撇去浮沫,煮20分鍾,加入海帶及鹽,煮沸10分鍾即可。

[功效]益腎滋陰,強骨補髓,降血糖。適宜於腎虛型糖尿病並發骨質疏鬆症者。

(2)蒜醋鯉魚

[原料]鯉魚1條,糖、醬油、黃酒適量,蒜25克,薑、韭菜、醋各適量。

[做法]先將魚的鰓鱗內髒去掉,洗淨,切塊,用素油煎黃,烹醬油少許,加糖、黃酒適量,加水煨燉至熟,收汁後,盛平盤,上撒薑、蒜、韭菜和澆醋少許即可。

[功效]補腎納氣,止咳平喘,降糖,利水。適宜於體虛久咳、氣喘、胸滿不舒、糖尿病腎病。

(3)玉竹蒸海參

[原料]水發海參50克,火腿肉25克,玉竹、天門冬、香菇各15克。

[做法]將水發海參洗淨,剖成數段,切成長絲狀;火腿肉切成薄片;玉竹和天門冬洗淨後分別切成薄片;香菇用溫水泡發,洗淨後切成細條狀。將海參裝入蒸盆內,抹上精鹽、醬油少許,香菇條及玉竹、天門冬片分放在海參四周,火腿片蓋在上麵,在海參周圍順序碼放,加入雞湯適量,入籠用大火蒸45分鍾即成。

[功效]滋補肝腎,潤燥止渴,降血糖。適宜於腎陰虧虛型糖尿病患者,對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屬陰陽兩虛、燥熱傷肺者亦有較好的療效。

(4)油燜香菇

[原料]幹香菇12朵,花生油、精鹽、味精、白糖、醬油、澱粉各適量。

[做法]將幹香菇用溫水泡發,然後去蒂洗淨。將花生油燒至六成熱,放入香菇,爆香後加入精鹽、糖、醬油,再加適量水,加蓋改用文火燜至水分將幹時,用澱粉勾芡,放入味精,混勻,起鍋即成。

[功效]擴張血管,補腎養血。適宜於腎炎、高血糖病、血管硬化、貧血等症。

(5)破故豆蔻蛋

[原料]雞蛋3枚,破故紙30克,肉豆蔻15克。

[做法]先將雞蛋用清水煮沸,撈出打破外皮,與破故紙、肉豆蔻同煮20分鍾即成。

[功效]溫腎健脾,澀腸止瀉。適宜於糖尿病性腹瀉屬脾腎兩虛者,症見形肢冷、腰膝或少腹冷痛、下利清穀、五更泄瀉等。

(6)銀耳燉豆腐

[原料]銀耳50克,嫩豆腐250克。

[做法]將銀耳用溫水泡發,洗淨,放在沸水鍋中焯透,撈出後撒成片狀備用。嫩豆腐用清水漂洗後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塊,待用。燒鍋置火上,加植物油燒至七成熱,加蔥花、薑末煸炒出香,倒入豆腐小塊,輕輕翻炒,加銀耳片,翻炒均勻,加清湯(或清水)500毫升,改用小火煨煮40分鍾,待豆腐漂浮湯麵、銀耳呈黏糊狀時,加適量精鹽、味精,拌勻即成。

[功效]滋陰補虛,清熱生津,降血糖。適宜於腎陰虧虛型糖尿病。

(7)韭菜炒蝦肉

[原料]鮮蝦肉500克(幹蝦肉250克),韭菜150克,鹽等調味品適量。

[做法]用水泡軟幹蝦肉或直接將鮮蝦肉洗淨備用。韭菜洗淨切段。鍋置旺火上,加油適量燒熱,將蝦肉與韭菜同入鍋內炒熟,加鹽等調味品即成。

[功效]益腎興陽。適宜於腎陽不足型糖尿病並發性冷淡者。

(8)豬胰煲山藥

[原料]豬胰1條,山藥60克,鹽適量。

[做法]將豬胰洗淨切塊,和山藥共和水煮湯。加食鹽調味。

[功效]益氣養陰,健脾補腎。

(9)紅燒鱔魚

[原料]鱔魚500克,水發玉蘭片100克,蔥段5克,薑片3克,蒜瓣5克,紹酒10克,白糖5克,醬油8克,醋5克,鹽3克,味精1克,花生油100克。

[做法]將鱔魚摔昏,用錐子將鱔魚釘在長條木板上,左手理直鱔魚,右手持厚背小刀從頜下切開,從骨邊下刀,劃至鱔尾,脊骨與鱔肉即分離,用小刀將鱔魚切成4厘米長的片段。將玉蘭片切成4厘米長、2厘米寬、0.3厘米厚的片;炒鍋置於火上,放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將鱔片煸炒,表麵略焦,倒入漏網瀝油;炒鍋放入花生油,燒至六熟,下玉蘭片略炸一下再放入鱔魚片。蔥段,烹紹酒,下醬油、醋合炒、然後放入清湯燜一分鍾,加入味精,用濕澱粉勾芡,淋芝麻油即可。

[功效]補中氣,溫補腎陽。鱔魚中含有黃鱔魚素A和B具有顯著降血糖作用。實驗證實黃鱔魚素對正常血糖無明顯影響,但對高血糖有類似胰島素作用,故有調節血糖作用。

二、糖尿病變證中醫辨證分型對症生活

氣陰兩虛型的對症生活

氣陰兩虛是糖尿病中最為常見的證候,據統計,占整個糖尿病患者的30%,大多由陰虛熱盛型轉變而來。

【臨床症狀】

口幹口渴,飲不甚多,尿亦不甚多,多食易饑不明顯,伴有自汗,氣短乏力,神疲倦怠,腹脹便溏;五心煩熱,潮熱盜汗,頭暈,耳鳴,失眠心悸。舌淡或淡胖,脈弱或細弱。

【發病原因】

本證多見於中後期,據某些醫生的臨床觀察,其出現率約30%~50%,是變證中最常見者。其證候無燥熱之象而皆屬虛象,由於燥熱不明顯,故三多症狀皆不明顯。陰虛失於濡潤,則口幹口渴,頭暈耳鳴,心悸失眠;虛火內生,而見潮熱盜汗,五心煩熱,此時雖仍以腎陰虛為主,但心、肝、肺陰皆不足。由於氣虛,故見自汗、氣短乏力、神疲倦怠,氣虛失運,則腹脹、便溏、多食不明顯。氣虛以脾為主而兼肺氣。

【辨證確診】

Ⅱ型糖尿病患者屬氣陰兩虛證。應從肺胃氣陰兩虛,心脾氣陰兩虛、脾腎氣陰兩虛等方麵整體把握。臨床以口幹,乏力,氣短,舌胖苔白,脈沉細為辨證要點。

【中醫治法】

[治法]益氣養陰為先,視標本緩急,靈活論治。

[用藥]生脈散合增液湯加味,玉液湯、玉泉丸、降糖甲片等。

[主方]生脈散合增液湯加味:生黃芪,黃精,太子參,麥冬,五味子,生地,玄參,葛根,花粉,山藥,山萸肉。

【中藥處方】

(1)玉泉丸加減

[主治]本方以花粉、葛根、麥冬、烏梅、生地、五味子養陰生津,以人參、黃芪、黃精、茯苓補益元氣,共成益氣養陰之效。玉泉丸為治消渴名方,雖有成藥,仍須掌握以氣虛、飲食轉少為應用指征。

[處方]天花粉45克,人參30克,生黃芪30克,茯苓30克,葛根45克,麥冬30克,烏梅肉30克,沙參30克,黃精30克,生地30克,五味子30克。

[用法]煉蜜為丸,每丸10克,日服三次,每次1~2丸。或以牛乳、羊乳易蜜為丸。

(2)元參湯加減

[主治]用於糖尿病氣陰兩虛兼有血瘀者。

[處方]蒼術、元參、生黃芪、山藥、生地、熟地、黨參、麥冬、五味子、五倍子、生龍骨(生牡蠣代)、茯苓。

[用法]水煎服。日服1劑。

(3)降糖煉蜜丸

[主治]適宜於老年體弱、熱證不甚明顯、氣陰兩虛的患者。

[處方]生地120克,天冬、紅參各60克,首烏180克,胎盤1具或河車粉60克。

[用法]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10克,早晚各服1丸,緩補其本,久服可獲良效。

(4)生脈散

[主治]適用於氣陰兩虛所致口渴咽幹、乏力多汗之糖尿病患者。

[處方]人參6克,麥冬15克,五味子10克。

[用法]1劑煎3次,1天服完。

(5)益氣養陰調中湯

[主治]益氣養陰調中。主治糖尿病腎病。

[處方]紅參10克,黃精30克,龜板膠20克,葛根30克,白術20克,茯苓30克,山藥30克,豬苓20克,澤瀉30克,半夏15克,陳皮20克,砂仁10克,丹參30克,黃連10克等。

[用法]水煎,每日1劑。4周為1個療程,平均每人服藥2~4個療程。

(6)益氣育陰通淋湯

[主治]Ⅱ型糖尿病合並泌尿係感染。

[處方]黃芪30克,生地黃、懷牛膝、茯苓、車前子各15克,黃柏、澤瀉、山萸肉、豬苓各12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7天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4個療程。

(7)八珍湯

[主治]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氣血雙虧,目失所榮)。

[處方]黨參12克,白術10克,甘草6克,當歸12克,川芎6克,赤芍10克,熟地10克,黃芪15克,陳皮6克,穀精草12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3周為1個療程。

(8)補腎活血方

[主治]老年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處方]何首烏15克,黃精15克,石斛10克,淫羊藿10克,葛根10克,赤芍10克,川牛膝10克,三七粉2克(衝)。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1個月為1個療程。

(9)駐景丸

[主治]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肝腎不足,水虧目睹)。

[處方]菟絲子12克,楮實子12克,茺蔚子12克,枸杞子10克,車前子12克(包),生、熟地各10克,山萸肉6克,製首烏15克,三七粉6克(分衝),五味子4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3周為1個療程。

(10)糖眼明

[主治]糖尿病性眼底出血。

[處方]黃芪、生地、玄參、蒼術、丹參、葛根、桃仁、當歸、水蛭、三七、菊花、青葙子。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

(11)蒼玄山黃湯加味

[主治]糖尿病合並冠心病。

[處方]蒼術10克,玄參10克,山藥20克,黃芪30克,丹參15克,葛根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溫服。30劑為1療程。

(12)黃連調心湯

[主治]糖尿病並發心律失常。

[處方]黃連15克,西洋參12克,陳皮12克,珍珠1克,當歸12克,甘草6克。

[用法]上藥每日1劑,分3次口服,服藥期間停用其他藥物,20天為1個療程。

(13)三消散

[主治]糖尿病性心血管病變。

[處方]丹參、炒黑豆、蠶蛹各200克,何首烏、枸杞子、炒核桃仁各100克,白茯苓50克,川芎、炒雞內金各36克。

[用法]上藥研末,每飯前服20克,每日3次。

(14)益氣通脈湯

[主治]糖尿病性冠心病。

[處方]西洋參8~10克,黃芪30~60克,丹參15~30克,麥冬10~15克,五味子10~15克,降香10~15克,鬱金15~30克。

[用法]以上均為每日服1劑,3個月為1個療程。當開始接受中藥治療時,暫不停用西藥,以後在治療過程中依據不同反應逐步撤除。有的可保留服用消渴丸。

(15)補陽還五湯加味

[主治]腦卒中後遺症半身不遂(氣血兩虛,瘀血阻絡)。

[處方]黃芪30克,當歸尾15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紅花6克,桃仁12克,丹參15克,地龍12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3周為1療程。

(16)益氣養陰通絡方

[主治]益氣養陰、活血通脈。

[處方]黃芪24~45克,西洋參(或太子參)15~30克,路路通9~12克,生地12~24克,赤芍、當歸、牛膝、木瓜、地龍各9~15克,雞血藤、丹參各15~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5天為1療程。

(17)益氣養陰活血湯

[主治]補氣生津,活血潤燥。

[處方]黃芪30克,生地15克,葛根15克,玄參20克,川芎10克,丹參30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蒼術15克,豨薟草20克。

[用法]煎汁250毫升,每日1劑,早晚分服。

(18)養血通絡湯

[主治]益氣固表,生津止渴,活血化瘀,祛風通絡。

[處方]黃芪30克,丹參30克,葛根15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雞血藤15克,絡石藤10克,鉤藤10克,石楠藤10克,蘄蛇5克,地龍10克,廣木香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0日為1個療程。

(19)益氣通絡湯

[主治]益氣養血,活血通絡。

[處方]黃芪30~60克,生地15克,丹參30克,當歸12克,懷牛膝9克,雞血藤80克,木瓜9克,穿山甲片9克,地龍9克,蜈蚣1~2條,路路通9克。

[用法]頭煎加水400毫升,濃煎取汁250毫升,二煎加水300毫升,取汁150毫升,兩煎相混分2次口服。

(20)補陽還五湯

[主治]益氣養陰,活血通絡。

[處方]生黃芪30~60克,當歸15~30克,赤芍10~15克,桃仁、紅花、地龍、山萸肉各10克,雞血藤、丹參、玄參各30克,葛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20天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2個療程。

(21)桃紅四物湯加味

[主治]活血化瘀,益氣養陰。

[處方]當歸2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生地30克,桃仁15克,紅花15克,黃芪30克,黨參30克,黃精50克,枸杞子2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20天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2個療程。

(22)滋陰活血湯

[主治]疏通經絡,養血活血。

[處方]生黃芪、茯苓、丹參、葛根、雞血藤各30克,生地20克,澤瀉、山萸肉、水蛭、紅花各10克,川芎、威靈仙各15克,蒼術25克。

[用法]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口服,每日1劑,連用1個月為1個療程。

【針灸治療】

[治法]以胰俞為主穴,配穴加肺俞、脾俞、三陰交。溫針,補法。

[處方]胰俞、肺俞、脾俞、三陰交。

[做法]穴位常規消毒,選用1.5~2寸毫針針刺,用補法。諸穴得氣後將艾團軒於針柄上點燃,自燃。燃燒完畢留針20分鍾。每日1次,10天為一療程。

【飲食療法】

(1)宜食食物

宜食補氣補陰類食物。常見補氣類食物有:糯米、小米、大麥、黃豆、栗子、大棗、蘋果、鰱魚、黃花菜、香菇、胡蘿卜、山藥等;常見補陰類食物有:白木耳,梨,桑椹,鬆子,芝麻,黑豆,豆腐,小麥,菠菜。

(2)忌食食物

常見的補氣類食物如牛肉、雞肉等應該少吃;常見的補陰類食物如甘蔗,白砂糖,飴糖,蜂蜜和蜂乳等也應少吃。

【食療藥膳】

(1)天冬枸杞茶

[原料]天冬、枸杞子各20克,黨參、五味子各10克。

[做法]將上4味共製粗末,放入保溫杯中,用沸水衝泡,代茶飲用。每日1劑。

[功效]養陰清熱,益氣固精。用治腎陰虛型糖尿病。

(2)地黃枸杞茶

[原料]熟地黃15克,枸杞子、天冬各12克,五味子6克。

[做法]將上4味共製粗末,放入保溫杯中,用沸水衝泡,代茶飲用。每日1劑。

[功效]補益肝腎,養陰固精。用治腎陰虛型糖尿病。

(3)益氣養陰茶

[原料]人參10克,黃芪20克,淮山藥30克,玄參、天花粉各15克,知母12克。

[做法]將上藥水煎2次,取汁混勻,代茶飲用,早晚分服。隔日1劑。

[功效]益氣養陰,止渴除煩。用於治療糖尿病之口幹思飲、尿多、氣短乏力等。

(4)蘑菇炒刀豆

[原料]罐頭蘑菇150克,鮮刀豆莢150克,胡蘿卜80克,味精3克,川辣椒10克,精鹽4克,香油8克,薑片6克,花生油20克。

[做法]蘑菇從罐頭瓶中撈出,控幹;鮮豆莢撕去筋脈;胡蘿卜去根、頂,剝去紅皮,切片。將川椒放入鐵鍋內,用小火熄至酥脆,倒在案板上碾碎成川椒末。川椒入鍋焙製時,稍有酥脆即可,不可用大火焙製,以免焦糊,失去原味。炒鍋放旺火上,倒入花生油燒熱,放入薑片煸出香味,倒入蘑菇、胡蘿卜片,調入精鹽,加水燒5分鍾,再放入刀豆莢燒3分鍾,調入味精、香油,顛翻均勻,出鍋裝盤,撕上川椒粉即成。

[功效]川椒辛味甘,具有促進消化、健胃止痛功效。蘑菇性平味甘,能化痰理氣、補氣益胃,具有明顯降血糖作用,有胎甲球糖尿病人康複。

(5)翡翠莧菜

[原料]莧菜500克,幹貝絲6克,香油200毫升,藕粉少許,鹽、薑絲各適量。

[做法]將莧菜去掉老根,放在加鹽的沸水中燙一下,清水衝淨,切成3厘米長的段。將炒鍋置火上,倒入香油,燒熱後放入幹貝絲、薑絲、莧菜段,加適量鹽,用旺火快速翻炒,再在鍋內調入藕粉勾芡,即可盛出食用。用旺火炒菜,可保持菜翠綠鮮豔,口感也會脆嫩。

[功效]幹貝含蛋白質、糖類、脂肪、鈣、磷、鐵等成分。有和胃調中滋陰補虛的功效。

香油可降血糖,防治動脈硬化症,還可黑發。可謂老年人必需的理想食品。

藕粉益血止血,清熱生津,調中開胃,提高食欲。因此用藕粉勾芡,對老年人比用澱粉效果要好得多。

此菜用香油炒,香味濃厚;用藕粉勾芡,細膩光滑,色澤鮮豔,味道清香。

(6)桂心粥

[原料]桂心6克,桑白皮5克,粳米60克。

[做法]先以水煎桂心和桑白皮,約30分鍾後去渣留汁,以藥汁煮粳米為粥。

[功效]滋補陰陽。適宜於陰陽兩虛型糖尿病。

(7)花生粥

[原料]花生仁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上2味煮成粥即可。

[功效]滋陰潤肺。適宜於糖尿病並發氣管炎屬陰虛肺燥者。

(8)黃精黑豆湯

[原料]豬肝50克,枸杞子10克,紅皮雞蛋1個,生薑片、精鹽各適量。

[做法]鍋內加水燒開,放入薑片、精鹽、枸杞子,煮約10分鍾至枸杞子膨脹,將切成片的豬肝加入。待豬肝煮熟,將雞蛋打入碗中攪勻,澆在湯中,熟後即成。

[功效]補肝養血,益精明目。適宜於糖尿病性視網膜炎屬肝血不足者。

脾胃氣虛型的對症生活

指脾氣虛胃氣虛同時存在,多因高糖的影響犯胃導致脾胃虛弱,而進補則補氣先重於脾胃。

【臨床症狀】

口渴多飲,飲食不香,食納轉少,食少腹脹,大便溏薄,四肢無力,神疲氣短。舌淡胖大,或有齒痕、脈細弱。

【發病原因】

脾胃氣虛之產生,一則由多食日久,無所節製,而損傷脾胃;二則由久服藥物,或苦寒傷脾,或滋膩礙脾,均可導致脾胃氣虛。臨床多見氣陰兩虛者,而以脾胃氣虛為主者亦時有所見。因為此證以氣虛為主,所以口渴不如燥熱型之嚴重,多尿也不明顯。脾胃氣虛,不能運化,所以由多食而變為不能食,腹脹便溏。

【辨證確診】

從脾氣虛和胃氣虛等方麵進行把握。臨床以食少腹脹,四肢乏力,神疲氣短,舌淡白胖大,脈細弱等為辨證要點。

【中醫治法】

[治法]健脾益氣。

[用藥]人參、白術、山藥、白扁豆益氣健脾,茯苓、薏苡仁健脾益氣兼可除濕,砂仁、桔梗通調氣機,防止過補壅滯、阻礙氣機。諸藥配合,脾氣得補,胃氣得降,脾胃升降和調,則津液自生、口渴自止。

[主方]參苓白術丸加減:人參,白術,茯苓,山藥,白扁豆,蓮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中藥處方】

(1)白術散

[主治]人參、白術為主藥,健脾益氣,以葛根益氣生津,藿香、木香芳香醒脾,行氣而健胃,茯苓健脾利濕,甘草益氣。對於有陰津損傷之基礎,而見脾胃氣虛之消渴,頗為貼切。

[處方]人參10克,白術20克,茯苓20克,炙甘草3克,藿香10克,葛根20克,木香6克。

[用法]製成散劑或水丸。每服6克,日3次。

(2)參芪地黃湯加味

[主治]糖尿病腎病。

[處方]生地20克,山藥15克,山萸肉12克,雲苓12克,澤瀉10克,丹皮10克,生黃芪30克,太子參30克,丹參30克,紅花10克,白茅根30克,益母草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每日分2次溫服。1~2個月為1個療程。

(3)芪蓉降糖衝劑

[主治]預防糖尿病伴發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及腦血管疾病。

[處方]黃芪、肉蓯蓉、人參、黃精、枸杞子、生地黃、肉桂。

[用法]每次10克,每日3次,餐前半小時衝服。1個月為1個療程。

(4)胃關煎加味

[主治]糖尿病性腹瀉。

[處方]熟地15克,山藥30克,白扁豆15克,炮薑10克,吳茱萸6克,白術15克,丹參15克,益智仁10克,製附子6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劑,複煎,早晚分服。10天為1個療程,有效後堂需連用2~3個療程,以鞏固療效。

(5)真人養髒湯

[主治]糖尿病頑固性腹瀉。

[處方]人參5克(或用黨參30克),炒白術、肉桂、白芍各12克,肉豆蔻、訶子各15克,罌粟殼、廣木香各6克,炙甘草5克。

[用法]每劑加水800毫升,煎50分鍾,兩煎混合,分3次溫服,每日1劑。5天為1個療程。如果腹瀉控製後可用參苓白術散內服,以進一步鞏固。

(6)保真湯加減

[主治]糖尿病合並肺結核(晚期)。

[處方]黃芪30克,茯苓12克,白術12克,陳皮12克,天麥冬10克,生熟地10克,柴胡12克,地骨皮15克,知母12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3周為1個療程。

(7)補陽還五湯加味

[主治]糖尿病壞疽。

[處方]生黃芪30克,黨參15克,桃仁10克,紅花15克,赤芍30克,川芎15克,當歸15克,地龍10克,血竟10克,益母草30克,牛膝30克,防風10克。

[用法]糖尿病壞疽。

(8)芪桃湯

[主治]糖尿病肢端壞疽。

[處方]黃芪30~60克,桃仁12克,熟地15克,玄參15克,白芍12克,桂枝6~12克,當歸12克,牛膝15克,虎杖12克,知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20天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2個療程。

(9)黃芪六一湯

[主治]正虛邪盛,皮膚紅腫,生疽生痛。

[處方]黃芪300克,甘草50克。

[用法]上為末,開水吞服,每次6克,每日2次。

(10)參母石膏湯

[主治]滋補肝腎,養陰潤燥,益氣清熱,生津止渴。主治糖尿病。

[處方]人參5克(黨參倍量),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黃連、阿膠(烊化)、花粉、麥冬、地骨皮各9克,白芍、山藥、黃精、蒸首烏各15克,雞子黃2枚(兌衝)。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11)溫陽利水湯

[主治]糖尿病神經原性膀胱。

[處方]黃芪60克,桂枝15克,白術15克,茯苓20克,澤瀉10克,枳殼10克。

[用法]水煎,早、中、晚3次分服,每日1劑,1個月為1個療程。服藥期間囑患者嚴格按時排尿,每次排尿時間不少於5分鍾,反複用力利用腹壓排尿,白天2~3小時排尿1次,夜間隨醒即尿,經常自己或由家人協助按摩恥區,膀胱過於飽滿者,勿過於用力按壓,大量尿瀦留確不能自行排出者予以臨時導尿,嚴重者短期保留導尿。

【針灸治療】

[治法]以脾俞、膈俞、足三裏為主穴,配穴加胰穴、地機、陰陵泉、複溜、太溪、三陰交、肺俞、腎俞、關元、華佗夾脊。體針,補法。

[處方]脾俞、膈俞、足三裏、胰穴、地機、陰陵泉、複溜、太溪、三陰交、肺俞、腎俞、關元、華佗夾脊。

[做法]胰穴位置:6~8胸椎旁壓痛點。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每次取2~3穴,可輪流選用。進針得氣後,先緊按慢提十數下再慢按緊提十數下,並結合撚轉。留針30分鍾,出針前再行手法1次,出針後指壓針孔。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停針3~5天後,再繼續下一療程。

【飲食療法】

(1)宜食食物

常見的補脾、健脾的食物有山藥、榛子、牛肉、狗肉、大棗、菱角、櫻桃、芡實、蓮子肉等。常見的健胃食物有銀耳、胡椒、土茯苓、扁豆等。另外,多吃粗糧和多纖維的食物也有利於健胃。

(2)忌食食物

脾虛者根據其宜忌原則,應當忌食或少吃阿膠、馬奶、牛奶、海參、甲魚、螃蟹、蛤蜊、蚌肉、蜆肉、鰒魚、芝麻、蕎麥、柿子、柿餅、荸薺、柑、橘、香蕉、桑椹、無花果、獼猴桃、西瓜、甜瓜、海鬆子、柏子仁、生蘿卜、水芹菜、落葵、菊花腦、茼蒿、菠菜、蓴菜、發菜、蕺菜、地瓜、絲瓜、生菜瓜、生黃瓜、紫菜、地耳、金針菇、草菇、菊花、金銀花、地黃、決明子、西洋參、胖大海、薄荷等。

【食療藥膳】

(1)香幹肉絲炒芹菜

[原料]芹菜150克,香幹50克,瘦豬肉50克,植物油10克,醬油10克。

[做法]將芹菜支根洗淨,用沸水焯過,切成細絲;香幹、豬肉分別切成細絲。炒鍋上火,放油燒熱,下肉絲煸至八成熟,放入芹菜、香幹絲、醬油、炒熟即可。

[功效]健脾生血,養肝明目,護膚潤肌,舒筋活絡。適用於糖尿病等。

(2)赤小豆鯉魚湯

[原料]赤小豆30克,天花粉15克,鯉魚1條(約500克),蔥花、生薑末、黃酒、植物油、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赤小豆揀雜,洗淨,用溫水泡發。將天花粉洗淨,曬幹或烘幹,切成3段,放入燒至六成熱的油鍋中煸透,加入黃酒,並加蔥花、生薑末,出香味後,移入大碗中。湯鍋(亦可用砂鍋)加水後,置火上澆沸,加入赤小豆,中火煮30分鍾,放入煸透的鯉魚,改用小火煮30分鍾,待鯉魚熟爛、赤小豆酥爛時,調入天花粉,拌勻,再煮至沸,加入精鹽、味精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除濕消腫,降血糖。適用於胃燥津傷、燥熱傷肺型糖尿病,對糖尿病找發高血壓病、腎髒病者尤為適宜。

(3)山楂粥

[原料]山楂40克,粳米80克。

[做法]先將山楂炒至棕黃色,加溫水浸泡片刻,煎取濃汁約150毫升,與粳米混和,再加水400毫升,以文火煮粥,至米花湯稠。調味即成。

[功效]補脾開胃,化滯消積,活血化瘀。

(4)荔枝粥

[原料]幹荔枝(去殼帶核)50克,大棗25克,粳米50克。

[做法]將全部配料同入炒鍋,加水適量,以文火熬。

[功效]益氣生津、補肺寧心、健脾開胃。

(5)薏米粥

[原料]薏米150克,薄荷15克,荊芥15克,蔥白15克,豆豉5.0克。

[做法]將薄荷、荊芥、蔥白擇洗幹淨後,注入清水約1500毫升,燒沸後,用文火煎約10分鍾,潷出原汁,盛於碗內,將薏米淘洗後置入鍋內,加入藥汁,中火煮至薏米開花熟爛。加食鹽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祛濕,通絡。

(6)淮山扁豆粥

[原料]淮山藥30克,白扁豆15克,粳米15克。

[做法]粳米、白扁豆洗淨,山藥切片。將粳米、白扁豆放入鋁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熬煮至八成熟時,加入山藥片,繼續熬煮至熟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