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糖尿病的中醫治療方法
一、糖尿病中醫中藥治療
糖尿病的中醫治則
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療疾病的總則。臨證根據其症狀表現不同,如上消,口渴多飲症狀表現明顯,中醫責之於肺,病位在肺,以肺燥為主,肺主氣為水之上源,敷布津液。肺受燥熱所傷,則津液不能敷布而直趨下行,隨小便排出體外,小便頻數量多,則口渴多飲。故治以生津止渴、養陰潤肺為主;中消則多食、易饑症狀較突出,中醫認為病位在胃,以胃熱為主,治以養陰為主,清熱為輔;下消以多尿為主,病位在腎,腎或陰虛重,或陰陽俱虛,視其症狀表現而滋補腎陰陽。
按:辨證除辨病位、辨陰陽外,要辨虛實;虛實之重在於:虛證之熱象用清瀉之品則亦熱,偶有實證之實熱,清瀉之品也應視其陽實之多少而斟酌用之。見好即收,不可過之,不可純用甘寒。過服甘寒滋膩、苦寒清降之織品,多致滯胃傷脾,脾運不健,胃納失職,虛之象更趨嚴重。
陰虛之人伴陽虛,慎用溫補。
標本兼治
消渴病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陰虛可內生燥熱,燥熱易傷陰津,臨床上視陰虛和燥熱之表現側重不同而辨之輕重緩急。一般初病多以燥熱為主,治療重清熱,兼滋陰。病程較長者陰虛與燥熱互見,治以滋陰清熱;患病日久傷陰,治以補腎養陰;重症之陰陽俱虛者,治以補腎、溫陽滋陰。
消渴病以陰虛為本,故治療用藥,尤其是清熱藥,注意勿傷陰;溫陽藥溫而勿燥,選溫潤和緩之品。
攻補兼施
消渴病之基本特點是本虛標實(注:本虛指陰虛、陽虛、氣虛、血虛、肝虛、心虛、脾虛、肺虛、腎虛。標實即痰濁、水濕、瘀血。),且互為因果。中醫有:“久病必虛”之說,消渴病痰瘀貫穿始終,瘀血又是消渴病最重要的病理產物,是並發症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療攻補兼施,補其本虛,攻其邪實。在益氣養陰、滋補腎陰、溫陽滋陰之同時,配合活血祛瘀、清熱解毒之法。
痰瘀是消渴病的病理產物,祛痰、化痰、活血化瘀等攻法用藥時,當注意用藥之度。治療此類疾病一定要掌握好補之度與攻之度。用藥與病症:攻之過了則虛,補之過了則壅滯。
糖尿病的中醫治法
滋陰清熱法
消渴病是由於稟賦不足,鬱熱或勞欲過度等導致的陰津虧耗,因陰虛而生內熱,因內熱而耗津液,故立滋陰清熱法。
益氣養陰法
適宜於消渴病之久病,氣陰兩虧者。
補腎法
久病必傷腎耗陰,消渴病初起之陰虛也主要指腎陰虛。腎陰不足則內熱叢生,虛火上燔心肺則煩渴多飲,灼脾胃則消穀善饑,腎氣不固則開合失司,則小便清長。補腎之道首辨陰陽,用藥之道首選溫潤。
補脾法
消渴病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疲倦乏力、少氣懶言、自汗、易感冒、舌體胖大齒痕、脈虛無力等正氣虛弱之症,中醫認為本病與氣虛關係密切,氣虛是本病久治不愈的征結。偏陰虛燥熱之論,過服甘寒滋膩、苦寒清降之品,多致滯胃傷脾,脾運不健,胃納失職,氣虛之象更趨嚴重。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髒腑血脈的營養運行,都必須依賴脾胃運化水穀之精微來支持。
從肝論治
消渴病從肝論治,起於清代。肝是人體最大的代謝器官,肝鬱或化火、或瘀、或滯都可導致全身氣血的運行不暢,代謝受阻,肝病及脾,俗話說肝木克脾土,木克土的結果是引起一係列脾受克後的症狀,或許肝的症狀表現不明顯,脾確症狀明顯,使人們注意脾而忽略肝。
治消渴病肝是一個不可不調的髒,治以疏肝清瘀。肝疏泄條達,脾運化水穀精微濡養肌肉,代謝順暢,病之不存。
化痰祛瘀法
消渴病陰虛生內熱,煉津成痰,飲食厚味生熱、生痰,痰阻經絡,脈絡不暢,瘀阻內生,血行不暢而致瘀血,痰瘀互結,相互致病,故立化痰祛瘀法。
痰阻經絡,脈絡不暢。脈絡不暢,氣血必瘀滯。因此,中醫也可用針灸,通過針灸調暢經絡,使氣血流暢;中藥有歸經,用中藥疏通經絡瘀滯,使氣血流暢,也可達到痰瘀不結,病之不存。
解毒降糖法
毒,毒邪。指機體的生理或病理產物不能及時排出,蘊積體內所產生的病理產物。
活血化瘀法
血行不暢,血瘀是消渴病中的一個病理機製,因此立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一般在其他治療的基礎上加以應用,如益氣養陰、解毒加活血祛瘀,既可控製原發病,又可製約病變的進一步發展。
陰陽雙補法
消渴病中期,陰虛愈重,陰損及陽,則陰陽俱虛,故在治療時立陰陽雙補之法。
回陽救逆法
亡陽欲厥,病勢險惡之時實施。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
祖國醫學在糖尿病的治療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許多治療方法和療效是西醫西藥所不具備的,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各取所長,這對於糖尿病的治療大有益處。
西藥的特點是降糖作用強而明顯,這方麵中藥是無法比擬的,而中藥則在於改善症狀和治療慢性並發症。有的病人在使用西藥治療後,血糖控製很好,但疲乏無力等症狀仍較明顯,這時加一些中藥進行全麵調整,效果就會更好。對一些糖尿病腎病及視網膜病變者,通過中醫辨證論治,采取全身綜合治療,效果也優於單用西藥者。但在中醫治療時應強調整體觀念和因人施治,糖尿病的主證是熱與虛,尤以腎陰虛多見,陰虛則生內熱,燥熱則傷陰,病人常出現口幹、喜飲、舌燥及津液不足的表現。若陰虛日久,則脾腎陽虛,臨床出現虛寒之證。若發生了糖尿病血管及神經並發症則多屬於氣滯血瘀等。對不同的病期、病症采用不同的方法辨證施治,因人而異地分析、治療,方能達到滿意的療效。
這裏還應強調一點,在中醫、中藥治療時,同樣需要控製飲食和體育鍛煉,治療結果也隻是控製疾病而不是治愈疾病。經常使用的某些中成藥(如消渴丸)其內也含有西藥成分,在使用時也應注意避免引起低血糖反應。
應用降糖中成藥的注意
現在我們所用的降糖中成藥,雖說都是前輩的經驗總結,效驗俱彰。但具體應用時,為了提高療效,要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濫用,還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辨證用藥
如上所述,臨床上用於糖尿病康複的中成藥有很多種類,不同類型的降糖中成藥,其功效及主治證型不盡相同,如六味地黃丸主要功效為滋陰清熱,補益肝腎,適宜於糖尿病以肝腎陰虛,小便多為主的下消症;而黃連丸則以清瀉心胃之火見長,對於上、中消渴較好。
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選擇用藥
糖尿病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表現不一樣。因此,在用藥上也應做到有針對性。糖尿病初期多屬上消或中消,可用清瀉肺胃、養陰生津的降糖中成藥,如黃連丸、玉泉丸等;病久或疾病發展到後期,糖尿病主要以肝腎損傷為主,多屬下消,宜用補肝腎、滋陰液的降糖中成藥,如六味丸、菟絲子丸等。
根據病情的輕重用藥
一般來說降糖中成藥作用和緩,無副作用,可以長期使用,適用於輕型、糖尿病病人。如果病情較重,或者為I型糖尿病病人,則非其力所能及,必須配合使用胰島素或其它的康複方法,切不可固守不變,貽誤病情。
常用降血糖中草藥
(1)黃芪
本藥具有明顯的強心功效,對正常心髒亦有加強收縮作用,對因中毒或疲勞的心髒其強心作用更為顯著。此外,它還能保護肝細胞,防止肝糖原減少,促進肝細胞再生;有降壓作用;並可使冠狀血管和全身末梢血管擴張,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及營養狀況;略有降血糖功效。
(2)人參
本藥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機體對外界不良條件的抵抗力。它能降低正常血糖及腎上腺素或高滲葡萄糖所致的高血糖;對四氧嘧啶糖尿病犬或雄性大鼠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能輕度降低血糖,但不能阻止發病與死亡。人參提取物還有調節血糖水平的作用。人參皂甙的降血糖機製似不同於胰島素和降糖靈,它既能抑製四氧嘧啶對動物胰島β細胞的破壞,又能促進殘存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停藥後仍可維持其降糖作用1~2周。
(3)枸杞子
據實驗研究,枸杞子有降低血糖和降血壓的作用;並有促進肝細胞再生和抗脂肪肝的功效。
(4)玄參
本藥有擴張血管的作用;並有降低血糖和降血壓的功效。
(5)地黃
生、熟地黃均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地黃煎劑口服、浸膏及由醇浸液提取的地黃素皮下注射,均可降低家兔血糖。醇浸膏肌注能降低由靜脈注射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
(6)生山藥
本藥所含的澱粉酶,有水解澱粉為葡萄糖的作用,對糖尿病有一定療效。
(7)地骨皮
本藥含有不飽和和必需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等。它具有抗脂肪的作用,能抑製中性脂肪在肝髒的合成,促進中性脂肪移向血流,因而保證了肝髒維持正常血糖的生理功能,達到降低血糖控製病情之目的。地骨皮煎劑給家兔灌服,使血糖先升高然後持久降低,平均降低14%,對注射腎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雖無明顯對抗作用,但可縮短高血糖的持續時間。地骨皮對實驗性糖尿病小鼠胰島β細胞的形態、結構損害有一定的減輕作用。
(8)葛根
本藥含多糖澱粉,遇水膨脹而膠著,有緩解局部刺激的作用,塗敷局部能消炎症,內服可消腸炎。它具有強力解熱作用;能降低血糖;還能緩解肌肉痙攣,善治項背強急。
(9)黃精
本藥含黏液質、澱粉及糖等。它有抗脂肪肝、降低血糖及降低血壓的作用,並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對足、股癬有較好的療效。兔灌服黃精浸膏後血糖含量先漸漸增高,然後降低,血糖的暫時增加,可能是由於其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所致。黃精浸膏對腎上腺素引起的血糖過高有顯著抑製作用。
(10)玉米須
本藥含糖類、蘋果酸等,有利尿、降血壓的功效。它可促進膽汁分泌;降低血液黏稠度;並可增加血中凝血酶原,加速血液凝固。其發酵製劑對家兔有非常顯著的降血糖作用。
(11)五味子
本藥對中樞神經係統有興奮作用,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動,提高工作效率。它可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機體對非特異性刺激的防禦能力;並能降低血糖。
(12)知母
本藥有解熱、抗菌、鎮痛及祛痰作用;能降低神經係統的興奮性,對實驗性糖尿病的小鼠,靜脈注射知母水溶性提取物,可降低血糖。
(13)蒼術
本藥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物質,可用以治療缺乏維生素A所引起的夜盲症及角膜軟化症。動物實驗證明,它有抑製血糖作用,大劑量可使血壓下降。
(14)玉竹
本藥有強心作用;並可降低血糖。
(15)茯苓
本藥有利尿、鎮痛作用;能促進鉀、鈉、氯等電解質的排出,可能是抑製腎小管重吸收的結果;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16)黃連
本藥的根莖含有多種生物堿,主要成分為小蘖堿(即黃連素)。黃連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原蟲作用,其抗菌力強,抗菌效果明顯;並能增強人體的免疫機能。它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其降糖機製是抑製肝糖原異生或促進外周組織的葡萄糖酵解;抗升糖激素作用亦與降血糖有關,能促進胰島β細胞再生及功能恢複。本藥同時有降壓、降血脂及抗感染作用,對防止糖尿病的並發症亦有意義。小蘖堿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利於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凝血異常。本藥也用於癌症的輔助治療。
(17)澤瀉
本藥具有顯著的利尿作用,用藥後除尿量增加外,尿中鈉、氯、鉀及尿素排出量也增加。它的多種成分對實驗性高膽固醇血症有明顯的降血清膽固醇作用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實驗證明澤瀉能改善肝髒脂肪代謝而有保肝作用。澤瀉具有輕度降血糖作用,用藥後3~4小時,血糖降至最低點,較給藥前降低16%。在心血管方麵:它有輕度降血壓作用,中度增加冠脈血流量及鬆弛主動脈平滑肌作用,並能輕度抑製心肌收縮力。故本藥在臨床上可治療腎性水腫、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
(18)田三七
實驗觀察證實,田三七提取物能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同時,它可使饑餓性小鼠血糖輕度升高;而注射葡萄糖引起高血糖時,又能降低過高的血糖,顯示它對動物血糖有雙向調節作用。
(19)桔梗
本藥具有降血糖、降血脂作用。家兔灌服桔梗的水或醇提取物均可使血糖下降,連續灌服給藥對實驗性四氧嘧啶糖尿病兔的降糖作用更為顯著,降低的肝糖原亦可恢複正常,且能抑製食物性血糖上升。醇提取物的作用較水提取物強。桔梗粗皂甙尚能降低大鼠肝髒內膽固醇的含量,增加膽固醇及膽酸的排泄。
(20)五加皮
本藥具有抗炎作用,其機製主要是抑製白細胞趨化、溶酶體酶等炎症介質的釋放或其致炎作用。動物實驗表明五加皮具有抗疲勞和抗應激作用。以五加皮醇浸膏連續灌胃,可抑製四氧嘧啶所致大鼠血糖升高。說明具有抗實驗性高血糖作用。
(21)淫羊藿
本藥具有抗冠心病心絞痛作用;能降低血壓及抑製血小板聚集;還有抗衰老、降血糖、鎮靜、抗炎、止咳平喘和明顯促進軟骨生長的作用。
(22)白術
本藥內含揮發油、維生素A,有利尿、降血糖、抗凝血及強壯作用。
(23)菌靈芝
本藥能調節自主神經功能、降低膽固醇、升高白細胞、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為保肝降血糖藥。
(24)丹參
本藥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強血流量,從而改善心肌收縮力、調整心律及改善微循環;能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促進組織修複與再生;能抑製凝血、降血壓、降血糖;有鎮靜作用。
(25)虎杖
本藥清燥熱、止消渴。糖尿病熱象明顯者可選虎杖為君藥。《藥性論》稱其“治大熱煩躁止渴”。據報道,給家兔靜脈注射從虎杖中提得的草酸,可引起低血糖,提示其有降糖作用。
(26)番石榴
有報道:將其葉製成降糖片服用,治療各型糖尿病人175例,總有效率為81.7%~84.6%;並有降血壓及降血脂作用,故尤宜於兼有此類疾病者。它的有效成分可能是黃酮類化合物。本品對非胰島素依賴型患者有效,對胰島素依賴型患者無效,提示其作用並非直接改善了胰島素β細胞的分泌功能,而可能是提高了周圍組織對糖的利用。
(27)黃皮
由其葉分離出的一種呋喃香豆精類化合物——黃皮香豆精,能降低正常和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也能對抗腎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但對血乳酸濃度則無影響,作用機製尚待研究。
(28)刺五加
本藥對血糖似有調節作用。如既能使食物性及腎上腺素性高血糖症的血糖降至正常,降低由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糖尿病的尿糖量,又可使因胰島素引起的低血糖症的血糖增加。
(29)絞股藍
絞股藍提取物對正常小鼠血糖無明顯影響,但對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則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如能明顯改善老年大鼠糖耐量低下,而對老年大鼠空腹低血糖又有一定預防作用。
(30)白芍、甘草
據報道用甘芍降糖片(即甘草與白芍煎汁濃縮再烘幹壓片)治療糖尿病,每日用量相當於生甘草8克,生白芍40克,製成12片分3次服,結果有效率74.8%。本資料提示該藥對非胰島素依鞍型的糖尿病患者,有降低血糖和減少尿糖的作用,但不能完全代替外源性胰島素的功能。
(31)荔枝核
其主要成分是皂甙、鞣質、α-(亞甲環丙基)甘氨酸,後者給小鼠皮下注射可使血糖下降。研究荔枝核對大鼠四氧嘧啶糖尿病的作用,證明它能有效地調節糖尿病的代謝紊亂,降血糖效果顯著,且無明顯毒性。但其降血糖機製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32)女貞子
本藥的提取物(暫名女貞素)對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有顯著降血糖效果,但作用短暫,停藥後血糖即開始回升。
(33)桑葉
本藥能顯著降低四氧嘧啶和腎上腺素性實驗高血糖。
(34)桑根皮
本藥的水提取物有降血糖作用。從提取物中分離的一種聚糖,在很低劑量時即可對正常及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產生明顯的降血糖作用。
(35)麻黃
已知本藥能引起高血糖,原因是含有擬交感成分——麻黃生物堿。1985年國外報道,雙穗麻黃的極性溶劑提取部分可降低小鼠血糖,所分離的五種麻黃聚糖A、B、C、D、E,可使正常小鼠血糖明顯下降,其中麻黃聚糖C的作用最強,麻黃聚糖A對糖尿病小鼠也有明顯降血糖作用。
(36)昆布
昆布多糖對小鼠正常血糖和實驗性高血糖均有肯定的降低效應。
(37)金果欖
本藥具有降血糖作用,水提取物中的苦味成分似為有效部分;有機溶媒(氯仿或石油醚)提取物則無效。
(38)蒼耳子
本藥分離的一種甙類物質AA。有顯著降血糖作用,作用機製與胰島素不同,而與苯乙雙胍相似。它由C、H、O、S四種元素組成的結晶性物質以及羧基蒼術甙均有明顯降血糖作用。上述三種成分可能是同一物質,但動物試驗結果並不完全一致,其作用機製及臨床價值尚待進一步研究。
(39)石膏
本藥功用為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所含微量元素以鉻、鋅、錳較高,這些元素的缺乏與糖尿病的關係較為密切。其中鉻能協助胰島素發揮作用;鋅存在於胰島素細胞內,對血糖的調節和胰島素的儲存起肯定作用;錳缺乏可致胰島β細胞減少及顆粒喪失,糖耐量降低,葡萄糖利用宰相應降低。因此石膏具有降血糖作用。
(40)仙鶴草
藥理研究表明,仙鶴草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仙鶴草還有迅速消除蛋白尿及尿中紅細胞的作用。
(41)椿龜根
以本藥水煎劑給四氧嘧啶高血糖家兔口服,有降血糖作用。
(42)蛤蚧
實驗動物研究,其醇提取物給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肌注,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43)長春花
其化學成分生物堿,降血糖作用較強。其製劑在南非、東南亞被用作胰島素代用品。
(44)蠶蛹
本藥味甘性溫,能瀉膀胱相火,引清氣上升於口,止消渴。
(45)靈芝
試驗小鼠用靈芝多糖5小時後出現耐糖能力增加,但未見胰島素感受性發生變化,也未見胰島素脂肪細胞結合量有所變化,但胰島素量有增加趨勢,肝糖原含量有減少傾向。
(46)白扁豆
本藥能健脾養胃;配花粉治消渴多飲。它所含錳、鋅較高,是治療糖尿病常用的藥物。
(47)蜂乳
能降低正常及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並能部分對抗腎上腺素對正常小鼠的升血糖作用。
(48)千屈菜
國外報道,千屈菜的葉、莖、花的幾種提取物能降低家兔血糖,但根的提取物無效。
(49)甘蔗
從甘蔗製備的粗紅糖中提取的一類非糖成分,可抑製高糖飲食大鼠血清甘油三酯、過氧化脂質和胰島素含量的增高。1985年國外報道,從甘蔗汁分離到6種聚糖,分別命名為SaciharansA、B、C、D、E、F,均能明顯降低血糖,且作用隨劑量加大而增強。
臨床上常用的降血糖中草藥還有:
黃芩、黃柏、山梔子、大黃、赤小豆、竹葉、烏梅、酸棗仁、黨參、西洋參、生曬參、砂仁、雞內金、麥芽、蓮子肉、糯米、鬼見愁、赤芍、當歸、川芎、澤蘭、蛇床子、沙苑子、桑螵蛸、懷牛膝、冬蟲夏草、杜仲、龜板、鱉甲、巴戟天、仙茅、馬齒莧、浮萍、龍骨、藕汁、萆薢、桃樹膠、附子、遠誌、蘆根、佩蘭、海蛤殼、石榴皮、蘇木、菝葜、蛇葡萄根、防風、薏苡仁、紫草、金櫻子、旋複花、何首烏、五倍子、桑椹、涼粉草、老鼠耳、豬苓、金錢草、尖安杜鵑、暴馬丁香、石榴樹根皮。它們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血糖作用,可供臨床參考選用。
糖尿病治療的中藥處方
(1)黃肥瓜蔞
[主治]適用於糖尿病消渴熱盛或心神煩亂者。
[處方]黃肥瓜蔞1顆,酒1盅,白礬末50克。
[用法]取黃肥瓜蔞,以酒洗之,取瓤,去皮、籽,煎成膏,入白礬末和丸如梧桐子大,以粥飲下10丸,每日3次。
(2)黃連丸
[主治]適用於糖尿病無合並症者。
[處方]黃連、生地黃各500克。
[用法]絞地黃汁漬黃連,取出曬幹,再入汁中,使汁吸盡,曬幹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每日3次。
(3)菟絲子丸
[主治]適用於糖尿病腎虛小便多者。
[處方]菟絲子、鹿茸、附子、肉蓯蓉、桑螵蛸各10克,五味子6克,雞內金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或煉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每日3次。
(4)黃芪六一湯
[主治]適用於糖尿病並發瘡、疽、癤,陰部多汗瘙癢。
[處方]炙黃芪300克,甘草(半生、半炙)50克。
[用法]共研細末,開水吞服,每次6克,每日2次。
(5)七味白術散
[主治]適用於糖尿病日久、小便甜者。
[處方]白術、葛根、茯苓、人參各30克,甘草40克,木香7克,藿香15克。
[用法]研細末,每服10克,每日3次。
(6)消渴茶
[主治]適用於糖尿病“三多”症狀。
[處方]麥冬、玉竹各15克,黃芪、通草各100克,茯苓、幹薑、葛根、桑白皮各50克,牛蒡子150克,幹生地、枸杞根、銀花藤、薏苡仁各30克,菝葜24克。
[用法]上藥共研末,調勻。另外取黃白椿皮、白皮根切細,煮取濃汁,和入藥粉,撚成餅子,每個15克,中心穿孔,曝曬幹,掛通風處,每次取1個,放炭火上炙(勿焦),搗研碎末,水煎代茶,也可放少量食鹽。
(7)玉泉丸
[主治]適用於糖尿病消渴多飲者。
[處方]麥冬、天花粉、葛根各12克,人參9克,茯苓15克,烏梅10克,甘草6克,生黃芪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3次;或煉水丸,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每日3次。
(8)玉泉散
[主治]適用於糖尿病煩渴多飲者。
[處方]葛根、天花粉各10克,五味子9克,生地、麥冬各15克,甘草6克,糯米5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或煉水丸,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每日3次。
(9)沙參麥冬湯
[主治]適用於糖尿病燥傷肺胃、津液虧損而見咽幹口渴等症者。
[處方]沙參、麥冬、天花粉各15克,玉竹、生扁豆各10克,生甘草6克,冬桑葉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10)六味地黃丸
[主治]適用於後期糖尿病,有眼目昏花,腰酸腿軟等症狀者。
[處方]熟地黃、幹山藥、山茱萸、白茯苓、牡丹皮、澤瀉。
[用法]共研粉末,煉蜜丸,每丸6克,溫開水送服,每日2次。
(11)黃芪湯
[主治]適用於糖尿病口幹口渴者。
[處方]黃芪30克,生地、麥冬各15克,瓜蔞根、茯苓、五味子各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12)二冬湯
[主治]適用於上消,渴而多飲之糖尿病患者。
[處方]天門冬6克,麥門冬9克,天花粉、黃芩、知母、荷葉各3克,人參、甘草各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13)滋膵湯
[主治]治消渴病。
[處方]黃芪、山茱萸各15克,生地黃、山藥各30克,生豬胰子(切碎)90克。
[用法]前四味煎湯,送服豬胰子一半,煎渣時再送服另一半。若中、上二焦積有實熱,可先服白虎加入參湯數劑,將實熱消去多半,再服此湯。
(14)右歸飲
[主治]適用於消渴病常神疲乏力、腰酸腿軟、陽痿遺精、下肢浮腫者。
[處方]熟地9~60克,山芋3克,山藥、炙甘草、枸杞、杜仲(薑製)、肉桂各6克,製附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15)兩參湯加減
[主治]用於氣津兩傷型。
[處方]潞黨參、北沙參各15克,生黃芪30克,麥門冬、天花粉、南葳蕤、生地黃各20克,五味子5克,炙甘草8克。
[用法]水煎服。幹咳或痰多者加川貝母、苦桔梗、炙杷葉各15克。
(16)地黃女貞子湯
[主治]用於肺腎虛衰型。
[處方]生地黃、女貞子、桑椹子、麥門冬各20克,山芋肉、枸杞子、潞黨參、炒山藥各15克,五味子10克,生黃芪25克。
[用法]水煎服。
(17)地黃山藥湯
[主治]用於腎陽虧耗型。
[處方]熟地黃、炒山藥各20克,覆盆子、巴戟天、菟絲子、山芋肉各15克,五味子10克,製附子8克,生黃芪25克,縮砂仁5克。
[用法]水煎服。
(18)黨參麥冬湯加減
[主治]用於糖尿病各證型。
[處方]黨參15克,麥冬、石斛、生地各20克,五味子、甘草各10克,天花粉、女貞子、枸杞子、知母、金櫻子各25克,生石膏5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日服1劑。陰虛為主,胃熱不甚,渴不劇者去石膏、知母,加重滋腎之品,血糖不降,加蒼術、玄參;尿糖不降,加黃芪、山藥、萆薢;心火盛加黃連、白薇等。
(19)瓜蔞根淮山藥湯
[主治]用於糖尿病各證型。
[處方]瓜蔞根30克,淮山藥40克,茯苓15克,附子、蒼術、白術各6克,瞿麥、元參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20)生地、山藥湯加減
[主治]用於糖尿病腎陽亢型。
[處方]生地、山藥各20克,天花粉15克,麥門冬、葛根、五味子各10克,蛤粉、海浮石各12克,雞內金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5劑。加減服上藥2劑後,腎火未退者,加知母、十大功勞葉各10克;渴不減者加入人參3克(衝服2次);症狀消失後加黃芪15克。
(21)白人參天花粉湯
[主治]用於糖尿病燥熱傷陰、氣陰俱損者。
[處方]白人參、天花粉、葛根、銀花、知母、麥冬、元參各10克,黃芪、懷山藥各20克,芡實16克,烏梅、五味子各8克,生石膏60克(另包)。
[用法]先煎石膏去渣,將湯分2次煎上藥服。
(22)知母胡黃連湯
[主治]用於糖尿病陰虛型。
[處方]知母12克,胡黃連9克,花粉25克,丹皮、生梔子各10克,菟絲子、生地、生石膏、五味子各30克,玄參、枸杞子各18克,黃連粉3克(衝服)。
[用法]水煎服。日服1劑。
(23)黨參生地湯
[主治]用於消渴合並胸痹者。
[處方]黨參、生地、菟絲子各25克,馬尾連、雞血藤、紅花、澤瀉、梔子、烏梅各10克,降香15克,赤芍、玉竹、天花粉、鬱金各18克。
[用法]水煎服。
(24)生黃芪白蒺藜湯
[主治]用於糖尿病各證型。
[處方]生黃芪30克,白蒺藜12克,懷山藥24克,寸冬、茯神、五味子各10克,懷牛膝、元參、枸杞各15克,白薇、蒼術、瓜蔞根、瓜蔞子各6克。
[用法]雞、鴨胰各1條做引子,煮湯代水煎藥。
(25)仙靈脾生黃芪湯加減
[主治]用於糖尿病各證型。宜長期服用,隨病情變化而加減。
[處方]仙靈脾15克,生黃芪、杭白芍各30克,生甘草、烏梅、葛根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肺熱甚者可選加生石膏、川連、石斛、花粉、玉竹、麥冬、沙參,夜尿頻數者選加川斷、破故紙、五味子、菟絲子、芡實、鹿角霜,氣血虛者選加黨參、黃精、當歸、生熟地、白術、山藥、首烏、阿膠。
(26)兩地湯
[主治]用於糖尿病並發皮膚瘙癢。這是由於腸胃燥熱怫鬱,水液不能滋潤皮膚所致。
[處方]生地、熟地、當歸、花粉、黃芪各10克,天冬、麥冬、桃仁、紅花、黃芩各6克,升麻3克。
[用法]水煎服。
(27)當歸、丹參湯加減
[主治]治療糖尿病性壞疽。
[處方]當歸、丹參各30克,赤芍50克,紅花10克,玄參、忍冬藤各100克。
[用法]陰虛內熱者加生地、麥冬、花粉;氣虛者加黃芪、黨參、白術、茯苓;濕熱者加黃柏、蒼術、牛膝;疼痛嚴重者加蜈蚣、全蠍、延胡;止痛效果不佳者加犀黃丸內服。局部敷一效膏(滑石粉70克,朱砂、澱粉各5克,冰片2克,共研細,用香油調成膏),每日1次
(28)枸杞當歸湯
[主治]用於糖尿病,陰虛內熱型為佳。
[處方]生石膏18克,熟地4.5克,枸杞子、當歸各15克,菟絲子30克,黨參20克,川連6克,烏梅、元參、澤瀉、天花粉各12克,二冬、紅人參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二、糖尿病中醫養生療法
按摩療法
自我按摩法
先從頭麵部開始,後及腰、背、四肢進行。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鍾。手法由輕到重,以輕鬆舒適為宜。自我按摩療法對糖尿病療效頗佳,有改善血液循壞,促進新陳代謝,恢複髒腑功能的功效。
(1)開天法
又稱推天法,用拇指或四指並攏,從印堂往後推過百會穴。每回推100~300次。
(2)分順法
拇指從攢竹穴往左右分開,輕輕用勁往顳部方向推,推到太陽穴,再往下至耳前聽宮穴即可。連續100~300次。
(3)展翅法
大拇指尖部在風池穴上,其他四指自由擺動,猶如仙鶴展翅,微微用力,每回200~300次。
(4)拿頂法
用手指緊緊接著頭的頂部,微微顫動,每回300~500次。
(5)鑽法
拇指或中指尖部緊壓某一穴位,微微用力,有如鑽石鑽。常用穴位為攢竹、太陽、睛明、迎香、風池等。每回250~300次。
(6)點迎香
拇指或中指指尖壓在迎香穴上,雙手微微顫動,徐徐用力。每回300~500次。
(7)胸部八字推法
雙手平放在胸廓上,往兩邊八字徐徐用力推開,往返按摩,每回3~5分鍾。
(8)腹部環推法
雙手平放在腹部,接著胃腸順時針做環形按摩,每回5~10分鍾。
(9)上肢自我回推
一隻手放在另一臂的內側,從手腕部起往裏推到腋部,每回3~5分鍾。
(10)下肢自我回推
雙手從大腿內側的根部往下推到腳腕部,然後再從足後跟部往上回推,每回5~10分鍾。
(11)按足三裏
雙手拇指的尖部,按在足三裏穴位上,徐徐用力,每回1~3分鍾。
按摩療法注意事項
(1)腹部按摩
常規以平補平瀉為主,順序按摩15~20分鍾,然後重點施治。如證見煩渴多飲者,應以左梁門、左章門穴區為重點,用瀉法,反複按揉3~5分鍾;如證見多食者,應以中脘、建裏穴區為重點,用瀉法或調補兼施,反複按揉2~3分鍾;如證見多尿為主者,應以水分、關元、中極穴區為重點,用補法,反複按揉3~5分鍾。
(2)腰背部推按
以直推和分推為主,時間約3~5分鍾,然後重點推按背部的俞穴。上消以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為主;中消以胃俞、脾俞、肝俞、腎俞為主;下消以腎俞、肺俞、肝俞為主。反複推、按點、抓搓,時間約5~10分鍾。
(3)局部按摩
上消在推按肺俞區後,應配合推搓足三裏,用瀉法,彈撥陽陵泉。中消應配合搓腳心,按點三陰交、太溪。下消應配合搓腰,抓臀部,按點肺俞、膏肓俞,揉肩井,揉肩。
按摩療法操作要點
(1)由點線到麵,次序分明
推拿的部位選擇,往往要涉及到全身各部,這就要分別先後,依次進行。部位一般由點而線到麵,全身推拿一般是先上後下,先腹後背,先軀幹後四肢,先上肢後下肢,先一側後另側,有次序地進行。這樣操作既方便順手,又使病人感覺輕鬆、舒適。
(2)由輕而重
這是推拿的特點。開始操作時,用力要輕,以探索病人接受推拿用力的耐受程度,然後再根據病人的耐受程度,逐漸增加推拿用力,便於選擇用於病位的力度。
(3)由淺而深
病位的深淺和用力的輕重有直接的關係,重力按下滲透作用就深,輕力按下滲透作用就淺。淺深可以探索病變位置所在,也是推拿著力大小的要求。病位淺而推按過重,會破壞機體健全的組織,造成新的損傷;病位深而用力較輕,達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由淺而深是推拿療法中的要點之一。
(4)由慢而快
由慢到快是指操作時要有耐心,不可急躁,太快了容易擦破皮膚,太慢又推不動氣血,達不到治療的目的。先慢是為了摸索適宜的動作,平和肌肉組織,而後加快,是為推動氣血產生良好效果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