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保健1(1 / 3)

第五章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保健1

一、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起居

日常保健物品

糖尿病患者除了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外,還要學會如何進行自我護理,自我護理需要具備一些必備物品可能順利進行下去,這些必備物品包括:有關糖尿病知識手冊及中國食物成分表;簡單的食物衡器和量器;一套檢查尿糖、尿酮體所需的物品,如班氏液、酮體粉、試管、酒精燈及尿糖試紙等;常備食品,以備發生低血糖時之用;一本記錄檢查結果、病情變化及體重變化用的筆記本;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人需準備一套注射胰島素所用器具,如注射器、針頭、消毒盤、消毒用棉簽、酒精及消毒設備;胰島素的冷藏處。

日常居室環境

糖尿病患者的居家環境和日常起居對病情有著一定的影響,要科學合理地安排他們的生活,使他們的健康得到保證。

糖尿病患者一般體質弱,對疾病的抵抗力低,特別容易感冒或感染等,一旦出現應激狀態,病情會驟然加重,並出現多種並發症,因而應選擇通氣、陽光充足的居室。特別在寒冷的冬天時,更要注意保暖工作,最好使室溫保持在20℃左右,因為寒冷使體內腎上腺素分泌增多,會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應與親人或朋友同居,同居者應警惕其病情變化,準備一些應急藥品,以備不時之需,一旦發生意外,及時采取急救措施。

日常生活細節

(1)注意穿衣

糖尿病病人體質弱且出汗較多,容易感冒,所以要及時增減衣服。衣著適當,衣服應寬鬆適宜。由於寒冷會使血管收縮,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同時寒冷會使血糖增高,加重病情,因而在嚴冬或氣候變化時,糖尿病患者應增加衣物及被褥,以防受寒。

(2)避免便秘

養成定時排便習慣,避免便秘。糖尿病胃腸道蠕動功能差,易引起便秘,有時很頑固,因此必須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每日1次,以早晨排便為宜。平日多吃纖維食物,如粗糧、青菜,以刺激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

(3)定時定量進餐

每日三餐,要定時、定量進餐。每天吃飯時間和食量要大致相同。

(4)定時定量工作

上下班時間、工作量大體相同,有鬆有緊,勞逸結合,不搞突擊。

(5)定時定量鍛煉

不要做劇烈競賽,要嚴格掌握體育活動的時間和運動量,盡可能做到大體相同,並長期堅持。

(6)保證睡眠充足

睡眠充足對於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應該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居住環境,保證睡眠質量。

(7)不宜獨居一室

糖尿病患者應與親人或朋友同居,同居者應警惕其病情變化,準備一些應急藥品,以備不時之需,一旦發生意外,及時送院救治。

(8)注意足部護理

糖尿病病人每日需自己檢查一遍足部是否有微小的傷害或感染,尤其要注意有無水泡、皮裂及損傷、雞眼和胼胝等,也要注意皮膚有無紅、腫、熱、痛等,如有則提示有感染。

每晚用溫水(不超過40℃)洗腳,避免使用肥皂。腳浸泡不要超過10分鍾,洗後用柔軟而吸水性強的毛巾將腳擦幹,特別要擦幹趾縫間。對皮膚幹燥者,可塗抹油質膏類防止幹裂。多汗者可用少許滑石粉放在趾間、鞋襪內。

禁止赤腳行走。赤腳行走容易發生足的損傷,特別是有神經病變時,感覺遲鈍易發生意外傷害或摩擦傷。發生損傷而又不知不覺,又無每日檢查足的習慣,就易合並感染,加重對足的損害。

在足部禁止使用碘酒消毒或用腐蝕性藥物處理雞眼或胼胝,以免造成的損害和潰瘍。

防止足部燙傷。糖尿病病人合並神經病變時,足的感覺遲鈍,接觸熱源易造成燙傷而且易並發感染,不易愈合,有時後果很嚴重,故禁止用熱水袋暖腳,也不用其他熱源,而且要避免在陽光下暴曬。

改善下肢及足部血液循環。適當的運動、按摩、口服活血化瘀藥物等。

預防和治療感染。足部發生任何微小的傷害都要及時處理和治療,必要時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要預防治療腳氣,腳氣是由黴菌引起的,不及時治療可引起皮損而合並感染造成不良後果。治療時要堅持用藥盡量把黴菌全部消滅,並適當延長用藥時間以防複發。症狀消失後要預防用藥,堅持每周塗藥1~2次。

鞋襪要質地柔軟、舒適、大小合適。

糖尿病患者的清潔衛生

生活清潔衛生

清潔衛生與健康有著必然的聯係,一個人要想有健康的體魄,清潔衛生是免不了的。糖尿病患者體質較弱,抵抗力較差,特別容易並發各種急性和慢性感染,尤其是呼吸係統的感染,如感冒、肺炎、肺結核等,以及皮膚感染,如毛囊炎、癤、癰等,女性患者則容易合並泌尿道感染、腎盂腎炎等。因此,清潔衛生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更為重要,糖尿病患者要積極預防各種感染,以防止病情加重。

實際上,有許多疾病是從呼吸道傳染的,所以糖尿病患者要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住室和辦公室內要盡量保持空氣流通。要經常做一些室外活動,如曬曬太陽,特別是清晨時去公園或花草樹木多的地方散散步,多呼吸些新鮮空氣。勤洗澡、勤換衣服,並注意食物的清潔衛生,養成飯前、便後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淨的良好生活習慣。糖尿病婦女要堅持做到每晚睡前用專用的盆清洗外陰部,還應避免不潔性交。

口腔清潔衛生

糖尿病這種病涉及的範圍極廣。它不僅對機體器官、組織、細胞等產生病理影響,還會引起口腔疾病。口腔疾病如果控製不好又會使糖尿病進一步加重,進而引起牙病,主要包括:

(1)牙槽骨骨質疏鬆

這是糖尿病患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的常見並發症。主要表現為:牙齒周圍的上下頜骨骨密度下降,牙槽骨脊骨質吸收十分明顯,部分牙齒鬆動,咬合困難,吃飯時咬合無力,吃東西嚼不碎,有些牙根暴露,牙齦萎縮。

(2)牙周感染

糖尿病患者牙周感染的風險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到3倍。嚴重者導致牙周膿腫,甚至發生牙齒鬆動或移位,這樣會抵消降糖藥的作用,導致血糖升高,糖尿病加重。

(3)牙齒鬆動

牙齒鬆動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並發症之一。由於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牙齦炎、牙周炎等慢性破壞性病變,尤其是牙槽脊骨質吸收常常影響牙齒的穩固性,造成牙齒鬆動、移位或錯頒,進而誘發牙周感染,嚴重者可引起牙齒脫落。

(4)牙根麵齲

主要表現為牙齦萎縮,多顆牙同時齲壞,對冷熱刺激敏感、疼痛。出現這一症狀,應及時到口腔科就診。否則可能引起牙髓炎及牙周炎,使治療的難度更大。

所以,為了防止這些病變,糖尿病患者應注意口腔衛生,隨時清潔口腔。

糖尿病患者的工作安排

目前的醫療水平尚無法根治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隻有堅持終身治療的原則醫治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在控製良好的前提下,是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參加工作和學習的。但主要看能否控製好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學習有關的糖尿病知識,要自我監測尿糖,條件允許的話還要自我監測血糖;隻有這樣才能及時發現病情的變化,及時調整用藥,把糖尿病控製在最佳狀態。

糖尿病穩定後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合理安排工作、學習和生活,促進疾病向有利的方麵轉化。首先要保證有一個科學合理的作息製度,這樣才可以合理地安排生活,生活有規律、有節奏是保證身體健康的重要條件。工作中要勞動有度,避免過度勞累。可以適當參加體力活動,體力活動不僅可以促進體重減輕,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而且在體內有胰島素的情況下,勞動可以使血糖下降,對病情的控製有一定的好處。需注射胰島素治療的患者,體力活動要注意時間,不要在胰島素作用已消失時活動,因為此時活動將使本來已經升高的血糖升得更高。

一般情況下,糖尿病患者可以勝任多種職業。但少數工種是不適合的,如駕駛員(汽車或火車),不宜在高空操作或操縱危險的機器,因為糖尿病患者有出現低血糖的可能性,特別是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更不宜接受此類工作。工作中輪值夜班可能對某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製有一定的影響,這一點也要引起注意。

青少年糖尿病絕大部分都是Ⅰ型糖尿病,需終身注射胰島素替代治療,不能間斷,如間斷就會使糖尿病加重,甚至產生酮症酸中毒。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或病情加重時,應抓緊時間治療,爭取在l~2月內穩定病情,調整好胰島素的用量,就可以繼續上學,邊學習邊治療。

糖尿病患者的旅遊須知

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出行旅遊,但在出發之前,應準備充分。

糖尿病患者必須在血糖控製很理想的情況下才可以考慮外出旅行。體力活動對血糖有極重大的影響,而旅行可能要有與平常的日常生活差別很大的體力活動。所以,在旅行前最好按預定旅行可能的運動量進行適應性的訓練並調整好血糖。

要佩帶胸卡,在上麵寫明自己的病情,以便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得到及時、有效的醫療救助。

臨行前要告訴同行者自己的病情,讓他們學會識別和處理低血糖。

條件允許的話,最好攜帶便攜式血糖儀,以便途中隨時監測血糖。

要帶足旅行途中的食物,這一點對糖尿病患者尤其重要。因為旅行中的進餐不可能總是像計劃的那樣準確。火車、汽車以及飛機可能延誤,小汽車可能遇到交通阻塞,於是就不能按計劃進餐。在這些不可避免的情況下,糖尿病患者可以得到及時的食物補充,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攜帶好足量的藥品。糖尿病患者在旅行時,一定要帶有足夠的藥品,如口服降糖藥、胰島素以及注射器、針頭,並且要將這些藥品分裝在兩個不同的行李中。一個行李可以請親戚朋友幫助攜帶,而另一個行李則應當由糖尿病患者隨身攜帶。

如果患者暈車,則在旅行前提前服抗暈車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