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解日本現代主義建築先驅之自宅
設計旅行
作者:程豔春
在東京武藏野的都立小全井公園內,有一個江戶東京建築園,裏麵保存著很多具有以前風貌的建築。園內現有文化價值很高的27座曆史建築,這些都是從原址移到園內,複建而成。其中較為有名的是日本著名建築家前川國男的自宅。
前川國男於1905年(明治38年)出生。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到法國建築家柯布西耶的事務所工作了2年的時間。回國後,在捷克建築家安東尼·雷蒙德(Antonin Raymond)在日本的設計事務所工作。1935年(昭和10年)開始,自己獨立從事設計工作。園內複建的前川邸,是直到1942年(37歲)還單身的前川在現在的品川區上大崎所建的,麵積約為120平方米。
從外觀來看,帶有以模仿伊勢神宮為出發點而設計的圓柱,以及大的山牆屋頂給人很深的印象。這種屋頂形式的住宅,也是日本傳統街區中住宅的特點(日本稱為切妻造)。直觀的看來,似乎這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住宅,但是作為師從現代建築大師柯布西耶的前川,到底為該建築注入了什麼新鮮的血液呢?
從平麵來看,與當時日本傳統住宅空間平麵開放、靈活、貫通的特點不同,該住宅基本呈現出了一個對稱式的布局,空間相對獨立。住宅以中間的平麵為6m×6m,高約為4.5m的起居室為中心,兩邊布置有寢室、衛生間、廚房等空間,這些空間成為該住宅的“兩翼”。這樣的平麵布局,稍帶有歐洲古典平麵布局的特點。但是,入口並不在從立麵正中間,而是布置在一翼的一角。南麵帶有大玻璃窗戶的挑高的起居室空間,局部帶有2層,這樣的設計創造出了豐富的空間感。前川把這個起居室稱為“沙龍”,同時兼具餐廳和會客室的功能。
前川既然師從柯布西耶,那麼住宅中當然也可以找到柯布西耶設計的影子。首先是起居室的挑高空間,局部帶有二層的設置。這樣的空間是柯布西耶一直在住宅中持續實踐和研究的。從平麵的尺寸和高度來看,這樣的尺度也和柯布西耶早期住宅研究中起居室空間的尺度相似。或許可以猜測,前川從柯布西耶那裏延續了模數的概念。其次,不僅僅是空間,從進入起居室的大門也可以看到柯布西耶的影子。隻是柯布西耶的旋轉門是金屬的,而前川的是木製的,相對於前者,前川的門更精致細巧,符合他本人作為日本人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當時的戰爭使得建築材料很緊缺,特別是金屬部件很難得到。門的合葉還有把手,使用的都是以前就購買的,一直保存下來的部件。但是,像玻璃拉門的軌道這類金屬的部件,是很難找到的,這些便由木工用木材製作。
該建築雖然帶有西方現代建築的影子,但是建築內的光的感覺卻是具有日本傳統民居的特點。相對於現代建築中光的非黑即白的功能性的進入建築的方式,前川邸的光更具有層次。有可以直射入建築的光,有經過半透明窗子過濾的光,還有昏暗的光。這些豐富的光的感覺也是日本傳統住宅建築中的一大特點。其次,建築采用木造,特別是山牆屋頂(切妻造)這樣的形式,也是日本傳統住宅的特點。住宅牆身的木板塗有著色劑,使其延續使用壽命。
以上可以看出,前川國男在當時的年代,在探討日本傳統建築特點與西方現代建築設計的融合。
前川邸在當時的年代所表現出來的不能想象的現代美感,一直被到訪過的人討論。但是,這個建築在1973年(昭和48年)被拆,建築被拆成各個部件保存起來。江戶東京建築園把這些部件組合,複原回原來的建築。
當紅葉繁盛的時候,是來小金井公園參觀最好的時候,不僅是前川國男邸,還有其他江戶時代的老建築,不僅是體驗建築,也是了解日本文化的一個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