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少都市類報紙對於“全媒體”的認識仍比較混亂。很多人認為“全媒體”隻是一種時尚的定義,易於被大家接受,但還不完全清楚其涵義。因此開展的“全媒體”業務存在盲目性。
3.2 全媒體人才極度匱乏
“全媒體”需要的是複合型的傳媒人才,要求這種傳媒人才既要有全麵統籌的大局意識,又要有耐心細致的負責態度;既要有較強的文字功底,又要有攝影、攝像、網絡等全麵能力。但都市類報紙現有人員能力顯然不適應全媒體發展的需要,精而專的人才明顯不足,博而精的人才更無從談起。
3.3 發展“全媒體”缺失針對性
每一種媒介的“全媒體”發展都應當有所不同。“全媒體”並不等於什麼都做。隨著網絡的完善和科技的發展使行業劃分更加細化,給報業帶來了新的盈利增長渠道,所以要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發展“全媒體”,避免盲目開展過多業務。
4 都市類報紙實現“全媒體”戰略發展對策
4.1深刻理解全媒體的內涵
都市類報紙實現“全媒體”戰略,首先要深刻地理解全媒體的內涵。“全媒體”是在現代數字網絡通訊技術條件下,各種信息傳播媒介實現了深度融合的結果,是當今媒介傳播形態大變革中最為嶄新的傳播形態。全媒體新聞報道模式要求實現報道內容的多媒體化、發布載體的多元化、以及資源的整合與共享。
4.2發揮優勢深化全媒體融合
都市類報紙作為一個強大的組織和權威平台,擁有專業的記者、編輯隊伍,在各大城市中擁有一定的公信力和社會動員力。處於主要內容提供者的地位,這是都市類報紙生存的前提,也是其布局“全媒體”發展的基礎和根本。都市類報紙應利用資源,放大內容優勢,采用數字技術對已有內容進行深加工,形成各個係列的全媒體產品,以此來規劃媒體發展前景。都市類報紙在擁有自身資源的基礎上,要積極發展網絡、影視、手機、戶外等多媒體手段,開發富有都市新聞傳播特色的全媒體終端產品。
4.3 外部實施有效的合作戰略
都市類報紙發展“全媒體”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轉變觀念,既要重視傳播內容的采集和加工,更要重視傳播渠道的選擇與建設,從而實現全媒體生產、全介質傳播、全方位運營。都市類報紙應以做傳統媒體為主,融合手機報、電子報、戶外傳媒、移動閱讀等延伸報紙功用,實現都市新聞傳播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4.4 內部資源的整合與共享
多媒體融合是當前傳媒集團全媒體化的主要手段。一方麵,采編資源共享,依靠報刊、網絡和影視共同策劃,共同采訪,聯合報道;另一方麵,多媒體融合可以多方介入活動,為合作單位提供全方位、多媒體的宣傳策劃產品。都市類子媒體可借力集團優秀品牌,增強其經營能力,獲益遠遠大於單個媒體營銷。同時,都市類報紙要立足於自身優勢與核心競爭力,在同一平台上針對不同盈利模式分別發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媒介經營性項目或產品,力爭成本最低、效率最優、效益最大。
4.5 傳媒人才和製度的全媒體化
“全媒體”發展的方向,對新聞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全媒體”新聞采訪具有記者裝備的現代化、采訪資料的完備性、采訪結果的非成品化、采訪活動的團隊式等特點,所以,都市類報紙必須高度重視“全媒體”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有精通傳播媒介內容生產、信息加工、統籌協調的人才,更要有懂得數字傳播技術與了解傳播領域發展趨勢的複合型人才,還要有善於把握傳媒產業發展商機的贏利模式人才,這就需要都市類報紙必須強化製度建設,實行良好的激勵機製。
5 結論
綜上所述,當今社會的信息傳播方式與手段日新月異,都市類報紙的“全媒體”發展是大勢所趨。全媒體的發展不可能一夕而就,要高度重視,多方聯動,更新觀念,明確認識,重視人才,完善機製,才能把都市類報紙打造成為實力強、成長性好、極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都市類媒體。
參考文獻
[1]蘇林森.媒介融合推動都市報的全媒體轉型.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12-12.
[2]張大偉.全媒體時代報紙的生存發展策略[J].青年記者,2010(24).
[3]車永波.全媒體探索:全新的媒體傳播模式[J].新聞戰線,2010(3).
[4]周瑜.報業全媒體三步走:從報網融合到全媒體采編[J].中國記者,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