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情緒保健的心理調控(2 / 3)

但是,這種習慣卻往往是導致我們老年人無事可做、陷入空虛的主要原因之一。若自己能改掉這一習慣,盡可能把一些事情分開去做,不僅會使自己覺得有事做不再無聊,而且還避免了集中做事可能引起的過度疲勞。

(6)轉移目標法

當我們處於空虛狀態時,不妨轉移目標,培養自己的業餘愛好,如繪畫、書法、打球等,使空虛的心平靜下來。當有了新樂趣後,就會產生新的追求,有了新的追求就會逐漸完成生活內容的調整,並從空虛狀態中解脫出來,去迎接豐富多彩的生活。

(7)重新投入工作

工作和勞動是人擺脫空虛的極好措施。因為當人把精力集中到工作和勞動中時,就會有忘我的力量,世人忘卻空虛所帶來的煩惱,在工作和勞動成果麵前倍覺自我價值增加,使人生充滿希望,接觸不良心態的痛苦。

對於我們老年人來說,雖然我們告別了我們原來的工作,但我們老年人也可以通過返聘、自謀職業等方式,重新返回工作崗位,從工作中獲得擺脫空虛的希望。

(8)製訂社交計劃

參與社會交往是我們老年人擺脫空虛的一個好的方法,但有些老年人卻由於種種原因,很少參加社交活動。我們老年人應該克服種種原因,學會參加各種社交活動。

開始時,交往任務可以簡單一些,然後逐漸加強交往的難度。在交往過程中,尊重別人的特點與習慣。一方麵要善於幫助他人,從中贏得別人的尊重和真誠的友誼;另一方麵,又要善於求助於人,通過別人的幫助,使自己的心情變得開朗。

(9)少睡眠多運動

日常生活中,我們老年人千萬不可把睡眠當成消除空虛與無聊的好辦法。因為過多的睡眠會很快導致體力的衰退、心理老化。而隻有進行堅持不懈的體育運動,才可增強體質,這也是消除無聊與憂愁的好辦法。

貼心小提示

在老齡化浪潮洶湧而來之際,我們廣大老年朋友如何擺脫空虛,過上充實的老年生活,成為很多老年朋友共同關注的話題,而網絡交流的出現,給我們老年人提供了一條不錯的途徑。

老年人在網絡中找樂,得到最多的是一種精神慰藉。例如一些單身老年人在網絡上,通過一些交友網站,重新找到了老年伴侶,並步入了老年婚姻的殿堂。

一些愛好攝影、爬山的老年人,通過一些論壇、聊天工具,找到有共同興趣的老年朋友等,平時他們一起去攝影,去爬山,使自己的老年生活變得多姿多彩起來。

一些網站還為老年人們開設了博客功能。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老年網友注冊了博客。平時這些老年人在博客寫一些生活心得等內容,既充實了自己的生活,也給其他人提供了方便。

網絡也是我們老年人參加各種活動的一個平台。例如很多網站會在一些節日裏組織一些活動。一次,一個網站在中秋時,舉辦了一場“網上中秋晚會”。老年網友們在語音聊天室從晚上20時一直玩至深夜23時,他們在網上唱歌、朗誦、講故事、猜謎語……晚會結束時,許多人仍意猶未盡。

同時,網絡也是很多老年朋友實現再就業的一條重要途徑。比如一些企業、社區就在網絡上向老年人發出了就業信息。那些希望再參加工作的老年人就是通過網絡找到了一些適合老年人的工作。

老年出現空虛是一個普遍現象,網絡的出現讓我們從孤獨、封閉的生活空間裏走出來,在休閑娛樂、與人溝通中獲得精神慰藉和生活樂趣,並在不知不覺間擺脫了空虛。所以我們老年人要擺脫空虛,就應該多與網絡打交道。第五節生氣是老年人健康的殺手

俗語說:“樹老怕經風,人老怕生氣”。生氣是我們老年人健康的殺手,長壽的天敵。但是很多老年朋友看到社會上不公平的事,遇到子女態度不好,有時和老伴發生一點爭執,都會生氣,有時還會因為生氣而生病。

那麼老年人如何才能不生氣呢?

1、了解老年人生氣的危害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它們都一致認為,愛生氣的人很難健康,更難長壽。一般說來,生氣至少有以下幾大害處。

(1)傷腦

氣憤之極,可使大腦思維突破常規活動,往往做出魯莽或過激舉動,反常行為又形成對大腦中樞的惡劣刺激,氣血上衝,還會導致腦溢血。同時,大量血液湧向大腦,這時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氣最少,對腦細胞不亞於一劑“毒藥”。

(2)傷神

生氣時由於心情不能平靜,難以入睡,致使神誌恍惚,無精打采。

(3)傷膚

經常生悶氣會讓你顏麵憔悴、雙眼浮腫、皺紋多生。

(4)傷內分泌

生氣令內分泌係統紊亂,使甲狀腺分泌的激素增加,久而久之會引發甲亢。

(5)傷心

氣憤時心跳加快,出現心慌、胸悶的異常表現,甚至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這是因為生氣時大量的血液衝向大腦和麵部,會使供應心髒的血液減少而造成心肌缺氧。心髒為了滿足身體需要,隻好加倍工作,於是心跳更加不規律,也就更致命。

(6)傷肺

情緒衝動時,呼吸就會急促,甚至出現過度換氣的現象。肺泡不停擴張,沒時間收縮,也就得不到應有的放鬆和休息,從而危害肺的健康。

(7)傷肝

生氣時,人體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作用於中樞神經係統,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強,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毒素相應增加。

(8)傷腎

經常生氣的人,可使腎氣不暢,易致閉尿或尿失禁。

(9)傷胃

氣滿之時,不思飲食,久之必致胃腸消化功能紊亂。這是因為生氣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並直接作用於心髒和血管上,使胃腸中的血流量減少,蠕動減慢,食欲變差,嚴重時還會引起胃潰瘍。

(10)損傷免疫係統

生氣時,大腦會命令身體製造一種由膽固醇轉化而來的皮質固醇。這種物質如果在體內積累過多,就會阻礙免疫細胞的運作,讓身體的抵抗力下降。

長期生氣的人,會在身體上留下不同的痕跡。從外表看,脾氣火暴,經常處於發怒狀態的人,多數會禿頂。嚴重的還會使頭頂變尖;程度輕點的,會在額頭兩側形成雙尖的M形微禿。

常生氣的人容易長色斑。生氣時,血液大量湧向頭部,因此血液中的氧氣會減少,毒素增多。而毒素會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圍程度不等的炎症,從而出現色斑問題。

2、認識老年人生氣的原因

要做到不生氣,就必須知道我們老年人生氣的原因。日常生活中,老年人會生5種氣:

(1)閑氣

源於心態不好,沒氣找氣,這樣的人易生病。

(2)怨氣

源於一種怨恨的情緒,是一種不良情緒的渲泄。

(3)悶氣

多發於和老伴之間,兩人一生氣就沒完沒了,誰也不和對方說話,這種悶氣最傷身體。

(4)賭氣

源於老年人經常不滿意或受指責,而賭氣的結果,最受傷的往往是自己。

(5)怒氣

指性格急躁的老年人,很容易爆發怒氣,怒傷肝,憤怒使人肝氣不舒、胸悶、胸肋脹痛,這種氣如不加控製,危害最大。

引發老年人生氣首要原因是外界刺激引起的神經激動,例如和別人發生矛盾,受到別人指責,看到不平之事等,我們老年人在突然刺激下,血液加速循環就會產生緊張、焦慮、憤怒等情緒。

其次和我們老年人的性格有關。多數老年人情緒較為穩定,能夠很好地控製,但也有些老年人則平日裏脾氣就很火暴,遇事更為衝動,更容易生氣。這種性格上的差異也是由各種原因造成的,如遺傳、生存環境、多年習慣等。

此外,老年人愛生氣還有健康與狀態方麵的原因。我們在患病,饑餓、疲勞、沒睡好覺時,會情緒低落等狀態時,就特別容易生氣,一點小事也會常常引起很大的怒火。

還有類似天氣、氣候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夏季是事故高發期,在炎熱、憋悶的環境下情緒也不穩定,而下雨天多會使老年人沉鬱、易怒。

3、消除生氣的辦法

我們到了老年,性情心理都會隨著年齡的變更而有所變化,心情常會煩躁不安,往往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極易感情衝動,發怒上火,甚至暴跳如雷。為了化解怒氣,做到不生氣,我們老年人可以參考一下一些措施。

(1)提高自己修養

這就要求我們老年人也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各種修養水平,深刻認識生氣的危害,凡事要高瞻遠矚,要想得開,放得下,不鼠目寸光,不針尖對麥芒,逞一時之能,圖一時痛快。

(2)做到“和為貴”

寬容是一種美德、一種境界、一種精神。當然寬容不是軟弱、不是無能、不是怕對方,而是為了簡單複雜的人事關係,化幹戈為玉帛,避免恃勇鬥狠的一種可貴品質。

要有宰相肚裏能撐船的胸襟,他人氣我我不氣的雅量,大人不計小人過的氣度,讓他三尺有何妨的風格,遠離煩惱,心態自然好,身體機能和諧。

(3)正確對待生氣

無論人的修養如何,一個普通人一生中不可能不生氣,生氣其實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認識自己的機會。因此,關鍵的不是逃避和懊悔,重要的是去麵對,當然,這種麵對是需要智慧和勇氣的。所以,在我們生氣時和生氣以後,也不要過於自責,而是應該坦然麵對,我們要做的是以後盡量不要生氣,而不是為了自己的生氣而不停的自責自己。

(4)調整自己思想

遇到可能會讓我們生氣的事情時,提醒自己不必那樣想,任何事情都有好壞兩麵,去想想好的一麵吧!在生氣的時候提醒自己,每個人都有權成為他想成的樣子,我們要求別人不要那樣,隻是自己找氣生。

(5)解決現實問題

假如我們察覺一些從過去一直存在至今的怨恨,這些怨恨可能跟鄰居、以前同事、家中成員或其他強勢者有關,如果我們不能或不想放手,就找一個方法,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討論或表達各自的憤怒,把這些“包袱”一一解決了,以後就能少生氣了。

(6)接受不完美

每個人都不可能完美,誰都不例外。那就接受和愛現在的這個自己吧!接受我們都會犯錯的事實,接受我們身體不健康的現實,不要為自己年老體衰,不要為自己有某種疾病就抱怨、生氣。

(7)學會延緩發怒

如果我們遇到一件事情的直接反應就是發怒,試試看,延緩15秒之後,再以自己一貫的方式爆發。下一次延緩30秒,不斷加長這個時間,一旦我們看到自己能延緩發怒,我們就已經學會了控製。延緩就是控製,參加練習,最後就能完全消除。

(8)學會幽默自嘲

平時我們多想想人生,其實人生就像一場戲,既然是一場戲,我們又何必為了一點小事生氣。如果生氣時有一麵鏡子在我們麵前,我們一定能看到鏡子裏的那個家夥兩個鼻孔冒著熱情,著實滑稽可笑。因此,遇到可能會使我們生氣的時期事,如果我們可以退一步,試對生命一笑置之,就不會有那麼多氣要生了。

(9)進行自我暗示

生氣的時候,跟自己的感覺溝通,問自己發生了什麼事?要告誡自己保持冷靜、冷靜、再冷靜,要極力克製自己的情緒;要告誡自己,不要鑽牛角尖,不要氣不平,不要怕吃虧。

其實吃虧是福;警告自己:“我這時一定不能發火,否則會影響團結,把事情搞砸”,心中默念:“不要發火,息怒、息怒。”這樣堅持下去,就會收到一定的效果。

(10)學會生理調整

例如在我們生氣的時候,可以深呼吸,研究表明,緩慢地深呼吸,吸完保持一會,會讓大腦氧氣供應量加大,使你冷靜。此外,按壓內關穴,也可以緩解憤怒。

(11)保持短暫沉默

名人朱自清說過:“沉默是最安全的防禦戰略。”當意識到自己要發火時,最好的辦法是約束自己的舌頭,強迫自己不要講話,采取沉默的方式,這樣會有助於緩和激情、冷靜頭腦,讓沉默成為一種表達身心平衡、抑製精神亢奮的靈丹妙藥,不借外力而能化解怒氣。

(12)注意轉移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受到令人發火的刺激時,大腦會產生強烈的興奮灶。這時如果有意識地在大腦皮質裏建立另外一個興奮灶,用它去取代、抵消或削弱引起發火的興奮灶,就會使火氣逐漸緩解和平息。例如,轉移話題、尋些開心快樂的事情幹,選個令自己愉快的音樂、戲曲,閱讀引人入勝的小說、詩歌,或出去走走等。

(13)釋放怒氣法

把有意見的、不平的、義憤的事情,坦率地講出來,以消怒氣,稱之為釋放怒氣法。在家庭生活和工作環境中,相互之間產生了磨擦和矛盾時,開展積極地批評和自我批評,不僅可以釋怒,保持身心健康,而且還能消除隔閡,增強團結。

(14)意識控製法

用自己的道德修養和意誌修養,使消極的怒氣不發生或減低情緒反應,就是意識控製法。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夫人是個脾氣暴躁的人,常常當眾給這位著名學者以難堪。

一天,蘇格拉底在跟一群學生談論學術問題,夫人突然跑來,無端地大發脾氣。她先是大罵一陣,接著又往蘇格拉底身上澆了一桶水,把他全身都淋濕了,使在場的人都感到很難為情。按照常理,蘇格拉底會暴跳如雷,與夫人爭吵一番,理論一陣。

可是,蘇格拉底卻隻是詼諧地笑了一下說:“我早就知道,打雷之後,一定會下雨的。”在場的人聽了以後,都欣然地哈哈大笑,連其夫人也跟著笑了起來,使緊張的氣氛突然變得輕鬆,尷尬的局麵化解了,這不但沒有降低蘇格拉底的威信,而且他的學生更加敬佩其高超的氣質修養。

(15)怒氣升華法

這是指把怒氣轉變為從事科學、文化、藝術、體育等活動的動力,即化悲痛為力量。曆史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膜腳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國於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作為也”,這些都是典型的怒氣心理升華的佐證。

(16)讓朋友來幫忙

我們可能發現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想控製自己的情緒非常困難。那麼,就找別人幫忙,例如,在我們快生氣的時候,一位好朋友以不妨礙的方式提醒我們,可使我們冷靜下來。

晚年生活,貴在安度。這是我們老年人健康長壽的基本原則。隻要能做到想得開,看得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拘於一得一失,以寬闊的心態對待人生,就會使得晚年生活幸福健康,其樂無窮。

貼心小提示

生氣對人的危害,早在很多年前就被我國人所認識,為了做到不生氣,智慧的古代我國人寫了許多告誡人們不要生氣的詩詞歌賦,現在摘錄兩首,我們老年人反複吟誦,對我們克製怒氣會有所幫助。

莫生氣

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氣他來氣。

倘若生氣中他計,氣下病來無人替。

請來醫生把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

氣之危害太可懼,不氣不氣真不氣。

不氣歌

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

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

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

鄰居親朋不要比,兒孫瑣事由他去。

吃苦享樂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第六節自責會使人陷入痛苦之中

所謂自責,是指因自己的缺點、錯誤而產生內疚感,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如反應過分,甚至對一些並不嚴重的缺點或失誤出現罪惡感,對之念念不忘,悔恨,並要求給予懲罰,就會出現自責型人格障礙,不僅會使人深陷痛苦之中,而且對人的健康也有很大影響。

那麼我們老年人該如何對待自責情緒呢?

1、認識老年人自責的原因

老年人自責的原因有很多種:看到兒女生活不好,自責自己沒有能夠改變子女的狀況,沒有給子女買上房子;以前某件事沒有做好,造成了損失,自責自己無能;以前做過對不起別人的事,感到內疚自責等。

大多數愛自責的老年人屬於內歸因,就是不論發生什麼樣的事,不考慮客觀原因,總是認為和自己有關。這些老年人常常讓“不行”、“無能”等自我貶損性的字眼掛在嘴邊,並常縈繞在心中,這會使人喪失自信心,導致心理不健康。

消極的自責常常表現為過度的自我責備,從而產生沮喪、悔恨、鬱悶、絕望等心理,這種心理常常會引起老年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嚴重影響我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克服自責的方法

輕微的自責沒有多大危害,但自責過度,我們老年人總愛把自己的缺點、問題擴大化,認為是不能接受的,從而使自己陷入痛苦之中。為此,我們老年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克服過度自責心理。

(1)認清自責危害

雖然我們的自責是因為沒有能夠解決兒女們的問題,但如果我們因自責而陷入悲傷情緒,孝順的兒女又豈能不為我們擔憂。

同時,自責過深,人難免抑鬱成疾,這心病一犯,反而會給子女增加負擔。當我們放下自責的情緒,以順暢的心態對待生活,安心享受社會回饋給我們的回報,生活進入良性循環,我們也就更能為社會、為家庭貢獻自己的潛力了。

所以,既然我們自責也沒有用,我們何必再無端地自責自己呢?當我們拋棄了自責情緒,不但可以讓自己坦蕩地麵對生活,更能讓兒女舒心,讓朋友放心。如此,比起整天愁眉苦臉唉聲歎氣,生活不是會美好很多嗎?

(2)多回想昔日輝煌

有些老年人回憶過去,總認為一生平庸,能力有限,業績平平,一生也沒有啥成就,為此感到很是自責。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不妨多回憶一下過去的成功故事。

成功的回憶讓人振奮,而失敗的回憶卻讓人陷入沮喪。當我們多多回想自己過去的成功之處,回想當年對社會作出的各種貢獻時,我們也許會產生一個欣慰的想法:人生於此,實無愧已。

(3)適當讚美自己

當我們步入老年時,獲得的讚美之聲往往不及年輕時那樣多,這有時會讓我們感到失落,感到自卑,為自己的能力、地位感到愧疚、自責。

此時,既然人們吝嗇對我們的讚美之詞,那我們就不妨自己讚美自己。俗話說:“讚美是自信的催化劑”,我們自信了,腰杆挺直了,還有什麼事情可讓我們自責的呢?

(4)降低期望值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這句話放在我們老年人自己身上也同樣合適。當我們進入晚年,不妨將對自己的期望值降下,做事注重過程多於結果。如此,期望不高,事情之結果必然會令人驚喜的。

例如我們沒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工作問題、房子問題,那就讓兒女自己想辦法,畢竟他們已經是成年人了,我們隻能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而已。

(5)不苛求完美

任何人都不能做到完美,我們老年人更不例外。所以我們應該容許自己犯錯誤,容許自己把一件事情做得不那麼完美。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擅長的地方,給自己一個時間去學習。

把生命看做一個過程,和自己比較而不和別的人比較,今天比昨天進步一點,明天比今天進步一點,那就是成功的。哪怕暫時還不夠好,哪怕自己和別人比還差得很遠,都沒有關係,因為學習是需要時間的,即使我們已經是老年人。

(6)多找錯誤原因

當我們遇到錯誤時,常常會想錯誤的原因,如果我們感到這個錯誤主要是我們造成的話,那麼我們就會很自責。為此,別再習慣性地認為事情出了差錯,就一定是自己的問題,我們可以為錯誤多找一些其他原因。

比如我們接孫子,去晚了以至於讓孫子在外麵凍感冒,為此我們很自責。此時,我們不妨想想,也許怨堵車太厲害,也許怨孫子的體質弱,也許老師應該照顧一下沒有被家長接走的孩子等。如果我們能夠在其他方麵尋找一點原因,我們內心的自責感就會降低很多的。

世上誰人不老?世上誰人從未犯錯?很顯然,兩者答案皆是否定的。試想,如若人人因為衰老,人人因為人生的敗筆而深感自責,這個世界,恐怕早已淹沒於人類的一片歎息之中了。因此,當我們再次感歎自己老而無用時,不妨以此話激勵自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貼心小提示

過度自責是一種消極的情緒,但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它又很難擺脫,現實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雖然自責並不好,但總是不知不覺間又因為某種原因自責起來。當然,自責並非完全無法克服,我們可以做一些基本的訓練,來消除自責心理。

訓練的基本步驟是:第一步,針對每天所遭遇到的不愉快事件,找出自己對此所作出的消極評價,並且寫在紙上。

第二步,分析導致消極評價的錯誤認知方式是什麼。

第三步,自我批判錯誤的認知方式,並有針對性地提出合理的信念,以此反擊那些自責心理。

據心理學家鮑恩斯研究,每天花一刻鍾的時間進行訓練,隻要堅持兩個月,自責就會被驅逐得無影無蹤。第七節學會擺脫悲觀的困擾

性格悲觀是老年人的大敵,因為悲觀的老年人更缺乏與他人的溝通,心理壓力大,同時缺少多方麵鍛煉,這會使我們老年人的身體和心理都會變得越來越差。

無數的醫學研究表明,沒有悲觀情緒的老年人的平均壽命比悲觀老年人高出許多。無疑悲觀成為加快老年衰老的一個重要原因,那麼我們老年人該如何擺脫悲觀,走向樂觀呢?

1、認識老年悲觀的原因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會不斷地衰老這是一個自然規律,但是這一過程的進展程度卻不是一成不變的,是深受各種因素影響的。其中一個重大的危害因素就在於老年人的悲觀情緒。

其實,關於悲觀的危害很多老年人都明白,但總是無法擺脫悲觀心理。這和我們老年人所麵臨的一些變化,以及與變化相對應的心態反應有關。這些變化和被動反應包括:

(1)衰老感

隨著我們身體的老化,精神頭減弱,衰老感就會逐漸產生。而且衰老感一經產生,就加劇精神老化,由此有可能導致意誌衰退、情緒消沉,心情悲觀。

(2)“空巢”孤獨感

我們老年人離退休告別單位,可是回到家中卻孤苦伶仃甚至孑然一身,社交圈子變小,原來的熟人關係漸漸淡了,而新的人際關係尚未建立;在崗在位時的一些想法、願望沒有實現。不免失落,遺憾,有離群、被疏遠之感。

(3)懷舊感

美化、向往過去,不一定是對現實不滿,而是證明我們開始老了。懷舊感的一個表現是戀舊物。收集或保留無用的東西,說是總有一天會用得著的,還認為有保留價值、紀念意義。結果好端端的新房子,卻一屋的破爛兒。

(4)理想減少,好奇心衰退

沒有了太多的追求,實用主義抬頭,什麼事都是可幹可不幹,對各種娛樂、社交表現的淡漠,感覺一切都沒有啥意思。在家、在外都不知所措,有時心理一片空白。

(5)情緒變得反常

或憤怒、暴躁,點火就著;或遲鈍、低落,沒有了激情,有的是麻木,以至變得有些癡呆;焦慮感、抑鬱感常常光顧。

(6)恐懼未來

消極自我“暗示”,被動、無奈地做“等死隊員”。我老了,我不行了,說什麼時候“走”就“走”了。如有的老年人,某一天突然一根長壽眉毛斷了,於是憂心忡忡,擔心是否不吉利。

因為有了這些消極的變化和消極的心態,所以老年人出現悲觀情緒也就在所難免了。

2、克服老年悲觀的方法

中醫認為:百病都喜歡乘虛而入。我們老年人如果心情悲觀,自然為各種疾病的滋生提供了可乘之機。同時,悲觀沮喪也加劇了老年癡呆、老年抑鬱等精神疾病的發生。所以,我們老年人必須注重從心裏調節、體育鍛煉等多個方麵,來消除悲觀情緒。

(1)正視衰老變化

要克服悲觀心理,我們老年人要有自知之明,正視自已性格變異的可能性。弄清楚可能出現的病理、生理原因,以及變異的表現和趨向。做到自我克製,自我糾正、遇事三思。隻要心理有了清醒全麵的認識,我們才不會盲目悲觀。

(2)主動調節情緒

當我們的情緒不好時,要認識不良情緒對身體的危害,有改變自己不良情緒的願望與決心,重視和主動去調節它。有人說悲觀、憂鬱的情緒就像小偷一樣,偷去生活的樂趣,偷走了健康,甚至生命。長壽老年人胡夫蘭德強調:“一切對人不利的影響中,最使人短命夭亡的就要算是不好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

因此,我們老年人無論是多麼高興或多麼悲痛的事都要穩住神,否則會傷神傷身,人生總會有順境和逆境,處順利時,不欣喜若狂,碰到不幸事件也不悲觀失望,這確實是養生要方。

(3)勇敢麵對不幸

應用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說:“能接受既成的事實,就能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驟。”在我們生活中總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甚至是極其不幸的事,對待這些事有兩種不同有態度,一種是想辦法適應;另一種是讓憂鬱與悲哀毀滅自己。顯然我們老年人應該選擇前者,不幸麵前,隻要我們勇於並善於去頂,就能平安度過難關。

(4)不斷激勵自己

進入老年以後,我們自己要防止和克服離退休後那種不服老、不服氣的脫離實際的想法,或追求安逸,無所事事的想法,鼓勵自己對未來生活充滿憧憬、向往和追求,樹立人生第二青春的奮鬥目標,樹立對美好生活的新的信念,以保持繼續進取的動力,戰勝晚年生活中的困難與曲折。

激勵自己不斷增強進取心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又要量力而行的盡自己能力,不當消極悲觀的落伍者。

(5)適當保持糊塗

進入老年以後,家就成了我們老年人主要活動場所和根據地了。平日裏,如果看到子女的一些不孝行為,或者聽到子女的一些不太友好的話,我們常常會感到生氣,感覺自己無用了,遭子女們嫌棄了,於是悲觀心理就逐漸產生了。因此,我們老年人的悲觀與否,很大程度上就來自家庭的和睦和親人的關愛與否。

為此,我們老年人應學會“裝聾作啞、不做主”的“難得糊塗”,對家長裏短的閑言碎語,可采取隨聽隨忘的“糊塗”;對一些非原則的問題,可采取不知道、沒看見的“糊塗”;對有些家務盡可放權、放手、放心,采取當家不做主的“糊塗”。

這樣就能以清醒的“糊塗”銷蝕那些煩心的雜音,以理智的“糊塗”融洽一些複雜的關係,以聰明的“糊塗”平息可能發生的矛盾,從而構建幸福的家庭港灣,使一家人喜洋洋、樂融融,自己也享受到人輕鬆、身自在、心清靜的快樂。

(6)戒除消極暗示

這就是說,我們雖然老了,心態絕對要年輕。要是人老了,心也老了,那才是真的老了。如果我們經常暗示自己,我已經老了,身體不行了,難免我們的心理也就會逐漸產生衰老感。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能老想著自己老了,更不能老把這掛在嘴巴上。不要想這些,一切如同往常,做應當做的事,說應當說的話。

(7)學會自我寬慰

衰老是人生必由之路,進入老年,體力與智力不能與青年人相比這是客觀規律,我們沒法改變,也沒必要改變,我們失去了活躍的精力,卻也收獲了安詳與寧靜的生活,又何必為了衰老而感到悲觀呢!

麵對社會的進步,我們感到適應不了新形勢而產生悲觀,這也是不必要的。社會在前進,科學在發展,我們老年人思想上難免有落後的一麵,想法和看法與社會潮流可能有一定距離。這是客觀存在,不必自卑、自棄,不要勉強做力不從心的事。

(8)坦然麵對死亡

對我們老年人心理上最直接的威脅是死亡。死亡是日近一日地逼近,使我們不能不心生恐懼,以為來日無多,於是手忙腳亂,弄得身心兩衰。其實,死亡是上帝平等賜給所有人的,上自帝王權貴,下至平民百姓,大家機會均等,有什麼可畏懼的!

王瑤生前講過:“不想死,不等死,不怕死。我們可以用這句話來鼓勵自己,增加麵對死亡的勇氣。

(9)豐富生活內容

孤獨、寂寞常常為加劇悲觀情緒,所以我們應該經常多做一些休閑娛樂活動,尋找精神上的寄托。克服不良情緒,有意識地充實生活內容,並結識一些老年和中青年朋友,生活在群體的友愛之中。留心別人衰老後的性格變異,然後再反躬自看,就能克服變異,保持心理、精神上的衛生,才能有益健康長壽。

(10)多做有氧運動

中醫研究表明,遇到不如意的事時,要想及時消除悲觀沮喪,最好的辦法就是跑步。大多數悲觀沮喪者是因為缺乏運動,而跑步是一種有氧運動,除了活動筋骨、肌肉之外,還能加強心、肺和循環係統的功能,跑步還能分散注意力。跑步時,人的身體會獲得新的感受,這種感受,會使人忽略因心情沮喪而引起的不適。

因此,建議老年人應加強健身鍛煉,最好養成天天鍛煉的好習慣。鍛煉可以選擇跑步,年齡大的人也可以選擇慢跑,或者散步。如果不能堅持天天鍛煉,每周至少也應鍛煉3次,每次不少於半小時。這樣,我們就能夠遠離沮喪。

當然,對於那些因疾病引起的悲觀,要消除悲觀情緒還有應該和治療相結合。首先要從認知上改變對疾病的認識,要接受自己有疾病的事實;其次應解除過分擔心疾病帶來的危害;其三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如果能夠按照這種步驟做好調適,接受治療,那麼即使老年人的病不能很快康複,他也會消除悲觀,愉快、充滿希望地過好每一天。

貼心小提示

心情舒暢對我們老年人擺脫悲觀困擾,保持樂觀心情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老年人為了使自己能經常保持樂觀情緒,要學會善於自我調節情緒,無論處於什麼情況下,都能找到樂趣,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四樂”。

一是知足常樂,對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不合理現象要想得開;對周圍的人和事,甚至對待自己的子女和親屬,不要要求太高和太多。

二是自得其樂,我們老年人要主動尋找樂趣,不使生活枯燥乏味。如藝術是一種美的享受,過去無暇顧及,如今閑暇了,老年正是好學時。老年大學裏有書法、繪畫、花卉、園藝、雕塑等課程,學習一種使自己沉浸在藝術情趣之中,使胸襟開闊,情調高雅。

三是助人為樂,多為他人著想,多幫助別人,不圖報酬,誌在為他人解憂消愁,不僅使自己感到內心充實,又可在奉獻中找到人生真正的樂趣,使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四是苦中作樂,人在生活中難免遇到不幸,要善於調節自己的心情,要想得開,“心底無私天地寬”。要善於安慰自己,設法從不幸中盡快解脫出來。要有“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度量和信心,保持樂觀情緒。第八節克服過度的緊張心理

一個人在生活中擁有一定的緊張感並非是什麼壞事,尤其

我們進入老年以後,整日無事可做,此時如果能夠有一些緊張感,找點事幹,往往能消除空虛和失落的感覺。

但凡是都要有個度,如果緊張太劇烈,就會對我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利。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緊張心理呢?

1、認識緊張對老年人的利弊

許多老年人離退休之後,突然從有節奏的緊張工作狀態,一下子轉變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心態,這時,老年人如果處理不好這種心態,就會憂愁煩惱,病痛接踵而來,導致體質迅速下降,人也變得憔悴蒼老,對生活失去信心。有的甚至會在短時期內弄得多病纏身,過早衰老。這就是缺乏適度緊張而帶來的綜合征。

科學家們發現,積極的生活方式會刺激人體的適應機能或遏製疾病的發展。

如果一個人能保持一定緊張度的工作和生活,保持豁達、快樂的心情,可使體內分泌更多的益於健康的激素。這種激素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使機體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免疫係統,抵禦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襲。因此,醫學家們把“適度緊張”形容為“生命之鹽”。

同時,適度緊張還能促使心髒血液的良性循環,以供給全身各個器官組織,而血管良好的舒張、收縮功能,對於增加血管通透性,減少心血管疾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然,既然是“鹽”,不能沒有,但也不能過度,適度才有益無害。

現代醫學以為,精神緊張可以導致很多種疾病,例如胃潰瘍、胸腺退化、神經衰弱、免疫功能降低等。調查還表明,很多老年病人中,有60%以上的人是因為精神緊張而患病的。有些人的疾病是長期處在緊張狀態之中而形成的。這是因為我們老年人生理性能已開始衰退,所以在緊張的狀態下,身體很輕易出毛病。

2、應對緊張的方法

雖然緊張有利有弊,但總的來說過度的緊張對我們老年人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學會消除緊張心理。消除緊張心理的一般思路就是轉移一下注意力,做我們感興趣的事情,以緩解緊張的情緒。

(1)坦然麵對變故

老年人的緊張多來自於外部的刺激,所以要消除緊張,就要坦然麵對人生之中的生老病死、天災人禍、迫害誣陷、老伴去世、子女碰到意外傷害等情況,因為這是難以預料的,有時甚至是難免的。

平時無故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真的出現這些情況痛苦、緊張也不能解決問題。

(2)參加休閑運動

如果我們感到精神緊張時,可以考慮參加一些休閑運動。如聽音樂,不論是古典、民族還是流行音樂,都有助於你緩解緊張的情緒,如果能跟著音樂的節奏跳上幾步,我們的感覺會更好。如果我們會唱歌、彈鋼琴、吹口琴、拉小提琴或其他樂器,不妨暫時用來對付一下我們的緊張情緒。

運動是最有效的鬆弛方法之一,運動可大可小。簡單的運動,隻要我們躺在床上,用10分鍾的時間做一些伸展動作,四肢感到舒展就可以了。

如果家裏養著花,我們可以在緊張的時候去給鮮花澆澆水,欣賞植物可有效地放鬆緊張情緒,同時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

(3)選擇洗澡法

淋浴或浸浴不但可以消除緊張情緒,還有消除疲勞的功效。具體做法是泡在溫熱的水裏,閉目養神,靜靜地休息20分鍾,我們會感覺到全身放鬆。

(4)多與別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