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情緒保健的心理調控(3 / 3)

如果精神很緊張,我們可以給好朋友或家人寫信、打電話,將我們所遇到的事情寫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與對方的聯係,同時我們的緊張情緒也會隨之而得到發泄。

(5)選擇腹部呼吸

實踐表明改變呼吸也可以起到改變情緒的效果。具體做法是,我們平躺在地板上,麵朝上,身體自然放鬆、緊閉吸氣,最後放鬆,使腹部恢複原狀。正常呼吸數分鍾後,再重複這一過程。

(6)吐吸情緒法

當出現緊張、煩躁情緒時,我們可以試著利用想象和呼吸來緩解情緒。具體方法是,找個舒服的環境舒適地坐好,全身放鬆,並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當吐氣時,試著想象負麵的情緒正從鼻孔往外流出;當吸氣時,想象正麵的情緒被吸進你的肺,再從肺慢慢地進入你的血液裏,最後經由血液輸送到身體各個器官。持續這個動作約5分鍾,慢慢地我們就會感受到溫暖,同時情緒也得到了舒緩。

(7)手滾鐵球法

手滾鐵球這個運動能為心靈帶來平靜和清醒。這是因為規律的鐵球撞擊聲響有助於沉澱心情,進而讓心平靜下來;而不停轉動的手,則有助於刺激腦部思考。

貼心小提示

緊張心理對我們老年人有利也有弊。那麼,我們該怎樣把握緊張之度呢?此時,我們老年人不妨根據自己的體質、興趣、愛好等情況,製定一個便於操作而又能夠讓自己保持適度緊張的作息計劃。

如每日早晨打太極拳,或放鳥,然後看報、買菜等;中午也要休息一下;下午到樹林去散散步。總之,每人要適合自己的特點。

如果生活作息時間有節奏,忙而有序,飲食有序,動靜結合,睡眠充足,做事效率高,老有所為,這種狀態就屬於適度緊張之內。

這樣,既增添了生活樂趣,也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由於身體各部分肌肉活動增多,也就促進了新陳代謝,無疑非常有利於身體的健康。

相反,如果太過於緊張,會使人感到身心疲憊,食欲減退,睡眠受到影響,這就是過度緊張發出的信號,就適得其反,應及時修正自己的生活計劃。第九節急躁有百害而無一利

急躁是一種衝動性、情緒性、盲動性相交織的負麵心理。老年人由於自身社會角色的改變,孤獨感、自卑感增長。加之社會地位越來越差,不如在工作崗位時受到別人的尊重,如果再有一些不順心、不如意之事接踵而來,自控能力也隨之降低,於是就會產生急躁心理。

急躁心理對我們老年人有百害而無一利。那麼我們老年人應該如何克服急躁心理呢?

1、認識急躁心理的危害

脾氣急躁對我們老年人的危害很多,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

(1)脾氣急躁對自己健康不利

因為脾氣急躁、激動不安會引起體內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增多,交感神經活動亢進,造成的結果是心跳加快、血壓增高、肌肉緊張增強,有些老年人甚至在情緒激動時誘發心絞痛、中風或引起潰瘍病複發、嘔血等。

(2)脾氣急躁對人際關係損害

因為脾氣急躁的人容易向別人發火,傷害別人感情,結果使原有的友情完結,別人不願再接近我們。

(3)脾氣急躁的人急於求成

不作充分準備就行動,結果“拔苗助長”,常常和自己的願望相反,使自己的行動遭到挫折。在憤怒得厲害時,甚至做出非理智的行動,以致動手打人,摔壞東西。

2、應對急躁心理的方法

脾氣急躁對我們老年人來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一定要下決心改掉不可。要接觸急躁心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采取對策。

(1)轉變對事物認識

要改變脾氣急躁,就要找出急躁的原因。脾氣急躁的人不理解事物的發展有其客觀規律,實現目標需要有一個過程,以為單憑主觀願望急於求成,就會成功,這是急躁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老年人社會閱曆豐富,隻要能夠靜下心來認識問題,就一定能夠認識到事物的成功並非一蹴而就。有了這個認識,遇到不成功時,我們就應該坦然一些,不必急躁憤怒。

(2)寬容對待別人

老年人急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要求別人的想法、情緒和行動為完全符合自己的願望,一旦發現別人說的做的不順自己心意,就勃然大怒,其實內心是要別人順從自己。

很明顯,這種想法是非理性的,也是很不公正的。正像自己不樂意受別人支配一樣,別人也喜歡按他們自己的意願辦事。如果我們從內心承認別人和自己不同,別人有權按他們自己喜歡的方式行事,我們就會學到一種寬容的態度。

(3)轉移注意力

若發生急躁心理時,人的大腦皮層常會出現一個強烈的興奮灶,如果能有意識地調控大腦的興奮與抑製過程,使興奮灶轉換為抑製平和狀態,則可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使自己從消極情緒中解脫出來。

例如,當自己急躁、煩惱時,我們就不要再去想引起急躁的事,盡量避免煩惱的刺激,有意識地聽聽音樂、看看電視、翻翻畫冊、讀讀小說等,強迫自己轉移注意力。這就可把消極情緒轉移到積極情緒上,淡化乃至忘卻煩悶。

我們還可讓自己思維長上翅膀,自由暢想,到幻想世界中去遨遊;也可與他人漫無邊際地暢談,免得在難解的事上鑽牛角尖,給自己帶來無端的煩惱。這樣隨著事過境遷,能心平氣和地解決難題,化解矛盾,往往能收到較滿意的成效。

(4)評價推遲法

急躁心理常常來自對“刺激”的評價,也許是別人的一個眼神,也許是別人的一句譏諷,甚至可能是對別人的一個誤解。這事在當時我們可能會非常急躁、憤怒,可是如果過一個小時、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之後再評論,我們或許認為當時對之發怒“不值得。”

(5)理智控製情緒

理智控製是指用意誌和素養來控製或緩解不良情緒的暴發,努力使激怒的情緒降至平和的抑製狀態。當急躁心理出現時,我們要馬上意識到不對,要迅速冷靜下來,主動控製自己的情緒,用理智減輕自己的怒氣,使情緒保持穩定。

貼心小提示

急躁不僅危害了我們的身體,也危害了我們的社會交往,使很多人對我們敬而遠之,我們也被人形容為“脾氣暴躁”的老年人,這真是很不幸的事。下麵就介紹幾個消除急躁的小竅門,希望對廣大老年朋友有用。

一是後退法。即讓自己在發表態度、觀點前先克製自己,然後考慮周全後再發表,或者索性就不發表意見。

二是忘卻法。讓自己遺忘掉那些令自己情緒激動的因素,隻看事情本質,就事論事。

三是三問法。“我現在是衝動狀態嗎?”“會造成惡劣影響嗎?”“後果是怎樣?”第十節不要讓憂慮占據心理

憂慮不同於抑鬱。抑鬱主要由軀體疾病以及對日常生活喪失興趣等原因引起,表現為憂憤煩悶;而憂慮表現為不放心、不安心,多是由對某種事物的擔心、掛念引起。

憂慮心理對健康危害很大,尤其是我們老年人,機體承受能力較差,遇到不如意或產生憂慮心理時,應采取有效方法及時排除。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不讓憂慮占據心理呢?

1、認識老年憂慮的誘因

進入老年以後,很多老年人總是充滿憂慮,常常很小的一件事也會憂慮很久,這對健康是不利的,所以必須戰勝憂慮。對此我們首先就要認清引起老年憂慮的原因是什麼。一般說來,引發我們老年人憂慮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經濟方麵憂慮

經濟收入狀況決定著老年人生命生活質量的優劣,也影響著老年人的心理狀況,是我們最主要的擔心之一。雖然我國城市老年人的離退休金大幅上漲,但是,由於物價上漲等原因,許多老年人擔心並未隨其經濟收入的增加而減輕。

與城市不同,由於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社會保障製度尚不完善,農村老年人對於生活費來源問題的擔心較城市老年人更為嚴重。如果子女不是太孝順,這會更加加劇老年人對經濟方麵的憂慮。

(2)健康方麵憂慮

很多老年人操勞一生,隨著機體的老化,很容易疾病纏身,貧血、高血壓、高血脂等各種常見病,成了老年的幾大健康問題。目睹身邊的老同事、老朋友紛紛去世,更加劇了老年人對健康的憂慮。

(3)家庭方麵憂慮

進入老年,情感變得脆弱起來,常常對身邊的人很是憂慮,子女在外總是憂慮他們無人照料,擔心生病、遇到其他意外,憂慮子女不孝順等。看到老伴身體變差,擔心對方萬一去世,無人陪伴自己等。

(4)精神方麵憂慮

人到老年,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閑暇時間多了,如果不找點有意義的事情做,日子肯定難熬。於是,還沒有開始離退休,或者剛剛離退休以後漫長的時間如何打發,憂慮以後的空虛、孤獨日子即將來臨等。

(5)其他方麵憂慮

除了上麵的憂慮以外,老年人還有對自身以外的憂慮,如對環境的憂慮、對社會道德淪喪的憂慮、對國家發展的憂慮、對某一行業的憂慮等。

2、克服憂慮的方法

憂慮對老年人的身心都有極大危害,所以很多老年人都試圖戰勝憂慮。但憂慮多是由外界的某種因素引起的,而生活中出現的很多外界事情我們無法控製,所以戰勝憂慮我們能做的主要是調整自己的心態。

(1)及時傾訴出來

這也就是要我們不要把憂慮埋藏在心底。有些老年人,特別是內向性格的老年人有什麼憂慮和不安,總是默默地埋在心裏,不肯坦白說出來。

這種做法無疑會加大憂慮,隻有像竹筒倒豆似的把內心的鬱悶、憂慮都痛痛快快地倒出來,才可以減輕心理壓力,也有助於他人幫助尋找解決憂慮恐懼的辦法。

當然,傾訴要有度,不要一味地訴苦,有了憂慮之後,首先和老伴、家人、朋友多談談,征求他們的看法。

(2)正確認識自己

看到別人強,而自己卻不行,也常常讓很多老年人充滿憂慮。此時我們對自己需要一個正確的認識。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繁花似錦,總有凋謝之時;華亭如蓋,難於經世不衰。一個人限於主客觀條件,不可能樣樣比別人好,事事比別人強,時時都走在別人前頭。

有時候,自己在這方麵比別人強,但在那方麵又比別人差;在處理這件事情上,自己略高一籌,在處理那件事情上,又略遜於他人,這是符合客觀規律的。要求什麼都高於別人,領先於他人,這是不切實際的苛求。

如由於興趣、愛好、氣質、風度、修養、學識和環境等因素,自己雖然付出了巨大努力,但還是趕不上其他同誌,這也是正常現象。隻有承認自己有長處,也有短處,才能謙虛謹慎,避免憂慮心理。

(3)立即處理問題

人老了特別是離退休之後,麵對新的生活,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遇到困難,不敢麵對,老是回避,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越發加劇憂慮。麵對困難,我們應該勇敢麵對,隻有不怕困難,才能有效地戰勝困難並取得成功,也才能使精神和心理得到安寧。

除了困難外,我們還會遇到不愉快的事。和處理困難的方式一樣,我們也要盡快解決掉不愉快的事,不要留待明天才去處理。否則這些讓人心煩意亂的事,留的時間越長,越讓人心緒不寧。

(4)積極自我交談

在與憂慮進行角力的過程中,給自己一點小小的鼓勵,往往是眼下我們最需要的能量來源,因為很多情況下,我們隻是自討苦吃而已。對自己好一點,假裝今天是我們能夠想象的最好的一天,試著把內心的喜悅,想對自己說的話都寫下來,然後讀給自己聽。

(5)儲存一些笑料

當我們身負重壓,對一些事情充滿憂慮時,能夠苦中作樂或給自己一個笑臉,都很可能讓我們的境況有所改變。

要做到這些,我們可以從大腦的記憶庫中提取幾個最能令自己發笑的片段,然後把它們儲存在你的日常意識庫中,或者寫下來,貼在某個我們很容易看到的地方。當遇到令我們煩惱的事情時,就去我們的“好笑銀行”提取存款,讓自己開心地大一笑會兒。

(6)逃避思考問題

每個人總會遇到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我們老年人也不例外。針對我們自己辦不到的事,我們就不要去做,也不要去想它。因為如果總想去做自己一時還做不到的事,就會令人心緒焦慮不安,影響健康。

睡覺後,一覺醒來,最好馬上就起床,不要懶在床上胡思亂想。否則,久而久之,紊亂的思緒就會幹擾和影響你的正常思維,煩惱在所難免。

(7)埋頭目標之中

憂慮常常在我們閑著無事的時候找上我們,所以我們應該讓自己忙活起來,給每一段時間規定一個奮鬥目標,不斷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孜孜不倦地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攀登,使生活、娛樂經常出現新的局麵。

有了堅定、明確、始終如一的目標,我們就不容易被周圍的變化分心,憂慮也就很難同我們結伴了。

(8)克服憂慮公式

西方的成功學家曾經提出一個克服憂慮的公式,即萬靈公式,在人們遇到憂慮時,可以做下麵三件事:

①問我們自己:“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麼?”

②如果我們不得不如此,你就做好準備迎接它。

③鎮定地想方設法改善最壞的情況。

當我們回答過上麵這三個問題,並把答案寫在紙上仔細思考以後,會發現的確沒什麼可擔憂的,大不了如此而已,憂慮自然會不消而除。這個公式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我們老年人也可以試試。

(9)不為明天憂慮

有人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受就足夠了。”很多老年人的憂慮都是為不可預知的未來:萬一我得病了怎麼辦?萬一兒子在外麵遇到意外怎麼辦?

其實明天自有明天的好,在今天我們又何必為此作無謂的憂慮。偉大的法國哲學家蒙田也犯過同樣的錯誤。他說:“我的生活中,曾充滿可怕的不幸。而那些不幸大部分從未發生。”其實我們老年人的生活也是這樣,明天隻是一個幻影,最重要的是過好今天。

貼心小提示

每個老年人都不想活在憂慮之中,很多人還努力克服憂慮。但盡管人們絞盡腦計想方設法來消除無謂的憂慮,可效果總不那麼令人滿意。如果你也正被無謂的憂慮所困擾,那麼,請用心理學為你提供的“怪招”,它會幫你告別憂慮。

一是轉換視角法。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傘,二兒子曬鹽。為兩個兒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憂慮重重。每逢晴天,老太太念叨:這大晴的天,傘可不好賣呦!每逢陰天,老太太嘀咕:這陰天下雨的,鹽可咋曬?

如此憂心忡忡,老太太競憂慮成疾。兩個兒子不知如何是好。幸訪得一智者,智者為老太太出一怪招:晴天好曬鹽,您該為小兒子高興;陰天好賣傘,您該為大兒子高興。如此轉念一想,保您憂慮全消。老太太依計而行,果真無憂無慮心寬體健起來。

二是欲擒故縱法。美國心理學家羅蘭德的一項治療憂慮的措施很獨到。他不是讓憂慮者不去憂慮,而是讓憂慮者來個“欲擒故縱”,每天拿出一段時間專門進行憂慮,即“用憂慮戰勝憂慮”。

專家們發現,盡情地憂慮一段時間,更能驅除憂慮。具體做法是平時通過想象、放鬆、轉移注意力等方法打斷憂慮,告訴自己,會有時間專門去憂慮的;每天專門用於憂慮的時間最好30分鍾;不能“偷工減料”,要保證時間,要專心致誌。

這樣做的結果是,人往往不能一門心思地去憂慮,逐漸地憂慮便悄然消失了。

三是嘴角上翹法。消除臉上的陰雲,您就會告別心中的憂慮。怎麼辦?現在請跟我做:先請少許調整一下,使情緒平靜一些。請您嘴角上翹,盡力上翹。請盡力保持較長時間,1秒,5秒,30秒……不管您剛才索然無味也好,百無聊賴也罷,抑或陰雲滿天,現在,保您樂起來了。第十一節學會預防和治療偏執心理

具有偏執心理的人一般性情多疑,易嫉妒,好爭鬥,容易產生偏見。他們總是特立獨行,像是不合節拍的獨奏。尤其人到老年,由於人生遭遇慢慢沉澱,各種慢性疾病增多,性格上變得更為偏執起來。例如可能會表現為極度的感覺過敏,思想行為固執死板,心胸狹隘等。

偏執的心理不僅對我們自己不好,也會引起周圍人的反感。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偏執心理呢?

1、了解老年偏執的特點

偏執,指病態的自我援引性優勢觀念或妄想,常見的是關於被害、愛、恨、嫉妒、榮譽、訴訟、誇大和超自然力的妄想。具體來說,老年人的偏執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廣泛猜疑,常將他人無意的、非惡意的甚至友好的行為誤解為敵意或歧視,或無足夠根據,懷疑會被人利用或傷害,因此過分警惕與防衛。將周圍事物解釋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陰謀”,並可成為超價觀念。

在與人相處上,易產生病態嫉妒;好嫉恨別人,對他人過錯不能寬容;過分自負,若有挫折或失敗則歸咎於人,總認為自己正確;脫離實際地好爭辯與敵對,固執地追求個人不夠合理的“權利”或利益。

此外,忽視或不相信與自己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觀證據。例如有些老年人則可能聽見鄰居議論他、罵他,但是同住的家人沒有聽見這些聲音;有的老年人感覺到牆壁上通了電,床上也被壞人通了電,有麻酥酥的感覺;有人則聞見煤油味,香水味,進而疑心家中進來了外人,或者家裏的人和外麵的人串通一氣要陷害自己。

同時,老年偏執還容易表現情緒焦慮、抑鬱、失眠。老年人因為感覺到被害而緊張恐懼、坐立不安或者表現情緒低落,容易發脾氣。

2、認識偏執形成的原因

對於老年人來說,隨著年齡的增大,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經曆一係列的事件。正是由於這一係列的變化,引發了老年人的偏執心理。

(1)在事業方麵

退休對於老年人來說,是一個重大的生活事件。許多老年人從忙碌的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以後,會產生明顯的失落感,覺得沒有人再需要自己了,成了廢物了,加上才退休,還不能對自己的生活進行很好的計劃和安排,心理上被尊重和被需要的感覺不能得到滿足,容易使人萎靡不振、情緒低落。特別對於那些平常性格就比較孤僻,不愛與人交往的老年人,這種感覺尤為強烈。

(2)在家庭方麵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將會麵臨親人朋友甚至伴侶離世,或者子女遠離,處於身邊無人照顧的境地;有的老年人會麵臨拆遷,要離開居住了大半輩子的舊宅,搬到偏遠的城郊的環境變化的問題;而有的老年人兩代或者三代同住,家庭關係複雜,有時婆媳關係對立或者老年人被家人看做是累贅,這些對於老年人的心理都是嚴峻的考驗。

(3)在身體方麵

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大,會出現感覺器官功能下降,反應較前遲緩,接受新鮮知識的能力減退的情況。

此時,有些老年人會總沉浸在回憶當中,習慣於以往自己熟悉的事物和做法,對現在的一些新鮮事物處處不滿,難以找到心中的平衡,對人對事就會產生偏頗的想法。

同時,因為老年人對於挫折的耐受能力也會降低,以前很容易處理的一些小事也可能成為疾病產生的誘因,如鄰裏糾紛,子女的頂撞,子女工作婚姻的不順利等。

此外,老年人還可能患上一種或者多種軀體疾病,這也是老年精神疾患容易發生的內在因素。

3、老年偏執的預防

偏執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偏執行為更是持否認態度,因此,老年人對待偏執的態度應該是以預防為主。常見的預防方法有如下幾種。

(1)培養興趣愛好

老年人的偏執多是“閑”出來和“憋”出來的,所以我們老年人平時應該心胸豁達,敢於嚐試新鮮的事物,把注意力更多的投注在外麵空間,不要過多地為家庭瑣事煩惱。積極地參加社區活動,培養新的興趣愛好。

老年人由於有豐富的生活工作經驗,應該發揮餘熱,就如《閑人馬大姐》中的馬大姐一樣,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那麼怎麼會產生精神上的異常呢?

現在社會對於老年人也越來越關注,如喜歡旅遊的老年人可以參加夕陽紅的旅遊團,既可以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又可以結交到誌趣相同經曆相似的朋友,何樂而不為呢?

(2)營造和諧家庭

家庭是離退休後老年人生活的主要環境,老年人的精神狀況和家庭關係、家庭氣氛息息相關。有的老年人怕給子女增加負擔而獨自居住,內心很孤獨。

很明顯,如果老年人能夠和家人住在一起,常常說說話,聊聊天無疑對我們老年人的情緒有很大影響。所以,我們平時可以多與家人聊聊天,給子女照顧一下孩子,料理一下家務等。在與子女相處時,我們老年人也要聽聽子女的意見,爭取雙方平等相處。

(3)注重情緒調節

盡量避免過度緊張、焦慮和激動,防止不良情緒對腦細胞造成強烈刺激,同時要加強思想修養,提高心理素質,妥善處理各種關係,以和睦、寬鬆、愉快的心情對待周邊的人和事,才有利於預防智力和記憶力的衰退。

(4)養成健康習慣

善於學習,有規律、不間斷地用腦。保證足夠的睡眠,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用腦時,應安排短暫休息和戶外活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物品放在相對固定的位置,使用後放回原位,對於一些重要的事情可以采取用筆記錄的方式。

(5)增加腦的營養

平時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C的食物,新鮮蔬菜,以及富含礦物質膽堿的食物,如杏、香蕉、葡萄、橙、海藻、魚、蛋黃和卷心菜等。玉米、糙大米、全小麥、黃豆、蒜頭、蘑菇、酵母、奶、動物肝髒、沙丁魚、瘦肉類等亦有益於腦。

4、治療老年偏執的方法

如果我們已經具有了偏執心理,或者雖然我們沒有感覺到,但周圍的人不斷地提醒我們有這種狀況,那麼也不用過於擔心,應該堅持治療。

對偏執型人格障礙的治療應采用心理治療為主,以克服多疑敏感、固執、不安全感和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常見治療老年偏執的療法有以下幾種。

(1)認知提高法

由於患上偏執的老年人對別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會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如果我們意識到自己患上了偏執心理,或者別人反複指出自己有些偏執。此時,我們老年人就應該反思一下,並去認真了解一下偏執人格障礙的性質、特點、危害性。

如果我們通過這些認識,再結合自身的特點,發現我們確實存在偏執心理,我們就應該了解糾正方法,使我們對自己有一正確、客觀的認識,並自覺自願產生要求改變自身人格缺陷的願望。這是進一步進行心理治療的先決條件。

(2)交友訓練法

患上偏執的老年人應該積極主動地進行交友活動,在交友中學會信任別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訓練的原則和要領首先是真誠相見,以誠交心。這也就要求我們老年人必須采取誠心誠意、肝膽相照的態度積極地交友。要相信大多數人是友好的和比較好的,可以信賴的,不應該對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見和不信任態度。必須明確,交友的目的在於克服偏執心理,尋求友誼和幫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礙。

其次是交往中盡量主動給予知心朋友各種幫助。這有助於我們老年人以心換心,取得對方的信任和鞏固友誼。尤其當別人有困難時,更應鼎力相助,患難中知真情,這樣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賴和增強友誼。而我們也能在真誠的友誼中換來心靈的收獲,從而有利於消除偏執的猜疑。

其三是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客原則”。一般說來,如果雙方性格、脾氣的相似和一致,則有助於心理相容,搞好朋友關係。另外,性別、年齡、職業、文化修養、經濟水平、社會地位和興趣愛好等亦存在“心理相容”的問題。但是最基本的心理相容的條件是思想意識和人生觀價值觀的相似和一致,所謂“誌同道合”。這是發展合作、鞏固友誼的心理基礎。

如果我們有了一些真心朋友,平時在一起聊聊天,交交心,有困難時真誠幫助,這樣自然可以消除我們的一些偏執、多疑心理。

(3)敵意糾正訓練法

患有偏執心理的老年人,易對他人和周圍環境充滿敵意和不信任感。所以,采取以下訓練方法,有助於克服敵意對抗心理。

經常提醒自己不要陷於“敵對心理”的旋渦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處世待人時注意糾正,這樣會明顯減輕敵意心理和強烈的情緒反應。

要懂得隻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學會對那些幫助過你的人說感謝的話,而不要不疼不癢地說一聲“謝謝”,更不能不理不睬。

要學會向你認識的所有人微笑。可能開始時你很不習慣,做得不自然,但必須這樣做,而且努力去做好。

要在生活中學會忍讓和有耐心。生活在複雜的大千世界中,衝突糾紛和摩擦是難免的,這時必須忍讓和克製,不能讓敵對的怒火燒得自己暈頭轉向,肝火旺旺。

老年人如果偏執過於嚴重,就會演變成偏執性精神障礙。這種疾病的危害隱蔽性很大,人們在一般情況下無法判斷或者不會承認自己患上偏執疾病,這就使得偏執極不易治療。

同時,還有些老年偏執性精神障礙患者,常合並患有軀體性疾病,精神症狀往往被極大的破壞性結果時,損失往往已不能挽回。因此,對我們老年人來說,還是應提高對此病的識別能力,以防發生不測,如果已經患上,則應該到專門的醫療機構去接受治療。

貼心小提示

具有偏執型人格的老年朋友喜歡走極端,這與其頭腦裏的非理性觀念相關聯。因此,要改變偏執行為,患有偏執型人格的老年人,首先必須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觀念。

這些非理性觀念包括:我不能容忍別人一絲一毫的不忠;世上沒有好人,我隻相信自己;對別人的進攻,我必須立即予以強烈反擊,要讓他知道我比他更強;我不能表現出溫柔,這會給人一種不強健的感覺等。

分析了這些非理性觀念之後,我們要對這些觀念加以改造,以除去其中極端偏激的成分。例如我不是說一不二的君王,別人偶爾的不忠應該原諒;世上好人和壞人都存在,我應該相信那些好人;對別人的進攻,馬上反擊未必是上策,而且我必須首先辨清是否真的受到了攻擊;我不敢表示真實的情感,這本身就是虛弱的表現。

有了這個分析和認識之後,每當我們故態複萌時,就應該把改造過的合理化觀念默念一遍,以此來阻止自己的偏激行為。有時自己不知不覺表現出了偏激行為、事後應重新分析當時的想法,找出當時的非理性觀念,然後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這種治療方法就是自我療法。第十二節自卑是一種消極的情感體驗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情感體驗。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各器官的機能不斷衰退,表現出體力減退,視力和聽力降低,行動遲緩,牙齒脫落等。這本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常常導致老年人產生自卑心理,對老年人的心情和社會交往都很不利。

那麼,老年人應怎樣克服自卑心理,愉快地度過晚年呢?

1、了解老年人的自卑心理

當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滿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實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時,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老年人產生自卑的原因有:老化引起的生活能力下降;疾病引起的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的喪失;離退休後,角色轉換障礙;家庭矛盾等。

自卑對老年人的傷害是很明顯的。在心理方麵,自卑的人,情緒低沉,鬱鬱寡歡,常因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而不願與人來往,隻想與人疏遠,缺少朋友,顧影自憐,甚至自疚、自責;自卑的人,缺乏自信,優柔寡斷,毫無競爭意識,抓不到稍縱即逝的各種機會,享受不到成功的歡愉;自卑的人,常感疲勞,心灰意懶,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沒有效率,缺乏生活樂趣。

在生理方麵,自卑的人大腦皮層長期處於抑製狀態,而絕少有歡樂和愉快的良性刺激轉換,中樞係統處於麻木狀態,體內各個器官的生理功能相應地得不到充分的調動,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同時內分泌係統的功能也因此而失去常態,有害的激素隨之分泌增多;免疫係統功能下降,抗病能力也隨之下降,從而使人的生理過程發生改變,出現各種病症,如頭痛,乏力,焦慮,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食欲不振,早生白發,麵容憔悴,皮膚多皺、牙齒鬆動,性功能低下等,這就是衰老的征兆。

也就是說,自卑這種不利於健康的有害心理,促使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常走下坡路,加速自己衰老的進程。

2、克服自卑的方法

自卑者因為心態的惡劣,壓抑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危害了老年人的健康,這些進一步加重我們的自卑,這種惡性循環無休無止,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變得暗淡起來。所以老年人必須采取措施,克製自卑心理。

(1)樂觀對待暮年

人到了暮年絲毫沒有自卑的理由,隻要盡力而為就會博得眾人的理解與尊重。樂觀地對待一切,當一切病魔甚至癌症向我們挑戰時,就要像對待敵人那樣,要有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並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它。

事實證明,積極的樂觀主義,猶如精神原子彈,對疾病有巨大的威懾力量。

(2)正確評價自己

對於我們老年人來說,自卑往往有著輝煌的過去,因而養成很強的自尊心,可是進入老年以後,突然發現身體也不好了,精神也不行了,以前因為職位等原因形成的個人威望也沒有了,麵對巨大的落差,自卑也在所難免。

其實,我們對過去的成績要作全麵分析,過去的已經成為過去,關鍵是如何麵對現在。雖然我們現在的境況不如前了,但這是客觀規律,我們也無法改變,我們不要和過去比,應該和同齡的老年人比,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相信一定能夠發現自己的長處的。

(3)正確與人比較

有不少老年人總喜歡拿自己的優點比別人的缺點,貶低別人,抬高自己,即便屢出洋相,也自我感覺良好。自卑者則相反。正是有這兩種類型的老年人,加劇了部分老年人的自卑心理。

我們老年人和其他人相比較,應該做到全麵,既比上,又比下;既比優點,也比缺點。跟下比,看到自身的價值;跟上比,不必太在意。這樣,就可以減少自卑心理的出現。

(4)時刻保持學習

時代在進步,每個人隻有不斷學習新知識、了解新技能,時刻為自己“充電”才能不被時代淘汰,我們老年人也不例外。

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一些新的觀念,新的技術,新的知識,這樣無論是和年輕人在一起,還是和老年人在一起,他們都會感到我們知道的很多,這樣我們的自信心也就有了,自卑更是不見了蹤影。

(5)遇事保持無爭

我們到了老年,就不必和青壯年相比,遇事應避讓無爭,“太太平平”地安度晚年,古人說得好“大得必得其壽”。如果不爭,也就無所謂勝負成敗,也就不必有自卑。

所以,我們老年人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應做到:安心處世,光明磊落、性格豁達,心理寧靜,性情豪爽、不與人爭強鬥勝,不自尋煩惱,更不要為不快之事而大動肝火,終日心平氣和,寬厚待人,沒有忌賢妒能的憂慮,心理始終是泰然自若。

(6)豐富晚年生活

我們到了晚年,往往對生活愛好缺乏濃厚的興趣,加之安排不當,就顯得枯燥無味。豐富晚年生活,經常和別的老年人在一起,在愉悅、充實中度過晚年,就不會經常被自卑困擾了。

為此,我們老年人應根據自己的特點恰當地安排生活、工作、學習、鍛煉、休息、飲食和睡眠等,勞逸要適度,琴、棋、書、畫、烹調、縫紉、養殖栽種、工藝製作、適當運動等技藝,生活充實起來了,就沒有工夫考慮自卑等消極情緒了。

貼心小提示

老年人出現自卑的領域有多個方麵,其中交往中的自卑較為常見,影響也最大。

很多老年人都會這樣說:“我年紀大了,已經不中用,跟不上形勢,沒人再在乎跟我們交往。”在這句話中,我們能夠看出老年人在交往中表現出的自卑。那麼如何打開老年交往自卑的心結,克服人際交流的障礙呢?可以分兩步走。

第一步,要給自己一個與外界交往的理由。就是說自己內心一定要搞清楚為什麼人到老年還要與人交往?不交往可不可以?我們應該明白,老年交際就像吃飯睡覺一樣,不但是身體的需要,也是精神的需要。因為不交往人就會精神壓抑,繼而造成髒腑失調,就會生病。

找到了這個根子,我們就會明白,交往不是誰強迫我們做的事,而是我們必須做的事。我們的交往是為了自己的健康,而且通過交往我們不但可以克服孤獨恐慌,還能克服衰老恐慌和本領恐慌。有了這樣的心理基礎,我們就會把人際交往當成與吃飯睡覺同樣重要的事,成了生活的必須,我們心裏就沒了芥蒂。

第二步,確認自己是具有人際吸引力的。人際吸引力就是人的長處,是個人的魅力。我們沒錢,但我們有學問;我們讀書不多,但我們生活經驗豐富……總之,人總會有優點。隻要有長處,人都是有人際吸引力的。

很多老年人之所以不能認識到自己的人際吸引力,是因為他們認為所接觸到的交往對象都比自己有優勢,因而產生交往心理障礙。其實,即使真的每個交往對象都比我們更有優勢,也並不妨礙我們與他交往。如果對方願意和我們交往,我們退縮了,那還是我們的問題。那證明我們的心理還沒有真正調整好。

大山裏有一位83歲的老爺爺,沒有讀過書,靠種地為生,但他從來不知道什麼叫自卑,在山裏他最有“老年人緣”,可以稱得上是交際高手。他的交際哲學總結出來隻有兩個字:平衡。什麼叫交際平衡?就是我們把與自己交往對象之間的關係調適對等了。對等的交往最符合人際交往的和諧法則。

比如我們的交往對象是一個比我們富有、或者離退休前地位比我們高的人,我們不要盲目同他攀比,而要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遭際和機遇都不一樣,有的人成功一些,有些人不那麼成功,這就是人生的命運。

再比如我們的交往對象是一個比我們更有風度和學識的人,我們也不要用自己的短處去比別人的長處,而要用自己的長處去平衡它。

因為人不是神,隻要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極致,就會有自己獨特的精彩,你有你的精彩,我有我的精彩,這樣人際交往就對等了。對等了就是平衡,就是和諧。老年人能看到這一點,自卑心結自然就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