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誠可貴,感情價更高”,隻要讓晚輩們體會到我們對他們的信賴和依靠,那麼,錢的問題反而就無足輕重了。
(11)少幹涉業餘愛好
“業餘愛好”是晚輩與我們老年人較易產生摩擦的問題。雖然大多數老年人同意晚輩有業餘愛好,但在其內容上卻存在著較大分歧。例如很多子孫們喜歡踢足球、打籃球,而我們卻不太支持他們。原因是雖然體育鍛煉有助身體健康,並且我們常常會認為:“沒有用的最好少玩!”
為了消除代溝,我們老年人對子孫的興趣愛好還是應該以少幹涉為主,隻要不是非常危害身體,隻要不影響他們的學習或者工作,他們既然喜歡就讓他們去做吧!
(12)尊重個人隱私
我們老年人對於兒女輩的隱私一般很少再關注了,但對於孫輩的隱私有時會有所侵犯,因為他們還不成熟,我們老是擔心他們會受到各種傷害。
生活中,有些老年人會私拆孩子信件、偷看孩子日記、關注孩子與異性同學交往問題,這自然會激起他們的反感。所以,平時我們可以在道理上多向他們做一些解釋,在具體的事件上還是應該謹慎。因為一旦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非常不利於雙方關係的融合。
(13)還是少說為妙
也許年輕時我們也嫌老年人嘮叨,但不知從何時起我們也惹上了嘮叨的毛病。平日裏,我們本來善意的提醒常常卻遭遇到晚輩們的反感,這令我們頗為傷心。
現實生活就是這樣,我們的“苦口婆心”的叮囑他們不領情,甚至感到“很厭煩”、“難以忍受”。所以為了讓他們不反感,也減少自己受傷害,我們老年人還是要盡量減少嘮叨,並經常提醒自己不要嘮叨。
代溝雖然是一種客觀存在,但也不是無法跨越的心理鴻溝,隻要我們老年人以一顆包容的、與時俱進的心去化解和消除,代溝是可以漸漸消弭的。
貼心小提示
我們老年人不僅與自己的子女有代溝,與其他年輕人交往自然也會有一些代溝。那麼我們該如何與年輕人交上忘年交式的朋友呢?
首先,“忘”是忘年交的基本特征。想結成忘年交,青年人和老年人都應該摒棄“父尊子卑”,“長輩的話都是真理”等觀念,應該民主地、平等地在一起探討問題。
其次,要有互幫互學的態度。老年人不能倚老賣老,隻以自己的經驗來斥責青年人的一時輕率;同時,我們也應該讓青年人懂得不應該自恃敏銳而一味批評老年人保守。
最後,老年人對青年人的特點、愛好、生活習慣都應予以理解,對青年人的開拓精神、創造性應予以支持。第六節老年人與保姆的相處之道
進入老年,由於子女工作忙,有的甚至不在身邊,我們的腿腳也不太利索,所以老年人請保姆的情況越來越多。並且與保姆一起度晚年的老人,將逐步超過與子女一起度晚年的人數。所以處理好與保姆的關係,就是一個很值得關注和重視的事情。
如果和保姆相處融洽自然是我們的幸事,但很多老年人與保姆在一起經常磕磕絆絆,不但沒給生活帶來便利,反而徒增許多煩惱。那麼老年人應該如何與保姆和諧相處呢?
1、認識與保姆矛盾的原因
要解決老年人與保姆之間的矛盾,首先要認清老年人與保姆鬧矛盾的原因。為什麼保姆和雇主之間的矛盾總是難以調和?一般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原因。
(1)保姆存在“仇富”心理
一般出來做保姆的人,都是家庭條件比較差的人,她們生活在社會底層,生活負擔比較重。而她們所服務的對象,一般都是家庭條件比較好的人群。在這兩種生活條件的鮮明對比之下,很多保姆都會出現一種心理的不平衡,她們經常在心裏這樣憤憤不平。
在這種極度不平衡的心理驅使下,“保姆們”對於自己這份保姆工作是打心裏討厭的,甚至是仇恨的。她們往往會采取偷懶、工作不到位的行為來“報複”這種生活的反差,從而達到一種妒忌情感的發泄,享受因發泄而帶來的短暫快感。
(2)雇主不懂得尊重保姆
我們老年人作為雇主,有時內心深處還是殘留著老祖宗的封建殘餘的等級思想,很少人會把保姆當平等人來對待的。隻是把保姆當做下人來使喚,他們不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一種最基本的尊重。
例如許多保姆在我們家做事時,幾乎、從來沒有被邀請“同桌共餐”過。她們為我們燒著可口飯菜,她們自己卻隻能吃著“雇主們”餘下的剩菜冷飯;她們打理著我們的豪門大院,自己卻隻睡著我們的工人房,或是雜物間。
保姆們除了物質條件上得不到尊重外,精神上也得不到尊重。我們作為雇主,很少會對保姆說一句客氣的“請”,或在其做完事後,說一句感激的“謝謝!”
所以,在得不到尊重的情況下,作為雇主,我們和保姆之間,幾乎沒有任何感情可言,唯一能維係的,就隻有那張可憐而又冷漠鈔票!
(3)對保姆要求過高
進入老年,我們很多老年朋友都是很精明,甚至小氣的,都希望用最小的力幹最大的活,用最少的錢做最多的事。所以,很多老年人對於保姆的要求大凡也是如此。
我們老年人總是希望能夠把家裏所有需要幹的雜活交給她們幹,而且要幹得很好讓我們滿意;總是希望她們非常誠實,不要在買菜、看家時,偷偷做一些手腳;我們總是希望她們聽話,讓幹嘛就立刻幹嘛;我們總是希望她們態度永遠是好的,對我們的家人總是笑臉相迎……很顯然,我們付給保姆的隻是很少的錢,如此高的要求,她們是無法完成的。
(4)工錢是雙方矛盾產生的最直接原因
作為雇主,老年人和保姆矛盾產生的最直接“導火線”便是工錢。雙方站在各自的立場,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利益最大化”:保姆希望幹最少的活,得到最多的錢;雇主希望用最少的錢,讓保姆幹最多的活。雙方的“利益最大化”必然是矛盾的,衝突的。當雙方唯一維係的“紐帶”——金錢一旦出現問題時,雙方的合作便無法繼續下去了!
此外,由於文化水平等原因,保姆們大多目光短淺;老年人與保姆相處時缺乏技巧;社會和政府對保姆的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也是我們老年人和保姆關係出現矛盾的重要原因。
2、掌握和保姆相處的技巧
隨著工作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一些市民很難或不願再承擔家務勞作,於是請保姆進家門照顧老年人已不再少見。但是,家庭這個私人空間突然加入一個陌生人,慣有的協調被打破,處理與保姆之間的關係便成了我們老年人必須考慮和麵對的事情。
那麼,我們到底怎樣和保姆相處呢/
(1)提前明確權責
提前說明家務的具體內容和要求,讓保姆心中有數,才能避免日後鬧意見。所以在保姆第一次登門時,我們老年人作為雇主,要明確地告訴保姆什麼該做,如做飯、保潔、洗衣等,什麼不該做,如包括哪間房不要進、哪些貴重東西不要碰等,定下規矩,才能有方有圓。
有的老年人急於和保姆“親如一家”,第一次見麵就家長裏短地“掏心窩”,這樣其實反而不利於長期相處。
(2)做到有話當麵講
如果我們老年人對保姆工作有什麼建議和意見,比如飯菜的味道、衣服的折疊等,應當和保姆進行交流,而不要通過中介公司或者介紹人從中間遞話,更不要在保姆麵前指桑罵槐地嘮叨,這樣會激起保姆的逆反,使本來很小的矛盾積少成多。
(3)尊重保姆的人格
保姆到我們老年人家中服務,就像到單位上班一樣,這是她的工作,而不是封建社會中“下人”的本分。很多老年人把保姆請回家之後,就認為這是主仆關係,耀武揚威地指手畫腳,傷害了保姆的自尊心,自然難以相處。
(4)如同親人多關心
保姆雖然不是我們的親人,但她們要經常在我們身邊照顧我們,所以關心她們常常比關心我們自己的子女還要重要,我們對待保姆要像對待自己家人一樣,要多關心,這樣才能換得她們的真心。
例如保姆剛從農村來,心理上其實很害怕,我們老年人一定要把她們當做自己家人,關心她們,主動讓她們跟家裏打電話、通信,家裏有困難如果力所能及的就幫助一下;保姆過年回家,可以給她一些巧克力、好點的糖、瓜子等讓她帶回家;帶子孫去公園,帶著保姆一起去等。
(5)不要太計較小節
請保姆,就是為了把自己從家務中解放出來,至於衛生做得怎麼樣,飯菜味道如何,不要太在意。農村來的保姆,難免衛生習慣不好,即使在家裏做了很久,也可能達不到要求。此時,我們不妨豁達一下,在心理對自己說:“不管幹成什麼樣,隻要不用我幹就成。”
在生活小事方麵:吃完飯,保姆看到喜歡的電視節目,我們也盡量不幹涉,就把碗碟收拾到水池子裏,餐廳廚房燈關掉,讓她看完電視再去洗碗;洗衣服也不在乎手洗、機洗,隻要不把衣服洗壞就行。
千萬不能保姆衛生做的不好,要不自己做、要不就數落保姆,如果我們覺得不好,就把死角衛生怎麼做示範一下,然後還是要求她做,態度一定要和氣。
(6)能夠將心比心
保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對城市生活缺乏了解,缺少一些生活常識,缺乏合同觀念和較強的勞動紀律觀念。因此,我們作為雇主,在安排其所承擔的工作時應有個漸進過程,期望值不要太高,應多站在保姆的角度想想她的困難,幫助她提高工作能力,保姆平常做事難免有些磕磕碰碰的,我們也不要斤斤計較。
比如保姆一不小心摔碎了一隻碗,我們就跟著嘀咕兩句,甚至大聲訓斥,這樣長了,保姆肯定不想和我們長期相處下去。此時,我們不妨把心放寬一些,難道我們平時就不打碎碗了嗎?一個碗而已,何必認真。
(7)管理要寬嚴結合
對待保姆要有理有節,不能太懷疑,也不能過於信賴。尊重保姆的人格,關心保姆的生活,不等於就可以對保姆完全放心。不管怎麼說,我們對待保姆要多留個心眼,一旦保姆有出問題的苗頭,要及時提出和解決,以免積重難返,局麵失控。
保姆做得好,可以及時表揚,有條件的話,逢年過節給點獎金或送點小禮物未嚐不可,但不要輕易許諾而不履行;保姆做錯了事,該批評的得批評,該管教的得管教,不能姑息遷就,放任不理。
(8)注重感情溝通
感情是維係我們雇主和保姆的根本,而不是金錢。如果長期聘用一個保姆,光靠逐年增高的薪水是不夠的。在感情、精神上讓她與這個家靠攏,才是留住她的根本。
溝通是很重要的,再忙也要放些時間在這上。我們經常和保姆聊家常。保姆作為平常人家的子女,家裏一般也沒有什麼大事,無非是瑣碎的家長裏短。但就是這些,我們老年人也要對她關心起來,因為她24小時與我們一起生活,是這裏的一員,我們老年人不要她身心分離。
養人也像養花草。時常的澆澆水,花草更有精神;時常聊聊天,講講笑話,人活得更開心。這樣久了,保姆也會把我們的家當成自己的家,變得認真負責起來。
(9)給予精神慰藉
如果以為,保姆用勞動為我們老年人提供服務,我們老年人給付一定報酬,隻是一種等價交換的商品關係,那麼與保姆就不會相處得好;如果認為,保姆為我們老年人服務是出於一種愛心,我們付出金錢是一種幫助的話,雙方的關係將會好上加好。有了彼此的信任與關愛,保姆幹得順手,我們老年人生活得也順心。
因此,我們老年人對保姆不僅要給予物質上的幫助,還要給予精神上的安慰,有空時多與保姆聊聊天,拉拉家常,周末及節假日帶上保姆一起逛超市、公園,看電影、文藝演出,豐富她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她們開心快樂地生活。
貼心小提示
怎樣得到好保姆?這真是太多老年人想知道的答案了。有人說,好保姆是需要調教的,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並非所有的保姆都可以被調教出來。
優秀保姆不好找,太差的保姆不能留,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基本素質說得過去的保姆,讓她能很好的適應自己家裏的工作。其實在跟保姆相處之道上有很多禁忌,違反了這些,本來可以合格的保姆也會變成不合格保姆。
禁忌一:把保姆當親人,閑來無事話家常。跟保姆適當的交流沒問題,人與人之間本來也需要交流,但切忌聊得高興就說個沒完,對保姆推心置腹無所不談。聊多了,一來是耽誤工作,二來距離過近就不利於管理了。因為,您這邊跟保姆剛說完家長裏短做親人狀,那邊就說人家衛生沒打掃幹淨,換了誰心裏平衡啊?
禁忌二:距離太近。例如某個老年人家原來有一個保姆,幹得很不錯。老年人就投桃抱李,今天帶她吃飯,明天和她一起玩,言談之間也很隨便。不料一個月以後,保姆開始三天兩頭請假,而且經常夜不歸宿,結果她一聲“今天有事”。最不能容忍的,在老年人不在家的時候,她竟私自往家裏帶人。剛批評幾句,她就說我們不真心拿她當家人,第二天就走了。
禁忌三:把保姆當救濟對象,小恩小惠不斷。很多好心老年人總這樣勸說那些對保姆工作不滿意的家人:“這些阿姨都不容易,家裏窮沒辦法,誰有辦法還出來做保姆呢?寬容點兒吧!”
但凡事都一個度,過於寬容、施恩,這種沒有原則的恩惠經常會讓保姆的胃口變得無限大。在很多保姆眼裏,城裏住著樓房的都是有錢人,有錢人多給財物是應該的。一旦某一段時間不再給她小惠,她的工作態度可能就會受到影響,甚至辭職走人。
禁忌四:心理谘詢節目看多了,盲目相信溝通的力量。溝通本來是好事,但俗話說得好,響鼓不用重錘敲。其實有的問題可以通過溝通來解決,有的問題則不可以。比如做飯做的不合口味,電器不會用,可以用溝通來解決。隻要有足夠的耐心,一般都能改善。
而一天到晚嘮叨別的保姆如何高工資,不會做的不肯學,會做的不肯做,這就是基本職業態度問題了。對於這樣的保姆,也別溝通教育了,趕緊換下一位吧!
禁忌五:過分相信鼓勵的力量。對保姆適當的鼓勵是應該的,但不能一味鼓勵,做的不好也大聲叫好。這樣保姆不會越做越好,隻會覺得你要求低,可以適當再省點事。第七節正確對待隔代教育問題
隔代教育在我國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社會現象。現實生活中,一些年輕家長或因自己工作忙,或因怕費神圖省事,將自己孩子的生活和教育的責任全部推給了我們這些作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而我們由於賦閑在家,難耐寂寞,也樂於代勞。
然而,雖然我們有豐富的社會閱曆,但卻常常教育不好那些孫子輩們。這是因為什麼呢?我們又該如何做好隔代教育這個工作呢?
1、認識隔代教育的利弊
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一些年輕家長或者因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為離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推給了爺爺輩,這種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稱之為“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的產生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是我們這些老年人有較多的育兒經驗,有充裕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所以子女們把孩子交給我們這些老年人看管;其次,子女或者因為工作忙,或者要出差、異地工作,或者婚姻出現一些問題,實在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
因為以上這些原因,我們這些離退休的老年人又開始充當起孫輩教育者的角色。一般來說,我們這些老年人帶孩子還是有一些優勢的。
首先,老年人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願意花時間與孩子在一起生活,有一顆更加平和的心態。年輕的父母們往往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生存壓力比較大,很容易將工作當中那種緊張的情緒帶回家,造成不太和諧的家庭氛圍,帶給孩子過多的心理壓力,妨礙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但是,我們這些老年人已經脫離那種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心態相對比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兒童似的心理,這就使得他們特別喜歡孩子,也更容易融入孩子們的遊戲,跟孩子建立比較融洽的關係,為老年人實施正確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輕鬆和諧的心理基礎。
其次,老年人具有撫養和教育孩子的實踐經驗,對孩子在不同的年齡容易出現什麼問題,應該怎樣處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
其三,老年人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的社會閱曆和人生感悟,這是促進孫輩發展和有效處理孩子教育問題的有利條件。
最後,我們老年人自身有一種童心,極易與孫子孫女建立融洽的感情,為教育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礎,利於祖孫兩輩身心健康。
然而,我們這些老年人帶孩子,由於受曆史條件和自身年齡特點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對此,我們老年人也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首先是容易形成溺愛。我們這些老年人多數經常有一種因自己年輕時生活和工作條件所限沒有給予子女很好的照顧,而把更多的愛補償到孫輩身上的想法。這種想法往往導致產生“隔代慣”的現象。我們對孫輩疼愛過度,處處遷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賴性強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還有一些老年人家長因過度疼愛孩子而“護短”,致使孩子的弱點長期得不到矯正。
其次是我們老年人思想觀念陳舊。許多祖輩家長不顧時代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仍用老觀點要求孩子,教給孩子過多的老經驗,缺乏開創性精神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著極大影響。還有一些老年人因文化低、思想舊,無意識地給孩子傳授不少封建迷信的東西,無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識的難度。
其三是造成孩子與其父母的感情隔閡。我們老年人對孫輩的溺愛和護短,造成孩子很難接受其父母的嚴格要求和批評,還容易形成感情隔閡和情緒對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難以進行。
2、把握隔代教育的對策
隔代教育是一種客觀存在,因此不管是利還是弊,不管是讚同還是不讚同這種形態,我們都必須正視它,並且讓它科學化。作為老年人,我們應該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麵來應對隔代教育可能出現的問題。
(1)統一思想認識
和孩子的父母相比,我們這些老年人由於出生與成長的環境和時代有著顯著的差異,兩代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自然也會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比如,年輕一代可能更注重孩子智力培養、個性發展,他們往往會更多地向孩子傳遞知識,給他更多自由,讓他自由探索;而我們老年人則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就會給孩子更多的約束。
為此,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我們兩代人要盡量平心靜氣多一些溝通,隻有統一認識,才能避免在孩子麵前暴露分歧,防止孩子利用這種分歧要挾父母或者祖輩,引發更多的問題。
(2)不過度溺愛
老年人過度溺愛孩子成為隔代教育最大的問題,所以我們老年人在養育孩子時最好用理智控製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愛得適度。否則,沒有規則的環境並不能幫助孩子獲得更好的發展,相反,一個缺乏規則的環境反而會帶給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
(3)培養孩子獨立性
孩子不與老年人生活在一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父母有時忙碌起來顧不上孩子,又沒有老年人可以依賴,孩子就必須學會處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所以,如果我們老年人一定要與孫輩們在一起,那麼我們應該注重培養他們的獨立性,以免不利於他們的成長。
(4)當好父母的參謀
當孫子、孫女出生之後,年輕的父母缺乏養育孩子的知識和經驗,我們老年人便成了他們的育兒參謀,不但教給他們具體的細節,還要做示範。
在孩子成長不同階段,我們老年人也要提醒年輕父母注意對孩子進行什麼方麵的教育,如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麵。
(5)不做孩子保姆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祖父母不是保姆,他們應享受晚年的快樂。這是因為我們老年人的教育觀不一定符合現代的年輕人。同時,我們老年人也不能剝奪孩子的母愛,孩子應該有更多時間與父母在一起。
這就要求我們老年人很少和孫輩住在一起,但如果對他們的成長非常重視,可以經常打電話給他們詢問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過節或孩子生日會送禮物給他們。
貼心小提示
我們老年人們的觀念落後、新知識貧乏,是製約我們進行隔代教育的一大障礙,所以我們老年人要設法提高養育水平,轉變觀念,講究方法,提高素養,懂得現代教育觀、人才觀。
一般來講,負責隔代教養的祖輩應具有以下幾點素質:
身體健康、心態年輕,樂於養育孫輩。
不固執己見,沒有心理障礙,對孩子有耐心。
有一定文化,善於吸收新知識,接受新觀念,科學養育。
懂得方法,不溺愛,不縱容,善於引導。
喜歡戶外活動,經常引導孩子認識外麵的世界。
隨著隔代教育的普及,我們這些祖父母、外公、外婆要各自定好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隻有這樣,才能走出“隔代親”教育誤區,才能提高我們養育孩子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