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單身老年人要想獲得幸福晚年,就要充分認識到現代社會的開放性,跟上時代的步伐,為了取得再婚幸福,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2)勇敢麵對輿論
再婚既有老年人自己內心阻力,也有來自社會的非議,所以再婚老年人還要敢於抵製社會上封建習俗輿論的壓力。
過去,人們受“好女不嫁二夫”的思想束縛,對鰥夫再娶,寡婦改嫁評頭論足,或成為街談巷議之話題,或成為茶餘飯後之笑料,多加譏諷。時至今日,這些思想在很多人的心理還存在。也正是這些思想的廣泛存在,使那些想再婚的老年人望而生畏,隻好卻步,像一張無形之網,束縛了老年人的行為。
現代行為科學證明,求偶結婚絕非是青年人的“專利”,也是老年人生活中的最大願望之一。所以,老年人要自覺抵製封建習俗的輿論壓力,從中解放出來,勇敢地主宰自己的命運,追求晚年生活美滿。
(3)先與子女通氣
再婚前,及時征求子女的意見和建議,對其曉以利弊,言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他們有思想和精神準備,對暫時想不通的子女,也有做工作的時間。如果事前不先向子女打招呼,既成事實再告知,往往陷於被動局麵。
(4)尊重子女的感情
在我國這個家庭氛圍非常重的國家,取得子女理解和諒解,是老年人再婚後獲得真正幸福的關鍵,故要耐心處理好來自子女方麵的阻力和幹涉。這首先要求老年人要尊重子女的感情。
人是有感情的,父母同子女的感情又不同於一般的友情,當失去父愛或母愛時,他們心靈上所受的創傷是很深的,親人的形象不是馬上就可以消失的,而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淡化過程。
如果喪偶後在短時間內另尋伴侶,讓一個陌生人來取代子女心目中父親或母親的位置,子女在感情上是不容易接受的。因此,喪偶後根據家庭實際情況,過幾年再娶或再嫁比較好,切不可操之過急。
(5)慎重處理財產
老年人再婚前,如果不將財產分割一下,子女們在感情上可能過不去,而且可能會給以後留有麻煩。一方麵是先人生前留下的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東西,到了另一個家庭,就完全失去了原有的價值;另一方麵,子女提出分割財產的要求,也有其合理的成分。
處理財產時,可由老年人主持,在不影響老年人再婚後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將老伴的遺產分割一下,尤其是子女們認為有紀念意義的物品,讓他們拿走,這樣對子女在感情上是一種心理安慰。
有些不便於分割的財產,如房產或比較貴重的成套家具、家電等,分割後會給老年人生活帶來困難,可把實際情況向子女解釋清楚,也可立下書麵協議,商定哪些財產將來歸誰所有。這樣,可以使子女放心,老年人再婚阻力也就小了。
當然,對極少數蠻不講理,強分財產,非法侵犯老年人再婚合法權益的子女,可請親朋、鄰居幫助調停,如不奏效,可訴諸法律。
總之,老年人對來自各方麵的阻力,要做具體分析,根據不同情況對待,實事求是,合理解決。既不屈從子女的壓力,放棄自己的合法權益;又不簡單從事,一概斥之為幹涉。
貼心小提示
麵對子女對再婚的堅決反對,老年人也不用過分擔心。老年人再婚合理合法,是受法律保護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明確規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護,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幹涉老年人離婚、再婚及婚後的生活。贍養人的贍養義務不因老年人的婚姻關係變化而消除。”
在一些地方法規中或者保護條例中也明確指出:“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權不容侵犯。任何人不得幹涉老年人結婚、離婚,不得幹涉喪偶或者離婚老年人再婚,也不得幹涉老年人再婚後的家庭生活。”
因此,子女反對老年人再婚是錯誤的,違法的。在這個問題上,老年人要理直氣壯地對子女開展工作,不能屈從於子女的壓力,違心地放棄自己的合法權益。第六節確保再婚幸福的重要之道
再婚就是再次結婚,是離婚夫婦或者喪偶夫婦重新組成家庭的過程。老年人選擇再婚,兩個人共度晚年,生活上相互幫襯,無疑對以後的晚年生活會有很大幫助。但是現實生活中,老年再婚後再離婚的事件非常普遍,這也是一個讓很多老年人畏懼的事實。
那麼單身老年人怎麼做才能盡量確保再婚能夠得到幸福呢?
1、認識再婚問題的原因
近些年來,老年再婚出現了“短、平、快”現象,即相處時間短,感情平淡,離婚速度快。歸根結底,是婚前缺乏彼此了解,或者婚後不能正確處理所致。
(1)結婚過於草率
不少老年人認為生命餘下的時間不多了,況且都是過來人了,戀愛、婚姻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應抓緊進行,關鍵要解決實際問題,沒有必要花許多時間去談情說愛,草率結婚。
由於相識時間短暫,感情培養不夠,對對方的習慣、性格、觀念、人品缺乏深入了解,婚後矛盾出現,才意識到對對方的某些方麵並不滿意,不想湊合過日子,就隻有分手。
(2)期望指標太高
不少孤身老年人對再婚持實用態度,對配偶期望值過高,或帶有某種動機再婚,缺乏全麵深入的了解。當一旦期望指標與實際情況有距離時,如性格難容,愛好不一,性愛生活不和諧等,雙方的感情就出現了裂痕,若不能及時冷靜地處置,則會導致婚姻的危機。
(3)利益和目的相背離
雙方結婚目的不一,也是造成離婚快的原因之一。老年人也有青春夢,有愛的欲望。但是,老年人不會像青年人那樣投入,他們講求實際,注意權衡利弊和得失。
老年人再婚會更多考慮對方的經濟來源、身體狀況、住房條件、生活能力等,如男性老年人“找個老伴照顧我”,喪偶婦女則多是“找個老伴養活我”。
顯而易見,求偶的目的存在互補因素。有其合理的一麵。但是一旦一方的目的觸犯了另一方的利益,往往引起矛盾和衝突,很容易產生情感危機,使來之不易的婚姻難以維持下去。
(4)彼此缺乏信任
老年人再婚後離婚原因多是出於經濟利害關係。很多老年人在相互接觸,甚至已經結婚後,彼此互不信任,以提防日後發生變故,警惕對方,不願向對方公開自己的收入,保留存折,有小金庫,同床異夢。
這種不信任,彼此互相設防,相互猜疑,缺乏應有的信任,其結果往往以離婚告終。
(5)容易產生“回歸心理”
許多再婚老年人喜歡沉湎於過去的回憶之中,再婚後也容易把先後兩個配偶加以比較,易導致心理不平衡,引起摩擦不和。
(6)不能與繼子女融洽相處
再婚老年人絕大多數都有自己的子女,重組家庭改變了原有的家庭結構,不論是老兩口單獨生活還是和一方子女共同生活,必然產生新的矛盾。
有的再婚老年人雖與一方子女共同生活,但被視為外人,不堪冷遇或虐待,不得已以離異而告終結。也有一些子女私心作怪,有的認為老年人再婚丟人現眼,幹預阻撓,促使老年人的婚姻逐步走向離婚;有的不願與繼父或繼母相處,更不願意將來伺候繼父繼母。
(7)居住及經濟條件障礙
在目前居住條件偏緊的情況下,再婚後增多的家庭人口,會影響現有的居住條件。此外,有些老年人缺乏足以維持獨立生活的收入。因而,造成老年人再婚障礙。
(8)社會因素障礙
社會缺乏為老年人戀愛、結婚服務的谘詢機構和專家。即使有不少婚姻介紹所,也大多數是麵向年青人的,這使老年再婚缺乏必要的專業指導和幫助。
2、婚前了解的要點
愛情是浪漫的,而婚姻是現實的,老年人的婚姻更是如此。為了保證婚後幸福,老年人再婚前除要互通經濟、住房等情況外,還必須要從五個方麵進行相互了解:
(1)了解對方的過去
常言道,了解他的過去,可以知道他的今天。每個老年人都有各自的經曆和身世,其中有輝煌,也有失敗;有歡樂,也有辛酸。婚前有必要多接觸,多交心,以相互了解對方的道德品行、個性特點,在此基礎上作出選擇。
(2)了解對方的個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氣。“江山好改,秉性難移”。老年人的性格脾氣一般都已定型,不太容易改變。因此通過了解後,可掂量出對方的個性與自己有多大差距,從而作出決斷。
(3)了解對方的健康
人到晚年,自身精力不如年輕人那樣旺盛充沛。如果對方身體很差,另一方就要考慮自己能否照料的問題;如果雙方身體都很差,則要考慮再婚後生活是否能或基本能自理的問題,否則難免日後帶來困擾。
(4)了解對方的習慣
老年人在長期的經曆中養成了固有的生活習慣。再婚前對此要有充分的了解,看看自己今後是否能夠相容,這樣才能避免再婚發生波折。
比如有人飲食喜有辣味,有人吃喝偏好清淡;有人喜歡早起早睡,有人則養成“夜生活”的習性;有的花錢大手大腳,有的借錢如命;有的嗜好喝酒抽煙,有的最忌煙酒等。
這些幾十年形成的生活習慣,要改變談何容易。為防止婚後產生裂變,婚前自當仔細思量。
(5)了解對方的子女
掌握他們的職業、文化程度、性格特點,及其對父母再婚的態度,以便溝通情況,交流思想,增進感情,歡度晚年。
3、婚前的準備對策
老年再婚又稱“黃昏戀”。黃昏是短暫的,老年人也是經不起感情的折騰,要保證這短暫的婚姻給我們的老年帶來幸福而不是傷痛,在結婚前老年人就應該做好各種準備。
(1)麵對子女問題準備
子女大都不懂得老年人心理,不理解失偶老年人的心境,故常在遺像麵前哭哭啼啼,從感情上折磨老年人;對新進入家庭的老年人態度不好,不能好好孝順等。如果沒有心理準備,遇到這種情況時會,束手無策。
(2)改變生活模式準備
老年人與原配偶共同生活了幾十年,形成了一定的生活習慣,相互理解、體諒,生活中配合默契。再婚後,一切都是陌生的,意味著從零開始,如果沒有同新老伴建立新的生活模式的心理準備,仍堅持自己已經習慣了的東西,雙方就可能不合轍,婚後生活也不會和諧。有的老年人在這方麵心理準備很充分,婚後一切從頭開始,在共同生活中逐步相互適應,很快建立了和諧的生活模式。
(3)對待一方懷舊準備
老年人再婚組成新家庭後,新婚的妻子或丈夫在某些方麵不如前妻或前夫時,則容易產生“新人不如故人”的懷舊心理,思念共同生活了幾十年的故妻或故夫,往往在態度上、行動上、語言上對新人有所流露。
因此,再婚的老年夫妻應盡量避免這種影響感情的懷舊心理出現,認識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新人和故人是不能相比的,故人有許多優點而新人不具備,新人的許多長處而故人生前也不具備,死去之人不複生,水流東海不複回,從而要麵對現實,多在新人身上培養感情,使愛情得到不斷發展。
一旦對方已經出現懷舊心理時,另一方要諒解這種思念,多在自己的言行上找差距,以便揚長避短,給對方以心理安慰。隻有這樣,才能使老年人再婚後獲得真正的幸福。
(4)作出犧牲的準備
老年人再婚的目的是為了找一個誌同道合的老伴,相互照顧,相互扶持,共同走完人生的最後曆程。因此,在相處時,雙方都應以誠相待,不隱瞞,不說謊,成為堅實可靠的愛情伴侶。真正的愛情,意味著奉獻,在必要的時候要有為對方作出某種犧牲的精神,如果雙方都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就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就會得到幸福。
(5)麵對家庭糾紛準備
家庭離不開物質生活,而老年人與子女在物質生活上,又有多方麵的聯係,故老年人在擇偶時,要注意了解對方家庭物質生活的安排情況,然後全麵分析衡量,以便再婚後有妥善處置措施。
在這方麵,再婚老年人千萬不能認為無所謂。實踐證明,相互之間如實地告知自己的物質生活狀況,各自都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是牢固建立和維係家庭諸關係的基礎之一。
(6)處理子女矛盾準備
再婚成功與否,婚後能不能獲得幸福,往往同雙方子女的態度有直接關係。如有的雙方子女都反對;有的一方支持,一方反對;有的雙方子女都支持。因此,雙方要注意做好思想工作,調解好子女之間的各種矛盾,做一個好繼父、好繼母。
由此可見,老年人再婚要有各種心理準備,以便在婚後正確處理各種家庭關係,互相理解、協調,相愛相助,建立穩定、和睦、幸福的家庭。
4、再婚家庭的磨合
牙齒和舌頭也有打架的時候。因此,對再婚的老年夫婦來說,麵對一個嶄新的環境、嶄新的人際關係,日常生活中發生糾紛就更不足為奇了,問題是發生了矛盾如何進行調處。老年再婚夫婦的家庭磨合,一般應注意以下諸方麵的問題。
(1)雙方要相互尊重
要相互尊重對方的感情,允許對方有自己生活的秘密存在。如對過去的婚姻史,無論是喪偶還是離異,隻要對方不願意講,就不要一再追問,對方願意講的,隻認真聽,不妄加評論;離異者,由於子女的關係,同對方難免有點來往,隻要沒有越軌行動,且不可多加幹涉,更不可疑神疑鬼,自尋煩惱。
故老年再婚夫婦要注意相互理解,給對方以安慰,幫助新老伴從傷感中掙脫出來,進一步增強雙方的感情。
(2)妥善處理家務問題
俗話說:開門就有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對再婚老年夫婦來說,這些過去大都由子女包辦的事,現在需要自己操持。因此,雙方要做到能者多勞,互幫互慰。男性老年人要改變不願意做家務的習慣,逐步適應新的家庭特點;女性老年人要有操持家務的思想準備,主動多承擔一些。
一方承擔了家務以後,另一方要多給予關心體貼。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行為具有互酬性,即一種雙向依存關係,我包攬家務,你對我應有一種表示,互酬性越高,相互行為的穩定性就越大。因此,你雖然對家務事一竅不通,但能對老伴表現出一種體貼,給以心理安慰,老伴心裏也感到甜滋滋的,從而使雙方的關係越磨合越和諧,感情日益深篤,很快就會建成一個幸福的家庭。
(3)尊重對方興趣愛好
俗話說“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在興趣愛好問題上,再婚老年夫妻不可能完全一致,愛好不同,興趣各異,在所難免,但這又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產生矛盾的問題。因此,要注意相互適應,共同培養。
宋代詞人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動靜的習慣不一樣,李清照擅長作詞,趙明誠精於金石,兩人的興趣差之千裏。然而,每當李清照尋詩覓句之時,趙明誠總是熱情相陪,而在趙明誠潛心鑿石篆刻之機,李清照也盡量不去打擾,充分體現了一種夫婦之間的尊重和理解,故再婚中老年夫婦應該以此為鑒。
(4)克服“回歸心理”
實踐表明,將現任妻子(丈夫)與原配比較,這樣會不利於再婚雙方情感互融,容易傷害對方的自尊心。老年人再婚是新生活開始,彼此要用積極、樂觀和向上的態度融入新家,正確對待不同的性格和習慣,注意互相尊重、互相諒解,求大同、存小異,避免把現配偶與原配偶做過多的比較。這些都有益於再婚後共築愛巢、使再婚如同初婚一樣幸福。
(5)平等對待雙方子女
雖然從心理上、感情上講,再婚老年人與雙方子女的關係難以處理,但隻要從思想上到行動上不厚此薄彼,以誠相見,待之以親,不搞“親者寬,疏者嚴”,繼子女是會和再婚老年人相處情深的。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勝枚舉的。
古人說:“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因此,再婚老年夫婦要做到彼此之間相敬如賓,坦誠相見,寬宏大量,不存芥蒂,感情共鳴,順利度過家庭的磨合期,此時,一個新的美滿家庭也就真正誕生了。
貼心小提示
在老年再婚問題上,消除子女對再婚贍養、遺產繼承等問題的擔憂以及由此引發的反對態度,對老年人再婚的順利實現非常重要。這就需要再婚老年人在婚前處理好一係列的房子、財產等問題,下麵就是一些可供借鑒的方法。
一是婚前財產三不變。具體地說,就是婚前財產的所有權不變,雙方各自的繼承權不變,親子關係不變。這樣一來,老年人再婚中的以婚謀財的就少了,子女對已故老年人的財產繼承權也不會流失,雙方贍養各自父母的糾紛也減少了。這種婚後矛盾婚前處理的辦法,既避免了對子女既得利益的侵害,又避免了婚後與現配偶可能產生的矛盾。
二是簽訂君子協議。為了解決好婚後財產糾紛,再婚老年人可以在婚前簽訂一個協議。內容包括:
經濟上各自獨立,各人擁有各人的財產,各人保管各人的工資,對方無權過問;生活中的花費,采取AA製。
平時生活在一起,周末和節假日各自陪同自己的子女,對方不得幹涉。
如果晚年得重病,由各自兒女負責,對方不用承擔任何義務。
財產糾紛是老年人再婚的最大障礙,而一紙協議將醜話都說在前頭,也是無奈後的良方。這樣就等於給他們的關係上了一道保險,也給雙方子女吃了一顆定心丸。第七節正確地對待代際婚姻問題
代際婚姻是指一方為老年人,一方為準老人或中青年人。雙方年齡相差較大,有的相差在20歲以上,甚至達40多歲。
這種婚姻形式也被人們稱為“老少配”。
如此大的年齡差距,婚姻雙方是不是幸福,子女是不是反對,他們如何麵對大家質疑的眼光,代際婚姻是否幸福呢?
1、認識代際婚姻的問題
選擇“代際婚姻”的老年人大多經濟條件較好。他們走上“代際婚姻”結合之路,多是尋求同齡人再婚難度較大的緣故。據有關部門調查,喪偶男性老年人再婚需求高達77.8%,而女性隻占22.2%。
男女比例的失調,使許多男性老年人求偶願望難以實現。而“代際婚姻”的出現,則為老年人再婚拓寬了領域。據一些“代際婚姻”老年人講,為了能找到老伴,必須摒棄傳統觀念,再婚不要問年齡,要問滿意度和幸福度。
在“代際婚姻”中,一般是男性偏大,而女性偏小。兩者結合,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雙方生存利益上的一種交換。
然而,生存利益上的公平交換,卻不能代替感情上融洽,因為感情畢竟有其固有的法則,那就是非功利的。“代際婚姻”雖然不乏成功的例子,大多數結果並不容樂觀。其原因大致有:
其一是年齡相差懸殊,不同程度地影響了雙方的溝通,為日後的婚姻埋下隱患。一般雙方共同的話題不多,平時很難說到一起去,缺乏溝通,加上各自生活習慣不同,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產生摩擦,久而久之,給婚姻生活造成危機。
其二是生理差異比較大,生活上不協調是“代際婚姻”難以持久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一方到了花甲之年甚至是古稀之年,而另一方則剛過半百,甚至年紀更輕,生理上的不協調是在所難免的。時間短還能忍受,時間一久,很容易出現婚姻的裂痕,處理不好,就會以分手告終。
其三是“代際婚姻”得不到子女的支持。現在大多做子女的,對老年人再婚還算積極,但是大多數子女對老年人找一個與自己年齡相仿,甚至比自己還小的伴侶則難以接受。有些老年人雖然頂著子女的壓力,同年齡比自己小得多的女子結婚,但婚後多數卻不能與子女保持良好的關係。
其四是社會對“代際婚姻”的偏見。麵對“代際婚姻”,有人說它是“老牛吃嫩草”,也有人說它是“金錢與青春的交易”。在婚姻方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你情我願,本無可厚非。但一些女性和社會學者認為,“代際婚姻”是對女性的歧視,不宜提倡。
2、麵對代際婚姻的要點
結婚自由,對老年人也是一樣的。選擇多大年齡的人組成家庭,完全是老年人個人的自由。鑒於“代際婚姻”存在的種種問題,所以,那些熱衷於“代際婚姻”的老年人應三思而行。如果已經選擇了“代際婚姻”,則需要在多個方麵做好調解與適應。
(1)婚前要慎重選擇
再婚對老年人來說也是一件大事,所以需要甚重選擇,千萬不可盲目。
首先對於那些正在“忘年戀”中的老年人,應該慎重考慮,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愛上在年齡上比自己小很多的他(她),自己欣賞對方的什麼?幸福的婚姻是以愛為基礎的,不能夾雜著別的目的,例如金錢、地位等。
現實中,有很多年輕的女性,可能希望有一個富足的生活,就不惜嫁給一個老年的男子,以希望能繼承財產。麵對這種情況,老年朋友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要做好未來年輕妻子和子女的財產糾紛問題。
其次要考慮到“代際婚姻”可能出現的壓力和後果,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壓力,女方的心態顯得尤為重要。
此外,對相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代溝問題,要有充足的思想準備,能夠以足夠的寬容和理解對待對方。
(2)接受彼此差異
對於“代際婚姻”的雙方來說,既然選擇了一個年長或者年幼的對象,就要接受對方目前的一切,其中包括性格、愛好、性生理現狀等,否則這種婚姻就無法維持下去。
不可否認,“代際婚姻”在生活方麵或許要克服一些別人遇不到或較少遇到的難題,但這種結合所展開的也是一種人生的另一種美好境界,關鍵在於雙方怎樣對待和處理。若處理妥帖,或許雙方從生活中所得到的歡樂,是同齡夫妻所很難體會到的。
(3)老夫少妻性調解
“代際婚姻”中夫妻雙方常常出現性生活方麵的不和諧,其主要表現就是男方在性生活中無力滿足女方的需要。對此如不及時加以有效地調試,輕則會直接影響夫妻感情,嚴重的會導致婚姻的解體。
在“代際婚姻”中,男性的老年人應該主導性生活頻率。
首先,對於年齡較大的丈夫來說,仍要發揮男性積極主動的特點,主宰、支配夫妻間性生活。這樣老年人就可以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身體狀況,適當地安排性生活,控製其強度和次數,這樣也會使老年人的妻子得到相當程度的性滿足。
其次,老年人還應以豐富的性經驗來彌補性能力的不足。年齡較大的丈夫雖然性欲弱於年輕的妻子,但老年人在這方麵的經驗卻遠遠比對方豐富。經驗能完全彌補性能力的不足。因為老年人知道哪些地方是女性敏感區域,老年人知道用什麼方法可調動起她的性興奮,老年人還可以用較長的勃起時間來適應女性性興奮速度的緩慢。若老年人把注意力更多地用在生殖器直接接觸之外的性前戲上,那麼就會大大延長性交時間,使對方體驗到相當程度的性快樂。
(4)老年人多展示寵愛
不管女性處在什麼年齡段上,她們總是希望從親密的身體接觸中得到較大的快感,希望男方能夠給予一些親昵。所以,在年輕的妻子麵前,老年人應該做到讓她們時時感受到寵愛,而這種感情恰恰可以成為性感的有力補充。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改變,“代際婚姻”,尤其是老夫少妻現象會越來越多。那些因為種種原因選擇了“代際婚姻”的老年人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了一些問題,產生了後悔情緒,就應該及時調整心態,因為年齡不是距離,生活總是要過,隻要調整得好,“代際婚姻”照樣可以給我們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貼心小提示
近幾年來“代際婚姻”,尤其是老夫少妻登記結婚的屢見不鮮,然而,“代際婚姻”在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也確實不少。衣食住是生活中每天要麵對的事,如果雙方能夠處理好這幾個問題,那麼對於“代際婚姻”的和諧將會產生很大的幫助。
在衣方麵。既然決定一起過日子,“代際婚姻”中老年的丈夫應該盡量穩重一些,而對嬌小的新娘,我們可以讓她盡量往成熟兩字上靠。因為那些太年輕的女裝,會加大雙方的心理距離。
在食方麵。如果一個愛吃炒花生、八成熟的煎牛排的年輕女性嫁給了80餘歲的老公,那麼在家庭餐桌上,我們就應該讓年輕的媳婦做菜時改一改。請她把菜燉得爛一些,再爛一些。
其實這樣雙方並不吃虧,得到實惠的還是雙方的腸胃,畢竟老年人吃的食品中所含的營養比那些年輕派的食品多得多。
在住的方麵。家具一定要結實,少買那些花裏胡哨的藝術家具,在老年人的世界裏,四條腿的凳子遠比三條腿的穩當。
不要讓年輕的媳婦頻繁在你們的住處召開年輕朋友的歡樂聚會,過量的喧嘩聲確實是老年人所不能忍受的。如果對方實在要舉辦,老年人也要盡量放鬆心情麵對,如果實在不願忍受,可以自己出去走走,回避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