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戀愛情感的心理指導(3 / 3)

1、了解戀師情結的原因

情竇初開的羞澀少女喜歡上英俊帥氣的男老師,青澀多情的陽光少男迷戀上清秀溫柔的女老師,這並非是瓊瑤小說中的情節,而是不少人學生時代的經曆。而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戀師情結也是種不良的心理。

(1)獨立意識

在青少年後期,你們心中的父母形象會變得越來越渺小,獨立意識變得強烈,逃脫家庭、遠離父母監護的願望膨脹,渴望著能重新選擇一種活法。但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經驗不足,常使你們感到束手無策,你們渴望理解與幫助。

環顧周圍,你們發現,與自己朝夕相處,關愛關心自己成長,傳道解惑的老師,有閱曆,有才華,有智慧,充滿成熟之美,很容易占據你們的心靈,成為你們崇拜的偶像。於是有一些學生便會對異性老師產生愛慕之情。

在學生意識到戀上老師是違背社會道德時,痛苦的感情會影響到生活的各個方麵,以致不能自拔。

(2)情感轉化

人們的社會化過程是由家庭、社會、學校共同來完成的,性格的形成受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的愛撫以及家庭氛圍的影響深刻,父母的過分溺愛會造成對父母的心理依賴,沒有很好的完成自我成長。在學校,在潛意識中也渴望得到父母般的關愛,而這種愛很容易轉移到關心愛護他們的老師身上,並誤把它當成一種愛情。

青少年你們對老師產生的崇敬和傾慕應該珍惜,不要用非分的欲念和失誤的行為去玷汙它,師生情誼一旦變為越軌行為,就會失去它的美好性,隨之而來的隻會是無盡的煩惱和後悔。

為自己製造更多與異性交往的機會,鼓勵男女同學間發展正常的友誼,解除對異性的神秘感,對他們性心理的健康發育是十分有益的,也是必須的。

2、認識戀師情結的心理

其實,戀師情結都是青春期惹的禍,性意識的萌發是最根本的原因。由於異性老師身上優點更為突出,有成熟的人格和成功的事業,如果再加上或英俊瀟灑,或溫柔善良,那絕對會成為男女生暗暗愛慕的對象。

這種心理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會對青少年產生很大的影響。凡是戀上老師的少男少女,都會存在這樣的心理:

(1)人格向往

從觀察可看出,青少年朋友們迷戀的異性教師,往往是那些儀表、風度、智慧和人格出類拔萃,對學生傾注了無私的愛,深受學生欽佩敬仰的人。

從心理來看,中學生這種對異性教師的鍾情與英雄崇拜,實質上是他們內心自我完善動機的自然流露,是個體迷戀追求的理想自我形象在崇拜對象身上的投射反映。

(2)心理閉鎖

調查發現,戀師情結者大多具有閉鎖心理,他們極少向父母、師長或好友吐露內心的這種隱秘,這和青少年中流行的追星族的張揚、炫耀和模仿有著很大區別。

由於傳統的倫理觀念和來自社會輿論的壓力,人們對於年齡、能力、社會地位懸殊過大的戀情,通常采取不接納態度,這種無形的壓力迫使許多中學生將自己的情感深藏在心底,表現出嚴重的閉鎖心理。

(3)個性差異

戀師情結存在某些性別差異,一般以處於青春萌發期的少女居多。這可能是由於青春期的女孩對情感的要求比較深刻和細膩,有高度的情緒易感性,渴望被人理解和保護,以及與男孩心理的成熟差異有關。

在個別差異方麵,這種情感的發生以內向型的學生居多,尤其那些缺乏家庭溫暖與關愛,性格孤僻的青少年是高發人群。

(4)不穩定性

研究證明,絕大多數青少年的戀師情結都是難遂其願的。一是同齡異性的相戀,較容易有共同話題。而戀師情結多是一種精神上的單相思,被傾慕的教師往往並不知曉,即使偶爾有所覺察,大多也能以一種慎重、得體的態度,巧妙地加以處理。

3、克服戀師情結的困擾

師長是青少年朋友們首先認識和學習的榜樣,而作為學生,對老師的感情往往會由尊敬、愛戴進而轉成為愛慕。然而愛上老師的學生往往又是惶恐不安的,如果你們得不到正確對待,便會走向極端,甚至導致心理障礙或疾病。

(1)尊重學生情感

戀師情結是青少年的性生理成熟與心理發展的特殊性、自我意識。

水平和客觀環境交互作用的產物,是處於青春期的少數青少年可能產生的一種正常的階段性心理現象。對於發生這種情感的學生個人來說,它既有積極的內涵,又有某些負麵影響。

由於閉鎖性,戀師情結客觀上很少給集體或他人造成危害,但是,過度的情感壓抑和持續的內心衝突,往往容易導致個體的自我心理失調,誘發某些精神症狀或病態人格的發生,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不利影響。

(2)提高評價能力

在戀師情結的形成、發展、轉化過程中,自我意識的發展水平與成熟度始終起著關鍵的作用。青少年要不斷提高自我評價與評價別人的能力,這是減少和消除戀師情結發生的有效手段。

心理教師可通過“我是誰?”、“自畫像”、“個性發現”等團體或個別輔導方式,提高學生對自我的理解和感悟。

同時,社會閱曆淺的青少年要理性地認識社會和人生,防止由於認知偏差錯覺,誤把某些品德不良的年長異性當做“英雄”崇拜迷戀,甚至上當受騙,造成不良後果。

(3)廣泛進行交往

缺乏集體交往,與同齡人溝通不暢,是促發戀師情結的客觀因素之一。如果青少年長期沉溺於戀師情結難以自拔,在一個偶像的卵翼下,人的依賴性和自卑心理很難消除,而且容易造成將來和同齡人的交往困難。

教育工作者應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增加自己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促進同齡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溝通,這對於轉化和消除某些青少年的戀師情結具有積極意義。

(4)挖掘潛在動力

青少年朋友們把成長過程中的這種美好情感和追求理想自我的強烈動機,遷移到更有價值的精神領域的不倦追求中去,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個人情感的順利轉化,使心靈和情感得以升華。從某種意義上說,青少年戀師情結的消失和轉化,也是青少年對自我的一次超越和重新發現。

青少年男女正常的異性交往,對性心理的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與多個異性同學保持友誼關係,就能更客觀地看待對方,也能通過比較來明白異性真正的優點是什麼。

這樣的少年男女,心態比較平和,內心充實,精神生活比較豐富,不太容易鑽牛角尖。反之,性格內向,朋友較少或根本沒有朋友的人,容易陷入對某個特定對象的情感之中,而且易走極端,不容易從情感旋渦中走出來。

貼心小提示

戀上老師的青少年朋友們需要調節自己的性心理。首先應想到,老師再優秀,但畢竟是老師,於是,我們提出以下建議來幫助你擺脫“戀師”的煩惱:

一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青年朋友們要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積極參與集體生活,從自我中心的小圈子走出來,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比如趁著暑假聽音樂、看電影、積極參加運動、到大自然中釋放心情等,都可以轉移對情感的專注,並使青春更加多彩。

二是正確看待交往,青少年男女正常的異性交往則對性心理的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與多個異性同學保持友誼關係,就能更客觀地看待戀師,也能通過比較來明白異性真正的優點是什麼。隻有這樣的少年男女,才會逐漸心態平和,內心充實,精神生活比較豐富,不太容易鑽牛角尖。第七節戀星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情結

戀星情結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一個普遍而熱門的話題。追星是青少年情感滿足的正常需要,也是其心理成長的裏程碑。

心理學認為,青少年的戀星情結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心理現象,它特指由於“光環效應”而形成誇大的社會印象和盲目的心理傾向,把個人喜好的人物看得完美無缺,從而導致高度認同、崇尚並伴有情感依戀的一種複雜的心理行為。

1、認識戀星原因

追星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一種非常正常的生理心理過程的反映。青少年處於由孩子向成人的發展階段,正是長身體、長知識和樹立遠大理想的時期,他們的理想、願望正處於迷茫和混沌中,需要自我的實現和完善,他們既想擺脫兒童的心理,又想象成人那樣體現成熟。

明星的出現使他們眼前一亮,從明星的身上看到了自我實現的希望,從而追隨他們、崇拜他們,熱愛他們,心中對明星的追求更是強烈。

(1)感情需要

寂寞的青少年心裏是需要友情,需要心靈乳液,需要獲得情感共鳴……當代的青少年是生活在一個物質豐富而情感貧瘠的環境裏,獨生子女的現狀,使他們缺少父兄們所有的手足情;緊張、繁忙的現代生活節奏使他們的父母很少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這時,以優美的歌喉動情地吟唱溫馨的情感、美好的未來、艱辛的人生的歌星們款款而來,歌星們形象新鮮時髦,歌曲委婉、真誠、直逼心靈。

在這歌聲中,青少年仿佛聽到了來自心靈深處的自言自語、迷惑與憧憬,一時間歌星成了青少年最遙遠而又最親近的朋友。可以說,追求友情,追求心靈的共鳴是青少年追星的心態之一。

(2)向往成功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而向往成功,也是青年的強烈願望,明星們的光環令他們看到成功的榮耀與輝煌。從一踏進校門,或從剛剛懂事,青少年們就被長輩們諄諄教導,長大要有出息,要成就一番事業。

歌星、影星們的知名度和伴隨知名度而來的榮耀與財富,令青少年逼真地看到了朦朦朧朧的成功,他們渴望成為這樣的輝煌成功者。於是,他們熱情地追隨眼前的成功者,抱著這種尋求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奧秘的心態,而狂熱地追逐著他們喜愛的明星,成為追星族的一員。

(3)擺脫控製

在這個緊張、繁忙的現代生活中,他們的父母很少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青少年在生理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心理上的發展卻遠遠滯後。由於生理上的發展,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希望能夠獨擋一麵,渴望擺脫父母的控製。然而,他們有限的生活經驗又使他們不能沒有父母的幫助,這種矛盾狀況使他們感到很苦惱。

因此,他們選擇崇拜擁有能力、地位和獨立的偶像,希望通過偶像崇拜來實現獨立自主的目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讓偶像來行使父母的權利來控製自己,也就是說他們將偶像作為了父母的代替品。

(4)追求時髦

這是眾多追星的青少年的心態。很多人並沒有自己獨特的喜好,隻是跟著潮流走。社會上流行什麼,他們就追什麼;哪位歌星走紅,他們就追哪一位。男孩感覺自己成了所有女孩心中的“白馬王子”,女孩感覺所有的男孩都在對自己行注目禮。於是,仿佛自己也成了自己崇拜的星。

(5)融入團體

青少年偶像崇拜也是想把自己融入團體的一種手段。青少年通過偶像崇拜,發展屬於這個群體有些追星族是為了保持與同伴的一致而被卷入追星的行列的,相形之下他們是二流的追星族。他們追求的是讓自己有所歸屬,是為了讓自己和別人知道他屬於那個團體,所以他們需要知道大家正在討論的明星們一切信息。

(6)尋求刺激

有為數不少的青少年們持有心態而納入追星族行列。這類追星族成員的最初心態也與前一類有共同之處,起初也覺著追星時髦,追星浪漫,繼而體味到追星行為是一種刺激,是平淡學生生活的一種調味劑。

總之,諸多的因素加上青少年的自製能力差、免疫力低,他們極容易通過影片中一個小小的片段就迷戀上某一個明星,看到他們上鏡就歡呼雀躍,仿佛看見老朋友一般親切,聽到關於他們的負麵新聞就義憤填膺。

追星並不是件壞事,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是每個人人生途中說必備的精神食糧,所以青少年最好在選擇追星的對象的時候要選擇一些英雄人物,作為自己生活的榜樣。

2、正確對待戀星

應該注意到,青少年過於崇拜的偶像,通常是那些更能接近於他們心理需要和年齡特點的人物。偶像崇拜對青少年的影響主要在於個人內在滿足,如心理滿足、情緒分享等,而不僅僅隻是一些外在的表現。而由於受多元文化和多元價值觀的影響,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表現出明顯的離散性,也就是說,在青少年普遍存在偶像崇拜的情況下,崇拜的具體對象相當廣泛。

(1)正確態度

崇拜明星不能光看明星的外表,明星是否值得崇拜,不僅要看他是否吸引你的目光,更要看他是否能震撼你的心靈。不要瘋狂追星。追星不應該是你們生活的全部,也不值得過分誇耀,更不要投入過多的時間和金錢。

此外,朋友間所崇拜的偶像有同有異,不能因為偶像的不同,就對其他人持排斥甚至敵對的態度。更不要因為對所追的明星著迷而無法專心學業,要善於從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好的品行,取長補短,作為鼓舞自己自強不息、追求成功的動力。

(2)適度指導

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無論哪個年代,無論哪個人,生命中總有那麼一個或者幾個榜樣占據精神世界。當你的孩子加入追星族時,既不要談“星”色變,堅決禁止;也不能聽之任之,不管不顧。要引導青少年理智追星。可以和青少年一起當追星的朋友,在追星的過程中縮小代溝,貼近孩子的心靈。

與青少年一起討論那些明星的優點、缺點是什麼,他們為什麼能成功或者失敗,應該從他們身上學習成功的經驗,吸取失敗的教訓。科學家、宇航員是青少年應當追的時代明星;雷鋒式的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是青少年行為的榜樣。如果家長不了解追星的內涵,就站在門外生硬地指手畫腳,隻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3)擺正關係

青少年現在應當以學業為重,擺正學習和追星兩者之間的關係,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學習上,權衡利弊,把握好正確的方向,這才是關鍵。

告訴他們如果想象偶像們那樣成功,現在就必須努力才行。並要告訴他們其實所有的明星也跟普通人一樣,隻不過他們從事的職業的一些特殊性把他們熏染的如此的完美或是高大。最好的辦法是:教育青少年把追星當成課間休息、課餘活動,這樣既不影響學習,也可以放鬆由於學習帶來的緊張情緒。

在青少年時期,戀星情結多少帶有幾分盲從與狂熱,這是成長中常見的現象。在課餘時間裏可以談論一些時尚的明星,或是聽聽音樂陶冶自己的情操,在娛樂之後有動力繼續學習。

隻要不過分,這都是好事。但應注意適度原則,量變引起質變,往往有的同學沉迷其中不可自拔,這不利於青少年的成長。但偶像崇拜的經曆最終應使人學會自立,而不是沉湎其中。

人生是一個不斷模仿、學習與創新的曆程。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心智尚未成熟、可塑性強,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而改變。所以積極正確的引導青少年的追星情結是我們整個社會的事情。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充分的利用追星的正麵影響來引導青少年,努力克服追星的負麵影響。正確認識追星現象,正確引導追星情結,讓我們青少年們都能夠健康成長。

貼心小提示

追星也是廣大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和情感宣泄的需要,當明星以光彩奪目的形象展現於大眾,進入他們生活後,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去崇拜,去宣泄自己內心的不滿,以滿足自己心理的需求,但是我們仍然要注意不要盲目,要做到以下幾點,才能保證健康有序的對待追星的問題:

一是不盲目追星,你所崇拜的應該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該不是徒有其表,更應該有高尚的人品和超凡的氣度;該不僅僅吸引你的目光,更應該能震撼你的心靈。

二是不瘋狂追星,不要濫花時間和錢在追星上。因為,星的光環不應該罩在你的身上,追星也就沒有什麼可誇耀的,更不應該成了你生活的全部。

三是摒棄狹隘心態,朋友間所崇拜的偶像有同有異,不能因為偶像的不同,就對其他人持排斥甚至敵對的態度。

四是善於從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積極的人生經驗。

五是更加關心身邊的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為你付出,應該把愛都放在他們身上。

六是擺正自己與明星的關係,明星有他的工作,需要有人支持,但支持並不是你的工作,你還有你的生活。

總之,不要在追星中失去你自己,因為你最終隻能成為你自己。第八節正確地看待與異性接觸

調查結果顯示,青年男女都有與異性交往的向往,就青少年而言,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向往呈明顯的增長趨勢。男女之間的交往不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有益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心理學的研究和實際觀察發現:青春期交往範圍廣泛,既有同性知己,又有異性朋友的人,比那些少有朋友,或隻有同性朋友的人的個性發展更完善,情緒波動小,情感豐富,自製力較強,心理健康水平較高,容易形成積極樂觀、開朗豁達的性格。但交往之中必須清楚一定的方式和尺度。

1、正確對待異性交往

青少年由於情竇初開,男女之間有一種情感的吸引,因此對異性的心理由原來的厭惡、疏遠變為好感、向往,有了解和接近異性的欲望,渴望與異性交往、接觸,有彼此接近的需要;開始欣賞異性,對異性產生朦朧的好感、愛慕之情;愛在異性麵前表現自己,希望給異性好感,重視給異性的印象,希望得到異性的稱讚,而且男女都希望異性注意自己,想方設法引起異性對自己的注意,這是性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

(1)宜泛不宜專

青少年中異性同學的廣泛交往,對他們自身的學習、思想都有促進和幫助,也有利於情緒的振奮。而異性同學之間長期的專一交往,言談由淺入深,由一般至特殊,這樣會由本來正常的同學交往發展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相戀。廣泛的異性交往則能避免他們雙雙陷入早戀的誤區。

(2)宜短不宜長

青少年中兩個異性同學的交往時間不宜過長。有的同學從初中至高中一直形影不離,長此下去,從相聚至相戀就難以避免了。如果在與異性同學的交往中注意接觸時間短些,範圍廣些,從而可以了解各種稟賦、氣質的異性同學,這會使人有更多的受益。

(3)宜疏不宜密

異性同學間的交往是正常現象,但一定不要一門心思地鑽在裏麵。男女同學有性別之差,人的一些潛意識往往在與異性的交往中被發掘出來。過於頻繁地與異性交往會喚起人的熱情,激起人的衝動。所以男女同學的交往頻率要低一些,這樣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由於青少年性意識的覺醒,他們對異性產生好奇、關心、愛慕和願意接近的心理與行為,都屬於正常現象,家長不必大驚小怪或進行粗暴幹涉。

但也應該提醒正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友情姓“友”,是朋友之間的友好交往;愛情姓“愛”,是自己和所愛者之間的心心相印,並進一步告訴孩子,當你感到對方具有強烈的吸引力,產生願意和對方在一起的熱望時,就應該引起注意,千萬別越出友誼的界限,跨入早戀的誤區。

2、正常交往的方式

拘謹、畏縮,妨礙青少年男女之間的交往;過分熱情、隨便,又顯得輕浮,不莊重,同樣是不可取的。那麼,怎樣才是正確的異性交往呢?

(1)注意交往方式

青少年男女以集體交往為宜。課堂上的討論發言,課後的議論說笑,課外的遊戲活動等,為大家創造了異性交往的機會。使一些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同學,免除了獨自麵對異性的羞澀和困窘;一些喜歡交際的同學,滿足了與人交往的需要。每個人都融入了濃濃的集體氣氛中。

在集體中的異性交往,每人所麵對的是一群異性同學,他們各有所長,或幽默健談,或聰明善良,或樂觀大度,或穩重幹練……使我們在吸收眾人的優點的同時,開闊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隻盯住某一位異性而發展“一對一”的戀愛關係。

(2)把握交往尺度

對方約你一同參加某項活動,如聽音樂、看電影、觀畫展、逛書市,這是正常的、公開場合的兩性交往,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赴約。女孩子應端莊、坦蕩,不使對方產生誤解和非分之想;男孩子要沉穩、莊重,尊重對方。

假如兩人互有好感,相處愉快,約會的次數會增多,每次約會的時間會延長,直至兩人難分難舍,恨不得每時每刻都和對方在一起。這時一定要注意適可而止,不能占用對方太多的時間,不能因為兩人的約會,使一方或雙方無法集中精力學習,無暇與家人、同學、親友相聚。

必須有所節製,減少單獨在一起的次數、時間,見麵時多談談學習上的事情,使雙方的感情降溫。為防患於未然,對於抱著談情說愛為目的的約會,最好婉言謝絕,讓對方明白你的心思,放棄對你的追求。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對於糾纏不休,甚至威逼恐嚇的人,就要請家長、老師、同學、朋友們幫助處理了。

隻要把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誠懇對人,熱情大方,自尊自重,便能處理好與異性的關係,以自身良好的修養和人品贏得異性的尊重和友情。集體交往的形式各種各樣,如興趣小組、科技小組、學習小組等。集體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的,如娛樂、遊戲、競賽、旅行、小發明、小製作等。

(3)實行男女有別

我們既要反對男女之間授受不親的傳統觀念,又要注意男女有別的客觀事實。男女同學之間,隻要是正當的純正的友情,完全是可以堂堂正正的往來接觸。但也不能說異性朋友中間,沒有一點兒性,因而明智的人要學會服從良心和社會禁忌,一舉一動都要大方得體,不能過於隨便。

(4)分清交往界限

要從思想上和行為上分清友誼與愛情的界限。因為人總是有感情的。在友誼和愛情之間並沒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超過一定的限度,興許你自己也分不清哪是友誼哪是愛情了。

相處中的女同學要自尊、自重,男同學要有自製力。人際交往的兩性道德原則還是必要的。女生在與異性相處時,一定要保持自尊、自愛的美德,既要有女性的榮譽感,又要善於自我保護。作為男性則應更加謹慎,善於克製,這樣就不會發生什麼意外情況了。

總之,在對待異性交往中,應注意言行謹慎,注意把握分寸,是可以存在真誠的友誼的,真誠的朋友是不分性別的。

貼心小提示

異性交往從積極的意義看,正確的異性交往對於青少年來說是必要的,那麼以下幾點要特別提示:

一是要端正態度,培養健康的交往意識,淡化對方性別的意識,思想無邪,交往時落落大方。

二是要廣泛交往或稱為群體交往,避免過多的個別接觸。

三是有禮有節,即在與異性的交往中,應注意把握分寸,不可過於親密,舉止要端莊穩重,言談文雅高潔。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講,人們在交往的空間距離,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的交流有影響,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才會使交往保持一定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