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情感天平的心理轉化
問世人情為何物?很難有人把它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豐富的情感並不是專指戀愛與婚姻,它還包括親情、友情,如父子之情、母子之情、兄弟之情等等。
隨著我們男人的成長與成熟,其心理也應當不斷豐富與成熟。對此,作為一個成家立業的男人,要把握好情感天平的心理轉化,既不能戀母情結太重,更不能尋花問柳的移情別戀。總之,善於把握好情感的天平,才能構建一個溫馨的港灣,從而享受我們的幸福生活。第一節將戀母情結變為尊老
戀母情結是指我們男性的一種心理傾向,就是無論我們到什麼年齡,都總是服從和依戀母親,在心理上缺乏獨立而沒有斷乳。
如果戀母情結過重,無論對我們個人還是家庭婚姻,都有負麵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及時轉移,變戀母為尊老。
1.認識戀母與尊老
戀母情結是我們最基本的人際關係,也是最早發生的人際關係,長大以後的各種人際關係都不同程度地受戀母情結的影響。可以說,後來的各種人際關係都是戀母情結的變形。
我們3歲至6歲出現的戀母情結是第一戀母情結。進入青春期後出現了第二戀母情結,第二戀母情結的對象不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而是父母的替代者,即家庭之外的兩位長者,可以是父母的朋友,也可以是自己的老師、曆史上的名人或當紅的明星。
這個時期我們喜歡編造身世幻想,其特點是想象自己不是現在的父母所生,而是從小被領養的。擺脫父母,為自己尋找父母的替代者是我們青春期的普遍心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戀母情結的對象漸漸年輕化,終於被同齡人所取代,真正意義上的友情和愛情產生了。這就是第三戀母情結。所以,正常的情況下,戀母情結並不會發展成為我們的心理疾病。但如果我們長期停留在第一或者第二戀母情結中,就會產生許多問題。
我們不少男性喜歡追求年長於自己的女性,我們雖已成年,由於一直沒有走出早期的戀母情結,使我們在精神心理上一直無法長大。
我們有戀母情結的男性在和妻子的關係上往往不融洽,當我們聽到妻子說母親的壞話時,往往會達到無法忍受的程度,甚至自己也有種莫名其妙的罪惡感。
我們有戀母情結的男性,很可能是一個沒有主見,缺乏進取精神的男性,因為我們非常害怕失去母親的愛,所以一直是窺測著母親的臉色。
我們往往采取抑製自己主張的辦法,專門為了討好我們的母親,讓母親滿意甚至成為我們生活的唯一目的。由於過於依附母親,我們思維方式和言談舉止都容易女性化。
如果我們帶著這種生活態度進入社會,也是一個非常懦弱的人,如果沒有別人的指令,我們就不能行動,缺乏自主意識,精神容易慢性萎縮。如果沒有人從旁指導,或者率先示範,我們就會畏怯不前,甚至在性生活方麵也缺乏獨立的主見和衝勁了。
我們還對女性有恐怖之心,在恐怖的支配下,我們常常不知應如何跟女性保持適度的來往,同時,我們對於女性的態度和興趣也始終積極不起來。
我們不但在異性關係方麵的表現如此,而且在工作方麵也缺乏獨立自主的意識,即使給予任何作業,我們也缺乏自己的主張,而且時時刻刻在期待著來自上司的評價。
當我們處在一群同僚或部屬之間,會討厭擔任指導者的地位,而且總喜歡結交年紀比自己大的人,這樣我們才會有安全感。
如果我們男人發現自己具有以上這些戀母情結的症狀,那麼我們就要注意了。我們需要從改變對母親的態度入手,即不把母親作為依存和撒嬌的對象,而是作為一個需要我們尊敬長輩,一個需要被照顧的對象。
我們要做的不是讓母親聽自己訴苦,而是聽母親的訴苦;不是向母親要零花錢,而是高興地把自己的錢送給母親花。我們要知道,總是被別人體貼、寬容,我們就永遠長不大。而學會尊老敬老,則是我們走向成熟的開始。
2.克服戀母的方法
我們很多男人都有戀母情結。母愛的偉大,從小就深深地影響著我們每個人。但如果我們的戀母情結過重,就會影響我們男人的正常行為和發展,是需要有意識地去克服。那麼我們該如何考驗克服自己的戀母情結呢?
(1)自信起來
給我們自己一點自信吧!男人有了自信才更像一個男人,才能讓自己有了獨立的勇氣。
(2)學會拒絕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種大姐型的女人,他們對我們充滿了愛心,但卻不能正確地從思想上引導、幫助這些小弟弟,正確認識社會、認識人生。對我們的關心,充滿了溺愛的情緒。不問對錯,都護著、愛著。
這種無原則的關愛,對我們男人的成長害處很大,會讓我們生活在一種虛幻的美好境界中。長此以往,害處極大。既不利於自己的成長,更是自己健康成長的一劑毒藥。所以我們男人要學會拒絕這種無原則的溺愛。
(3)多與同性交往
男人是在男人的批評下成長起來的。可是我們有戀母情結的男人,會有意避開與男人的交往,特別是與有不同意見的男人的交往。
這樣就會使我們聽不到批評的聲音,得不到正確的信息,無法對生活中的是非有準確的判斷。
我們不妨主動與別的成熟男人進行交往,這樣可以對我們的思想、觀念產生一種與母愛不同的影響,讓我們活得更像一個男人,而不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4)多與不同女性交往
多與不同的女性子交往,可以讓我們發現許多其他女性的閃光點,同時也會淡化戀母情結。在交往的過程中,我們也會逐漸克服因拘謹、為不善表達而帶來的性壓抑創造條件,充分享受正當的性歡愉,或者尋找更適合我們自己的愛情。
3.學會尊老的要訣
克服了我們的戀母情結,讓自己獨立起來,並不是我們就不與自己的父母長輩打交道了,並不是我們就沒有任何關係了。我們還要擔負自己的基本責任,學會尊老敬老。那麼我們平時該如何做呢?
(1)學會尊重父母
我們年輕人和中老年人會因所處年代的不同,閱曆的深淺不同,而在看待某些事物或處理某些事件上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你尊重他,你就會采納他好的建議,處理事情會考慮得更全麵;另一方麵,如果你夠尊重他們,你的一些好的意見,相信他也能采納。所以,尊重是彼此和諧相處最基本原則。
(2)經常換位思考
就是說要經常站在他們的角度多為他們考慮,這樣在心理上你會覺得為他們做一些事是理所當然的,會覺得更輕鬆。
(3)用愛說出誠實的話
很多時候,我們有責任表達自己的看法,關鍵是要找準時機,用愛心說誠實話,話說得溫柔而堅定,讓父母感受到愛,也明白自己的問題,效果會更好。
(4)培養積極興趣
其實依賴的情感我們每個男人都會有,隻是程度的不同,麵對一些依賴傾向比較明顯的父母,我們可以仔細觀察他們在生活中有什麼樣的興趣愛好,協助他們培養新的興趣點。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準備一些正向積極的書籍、雜誌,讓父母一起閱讀,培養新的愛好和習慣,甚至可以留作業給他們,請他們看完後寫讀後感,然後一起討論。
(5)建立交流規則
我們兒女應該和老人之間建立起一些規矩和規則,會讓彼此懂得尊重、體諒和包容對方。
比如有的老人報怨說:為了等孩子們的電話,每天都不敢出門。其實這就是我們沒有和父母建立交流規則的後果,其實很簡單,我們和父母約好某個時間,隻要父母在那個時間等就可以了。
(6)製定幸福計劃
我們可以請父母用一張紙寫下他們一生中最想要實現的夢想,包括現在最想要做的事情、最想去的地方、最想買的禮物、最想要結交的好友等,然後協助父母去思考如何可以達成自己的夢想,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給予鼓勵和支持,陪伴他們勇敢麵對新的挑戰,重建新的幸福生活。
總之,當我們處理好與自己父母的關係的同時,也就會自覺克服自己的戀母情結,找到真正的自我,找到我們的真愛。
貼心小提示
朋友們,其實尊老敬老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現在讓我來給你再介紹一些好的技巧和方法吧!
1.不要公開頂撞長輩
老年人的自尊心很強,即使在家中已經不是處於主導地位了,但還是喜歡發表一些權威性的意見。對此,我們小輩切忌公開頂撞,特別是在外人麵前公開頂撞,會使老人接連幾日耿耿於懷。而尊重他們的意見,則會使他們高興。
還應注意,老年人往往習慣於過去曾經成功地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和行為方式,盡管有些方式方法已經不合時宜,但他們仍要堅持,表現出明顯的固執現象。
對老人提及的一些似乎可笑的問題,不應嘲笑;對老人的固執己見,也不應頂撞,而應該耐心地把意見聽完,采納其中合理的成分。
2.不要限製老人活動
老人原來天天上班,接觸的人和事很多,覺得不得閑。一旦退休,會感到生活冷落下來,甚至有被隔絕在沸騰生活之外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往往會產生各種渴望,如渴望找點事做做,渴望與人交往,渴望小輩陪陪他。
因此,我們小輩不要替代老人做他們能做的事,使他們處於孤獨狀態。相反,應積極鼓勵並安排老年人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參加一些社會活動,使他們生活得充實而有意義。
3.不要嫌老人嘮叨
人到老年,由於對遠事記憶良好,常常十分留戀過去的生活,並經常回憶和嘮叨往事,樂此不倦。我們年輕的小輩想象未來比較多,因此,對老年人的這種敘舊往往不耐煩,這不應該。
懷舊現象是老人的一大心理特點,他們往往從懷舊中得到某些精神安慰,但過多沉湎往事也會對老人身心健康不利,因此,可多勸慰老人,使他們熱愛現實生活。
4.不要厭煩老人的衰退
一些老年人由於視覺減退,不能勝任某種工作或參加某些活動而情緒消沉;由於聽覺遲鈍而再三詢問,或者因誤聽別人的話而情緒激動;由於味覺失靈,對茶飯不滿而發脾氣等。
這些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往往使一些老年人感到自己已進入遲暮之年,所以明明身體沒有什麼不好,卻覺得這裏不舒服,那裏不舒服。我們小輩應體貼老人的這些心理變化,鼓勵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
5.不要嘲笑老人
有些人到了老年,會變得貪吃、貪玩,表現得很天真,像個孩子,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返童現象。這種現象,婦女多於男子,文化素養低的多於文化素養高的,對此,我們小輩切忌過多的埋怨,而應當多觀察老人的需求,在合理而可能的範圍內設法滿足老人的需求。
生活小技巧是無窮的,我們一定要多思考、多發現,做一個有心人,這樣你的婚戀、你的家庭一定會更幸福的!第二節把虐戀的心理轉化為體貼
虐戀是一種性變態行為,是一種將快感與痛感聯係在一起,並通過痛感而獲得快感的性活動。這種痛感包括肉體上的痛苦或精神上的痛苦。虐戀關係中最主要的內容是統治與屈從關係和導致心理與肉體痛苦的行為。其最常見的兩種形式是鞭打和捆綁。
1.認識虐戀與體貼
虐戀又叫性虐,可以分為施虐和受虐。我們許多人都是在自願的情況下進行虐戀的,目的是尋求刺激,通過瘋狂的性愛方式得到一種變態的性心理滿足。
我們一些男人的虐戀心理完全可以定義為一種病態,是一種生理和心理共有的疾病。我們有虐戀心理的人,往往有著一種習慣性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會心理發慌,身體發癢,有一種迫切的需要,一種很急迫的虐待和被虐待要求。
虐戀心理是我們的一種畸形性心理促成的生理現象。我們虐戀者一般在瘋狂過後就會恢複本來的形態,但是在瘋狂的狀態下是扭曲的,我們的身體和容貌都會扭曲。
我們虐戀者多為精神空虛之人,一般生活條件都比較優越。虐戀實際就是一種滿足我們空虛心靈的生理現象。生理得不到正常的滿足,於是尋求另類的刺激來滿足。
虐戀心理的形成,可能與我們的童年生活經驗有關。由於我們家庭教育環境中的某些因素,使兒童從小形成對性關係的錯誤認知定勢。
我們有的人在個人生活經曆中受到過他人的欺淩打擊,尤其是遭受過異性的拒絕、侮辱,因而形成強烈的報複與反抗心理,借在異性身上施虐而顯示自己的力量與征服,從中獲得快感。
我們還有些人對自己個人能力、生理素質、社會地位等方麵的缺陷不安,深感自卑,因而對異性實施傷害,以發泄被壓抑的性本能和心理緊張,在控製和傷害異性的過程中自己的優越感似乎得到顯現與證明。
實行性虐的方式很多,虐待狂者可以通過責罵、侮辱、恐嚇等方式造成對方精神上的痛苦、恐懼、害怕、屈辱和求饒來獲得滿足與快感,不一定造成肉體痛苦。
所使用的暴力可以是造成輕微疼痛或無損傷的調戲動作,也可是極為殘暴的甚至是導致死亡的傷害行為,例如鞭抽、牙咬、手擰、腳踢、針紮、火烙、刀割等。
習慣於以殘暴手段來滿足性快感的虐待狂者往往不易控製自己的衝動,因而極易造成對方嚴重受傷。在某些情況下,嚴重的虐待狂衝動會導致強奸、凶殺等暴力犯罪。
而受虐狂所受痛苦也可以是從不造成傷害的、非暴力的淩辱、恐嚇到殘酷的毆打、拳擊,刀傷等。大多數受虐狂者尚能控製受虐待時的情境,在自己嚴重受傷之前結束被淩辱和傷害的行為。
那些交替扮演兩種角色的人則既淩辱、傷害他人,又接受他人的淩辱和傷害。
我們男人一定要認清到虐戀心理是一種變態的性心理,是會對自己和對方都造成傷害的性行為。我們要自覺克服自己的虐戀心理,學會體貼自己的愛人,共同構建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
2.消除虐戀的方法
無論我們是施虐還是受虐,都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引起性感受力的降低。這和吸毒類似,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需要刺激的不斷加強,最終導致極大傷害。我們該如何克服自己的虐戀心理呢?
(1)認知療法
我們要通過各種渠道認清自己的虐戀心理是一種變態的性心理,是不正常的,也是不會這個社會道德所允許的。同時建立對性的正確認識,了解怎樣與異性健康地交往,怎樣建立正常的異性友誼和感情,了解正常的性生理功能、心理需要及為社會認可的需要滿足途徑,最終達到自覺克服虐戀心理的目的。
(2)隔離法
剛開始我們一些男人可能忍受不了沒有虐待的性愛,特別是在與自己愛人接觸的時候,就自覺進入自己原來進行虐戀時的氛圍。那我們不妨與自己的愛人隔離一段,使自己無法產生感情衝動。
同時在新的環境裏還能幫助我們進行情誌轉移,產生新的興奮點,從而使強迫觀念和行為得到矯正。
(3)談話療法
我們可以主動去看心理醫生,認真聽取心理醫生對我們的解釋和教育,從而明確認識自己的心理異常或變態,然後下定決心去克服和矯正自己的異常觀念和行為。
(4)認清危害
我們要認識到,構成社會最小細胞的家庭,是由夫妻共同組成的。夫妻都是國家公民,享有平等和受法律保護的權利。任何一方虐待另一方都屬於侵犯人權,侮辱人格的行為,都應受到法律的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