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女性飲食營養與食療1
經期飲食須知
女性在月經來潮期間,機體會受到一定影響,比如抵抗力較弱、情緒容易波動等。此外,女性還會因月經失血,帶來體內鐵元素的損失,尤其是月經過多者。因此,月經期除了避免過分勞累,保持精神愉快外,在飲食方麵應注意調理。
經期飲食
(1)不吃生冷食物:傳統醫學認為,血得熱則行,得寒則滯。月經期如飲食生冷,一則有礙消化,二則易損失人體陽氣,導致內寒產生,寒性凝滯,可使經血運行不暢,造成經血過少,甚至經痛。月經期間,飲食以燒熱、溫熱食用為宜。在冬季還可適當吃一點牛肉、狗肉、雞肉、桂元等溫補食用,但月經過多者慎食狗肉。
(2)不吃酸辣食物:婦女月經期,常感到特別疲勞,消化功能減弱,胃口欠佳。為保持營養需要,飲食以新鮮食物為宜,新鮮食物不僅味道鮮美,易於吸收,且營養素破壞較少。製作以清淡為佳,少吃或不吃油炸、酸辣等刺激性較大的食物。
(3)多吃補鐵性食物: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不僅參與血紅蛋白(血紅素)及很多重要的酶合成,而且對免疫、智力、衰老、能量代謝等方麵都發揮重要作用。女性在月經期通常要失血30~100亳升,而血中含鐵,所以,女性在月經期進補含鐵豐富而又利於吸收的食品就顯得十分必要。魚、動物肺髒、瘦肉、動物血以及大豆、菠菜等等都是含鐵豐富的食物,女性應多吃。
值得一提的是,各種動物血,不僅富含鐵質,而且還有優質動物蛋白,是價廉味美的經期保健食品,值得推廣。
痛經、閉經的飲食療法
痛經是指經期或月經前後發生的下腹疼痛、腰痛,甚至劇痛難忍的一種自覺症狀。疼痛多在月經來潮後數小時,也可見於經前1~2日開始,經期加重。臨床表現為下腹墜脹痛,或下腹冷痛、絞痛,可放射至腰骶、肛門、會陰部。疼痛可持續數小時或2~3日,其程度因人而異。嚴重者麵色蒼白、四肢發冷,甚至暈厥。還可伴有惡心、嘔吐、腹瀉、尿頻、頭暈、心慌等症狀。若為膜樣痛經,在排出大塊子宮內膜前疼痛加重,排出後疼痛減輕。本症多見於初潮後不久的青春期少女和未生育的年輕女性。
正常發育的女性,一般在14歲左右月經即可來潮。如果超過18歲,而仍無月經來潮,或月經周期已經建立,但又出現3個月以上(孕期、哺乳期除外)無月經者,總稱為閉經。前者為原發性閉經,後者為繼發性閉經。
閉經患者常伴有腰酸乏力、精神疲倦,甚至頭昏、失眠、毛發脫落等症狀。生殖器官發育不良或畸形、神經及內分泌係統疾患、全身性疾病等都可引發閉經。本處所論閉經隻限於因功能失調所導致,不包括先天性無子宮、無卵巢、陰道閉鎖及生殖器腫瘤等器質性疾病所致的閉經。
痛經食療
(1)生薑紅糖茶:生薑10克,紅糖30克,於月經來潮前水煎溫服。適用於寒濕凝滯之痛經。
(2)桂皮山楂紅糖湯:桂皮6克,山楂肉9克,紅糖30克,於月經來潮前水煎溫服。適用於氣滯血瘀或寒濕凝滯之痛經。
(3)糖酒桃仁:桃仁2分,紅糖1分,黃酒4分。共浸後取出,曬幹,經常服食。適用於氣血虛弱之寒性痛經。
(4)紅棗湯:上等紅棗50~100克,煎湯,經常連棗帶湯溫服。適用於虛寒痛經。
(5)雞蛋紅糖:月經來潮前取雞蛋2個煮熟,蘸紅糖吃,或紅糖水衝雞蛋食用。適用於虛寒性痛經。
(6)豆腐250克,紅糖40克。將豆腐切塊,加水煮湯,紅糖調服,每日2次。
(7)新鮮韭菜300克,洗淨,搗爛,與紅糖60克同煮食,每日早晚各1次。
(8)紅糖15克,茶葉5克,開水衝泡,代茶飲用。
(9)幹薑15克,花椒6克,大棗10枚,紅糖30克。水煎服,每日2次,於月經前2~3日起服用,連服5~7日。
(10)當歸、紅糖、米酒各15克。將當歸水煎取濃汁,加入紅糖、米酒調勻,分2次服,月經期間每日1劑。
(11)生薑1塊,連須蔥白3~5根,紅糖150克,胡椒粉1匙。將生薑壓碎,和蔥白、紅糖一起放入鍋內,加2碗水,煮開後約8~10分鍾,再加入胡椒粉,趁熱服下,數小時後隻有微痛,繼續再服,每日3次,即可止痛。適用於痛經及產後瘀血不下。
(12)烏骨雞1隻(1000~1500克),黃芪100克,當歸50克。先將雞剖殺,去毛及內髒,洗淨。黃芪、當歸用紗布包好,納入雞腹內,加水適量,文火燉煨至爛熟後食之。
(13)小茴香15克,水煎服。於月經前3日服用,每日1次,連服3日。
(14)韭菜500克,洗淨搗爛,用紗布絞汁,取汁100毫升,加紅糖適量飲服。服後俯臥床上30分鍾,疼痛即可緩解。
(15)棉籽1把,用新瓦焙幹研粉,每服15克,溫開水送服,即可止痛。
(16)艾葉、棉籽各1把,共放新瓦上焙幹,研為細末,每服10克,用醋調服,可立即止痛。
(17)玫瑰花、月季花各9克,紅茶3克,共製粗末,以沸水衝泡,代茶飲用。每日1劑,連服數日,以在行經前幾日服用為宜。適用於量少、腹脹痛、經色暗或夾塊,或閉經等。
(18)鮮月季花15~20克,開水衝泡,連服數次。適用於月經不調、經來腹痛、跌打損傷疼痛等症。
閉經食療
(1)山楂、雞內金各9克,共研細末,每日1劑,早晚分服,開水衝服,連服數日。
(2)山楂肉30克,水煎濃汁,調入紅糖30克,每日1劑,早晚分服,連服2劑,於月經前的第1~2日開始服用。適用於血瘀型閉經。
(3)墨魚1條,桃仁9克。將墨魚洗淨與桃仁共煮,熟後加佐料,棄桃仁,吃魚喝湯。
(4)粳米、苡仁各50克,白扁豆、生山楂各15克,紅糖30克。共煮粥食用,每日1劑,連服7日。
(5)羊肉(去脂肪)400克,生薑50克,當歸100克,加水燉熟,去藥渣,吃肉喝湯。適用於血枯經閉、產後出血、腹中虛痛及產後貧血。
(6)鱧魚頭曬幹,燒存性,研末,每次6~9克,用陳酒送服。適用於閉經、月經錯後。
(7)白鴿1隻,黃酒適量,加水1000毫升。煮爛後食用,每日1劑。
(8)紅蔥頭100克,瘦豬肉500克,加水煮爛後食用。適用於肝腎不足型閉經。
(9)豬肝150克,紅棗20枚,番木瓜1個,水煎服。每日2次。
(10)桃仁15克,粳米100克。先將桃仁搗爛,加水研汁去渣,與粳米同煮粥。空腹服用,每日2次。
(11)生山藥、雞內金各100克,共研細末。每服15克,每日2次,開水送服。
(12)丹參、紅糖各60克,水煎去渣,代茶飲用。每日早、晚各1劑。適用於陰血不足所致之閉經,症見血色淡黃、精神疲倦、頭暈耳鳴等。
(13)茜草根60克,水煎服,每日2劑。適用於氣滯血瘀之閉經,症見鬱悶不樂、煩躁易怒、胸脘脹悶、小腹作脹、兩脅脹痛等。
(14)綠茶25克,白砂糖100克,共置杯內,用沸水衝沏,浸泡1夜,次日飲服。每日1劑,溫熱頓服。適用於月經驟停,並伴有腰痛、腹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