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管和神經等。乳頭層下有較厚的網狀層。真皮下為皮下組織,其下方與肌膜等組織相連。
功能
皮膚的作用,用一句話說,就是保護身體免受外界刺激,使體內活動得以順利地進行。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對機械刺激具有某種程度的抵抗力和彈性,不太大的力量不會使皮膚剝落。
2.皮膚的黑素細胞能形成黑素,黑素可以減輕日光對細胞的損傷。黑種人的皮膚強健,對日光照射的耐受性比白
種人的皮膚要強,原因就在於此。
3.皮膚表層能防止水分侵入。目前在空氣汙染中出現的各種化學物質,可溶解在皮膚表層的汗液內,由於角質層
的保護作用,使之不容易侵入。溶解於油類的化學物質也不可能輕易侵入。但有些物質可通過毛根侵入體內。當
皮膚受傷以後,即使是很小的外傷,水分也容易侵入。
4.預防空氣中化學物質的侵入。氣體狀態的化學物質,能在皮膚外層的薄脂肪層溶解,然後通過毛孔侵入體內。
不過,其侵入量甚微。
5.預防細菌侵入。細菌不會侵入正常皮膚。
6.調節體溫。外界溫度高時,通過出汗以降低皮膚溫度。另外,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向外界放散熱量,從而保持
體溫恒定。對於寒冷,則皮膚毛細血管收縮,使皮膚溫度下降,減少散熱,減少出汗。皮膚的體溫調節作用由植
物神經支配,由大腦中樞統一指揮。
此外,皮膚的感覺神經末梢能感受各種感覺,如觸、壓及溫覺感覺,還有幹、濕、光滑、粗糙等感覺,因而能感
受外界多種變化。
7.預防皮膚粗糙。青年人的皮膚有光澤而且顯得濕潤,老年人的皮膚則沒有光澤,這是由於皮脂腺排出的脂質在
發揮主要作用,脂質還能溶解汗水而使皮膚濕潤。
汗腺的結構與功能
毛發與指甲、汗腺和皮脂腺,稱為皮膚的附屬器,從發生學的角度上看,同皮膚表皮一樣,與其他皮膚成分一道
創造皮膚獨立的器官。
小汗腺
小汗腺遍布全身,位於真皮深層或皮下組織的腺體排泄管,上升直達表皮突起,然後在表皮中呈螺旋狀彎曲上升
,與皮膚表麵的汗孔相接。
小汗腺分泌的汗液無色透明,同尿的成分基本一樣,呈弱酸性,稍有點臭味。
大汗腺
青春期才開始發育。腺體大都在皮下組織裏,主要分布於腋下、臍部、外陰等處,排泄管開口於毛囊。
大汗腺的分泌液很濃,粘性大,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分泌物本身無特別氣味,經細菌分解後,有一種特殊的臭味
。
汗的作用
主要是調節體溫。另一方麵,能排泄大量水分和代謝產物,以輔助腎髒的作用。分泌於皮膚表麵的汗液與皮脂腺
的分泌物(皮脂)混合後,變成一種弱酸性的乳劑,使皮膚表麵為脂肪膜所覆蓋,因而可預防細菌繁殖,並保護
皮膚免遭化學刺激。手掌和腳心沒有皮脂腺,所以容易發生皸裂和裂傷。
毛發的結構與功能
毛發從毛囊中向皮膚表麵大約呈24°~50°的角度傾斜生長,附近的毛也是按同一方向排列,這種狀態稱為“毛行”
。因此,既可以用梳子梳,也可梳成發髻。
伸出皮膚表麵的部分叫毛幹,位於毛囊中的部分叫毛根。毛根根部的膨大部分為毛球。在毛球的底麵內凹,含毛
細血管和神經的結締組織突入其中,稱毛球。與毛乳頭相連的上皮細胞,稱毛母基。
毛發的新生和脫毛
毛母基為了製造新毛,可從毛乳頭的毛細管中吸取營養。毛乳頭的作用良好才能使新毛順利成長,並且不易脫落
。頭發每天大約能長0.2~0.5毫米,如果毛乳頭的功能受損,毛發就脫落。
毛發在毛球下麵的部分是活著的,其他長出皮膚以外的部分是死的。因此,即使把頭發剪下來也不致腐爛,並能
長時間保持其形狀。
毛發的顏色
毛發的顏色由黑素決定。黑素多,變成黑色;少則會逐漸由褐色變成金黃色;當黑素消失後,會變成白色。
毛的黑素由位於毛母基內的黑素細胞製造,毛細胞帶著這種黑素長出來。當黑素細胞被破壞後,就變成白毛。老
年以後出現白發,原因就在於此。另外,毛的光澤與毛中的空氣有關。空氣越多,越光澤耀眼。
毛發的生長周期
毛有很硬且黑的硬毛(頭發、眉毛、睫毛)和細軟且黑素又少的汗毛(軟毛)兩種。這些毛並不是“長生不老”,
經過一定的時間會自行脫落,叫“自然脫毛”。每天能自然脫落60~90根。
毛發成長的時期叫做成長期,成長停止而脫落的時期稱為停滯期。這兩個時期周而複始地交替出現,稱為毛的生
長周期。這個周期男性為2~4年,女性為3~6年。這個周期越長,毛也長得越長。眉毛、睫毛、前發之所以短,
是因為生長周期短所致。到了老年以後,眉毛之所以變長,是因為這個年齡以後,毛的生長周期變長所致。
指(趾)甲的結構與功能
甲是手指和腳趾背麵長出的角質薄板,是皮膚的附屬器之一。外露部分為甲板,埋於皮內部分為甲根;甲根下的
組織為甲基質,是甲的生長區;甲板下麵的皮膚叫甲床;包裹甲板周圍的皮膚叫甲廓。
甲每天生長0.15~0.2毫米。在甲基質附近有一個半透明的半月狀部分,叫做甲上皮(甲襞)。剛長出的甲板
還未充分角質化。一般發育最旺盛的是拇指的甲上皮。即使甲上皮沒有,也不能說健康狀態惡化。
人類的甲已逐漸退化,很少能像動物那樣直接使用。但是,在用指(趾)尖做細致工作時,指(趾)甲則會發揮
支撐指(趾)尖的重大作用。
甲的顏色與甲體的透明度、甲床表皮的透明度、甲床真皮的血液循環有關。正常呈鮮豔的粉紅色,貧血時變成很
淡的粉紅色,若有發紺時則發青,在紅細胞增多症時則變紅,特別是甲上皮,由於透明度高,與下麵組織的結合
比較疏鬆,所以容易反映甲床的狀態。一般來說,若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甲上皮呈暗紅色;若有全身性銅、鐵等
沉著的疾病,甲上皮會變成青灰色。
出現橫溝、縱向線狀突起,有小的凹陷、肥厚、呈勺狀凹陷等,就是甲的形狀異常。大都由於甲基質和甲床的血
液供給不足,即甲的營養異常引起的。當甲發生營養異常後,如患急性傳染病(傷寒、猩紅熱等)後,有時甲會
脫落。
如果給予甲基質的刺激是一時性的,則出現橫溝。由於橫向出現的溝隨同甲一道向前方發育,所以從甲的成長率
大致可推測出是什麼時候由何種原因引起。
甲板因水分和角蛋白的組成不同而有軟有硬,稱為甲板軟化症或硬化症。甲板前端呈縱向割裂或橫向薄薄地剝下
一層時,大都是外界因素所致。
骨的結構與功能
骨骼在人體中起支撐身體的作用。全身骨骼分硬骨和軟骨兩類。軟骨主要覆蓋在關節表麵,椎骨之間。此外,部
分肋骨也為軟骨(肋軟骨)。
骨的形狀多種多樣,有像四肢那樣的長骨,像肋骨那樣既薄又細長的骨,像椎骨那樣的塊狀短骨,像顱骨和骨盆
那樣的扁平形薄骨等。
硬骨
硬骨由骨皮質、骨膜和骨髓組成。骨皮質是骨的表層,致密而堅硬。一般所說的骨,是指骨皮質,其中充滿了骨
髓。骨膜是覆蓋在骨表麵的薄膜,有造骨作用。年輕時骨髓呈紅色,為紅骨髓。到了老年,由於脂肪增多而變成
黃骨髓。骨髓有豐富的血液,在這裏製造血細胞。造血特別旺盛的是椎骨和骨盆。
四肢的長骨叫管狀骨,在其兩端的關節附近,內部由網狀細骨所組成,這就是骨鬆質。在骨端部有一軟骨層,軟
骨層在嬰幼兒期很厚,隨著小兒的成長,會逐漸變薄而消失。軟骨層是骨的成長帶,骨的長度是從這個部位發育
的。
軟骨
許多骨骼首先是形成軟骨,然後再轉變成骨。不過,也有以軟骨狀態持續終生的。軟骨有透明軟骨、彈性軟骨、
纖維軟骨三種。透明軟骨是最普通的軟骨,軟骨基質非常多,其間散在著軟骨細胞。顏色像珍珠一樣白,像玻璃
一樣的透。軟骨的大部分是由透明軟骨形成。此外,覆蓋在關節表麵以及骨的軟骨性成長帶上,也有這種軟骨。
彈性軟骨位於耳輪和喉頭蓋(會厭)。在軟骨基質中有豐富的彈性纖維。纖維軟骨在椎骨之間的椎間盤、關節等
處可見到,這種軟骨富於膠原纖維。
骨的發育
從胚胎第五周左右開始形成軟骨,這種軟骨逐漸轉變成骨骼。從胚胎第七周開始向骨骼發育。
骨的長度是由於骨兩端的成長帶(骨端軟骨層,骨後軟骨板)發育的;骨的粗細是由骨膜內側製造出新骨而不斷
變粗的。不過,由於骨不像管道那樣筆直,而是與人體的形態相適應,所以在發育過程中,骨骼會不斷地吸收和
增殖而逐漸形成完整的形態。
像骨盆和顱骨那樣的扁平形骨骼,主要是由骨膜發生骨化以後逐漸變大的,即不經軟骨雛形,直接形成了骨骼。
一般女性在15~16歲,男性在17~18歲,骨骼的發育就完成了。其後在骨骼內部,也旺盛地進行著新陳
代謝。
關節的結構與功能
關節位於骨與骨的結合部,通過肌肉的活動來進行運動。
嚴格來講,關節可分五類,但是主要的有纖維軟骨性關節和滑膜性關節兩種。纖維軟骨性關節位於骨盆前麵的恥
骨聯合等部位,一般不活動。
滑膜性關節是能夠靈活活動的關節,由結締組織構成的膜囊附於關節周圍,囊壁分內外兩層,外層致密,與肌鍵
或韌帶相連,內層為滑膜層。
滑膜內是關節腔,滑膜分泌透明的有粘性的關節液(滑液)。健康的關節液隻是少量地潤滑關節軟骨和滑膜表麵
,當有某種疾病時,關節液就會增多而使關節腔內積存大量的液體。
在滑膜表麵有許多小突起,叫滑膜絨毛,當該部位有病時,也會大量增多。
為了控製運動的方向,在關節外側有韌帶,但由於關節不同,在內側也有製動韌帶。另外,在關節之間還有軟骨
板,可以使運動靈活地進行。
關節的形狀有合葉關節和球窩關節。另外,也有稱為滑動關節的膝關節。
球窩關節的運動範圍很大,如肩關節和髖關節,不僅能屈伸,而且能回旋。而合葉關節和滑動關節,像手指和膝
關節,隻能夠進行伸屈。為了不使關節發生異常運動,各種韌帶起著控製作用。不過,巨大的外力會使韌帶伸長
或斷裂。當韌帶斷裂後,關節大都會脫位。
脊椎的結構與功能
脊柱由7個頸椎、12個胸椎、5個腰椎以及形成一個骨骼的骶椎和尾椎組成。每個脊椎都由圓板狀的椎體和椎弓等
組成,其間有椎孔。
在椎體和椎體之間,有一個叫做椎間盤的纖維性軟骨板,將椎體互相連接起來。另外,椎弓除通過關節與上下的
關節突起相連以外,還通過韌帶與上下的脊椎相連。
從前麵看,脊柱基本上是直的;從側麵看,頸椎和腰椎部分向前凸出(前彎),胸椎和骶、尾椎部分向後凸出(
後彎)。這些彎曲與人類的直立姿勢和行走等密切相關,具有保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肌肉、腱的結構與功能
肌肉有收縮作用,因而能使人體在空間的位置發生改變,並維持呼吸、心跳、胃腸蠕動等髒器的活動。肌肉分骨
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種。骨骼肌可隨意誌自由活動,所以又叫隨意肌。平滑肌和心肌不能隨意誌自由活動,所
以又叫不隨意肌。
一般所說的肌肉是指骨骼肌。骨骼肌約占人體的40%。該肌肉是細肌纖維的集合體,一般呈紡錘形。在顯微鏡下
觀察,這種肌纖維可見橫紋,所以又叫橫紋肌。
肌肉周圍為有彈性的薄肌膜包裹,紡錘形的中央部為紅色,很軟,但與骨骼相連的部分為白色並有光澤,有極強
的韌性。這個紅色部分叫肌腹,白色部分叫肌腱。肌腱是連接骨和肌肉的纖維性結締組織,因肌肉不同而有長有
短。人們所熟知的跟腱,就是與活動腿的腓腸肌相連的很粗的肌腱。
肌肉能收縮,是由於來自神經的刺激傳給肌纖維,並在那裏發生化學變化所致。
要防中年早衰
中年本是人生的黃金時期,處在巔峰時刻,但有些人卻過早地出現了未老先衰的現象。這是不正常的,究其原因
有以下幾種:
心理失衡
醫學上早就認為,精神長期憂鬱、悲傷、煩惱、苦悶、孤獨、緊張、恐懼、焦慮等,可使內分泌係統紊亂,導致
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組織損傷,器官過早老化。同時,在精神作用下,還會減少腦的血流量,影響大腦皮質功能
,使大腦過早出現老化——腦動脈硬化。因此,中年人應該保持精神愉快,樂觀向上,心胸豁達,心理平衡。
起居失常
許多中年人由於工作、家庭、生活等壓力過重,經常開夜車,特別是一些有造就的科學家、作家、學者等,把夜
晚當做白天,使生活規律發生了變化。長期睡眠不足,可損傷大腦中樞神經係統功能,造成組織細胞代謝和髒器
功能紊亂,促使人早衰。正常的起居、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保障,中年人每天的睡眠時間保持在6~7小時比較合
適。
飲食失調
《內經》指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充分體現了古人重
視全麵均衡的營養和食物的多樣化。直到現代,我們也認為隻有各種食物都吃,才對健康有益。如果從年輕時候
就不注意飲食調節,過饑或過飽、偏食、挑食,營養膳食失衡,會引起長期營養過剩或營養不良,一過45歲以後
,即可出現老年病。因此,中年人除了注意營養之外,還必須注意飲食有節,每餐隻需八分飽就行。
房事失控
祖國醫學認為,有的人所以未老先衰,體弱多病,不知節欲保精是一個重要原因。因為房事過多,必然傷及精、
氣、神三寶,損人壽命。
性生活過度的人比一般正常人要提前衰老15年左右,主要表現為頭暈、眼花、腰酸背軟、全身無力、精神不振,
從而影響身體健康和工作。因此,35歲以上的人,房事應以1周1次,最多不超過2次為宜,而50歲以上的人,房
事應以2周1次為宜。超過這個限度,就容易引起腎虧、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下降等,影響健康。
工作失量
一些中年人擔任領導或科研骨幹,工作負擔過重或本人能力有限,隻好拚搏進取,經常處在超負荷的狀態下,致
使疲勞過度,心神緊張,天長日久,必然導致禿發、近視、體力和記憶力減退、內髒功能失調等。
運動不足
運動不足,可使機體組織器官功能逐漸衰退,健康狀況日下,必然引發早衰。中年人一定要注意經常進行體育運
動,選擇一二種體育項目,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體操或球類,經常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