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到坐骨神經的根部。需要說明的是,其他原因如病人年齡較大、關節活動度減少,直腿抬高就不一定能達到80°
~90°。所以要與對側相對照。
以上介紹的是比較典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病早期,一般僅有腰痛,無腿痛的症狀。也有少數病人,發病突然
,表現為大小便困難和雙足麻痹、癱瘓,需要立即手術。
保守治療方法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腰腿痛病的常見症之一,目前醫學界對此論述極廣,經驗甚多。但是手術治療遠期效果並
不令人滿意,同時好多病人並不願意也不需要手術治療,因此,保守綜合治療的方法頗受歡迎。
微波療法采用微波多功能治療機,局部和穴位照射輔助治療。方法是將微波輻射器分次對準椎間盤突出的相應位
置上和環跳穴部位,輻射器與皮膚距離在3~5cm之間,照射功率為40w,每次照射20分鍾,每天1次,15天為一
個療程。一個療程後可根據患者的神經根水腫及粘連情況,進行第二療程。
推拿療法讓病人取仰臥位,囑病人全身放鬆,醫者站在患者一側,雙手拇指搭於次穴處,其餘四指處於環跳穴部
位,以雙手拇指為動力點,從次穴開始向上用蝶形揉法和分椎法直上大杼穴,各法反複做3次,再從大椎穴用拇指
按揉法向下至骶尾部,以疏通督脈。然後分別用揉法,掌根、大魚際揉法及拇指彈撥法,由脊柱兩側自上而下至
腰骶部,再由環跳穴分別沿大腿的外側和後側向下至足心部。做放通手法使其腰背及下肢靜脈疏通肌群鬆弛,為
旋轉扳拿法做基礎手法。
旋轉扳拿法讓病人正坐於方凳上,一助手將其下肢固定。以左側腰椎間盤突出為例,術者位於患者左側,取半蹲
位,左臂從患者左側腋下穿過,手扣住患者頸後部,使其頭略前傾,右手拇指按於左側脊椎旁側筋膜處,然後左
臂用力使患者上身盡量前屈至最大耐受限度(最好達90°),繼而使其上身彎向左側並向左後方旋轉至最大限度,
在左側彎轉的過程中,右手用力要穩、準、透地扳向右椎棘突,聽到腰部有彈響聲,可使患者恢複正常坐位,然
後囑病人上床分別取仰、俯臥位,用整理手法結束該法治療。隔5日1次,以3次為宜。
牽引療法由於椎體後緣的縱韌帶比相鄰的其他韌帶耐拉力小,采用自動牽引床要因人而異,可根據患者年齡、體
質和工作性質及神經水腫粘連等情況來設定牽引重量,一般在294~392牛頓力之間,每次牽引時間設定30~40分
鍾可調。方法:囑患者仰臥於牽引床上,用固定帶固定胸腰段及腰骼段,啟動連續牽引開關,治療床處於自動牽
引狀態,牽引完畢自動回位後,囑患者在此床上休息10分鍾再下床。每日1次,15天為一療程。
由於本治療方法涉及到人身安全,故應由專業人員實施。另外,為配合治療,盡快恢複,患者應加強功能活動鍛
煉,使腰部周圍組織保持相對的平衡穩定,對脊椎之間的間盤有一個穩固的重心,是預防本病複發的條件之一。
防護措施
無論是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患者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加強自我護理。一般來說,在發病的急性期(也就是出現有
明顯的臨床症狀時)應當做到:
臥床休息應當平臥硬板床,以保持腰椎的穩定性,翻身時要先挺腰再翻身,在每次的保守治療後應當在腰部放置
一個10厘米厚的枕墊抬高腰部,同時將枕頭放低,采用臥位休息半小時。
腰部保護水平工作的時候可選用腰圍來保護腰椎,臥床休息時將腰圍解除。要注意腰部的防寒和保暖。盡量避免
久立、久坐、久行,避免做強用力的動作,以免病情加重。
適試鍛煉在疼痛稍稍減輕後就應該進行適度的功能鍛煉,如仰臥起坐、抱膝屈髖、慢步行走或原地踏步等,要注
意不能運動量過大,一定要量力而行。當疼痛症狀已不明顯,但仍有局部功能活動受限時,需要適當加大運動量
,從而最大限度地恢複功能活動,可進行以下幾種活動:
托腰旋轉:用兩手手掌向前托住腰眼,按順時針方向做前彎、右側彎、後仰、左側彎的轉腰運動,每次5分鍾,再
按逆時針方向重複進行。
腰背肌鍛煉:首先俯臥於床,雙手與上臂後伸,頭後仰,使得胸部離床,同時兩下肢做背伸動作,不能屈膝,使
得腹部著床,身體呈反弓狀,並保持此姿勢5~10秒鍾,再重複上述動作10次。
腹肌鍛煉:每日進行20~30次仰臥起坐。
慢步倒行:每次10~15分鍾。
運動量以鍛煉後不感到疲勞和疼痛不加重為度,如果在運動後出現疲勞或疼痛加重,就應該停止l~2天後再進行
。鍛煉既不能急於求成、操之過急,也不能隨意中斷,要持之以恒。伴有大小便失禁、垂足或合並有脊柱骨折的
患者不宜進行此類鍛煉,應盡快找醫生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坐骨神經痛的體育療法
在人體兩條腿的深處各有一根坐骨神經,它上起腰骶部的脊髓,下達小腿及足底的肌肉和皮膚,是支配下肢運動
與感覺的重要神經。
坐骨神經痛是中年人的常見多發性疾病。其病因很多,但95%左右是由於腰椎間盤病變、腰椎關節強直或骶關節
病變所致,其中以腰椎間盤突出、風濕性關節炎、結核等病變多見。
患者一旦得病,急性期會相當疼痛,從腰骶部直痛到足底,無法行走。慢性期則經常有牽拉樣隱痛,行走、抬腿
十分不便,腿部的感覺有時也會變得麻木。
急性期坐骨神經痛需要臥床休息,限製腿部活動,服用止痛藥或進行理療與針灸。慢性期坐骨神經痛病人,痛史
久遠,已采用多種藥物療效不佳者,不妨采用以下體育療法,也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旋腰
兩腳分開平行站立,雙手叉腰,做180度的旋腰動作。早晚各做1次,每次正逆各旋轉15次左右。
做不倒翁
仰臥在硬板床或地毯上,雙手抱住一側大腿,使身體屈曲成“U”形,用自身的力量(初學者可求助於他人),像不
倒翁一樣滾動。一側練完再練另一側,每日練2~3次,每次滾動20次左右。收效後,可以增加次數。
交替直腿上抬
仰臥位,輪流將左右腿直伸後抬起,健腿往往能順利地舉直,而患腿通常舉到與床麵呈30°~40°角水平即感疼痛
,經常鍛煉可逐步提高舉抬的角度,最終也能達到與床麵呈90°角的水平。
踏自行車運動
仰臥位,假設騎自行車,兩下肢宛如真騎車般輪番踩踏,踩踏的幅度可逐步增加。
正坐舉腿
坐位,兩腳緊靠後或夾上一本厚書,直膝,腳跟著地,手握凳邊,抬腿過臍,隨即放下。開始時抬腿未必很高,
鍛煉後在好腿的帶動下,患腿抬高程度會逐漸增加。
平坐推腿
坐位,足跟著地,足尖翹起,兩手平放在大腿上,隨即逐步向前彎腰,兩手也同時推向足部。初練時,兩手很難
推到足部,堅持一段時間後會收到較好效果。
做吊單杠動作
做吊單杠動作,每日數次。根據自己的體質,決定在單杠上垂吊的時間,持續時間越長越好。也可利用室內門窗
做此動作。體質差的患者,可趴在桌邊上,讓下肢自然下垂,鍛煉次數及時間同上。
左右擺腿
站立位,雙手扶牆,輪流向左右方向擺動兩腿,要求擺動時足部不觸地麵。
蹲跳
雙手扶凳麵,左腿屈膝蹲下,右腿盡量向右側伸直,左腳蹬地向左側伸出,右腿收回成屈膝蹲下,如此左右交替
進行。
在進行上述治療時,動作應緩慢柔和,方法應得當。如果采用以上措施而症狀不見減輕,甚至反而加重者,應及
時到醫院診治。
腰痛的治療
中年人如平時缺乏體育鍛煉,體質、體能漸衰,骨骼、肌肉、韌帶都會相繼發生變化,骨質變脆、肌肉萎縮、韌
帶彈性減弱,常會出現功能性腰痛,如腰肌勞損症、脊椎骨增生、椎間盤突出、根性坐骨神經痛等腰疾。其表現
為腰部隱痛或酸痛,病程長,疼痛時輕時重,勞累時加重。患有腰痛的中年人,除了及時就醫,遵醫囑服藥打針
外,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日常自我保健,並注重腰部的體育鍛煉。
運動療法
摩腰眼這是一種很好的腰部保健操,也是治療功能性腰痛的一種體療方法,動作簡單易行,效果明顯。中醫學認
為,腰眼和腰正中是太陽膀胱經的腰段和尾骶部,進行適當的按摩,有散風祛濕、驅寒溫肌、調和氣血、疏通經
絡、固精益腎和止痛的作用。
從現代醫學的觀點看,按摩腰部可以使腰部皮膚裏豐富的毛細血管網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腰肌的血液供應
和營養,加速代謝產物的排除,使腰肌發達,防止萎縮,使韌帶的彈性、韌性及腰部脊柱關節的靈活性增強。所
以,摩腰眼可以預防和治療功能性腰痛,特別是對於慢性腰肌勞損、急性腰扭傷和體位性的腰痛,治療效果較好
;對腰椎間盤突出症、坐骨神經痛也有一定的療效。
摩腰眼的方法是:每晚臨睡前或早晨起床時,端坐床沿,或盤腿或垂腿於地,將雙手搓熱,緊接腰眼,反複摩揉
至渾身發熱或出汗為止。如果隻是為了預防腰痛,一般在36次以內即可,此法可溫腎強腰。但由結核、腫瘤、骨
折和細菌感染性炎症引起的器質性腰痛,則不宜做此功法,以免病情加重。
弓彎腰取立正姿勢,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彎腰下俯,讓兩手指尖或掌心盡量著地,一起一俯約40次左右。腰痛
較重者,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隻要堅持下去,腰部一般可變得靈活自如,克服腰板僵直、不能久坐久立的毛
病。
旋轉腰雙腳自然分開,約與肩同寬,雙手叉腰,扭動臀部,緩緩旋轉腰部,先順時針40次,再逆時針40次。注意
兩手用力向前推使腹部凸出,體向後仰;左手用力向右推,上體盡量左彎;兩手向後推;臀部竭力後坐,上體盡
量前彎;右手用力左推,上體盡量右彎,以上4個動作為一圈(次)。但在旋轉腰時要緩慢,不可過快或過於用力
,以免扭傷腰。此功法可在每日早晚進行。
搓腳每晚就寢前、熱水洗腳後,用手揉搓腳心(左手搓右腳,右手搓左腳)60次左右。中醫認為足少陰腎經與腰“
關係密切”,搓腳心亦可溫腎壯腰,並可治腿腳麻木。
擦腎俞每晚臨睡時,坐於床邊,兩足下垂,解衣鬆帶,闊氣,舌抵上齶,目視頭頂,提縮肛門,以兩手擦兩腎俞
穴(第二腰椎下,旁開5厘米,約與褲腰帶平行)左右各120次。
暖腰腎腰背痛患者,應注意臥榻的溫暖,即使在炎夏,亦不可貪圖一時涼爽臥磚地、水泥地或讓電風扇對準腰部
猛吹,冬季更應注意防寒保暖,睡臥時最好在腰際墊一塊狗皮褥子或毛毯,這樣有利於促進腰部血液循環,溫暖
腎髒,從而防治腰痛。
此外,為預防腰背疼痛,可早晚在比較寬敞安全的場地順著朝前走、橫著向外走、倒著往後走、大步疾速走都行
。對於不常走路的人,可做下列運動:兩手放在兩側趴在地麵或床上,先用力抬上半身,包括頭胸,然後膝蓋挺
直再抬腳,各做15次後,不要用手支撐,再把上身與下肢一起抬起,隻用腹部支撐成弧形,堅持1分鍾即可;另
一種運動是上身挺直蹲下,把體重放在腳後跟上,然後挺直站立再蹲下,每天堅持鍛煉1次,每次5分鍾,即可達
到預防腰背痛的目的。
腰痛保健澡
練習本操時,可根據身體狀況、年齡大小及腰部肌力強弱,或10節全做,或選擇部分練習。如無明顯不適或疲勞
感,一般需鍛煉一個月左右,才能見到效果。
屈膝抬腰仰臥位,膝盡力屈曲。向上抬腰離床,足跟及雙肩部作支撐,維持15秒鍾放下,重複15次,每日2次。
腰背肌明顯力弱的人,開始時可維持5~10秒鍾,經l~2周練習後,可逐漸增加到15秒為一次。再經1~2周練習
後,可增加到20~30秒。重複次數也可逐漸增加到20~30次。
半屈膝抬腰仰臥位,半屈膝。向上抬腰離床,其他動作同第一節。
一般先練習第一節2~3周後,再開始練習第二節。開始可持續15~20秒為一次,經過一周左右練習後,可增加到
25~30秒。重複次數增加到20~30次。
平臥抬腰仰臥位,兩下肢平放伸直。向上抬腰離床,兩足跟支撐,其他動作同第一節。
一般練習第二節動作1~2周後,再開始練習第三節。起初抬腰可維持15~20秒,經過二周左右練習後,增加到25
~30秒。重複次數可增加到30次。
腰部背伸俯臥位,兩下肢放鬆伸直。兩上肢、兩下肢伸直向後撓起,頭頸部後仰,腰部做過度挺胸背伸動作。維
持10~15秒,再平放。重複做10~15次,每日2次。
腰背肌明顯力弱的人開始時可維持5~10秒鍾,重複練習1~2周後,可逐漸增加到15秒為一次,個別體格強壯者
,可增加到20秒。重複次數逐漸增加到15~20次。
腰部滾動平臥位,屈膝抱腿。身體重心往前傾坐起,進行腰部滾動練習,開始先做10次,間歇一會,再滾動10次
。
體重較重者一時難以獨立坐起抱膝做滾動練習,可請人在旁協助做8~10次,逐漸掌握滾動要領後可增加到15次
,中間可間歇片刻。
腰大肌牽伸仰臥床邊。右側屈膝,左下肢垂落床邊作牽伸,可維持10~15秒,休息片刻後,換左側屈膝,右下肢
下垂牽伸。
床不要太高,下肢垂落床邊做牽伸先緩慢進行,開始維持時間可稍短,熟練後可延長牽伸時間。
腰部擺動站立位,兩腳分開同肩寬。腰部向前擺動、向後擺動各20次。
兩手可叉腰或隨腰做前後擺動,腰部擺動時盡量放鬆,可逐漸增加到30~40次。
腰部旋轉站立位,兩腳分開同肩寬。腰部向左(順時針)、向右(逆時針)方向旋轉各20次。雙手可叉腰或隨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