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作順逆方向旋轉。
無高血壓、不眩暈者,腰部旋轉時頭部可同時旋轉,而高血壓、眩暈者做腰部旋轉時,頭部應保持直立不變。
彎腰下雙臂伸展站立位,兩腳分開同肩寬。向前彎腰時,雙上肢向左後上方盡量伸展並牽伸,腰順勢向左轉,重
複5次,還原,稍歇後,再向前彎腰,雙上肢向右後上方做類似動作,重複5次。
開始速度宜緩慢,逐漸轉為中速。重複次數左右各增加到10次。
腰擺動和滾動仰臥位下屈膝抱腿。開始時腰部左右擺動各10次,稍歇後,腰部前後滾動各10次。
除與第九節相同外,重複次數可增加到15~20次。
藥浴療法
處方秦艽18克,威靈仙18克,川芎12克,蔓荊子15克,生薑15克。每日1劑。
用法先將上藥放入藥罐中,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煮1小時後,用紗布過濾,裝入幹淨的玻璃瓶中備用。使用時
將製好的藥液全部倒入浴盆中,加溫水適量後,即可入浴盆浸泡,注意室內保溫,待全身遍出微汗10分鍾後結束
。每晚睡前浴1次,連浴10晚為一療程。
功用本方以秦艽、威靈仙為主,既能祛風除濕,又能通絡舒筋。以芎芎、蔓荊子、生薑為輔,川芎活血行氣、散
風止痛,蔓荊子祛風止痛,生薑辛溫發表,使濕邪隨汁而解,諸藥合用,有祛風除濕止痛之效。
高粘血症的飲食調養
高粘血症是血液粘稠度升高引起的病症。正常的血液粘度(BV3.5~50)是保證血液循環,尤其是微循環的重要
條件。一旦血液粘度升高,血流速度必然減慢,血液中的脂質、脫落的內皮細胞等就會沉積於血管內壁,使血管
狹窄;還易在血小板和纖維蛋白的作用下形成凝血塊,即血栓。血栓阻塞腦動脈就會發生腦卒中(中風),阻塞
冠狀動脈就會引起心絞痛、心肌梗死,還可引起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肺心病、腎髒病以及視神經、視網
膜缺血而出現視力模糊等疾病。總之,高粘血症所形成的血栓,就像猛烈的驟風,所到之處無不造成危害。
高粘血症是直接引起心腦血管病的罪魁禍首,也是吃出來的疾病,屬於現代富貴病之一。積極防治高粘血症就可
以有效地防止危及生命的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高粘血症早期的患者有晨起頭暈,晚上清醒的症狀。有的蹲著幹活感到氣短,甚至蹲下困難。有的還出現陣發性
視力模糊。此病多發生在身體肥胖的中年人,若抽血時發現血色暗紅或紫黑而又濃稠,就應立即去醫院作“血流變
”檢查,以便及時作出診斷。
高粘血症既是吃出的疾病,就主要應從吃上加以調養。
1.飲食清淡,粗細搭配。平時以素食為主,多吃粗糧,少吃細糧;多吃綠葉蔬菜、瓜果,少吃動物脂肪;一日三
餐,晚餐宜少,尤其要少吃甜食,防止血中甘油三脂升高,甘油三脂高,血液粘度必高。
2.常吃抑製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的食物,如黑木耳、大蒜、洋蔥、柿子椒、香菇、草莓、菠蘿、檸檬等。
其中黑木耳是防止血小板凝聚的上品,長期食用可防止血栓形成。木耳燒豆腐就是一道降血粘度的可口佳肴。
3.多吃溶血栓的食物,如西紅柿、紅葡萄、橘子、生薑等,有抗血凝,降低血粘度,溶解血栓的作用。
4.血脂高特別是甘油三脂高是高粘血症的物質基礎,防止高脂血症就能有效地防治高粘血症。應多吃降血脂特別
是降甘油三脂的食物,如螺旋藻、香芹、胡蘿卜、酸芋、生山楂、紫菜、海帶、馬齒莧、蘋果、獼猴桃、玉米等
。
5.多飲水,稀釋血液。早晨起床後,每餐飯前1小時,就寢前,飲用20℃~50℃的白開水或淡茶水。每天總量在
2000毫升以上,可衝淡血液,緩解血液粘稠度,使體內血液循環暢通,脂質和血液中的雜質就不會沉積在血管壁
上,也不易形成血栓。不論口渴與否都必須飲用。
6.選服非處方藥,如維生素C、腸溶阿斯匹林(每天81mg)、複方丹參片(每次4片,一日3次)、潘生丁(銀
杏葉製劑,按說明書服用)等。任選服一二種即可降低血粘度。
此外,堅持運動鍛煉,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體內脂質代謝,也是降低血粘度的良
法。
心絞痛的預防與處理
預防方法
心絞痛是一種常見心髒病,在治療的同時,重要的還是預防,其預防方法如下:
1.注意飲食。要少吃動物脂肪和奶製品。避免暴飲暴食,保持標準體重。
2.適量飲酒。中等量飲酒對心絞痛影響不大。大量飲酒會損害心髒功能,誘發心絞痛。
3.注意適當活動。一般說來,心絞痛病人應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但以不發生胸部不適或胸痛為限。活動量大小
,要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或遵醫囑。
4.注意血壓變化。血壓應保持正常,如血壓有波動,要積極進行治療。
5.注意充分休息。若屬穩定型心絞痛,午後要適當休息,每天最好保證8~12小時睡眠。
6.避免過度旅行。心絞痛病人是可以旅行的,但是要避免過勞,如過度的步行,特別是登山、爬坡等,更不能進
入8000米以上的高度。
7.忌煙忌咖啡。心絞痛患者一定要忌煙,因為吸煙會促使心絞痛發作。也不要飲用咖啡,如果是穩定型的心絞痛
,可適量飲用咖啡,其餘型的應禁飲咖啡。
8.注意盡量節製性生活,以免心跳不穩,促發心絞痛。
處理措施
心絞痛常發生在繁重的體力勞動、長途跋涉、情緒激動、飽餐之後,或天氣突變寒冷之時。患者感到心前區疼痛
難忍,並常常放射到左臂、左肩以及頸部或左側背部。疼痛帶有壓榨、沉悶、緊縮之感,少數病人甚至伴有恐懼
及死亡來臨的感覺,麵色蒼白,冷汗淋漓。這種疼痛一般僅持續2~3分鍾,最多也不超過15分鍾。
當遇到發生心絞痛時,首先要就地休息。這樣可以減少心髒的負擔,使心髒對氧氣和營養的需要量減少,同時使
用擴張冠狀動脈血管的藥物,常用的有硝酸甘油片,舌下含化1片,10~60秒鍾即可見效,持續15~30分鍾,嚴
重心絞痛也可嚼碎口服。如能在發生心絞痛前數分鍾用藥效果更好。舌下含服以坐位較適宜,如含化時出現嚴重
頭痛或顏麵潮紅,可改為吞服以減少吸收;或用消心痛片舌下含服5~10毫克,1~2分鍾生效,維持2小時,口服
則吸收較慢,約30分鍾生效,維持2~4小時,由於作用時間長,常用作預防發作;或者服用速效救心丸、冠心蘇
合香的一種1~2丸,也可奏效。
一般經休息和用藥,心絞痛發作會很快消失,如果休息用藥後,疼痛仍不緩解,並且加重時,應考慮心肌梗塞的
發生,要速請醫生前來急救。患者避免走動。
心肌梗塞的預防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一種急劇而嚴重的臨床表現,是由於冠狀動脈血流突然阻斷,致使供血區心肌缺血缺氧引起
缺血性心肌壞死。此病易發於冬季。由於寒冷對機體的刺激,特別是當寒流突至,氣溫驟降時,在寒冷的刺激下
,機體的交感神經係統興奮性增高,體內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後者使得身體外周血管收縮,心率加快,使心髒的
工作負荷增大,耗氧量增多。這時,冠狀動脈的供血若跟不上心髒耗氧的需求,心肌就會缺血缺氧,引起心絞痛
發作。另一方麵,交感興奮,兒茶酚胺濃度的增加,可使冠狀動脈痙攣的閾值降低,也就是說冠狀動脈易於發生
痙攣。並且交感興奮和兒茶酚胺本身就可導致冠狀動脈痙攣。若冠狀動脈痙攣持續較久(半小時以上),那麼由
這支冠狀動脈供血的那片心肌就會因缺血而壞死,也就是說導致了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
心肌梗塞的征兆
1.胸部有一種強烈的悶壓感。
2.胸部持續疼痛,並擴散到兩臂、腹部、肩胛骨之間和下顎。胸腔常有一種火辣辣的感覺,脖子或上腹部也出現
疼痛。
3.呼吸困難,不得不坐下或躺下。
4.臉色蒼白無血色,額頭、上唇甚至整個臉都會沁出冷汗。
5.突然出現虛脫,但並不失去知覺。如上述病痛15~30分鍾仍不見好轉,那就必須及時請醫生診治。
在寒冷的冬天,人們往往吃得多而動得少,四季中也以冬季的血脂水平為最高,血液的粘度最大。氣候變化、過
度疲勞、大吃大喝等都是誘發心肌梗塞的重要因素。北京地區冠心病協作組多年來的研究表明,冬季是急性心肌
梗塞的多發季節,高峰在11~1月;上海市心肌梗塞科研協作組的資料也表明,12~2月心肌梗塞的發病率為最高
。因此,中年人特別是有冠心病患者,在冬季更應警惕和預防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其預防措施主要有:
1.注意防寒保暖。尤其在天氣預報預示寒流即將到來之前,應提前做好準備,以避免寒冷刺激引起的血管收縮,
甚至全身動脈痙攣,以至冠狀動脈痙攣。
2.注意節日保健由於冬季節日較集中,如聖誕節、元旦、春節、元宵節等,忙碌的買、送、燒、請,要避免過度
疲勞、緊張和激動。同時還應避免大吃大喝,堅決戒煙少酒,飲食不宜過飽,尤其要少食高糖、高脂肪食物,多
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3.40歲以上,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人,尤其是已患這些疾病的人,即使
目前無心絞痛等冠心病表現,也要按時服藥。如果突然出現血壓下降、脈律不齊、胸悶氣喘、皮膚汗濕、坐臥不
安、惡心嘔吐等,要考慮心肌梗塞,應立即電話呼叫“120”急救或及早就醫。
4.初發心絞痛或心絞痛程度加重,或心絞痛頻繁發作,可口含硝酸甘油,疼痛仍不能緩解者,有發生心肌梗塞的
可能,應立即臥床休息,及早就醫,接受係統治療。
5.不明原因的突發性頭痛、胃痛、牙痛等,應及時就診,接受心電圖檢查,排除不典型的心絞痛,預防心肌梗塞
的發生。
6.阿斯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對心肌梗塞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根據病情和需要,每日飯後可服0.3克。另
外,心得安10~20毫克,每日3次,或氯酸心安25毫克,每日1~2次口服,也能減少心肌需氧量,減少心絞痛發
作,對預防心肌梗塞,或再次梗塞和猝死有一定的效果,但有一定副作用和禁忌症,故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7.一旦出現“梗塞前綜合症”,如顯著的心前區或胸骨後疼痛,伴有惡心、嘔吐等,應立即采取如下家庭急救措施
:保持病人絕對臥床休息並注意保暖,不要隨意搬動病人,保持病人鎮靜,盡量少讓病人講話。提前舌下含服硝
酸甘油片0.3毫克或消心痛片10毫克,10~15分鍾後可重複給藥,也可選用中成藥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冠
心蘇合丸等藥物,可避免心肌梗塞的發生。
8.保持心情舒暢。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和長途旅行。
“冬癢症”的防治
冬季到來後,因天氣轉冷,一些人自覺皮膚瘙癢難忍,夜晚症狀尤為嚴重。醫學上把這種有皮膚瘙癢症狀而無水
泡、丘疹等原發疹的皮膚病稱為瘙癢症,患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年人。
病因
1.冬季天氣寒冷,人體內的新陳代謝較為緩慢。機體為了防止體溫的散失、皮膚及皮下的小血管收縮,皮脂腺與
汗腺的分泌隨之減少,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大多數不能通過皮膚排泄,加上氣候幹燥,因而使皮膚變得幹燥、粗
糙,容易引起皮膚瘙癢症。
2.冬天換衣服的次數減少了,皮膚和內衣上的汙垢增多了,加之皮膚本身的一些細胞衰老死亡,堵塞了皮膚的排
汗毛細孔,以致使皮膚產生瘙癢感。
3.身體瘦弱者及中老年人,因皮膚萎縮、退化,加上皮膚神經功能的失調,更易發生搔癢症。
4.情緒不安、神經衰弱、內分泌紊亂、糖尿病等也會引起皮膚瘙癢症。冬季皮膚瘙癢症的發生雖是以天氣變冷為
前提,但真正的誘因都是熱。每當從寒冷的室外進入暖和的室內,或是躺入熱被窩以及用熱水燙洗時,瘙癢就會
隨之而來。
預防方法
皮膚瘙癢使得患者去搔抓患處以求舒適,卻越抓越癢,形成了惡性循環。為了預防皮膚瘙癢症的發生,應注意以
下幾個問題:
1.飲食宜清淡,適當攝取脂肪,要盡量少吃或不吃酸辣食品和其他刺激性食物,不要飲酒吸煙,濃茶和咖啡等也
不宜多飲。
2.要經常洗澡,注意皮膚衛生。洗澡時不要用過燙的水,更不要用堿性較強的肥皂或擦洗過多。洗完澡後在皮膚
易瘙癢的部位塗擦一些香脂、冷霜、護膚油等,避免因皮膚過於幹燥而引起的瘙癢。
3.衣服要合體,內衣不要太緊,以柔軟的棉製品為好,同時經常換洗,保持內衣的幹淨。
4.居室溫度、濕度要適當,寒流來時盡可能減少外出。
治療方法
1.取米泔水(浸泡生米的水)1000毫升,加食鹽100克,共置於鐵鍋內煮沸5~10分鍾,倒入臉盆內待溫,用毛巾
蘸取藥液擦洗患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3分鍾。
2.取地膚子50~70克,加水適量煎汁。頭煎汁作2~3次於1日內服完;二煎汁外用,洗浴瘙癢部位。
3.取鮮冬青樹葉500克,加清水5公斤,煎汁待溫,用毛巾蘸藥液擦洗患部或煎大量水洗澡。
4.取苦參90克、川花椒9克,共裝入紗布袋內紮口,加清水5公斤煎汁,用毛巾蘸取藥汁擦洗患部。如全身瘙癢
,可用藥水洗浴。
5.若因瘙癢而抓破皮膚流黃水者,可用適量綠豆粉炒黃,以香油調糊敷於患處。
說明:在治療皮膚瘙癢症過程中要忌飲酒,戒食魚、蝦、蟹等海食品;勿用堿性強的肥皂洗澡。
中風的預防
目前,中風、心髒病與腫瘤已成為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發生中風後果不堪設想,患者自我主動預防就尤為重要
。特別是有高血壓、高血脂病史者尤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