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晨起“三訣”
懶床酣睡一夜,醒來第一件事是什麼?不是起床、穿衣,而是懶床3分鍾——做深呼吸、打嗬欠、伸懶腰。據臨床
觀察,腦中風多發生於夜間,而最危險的時刻是睡醒的一刹那。在高血壓和心髒病患者中,有20%的人因起床過
急而猝死。顯而易見,懶床片刻,有助於各項生理機能由睡眠狀態到清醒狀態的過渡,對預防猝發腦中風有益。
喝白開水清晨起床後第二件事,是喝一杯涼開水,因為人體經過一夜睡眠,排尿和不顯性失水會因丟失水分而使
血液粘稠度增高,循環阻力增大,心腦供血不足而生意外。
吃早餐專家的試驗證明,不吃早餐的人比吃早餐的人凝血球蛋白增高7倍,血液粘稠度明顯上升,無疑會增加腦中
風的危險,吃好早餐對預防心腦血管病清晨猝發有益。
生活“四忌”
忌暴怒“怒則氣上”,“大怒則形氣絕”。人在發脾氣和處於緊急狀態時,血中分泌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兒茶酚
胺等,使血管產生痙攣,血壓升高;也使細胞間隙增大,脂質沉著加劇,因而血液改變,血液凝固性增加而加速
腦血栓形成。臨床研究也表明:中風病人中急躁型為一般中老年人的5倍。
忌飲食不潔恣食肥膩厚味,必致血脂過高;長期飲酒能使膽固醇增多,促使動脈硬化。大腦血管對酒精相當敏感
,體內酒精濃度不斷增高,大腦血管嚴重收縮,可致血管破裂出血而發生中風病。多食鹹也能使血脈凝澀,進而
淤阻,發生中風病。高血壓病人應把食鹽量控製在每日3~4克以下。
忌便秘長期便秘不僅使人體代謝後的產物通過腸重新吸收,更重要的是便秘者久蹲廁而致血壓升高,因便秘蹲廁
過久而促中風者臨床屢有發生。
忌過度疲勞高血壓患者若過度疲勞易誘發中風,中老年患者切忌過度疲勞。
冬日防寒
從我國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寒冬是中風發病的最高峰,死亡率亦隨之明顯上升,故在冷空氣南下,寒潮襲
來之時,尤需加倍警惕。
為何寒冬易發生腦中風呢?這是由於冬天的低溫高壓可引起體內平衡失調、血管收縮和舒張功能障礙所致。當氣
候驟冷時,人體由於受寒冷空氣的刺激,交感神經極度興奮,外周動脈血管收縮,血壓驟增易使硬化變脆的血管
發生破裂而出血,形成出血性中風,如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冬季氣候幹燥,飲水較少,可使體內血液濃
縮,粘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而發生缺血性中風,如腦血栓形成等。因此,在寒冷季節,為預防腦中風的發生,
奉勸中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及腦動脈硬化者,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保暖,避免受寒。寒冬早晚少出門,衣服穿著要寬鬆、柔軟、舒適、暖和,白天多在戶外接觸陽光。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可根據自身體質,適當進行健身活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保健操等,但運動不
宜過度疲勞,更不應帶有競爭心理。
3.保持精神樂觀。避免情緒激動,不生氣,不發脾氣,遇事不怒,知足常樂。
4.飲食要有規律。避免暴飲暴食,晚餐不宜吃得過飽,平時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高蛋白及高鉀類食物。
5.保持大便通暢,每日定時排便,若有便秘,不可硬排,以防發生出血性中風。
6.積極治療高血壓。要求將血壓降低至正常安全範圍以內,並保持穩定,消除症狀。
7.及時治療。若遇頭痛頭暈、耳鳴目眩、說話不清、視物模糊、肢體麻木、活動不靈等中風先兆症狀時,應及早
去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和治療。
動脈硬化的飲食調養
動脈粥樣硬化多見於中年人,大多數在40歲以上發病,但青年也可能患此病。引起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是血脂增
高。血脂主要包括膽固醇、甘油三脂和蛋白脂。體內過多的血脂沉積於動脈壁,導致血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
,管徑縮小直至閉塞,從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供障礙,導致這些器官發生缺血性病理變化。冠狀動脈粥
樣硬化可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心肌硬化、猝死等現象;腦動脈粥樣硬化可出現腦血栓、腦溢血、
腦萎縮等表現;腎動脈粥樣硬化可出現頑固性的高血壓、腎功能不全、腎萎縮等症狀;腸係膜動脈粥樣硬化可出
現腹痛、便血等症狀。
發病信號
身體的某些異常表現,常成為診斷某些疾病的重要信號。動脈粥樣硬化也不例外。它可以在人的眼、耳等器官上
出現異常變化,成為一種特殊的信號,提示人們注意,同時還可為醫生提供診斷依據。
出現角膜老年環與眼瞼黃色疣有一部分老年人的眼角膜周圍會出現一圈灰白色的環,稱為角膜老年環。據研究,
血液循環中的異常物質很容易沉積在角膜組織內。老年環的形成,就是血液中膽固醇、磷脂、甘油三脂等脂質過
多地沉積在角膜邊緣的結果。有資料表明,絕大多數腦動脈硬化症患者可出現角膜老年環。可見,角膜老年環的
出現意味著動脈硬化的存在。老年環通常先從角膜的下緣或上緣開始,呈新月形,然後逐漸向兩側緣延伸,最後
連成一個完整的圓圈。此圓的寬度一般不超過1.5毫米,與角膜之間有一透明圈,界限清晰,但愈近角膜中央則
愈模糊。典型老年環均可被肉眼看見,自己照鏡子也不難發現。老年環雖不影響視力,但它是腦動脈硬化症的標
誌之一。所以,出現老年環的人有必要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治療。
有的人在上眼瞼內側的皮膚上出現對稱性的黃色斑塊,醫學上叫做眼瞼黃色疣。其發生原因主要與血脂增高有關
,尤以家族性血膽固醇過高症患者為多見。其中又以中年肥胖者最為多見。眼瞼黃色疣患者無痛癢感覺。初起,
這種黃色疣如米粒大,發展緩慢,稍高出皮麵,與正常皮膚截然分開,但邊界不規則,猶如小片黃油貼在表麵。
這種黃色疣發展到最大時,可占據全部上眼瞼,非常醒目,多為他人指出或自己照鏡子時無意發現。一旦發現這
種黃色疣,應及早去醫院檢查,以便早期發現身體內部的隱患。
出現內耳反應耳垂皺紋從解剖生理上看,供給內耳感受器的動脈是終末動脈。當動脈硬化所致缺血時,會很快引
起內耳反應,出現相應症狀,如耳鳴、耳聾或眩暈。醫學研究現已證實,這種表現可出現在動脈硬化的早期。這
是因為內耳和腦組織一樣不能耐受缺氧,而且對缺氧比心肌更為敏感。當動脈硬化首先引起內耳終末動脈狹窄時
,內耳的症狀先於循環係統表現出來。所以除其他因素(如藥物引起的耳聾等)外,這一現象可被看成是動脈硬
化或將要發生冠心病的預兆。
據國外研究證實,耳垂上出現小小的皺紋是同動脈異常有關聯的。其依據為耳垂是耳朵上惟一多肉的部位,當動
脈出現硬化時,耳朵同其他組織一樣得到的血液運行也較少,且耳垂是耳朵上對這種缺血現象較為敏感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