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地榆、老鶴草、五倍子、明礬各適量,水煎,灌腸,每日1次。適用於脾虛久瀉。
(4)白頭翁、白花蛇舌草、救必應各30克,川連須、赤白芍各15克,水煎取汁200毫升,每晚睡前保留灌腸。腹瀉重,藥液中可加藕粉15克;便秘者加大黃15克同煎。12-15日為1療程,間隔5-7日,再做下1療程治療。適用於濕熱腹瀉。
(5)烏梅丸:烏梅15克,細辛6克,幹薑10克,黃連6克,當歸4克,附子6克,蜀椒4克,桂枝6克,人參6克,黃柏6克,煎藥2次,濃縮為200毫升,於清晨6-7時,晚上8-9時各取100毫升保留灌腸,15日為1療程。適用於各種腹瀉日久不愈者。
6.推擦法
生薑30克,蔥白30克,生薑搗爛,蔥白切段,加水300毫升,煮沸30-40分鍾,趁熱用食指蘸藥液在患者的拇指及小指根部的掌麵向外推擦12次,再向內關、手臂方向推擦各12次,叫做“關兩扇門”,每日1-2次,連用2-3日或病愈為止。適用於寒邪、濕熱等腹瀉如水者。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結不通,排便間隔延長,或雖有便意,但排便艱難的一種病證。便秘作為一個症狀,可見於多種疾病。本節主要討論的是以便秘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病證。便秘的發生,主要是腸胃燥熱,津液耗傷;或情誌失調,氣機不暢;或勞倦內傷,氣血津液不足所致。個別病人,也有因陽虛寒盛,寒凝氣結引起的。
【辨證】
便秘可分為虛、實兩大類,實證有熱結、氣滯之分,虛者則分氣虛、血虛、陰虛、陽虛4型。
1.熱結便秘
大便幹結,小便短赤,口幹口臭,或口舌生瘡,心煩麵赤,腹脹或痛,舌質紅,苔黃燥,脈滑數。
2.氣滯便秘
大便秘結,後重窘迫,欲便不得,哈氣頻作,脅腹痞滿或脹痛,納食減少,舌苔薄膩,脈弦。
3.氣虛便秘
大便燥結或軟,雖有便意,但排之不下,臨廁努掙乏力,掙則汗出氣短,便後疲憊不堪,甚則脫肛,麵色PA白,倦怠懶言,語聲低怯,腹部多無脹痛,舌質淡嫩,苔薄白,脈虛弱。
4.血虛便秘
大便幹結,麵色淡白無華,頭暈目眩,心悸健忘,唇舌淡白,脈細。
5.陰虛便秘
大便幹結,糞如羊屎,努掙難下,形體消瘦,眩暈耳鳴,心悸怔忡,腰膝酸軟,或五心煩熱,口幹少津,舌紅少苔,脈細數。
6.陽虛便秘
大便堅澀,排出困難,小便清長,麵色青淡無華,手足不溫,喜熱畏寒,腹中冷痛或腰脊酸冷,舌質淡,苔白,脈沉遲。
【治療】
1.敷貼法
商陸10克,為末,用開水調成膏狀,敷貼在雞尾穴上,每日1次。適用於熱結便秘。
2.敷臍法
(1)皮硝9克,皂角粉末1.5克,將皮硝水中溶解,再入皂角末,調敷貼臍。適用於熱結便秘。
(2)附子15克,苦丁茶、炮川烏、白芷各9克,胡椒3克,大蒜10克,上藥共研細末搗成餅,敷貼臍部。適用於陽虛便秘。
(3)連須蔥頭3個,薑1塊,鹽3克,淡豆豉12粒,共搗做餅,烘熱貼臍。適用於陽虛便秘。
3.握藥法
巴豆霜、幹薑、良薑、白芥子、硫磺、甘遂、檳榔各等份,研細末,加水做成飯丸,清早用花椒水洗手,麻油塗手心(勞宮穴),每手握藥1丸。適用於老年人虛寒性便秘。
4.熏蒸法
竹葉1捆,綠礬1把,或蘿卜葉或青菜葉適量,將竹葉洗淨放鍋內,加水3000-5000毫升,大火將水煮開20-30分鍾,乘熱倒入桶內,撤出綠礬,坐熏;或用蘿卜葉,或用青菜葉水煮,如法坐熏,每日1次。適用於熱結便秘。
5.藥熨法
(1)苦丁香、附子各25克,川烏、白芷、牙皂各15克,胡椒5克,細辛3克,共為細末,再取獨頭蒜10克拍碎,入鍋炒熱,裝入藥袋內,置於小腹部,以熨鬥或熱水袋溫熨之,每日1-2次,每次30分鍾。適用於陽虛便秘。
(2)大蔥125克,搗爛做成餅狀,外敷臍部,外麵以熱水袋熨蔥餅上。適用於陽虛便秘。
6.搽藥法
大黃、茫硝、皂角各15克,加水煎取200毫升,用紗布或棉球蘸藥液,塗搽臍腹部,每日1-2次。適用於熱結便秘者。
7.導便法
(1)皂硝散:皂角1.5克,皮硝6克,水化開,敷臍;或加香油入豬膽內,插入竹管,紮緊,擠汁入肛門,大便立通。適用於熱結便秘。
(2)四味散:生大黃15克,火麻仁50克,陳皮15克,鬱李仁25克,研細末,煉蜜調和諸藥,冷卻後搓成條狀,粗如手指,長約2厘米,納入肛門內,每次1枚。適用於熱結腸燥之習慣性便秘。
(3)蜜煎導方:蜂蜜適量,微火熬煉,待冷卻後做成栓劑,每個粗如手指,長約3厘米,納入肛門。適用於熱結腸燥便秘。
(4)通導散:黃蔑30克,皂角10克,紅糖50克,蔥白50克,將黃蔑、皂角研末,蔥白搗汁,再將紅糖熬煎成濃汁,冷卻後搓成條狀,最後將糖條浸蔥白汁並蘸上藥末納入肛門內。適用於一切便秘。
(5)火麻仁60克,大黃粉15克,鬱李仁30克,共研細混勻,小火煉稠,待冷搓成條狀,如筷子般粗細,長約3厘米,備用,用時取1粒,塞肛門內,每日2次。適用於老年津枯便秘。
(6)生大黃15克,火麻仁50克,杏仁15克,鬱李仁35克,共為細末,煉蜜調和諸藥,冷卻後搓成條狀,粗如手指,長約2厘米,納入肛門內,每次1枚。適用於熱結便秘。
(7)橘皮、杏仁各30克,共為細末,煉蜜調和諸藥,冷卻後搓成條,粗如手指,長3厘米,每日1枚,納入肛門內。適用於氣滯便秘。
8.灌腸法
(1)清潔灌腸法:用1000-1500毫升的肥皂水,或使用1000毫升的生理鹽水,或1000毫升清水保留灌腸。適用於各種便秘。
(2)油劑灌腸:可用礦物油或橄欖油、棉籽油約150200毫升灌腸,保留1小時。通常在清潔灌腸前先作油劑灌腸。適用於嚴重便秘或肛門疼痛者。
(3)藥物灌腸:生大黃10克,茫硝10克,水煎300毫升,灌腸。適用於熱結便秘。
痢疾
痢疾是以大便膿血,次數增多,腹部疼痛,裏急後重為特征的一種疾病。本病以夏秋季為多見,少數可發生在冬春季。飲食不節,生冷所傷是本病發生的關鍵。
【辨證】
痢疾多為急性表現,如果治療不當可轉為慢性。本病辨證,可分為濕熱痢、疫毒痢、寒濕痢、嚓口痢、休息痢、陰虛痢、虛寒痢多種證型。
1.濕熱痢
腹部疼痛,便下赤白A凍或見膿血,或初為水瀉,再下赤白,裏急後重,肛門灼熱,的院痞悶,小便短少,或兼發熱,惡寒頭痛等證,舌苔黃膩,脈滑數。
2.疫毒痢
發病急驟,便下鮮紫膿血,腹痛劇烈,裏急後重,壯熱口渴,頭痛煩躁,胸滿不食,惡心嘔吐,舌質紅絳,脈滑數。
3.寒濕痢
便下赤白C凍,白多赤少,或純為白凍,腹痛拘急,裏急後重,口淡乏味,出院飽悶,頭身困重,小便清白,舌質淡,苔白膩,脈濡緩。
4.襟口痢
痢疾,兼嘔逆胸悶,納呆口穢,舌苔黃膩,脈象滑數;或食入即吐,口淡不渴,肌肉消瘦,舌淡,脈細弱。
5.休息痢
痢疾時作時止,日久不愈,每因飲食不當,起居不慎而誘發,倦怠怯冷,嗜臥,腹脹納呆,病時大便挾有赤白A凍,裏急後重,舌淡紅,苔膩,脈虛大或濡數。
6.陰虛痢
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膿血A稠,或下鮮血,臍下急痛,虛坐努力,口幹心煩,午後低熱,神疲乏力,舌紅少苔,脈細數。
7.虛寒痢
久痢不愈,便下稀薄,帶有白凍,腹痛隱隱,口淡不渴,食少神疲,四肢不溫,腰酸怕冷,甚則滑脫不禁,舌淡苔白,脈虛細。
【治療】
1.敷貼法
(1)生大黃60克,黃連30克,黃柏30克,生薑60克,共研細末,取適量凡士林軟膏與之混合調勻,取藥膏適量貼敷於神網、大腸俞,外用膠布固定,每日1次,連續7日。適用於濕熱痢。
(2)取神胭、脾俞、足三裏,將胡椒10粒、綠豆3粒、去殼巴豆3粒共研細末,與紅棗2枚搗融入膏,取藥膏1/3份,貼敷於穴位,外用膠布固定,每日1次,連續2-3次可愈。適用於寒濕痢。
(3)久痢丸:馬錢子3個,母丁香24粒,察香0.3克(可用冰片或樟腦代替),將馬錢子放鍋內炒黃,候冷,與丁香共研細末,過篩,再和El香混合研極細末,開水調膏,如豌豆大,敷神網、脾俞、止瀉穴六處,外用膠布固定,每日1次,一般7-10次即可見效。適用於虛寒痢、休息痢。
2.敷臍法
(1)吳茱英20克,研細末,過篩,醋調成膏,敷神胭和雙湧泉穴,每日1次。一般3-5日即可見效。適用於濕熱痢、疫毒痢。
(2)牙皂6克,細辛27克,大蔥100克,田螺2個,神曲12克,將牙皂、細辛、神曲烘幹,研為細末,再和大蔥、田螺肉共搗成膏,用藥膏適量,紗布包裹,壓成餅狀,敷神胭穴,膠布固定,藥幹即換。適用於嚓口痢。
(3)白術、厚樸、陳皮、甘草各32克,木香、檳榔各15克,桃仁、黃連、獲等、黨參、當歸、生薑、發團各15克,以香油2500毫升炸枯去渣,入黃丹熬在收膏,貯於瓷器中備用,用時取適量,平攤紙或紗布上,貼於臍中,外用膠布固定,每日1次,710次為1療程。適用於嚓口痢、疫毒痢。
3.熏洗法
(1)烏梅500克,清水煎湯,將藥汁倒入盆內,先乘熱氣熏肛門,溫度降至45-50℃時,用藥汁坐洗肛門,每日1次,連用3-5日即見效。適用於嚓口痢、休息痢。
(2)黃蔑、防風、積殼各50克,清水煎湯,將藥汁倒入盆內,先熏後洗肛門,每日1次,連續3-5日。適用於虛寒痢。
4.灌腸法
(1)白頭翁、苦參、銀花、黃柏、滑石各60克,水煎,濃縮至200毫升,待給患者清潔灌腸後,再以藥液灌腸,灌腸後靜臥休息,每日1次,連續3日。適用於濕熱及疫毒痢。
(2)淫羊蕾15克,附子10克,烏藥15克,刺蝟皮10克,降香10克,赤石脂15克,禹餘糧15克,姻砂10克,偎肉落15克,五倍子10克,石榴皮10克,水煎,濃縮至200毫升,先給患者清潔灌腸,再以藥液灌腸,灌腸後應靜臥休息,每日1次,連續3日。適用於虛寒痢、休息痢。
(3)蒲公英30克,金銀花30克,黃柏10克,赤芍15克,當歸25克,甘草10克,水煎灌腸,每日1-2次。適用於濕熱痢。
(4)白及、血竭、紫草、兒茶、五倍子、甘草、青黛各適量,水煎,灌腸,每日1次。適用於痢疾,便下膿血,赤多白少者。
(5)五倍子10克,馬齒覽30克,水煎後加青黛(或錫類散)、三七粉各適量,灌腸。適用於陰虛及虛寒久痢。
泌尿係感染
泌尿係感染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泌尿道炎症。女性發病率較高,約為男性的10倍,其中生育年齡的婦女發病率最高。本病發病急,常有發燒、頭痛、乏力、尿頻、尿急、尿痛、腰痛,小便常規檢查可見大量膿細胞,而蛋白、紅細胞一般不多。小便培養可有致病菌。慢性期,可有尿頻、尿急、尿痛反複發作,有時也可沒有任何症狀,僅在尿液檢查時發現異常。
【辨證】
本病屬於中醫淋證範疇,一般分為熱淋、血淋、氣淋、膏淋、勞淋。
1.熱淋
小便頻數,尿色黃赤,灼熱刺痛,急迫不爽,痛引臍中,或伴腰痛拒按,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2.血淋
小便熱澀刺痛,尿色深紅或夾血絲,疼痛滿急,心煩,咽痛,苔黃膩,脈滑數。
3.氣淋
小便澀滯,淋漓不暢,少腹或會陰部脹疼,或腰脅疼痛,或攀丸疼痛,苔薄白,脈弦滑。
4.膏淋
尿道熱澀疼痛,小便混濁如米潛水,置之沉澱如絮狀,上有浮油如脂膏,或有脂塊阻塞,或混有血液,兼發熱、腰痛,苔白膩,脈弦滑而數。
5.勞淋
淋證日久,尿液赤澀不甚,尿痛不著,淋漓不止,餘瀝難盡,或尿有熱感,時輕時重,遇勞則發或加重,腰疼綿綿,五心煩熱,舌淡少苔,脈細弱。
治療
1.敷貼法
葛芭菜1把,黃柏100克,兩味混合,搗融入膏,取藥膏如棗大,放膠布中間,貼敷神網、小腸俞、膀朧俞,每穴1張,每日換藥1次。適用於熱淋。
2.薄貼法
玄參、麥冬、當歸、赤芍、知母、黃柏、生地、黃連、梔子、瞿麥穗、篇蓄、赤菩、豬等、澤瀉、車前子、甘草、木香、鬱金、草薛、亂發各32克,麻油熬,黃丹收,滑石26克攪勻,取膏藥適量貼臍下,每日換藥1次。適用於血淋。
3.敷臍法
地龍1條,蝸牛1個,共搗爛,用溫水洗淨臍部皮膚,將藥敷臍,每日換1次,10次為1療程。適用於膏淋、血淋。
4.熏蒸法
白豆範、砂仁、胡椒、川椒各30克,共為末,裝入小布袋內,以好燒酒積極滾熱,衝入布袋內,對準尿道口熏之,每日1次。適用於膏淋。
5.熏洗法
瓦鬆60克,水煎,取藥液1000毫升,入盆,熏洗小腹及外陰,每日1次。適用於熱淋。
6.藥浴法
(1)大萊旅煎:大萊蔗100克,生、熟大黃各15克,黃柏12克,向日葵根15克,水煎溫洗外陰部,每晚1次,1周為1療程。適用於濕熱淋。
(2)淋濁洗劑:生大黃30克,防風、大青鹽、川花椒、艾葉各12克,煎湯洗浴外陰部,每日2-3次,1-2周為1療程。適用於本病的輔助治療。
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是一種排尿困難,小便量少,點滴而出,甚至閉塞不通的病證。本病的發生病因很多,如感受風寒、風熱、濕熱,或過食辛辣刺激之品,或因精神抑鬱不暢等,影響膀胱排尿功能,或因體質虛弱,以及砂石、腫物阻塞尿路,均可引起排尿困難,小便不利。
【辨證】
小便不利的證型很多,以中藥外用治療本病,主要用於肺熱Al盛、膀朧濕熱、肝氣鬱結、中氣不足、腎氣衰竭、腎陰虧耗等型的治療或救急。
1.肺熱盛型
小便點滴不暢或涓滴不爽,尿量極少,甚則閉塞不通,咽幹,口渴欲飲,呼吸急促,或有咳嗽咯痰,痰黃而a,或身熱不解,舌紅苔黃,脈數。
2.膀膚濕熱型
小便點滴澀滯,灼熱不適,甚則閉塞不通,小腹脹墜,身體困重,口苦而,或口幹不欲飲,苔黃膩,脈滑數。
3.肝氣鬱結型
小便點滴不爽或不通,兩脅脹滿,或有少腹脹痛急迫,皋丸疼痛,會陰部不適,平素情誌憂鬱,或多煩喜怒,或頭暈頭痛,舌紅苔薄或薄黃,脈弦。
4.尿路阻塞型
小便滴瀝不暢,或尿細如線,或時而通暢,時而不通,小腹脹滿疼痛,有時可見小便刺痛,尿血,或見腰痛如絞,尿中有砂石排出,舌紅或紫黯,苔膩,脈弦或澀。
5.中氣不足型
小腹墜脹,時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暢,精神疲乏,食欲不振,氣短而語聲低怯,或有腎髒、子宮、膀朧脫垂,舌淡苔薄,脈細弱。
6.陰盛陽衰型
小便不通或點滴不爽,尿意頻頻,排出無力,麵色A白,神氣怯弱,腰膝酸軟無力,形寒肢冷,或陰部冷濕,或下肢浮腫,舌淡苔薄,脈沉細尺弱。
7.腎陰虧耗型
腰膝酸痛,尿少,點滴難出,甚至不通,或見尿血,口幹咽燥,五心煩熱,舌紅或絳,苔少且幹,脈細數。
【治療】
1.敷貼法
大蒜120-240克,茫硝30克,搗碎,先敷腎區2小時,為防止皮膚損傷,可於腎區皮膚隔1-2層凡士林紗布;大黃150克,醋200毫升,調和後敷腎區6小時。以上兩者輪換,每日1-2次。適用於腎氣虛衰,陰盛陽衰型。
2.敷臍法
(1)蔥白250克,切碎,炒熱,布包,敷臍。適用於本病各型。
(2)獨頭蒜1個,梔子3枚,食鹽少許,共搗爛,攤於紙或紗布上,敷臍部,每日或隔日換藥1次。適用於膀朧濕熱型。
(3)連根蔥1莖,生薑1塊,炒豆豉21粒,鹽1匙,共搗爛,捏成餅狀,烘熱後敷於臍部,以布紮定。適用於腎氣虛衰,陰盛陽衰型。
3.薄貼法
黨參30克,當歸15克,川芍、柴胡、升麻各9克,共為細末,加水煎濃,黃丹收膏,將膏貼於會陰,便前取下,每日1次。適用於中氣不足型。
4.熱敷法
,丹參30克,桃仁、赤芍、佩蘭各15克,木香12克,細辛5克,忍冬藤、車前子、桂枝各15克,每日2劑,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裝入布質藥袋,置雙側腎區熱敷,也可於藥袋上放置熱水袋,保持恒定溫度,如藥袋放涼,仍可再次蒸熱使用。適用於膀膚濕熱型。
5.熏蒸法
臭梧桐子、皂角各120克,加水煎煮60分鍾,加察香1.5克衝入瓷瓶內,將尿道口對準瓷瓶口熏蒸,病人自覺有股熱氣入少腹,欲尿,即尿藥液中。蒸氣熏時,熱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度,時間約30-40分鍾。適用於肝氣鬱結型。
6.熏洗法
開閘湯:桃枝、柳枝、木通、花椒、明礬各30克,蔥白、燈心草各1把,加水5000毫升煎湯,趁熱熏洗腹部,冷後再熱,每日2-3次,每次4060分鍾。適用於尿路阻塞。
7.取嚏法
(1)通關散:皂角、細辛各等份,共研細末,在取嚏。適用於各種尿閉不通者。
(2)臥龍散:燈心灰Z克,豬牙皂、鬧羊花、細辛各6克,察香、冰片、牛黃各0.5克,研細混勻,嗒在取嚏。適用於各種尿閉不通者。
腰痛
腰痛是指以腰部疼痛酸楚為主症的一類病證。本病的發生,可由外感風、寒、濕、的諸邪,或跌仆閃挫,導致經脈阻滯,氣血不通而成,亦可因勞倦內傷,久病體虛,腎精虧虛,導致筋脈失養所致。腰為腎之府,無論外感內傷,總以腎虛為其基本原因。
【辨證】
本病辨證可分為寒濕凝滯、濕熱奎滯、氣機阻滯、癖血痹阻、痰濁阻絡、腎虛精虧等證型。
1.寒濕凝滯型
腰部冷痛重濁,關節強直,屈伸轉側不利,逐漸加重,靜臥痛不減或反加重,遇陰雨天或居處潮濕即發且加重,喜暖畏寒,可伴有肢體疼痛,無汗,苔白膩,脈沉緊或遲緩。
2.濕熱奎滯型
腰髓墜脹疼痛,痛處伴有熱感,久坐或梅雨季節或暑天腰痛加重,活動後或可減輕,陰股部可汗出漆漆,或肢節紅腫,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
3.氣機阻滯型
腰部脹痛,脹甚於痛,痛無定處,忽聚忽散,活動不利,或腰痛連及脅腹脹滿,甚則腰部強硬,不可俯仰,隨情緒變化增減,痛處經按摩、搓揉則好轉,可伴有胸悶不舒,善太息,納呆,苔薄白,脈弦。
4.血痹阻型
腰部刺痛如錐,痛有定處拒按,輕者俯仰不便,重則不能轉側,活動受限,日輕夜重,得寒溫痛不減,可伴有低熱,大便秘結或色黑,舌質紫黯,或有窟點、斑,脈弦澀。
5.痰濁阻絡型
腰部重痛,疼在一處,或有冷感或麻木,或痛而有形,日久不愈,不受氣候影響,可伴有頭眩目脹,心悸不安,胸悶泛惡,口多痰涎,納穀不香,苔滑或白滑,脈滑或沉弦。
6.腎虛精虧型
腰部酸軟無力,隱隱作痛,喜揉喜按,腿膝無力,遇勞更甚,臥則減輕,反複發作,偏陽虛者,麵色既白,少氣乏力,少腹拘急,手足不溫,畏寒喜暖,舌淡,脈沉細;偏陰虛者,顏麵潮紅,心煩失眠,頭暈耳鳴,口燥咽幹,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治療】
1.敷貼法
吳茱英、附片、肉桂、幹薑、川芍、蒼術、獨活、靈仙、地鱉蟲、全蠍、羌活各10克,細辛6克,紅花15克,冰片10克,皂角刺9克,川椒30克,共研細末,過篩,每穴取藥粉10克,置8厘米X8厘米膠布中間,貼敷腰眼、腎俞、脾俞穴,每日1次。適用於寒濕腰痛。
2.熱敷法
當歸50克,紅花30克,乳香20克,沒藥20克,川牛膝15克,醋300毫升,將諸藥放醋內,浸泡4小時,放鍋內加熱數十沸,以紗布放醋內浸泡,乘熱漬塌腰眼穴,如冷再換。適用於疲血腰痛。
3.敷臍法
生薑搗汁120克,水膠30克,共煎成膏,以厚紙攤貼肚臍。適用於寒濕腰痛。
4.藥熨法
(1)草烏1個,生薑1塊,礦鹽10克,將藥和礦鹽研細,用酒炒熱,用布包圍腰,冷後炒熱再用。適用於風寒濕腰痛。
(2)肉桂30克,吳茱英90克,生薑120克,蔥頭30克,花椒60克,炒熱,用紗布包裹,熨痛處。適用於腎虛精虧腰痛。
(3)生薑自然汁150毫升,黃明膠90克,乳香末6克,沒藥末6克,川椒末12克,先將前2味入鍋內加熱熔化,再放入乳香、沒藥,熬2-3沸取下,放在沸湯上燉,以柳條不停地攪動,成膏後放入川椒末再攪勻,取下鍋,待溫時以牛皮紙攤貼腎俞、脾俞、腰眼穴,以醋炒鼓皮,布包放膏藥上熨之,5-9日取下,穴起小泡為度。適用於寒濕腰痛。
5.熏洗法
桃仁、紅花、乳香、沒藥、五倍子(砸碎)、黑豆各20克,赤芍、甘草各15克,加水3000毫升,煎至一半,加人白酒30克,趁熱熏洗患處,每次30分鍾,1劑藥洗4次。適用於外傷或急性腰扭傷疼痛。
6.搽藥法
參三七7克,三棱7克,紅花12克,生川、草烏各5克,歸尾7克,樟腦12克,五加皮5克,木瓜5克,六軸子2克,牛膝5克,浸於70%的酒精600毫升中備用,使用時取適量塗搽患處,每日2-3次。適用於腰部軟組織損傷之腰痛。
遺精早泄
遺精是指不因性生活而精液自行排出;早泄是指兩性尚未交烤,或為時甚短精液即已排出而言。兩者表現雖然不同,但病因基本一致。其發病原因多由所願不得,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或酒色過度,或誤犯手淫,腎氣虧虛;或因過食辛辣,飲酒過度,濕熱下注等所致。
【辨證】
本病雖然有虛有實,但總以虛證為多,根據發病原因和症狀特點,一般分為心腎不交、勞傷心脾、腎虛不固、濕熱下注4型。
1.心腎不交型
夢遺失精,陽事易興或早泄,伴少寐多夢,心悸怔忡,心煩麵赤,頭暈目眩,腰酸耳鳴,或腰痛身熱,精神不振,體倦乏力,善恐健忘,口幹,小便短赤,舌紅少苔,脈弦細而數,尺部虛大或弦大。
2.勞傷心脾型
夢遺滑精,小勞即甚,或早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麵色萎黃,四肢困倦,食少便塘,苔薄質淡,脈弱。
3.腎虛不固型
夢遺頻作,甚則滑精,或早泄,腰膝酸軟,咽幹,心煩,眩暈,耳鳴,健忘失眠,低熱顴赤,形瘦,盜汗,發落齒搖,舌紅少苔,脈細數。
4.濕熱下注型
遺精頻作,或尿時少量精液外流,或早泄,小搜色赤渾濁,或溺澀不爽,口苦心煩,或口渴,少寐,口舌生瘡,大便常搪臭,後重不爽,或見院腹痞悶,惡心,苔黃膩,脈濡數。
【治療】
1.薄貼法
硫磺18克,丁香15克,研為細末,過篩;再和察香3克研細,以大蒜10克搗融,調和藥末為丸,如黑豆大,朱砂為衣,備用。另將川椒50克,韭菜子、肉桂、附子、蛇床子各20克,大蒜300克,放入麻油500毫升內3-5日,然後入鍋內炸枯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球狀,以黃丹收膏。用時將膏藥攤於6厘米X8厘米之牛皮紙上,並取藥丸1粒,壓碎,放於黑膏藥上,貼曲骨、關元、神閥,3日換藥1次,10次為1療程。適用於腎虛不固型。
2.敷臍法
(1)當歸、白芍、川芍、生地、麥冬、知母、黃柏、黃連、梔子、炮薑、山茱英、緞牡蠣各等份,烘幹研細,過篩,裝瓶備用,用時取適量,開水調成膏,紗布包裹,敷神胭穴,外用膠布固定,每日1次,5-10次可見效。適用於心腎不交型。
(2)甘遂、甘草各等份,烘幹,共研為細末,過篩,用醋調成膏,紗布包裹,敷神0穴,外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5日為1療程。適用於心腎不交型。
3.洗足法
(1)取仙鶴草30克,黃蘋、丹皮各9克,水煎後用熱藥洗足,每晚臨睡前1次。適用於心腎不交型。
(2)清潔水適量,加熱至50-600C,倒入木桶內或瓷盆內,每晚洗足8-10分鍾,適用於各類遺精,尤其是神經衰弱引起的遺精療效更佳。
4.搽藥法
(1)獨聖散:五倍子100克,研細末,過篩,裝瓶貯備,用時取適量,溫水調糊狀,塗搽神閥、關元穴,每日2次,10日為1療程。適用於腎虛不固型。
(2)細辛、丁香各20克,浸泡於95%的酒精100毫升中,房事前3分鍾以此浸出液塗擦龜頭,10次為1療程。適用於各種原因之早泄。
5.握藥法
茫硝30克,裝入紗布袋內,放手心內握緊,任其自然溶化,每日2次,10次為1療程。適用於心腎不交型。
6.藥帶法
金櫻子10克,生牡蠍15克,芡實20克,蓮子肉10克,益智仁10克,白色黎15克,共研細末,裝入細長布袋內,製成藥帶,縛於腰間及下腹部,3-5日換藥1次,5-7次為1療程。適用於各種原因所致的遺精。
陽夜
陽0是指成年男性未到性功能衰退期,即多次出現合房時陽事不舉,或舉而不堅,從而影響正常性生活的病證。引起陽9的原因,有的是因先天A賦不足,腎氣虧虛,但更多是因後天損傷所致,比如性生活太過,少年誤犯手淫;或長期精神緊張、恐懼,勞心思慮太過,或嗜食辛辣、煙酒等所致。
【辨證】
本病辨證可分為腎陽虛衰、心脾兩傷、恐懼傷腎、肝氣鬱結、濕熱下注等證型,而肝氣鬱結型藥物外用療效不佳。
1.腎陽虛衰型
陽事不舉,精薄精冷,精神委靡,麵色A白,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2.心脾兩傷型
陽事不舉,神疲身倦,麵色少華,失眠心悸,胃納不佳,舌淡苔薄,脈沉細弱。
3.恐懼傷腎型
陽瘓不舉或舉而不堅,心悸易驚,夜多惡夢,膽怯多疑,舌苔薄白,脈弦細。
4.肝氣鬱結型
陽事不舉,情誌抑鬱,胸脅脹滿,急躁易怒,喜太息,舌紅苔薄,脈弦。
5.濕熱下注型
陰莖用軟,陰囊潮濕,臊臭墜脹,甚則腫痛,肢體困倦,心煩口苦,大便,滯,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療】
1.敷貼法
五味子、炙黃蔑各6克,硫磺3克,穿山甲2片,大附子1個,共為細末,放入250毫升白酒中,微火煮幹,取出搗爛成膏,另取賡香0.3克,放入臍中,將上藥敷在上麵,包紮固定,3日取下,10日換1次。適用於腎陽虛衰型。
2.敷臍法
黑附子45克,穿山甲3克,硫磺6克,阿片1.5克,寮香0.1-0.3克,將前3味研為細末,過篩,加酒150毫升,調成稀糊狀,倒入鍋內,煎至酒幹,取出藥末,加阿片、察香末調勻,再研1遍,裝瓶貯備,用時取藥末適量,以酒或蜜調成膏,製成黃豆大的藥丸,放於紗布上,敷神閥穴,外用膠布固定,2日換藥1次,10日為1療程。適用於腎陽虛衰型。
3.洗足法
昊茱英10克,黃柏10克,肉桂3克,水煎,每晚洗兩足,搓足心。適用於濕熱下注型。
4.外搽法
鳳仙花子15克,阿片3克,蟾酥3克,察香0.3克,蔥白適量,將鳳仙花子研為細末,過篩,加阿片、蟾酥、察香調勻,再研1遍,加大蔥適量搗為丸,如黃豆大,陰幹,睡前用藥丸3粒,白酒化開,塗於神圈、曲骨、陰莖頭上,每晚1次,直至病愈。除濕熱下注證外,均可應用。
5.藥帶法
巴戟天10克,淫羊霍10克,陽起石12克,金櫻子12克,葫蘆巴10克,柴胡6克,共研細末,裝入細長如帶的布袋中,製成藥帶係於小腹部,5-7日換藥1次,3-5次為1療程,一般1個療程見效,第2療程可痊愈。適用於腎陽虛衰、心脾兩傷、恐懼傷腎等型,尤以腎陽虛衰者更佳。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也稱缺血性心髒病,簡稱冠心病。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的管壁逐漸增厚變硬,使管腔變得狹窄,有的分支甚至閉塞時,導致供應心髒的血液量減少而引起本病發生。冠心病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一是高血壓,二是高血脂,三是肥胖,四是遺傳。另外,高齡、體力活動較少、A型性格(急躁、易激動、好勝者)均易患冠心病。
【辨證】
冠心病常見證型有寒凝心脈、痰濁閉阻、氣滯血瘓、氣虛血V,、氣陰兩虛、心陽欲脫等。
1.寒凝心脈型
心痛如絞,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四肢厥冷,喜暖喜溫,
麵14蒼白,苔薄白,脈沉緊。
2.痰濁閉阻型
胸膺悶痛,或胸背徹痛,短氣咳喘,甚則喘不得臥,痰涎奎盛,或的院痞滿,舌苔白膩,脈沉弦或緊。
3.氣滯血痰型
胸悶如窒,時有刺痛,入夜尤甚,甚或痛引肩背,時有心,w不寧,或胸脅脹滿,常因心情抑鬱而疼痛加重,舌質紫黯或有壞點、痕斑,苔薄白,脈弦澀。
4.氣虛血痕型
心胸陣陣隱痛,心悸,胸悶氣短,自汗乏力,舌淡胖或有癖斑,苔白,脈細緩或結代。
5.氣陰兩虛型
心痛陣作,心悸氣短,頭昏乏力,麵色少華,心煩不寐,盜汗口幹,舌偏紅,脈細或結代。
6.心陽欲脫型
胸悶氣憋,心痛頻發,四肢厥逆,冷汗淋漓,心悸喘息,語聲低微,麵色唇甲青紫,神誌淡漠或模糊不清,或神昏譫語,脈沉微欲絕。
【治療】
1.敷貼法
梔子、桃仁各20克,煉蜜30毫升,二藥研末,加煉蜜調成糊狀,攤敷在心前區處,麵積約7厘米X15厘米,然後紗布敷蓋,初用時,每3日換1次,2次後,7日換1次,6次為1療程。適用於心絞痛發作者。
2.薄貼法
(1)心通管:由丹參、三七、檀香、乳香、沒藥、鬱金、冰片等組成,貼於心俞、內關、擅中、天池、雞尾穴,每周2次。可緩解心絞痛。
(2)冠心膏:由丹參、川芍、紅花、當歸、乳香、沒藥等組成,貼敷擅中、心俞、虛裏,每日任選1穴,每穴1張,每張貼敷1224小時。可緩解和預防心絞痛發生。
(3)取內關、心俞、擅中、天池、鴻尾、反射痛點,將心通管(含徐長卿、當歸、丹參、王不留行、靈脂、雞血藤、葛根、元胡、紅花、川芍、桃仁、薑黃、鬱金、參三七、血竭、橘皮、穿山甲、透骨草、乳香、沒藥、樟腦、冰片、木香、人工F香、硫酸鎂、三矽硫酸鎂等)加熱後,貼敷於穴位上,每周2次,2個月為1療程。適用於本病各證。
(4)心絞痛寧膏:將丹參、紅花依法製成流浸膏,塗於布麵上,在心紋痛發作時,將藥膏貼敷於心前區,每24小時更換1次,2周為1療程。適用於心絞痛發作者。
3.敷臍法
山植浸膏2。克,甘草浸膏8克,葛根浸膏10克,白芍27。克,厚樸100克,雞血藤揮發油6毫升,細辛揮發油1毫升,乳香、沒藥醇液70毫升,冰片少許,黃酒適量,將白芍、厚樸研為細末,加餘藥混勻後陰幹,用時將臍部洗淨擦幹,然後取藥麵。.2克,用黃酒調勻成糊狀,放入臍眼內,用膠布覆蓋,每2日換藥1次,7-10日為1療程。適用於本病各型。
4.鼻嗅法
救心油(的香、檀香、沉香、蘇合香、龍腦香):於心絞痛發作時,將該藥塗於水溝穴,做深呼吸,以吸其氣味,大多數患者在1-3分鍾內可緩解,如不緩解,10分鍾後可重複使用,至疼痛緩解為止。適用於心絞痛發作者。
5.藥熨法
川芍4.8克,烏頭、細辛、附子、羌活、蜀椒、桂心各15克,研末過篩,帛裹微火烤,熱熨背上,胸痛止則停用。適用於胸悶背痛者。
6.藥霧法
心痛氣霧劑(丹參、川芍、冰片,或肉桂、香附、川芍)或寬胸氣霧劑(細辛、良薑、草菠、檀香、冰片),按氣霧劑霧化法常規,立即將藥液噴至咽腔,若10分鍾不緩解,可重複使用,至心絞痛緩解為止。適用於心絞痛發作者。
7.離子導入法
用10%的三七醇提取液心前區直流電導入治療,每日1次,每次2030分鍾,3-5次為1療程。適用於本病各型。
失眠
失眠是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證。本病為臨床常見病,證情輕重不一,輕者入睡困難,或睡而易醒,或時睡時醒,或睡眠不實,甚則可徹夜不眠。失眠的病因有情誌所傷,五髒精氣耗損;或勞倦思慮過度,精血暗耗;或大病、久病、產後、年老,致氣血虧虛;或素察不足,心虛膽怯;或飲食不當,致胃氣失和,痰熱內擾等多方麵。
【辨證】
本病的辨證可分為陰虛火旺、心脾兩虛、心腎不交、心虛膽怯、肝鬱血虛、痰熱內擾、胃氣失和等型。
1.陰虛火旺型
煩躁失眠,入睡困難,心悸不安,兼有頭暈,耳鳴,健忘,口渴咽幹,盜汗,五心煩熱,或口舌糜爛,舌紅少苔或苔斑駁,脈細數。
2.心脾兩虛型
不易入睡或睡中多夢易醒,醒後難以入睡,兼見心悸,困倦乏力,口淡無味,頭暈目眩,或飲食無味,或食後腹脹,麵色萎黃,或月經過多,舌質淡,苔薄白,脈緩弱。
3.心腎不交型
心煩不眠,心悸健忘,多夢易驚,精神委靡,頭暈耳鳴,煩熱盜汗,口幹咽燥,腰膝酸軟,男子可見遺精陽瘓,女子可見月經不調,舌尖紅,苔少,脈細數。
4.心虛膽怯型
虛煩不得眠,睡中多夢,易於驚醒,處事多慮,心悸不安,氣短倦怠,自汗,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
5.肝鬱血虛型
煩躁易怒,夜間難以入睡,入睡後多夢易驚,或胸脅脹滿,善太息,情誌鬱悶,舌質紅,苔薄白或黃,脈弦數。
6.痰熱內擾型
心煩失眠,睡則惡夢紛紜,善驚易醒,口苦口幹,頭重目眩,胸悶惡心,暖氣,痰多,或胸中煩熱,時時悸動,院腹痞悶,口渴欲冷飲,或精神抑鬱,或性情急躁,甚則時悲時喜,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7.胃氣失和型
失眠,煩躁不寧,食納不化,脫腹脹滿,甚或脹痛,時有惡心或嘔吐,暖氣頻頻或暖腐吞酸,大便奇臭不爽或便澹,舌紅,苔黃膩或黃燥,脈弦滑或滑數。
【治療】
1.藥枕法
(1)菊花1000克,川芍400克,丹皮200克,白芷200克,用潔淨布縫製枕頭,裝入上藥,枕之睡眠。適用於各型失眠。
(2)取黑豆、磁石各等份,加工成粗末,作枕芯,枕之睡眠。適用於各型失眠。
2.敷貼法
昊茱英9克,米醋適量,將吳茱英研為細末,用米醋調成糊狀,敷於兩足湧泉穴,蓋以紗布,膠布固定,每日1次,每次20分鍾。適用於心腎不交型。
3.熱敷法
磁石20克,獲神15克,五味子10克,刺五加20克,先煎磁石30分鍾,然後加入餘藥再煎30分鍾,去渣取汁,將1塊潔淨紗布浸泡於藥汁中,趁熱敷於前額及太陽穴,每晚1次,每次20分鍾。適用於各型失眠。
4.敷臍法
珍珠層粉、丹參粉、硫磺粉、冰片各等份,取適量混勻,納入臍窩,使與臍平,膠布固定即可,5-7日換敷1次。適用於各型失眠。
5.洗足法
磁石30克,菊花、黃芩、夜交藤各15克,水煎濾液,加熱水洗足,每晚睡前1次,洗後入睡,並保持室內安靜。適用於陰虛火旺、心腎不交型。
6.藥熨法
新青皮1塊,置於火上烤熱,趁熱熨擦兩眼之上下眼瞼,每日1次,每次20分鍾。適用於各型失眠。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屬於精神失常的疾病,主要表現為思維、情感、行為等障礙及互不協調。多數起病於青壯年,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常緩慢起病,也有急性發病或在發病初期有神經衰弱症狀,如頭痛、頭暈、失眠等。本病如以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癡呆,語無倫次,靜而少動或靜而多笑為特征者,中醫稱為癲病;如發病以精神亢奮,狂躁剛暴,喧擾打躁動多怒,狂亂不安為特征者,中醫稱為狂病。本病發生原因尚未明了,但大都與情誌所傷有關。因為七情所傷,導致髒腑功能失調,陰陽失衡,進而導致痰飲、癖血等病理產物,蒙蔽心竅而發病。
【辨證】
癲病一般分為痰氣鬱結、心脾兩虛、肝氣鬱結、心經蓄熱、腎氣虛損、氣滯血疲等型。狂病常分為痰火擾心、火盛陰傷、氣滯血癖、情傷氣亂、肝火上炎等型。
1.癲病
(1)痰氣鬱結型:精神抑鬱,表情淡漠,寡言少語,神誌迷蒙,癡呆,語無倫次,或喃喃獨語,喜怒無常或多疑慮,時哭時笑,妄見妄聞,不知穢潔,動作離奇,不思飲食,舌苔白膩,脈弦滑。
(2)心脾兩虛型:神誌恍惚,魂夢顛倒,善悲欲哭,多夢易驚,神情呆滯,或自語自笑,肢體困乏,腹脹便溏,食少納呆,麵色萎黃,頭暈目眩,舌淡苔白,脈細弱無力。
3)肝氣鬱結型:精神抑鬱,情緒低落,沉默寡言,悲觀厭世,孤獨自處,喜臥惡動,喜怒無常,惡夢紛紜,胸悶善太息,脈沉弦。
(4)心經蓄熱型:心煩意亂,常自發笑,發作無常,失眠多夢,口舌糜爛疼痛,口渴,舌紅,脈數。
(5)氣滯血疲型:麵色黯滯,表情呆板,情緒不穩,惡聞人聲,妄見妄聞,出語無序,哭笑無常,胸悶太息,心悸煩亂,頭痛如刺,夜不能寐,舌質紫黯布滿疲斑,舌苔薄白,脈沉弦而遲,或沉澀。
2.狂病
(1)痰火擾心型:性情急躁,兩目怒視,失眠,罵譽不避親疏,逾垣上屋,毀物傷人,氣力逾常,哭笑無常,登高而歌,棄衣而走,頭痛,麵紅目赤,大便閉結,舌絳苔黃膩,脈弦大滑數。
(2)火盛傷陰型:狂病日久,病勢較緩,精神疲憊,緊張煩躁,多言善驚,焦慮恐懼,不安不睡,形瘦麵紅,舌紅少苔,脈細數。
(3)氣滯血察型:情緒不穩,行為紊亂,哭笑無常,煩躁甚至躁狂,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麵色黯滯,胸脅滿悶,頭痛心悸,婦人可見痛經,經血紫黯有塊,舌質紫黯有癖斑,脈弦細或沉弦而遲。
4)情傷氣亂型:神誌不安,時時易驚,猶人將捕,多疑善恐,起臥不安,心悸恍惚,頭痛不眠,或胸脹腹滿,煩亂號叫,突然昏仆,氣閉不語,兩手固握,手足厥冷,麵色乍紅乍白,舌質或青或紅,脈形不穩,三五不調。
(5)肝火上炎型:狂言妄語,喜怒罵人,坐立不寧,目見怪物,耳聞異聲,與人為敵,頭痛眩暈,失眠多夢,麵紅目赤,小便黃赤,舌邊尖紅,苔黃糙,脈弦數有力。
【治療】
1.濕敷法
透骨草、碟石各20克,艾葉、營蒲、遠誌、鬱金、膽南星、獲等、法半夏各10克,磁石先煎30分鍾,再入餘藥煎30分鍾,去渣,將1塊潔淨紗布浸泡於藥汁中,使之濕透,取出,溫度適中後敷於患者神網、氣海、關元穴處15分鍾,然後再浸泡於藥汁中,敷於心俞15分鍾,每日1次。適用於本病各型。
2.敷臍法
甘遂、大戟、黃連、艾葉、葛蒲各10克,白芥子6克,共研細末,潔淨水調成糊狀,取適量敷貼於神m穴,蓋以紗布,膠布固定,每日1次。適用於本病各型。
3.藥帶法
生鐵落20克,磁石20克,膽星10克,營蒲15克,白芷10克,鉤藤10克,連翹10克,先煎生鐵落30克,去渣後加入餘藥再煎30分鍾,取汁,將潔淨布做成的腰帶浸泡於藥汁中,使之浸透,取出烘幹束於患者腰間,每日換1次。適用於狂病痰火上擾型。
4.藥浴法
艾葉150克,營蒲150克,白芷60克,酸棗仁50克,大棗60克,上藥煎煮1桶,在避風保暖之處沐浴全身,有條件者可浸泡於浴池中,3-4日1次。適用於本病各型。
5.嗜鼻法
(1)通關散:細辛10克,牙皂10克,白芷10克,禁蘆10克,白礬10克,燈心草2克,賡香少許,鵝不食草10克,共研為末,取藥粉吹鼻內,15分鍾後開始嘔吐痰涎。適用於本病痰氣鬱結、痰火擾心型。
(2)牙皂6克,細辛6克,樟腦15克,混勻研為細末,每次取3克,吹入兩側鼻孔取嚏,巧分鍾後開始嘔吐痰涎,此時為起效之征。適用於本病各型,尤以痰氣鬱結者為佳。連續使用1周後要休息2-3日,不可長期使用本法。
6.取嚏法
細辛、牙皂(炮)、白芷、v蘆、白礬(焙半生)、鵝不食草各10克,燈心適量(燒存性),樟腦5克,共研細末,入察香0.9克研勻,取少許取嚏,每日2次。適用於本病發作時。
7.滴鼻法
甘遂10克,鵝不食草10克,黎蘆6克,白芷10克,冰片5克,先煎前4味藥,取汁50毫升,然後將冰片溶於藥汁內,盛入瓶中備用。使用時用軟塑料瓶吸取,滴入鼻腔4-5滴,每日3次。適用於本病各型。
8.塞鼻法
牙皂、細辛、白芷、黎蘆各10克,水煎煮,去渣取汁,將小紗條浸泡藥汁中,取出塞入一側鼻腔。患者鼻腔中出現分泌物要及時取出紗條,使之流出,然後重新塞入。適用於本病各型。
9.灌腸法
生鐵落、牡蠣各30克,營蒲、鬱金各15克,膽南星20克,法半夏10克,在石20克,黃連9克,竹葉、燈心、赤芍、桃仁、紅花各10克,先加水煎煮30分鍾,取汁,用灌腸器將藥汁做保留灌腸,每日1次。適用於本病痰氣鬱結型。
10.藥物麻醉法
曼陀羅花45克,天麻50克,石營蒲50克、鬱金50克,用白酒500毫升浸封1個月,每日服10毫升。適用於本病狂躁不安者。
11.離子透入法
青碟石30克,膽南星20克,法半夏10克,燈心草9克,黃連10克,竹瀝10克,曹曹10克,先煎青碟石30分鍾,然後加入餘藥再煎30分鍾,去渣取汁,將兩個潔淨口罩浸泡於藥汁中,使之濕透。取出口罩分別敷於神胭和心俞穴,口罩上置電極板,將電流控製開關放在最低擋,接通電源,逐漸調大電流至患者可耐受止,每日1次。適用於本病各型。
森癰
癲痛是在病程中有反複發作的神經元異常放電所致的暫時性腦功能失常的一種疾病,臨床表現為陣發性的意識改變或喪失;同時可有陣發性抽搐、感覺異常、特殊感染現象或行為障礙,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目前尚未找到病因,繼發性具有特殊病因可查,癲痛發作僅是症狀之一,所以又稱症狀性癲痛。本病大發作時,A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足抽搐,口吐涎沫,兩目上視,移時蘇醒,醒後一如常人,發無定時;小發作僅為瞬間的神誌模糊,目睛直視,或口角牽動,一時性失神等。
【辨證】
本病辨證可分為肝風痰濁、肝火痰熱、氣虛血瘓、肝腎陰虛、脾胃虛弱等證型。
1.月幹風痰濁型
常有頭暈頭痛,胸悶,欠伸等先兆症狀,旋即昏倒仆地,不省人事,麵色先潮紅、紫紅,繼則青紫或蒼白,口唇青黯,兩目上視,牙關緊閉,頸項側扭,手足抽搐,喉中痰鳴或口吐涎沫,或發出類似豬羊叫聲,不久逐漸蘇醒,除感疲乏無力外,起居飲食如常,苔白膩,脈弦滑。
2.肝火痰熱型
平素情緒急躁,每因焦急鬱怒誘發癲瘋,發時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M沫,氣粗息高,直視,或口作五畜聲,癰止後,仍煩躁不安,失眠,口苦而幹,便秘,或咯痰膠稠,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