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茅
【性味歸經】辛,熱;有毒。入腎經。
【功效主治】
1.溫腎壯陽用於腎陽不足,陽痿遺精,畏寒怯冷,小便不禁,常配伍仙靈脾、菟絲子等。
2.祛寒濕,暖腰腎用於寒濕痹痛,腰膝冷痛,尤以兼有腎陽虛者為佳,常配伍仙靈脾、桑寄生等。
【用量用法】3~10克,水煎服或浸酒服。
【禁忌】陰虛火旺者忌用。
【按語】仙茅辛熱,燥烈性強,藥力峻猛,善補命門而壯陽起痿,除寒濕而暖腰膝,強健筋骨,為壯陽祛寒之峻品。
菟絲子
【性味歸經】辛、甘,平。入肝、腎、脾經。
【功效主治】
1.補腎益精用於腎元不足,陽痿,遺精,早泄,耳鳴,腰痛,尿頻,膏淋白濁,常配伍枸杞子、五味子等,方如五子衍宗丸;用於肝腎不足,衝任虛損,胎動不安,腰痛胎漏,常配伍續斷、桑寄生等,方如壽胎丸。
2.養肝明目用於精血不足,眼目昏花,視力減退,常配伍枸杞子、熟地等,方如駐景丸。
3.益脾止瀉用於脾腎兩虧,大便溏泄,常配伍補骨脂、山藥、黨參等。
【用量用法】10~15克,水煎服。
【禁忌】陰虛火旺,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者,均不宜服。
【按語】菟絲子性柔潤而多液,不溫不燥,補而不膩,入腎可補腎益精,入肝可養肝明目,入脾則益脾止瀉,為平補肝腎之良藥。
【類藥鑒別】菟絲子、補骨脂均能補腎助陽,但菟絲子作用和緩,助陽的功效較弱;補骨脂則助陽的功效較強,但無養肝明目的作用。
沙苑蒺藜
【性味歸經】甘,溫。入肝、腎經。
【功效主治】
1.補腎固精用於腎虛腰痛,遺精,早泄,小便不禁,常配伍龍骨、牡蠣、芡實等,方如金鎖固精丸。
2.養肝明目用於肝腎虧虛,頭昏目花,兩目幹澀,常配伍枸杞子、菊花、菟絲子等。
【用量用法】10~20克,水煎服。
【禁忌】陰虛火旺者忌服。
【按語】沙苑蒺藜性溫而柔潤,能滋補肝腎,功用與菟絲子相似而助陽的功效稍強,也是一味平補陰陽的藥物。
鹿茸(附:鹿角鹿角膠鹿角霜)
【性味歸經】甘、鹹,溫。入肝、腎經。
【功效主治】
1.壯元陽,益精血用於腎陽不足,陽痿,遺精,尿頻,男女不育,常配伍人參、熟地、當歸等,方如人參鹿茸丸;用於精血虧損,頭暈目眩,心悸怔忡,常配伍人參、熟地、阿膠等。
2.強筋骨用於肝腎不足,筋骨痿軟,或小兒發育不良,骨軟痿遲,常配伍熟地、山藥、五加皮等,方如加味地黃丸。
3.調衝任,固督脈用於衝任虛寒,白帶過多,崩漏不止,常配伍熟地、人參等,方如參茸衛生丸。
此外,尚可用治瘡瘍久潰不斂、陰疽內陷不起等證。
【用量用法】1~3克,研細末,1日分3次服,或入丸散。
【禁忌】陰虛陽亢或有內熱者忌服。
【按語】鹿茸稟純陽之質,含生發之性,血肉有情,能通督脈,溫養精血,為治療腎陽不足、精血衰虧之要藥,且又能強健筋骨、止血固帶,凡有陽虛之證無不宜之。
【類藥鑒別】鹿茸、附子、肉桂皆有溫腎助陽之功,然附子、肉桂辛熱剛燥,作用較速,溫裏祛寒力較強,兼以補陽,而鹿茸甘溫柔潤,作用較緩,補陽兼能生精血。因此三藥雖然都治腎陽虛之證,但附子、肉桂隻適用於腎陽衰微,陰寒內盛之證,而不適宜精血不足之證;鹿茸對陰寒內盛之證,功效不及附子、肉桂,但對腎陽不足兼精髓虧虛之證較為適用。
附:鹿角鹿角膠鹿角霜
1.鹿角性味鹹溫,入肝、腎經,熟用能補腎助陽,強健筋骨,常用作鹿茸的代用品,但效力較弱;生用則活血消腫,可用治瘡瘍腫毒、乳癰、瘀血作痛等證。用量5~10克,水煎服或研末服,亦可外敷。陰虛火旺者忌用。
2.鹿角膠性味甘鹹溫,入肝、腎經,功能補肝腎,益精血,止血,用治腎陽不足,精血虧虛,虛勞羸瘦,陰疽內陷,吐、衄、尿、崩、便血之偏於虛寒者。用量5~10克,烊化服。陰虛火旺者忌服。
3.鹿角霜性味甘微溫,功能補腎助陽,補力雖弱,但不滋膩,且有收斂作用,用治腎陽不足,脾胃虛寒,嘔吐食少便溏,女子帶下、崩漏;外用可治創傷出血,瘡瘍久不愈合。用量10~15克,水煎服;外用適量。陰虛火旺者忌服。
紫河車
【性味歸經】甘、鹹,溫。入肺、肝、腎經。
【功效主治】
1.補腎益精用於腎氣不足,精血衰少,不孕,陽痿,遺精,腰酸,頭痛,耳鳴,常配伍仙靈脾、鹿角膠、熟地等。
2.補氣養血用於氣血虧虛,消瘦乏力,麵色萎黃,產後乳少,常配伍黨參、黃芪、當歸等。
3.補肺定喘用於肺腎兩虛,呼多吸少的虛喘證,偏於虛寒者,配伍人參、補骨脂、蛤蚧等;偏於虛熱者,配伍天冬、黃柏、龜板等,方如河車大造丸。
【用量用法】3~6克,多入丸散劑。
【禁忌】陰虛火旺者不宜單獨應用。
【按語】紫河車為血肉有情之品,性溫而不燥,既可補肝腎,益精血,又可補陽益氣,凡陽氣不足,精血虧虛之證,皆可應用。
冬蟲夏草
【性味歸經】甘,溫。入腎、肺經。
【功效主治】
1.補腎助陽用於陽虛精虧,腰膝酸楚,夢遺,陽痿,耳鳴健忘,常配伍鹿角膠、龜板、杜仲等。
2.潤肺止咳用於肺陰不足,久咳虛喘,常配伍沙參、麥冬、五味子等;用於肺腎兩虛,喘咳短氣,呼吸短促,汗出少氣,常配伍黃芪、胡桃仁、蛤蚧等。
【用量用法】5~10克,煎服,或與雞、鴨、豬肉等燉服,也可入丸散。
【禁忌】有表證者慎用。
【按語】冬蟲夏草甘溫善補,能助陽益陰,入肺、腎二經,能滋養肺陰而止勞嗽,溫補腎陽而固腎精,其性補陰而不膩,助陽而不燥,是一味平補陰陽之藥。
蛤蚧
【性味歸經】鹹,平。入肺、腎經。
【功效主治】
1.補肺腎,定喘嗽用於肺腎虛喘,勞嗽咳血,偏於虛寒者,常配伍人參、補骨脂、五味子,方如人參蛤蚧湯;偏於虛熱者,常配伍貝母、杏仁、鱉甲等,方如蛤蚧丸。
2.補腎助陽用於腎陽不足,精血虧虛,陽痿,遺精,尿頻,腰膝酸軟,常配伍補骨脂、巴戟天、菟絲子等。
【用量用法】3~7克,水煎服;研末服每次1~2克,日2~3次。亦可用1~2對浸酒服。
【禁忌】風寒喘咳及有外邪實熱者忌用。
【按語】蛤蚧長於補肺益腎,尤能攝納腎氣而有較好的定喘作用,為治肺腎虛喘之要藥。因有溫腎助陽作用,亦可用治腎虛陽痿之證。習慣認為蛤蚧尾藥力較佳,尾不全者效力較差。
胡桃肉
【性味歸經】甘,溫。入腎、肺、大腸經。
【功效主治】
1.補腎助陽用於腎虛陽衰,腰痛酸楚,兩足軟弱,或妊娠腰背酸痛,常配伍補骨脂、杜仲等。
2.溫肺定喘用於肺腎不足之虛喘,常配伍補骨脂、蛤蚧等。
3.潤腸通便用於腸燥便秘,常配伍肉蓯蓉、當歸、阿膠等。
【用量用法】10~30克,水煎服。定喘宜連皮用,通便宜去皮用。
【禁忌】陰虛火旺、痰熱咳嗽及便溏者,均不宜服。
【按語】胡桃肉一般用作補益之品,用於補肝腎、強腰膝、斂肺定喘,隻是一種輔助的藥物。
杜仲
【性味歸經】甘,溫。入肝、腎經。
【功效主治】
1.補肝腎,強筋骨用於肝腎不足,腰膝酸痛,筋骨無力,輕者常配伍補骨脂、胡桃肉,方如青娥丸,重者常配伍附子、山茱萸、鹿茸等,方如十補丸;用於痹證日久兼肝腎不足之證,常配伍獨活、桑寄生、地黃等,方如三痹湯;用於肝腎虛寒,陽痿,尿頻,常配伍補骨脂、益智仁、菟絲子等。
2.安胎用於肝腎不足,胎動不安,妊娠漏血,常配伍續斷、大棗,方如杜仲丸。
此外,尚可用治高血壓病。
【用量用法】10~15克,水煎服。
【禁忌】陰虛火旺者慎用。
【按語】杜仲補肝腎而強筋骨,主要用於腎虛腰部酸痛,這是它的特長。至於又可用於胎動不安,也是由於肝腎不足、衝任不固所致者。
續斷
【性味歸經】甘、苦、辛,微溫。入肝、腎經。
【功效主治】
1.補肝腎,強筋骨用於腎虛腰痛,足膝痿弱,常配伍杜仲、木瓜等,方如續斷丸;用於風寒濕痹日久或肝腎虧虛,腰脊重痛,肢節疼痛,常配伍羌活、牛膝、威靈仙等。
2.安胎,止血用於肝腎虧虛,胎動不安,常配伍桑寄生、菟絲子、阿膠,方如壽胎丸;用於衝任失調,崩漏下血不止,月經過多,常配伍藕節炭、蓮房炭等。
3.活血理傷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常配伍桃仁、穿山甲等,用於筋骨折傷,常配伍製乳香、製沒藥、自然銅、骨碎補等。
【用量用法】10~15克,水煎服。
【按語】續斷既能補肝腎,又能行血脈,續筋骨,有補而不滯,行中有止之效,為補肝腎療傷之要藥。
【類藥鑒別】續斷、杜仲功效近似,然杜仲偏補,為治腎虛腰痛及固胎元之良藥;續斷通行血脈,乃跌打損傷、續筋接骨之良藥,相須為用,其效更著。
狗脊
【性味歸經】苦、甘,溫。入肝、腎經。
【功效主治】
1.補肝腎,強腰脊,祛風濕用於風寒濕痹日久致腰膝酸弱無力,疼痛時作,常配伍杜仲、牛膝、桑寄生等;用於肝腎不足,腰脊強痛,俯仰不利,常配伍補骨脂、巴戟天、山茱萸等。
2.補腎固攝用於腎氣不固,遺精,遺尿,小便失禁,帶下,常配伍菟絲子、金櫻子、芡實等。
【用量用法】10~15克,水煎服。
【禁忌】腎虛有熱,小便不利者,忌服。
【按語】狗脊補肝腎而強筋骨,治腰脊酸痛,與杜仲相近似;兼能祛風濕,治寒濕痹痛,又與巴戟天相近似,但杜仲補益肝腎的作用較佳,兼能安胎;巴戟天則柔潤而不燥,溫散風濕的作用較差。
骨碎補
【性味歸經】苦,溫。入肝、腎經。
【功效主治】
1.補腎用於腎虛耳鳴,耳聾,牙痛,常配伍熟地、牛膝;用於腎虛久瀉,常配伍山藥、補骨脂等。
2.療傷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筋斷骨折,常配伍自然銅、續斷等,方如接骨散。
【用量用法】10~12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
【禁忌】陰虛內熱及無瘀血者忌服。
【按語】骨碎補苦溫性降,能補腎而收浮陽,以治腎虛陽浮的牙痛、耳鳴;補腎又可強骨,活血善療損傷,而為傷科常用藥。
益智仁
【性味歸經】辛,溫。入脾、腎經。
【功效主治】
1.溫腎固精縮尿用於腎虛遺精,常配伍金櫻子、菟絲子等;用於尿頻,遺尿,常配伍山藥、烏藥,方如縮泉丸。
2.溫脾止瀉攝涎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吐瀉食少,常配伍黨參、白術、炙甘草、幹薑等;用於中焦虛寒,口多涎唾,常配伍黨參、茯苓、車前子,方如益智散。
【用量用法】3~6克,水煎服或入丸散。
【禁忌】陰虛火旺者忌用。
【按語】益智仁暖脾胃而和中,助腎陽而固下,用治脾腎虛寒等證,大都是取其固澀的特長。
【類藥鑒別】益智仁、補骨脂功效相似,均能溫補脾腎,用於遺精、尿頻、泄瀉等證,然益智仁偏於溫脾,止瀉攝涎之功較強;補骨脂偏於溫腎,故治腰膝冷痛、陽痿之力較佳。
第三節補血藥
熟地黃
【性味歸經】甘,微溫。入肝、腎經。
【功效主治】
1.補血用於血虛諸證,如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常配伍當歸、白芍、黨參等,方如補血湯;如心肝血虛,心悸,失眠,常配伍柏子仁、酸棗仁等。
2.滋陰用於腎陰不足,腰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常配伍山藥、山茱萸等,方如六味地黃丸。
3.生精補髓用於精血雙虧,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常配伍枸杞子、菊花、山藥等,方如杞菊地黃丸;用於精血不足,須發早白,常配伍製首烏、當歸等。
【用量用法】10~30克,水煎服。
【禁忌】脾虛食少、腹滿便溏、痰濕素盛者不宜服。
【按語】熟地甘溫能補,滋潤多液,入三陰經,既能補心肝血之不足,又能滋養腎陰,且能生精補髓壯骨,為滋補肝腎,培補下元之常用藥物。
何首烏
【性味歸經】苦、甘、澀,微溫。入肝、腎經。
【功效主治】
1.補肝腎,益精血用於肝腎不足,精血虧虛,頭暈眼花,須發早白,心悸失眠,遺精帶下,腰膝酸軟,常配伍枸杞子、菟絲子、當歸等,方如七寶美髯丹;用於血虛萎黃,常配伍當歸、熟地等,方如補血湯。
2.截瘧用於久瘧氣血虧虛,常配伍人參、當歸、陳皮等,方如何人飲。
3.解毒用於瘰鬁瘡腫,常配伍夏枯草、土貝母等;用於血虛風燥,風疹瘙癢,常配伍當歸、荊芥、防風等,方如養血勝風湯。
4.潤腸通便用於精血不足,腸燥便秘,常配伍當歸、肉蓯蓉、麻仁等。
【用量用法】10~30克,水煎服。補血益精宜製用,通便解毒療瘡宜生用。
【按語】何首烏既能益腎精,又能補肝血,澀可收斂精氣,且不寒不燥,補而不膩,為滋補良藥。
【類藥鑒別】何首烏與熟地均能補肝腎,益精血,後者又比前者為優,但熟地滋補太甚,易礙胃氣,首烏則性質溫和,不寒不燥,無膩膈礙胃之弊,又有通便解毒之效,是熟地所不及的。臨證急需滋補時,宜首選熟地,如長期緩補時,宜選用何首烏,二者亦常相須為用。
當歸
【性味歸經】甘、辛,溫。入肝、心、脾經。
【功效主治】
1.補血調經用於血虛頭昏心悸,目眩,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常配伍川芎、熟地、白芍,方如四物湯。兼有血滯者,可加桃仁、紅花、香附,偏於血虛氣弱者,可與黨參、黃芪同用。
2.活血止痛用於損傷、癰腫、瘀滯疼痛,常配伍赤芍、乳香、銀花,方如仙方活命飲;用於風濕痹痛,常配桂枝、細辛、赤芍等,方如當歸四逆湯。
3.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腸燥便秘,常配伍肉蓯蓉、升麻、枳殼等,方如濟川煎。
【用量用法】5~15克,水煎服。當歸身長於補血,歸尾長於活血,全當歸則補血活血,酒炒用能加強活血作用。
【按語】當歸甘補辛散,苦泄溫通,為血中之氣藥,既能補血,又能活血,且兼調經與行氣止痛之功,可用治一切血證,不論血虛、血瘀、血寒,或兼氣滯、疼痛、月經不調,以及外傷、瘡瘍,乃至痹證、腸燥便秘等證皆可配用。
白芍
【性味歸經】苦、酸,微寒。入肝、脾經。
【功效主治】
1.養血斂陰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常配伍當歸、熟地、川芎,方如四物湯;用於外感風寒,表虛自汗,常配伍桂枝、生薑、大棗、甘草,方如桂枝湯;用於陰虛盜汗,常配伍牡蠣、龍骨等。
2.柔肝止痛用於肝氣不和脅痛,常配伍柴胡、香附、川芎等,方如柴胡疏肝散;用於脾虛肝旺,腹痛泄瀉,常配伍防風、白術、陳皮,方如痛瀉要方;用於裏急後重,下痢腹痛,常配伍木香、檳榔、黃連等,方如芍藥湯;用於脘腹疼痛及四肢拘攣,常配伍甘草,方如芍藥甘草湯。
3.平抑肝陽用於肝血不足,肝陽上亢,頭痛頭暈目眩,常配伍生地、牛膝、代赭石等,方如建瓴湯。
【用量用法】5~10克,大劑量可用至15~30克,水煎服。平肝宜生用,養血斂陰宜炒用。
【禁忌】反藜蘆。
【按語】白芍苦酸微寒,入肝、脾血分,酸能收斂,苦涼泄熱,而有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之功,為治諸痛之良藥。
【類藥鑒別】白芍與當歸皆能補血、止痛,但白芍酸寒,長於斂陰平肝,緩急止痛,補血作用較弱;當歸甘辛而溫,長於調經活血,祛瘀止痛,補血作用較強。故血虛有熱或肝氣作痛之病,多用白芍;血虛有寒或瘀滯作痛之病,當歸常投。若歸芍相須,可增強補血養陰之功。
白芍與赤芍雖為同一科屬,然白芍養血平肝,長於斂陰;赤芍涼血活血,長於散瘀。故於補血、養陰及調經方中,常用白芍;於清熱涼血及活血祛瘀劑中,常用赤芍。
阿膠
【性味歸經】甘,平。入肺、肝、腎經。
【功效主治】
1.補血用於血虛諸證,常配伍當歸、黨參、黃芪等。
2.止血用於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各種出血證,常配伍生地、蒲黃、藕節等。
3.滋陰潤燥用於熱病傷陰,身熱心煩不得眠,常配伍黃連、雞子黃等,方如黃連阿膠湯;用於陰液虧損,虛風內動,手足蠕動者,常配伍生地、龜板等,方如大定風珠;用於燥熱傷肺,氣逆喘咳,幹咳無痰,常配伍麥冬、沙參、杏仁等,方如清燥救肺湯;用於肺虛火盛,喘咳多痰或痰中帶血,常配伍杏仁、馬兜鈴等,方如補肺阿膠湯。
【用量用法】5~10克,烊化衝服。止血宜蒲黃炒,清肺宜蛤粉炒。
【禁忌】脾胃虛弱,嘔吐泄瀉,痰飲內停及有表證者忌用。
【按語】阿膠甘能滋補,入肝經能養血,入腎經能滋陰,入肺經能滋潤肺燥,借其黏膩之性,可促進血凝,故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燥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