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早餐進食宜熱不宜冷
很多人一早就喝涼果汁或吃涼食物。直接飲用冷果汁,雖說可以提供蔬果中的營養成分及幫助清理體內廢棄物,但這樣做並不科學,因為人的體內的器官永遠喜歡溫暖的環境,身體溫暖,微循環才會正常,氧氣、營養及廢物等的運送才會順暢。所以吃早餐時,千萬不要吃涼食物,更不要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冰紅茶、綠豆沙、冰牛奶等冷食。
營養學家建議,早餐熱食,可以保護胃氣。胃氣並不單純指胃器官的功能,其中還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後天的免疫力、肌肉的功能等。早晨的時候,體內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呈現收縮的狀態,假如這時吃喝冰冷的食物,會使體內各個係統更加攣縮、血流更加不順。傷了胃氣的同時,也會損傷身體的抵抗力。
3.早餐食物宜稀不宜幹
很多時候,人們早上起床因各種原因不願意做飯,經常用麵包、糕點或餅幹充饑,其實,用“幹食”作為早餐會影響體力和腦力,導致身體抵抗力降低,極易患病。
清晨起床後,人的胃腸功能尚未由夜間的抑製狀態回複到興奮狀態,消化功能也較弱。此時吃一些缺乏水分的幹食,不但難以吞咽,也因早晨剛起時迷走神經興奮性較低,各種消化液分泌不足,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不利。另外,人在整夜中經過呼吸、毛孔、排尿等渠道,會消耗不少水分,清晨時已處於半脫水狀態,應及時補充水分。
早餐吃麵包、饅頭、糕點和餅幹等“幹食”時,最好能邊吃邊喝些水、豆漿或牛奶之類的液體,不僅有利胃腸消化,還能有效預防某些心腦血管疾病突發。
吃早餐的最佳時間
有些人早餐吃得很早,一方麵是為了趕著去上學、上班,另一方麵,年紀大的人習慣早起晨練,吃早餐的時間自然也就提前到了早晨五六點鍾,其實這樣並不好。有研究顯示,早餐吃得過早,反而不利於腸胃消化吸收。
醫學專家指出,在夜間的睡眠過程中,人體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休息,唯獨消化器官仍在消化吸收晚餐存留在胃腸道中的食物,到淩晨才真正進入休息狀態。如果早餐吃得過早,就會影響胃腸道的休息,使消化係統長期處於疲勞應戰的狀態,擾亂胃腸的蠕動節奏。
特別是老年人,胃、腸、胰的消化酶分泌減少,消化吸收及代謝功能下降,如果起得很早,又有晨練的習慣,起床後馬上吃早餐,勢必會影響胃腸功能,同時也對晨練不利。那麼吃早餐的時間應該在幾點最好呢?
一般來說,早餐與午餐的時間間隔應為4~5小時,所以吃早餐的時間在應該在早晨7~8點之間為好,因為這時人的食欲最旺盛。另外,如果早餐時間過早,那麼早餐和午餐之間就應加餐或者午餐相應提前,這樣一來就打破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規律,對人體健康也沒有好處。
早餐飲品有講究
生活中有不少人喜歡在早餐時喝點咖啡、牛奶等,那麼,究竟早餐喝什麼比較合適呢?
其實,早上喝什麼純屬個人習慣,不一定非要按照一定的標準,但值得一提的是,喝咖啡尤其是喝黑咖啡的時候,應先吃點東西,避免空腹飲用,否則易傷及腸胃。因為雖然早上喝咖啡或茶可以提神外,但對於很少喝這類飲品的人,腸胃易受到刺激,會影響排便,甚至造成便秘。
牛奶是天然食物中營養最全麵、比例最合適,且最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一種飲品。但是喝牛奶卻大有講究,方法不妥,營養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營養學家認為,喝牛奶最好不要加糖,否則,不但不易被消化吸收,還會滯留在消化道中,影響腸胃功能。牛奶可加熱,但不要煮沸。因為煮沸後,有的維生素會被破壞,而且牛奶中的鈣會形成磷酸鈣沉澱,不易被人體吸收。
早餐不要隻喝牛奶。正確的方法是,早餐先吃麵包、糕點等再喝牛奶,這樣會使營養更加均衡。同時,喝牛奶的同時不要吃巧克力,因為巧克力中的草酸會與牛奶中的鈣結合成草酸鈣,使鈣無法被人體充分吸收。當然,可以吃點新鮮蔬菜和水果。
此外,早餐前喝點熱水(約500毫升)對身體健康也有很大的助益。經過一夜睡眠,人體從尿、皮膚、呼吸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此時攝入的水分既可為身體補充水分,又可潤澤腸胃,幫助消化,對人體內器官還有洗滌作用,可幫助排除廢棄物,有助於改善器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