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勞”源自體質下降
隨著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市場競爭激烈,很多人出現精力支出過多、心理負荷過大等問題,肢體疲勞和精神疲勞已成為現代人群的普遍狀態。人們掛在嘴邊最多的是一個“累”字,如:累得不想說話,累得不想吃飯,累得見事就煩等等。人們常有這樣的感覺,一覺醒來疲勞依舊。還有不少人跟我講:“不知為什麼,對眼前的一切事情,總感到活著沒什麼勁!”有的人這樣形容自己的健康:“如果誰在我的健康大廈中抽出一塊磚,我會立刻垮掉!”……大家在“累”字麵前,總認為是工作付出的太多的結果。可誰也沒有往自己健康水平下降上想,特別沒有認識到這是自己的體質在下降!
我看一篇報道:來自上海全國新聞工作會議的消息,“中國新聞記者體質狀況不佳,工作緊張、壓力大,過勞死者平均年齡45歲”。
調查發現,慢性疲勞綜合征在城市新興行業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0%~20%,在某些行業中更高達50%,如科技、新聞、廣告、管理者、演藝人員、出租司機等。
在美國,慢性疲勞綜合征已與艾滋病一起被醫學界稱為“21世界人類最大的敵人”。在日本已出現大量被稱之為“過勞死”現象。
日本“過勞死”預防協會指出“過勞死”最青睞的幾種人:
①生活較好的人,特別是其中隻知透支健康不知保養的人;
②事業心極強的工作狂,無心關注自身健康的人;
③家族中有早亡史,但又自認為健康的人。
其實“現代疲勞綜合征”與“過勞死”的受害者大都是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中年人,他們總認為年輕時我熬得住,應該不成問題!事實上與正處於生理巔峰時期的20~30歲人群相比,中年人身體上許多能力的下降並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其中體質是最應該玻被關鍵的一點。
“過勞死”十大信號
日本“現代疲勞綜合征”、“過勞死”預防協會列出“過勞死”十大信號:
①“將軍肚”早現。30~50歲的人,身體大腹便便,又是高血壓、高脂血、脂肪肝、冠心病患者。
②脫發、斑禿、早禿。承受壓力的能力下降,精神緊張。
③頻頻去洗手間。如果你的年齡在30~40歲之間,排泄次數超過正常人,說明消化係統和泌尿係統開始衰退。
④性能力下降。中年人過早出現腰酸腿痛,性欲減退或男子陽痿、女子過早閉經,都是身體整體衰退的第一信號。
⑤記憶力減退。開始忘記熟人的名字。
⑥心算能力越來越差。
⑦做事經常後悔、易怒、煩躁、悲觀,難以控製自己的情緒。
⑧注意力不集中。
⑨睡眠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不解乏。
⑩經常的頭痛、耳鳴、目眩,檢查不出結果。
所謂“猝死”是指自然發生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它在我們的社會人群中並不少見。在成人發生的全部猝死中,心髒性猝死占80%以上。猝死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其臨床特征主要是突發意識喪失,大動脈搏動消失,在20~30秒後呼吸停止。猝死發生前可能有胸疼、氣急症狀,也可能毫無預兆就突然發生。
體質下降不隻是表現在肢體能力的下降,許多器官的水平也隨之下降,心髒的能力也是如此。美國有氧運動倡導者庫珀博士講過這樣一個例子:“一次飛行時,空中小姐剛剛將一位40歲手提兩個大包,大汗淋漓、麵色蒼白如紙的遲到者安置好,飛機就已開始滑行。這時空中小姐發現那位遲到者的座位紅燈閃爍,他的心髒出了問題。在所有的急救方法都用過後,一切毫無結果。”庫珀博士說:“如果他是一個有氧運動愛好者,他的心髒絕對可以承受這一切,也許至今健在……”
其實我們身邊由心髒問題而猝死的人也是非常多的,比如我國著名相聲演員馬季、日本前首相小淵、敘利亞總統阿薩德都是因心髒問題而猝死。近年來連續發生乘飛機猝死事件,北京的一名男性乘客在海口飛往北京的飛機上猝死。有關報道稱,這名乘客在登機前就已感到身體不適,雖然飛機在途中緊急降落武漢,但仍沒有挽回患者的生命。來自日本的報道說,每年都有不少中老年人因乘坐經濟艙出現死傷,平均年齡64歲。
庫珀博士說的這句話,講明了一個道理:運動可以改善自己的血液循環能力,能有效地改變心髒和血管承受力。因為人體有一種自我調節功能,就是說一旦心髒和血管接受刺激,就會進行對應性調節。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引入有氧運動的刺激,相信我們的心髒、腦血管會發生變化,血管的承受能力會得到提高。這就不會出現因為跑了幾步而出現心髒問題。
請你做一項自測,看看自己的心髒水平:
①近幾年從沒有從事過跑步鍛煉:是(3分)、斷斷續續(1分)、經常(0分)
②均速(每秒一階)爬十層樓:在3~5層需要休息(3分)、氣喘息息(1分)、輕鬆(0分)
③近幾年體重增加迅猛:20斤以上(3分)、10斤以下(1分)、沒變(0分)
④情緒:惡劣(3分)、不穩(1分)、正常(0分)
⑤睡眠質量:差(3分)、不好(1分)、正常(0分)
⑥中老年夜尿:多(3分)、一般(1分)、正常(0分)
⑦血壓:高(包含現用藥者)(3分)、不穩(1分)、正常(0分)
⑧血脂:超標(3分)、接近(1分)、正常(0分)
⑨血黏度:超標(3分)、接近(1分)、正常(0分)
⑩醫診:有心髒病(3分)、有問題(1分)、正常(0分)
看看你的累計得分:
20~30分:不用說,你的心髒品質隻能用一個字形容——“差”!
10~19分:品質偏“差”
5~9分:品質一般
0~4分:不錯
這10個測試項目,關鍵在後麵4項。如果出現問題,應及時診治。
如果你有鍛煉習慣,特別是進行心肺功能的鍛煉,相信你的心髒功能水平絕對一流,心髒的承受力也是絕對一流!
目前,代謝性疾病可以用“流行”來形容,僅僅是糖尿病患者,2003年北京公布的數字是占人口的10%以上,患病率比上世紀80年代升高了5倍以上,以中老年人為主。在單位裏,領導層患病率超過普通員工,成為許多人“因病退役”的主要病種之一。
在北京召開的一次國際糖尿病大會上,國際糖尿病聯盟主席在報告中明確指出,製服糖尿病的方法就是6個字:“少吃點,多動點。”
為什麼多“動”能幫助我們遠離代謝性疾病,因為運動能幫助我們維持體內的肌肉總量和質量。“人動肌闊,肌肉有量,代謝旺;肌肉無量,代謝滯;人滯多病。”多病多為糖尿病!
肥胖是“病”,這點大家不會有什麼懷疑。胖血大家很少聽說,它指的是血液的脂肪含量(血脂、血糖、膽固醇)超標。不論是胖人還是瘦人,都有可能胖血。瘦人要是胖血,危險程度更高。目前胖血人群要比肥胖人群比例更大。應該說,胖人、胖血都是人體中一種正常現象,關鍵是不能讓它們打破健康的平衡。
有人稱“胖血”是人體健康中的無聲“殺手”,它是降低血管功能、阻塞血管、降低血中含氧量等方麵的禍首;是心梗、腦梗、各類型血栓的根源;也是許多慢性疾病(糖尿病)的幫凶……許多常見病,如肝硬化、冠心病等,都可追溯到細胞脂肪含量過高所導致的細胞帶病運轉。
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的胖人迅速增加。當時,一家研究所向政府發出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肥胖問題會使美國經濟倒退十年。他們還警告說,美國人民因肥胖造成的慢性病,將在未來的二三十年使更多的人陷入病痛之中。
現今我國也同美國經濟發展初期一樣,富裕起來的人們為擁有口福而感到慶幸。他們狂吃猛喝、沒有節製地起居、不良嗜好、放棄體力活動等。這種情況更值得我們警惕。
脂肪代謝是生命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形象地說,脂肪代謝過程就像我們的“糧庫”,一個國家必須要有一定的糧食儲備以便急需。當我們平時吃得過多時,多餘的熱量會轉換成脂肪存入體內,一般是先存入血中,而胖人則是存入皮下。
脂肪不隻讓人肥胖,還堆積在細胞中,讓細胞老化、早衰,堵塞血管、箍住心髒。比如我國的糖尿病病人總數的90%為Ⅱ型糖尿病,很多並非因為遺傳,絕大多數患者都有著超常的體重。
所以,體重管理是每一個人必須嚴格做的事!當體質下降到一定程度時,平衡人體脂代謝的基礎也開始出現問題。可以通過增強體質的方法來控製體重,因為運動除了消耗熱量,對人體脂代謝能力的保持和改善更是起到關鍵作用。
現在很多人都不願去體檢,總是用“忙”來推脫。然而,很多自認為沒問題的人,體檢之後卻發現變成了一身多病。
“一身多病”等於健康上的“千瘡百孔”。每一種疾病對健康的影響就算是單一的,但若幹單一的因素相加,將使你健康風險進一步累積。
我們都知道,人體是一個極為複雜的係統,包括運動係統、循環係統、呼吸係統、消化係統、泌尿係統、感覺係統、內分泌係統、神經係統、生殖係統、造血係統,每一個係統對體能要求都不會相同。所以綜合體質的下降,就會導致“一身多病”。
我在這裏告訴大家,單一的某項運動可以有效改善某項健康指標。隻有全麵的體質改善,健康才會有全方位的收獲。
“城市疲勞綜合征”和“過勞死”與體質鍛煉過少有關。目前人們所遇到的“疲勞”可以稱之“假性疲勞”,這種疲勞與真正的疲勞無關,它是體質快速下降的結果。
慢性病與體質下降有關
醫學專家指出:諸如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腦中風、惡性腫瘤、消化性潰瘍、功能性退行性病變等等慢性疾病,都與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心理因素及個人行為密切相關。
當大家都在忙著“求醫問藥”時,卻發現慢性疾病並沒有在我們身邊消失!為什麼對症藥物成百上千種,慢性疾病卻顯得如此頑強?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也許就會發現,其實慢性疾病是人類生命活動的一種正常現象!
醫學統計告訴我們:慢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高發,在特定人群中多發。中老年階段又是體質快速衰退高峰,特定人群往往處於不良生活、工作模式之中,這僅僅是巧合嗎?事實上,醫學專家早就指出:慢性疾病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引發的生活方式疾病。
那麼什麼是生活方式疾病?
以5種“慢病”為代表的是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惡性腫瘤。慢性疾病與不良的行為方式:如膳食不合理、靜態的生活工作方式、缺乏運動、作息無規等有關。危害健康的其他行為如吸煙、酗酒、吸毒、性亂等有關的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都屬於生活方式疾病,所以說“慢性病是由自身的非良性行為造成的。”
“猝死”與“體質下降”有關
給大家看身旁的一些例子。焦裕祿同誌42歲因肝癌死亡,牛玉儒上任500天後因直腸癌死亡,科學家張保厚因肝炎死亡。企業家楊曼,54歲時是個什麼樣?滿臉滄桑,盡是皺紋,說他70歲都有人相信,這樣的臉形叫“麵無形”。男士隻要是下眼袋出來,上眼泡鼓起來,這個人一定會是心腦血管病。有錢不一定買到健康!看看我們身邊年輕的企業家,38歲的王均瑤,2004年11月因直腸癌死亡。上海的南敏,37歲突然頭暈、頭疼,沒有說出一句話就去世了。再來看我們身邊的藝人,傅彪患的是肝癌,高秀敏心髒病,馬季糖尿病,陳逸飛大口吐血而死亡。這些人不是沒有錢,他們身邊有保鏢,他們以為最大的安全是來源於防範別人對他的攻擊,但未想到危險來自於自身的健康。
來看我們身邊的這些年輕人,四川外語學院山東籍某22歲大學生突然乙型腦炎死亡,25歲華為公司的年輕職員乙型腦炎死亡。很多人都在做錯的一件事情是“我能熬夜”,熬夜相當於自殺,熬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體內會變得非常肮髒,引起的炎症,是沒有藥可治愈的。年輕也不是資本,我們心理健康出現什麼樣的問題?桑塔納集團總裁60歲退休時自殺,現在診斷是抑鬱症。25歲的某廠廠長說:“現實太殘酷了,競爭、追逐永無盡頭,我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尋求我的幸福和安寧。”當人們無法承受壓力時,便會想方設法了結自己。
這是流行在歐洲的一本非常著名的小說,名字叫《一個哭泣的案例》,一個非常優秀的人物在麵對鮮花、掌聲、金錢、榮譽時,已經膩了,膩的結果是到歐洲的原始森林生活。如果一個優秀的學生不想上學,周圍的全部人會束手無策,很多領導突然不幹了,很多年輕人突然放棄自己的事業,膩的時候是心理上出現一個障礙。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一扇希望之門,但當我們每一個人通過艱難創業,在走到自己的希望之門前,開啟時卻突然倒下,你倒下是因為什麼?是因為自己的健康出現問題。不合理的飲食、不良的嗜好,缺乏運動,作息無規律,心理不健康,更關鍵的是疏於健康管理。
我們身邊的一個領導,身高1.79米,體重102公斤,年輕時體重60公斤,血液、體質指標非常差,他說他有一個問題是非常能吃,過去我們有句話是“男的能吃,女的能睡就是福”。事實上男的能吃將來一定和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畫等號,女的能睡將來一定是老年癡呆症患者,不是我們想象的一個簡單的概念,過去的概念和現在的概念不能同日而語。有的人說每天沒有肉活不了,愛吃肉的結果是高發的癌症。更多的人說沒有時間鍛煉,有的人頭暈,脂肪肝、血壓上出現問題,很多人不把它放在心上。當你身體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健康走在非常危險的路上,造成健康出現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科學研究曾宣布:每個人的健康與壽命60%取決於自己;新醫學觀點認為:人是自身健康的設計師,而扼製衰退的手段很可能是簡單的,如走進運動場。
隨著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市場競爭激烈,很多人出現精力支出過多、心理負荷過大等問題,肢體疲勞和精神疲勞已成為現代人群的普遍狀態。人們掛在嘴邊最多的是一個“累”字,如:累得不想說話,累得不想吃飯,累得見事就煩等等。人們常有這樣的感覺,一覺醒來疲勞依舊。還有不少人跟我講:“不知為什麼,對眼前的一切事情,總感到活著沒什麼勁!”有的人這樣形容自己的健康:“如果誰在我的健康大廈中抽出一塊磚,我會立刻垮掉!”……大家在“累”字麵前,總認為是工作付出的太多的結果。可誰也沒有往自己健康水平下降上想,特別沒有認識到這是自己的體質在下降!
我看一篇報道:來自上海全國新聞工作會議的消息,“中國新聞記者體質狀況不佳,工作緊張、壓力大,過勞死者平均年齡45歲”。
調查發現,慢性疲勞綜合征在城市新興行業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0%~20%,在某些行業中更高達50%,如科技、新聞、廣告、管理者、演藝人員、出租司機等。
在美國,慢性疲勞綜合征已與艾滋病一起被醫學界稱為“21世界人類最大的敵人”。在日本已出現大量被稱之為“過勞死”現象。
日本“過勞死”預防協會指出“過勞死”最青睞的幾種人:
①生活較好的人,特別是其中隻知透支健康不知保養的人;
②事業心極強的工作狂,無心關注自身健康的人;
③家族中有早亡史,但又自認為健康的人。
其實“現代疲勞綜合征”與“過勞死”的受害者大都是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中年人,他們總認為年輕時我熬得住,應該不成問題!事實上與正處於生理巔峰時期的20~30歲人群相比,中年人身體上許多能力的下降並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其中體質是最應該玻被關鍵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