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體質決定健康(3 / 3)

“過勞死”十大信號

日本“現代疲勞綜合征”、“過勞死”預防協會列出“過勞死”十大信號:

①“將軍肚”早現。30~50歲的人,身體大腹便便,又是高血壓、高脂血、脂肪肝、冠心病患者。

②脫發、斑禿、早禿。承受壓力的能力下降,精神緊張。

③頻頻去洗手間。如果你的年齡在30~40歲之間,排泄次數超過正常人,說明消化係統和泌尿係統開始衰退。

④性能力下降。中年人過早出現腰酸腿痛,性欲減退或男子陽痿、女子過早閉經,都是身體整體衰退的第一信號。

⑤記憶力減退。開始忘記熟人的名字。

⑥心算能力越來越差。

⑦做事經常後悔、易怒、煩躁、悲觀,難以控製自己的情緒。

⑧注意力不集中。

⑨睡眠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不解乏。

⑩經常的頭痛、耳鳴、目眩,檢查不出結果。

所謂“猝死”是指自然發生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它在我們的社會人群中並不少見。在成人發生的全部猝死中,心髒性猝死占80%以上。猝死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其臨床特征主要是突發意識喪失,大動脈搏動消失,在20~30秒後呼吸停止。猝死發生前可能有胸疼、氣急症狀,也可能毫無預兆就突然發生。

體質下降不隻是表現在肢體能力的下降,許多器官的水平也隨之下降,心髒的能力也是如此。美國有氧運動倡導者庫珀博士講過這樣一個例子:“一次飛行時,空中小姐剛剛將一位40歲手提兩個大包,大汗淋漓、麵色蒼白如紙的遲到者安置好,飛機就已開始滑行。這時空中小姐發現那位遲到者的座位紅燈閃爍,他的心髒出了問題。在所有的急救方法都用過後,一切毫無結果。”庫珀博士說:“如果他是一個有氧運動愛好者,他的心髒絕對可以承受這一切,也許至今健在……”

其實我們身邊由心髒問題而猝死的人也是非常多的,比如我國著名相聲演員馬季、日本前首相小淵、敘利亞總統阿薩德都是因心髒問題而猝死。近年來連續發生乘飛機猝死事件,北京的一名男性乘客在海口飛往北京的飛機上猝死。有關報道稱,這名乘客在登機前就已感到身體不適,雖然飛機在途中緊急降落武漢,但仍沒有挽回患者的生命。來自日本的報道說,每年都有不少中老年人因乘坐經濟艙出現死傷,平均年齡64歲。

庫珀博士說的這句話,講明了一個道理:運動可以改善自己的血液循環能力,能有效地改變心髒和血管承受力。因為人體有一種自我調節功能,就是說一旦心髒和血管接受刺激,就會進行對應性調節。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引入有氧運動的刺激,相信我們的心髒、腦血管會發生變化,血管的承受能力會得到提高。這就不會出現因為跑了幾步而出現心髒問題。

請你做一項自測,看看自己的心髒水平:

①近幾年從沒有從事過跑步鍛煉:是(3分)、斷斷續續(1分)、經常(0分)

②均速(每秒一階)爬十層樓:在3~5層需要休息(3分)、氣喘息息(1分)、輕鬆(0分)

③近幾年體重增加迅猛:20斤以上(3分)、10斤以下(1分)、沒變(0分)

④情緒:惡劣(3分)、不穩(1分)、正常(0分)

⑤睡眠質量:差(3分)、不好(1分)、正常(0分)

⑥中老年夜尿:多(3分)、一般(1分)、正常(0分)

⑦血壓:高(包含現用藥者)(3分)、不穩(1分)、正常(0分)

⑧血脂:超標(3分)、接近(1分)、正常(0分)

⑨血黏度:超標(3分)、接近(1分)、正常(0分)

⑩醫診:有心髒病(3分)、有問題(1分)、正常(0分)

看看你的累計得分:

20~30分:不用說,你的心髒品質隻能用一個字形容——“差”!

10~19分:品質偏“差”

5~9分:品質一般

0~4分:不錯

這10個測試項目,關鍵在後麵4項。如果出現問題,應及時診治。

如果你有鍛煉習慣,特別是進行心肺功能的鍛煉,相信你的心髒功能水平絕對一流,心髒的承受力也是絕對一流!

代謝性疾病與體質下降有關

目前,代謝性疾病可以用“流行”來形容,僅僅是糖尿病患者,2003年北京公布的數字是占人口的10%以上,患病率比上世紀80年代升高了5倍以上,以中老年人為主。在單位裏,領導層患病率超過普通員工,成為許多人“因病退役”的主要病種之一。

在北京召開的一次國際糖尿病大會上,國際糖尿病聯盟主席在報告中明確指出,製服糖尿病的方法就是6個字:“少吃點,多動點。”

為什麼多“動”能幫助我們遠離代謝性疾病,因為運動能幫助我們維持體內的肌肉總量和質量。“人動肌闊,肌肉有量,代謝旺;肌肉無量,代謝滯;人滯多病。”多病多為糖尿病!

亞健康是體質下降的結果

所謂亞健康,指的是一個人的健康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醫院查不出什麼病症,但身體說不出的難受,不但軀體上出現不良症狀,還包括心理上的不良症狀。

據法國一項統計,約3/4(72%)的勞動者都聲稱感到工作緊張。其中很多人覺得那種緊張影響著工作效率和工作主動性,甚至導致抑鬱症。

在瑞士,社會公眾承認,工作緊張是一種職業病;

國際勞動局的調查結果更讓人吃驚:歐洲聯盟用於治療與工作有關的心理疾病的費用,已占國民總收入的3%。職工工作過度緊張,已成為導致企業運轉失常的一個主要因素。

亞健康人群的十大症狀分別是:高血脂症、脂肪肝、內外混合痔、乳腺增生(女性)、高血壓病、婦科疾病、肝功能異常、前列腺增生(男性)、各型鼻炎、宮頸刮片(1~2級)。其中高血脂症成為亞健康人的頭號殺手。

此外,冠心病、糖尿病、白內障等疾病也在不同程度地威脅著亞健康人群。

亞健康人群經常出現的問題主要有四方麵。

1渾身不適的問題

亞健康人群中的主要症狀就是全身肌肉關節的酸、軟、痛、麻,其中以中年女性居多。美國密歇根大學公布的一個報告指出,由於女性肌肉骨骼組織與男性不同,腕、肩、背、腿部更易受傷,是男士的2~8倍。

被專家稱為“時代富貴病”的肌肉骨骼疲勞綜合征,就是因為運動過少或是單一機械式負荷造成的。為什麼那樣多人的手腕在敲擊鍵盤時出了問題,運動員的手腕負重如此之大反而沒有問題?這就是是否鍛煉的結果。

2心腦血管問題

在亞健康人群中,心腦血管問題頭號危險因素。許多人忙起來什麼事也沒有,隻要一靜下來就出現心區痛、胸悶、氣短、心跳過速等現象,但心髒卻檢查不出問題。有些人在平臥或蹲位突然站起來,突然眼前發黑(視網膜缺血),甚至暈厥(腦缺血)現象。

人的雙腿肌力不隻解決行動問題,還要起著器官功能的輔助作用,比如將集於雙腿的血液壓回心髒。雙腿肌肉質量下降造成反射性壓力收縮力度下降。這種張力不足現象,使雙腿靜脈血管擠壓力度不夠,大量的血滯留在下肢,造成回心血流不足。在變換體位時眼前發黑、暈厥等現象,與雙腿肌力下降有著密切的關係。

3營養過剩是亞健康的幫凶

在解決溫飽問題之後,人們開始追求食品的營養。關心營養並沒錯,可怕的是大家總以為缺這缺那,誰也不關心營養過剩會怎麼樣。實際上,目前我國城市人群更應該關注營養過剩對健康的傷害!

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美國的營養學家就已經為國民的不良飲食習慣擔憂。1974年,美國平均每人日攝取熱量3350千卡,主要的熱量來源於蛋白質、油脂、穀物,還有大量的甜食。而此時隨著美國民眾生活舒適度的增加,體力支出的降低,攝入的熱量消耗不掉,就產生“熱量蓄積”現象,導致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等一係列疾病高發。

我們呼籲:必須改變膳食意識,注意吃進去的熱量與消耗的熱量是否平衡。必須有意識地減少高熱量食品的攝入,並且用主動的消耗方式來消耗多餘熱量。

4心理問題

其實一個人的心理承受力也與他的健康狀況有關,特別是與體質有關。

抑鬱症是當今社會心理問題之首,抑鬱症是一種現代社會病。美國的統計資料顯示,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人患過抑鬱症並為此就醫。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由於社會格局、人際關係、生活節奏等變化,被抑鬱症困惑的人也有明顯的增加趨勢。

抑鬱症簡單而言,指一種持久性的心境低落。這種心理疾病不僅使人情緒低落、減低生活和工作的質量,而且對健康產生許多不良影響。長期患有抑鬱症的人,神經內分泌係統調節紊亂,皮質醇激素和性激素分泌異常,抵抗能力降低,從而誘發胃十二指腸潰瘍、神經官能症、神經衰弱、失眠等疾病。他們易患感冒,女性容易月經紊亂,中年人可能加速衰老和動脈硬化,老年人容易出現腦中風、老年癡呆症、骨質疏鬆等症狀。

從心理行為上看,抑鬱症患者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行為方式,如不合群、不交流、自言自語、孤獨、懷疑一切、眼看一處發愣、攻擊最親近的人……此外,在抑鬱症患者中,還有約20%的病人已患上了引起抑鬱情緒的內科病,如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功能減退、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

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正確的認識和疏導。運動鍛煉成為患者擺脫心理陰影和恢複健康的關鍵。

胖人、胖血均與體質下降有關

肥胖是“病”,這點大家不會有什麼懷疑。胖血大家很少聽說,它指的是血液的脂肪含量(血脂、血糖、膽固醇)超標。不論是胖人還是瘦人,都有可能胖血。瘦人要是胖血,危險程度更高。目前胖血人群要比肥胖人群比例更大。應該說,胖人、胖血都是人體中一種正常現象,關鍵是不能讓它們打破健康的平衡。

有人稱“胖血”是人體健康中的無聲“殺手”,它是降低血管功能、阻塞血管、降低血中含氧量等方麵的禍首;是心梗、腦梗、各類型血栓的根源;也是許多慢性疾病(糖尿病)的幫凶……許多常見病,如肝硬化、冠心病等,都可追溯到細胞脂肪含量過高所導致的細胞帶病運轉。

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的胖人迅速增加。當時,一家研究所向政府發出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肥胖問題會使美國經濟倒退十年。他們還警告說,美國人民因肥胖造成的慢性病,將在未來的二三十年使更多的人陷入病痛之中。

現今我國也同美國經濟發展初期一樣,富裕起來的人們為擁有口福而感到慶幸。他們狂吃猛喝、沒有節製地起居、不良嗜好、放棄體力活動等。這種情況更值得我們警惕。

脂肪代謝是生命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形象地說,脂肪代謝過程就像我們的“糧庫”,一個國家必須要有一定的糧食儲備以便急需。當我們平時吃得過多時,多餘的熱量會轉換成脂肪存入體內,一般是先存入血中,而胖人則是存入皮下。

脂肪不隻讓人肥胖,還堆積在細胞中,讓細胞老化、早衰,堵塞血管、箍住心髒。比如我國的糖尿病病人總數的90%為Ⅱ型糖尿病,很多並非因為遺傳,絕大多數患者都有著超常的體重。

所以,體重管理是每一個人必須嚴格做的事!當體質下降到一定程度時,平衡人體脂代謝的基礎也開始出現問題。可以通過增強體質的方法來控製體重,因為運動除了消耗熱量,對人體脂代謝能力的保持和改善更是起到關鍵作用。

“一身多病”與“體質”下降有關

現在很多人都不願去體檢,總是用“忙”來推脫。然而,很多自認為沒問題的人,體檢之後卻發現變成了一身多病。

“一身多病”等於健康上的“千瘡百孔”。每一種疾病對健康的影響就算是單一的,但若幹單一的因素相加,將使你健康風險進一步累積。

我們都知道,人體是一個極為複雜的係統,包括運動係統、循環係統、呼吸係統、消化係統、泌尿係統、感覺係統、內分泌係統、神經係統、生殖係統、造血係統,每一個係統對體能要求都不會相同。所以綜合體質的下降,就會導致“一身多病”。

我在這裏告訴大家,單一的某項運動可以有效改善某項健康指標。隻有全麵的體質改善,健康才會有全方位的收獲。

改變適應壓力的能力

很多人覺得現在壓力太大。但是我告訴你,這個社會的發展,不可能因為你說壓力大而降下來。社會發展速度還在往上漲,我們一直提倡改變自己適應社會壓力的能力,是緩解壓力的最重要的手段,而絕不是說我把外界壓力撤掉了,我的壓力自然就好了,不是那個概念。

這裏我舉一個例子,有一個人的健康出現了問題,醫生診斷說因為壓力過大,最後出現了嚴重的心理障礙。結果那個人活得怎麼樣?接電話,接電話沒有壓力吧。我告訴大家,兩個月之後他走上了跳樓的絕路。我們說把壓力撤到零的時候,為什麼他還走上這麼一條路?我告訴大家,即使把工作壓力撤到零,該出現問題還是出現問題。因此,最關鍵的一件事情,就是改變自己適應壓力的能力,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學會積極休息

另外一個,我希望大家獎勵自己,學會獎勵自己。我褒獎自己的做法就是,我一定要做件什麼事情,我可能打一場球,打一場籃球。或者我很鬱悶、特別煩,我會打一場保齡球。一球打下去,十個瓶子倒的瞬間,人的感覺特別好。也就是說當給自己一個額外刺激的時候,人的應激素就會化掉。我去跑步,去爬山,或者我每年定期跑馬拉鬆。我跑馬拉鬆不是為了顯示能力,對我來講這是一年當中最大的調節。因為跑馬拉鬆很辛苦,所以我不一定跑全程,但是不能低於30公裏,我很多時間都跑全程了。第二天怎麼樣所有人都驚了,沒有什麼反應,現在又來工作。這就是我對自己的調節和獎賞。

調節自己時最好是不想任何事情,首先是不要睡覺,睡覺是給自己最壞的獎勵。更不要吃大餐,本身你已經有毒,再吃大餐有毒。這時候體育是最好的獎勵。

保護我們的內環境平衡

我們都知道人體內環境水平是維持生命平衡的重要環節,但是關鍵的是,要知道是什麼東西在破壞我們的內環境平衡!

涉及人體內環境的外部因素有環境汙染、社會壓力加大和生活節奏的變化等,而更關鍵的是我們錯誤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比如很多人說“開夜車”或“沒有時間運動”,很多人因工作忙而“砍掉”自己的睡眠時間或運動時間。這不僅會帶來體質下降,還會使人體內的髒器受損,如腎髒的損傷就是一個不能不關注的問題。

從腎髒功能上看(從腎生理的角度,女性本身就低於男性),白天腎髒在為維持人體內的水平衡而工作著。而到夜裏深睡時,人體內的所有器官都休息了,腎髒還要全力去工作,因為腎髒在高速清理人體內在白天所代謝下來的副產物(俗稱“體內垃圾”)。如果人不按規律去休息,腎髒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處理人體中的代謝產物,全身的代謝產物所形成的累積,將使所有器官在“肮髒”的環境下工作。這種肮髒環境就是人體內環境不平衡的表現,它會使更多的器官受損,同時腎髒所受的衝擊也會增大。因此,喜歡熬夜的人或運動過少的人,總感到身心疲憊、麵色不好(如多“痘”現象)、頭暈、耳鳴、情緒不穩定……

因此,每個人都不能忽視人體內環境的平衡問題!切記,再忙也不能砍掉自己的睡眠及運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