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快樂有氧健身走(1 / 3)

第五章快樂有氧健身走

走——說起來誰都會,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怎麼正確地走。同時有相當多的人忘了走對我們身體的影響。

今天我們告訴大家走與不走,走多還是走少,走得對與不對,健走還是遛遛彎,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走與不走大不同

社會的高速發展為大家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出門有車(騎車、乘車),上下樓有電梯……更多人麵對著靜態的工作、生活方式。當人們似乎習慣這一切,盡可能地少用雙腿時,誰會想到社會文明病撲麵而來……

一位從事辦公室工作的人說,她每天走路隻有幾百步,反而感覺累得要死,不管怎樣去吃、補、睡還是無濟於事。我告訴她:你身體中缺的不是這三樣,缺的是“走”!

人什麼時候都不能離開走,它是維係健康狀態的有效手段。對於亞健康的人群,走可以活動筋骨、緩解壓力、調血除瘀;對病人來說,治療之外第一個要求就是你必須走起來。

“動”字主宰著生命中的一切。當我們靜靜地觀察自己時,就會感到生命的“內動”與“外動”。比如:

血液隻有在心髒搏動和肌肉收縮的“內動”下,才會沿著血管流動。而人在最簡單的走中,增加了肌肉收縮的總量,可以使血液的流動更有質量。

呼吸由胸闊牽動著肺,完成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換。而人在走路時增加了呼和吸的總量,使血液中含氧量增加。

聲光信號刺激神經衝動而形成人的感覺。而人在“走動”中,感覺變得優秀,變得耳聰目明。

發熱是人體運動時調動整體運行能力的表現。而人在走路時,體溫發生明顯的變化。這種調節使人的免疫能力增強。

胳膊腿的“動”,我們感覺得到。但生命中還有許多我們看不到、聽不到,甚至是感覺不到的“動”,與胳膊腿的“動”息息相關。比如心跳、呼吸、血液流動、細胞生長、代謝、衰老、思維;所有髒器無時無刻的運轉;人的生命防禦和修複。而胳膊腿的動,有助於生命中所有的動……

為什麼前人將“活”和“動”字結合在一起?就是告誡大家:生命中的一切在“動”中而“活”,隻要“活”著就要“動”。要想“活”得好,就必須要“動”得好!

然而生命中的“動”必須質量。如:魚雖有骨有肉,但無鰭無尾則無法成“遊”;鳥的飛行取決於胸肌之力。人的生命也是一樣。人可以沒有手腳,不可無頭;但手腳的勤動可以健腦。生活中手足殘損不一定危害生命,但如果髒器殘損,則生命難保;而手腳勤動則可以使髒腑強壯。所以,運動鍛煉給人提供了增強體質、優化體能的手段。“動”是生命之本,運動鍛煉是塑造我們健康的關鍵!

“走”是一把開啟健康的鑰匙

古人說:“可疾步者,腿必健。”這句話告訴我們兩點:第一、能“快走”的人,腿腳肯定非常好;第二、“走”可以強健雙腿。

每走一步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每走一步,至少可推動人體50%的血液有效流動起來,因為人體50%的血(除臥姿外)集於人的下半身。可想這是多麼有效的“活血化瘀”。

每走一步,至少可擠壓人體50%的血管,因為人體50%的血管集於人的下半身。所以走是最簡單的血管體操,有保持血管彈性、平衡血壓之效。

每走一步,至少可運動人體50%的肌肉,因為人體50%的肌肉集於人的下半身。所以走有保持肌肉總量之功,可以遠離糖尿病、降低糖尿病的傷害。

每走一步,至少可鍛煉人體50%的骨骼,因為人體50%的骨骼集於人的下半身。所以多走骨健。

每走一步,至少可按摩人體50%的經絡,因為人體的肝、膽、脾、胃、膀胱、腎六條經絡由腿而生。

每走一步,至少可鍛煉人體50%的神經……

走對人的健康影響不止於此,人體告訴我們:人不能不走,能多走絕不少走!

健走幫助人體能量收支平衡

當大家欣然接受現代社會美食+舒適的恩賜時,卻沒有料到這是“胖人時代”的開始。體重超標問題讓大家開始意識到,我們的能量消耗模式太少了。

中國人非常注重營養,平時每餐都在關心營養,周末還要改善一下。但大家從不關注營養過剩問題。營養過剩讓我們變胖,讓代謝性疾病高發。

為了降低肥胖的傷害,希望大家在毫不吝嗇去吃的同時,更要毫不吝嗇去走!因為走是幫助我們維持能量平衡的最簡便易行的方式。

走——幫助我們“打掃血液衛生”

現今我們身邊“三高”(高脂血、高血黏、高血糖)的人群猛增。

說到講衛生,大家肯定想的是:要去洗澡,換幹淨的衣服,打掃家庭衛生等。但大家未必想到,我們也應該打掃一下自己的“血液衛生”。

適度控製飲食+有氧運動(走)=打掃血液衛生

隻要你去健走,就可以把血液中的血糖迅速消耗掉;如果走得距離長一點兒,它不但可以消耗血液中當前的熱量,還可消耗積累的熱量(如血脂等),而且也會使人體內的脂肪總量大幅度下降。這就是參加走步運動的好處。

走好每一步,走得有質量

在現代生活中,“走”創造了很多健康上的奇跡。通過走,很多人血壓正常了,糖尿病得到穩定控製,心髒慢慢康複……為什麼走有這麼神奇的效果?我們應該對“走”進行重新地理解。

“走”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再熟悉不過。而熟悉的東西卻往往被忽略。人們在走步過程當,很多習慣都有問題,一些不當的習慣性動作,會帶來更多健康問題。比如說行走的姿態,走路時的用力模式,包括走步的目的等等,都可能出現問題。

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一個概念,就是重新理解走步。也就是說,你的每一步應該怎麼走。當你按照我們的方法去走的時候,你會發現走步真的很神奇。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無法用過去的觀念衡量的。

有氧健身走最有效

今天我們教給大家的走就叫做“有氧健身走”。

1有氧健身走的身姿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很多人走路時彎腰駝背的身影。這樣的走路姿態後患無窮,尤其是對脊柱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正確的姿勢應該是挺胸抬頭,身體挑直,四肢配合,協調用力。每一步都應向高走,盡可能調動更多的肌肉和骨骼參加進來,同時注意手臂的有效擺動,讓全身都來參與走步。這樣會使人走得更協調,更穩健,給人的感覺也不再軟弱無力,而是身形矯健,精神抖擻。

走姿是健走的基礎,沒有一個正確的姿態,健走就無從談起。當你習慣了,也就成了自然。希望每位朋友用正確的走姿,邁出有氧健身走的第一步。

2有氧健身走的節奏

很多人在走步的時候沒有節奏,而是很放鬆地走。這種“放鬆”對於我們的健康而言,可以說收效甚微。

健走要注意節奏。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我們在走的時候,心裏要唱著一首歌,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這首歌的節奏和節拍真可謂是為走步而設計。當我們在唱著這首歌走步的時候,會感到身體的運動非常富於節律,整個人的感覺也是“雄赳赳,氣昂昂”的。用這種方法走半個小時,將使我們全身的骨骼、肌肉得到充分有效的鍛煉,給身體帶來的刺激遠遠比那種放鬆地溜達兩個小時更為有效。

有氧健身走的“三個定”

要想通過走步來鍛煉身體,必須記住“三個定”,它們對鍛煉身體非常關鍵。

第一,就是要“定時”:很多人的鍛煉時間是隨機的,早晨起來有時間就去走一走,晚上有時間就去散散步。這種沒有規律的鍛煉效果甚微,對於不定時鍛煉,我們的身體很難產生記憶。科學證明,最佳的鍛煉時間應是下午3點到晚上9點。所以健走鍛煉最好在這一時間段內,選一個固定的時間進行。到這個時間你就走,身體就會記下來這種行為模式,這對控製血壓、調節血脂、降低血糖、改變血液粘稠以及改善紅血球的質量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就是“定量”:所謂定量,就是說不能今天走3公裏,明天走1公裏,今天走20分鍾,明天走30分鍾。這樣沒有規律的走也不能讓鍛煉發揮最大的效能。所以我們在健走鍛煉時,最好確定一個量,每天就走這麼大的量。這樣給身體帶來的鍛煉刺激是非常準確的。

第三,就是強度要固定:不能今天溜達,明天散步,後天有勁兒了就去快走。這樣的效果是非常不好的。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每天用相對固定的強度去健走。

功能性健走是針對身體不同部位、不同係統設計的鍛煉方法。它是對普通健走鍛煉的一種補充。如果能將不同的功能性健步走方法融進日常的健走鍛煉中,就能收到良好的的效果。因此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不同的功能性健步走鍛煉。有針對性地進行鍛煉是聰明的選擇。

大步走練心髒

第一個內容叫做大步走,大步走是有效鍛煉心髒的手段。

1健身功能

步幅在有氧健身健步走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人的步幅是自然步幅,也就是說,是生活習慣了的步幅。“大步走”,就是要改變平時走路的習慣,給身體一個新的刺激。讓我們的身體在新的動態環境中,得到新的鍛煉。

大步走看起來非常簡單,好像隻是步幅加大了一點,但肌肉的用力模式將因此而改變。就是說,當邁出一大步時,兩腿肌肉用力就增大了許多,雙臂的擺動更為強勁。因此大步走比健步走的運動強度有所增加,可以加快血液循環的速度,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心肺功能。大步走也增加了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肘關節、肩關節的活動強度,讓這些部位的肌肉、韌帶、肌腱更強健,更加富有彈性。

大步走的要點是先把手擺出來伸直,把步子跨出去。每走一步的時候,重心要下來,要點就在於把動作拉得很大。這個動作做完以後,你會獲得五大好處:第一,肌肉、骨骼參與量大。第二,身體能量消耗大。第三,全身血管開放量大。第四,全身的血流量大。第五,神經係統參與量大。

我給大家一個建議,希望大家從今天開始,為了自己的健康,多多欺負兩條腿。怎麼叫欺負,剛才我們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每一步下去那個感覺,走五百步你知道是什麼感覺嗎,腿酸酸的。第二天你會發現腿一大堆疼出現,這就告訴你它的鍛煉價值非常高。

這個動作千萬不要快,快了沒有價值。平時走的時候,你會發現手很脹,這是因為手回心血很困難。如果你把手擺起來,將使上肢血管裏的血液迅速回心。所以大步走的時候,你把手擺起來,心髒會感謝你。

2具體做法

確定適合自身的步幅

大步走最關鍵的是確定步幅。由於每個人情況千差萬別,所以步幅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步幅的加大對鍛煉效果有一定影響,但步幅也不是越大越好。

尤其是初練者,步幅過大容易拉傷肌肉和韌帶,因此應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你可以用下麵的簡易方法尋找自己的步幅。

確定平時的自然步幅:在鞋底沾少許水,在路麵上行走。在潮濕的腳印上作上標記並測量出具體數據;

在自然步幅前加上10厘米,並做出標記,測量出加大後步幅的具體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