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新編五禽行(1 / 2)

第六章新編五禽行

五禽戲是一種中國傳統健身方法,也是流傳時間最長的健身方法之一。據說五禽戲是由漢代名醫華佗模仿熊、虎、猿、鹿、鳥5種動物的動作創編而成的,是集防病、治病、延年益壽於一體的醫療氣功。但也有人認為華佗是五禽戲的整理改編者,在漢代以前已經有許多類似的健身法。華佗所創五禽戲在西晉《三國誌·華佗傳》中有文字記載,並無動作圖解。真正圖文並茂的五禽戲則出現在南北朝時期名醫陶弘景的《養性延名錄》裏。

五禽戲

“五禽戲”最初的動作主要是模仿虎的撲動前肢、熊的伏倒站起、鹿的伸轉頭頸、猿的腳尖縱跳、鳥的展翅飛翔。虎走陰屬腎,行膀胱屬陽,陰陽平衡防治疾病,練虎的時候,瞪起眼睛來加強腎髒的鍛煉。鹿主肝,肝髒有毛病,它能起作用。鹿的目光斜視,就像偷著看人,斜視作用於肝髒,叫疏通肝氣,調理肺氣。猿屬火,主心髒,對心神起作用。猿的動作閃展騰挪靈活眼,對心髒有較好效果。熊屬土,主脾胃。特別是練搖臂熊、晃臂熊的時候,對胃酸、胃痛、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毛病,起到輔助治療作用。鶴的目光是環視,它的作用在肺。在做動作的時候,比如做平飛鶴,一抬,五髒六腑都起來,一落,全都恢複原狀,這一張一弛,一開一合,內髒特別是肺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所以,它是一種動靜兼備、剛柔並濟、內外兼練的仿生功法。

五禽戲鍛煉要做到: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呼吸均勻,形神合一。練熊戲時要在沉穩之中寓有輕靈,將其剽悍之性表現出來;練虎戲時要表現出威武勇猛的神態,柔中有剛,剛中有柔;練猿戲時要仿效猿敏捷靈活之性;練鹿戲時要體現其靜謐恬然之態;練鳥戲時要表現其展翅淩雲之勢,方可融形神為一體。

常練五禽之戲,可活動腰肢關節,壯腰健腎,疏肝健脾,補益心肺,從而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1982年,衛生部、教育部和國家體委發出通知,把五禽戲等中國傳統健身法作為在醫學類大學中推廣的“保健體育課”的內容之一。2003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把重新編排後的五禽戲等健身法作為健身氣功的內容向全國推廣。

新編的五禽行,則是在原有五禽戲的基礎上,將健身走與五禽形態結合而來。更適合現代人的健康問題,比如亞健康,頸椎病,腰椎問題等,通過練習五禽行可有效達到緩解和治療的作用。

虎行——虎步巡風身沉穩

動作要領

身體站直,兩隻手像虎爪一樣放在身體的兩側。出左腳,然後身體以腰為軸向左轉,同時雙手下按、身體下蹲,雙腳成小弓步狀。隨後起身、身體轉正、雙手起來,然後出右腳。身體右轉,重複剛才的動作。

動作要求

①虎爪:五指張開,虎口撐圓,第一、二指關節彎曲內扣;手和手指要盡量用力,使整個手部,尤其手背都有緊繃感。

②身體下按轉動時,雙腿要成弓步狀,但不要下蹲太多,同時上身要保持直立,不要歪扭,重心要放到雙腳中間。

③整個動作要有力度,以全身都感到緊繃為標準。

練習意義

虎步利腰。對單一的腰部活動模式所導致的腰部不適有非常好的緩解作用。可減少脊椎骨、椎間盤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可以提高腰大肌、腰骶肌、髂腰肌、腹肌的肌肉質量。對腰肌勞損、椎間盤滑脫有一定治療作用。

鹿行——鹿兒銜草益延年

動作要領

站直,雙手中指、無名指彎曲,其餘三指張開,呈鹿角狀,放於胸前。左腳向斜前方邁出一步,然後上身向下、向前壓,使雙手沿左腿向下拉伸至左腳腳麵,下壓時保持挺胸蹋腰。緩緩起身回到站立動作,然後向斜前方邁右腿,重複此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