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不宜補充太多的蛋白質,每天雞蛋可吃1~2個(每天還是每周)。對於高血脂、高膽固醇的老人,吃一個蛋黃就行。碳水化合物不宜攝入太多,1~2兩足夠,最好多吃雜糧如全麥饅頭,喝一杯豆漿或一碗小米粥。早餐必須有蔬菜,水果可作為加餐用。
上班族因為還要上班,再加上晨練後體力的消耗,所以早餐一定得吃好,多攝入蛋白質食物。雞蛋1~2個,雞腿、瘦肉可適當吃一點,一些雜糧饅頭或全麥麵包也可適當吃點,另外加一份蔬菜、一杯牛奶,提供人體必需的能量。
上班族平時戶外運動的機會很少,下班後喜歡去健身房,此時也快到吃飯時間了,可補充適量碳水化合物,如一個玉米棒、一杯牛奶。但健身前不宜吃得太多,過飽後劇烈運動對腸胃不好。
正在減肥的朋友不要吃過於油膩的食物。饅頭、米飯等碳水化合物類的食物一定要吃,但不宜超過1兩,半兩就足夠了。蔬菜要吃涼拌的,喝一碗雜糧粥,吃一片雜糧麵包。攝入少量蛋白質,如適量清蒸魚或幾片牛肉。
據研究,人們在運動中消耗的主要是礦物質、水和脂肪。運動後產生的饑餓感,不一定是真正的饑餓,而常常是口渴,這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補充液體。喝些水或果汁,這樣既補充了失去的礦物質和水,也填滿了胃,可以抑製過於旺盛的食欲。之後如果還感到饑餓,就可以坐下來平靜地進食,可以吃些平時愛吃低熱量食品,以不感到飽脹為原則。這樣,既能補充運動中消耗的東西,又不會使失去的多餘脂肪很快回到體內,從而保持健美的身材。
晨練前
不宜吃東西。老年人可以喝杯蜂蜜水,提供能量。中年人及年輕人,早晨起來可先吃一些水果,提供一些能量,再去鍛煉。
晨練後
晨練的人,食物中的熱量應當高一點,因其消耗的熱量需要通過食物來補充。
食譜為0.5~1兩雜糧饅頭或兩片全麥麵包、一份時令蔬菜(以粗纖維的蔬菜為宜)、一碗雜糧粥或一杯豆漿。
晚餐
蛋白質高的食物應當適量,不宜吃得過多,睡前喝杯牛奶。
多吃堿性食物
人類的食物可分為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酸性食物通常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含有成酸元素較多,在體內代謝後形成酸性物質,可降低血液、體內的ph值。蔬菜、水果等含有k、na、ca、mg等元素,在體內代謝後生成堿性物質,能阻止血液向酸性方麵變化。所以,酸性的水果都為堿性食物而不是酸性食物,雞、魚、肉、蛋、糖等味雖不酸但卻是酸性食物。
英國一位病理學家經過長期研究指出:隻有體液呈弱堿性,才能保持人體健康。人在健身運動後感到肌肉、關節酸脹和精神疲乏,其主要原因是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被大量分解,在分解過程中產生乳酸、磷酸等酸性物質,這些酸性物質刺激人體組織器官,使人感到肌肉、關節酸脹和精神疲乏。此時若單純食用富含酸性物質的肉、蛋、魚等,會使體液更加酸性化,不利於疲勞的解除。而食用蔬菜、甘薯、柑橘、蘋果之類的水果,可以消除體內過剩的一般酸,降低尿的酸度,增加尿酸的溶解度,減少酸在膀胱中形成結石的可能。
所以,人在健身運動後,應多吃些堿性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製品等,以保持體內酸堿度的基本平衡,保持人體健康,盡快消除運動帶來的疲勞。
進食時機因運動的時間和食物的種類而不同。共同的原則是:吃進去的食物可以在運動過程中提供充足的營養和能量,而不至於在運動過程中造成腸胃道不適。
高蛋白或是高脂肪的食物需要長一點的時間才能消化,一般而言,正常一餐的食物約需要3~4小時的消化時間,才不至於在運動中感到腸胃不適,分量較少的一餐約需2~3小時,少量的點心隻需一小時。這些情形依照個人在運動時對胃中食物的感覺不同而有差異。
如果你在運動時對胃裏的食物很敏感,少量的食物就會令你感到飽脹不適,你就需要讓食物有更長的時間消化。
從事身體上下震動比較大的運動,例如籃球、跑步等等,對胃內的食物通常比較敏感,少量的食物可能就會令人感到不舒服,這就需要在比賽更早前進食,或是減少食物的攝取,以減輕這些症狀。一般而言,身體震動比較小的運動,例如自行車和遊泳,不會受到胃中食物的影響,對於進食的時間和食物的選擇有必較大的彈性。
沒有任何一種食物或是任何的進食時間表可以適合每一個人,大家需要在練習時實際體驗,找出最適合最有效的食物和進食的時間。
人體大部分是水組成的。因為人的肌肉、大腦、血液和汗液大部分都是由水組成的。當你無法得到充足的水分時,身體就不能正常運作:你將無法清晰思考,還會失去耐力,產生心跳困難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