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中注意呼吸節奏,中長跑時合理分配跑速,避免呼吸肌疲勞或痙攣。
夏季運動時要適當補充鹽分,以免水鹽代謝失調。
老師對學生原有疾病應有一定的了解,勸其早就醫,在治愈前應避免高強度體育活動。
運動中出現腹痛不應驚慌,應當減速慢跑,加強深呼吸,調整呼吸和運動節奏。用手按壓腹痛部位,或彎腰慢跑一段距離,一般腹痛可以減輕或消失。如腹痛持續或者腹部摸上去呈木板狀,可能有腹膜炎體征,應緊急送醫院診治。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處方
糖尿病是由於體內糖、蛋白質、脂代謝紊亂而造成的一種慢性病。
而合理的運動,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症狀:
因為通過運動,可以抑製肌肉對糖的利用;
通過運動,並可以促進局部血流增加,使胰島素在深度較低的情況下就能保持較正常的血糖代謝,從而使紊亂的糖代謝得到改善。
運動療法適合輕度及中度II型糖尿病及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臨床觀察表明:進行30分鍾的活動後,血糖可降低12~16%並可減少胰島素的分泌量減輕胰島的過度負擔從而提高臨床療效。
運動療法的形式多種多樣,比如步行、慢跑、遊泳、太極拳等。
步行
患者可根據自身的情況任選1~2項,其中步行是國內、外最常用的,應作為首選。每次散步30分鍾,每日兩次。(糖尿病患者經6小時的徒步旅行後,血糖可降低60毫克升。
平時在家裏,糖尿病患者也可作運動練習
方法一:踮腳尖。將手扶在椅背上踮腳尖(左右交替提足跟)10~15分鍾;
方法二:爬樓梯。上樓梯時,背部要伸直,速度要依體力而定;
方法三:坐椅運動。屈肘,兩手叉腰,背部挺直,椅上坐、立反複進行,時間以自己體力而定;
方法四:抗衡運動。雙手支撐在牆壁上,雙腳並立使上體前傾,以增加肌肉張力,每次支撐15秒左右,做3~5次;
方法五:床上運動。平躺床上,將腳抬高(可用棉被或枕頭將腳部墊高),等腳發麻時再慢慢坐起來,如此反複。以上五種運動形式,可任選其一,也可交替進行。
糖尿病患者運動,應盡量選擇中低強度的運動,即達到適度出汗、肌肉有略微酸脹的感覺,這是對治療有效的運動量。心率在130以下,每次持續20~30分鍾,逐漸延長至1小時,使全身的肌肉都得到鍛煉。這樣有利於肌肉對葡萄糖的利用。因此要選擇耐力性的全身運動。
以下每一種運動在所列出的相應時間內鍛煉,平均消耗約80千卡熱能。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所消耗的熱能會逐漸增加。
最低強度運動
如散步、做家務、打太極拳等,可鍛煉30分鍾。
低強度運動
如跳舞、下樓梯、平地騎車等,可鍛煉20分鍾。
中等強度運動
如平地慢跑、溜冰、做操、上樓梯、劃船、打羽毛球等,約鍛煉10分鍾。高強度運動如跳繩、遊泳、舉重、打籃球等,可鍛煉5分鍾。
病情不同,運動項目也應有所區別: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者
應避免接觸性運動、屏氣和升高血壓的運動(如舉重、拳擊等),以防眼底出血或視網膜脫離。
糖尿病合並外周神經病變者、關節退行性病變者及足部潰瘍者應該避免容易引起足部外傷的運動,如跑步等。
妊娠合並糖尿病患者
可以適當運動,應根據情況選擇低強度運動,運動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鍾,妊娠後期(後4個月)避免仰臥位運動。
愛心提示
每次運動前都要有10分鍾準備活動。運動時應穿著寬鬆的衣褲、柔軟的棉線襪和合腳的運動鞋。運動結束後做5~10分鍾的整理運動,如彎腰、踢腿,使心跳恢複到每分鍾比靜息時高10~15分次的水平再休息。
注意運動療法應和飲食控製及藥物治療相結合,等血糖和尿糖基本穩定後,再開始運動療法。
避免空腹和注射藥物60~90分鍾時運動,以免發生低血糖。
避免在腿部注射胰島素等。
肝病患者運動應適量
運動可以增強機體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並增加機體抵抗力,而且可以改善肝病患者的心理狀態,調節患者情緒。但是對患者而言,一定要適度運動。
慢性肝病患者運動時一定要循序漸進,運動量不能太大,以不感覺疲勞為準。運動後感覺疲乏,但在稍事休息後即可恢複,為適宜運動量。可根據自己的愛好以及年齡選擇運動項目。年輕人可以選擇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等,老年人則以散步、太極拳等為宜。運動貴在堅持。
如果患者肝功能異常,則必須減少運動,症狀較重則要多休息,但完全臥床休息、絕對不動對疾病恢複並無好處,應勞逸結合。這樣既可鍛煉身體,改善消化功能,而且可以改善不良情緒、轉移注意力,有利於疾病恢複。但是當病情嚴重時則必須臥床休息,以便增加肝髒血流量,利於肝細胞的修複。
目前,慢性病毒性肝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但隻要治療保健得當,大多數患者可以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質量。患者一定要避免重體力勞動、運動量大的活動和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另外要以樂觀心態麵對疾病。
冠心病患者八大注意事項
冠心病患者除了按時服藥外,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一些適合自己的體育活動,這不但可以增加生活情趣,而且能改善心髒功能及心肌血液供應,增強體質。
患者進行體育運動小心。在開始運動前,應向心髒康複科醫生谘詢,排除運動禁忌證,並通過一些檢查來評定心髒功能。然後根據具體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製定運動處方。
可根據病情、體能狀況及愛好,選擇一項或幾項合適的運動方式。對心髒功能有益的運動有多種,包括散步、慢跑、騎自行車、遊泳、登山、體操、跳舞、乒乓球、太極拳、上下樓梯等。這些運動主要為全身大肌群的、有節奏的有氧運動,以鍛煉耐力為主,可以改善心髒、肺功能及糖、脂肪代謝。
不同患者的心血管病變程度差別很大,所以運動強度也有很大不同。患者在開始運動前,一定要經過心髒康複專科醫生的檢查、評定,了解病情嚴重程度,判斷可不可以在院外運動、找到適合的運動強度。一般地說,如果患者沒有服用減慢心率的藥物,運動時的脈搏比運動前增加15~20次/分;停止運動後5分鍾左右,脈搏恢複至運動前水平,這樣的運動強度比較合適。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體能得到改善,對運動的適應性增加,運動強度可適當增加。患者在活動有些發熱、勞累,但停止活動後不久,疲勞應該減輕或消失,自我感覺輕鬆舒適,並且不影響當天飲食和睡眠。
運動頻率與時間:每天活動一次或隔天活動一次,每次活動(包括準備活動及整理活動)2O~4O分鍾。
此外,需要注意對健康狀況進行自我監督,還要定期到醫院複診,以便隨時調整運動處方。如果患者在運動期間病情出現變化。應及時就診,以免貽誤病情。
糖尿病患者還應注意以下八點:
①嚴格按運動處方進行,既不保守也不激進。同時,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②活動前做好準備活動,活動後通過整理活動充分放鬆,避免運動突然開始或突然停止。
③如果運動中出現胸悶、胸痛、憋氣、頭暈等症狀,應立即停止活動,並及時到醫院就診。
④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等急救藥品,出現心絞痛等症狀時,可及時服用。
⑤不要進行爆發性或過於劇烈的運動,尤其是不要參加競爭性強的比賽或運動。
⑥飯前、飯後不要立即運動。陰天、悶熱或寒冷天氣時,應減少活動量或暫停活動。運動後不要立即洗熱水浴,應休息20多分鍾後進行溫水淋浴。
⑦體育運動不能完全取代藥物治療,因此不要自行變更心髒病藥物的使用劑量或方法。
⑧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養成有益於心髒病康複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煙酒、飲食清淡、生活規律、情緒穩定等。
病情嚴重的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間除了必要的檢查和藥物治療外,還可以開始適當的康複運動。由於此時患者病情較重,康複運動應在專科醫生的監督下進行。病情相對穩定出院後,在繼續治療的同時,康複運動也不應中斷。
剛出院時,患者應維持住院時的運動水平,不可盲目增加活動量。如果病情有變化,應隨時到醫院就診。即使病情沒有變化,前三個月內也應每隔1~2個星期找專科醫生複診。
嚴重的冠心病患者應選擇較為緩和的運動方式,運動強度宜小,進度要相對慢些。每次活動持續時間宜短,可在一天內分幾次活動。若患者因病情需要使用了抗凝血的藥物,在運動中更應該小心,避免磕碰傷,以防出血。
腰痛可能源於運動不當
腰痛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運動不當。若脊柱正常的人進行正常的運動,一般不會引起腰痛。隻有在兩種情況下可以引起腰痛:一種是運動超過了正常的限度,另一種是脊柱結構有某種畸形。
前者常常發生在運動員或體力勞動者身上。有的是運動量過大,超過了正常脊柱的承受能力;有的是肌肉運動持續時間過長,引起肌肉疲勞、勞損。這些人由於肌肉、韌帶長期勞損,導致無法承受正常的脊柱運動。因此,運動或勞動時一定要注意適度。
後者是腰部先天性畸形,如隱性脊柱裂、脊柱側彎等。隱性脊柱裂本身往往無需治療,也沒有什麼症狀,但由於脊柱後部發育不良,因此脊柱後部的韌帶有缺陷。這樣即使正常的生理活動也會引起疼痛。但有些病人往往有這樣的疑問:既然我以前有脊柱裂,為什麼現在才腰痛?事實上,隱性脊柱裂並不引起腰痛。是腰椎結構異常,使其不能像正常的脊柱那樣長期耐受正常的生理活動,到一定時期,就顯得比正常人更易疲勞,更易勞損。因此,有些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後,才發生腰痛症狀,發病年齡與腰部活動幅度、工作強度、時間以及脊柱畸形的嚴重程度等因素有關。所以隱性脊柱裂或其他畸形類型的病人,更應注意預防腰痛。
幾個小動作,擺脫乳腺疾病困擾
國內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乳腺增生的高峰比乳腺癌早了一個年齡段。31歲~40歲是女性乳腺增生的高發年齡段,41歲~50歲則為女性乳腺癌的高發年齡段。美國癌症協會建議,40歲以上婦女每年進行一次乳房的專業觸診檢查。可見,乳腺疾病已成為中年女性的潛在危機。
中年女性的高發病
乳腺疾病主要與免疫、內分泌、精神、遺傳因素相關。內分泌功能紊亂,雌激素在月經周期中長期刺激乳腺組織,導致乳腺疾病發生。從臨床上看,精神因素往往是內分泌失調的重要誘因。許多乳腺增生經年不愈的中年女性都自述緊張焦慮,終日疲憊,生活與工作顧此失彼。特別是一些臨近更年期的女性,生理發生變化,加之精神抑鬱、愛生悶氣或脾氣暴躁,常使乳腺疼痛加劇。一般認為,精神緊張導致的內分泌和免疫係統失調,對細胞突變的製約失控,是癌變的重要原因。
除去精神因素和生理變化,不良的生活方式、營養過剩和濫用補品,使眾多中年女性形體發胖,絕經期延遲。相關的研究發現,肥胖以及絕經過晚(晚於55歲),均使中年女性乳腺癌的危險成倍增加。
美國對3543名乳腺癌患者的跟蹤研究發現,每周食用胡蘿卜和菠菜超過2次者,患乳腺癌的危險性呈下降趨勢。
目前,乳腺癌的發病率已上升為女性腫瘤發病率的首位。在我國35歲以上的婦女中,有5%的人患有乳腺疾病。乳腺增生的癌變率高達30%。雖然乳腺癌的誘因很多,但絕大多數都是由乳腺增生惡變而來。因此,徹底治愈乳腺疾病,是預防和降低乳腺癌發病的有力措施。
美國癌症學會對1萬名35歲到60歲婦女的研究顯示,常規的體育鍛煉有預防乳腺癌的作用,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降低女性激素的水平。而科學界早已知道,過高水平的雌激素和乳腺癌的發病有關。研究者認為,職業婦女乳腺癌發病率低的原因是她們每天得上班工作,回家還要操持家務,勞動強度偏大,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體育鍛煉的效果。
我在講課的過程中,也收集不少乳腺疾病的信息。比如北京某區的女教師在體檢當中發現,乳腺增生的比例占到40.6%。有一年“三八”節,我為某飯店的女性員工講課,她們共有157人,其中116人乳腺增生,占75%。
一次我給北京的太極拳女教員講課,當時我對40多人進行了有關乳腺健康的調查,結果隻有1人以前乳腺增生嚴重,通過幾年練習打太極拳,現在情況好多了。
我在講課中經常舉一個例子:一位女士說她買雞蛋從來不買2斤,就買5個!別人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我從小兩個胳膊就沒勁兒!2斤雞蛋太沉了,我拎不動!”
這個看似玩笑的例子,說明女性一般不太關注上肢力量訓練,對胸部肌肉鍛煉就更不關注了。其實,男士鍛煉胸大肌是為了強壯健美,女士鍛煉胸大肌是為了乳腺健康。我教很多女同誌去練啞鈴,去練擴胸,練完之後,她們的乳腺增生狀況明顯好轉。
拍拍胸部效果好
有一次我上公園,看到一個大媽在不停地做一個拍胸的動作。我問大媽:“您練這個幹嗎啊?”大媽看了我一眼說:“小夥子,這跟你沒關係!”我告訴大媽我是健身教練,她才告訴我,這個拍胸動作對乳腺特別好!
請女性朋友一定記住:合理的胸部運動,加上拍打的動作,效果的確非常好。
主動的胸部鍛煉可加強局部血液循環,起到活血化淤的作用。
①夾胸運動:
肘肩平行,雙手合掌用力擠壓,用力時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胸大肌上,每天做50~100下。
②擴胸運動:
兩臂平伸,然後雙臂用力擴胸,擴胸用力時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胸大肌上,每天做50~100次。
③胸部拍打運動刺激淋巴:
兩臂平伸,然後曲臂用力拍上胸,拍胸用力時要適度,左右交替拍。每天拍50~100次。
凡是有乳腺增生的人,一定要按這種方式去做。把手伸出來,每天晚上去遛彎兒時不光是走,如果加上拍胸動作,真可謂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