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一般脊柱曲線正常,活動範圍不受限,但脊柱活動過程中特別是做前屈動作時,常在某一角度範圍內出現腰痛,或提肩胛成內收肩胛時感到背痛。腰背痛的局部可有硬結,或骶棘肌痙攣。腰背部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常在第5腰椎和第1骶椎棘突之間。
觸診時有坐骨神經區放射痛,有進容易被誤診為腰椎間盤脫出症。鑒別的最好方法是疼痛部以0.5%普魯卡因封閉,本病在封閉後疼痛會立即消失或減輕。
傷後處理
腰肌勞損一般可采用體療,按摩的方法進行治療。體療以加強腰背腹肌肉力量為主,過多臥床休息則會加重病情,按摩常用推,叩擊,按壓的手法,並可配合穴位進行點穴,針灸。持續性疼痛的患者暫停腰部負荷和體前屈練習。每次運動時間不要過長,鍛煉內容要多樣化。避免“單打一”的練習。腰痛程度及練習後的及應合理安排運動量和運動強度。
對於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重症患者有必要進行手術治療。
預防辦法
1.有急性腰傷患者要及時徹底治療,避免後遺症發生。
2.注意保持正確的站立,坐的姿勢,避免長期固定於一種體位,對於需要過多彎腰工作的工種,要堅持工間操的練習,以消除腰部疲勞。
3.在堅持全麵運動練習的基礎上,要加強腰、背、腹肌練習,提高腰腹肌力量以保護脊柱。
4.合理安排運動量和強度,避免腰部過於疲勞,必要時要佩帶護腰或寬腰帶。
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俗話叫“崴腳”,在運動練習或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這種損傷。
踝關節在承受身體重量、維持身體平衡及承受地麵對人體反作用力等方麵負擔量較其他關節重,而且踝關節本身是薄弱環節,外側韌帶比內側韌帶承受力差,所以往往在落地是地,腳踩在凹凸不平的地麵時,以及跳起落地時身體失去平衡等原因,使踝關節發生過度內翻,引起外側韌帶的過度牽扯、部分斷裂或完全斷裂。外側副韌帶完全斷裂,多有踝關節暫時性脫位或半脫位。由於外力作用的大小和受傷的姿勢不同,可以引起不同的韌帶損傷。
主要征象
傷後關節外側疼痛,並迅速腫脹,逐漸延及踝關節前部,若距腓前韌帶撕裂,關節出現普遍腫脹。韌帶和關節囊;撕裂後,局部皮下淤血,傷後2~3天,淤血青紫現象最明顯。因組織撕裂,關節積血或撕裂的韌帶嵌入關節內,致使行走時疼痛,腳掌不敢著地,或隻能用腳的外緣著地,出現跛行。局部明顯壓痛,根據外側諸韌帶損傷還是合並有骨折,前者壓損傷的定位診斷,雙可幫助鑒別是單純韌帶損傷還是合並有骨折,前者壓痛多在外踝下方,後者壓痛多在外踝或外踝尖部。握住患肢前足,被動使足內翻,在踝關節外側相應的損傷部位出現疼痛;若內翻超出正常範圍,外側關節間隙會增寬,距骨在兩踝之間旋轉角度增大,表示外側韌帶完全斷裂。
傷後處理
扭傷後要防止傷處出血腫漫延,在扭傷時馬上用氯乙烷噴射傷部,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量。如果沒有氯乙烷,也可用冰水外敷或用冷水衝,然後用繃帶棉花進行加壓包紮,抬高傷肢。24小時後打開包紮,外敷傷藥進行消腫,同時配以熱敷、理療、按摩,以促進功能恢複。待腫脹消除、疼痛點集中時,可采用痛點注射強的鬆龍加鹽酸普魯卡因做局部封閉治療。
對於較嚴重的韌帶捩傷,也可采用石膏管型固定,韌帶完全撕裂的患者。經急救固定後送醫院進行治療。如有關節骨折或關節不穩等後遺症時,可進行手術治療。
預防辦法
1.鍛煉前要檢查場地,填平凹地,鏟除凸土。
2.運動前要做好準備活動,將踝關節充分活動開。
3.平時注意加強踝關節周圍韌帶肌肉的力量練習。
4.養成正確的落地姿勢,注意控製身體的重心,避免在運動中因失去重心而造成踝關節扭傷。
5.身體狀態不佳及疲勞時要注意控製運動量。
腦震蕩
腦震蕩是腦損傷中最輕而又較多見的一種。腦受到外力打擊神經細胞和神經纖維所引起的意識和功能的一時性障礙,不久即可恢複,在頭部損傷中,頭皮,顱骨和腦三部分的損傷程度經常不一致。嚴重的腦損傷往往發生於顱骨完整或頭皮損傷較輕的人。因此頭部損傷輕重程度以腦損傷的程度為診斷標準。在運動損傷中,急性顱腦損傷較嚴重。在運動過程中,頭部遭鈍性打擊時可引發腦震蕩,如頭部被定球,棒球所擊。騎自行車,摩托車摔倒,頭部著地,從高處跌下頭部著地等都是腦震蕩的致病因素。
主要征象
出現腦震蕩的患者,頭部多有明顯外傷,狎後很快會發生意識障礙,表現為神誌不清或完全昏迷,持續數秒、數分鍾、十分鍾,但一般不會超過半小時。在意識障礙期間,患者可有皮膚蒼白、出汗、血壓下降、心動徐緩、呼吸淺慢、肌張力降低,生理反射遲鈍或消失等表麵,但很快隨意識恢複而又恢複正常。患者清醒後有時不能回憶當時受傷及至傷前一段時間內的情況,但對往事記憶猶新,這種記憶缺失稱為逆行性遺忘。一般在傷後數天內可自行消失。此外,患者還可出現情緒不穩、易激動、不耐煩、注意力不集中和耳鳴、心悸、多汗等情況。此後可有頭痛、頭昏、惡心、嘔吐、失眠等一係列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症狀。在短期內自行好轉。
傷後處理
應讓受傷者平臥、安靜,不可坐起或站起。頭部冷敷,身上注意保暖。若有昏迷現象要指掐人中、內關穴,呼吸發生障礙時,可進行人工呼吸。
傷員昏迷的時間超過4分鍾以上或兩側瞳孔大小不對稱或鼻、耳、口內出血及眼球青紫或傷員清醒後頭痛劇烈、嘔吐或再度昏迷者,表示損傷較嚴重,應該立即送醫院進行治療。在送往醫院時,傷員要平臥,頭痛兩側要用枕頭或衣服墊起來便宜之固定好,避免顛簸振動。意識不清者,要注意保持其呼吸道的通暢,傷員側臥,以防止嘔吐物吸入氣管或舌頭後墜而發生窒息,要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對無嚴重症狀者,短時間意識喪失的很快,恢複的患者,建議臥床休息觀察,以免發生其它病變。一般休息1——2周。
預防辦法
1.在運動欠前要對場地進行檢查,防止因場地過滑而摔倒。
2.在進行身體以抗性運動中要避免動作過於粗野。
3.進行自行車,摩托車練習時要戴頭盔。注意保護頭部。
4.傷後不宜過早進行運動練習。否則造成頭暈頭痛經久不愈。一般在症狀消失後,自我感覺良好時,再進行運動鍛煉。
休克
休克是一種急性有效血液循環功能不全而引起的綜合征。休克的發病原理是有效循環血量不足,引起全身組織和血流灌注不良,導致組織缺血缺氧,代謝紊亂和髒器功能障礙(包括心、腦、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
休克產生的原因有很多種,運動損傷中並發的休克主要是創傷性休克,多數為嚴重創傷而引起的劇烈疼痛,如骨折、睾丸挫傷、脊髓損傷等,主要是通過神經反射使周圍血管擴張,血液分布的範圍增大,造成相對的血容量不足,脊髓損傷後阻斷血管運動中樞與周圍的血管間的聯係,促使血管擴張,引起休克。另外,由損傷引起體內急劇外出血造成的大量失血,失液均可導致循環血量減少而發生出血性休克。如腹部挫傷導致肝脾破裂的內了血,股骨骨折合並大動脈的外出血等。
主要征象
早期症狀常有煩躁不安、呻吟、表情緊張、、脈搏稍快、呼吸表淺而急促,這些症狀表現時間較短容易被忽略。後來,由興奮期過渡到抑製期,傷者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麵色蒼白,口渴氣促,脈搏細速,血壓下降,尿量減少,嚴重者出現昏迷,死亡。
急救措施
休克是一種嚴重的危及生命的病理狀態,所以要盡早進行急救。先讓傷者平臥安靜休息。傷者的體位一般采取頭和軀幹抬高10度,下肢抬高約20度的體位,這樣可增加回心血量並改善腦部血流狀況。鬆解傷者衣物,保持呼吸道暢通,清除口中分泌物或異物,要注意保暖,但不能過熱,以免皮膚擴張,導致血管床容量增加,使回心血量減少,影響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注量和增加氧的消耗。在炎熱的天氣裏或環境中,同要注意防暑降溫,同時盡量不要使傷者移動;若傷者昏迷,頭應側偏,並將其舌頭牽入口外,必要時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並針刺或點掐人中、合穀、百會、內關、足三裏、湧泉等穴。與此同時,應積極去除病因,如因大量出血而引起的休克,應采取有效的方法止血;由於外傷、骨折等劇烈疼痛所引起的休克,應給予注射鎮痛劑和鎮靜劑,以減少傷者痛苦,防止加重休克,同時骨折者應就地上夾板固定傷肢。
以上時一般抗休克措施,在急救的同時,應迅速請醫生或及時送醫院處理。隨傷者應盡量避免搬運顛簸。
溺水
溺水者可因呼吸道阻塞、窒息等危及生命,因此應馬上進行急救。溺水者被救出水麵後,應及時清幹淨溺水者口鼻中的泥沙、分泌物等異物,如有活動假牙也應取出。如果溺水者牙關緊閉,救護者應從後麵,用雙手大拇指有後向錢頂住溺水者的下頜關節,並用力向上推,同時用兩手食指與中指向下扳開下頜骨,即可扳開溺水者牙關。隨後應立即進行控水。控水方法很多,一般常用的有兩種,采取單腳跪立法,控水時急救者一般以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將溺水者腹臥位置於膝上,使其頭及下肢懸垂;一手扶著溺水者的頭,使其頭部下垂,嘴向下,另一手有節律地擠壓其背部,使飲入胃中或吸入肺中的水排出。也可采取雙人控水法,兩人將溺水者抬起,使其俯臥於兩人肩頭和兩臂自然下垂,控出胃中或肺中吸入的水,但控水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延誤搶救時間。
眩暈症
眩暈症分為真性眩暈和假性眩暈兩種。真性眩暈是由前庭神經係統病變所引起的,患者感到周圍環境和自身在旋轉、移動、搖晃,伴有惡心、嘔吐、出汗、麵色蒼白、眼球振顫等表現。病人往往閉目靜臥,不敢翻身、不敢轉頭;假性眩暈屬於非前庭係統性眩暈,多是由於心血管係統或全身性疾病引起,患者有頭有昏、頭脹、頭重腳輕等,但周圍環境並不旋轉。這裏主要介紹並於真性眩暈的運動療法(參照黃光美的醫療體育方法)。
眩暈症的運動療法分二期進行:
適用期
從眩暈發作緩解後開始,進行醫療體操。患者開始采用臥位,以後過渡到坐位,作四肢健身運動和呼吸運動,並進行定量的前庭器官適應性鍛煉。其方法有通過頭部運動、頭部和軀幹聯合運動鍛煉前庭器官三個半規管接受刺激的適應能力。
動作:
1.作頭前傾後仰,腰前屈後伸運動;
2.作頭部左右側彎運動和體側屈運動;
3.作頭和軀幹的左右旋轉運動。
初期隻作單方向運動,即一次作一個方向的運動,然後再作另一個方向的運動。如頭前傾運動後擺正,然後再作後仰運動。前庭功能有一定程度適應後,可以把兩個方向的運動連起來作,最後過渡到三個方向的聯合運動。隻有嚴格按照這個順序進行,才能使前庭功能逐漸得到鍛煉,而不引起強烈反應。
適應期的初期每次鍛煉中,四肢健身運動的數量應多於專門鍛煉前庭功能的運動,以後再逐漸增加後者的比例。
鍛煉期
此期開始時患者的前庭器官對外界的刺激已有相當程度的適應,但對一些多方向快速運動還有眩暈的反應。此期運動療法的預備姿勢以站立為主,鍛煉內容有下列三個方麵:
1.繼續加強前庭功能的各種運動鍛煉,可進行兩個動作方向以上的頭和軀幹運動。頭部運動盡量與全身運動結合進行,如太極拳中的雲手、八段錦中兩手托天和搖頭擺尾、健身操中的搖櫓運動等。在此期中增加直線加速的運動,如變速走步、跑步和下蹲運動等加強器官中橢圓囊的球囊的功能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