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中醫與養生2(1 / 3)

第一部分 中醫與養生2

第三章 中醫養生之道

不同體質的養生

中醫學認為,根據臨床上的症候表現、脈象、舌苔,主要有以下八種體質:陰虛體質、陽虛體質、氣虛體質、血虛體質、陽盛體質、血瘀體質、痰濕體質、氣鬱體質,其具體養生方法如下:

1陰虛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形體消瘦、麵色潮紅、口燥咽幹、心中時煩、手足心熱、少眠、便幹、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脈細數、舌紅少苔。若患病則上述諸症更加明顯,或伴有幹咳少痰、潮熱盜汗(肺陰虛);或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心陰虛);或腰酸背痛、眩暈耳鳴、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腎陰虛);或脅痛、視物昏花(肝陰虛)。

(2)養生原則

補陰清熱,滋養肝腎,陰虛體質者關鍵在補陰;五髒之中,肝藏血,腎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養肝腎二髒為要。

(3)養生方法

精神調養:此體質之人性情較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故應遵循《黃帝內經》中“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之養神大法。平素在工作中,對非原則性問題,少與人爭,以減少激怒,要少參加爭勝負的文娛活動。

環境調攝:此種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熱,口咽幹燥,畏熱喜涼,冬寒易過,夏熱難受,故在炎熱的夏季應注意避暑。

飲食調養:應保陰潛陽,宜清淡,遠肥膩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魚類等清淡食物,對於蔥、薑、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則應少吃。

節製性欲:因為精屬陰,陰虛者犬當護陰,而性生活太過可傷精,放應節製性生活。

藥物治療:肺陰虛者,宜服百合固金湯;心陰虛者,宜服天王補心丸;腎陰虛者宜服六味地黃丸;肝陰虛者,宜服一貫煎;其他滋陰生津中藥女貞子、山茱萸、旱蓮子亦可選用。

2陽虛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形體白胖或麵色淡白無華、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長、大便時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脈沉乏力、舌淡胖。其人患病則易從寒化、可見畏寒蜷臥、四肢厥冷、或腹中綿綿作痛、喜溫喜按;或身麵浮腫、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穀;或陽痿滑精、宮寒不孕;或胸背徹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頻多、小便失禁。

(2)養生原則

祛陽法寒,溫補脾腎,因為陽虛者關鍵在補陽。五髒之中,腎為一身的陽氣之根,脾為陽氣生化之源,故當著重補之。

(3)養生方法

精神調養:《黃帝內經》中說:“肝氣虛則恐”,意思是肝髒功能差的人,容易恐懼,又指出:“心氣虛則悲”,這是說心髒功能低下者精神上易出現悲哀的情緒。中醫認為,陽虛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故而陽氣不足者常表現出情緒不佳,易於悲哀,故必須加強精神調養,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感,去憂悲、防驚恐、和喜怒、消除不良情緒的影響。

環境調攝:此種體質多形寒肢冷,喜暖怕涼,耐春夏不耐秋冬,故陽虛體質者尤應重環境調攝,提高人體抵抗力。有人指出,若在夏季進行20~30次日光浴,每次15~20分鍾所得的紫外線將能使用一年。對於年老及體弱之人,夏季不要在外露宿,不要讓電扇直吹,亦不要在樹蔭下停留過久。

加強體育鍛煉:因為“動則生陽”,春夏秋冬,每天進行1~2次,具體項目因體力而定。

飲食調養:多食有壯陽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雞肉,根據“春夏養陽”的法則,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湯一次,配合天地陽旺之時,以壯人體之陽。

藥物治療:偏心陽虛者,宜用桂枝加附子湯;偏脾陽虛者,選理中湯;偏腎陽虛者,宜服金匱腎氣丸。

3氣虛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形體消瘦或偏胖,體倦乏力,麵色蒼白,語聲低怯,常自汗出,且動則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脈虛弱,是其基本特征。若患病則諸症加重,或伴有氣短懶言、咳喘無力;或食少腹脹、大便溏泄;或脫肛、子宮脫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憊;或腰膝酸軟、小便頻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帶清稀。

(2)養生原則

補氣養氣,因肺主一身之氣,腎藏元氣,脾胃為“氣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腎皆當溫補。

(3)養生方法

氣功鍛煉:腎為元氣之根,故氣虛宜作養腎功;其功法如下:

屈時上舉:端坐,兩腿自然分開,雙手屈肘側舉,手指伸直向上,與兩耳平。然後,雙手上舉,以兩脅部感覺有所牽動為度,隨即複原,可連做十次。本動作對氣短、吸氣困難者,有緩解作用。

拋空:端坐,左臂自然屈肘,置於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拋物動作3~5次,然後,右臂放於腿上,左手做拋空動作,與右手動作相同,每日可做五遍。

蕩腿:端坐,兩腳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轉動身體3次,然後,兩腳懸空,前後擺動十餘次。本動作可以活動腰、膝,具有益腎強腰的功效。

摩腰:端坐,寬衣,將腰帶鬆開,雙手相搓,以略覺發熱為度;再將雙手置於腰間,上下搓摩腰部,直到腰部感覺發熱為止。搓摩腰部,實際上是對腰部命門穴、腎俞、氣海俞、大腸俞等穴的自我按摩,而這些穴位大多與腎髒有關。待搓至發熱之時,可起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溫腎壯腰之作用。

“吹”字功:直立,雙腳並攏,兩手交叉上舉過頭,然後,彎腰,雙手觸地,繼而下蹲,雙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音,可連續做十餘次,屬於“六字訣”中的“吹”字功,常練可固腎氣。

飲食調養: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黃米、大麥、山藥、秈米、蓧麥、馬鈴薯、大棗、胡蘿卜、香菇、豆腐、雞肉、鵝肉、兔肉、鵪鶉、牛肉、狗肉、青魚、鰱魚。若氣虛甚,當選用“人參蓮肉湯”補養。

藥物養生:平素氣虛之人宜常服金匱薯蕷丸。脾氣虛,宜選四君子湯,或參苓白術散;肺氣虛,宜選補肺湯;腎氣虛,多服腎氣丸。

4血虛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麵色蒼白無華或萎黃、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

(2)養生方法

起居調攝:要謹防“久視傷血”,不可勞心過度。

飲食調養:可常食桑堪、荔枝、鬆子、黑木耳、菠菜、胡蘿卜、豬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魚、海參、平魚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均有補血養血的作用。

藥物養生:可常服當歸補血湯、四物湯、或歸脾湯。若氣血兩虛,則須氣血雙補,選八珍湯。十全大補湯或人參養榮湯,亦可改湯為丸長久服用。

精神修養:血虛的人,時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應振奮精神。當煩悶不安、情緒不佳時,可以聽一聽音樂,欣賞一下戲劇,觀賞一場幽默的相聲或啞劇,能使精神振奮。

5陽盛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形體壯實,麵赤時煩,聲高氣粗,喜涼怕熱,口渴喜冷飲,小便熱赤,大便熏臭為其特點。若病則易從陽化熱,而見高熱,脈洪大,大渴,飲冷等症。

(2)養生方法

精神修養:陽盛之人好動易發怒,故平日要加強道德修養和意誌鍛煉,培養良好的性格,用意識控製自己,遇到可怒之事,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衝動。

體育鍛煉:積極參加體育活動,讓多餘陽氣散發出去。遊泳鍛煉是首選項目,此外,跑步、武術、球類等,也可根據愛好選擇進行。

飲食調理: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薑、蔥等,對於牛肉、狗肉、雞肉、鹿肉等溫陽食物宜少食用。可多食水果、蔬菜,像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蓮藕,可常食之。酒性辛熱上行,陽盛之人切戒酗酒。

藥物調養:可以常用菊花、苦丁茶沸水泡服。大便幹燥者,用麻子仁丸,或潤腸丸;口幹舌燥者,用麥門冬湯;心煩易怒者,宜服丹梔逍遙散。

6血瘀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麵色晦滯,口唇色暗,眼睚暗黑,肌膚甲錯,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或結代。若病則上述特征加重,可有頭、胸、脅、少腹或四肢等處刺痛。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傾向、吐血、便黑等,或腹內有症瘕積塊,婦女痛經、經閉、崩漏等。

(2)養生方法

運動鍛煉:多做有益於心髒血脈的活動,如各種舞蹈。太極拳、八段錦、動樁功、長壽功、內養操、保健按摩術,均可實施,總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動,以助氣血運行為原則。

飲食調理:可常食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飲,醋可多吃。山楂粥、花生粥亦頗相宜。

藥物養生:可選用活血養血之品,如地黃、丹參、川芎、當歸、五加皮、地榆、續斷、茺蔚子等。

精神調養:血瘀體質在精神調養上,要培養樂觀的情緒。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營衛流通,有利血瘀體質的改善。反之,苦悶、憂鬱則可加重血瘀傾向。

7痰濕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形體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懶動、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膩或便溏、脈濡而滑、舌體胖、苔滑膩。若病則胸脘痞悶,咳喘痰多;或食少,惡心嘔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腫,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渾濁;或頭身重困,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木不仁;或婦女白帶過多。

(2)養生方法

環境調攝:不宜居住在潮濕的環境裏;在陰雨季節,要注意濕邪的侵襲。

飲食調理:少食肥甘厚味,酒類也不宜多飲,且勿過飽。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濕、化痰祛痰的食物,更應多食之,如白蘿卜、荸薺、紫菜、海蜇、洋蔥、枇杷、白果、大棗、扁豆、薏苡仁、紅小豆、蠶豆、包菜等。

運動鍛煉:痰濕之體質,多形體肥胖,身重易倦,故應長期堅持體育鍛煉,散步、慢跑、球類、遊泳、武術、八錦、五禽戲,以及各種舞蹈,均可選擇。活動量應逐漸增強,讓疏鬆的皮肉逐漸轉變成結實、致密之肌肉。氣功方麵,以動樁功、保健功、長壽功為宜,加強運氣功法。

藥物養生:痰濕之生,與肺脾腎三髒關係最為密切,故重點在於調補肺脾腎三髒。若因肺失宣降,津失輸布,液聚生痰者,當宣肺化痰,方選二陳湯;若因脾不健運,濕聚成痰者,當健脾化痰,方選六居子湯,或香砂六君子湯;若腎虛不能製水,水泛為痰者,當溫陽化痰,方選金匱腎氣丸。

8氣鬱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形體消瘦或偏胖,麵色蒼暗或萎黃,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於激動,或憂鬱寡歡,胸悶不舒,時欲太息,舌淡紅,苔白,脈弦。若病則胸脅脹痛或竄痛;或乳房小腹脹痛,月經不調,痛經;或咽中梗阻,如有異物;或頸項癭瘤;或胃脘脹痛,泛吐酸水,呃逆哎氣;或腹痛腸鳴,大便泄利不爽;或氣上衝逆,頭痛眩暈。

(2)養生方法

調攝情誌:此種人性格內向,神情常處於抑鬱狀態,根據《內經》“喜勝憂”的原則,應主動尋求快樂,多參加社會活動、集體文娛活動,常看喜劇、滑稽劇、聽相聲,以及富有鼓勵、激勵意義的電影、電視,勿看悲劇、苦劇。多聽輕快、開朗、激動的音樂,以提高情誌。多讀積極的、鼓勵的、富有樂趣的、展現美好生活前景的書籍,以培養開朗、豁達的意識,在名利上不計較得失,知足常樂。

多參加體育鍛煉及旅遊活動:因體育和旅遊活動均能運動身體,流通氣血,既欣賞了自然美景,調劑了精神,呼吸了新鮮空氣,又能沐浴陽光,增強體質。氣功方麵,以強壯功、保健功、動樁功為宜,著重鍛煉呼吐納功法,以開導鬱滯。

飲食周養:可少量飲酒,以活動血脈,提高情緒。多食一些能行氣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蕎麥、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高粱皮、刀豆、香櫞等。

藥物養生:常用以香附、烏藥、川棟子、小茴香、青皮、鬱金等疏肝理氣解鬱的藥為主組成的方劑,如越鞠丸等。若氣鬱引起血瘀,當配伍活血化瘀藥。

尋常醫家養生方法

1.興趣廣泛

日常生活內容豐富多彩,愛好興趣也較廣泛,例如作書法、寫詩填詞、讀書報、下棋、攝影、旅遊、養花等。晚間則外出散步,或在室內練氣功,始終保持緊張而又悠閑的生活節奏。

2.定量飲食

掌握定時、定量進餐、對健康非常重要。不暴飲暴食,做到早餐飽,午餐好,晚餐少。對隔宿變質食物,決不沾唇。每天都進食新鮮蔬菜果品,或香菇、木耳、豆製品、蛋類及纖維素食物,部分有海產品、雞鴨肉、瘦豬肉等。凡動物內髒及高脂肪食物,基本不吃。養成飲茶好習慣,大部分飲用龍井綠茶。常用淡豆乳、鮮牛奶、蜂皇漿等作為保健食品。烹任佐料中,薑有溫中健胃降逆祛痰功能,較多食用;蔥、蒜、辣椒可以刺激食欲,故不在禁忌之列。

3.坦誠待人

是否能坦誠待人,對心理健康影響很大。當情緒拂逆時,對待別人,要坦誠、寬厚,不斤斤計較非原則性問題,不事事以我為主,但求無愧於心。對待自己,遇到挫折與煩惱,盡量避免產生心理變異,用反思的方法,認為今天縱有最大困境,明天終將成為過去,無殊夢幻。

4.自我調養

對於患有老年性慢支、肺氣腫以及輕度主動脈硬化症。應當及時戒除煙酒,少食高脂肪,動物內髒及糖類食物,相對極少發病。為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偶亦服人參、西洋參等滋補品。但常用的是生黃芪、枸杞子、絞股藍三味同煎代茶飲,似較有效。由於堅持合理安排食物結構,多年來從未發生消化係統急性炎症,偶有大便異常,采取饑餓療法,可減少消化係統負擔。

5.預防疾病

當流感等流行病肆虐時,防流感藥方:生黃芪9克,防風9克,廣藿香12克,貫眾10克,鴨蹠草15克,黨參9克,銀花15克,甘草7克。連服3劑,可避免感染感冒。

對於肝炎預防,預防肝炎藥方:菌陳30克,虎杖15克,柴胡6克,甘草9克,半枝蓮20克作水煎劑。如屬肝炎,則加板藍根、蠶沙各30克,丹皮15克。

6.內勁一指禪

介紹其功法如下:

(1)盤膝端坐,腰背保持挺直,雙眼正視前方,完成預備姿勢。

(2)梳頭洗臉:以十指並攏,自百會穴自上而下地按捺至前額及太陽穴10遍。隨將手掌摩擦麵頰亦10遍。

(3)點眼壓耳:用中指左右點壓雙側內外毗攢竹、絲竹空、睛明、瞳子髎各穴及聽宮、聽會、翳風濤穴各10遍。

(4)攪舌叩齒:舌抵上跨,上下左右攪動,將滲出津液吞咽,隨即叩齒36遍。

(5)摩丹田:於臍下三寸丹田處,用雙掌心互疊於少腹部逆順摩轉36次,同時收腹提肛,自然呼吸。

(6)摩腰:用兩掌心貼附命門穴位,來回摩擦36遍。局部可有溫熱感出現。

(7)搓掌:雙手合十,重點放在勞宮穴位,稍稍用力搓擦128遍。

(8)擦足心:足底湧泉穴所在,用掌心對準穴位,加意摩擦128遍。至此全部動作即告結束。

以上這些“小動作”,確屬簡易可行的健身功法,倘能持之以恒,對高血壓、心髒病、視聽功能減退,腸胃病或腰腳無力,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目前,老年性多發病常見病如高血壓病、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及不同類型的癌症,其發病率逐年增加。中醫藥對這些老年病的治療與預防有著巨大的潛在優勢。希望加強養生保健工作的指導,成立專科醫療預防機構,防治並重,使老年養生保健事業落到實處。使中華民族的健康水平更上一個新台階。

春季養生“五要”

(一)要注意穿衣保暖。俗話說:“春捂秋凍”,這話很有道理。每逢立春,從日曆上說就是春天了,但是有時天氣很冷,如果不注意防寒保暖,不僅會降低身體的抗病能力,而且容易引起傷風感冒、咳嗽及呼吸係統的疾病,甚至會引起腦出血。因此,患有高血壓的病人和老年人更應提高警惕。當然春捂也要得法,不宜太過。特別是青少年,活動量大,捂得太過,反而容易因為出汗受風寒,引起春季性疾病。

(二)要講究飲食調理。漢代名醫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說:“春不食肝”。他認為春天肝氣旺盛,不宜再補,否則會導致脾氣衰弱。孫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說:“當春之時,食宜減酸宜甘,以養脾氣。”因為吃酸過多易傷脾髒。另外,人到了春天,陽氣生發,飲食宜溫,這樣有助於扶助陽氣,使人體旺盛起來。切不可多吃生冷食物,容易傷脾,影響健康。

(三)要預防傳染病。春暖花開給萬物帶來了生機,同時各種傳染病也開始蔓延。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紅熱、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源體借咳嗽、打噴嚏散發在空氣中,通過飛沫傳染。這些疾病早期往往會被誤認為感冒,容易誤診。所以對春季傳染病,每個人都應該保持高度警惕,一旦發現苗頭,就要馬上請醫生診治。

預防春季傳染病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應盡量減少到市場、劇院等公共場所,因為這些場所病源密度高;其次,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不管是否患病,都堅持早晚用鹽水漱口,這樣可以減少口腔中病源的存留。應該注意室內通風,減少空氣中病源的密度。衣物、被褥要勤洗、勤曬。

(四)要防止舊病複發。春季草木發芽,肝陽上亢,原患有肝病的春季容易複發。有內熱體症的人,春季容易患目赤、咽喉腫痛。高血壓病人春季血壓容易增高、情緒急躁、睡眠不安,所以要預防腦血管意外。這些都是由於受春季氣候的影響,助長了本來不平之氣。因此,春季一定要注意預防舊病複發,如脾胃病、肝炎和心肌梗塞等病人,在這個季節最容易發病。春天有肝火上升使虛弱的肺陰更虛,故肺結核病會乘虛而入。人體神經調節激素的變化,也會引起精神病的複發。體弱兒經不起肝氣的侵發,也易引致腹瀉。

(五)要預防花粉病。春季人們在戶外活動多,吸入各種幹草末、塵埃或者植物的花粉後,容易引起哮喘,人稱花粉病。據有關資料介紹,春天是鬆、杉、槐等樹木花粉散發時期,菠菜、車前草的花粉也會漫天飛舞。有過敏體質的人,這一時期要特別注意。

低血壓的中醫調養

中醫認為低血壓多與先天不足、後天失養、勞倦傷正、失血耗氣等諸多因素有關,可分氣陰兩虛、心腎陽虛、心脾兩虛、肝腎不足等症型,須辨症施治及調養。平時多吃山藥、苡仁、桂圓、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紅棗、瘦豬肉、羊肉及雞、鴿子等禽類食品,有助於促使血壓回升;同時還應多吃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豐富的水果蔬菜,以及黃豆、紅豆、黑豆等豆類製品,使各種營養攝入充分。

藥物升壓可選用:

1.人參6克、麥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後頻服,每日1劑,連服1周。方中人參以野山參或高麗參為佳,也可用生曬參、紅參。氣陰虛損者,則可用西洋參代之。

2.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開水浸泡作茶飲,頻服,連服10~20天。

3.黃精30克、黨參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此外,針灸治療低血壓亦有較好療效,常用艾灸百會、神闕、關元、氣海、足三裏等穴,持之以恒,可收顯效。

過敏性鼻炎的中醫治療與養生法

典型的過敏性鼻炎症狀如下:

1流鼻水、鼻塞、鼻涕倒流,進而造成惡心、咳嗽;檢查鼻腔可發現鼻中下鼻夾腫脹,黏膜成灰白或蒼白色,這與感冒或其它呼吸係統疾病出現咽喉紅腫或是發燒現象有很大的差別。

2眼、鼻、喉嚨癢。

3結膜炎。

4黑眼圈:因鼻竇長期充血造成循環不佳所致。

5長期揉搓鼻子而造成鼻頭較肥厚。

6水汪汪的眼睛。

這些過敏症狀往往令患者覺得全身疲倦而影響工作或學習。

過敏性鼻炎治療不變法則就是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與均衡的膳食;生活方麵,每天適當的運動,在睡前可模仿鳥兒伸筋拔骨、展翅飛翔的動作,不僅有趣,且有宣肺利氣、益氣固表的作用,很適合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另外,每天早晨出入門戶時,盡量側身開門,避免與冷空氣“正麵衝突”;居家擺設應以簡單為主,不要鋪設地毯,窗簾、玩偶與家電都是過敏原的溫床,應經常定期換洗;盡量不要豢養寵物;如此雙管齊下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

此外,在治療上應依患者的體質作一調整,於季節轉換時,再佐薏苡梗米粥等藥膳為早餐食用,經兩三個月的治療,相信發作的頻率會明顯降低。

薏苡梗米粥

材料:薏苡15克、蓮子肉10克、炒白術3錢、白米一杯,若手足冰冷可加桂枝2錢。

做法:將薏苡仁與蓮子肉水浸一晚,同白米置電飯鍋蒸熟後,將炒白術與桂枝放入紗布袋內,與上述材料熬煮成粥,依個人喜好,調味後即可食用。

經常站立工作者的保健

長期站立有害健康,比如易患靜脈曲張。注意以下方麵將有裨益:

1在遵守工作紀律的前提下盡量不要連續站立三小時以上。另外注意利用工作間隙休息,不要站在一個地方不動,可來回走走,或重心在兩腿輪換。

2坐下休息時抬高下肢,並按摩雙腿幾分鍾。當然最好躺著休息;

3回家後用熱水泡腳,按摩小腿,並注意抬高下肢休息,既可以盡快消除疲勞,又可以預防靜脈曲張;

4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尤其是下肢的鍛煉;

5不宜穿過緊的褲子、襪子和高跟鞋。

久看電視影響大腦功能

每天持續看電視數小時不利於兒童大腦發育。人的左腦是語言和動作中樞,右半腦是視覺中樞。看電視時間長了,將使右半腦疲憊,而左半腦則由於沒有機會將思維和感覺彙集成語言而遲鈍。所以,孩子看電視上了癮,會使孩子的語言能力下降,因為電視隻需要“聽”;使孩子的閱讀能力下降,電視使孩子看不到閱讀的必要性;老年人長時間看電視不利於防止大腦衰退,他們與別人談話交流的時間減少,對心理狀態也不利。

老人養生宜清淡

老年人一定要講究清淡,在這裏所說的“清淡”主要包括物質上和精神上兩個方麵,物質上的是指飲食清淡,精神上的是指欲念清淡。飲食清淡,主要講的是味道的清淡,不要太多的肥甘厚膩;欲念的清淡,講的是寡欲、寡思,少想些不該想的,少管些不該管的,少起些不該起的欲念。

對大多數已步入老年之門的人來講,清淡遠比奢侈要好得多。

清淡會更加有利於老人的健康,一天的大魚大肉和一天的粗茶淡飯,肯定後者更利於老人髒脾,吃起來更放心。而且,飲食清淡,可以減少食火;欲念清淡,可以減少心火。

相對於精神來講,欲念的清淡可以使人心靜。心靜,火就少,病也就少。

對老年人腎水漸少的特定體質,當然火少總比“火”大好,否則水火不平衡,老年疾病叢生。

乾隆皇帝養生四秘訣

乾隆皇帝在清代曆史上在位時間排名為第二的皇帝,僅其在為當皇帝的時間就達到59年之久,可見此人在養生方麵著實十分講究,他根據自身體會,總結了養生四訣: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其中“十常”為: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睛常運,麵常搓,足常摩,腹常捋,肢常伸,肛常提。“四勿”為: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

乾隆喜歡“旅遊”人所共知。他六下江南,三上五台,遊覽名川大山、古刹舊寺,不少城鄉印有他的足跡,杭州十景均由他禦筆題碑。如此涉足野外寬闊幽靜之地,令人心曠神怡,悠然忘返,對身心健康是大有益處的。

乾隆愛好廣泛,學識淵博。他愛讀書,是封建帝王中少有的多才多藝的皇帝。他情趣甚廣,懂滿、蒙、維、藏、漢五種文字;他喜書法,學尊趙體,圓潤遒麗,所到之處,禦筆題詠;他喜詩文,據傳他一生寫文1300多篇,作詩4萬餘首,他還喜歡聽戲、觀燈、看雜技、滑冰等,並親自演過戲,這些活動,對修身養性頗有裨益。

乾隆起居飲食很有規律。他早上大約6點多起床,先洗漱後用膳。早餐後,處理政務,然後與大臣議事,午後遊覽。晚飯後,看書習字,作文賦詩,然後就寢。飲食多以新鮮蔬菜為主,肉類、野味少而食之,並且從不過飽。乾隆喜喝茶,對飲用水十分講究。他還效法祖父康熙,從不吸煙。

乾隆一生養生有法,年近九十尚思路清晰,自號“十全老人”。

早晨養生七件事

1.寬胸吸:睡醒後勿急於起床,先左側臥伸懶腰,再右側臥伸懶腰,最後仰臥伸懶腰,使關節充分伸展。立姿大打哈欠3~5次,再舉臂、提腿,連續做10次深呼吸運動,最後哈哈大笑5次。約需4分鍾時間。

2.四方眺:立姿,兩眼平視,先向東遠眺。然後低頭半閉目,轉身再向西遠眺,接著向南、向北遠眺,最後以向東遠眺結束。在做四方眺時,最好置身於開闊地中央或站在高處。約用時5分鍾。

3.排大便:大便時,盡可能回憶最美好的事情,這種精神與情緒的調節,有助於腸道蠕動,可使大便通暢。用時約5分鍾。

4.照鏡子:照鏡子檢查麵部狀況,可自我判斷健康是否存在問題。主要觀察:①眼帶血絲。熬夜太深,應注意早睡。②眼圈昏暗。疲勞過度,注意休息。③眼圈紅腫、腎髒虛弱,應查尿液。④眼皮跳動。神經疲勞,應鬆弛精神。⑤皮膚斑點。缺乏維生素B、C,應多吃蔬菜。⑥皮膚粗糙。勞動過度,不要勉強再幹。⑦皮膚微黃。心髒衰弱,不要嗜酒。⑧嘴唇微黃。心髒衰弱,力求戒煙。⑨齒齦出血。缺乏維生素C,應多吃蔬菜。⑩舌頭發白。胃有毛病,要調整飲食。

5.搓擦麵部:洗臉時,可用毛巾或雙手搓擦麵部,向上推時稍用力,向下要輕輕帶下,經常為之,可使麵部皮膚紅潤而有光澤,減少皺紋,消除斑塊,並可防治感冒。

6.梳頭:不論男女,頭宜常梳,可用手指代梳,五指微張,用兩手的指尖由前額經頭頂徐徐推磨至枕後部,反複數十次。指尖所經穴位包括眉衝、通天、百會、玉枕、風池等。能得到良好的按摩和刺激,可起到平肝熄風、開竅寧神、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7.扭腰健腎:中醫學認為人的發育、成長及衰老過程,皆受五髒所左右,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腎髒。在人的直立體位中,腰部起著重力傳導的樞紐作用。扭轉腰部可刺激個月、腎俞等穴位,有強腰健腎之功效。方法是立姿。兩腳左右開它同肩膀寬,兩手叉腰,拇指向前,其餘四指在後,按腎俞穴。腰部緩緩左右轉動,直至腰部感到發熱為止。每日早、晚各做1次。

日常養生八大法寶

1朝暮叩齒三百六,七老八十不落牙

叩齒,就是指用上下牙有節奏地反複相互叩擊的一種自我保健法,民間俗稱“叩天鍾”。事實證明經常叩齒,不僅能強腎固精,平衡陰陽疏通、局部氣血運動和局部經絡暢通,從而增強整個機體健康,還可促進口腔、整個牙體及周圍組織的健康,增強牙齒的全麵抗病能力,使牙齒變得更加堅硬穩固、整齊潔白、潤豐光澤,充滿精健之象。其具體做法可概括為:精神放鬆,口唇微閉;心神合一,默念叩擊;先叩臼牙,再叩門牙;輕重交替,節奏有致。終結時,再輔以“赤龍(舌頭)攪海,漱津勻吞”,效果更佳。

2頭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保平安

勤梳頭是一項積極的最簡單、最經濟的保健方法。為此,有人主張“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梳2~5回,下午再梳一回”,“一回以兩分鍾梳一百次”為宜。

因為梳子齒與頭發頻繁接觸產生的電感應,會疏通經脈,促進血液循環,使氣血流暢,調節大腦多路神經功能,增強腦細胞的新陳代謝,延緩腦細胞的衰老,增益腦力,聰耳明目,以及消除勞累。

3腳為第二心髒,常搓湧泉保健康

人體健康與否,在於腳健。健腳益體,當首推熱搓湧泉穴(即腳心中央凹陷處)。湧泉屬足少陰腎經,“腎出於湧泉”。意思是說,腎經之經氣猶如水井中的井源泉水一樣,將從這裏源源不斷地湧出,長久不斷。經常溫浴後搓此穴,可溫補腎經,益精填髓,舒筋活絡,平衡陰陽,調理五髒六腑;還能治療頭頂痛、癲氣、腎炎、性功能衰退、小兒驚風、失眠、高血壓、冠心病、心悸、咽喉腫痛、腳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幾十種惡疾。因此,湧泉穴又有“健身之穴”之譽稱。

4日咽唾液三百口,使你活到九十九

中醫理論認為,唾液在體內化生為精氣,為生命須臾不可缺少的物質,具有強腎益腦等作用。現代醫學證實:唾液除具有滅殺微生物、健齒助消化等功能外,還發現唾液含有能促進神經細胞生長和皮膚表皮細胞生長的神經生長因子和表皮生長因子;唾液能消除從氧氣和食物中產生的對人體十分有害的自由基;唾液還有很強的防癌效果。因此,如果每口飯咀嚼30次,就可以清除大部分有害物,有益健康。正因為如此,古今中外的養生學者才把它譽為“金漿、金津、玉液、天然抗癌劑”等美稱。所以聽從“日咽唾液三百口”的忠告是很明智的。

5日撮穀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

撮穀道,就是做收縮肛門的小動作。其具體做法概括歸納為,“吸、舔、撮、閉”四字訣。即“放鬆全身,將臀部及大腿用力夾緊,配合收氣,舌舔上齶,向上收提肛門,稍閉氣,然後慢呼,全身放鬆”。每天堅持收(提)縮一百,每次1~2分鍾,若大便後應延長至2~3分鍾,可以促進肛周血液循環,防治靜脈瘀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內痔、外痔、肛瘺、肛裂、脫肛、肛門濕疹、便秘、慢性腸炎等;同時對治療和預防冠心病、高血壓、下肢靜脈曲張、肛周炎症、肛周皮膚損傷等慢性疾病有顯著效果。

6隨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氣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來回擦或搓介於胸和骨盆之間,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內髒的一種養生保健法。中醫理論認為:腹為人體“五髒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認為脾胃居中,負責主運化水穀精微和統攝精血神液來充養敷布全身,令五髒六腑常壯無恙。通過揉腹,可以收到調理脾胃,通和氣血,培補神元等功效。現代醫學證實:揉腹有強脾、胃、腸和腹壁肌,提高消化係統功能和減肥作用。還有治療中老年性便秘、胃腸潰腸、周期性失眠、遺精、心血管病等疾患的功效。揉腹方法,最好遵從《延年九轉法》進行:“先用右手大魚際在胃腔部按順時針方向揉摸120次,然後下移至肚臍周圍揉摸120次,再用全手掌揉摸全腹120次,最後逆向重複一遍,”至於揉腹次數可因人而異,但飽食或空腹或腹部患有炎症、腫瘤等則不宜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