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中醫與養生3(1 / 3)

第一部分 中醫與養生3

第五章 中醫養生藥膳

“三明治”——女人透支健康

陷入“三明治”時代的女人大多攜帶著一個顯著的標誌“忘我”。“忘我”讓她們記住的是老母的生日、孩子的學習、老公的事業,為了這一切,甚至不惜一切,努力地從自己的“健康銀行”裏提前支取健康。近年來就有跡象表明,婦科腫瘤的出現越來越向年輕化發展,像以前50歲才有的乳腺癌,就經常出現在35歲左右的少婦身上。

調查還發現,宮頸癌、乳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這些女性專屬器官的癌症竟占了女性癌症的二分之一!這些癌症若能在早期發現是可完全治愈的,所以歸根結底,身染癌瘤重疾的女性朋友們多半是因為警覺性不高,健康管理意識不強。

因此30歲的女人,是否停下你匆忙的腳步,傾聽一下自己的聲音,當你精打細算地盤算著家裏的財政支出、盡心盡力地幫助丈夫繪製他的事業藍圖時,你是否知道:其實你的健康也需要你精心來管理。

健康管理的第一步便是:把婦科診所當成“娘家”,常“回家”看看,做到防患於未然。

婦科診所裏的專家建議健康管理,30歲女人的頭等大事

一個人一生中身體健康的黃金時代,男子是15~25歲,女子是15~30歲,此時得病機會少,過了這個階段,身體就逐漸步入多事之秋了。

人類常犯的疾病有:遺傳病、畸形、創傷、炎症、腫瘤、功能障礙等,可以說,除了遺傳病和畸形、創傷外,後三大類都是“與日(年齡)俱增”的。拿癌症來說,它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和身體的任何係統、組織,但中年之後的發病率明顯升高。所以,女人30歲後,要正視自己身體各器官機能走下坡路的現實,開始重視自己的健康管理。

女性生殖器官腫瘤病因、病狀皆不相同,但概括起來不外乎四個字:

血——月經是每月一次的陰道流血,除此之外的血是不正常的;

帶——女性的陰道分泌物又叫白帶,係白色粘稠的液體,其質(指顏色、性狀等)和量的異常,預示某種疾病的存在,血性白帶,米泔樣分泌物要想到癌瘤所致;

痛——子宮內膜異位症等也可以引起疼痛,但疼痛也是腫瘤存在的一大特征,特別是當腫瘤發生扭轉、破裂時,會引起劇烈的急性腹痛;

塊——腫塊是腫瘤的最基本形式,任何腫塊都要予以注意,當然並非都是病理性的,也並非都是惡性的。

自摸腫瘤方法:睡前放鬆腹部,用雙手在下腹部按摸或清晨時按摸,這時膀胱充盈,會把腫瘤頂向上,更易摸到。中年身體發胖腹部增大,容易被人忽視,以為是發福了,而實際有可能是腫瘤所致。

乳房自檢方法:檢查時間通常為月經過後的七天內,因為乳房不太腫脹,方便檢查。

麵向鏡子,雙手垂下,觀察乳房左右是否對稱,外觀有沒有異樣。

用右手托起左邊乳房,由鎖骨以下部分開始至肋骨及乳頭,用指頭在乳房上打圈按摩,按壓乳房不同部位,檢查乳房部分有沒有硬塊及凹陷,然後再用左手檢查右邊乳房再作檢查。用拇指及食指擠壓乳頭,看看有沒有分泌物流出。檢查腋下位置,察看腋下淋巴腺有沒有硬塊及腫瘤。

30歲的女人不太重視自己的健康,因為“感覺良好”。但遺憾的是,這種感覺可能是不準確的,因為有些病在萌發時並無明顯的症狀。比如,早期腫瘤的症狀和體征常常是隱蔽的,乳腺癌一旦出現早期症狀,常表明癌腫已存在3-4年了,如若發生轉移,則轉移的潛在期也有3年之久,卵巢癌的最初求診者,70%已屬晚期,子宮頸癌從癌前病變到癌腫大約需要10年時間,可見,癌腫的產生發展過程是漫長的。所以單憑感覺是不行的(醫生也不能單憑主訴症狀下診斷),自檢就更不足以為據,所以必須常去到醫院做身體檢查。

現行的中年身體檢查是全身的檢查,並區別年齡、性別、職業等等,突出幾項重點,女子重點是乳腺、生殖係統。

一般說,應該借此機會告訴醫生:

家族中有無腫瘤、心血管病、糖尿病患者;

社會因素、居室環境、煙酒嗜好、生活方式;

職業特點;

以往疾病史,目前的狀況等;

把這些情況提供給醫生,有助於發現問題。

普查還隻是篩查還不是確診,因此普查後如果你被醫生告知需要進一步確診,一定要抓緊時間接受進一步檢查,以便及時查出問題。

想想吧,一年隻要花費短短的時間,接受一次詳細的婦科檢查,就可以換得一年的安心,何樂而不為呢?

30歲開始保護關節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關節的退化性疾病,過去一直被認為是一種老年人特有的疾病,但是近來發現人類的關節可以早在30歲,甚至更年輕時就會產生沒有症狀的退化改變。當年齡達到四五十歲時會出現症狀,說明關節的退化已經侵犯到你的骨頭,這時才開始重視為時已晚,你能夠做到的事情僅限於盡量保護還未受到侵犯的關節軟骨,延緩關節繼續退化的期限。

目前,隨著人類生命過程的延長,骨性關節炎成為愈發普遍的大眾性疾病。如果您的年齡在70歲,則會不可避免地經曆關節的疼痛,或者是膝關節,或者是髖關節,也可能是腰椎或頸椎。

骨性關節炎並非僅限於軟骨組織的變化。所有圍繞關節周圍的結構包括肌肉、骨、肌腱和韌帶等出現損傷或畸形都能夠引發骨性關節炎。年齡也並非唯一的罪魁禍首。體重過重能夠帶給關節額外的壓力,也是加速關節退化的原因之一。

年輕人由於外傷或運動損傷可以造成關節內骨折,或者交叉韌帶的斷裂以及側副韌帶的損傷等,繼而引發膝關節的不穩定和關節軟骨的異常磨損,造成創傷性骨性關節炎。這類患者有典型的膝關節外傷史,除疼痛外在行走時會出現打軟腿、關節交鎖或關節內異常的彈響,也可能出現關節不穩定的現象。

單純的膝關節退化最早出現在髕骨關節,在三四十歲時即可出現膝關節的疼痛,表現為下台階時疼痛,蹲下站起時疼痛,而走平路時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在下蹲時用手觸摸膝關節可以感覺到異常的摩擦感。還有些病人會出現關節的腫脹。這一階段的病變常被診斷為“髕骨軟化”。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發展非常緩慢的疾病,從第一次疼痛到病變的晚期需要十餘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然而許多因素能夠加速病變的進展:包括年輕時膝關節有明顯的內、外翻畸形,體重超重,或一些能夠加重膝關節負擔的工作,如長期蹲著作業、山區野外工作等等。常規量的運動如慢跑、散步等不會引發關節的退化,但膝關節存在明顯畸形的人群除外。

盡管許多科學家致力於骨性關節炎早期診斷方法的研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診斷方法能夠像診斷艾滋病那樣簡單可靠地在早期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作出診斷,更難以在疼痛出現之前就告訴病人“你的膝關節退化了,請立即進行治療”。如果感覺膝蓋有上述不適,應到醫院進行藥物或手術治療,也不妨試試以下兩種治療鍛煉的方法:

1功能鍛煉:包括關節的活動和周圍肌肉力量的訓練。正確的鍛煉方法是在膝關節得到充分休息的條件下以非負重的活動為主,在坐位或平臥位做膝關節的屈伸活動練習,結合大腿肌肉繃緊練習,以不感覺疼痛加重為限度。此外,每天可以在戶外散步,行走距離以不感疲勞和疼痛為限。在疼痛症狀較重時應該避免反複下蹲或半蹲位的動作。爬山和老年迪斯科對膝關節來說非常不利,而遊泳則有助於關節和肌肉功能的改善。

2減輕體重:有研究發現,如果體重能夠減少5公斤則膝關節的症狀會有明顯改善。

熬夜者的藥膳調理

經常熬夜的人容易產生陰虛內熱的症狀,如能注意夜宵進行飲食調養,有利於保持精力充沛。現介紹如下:

1.豬腰燉杜仲:杜仲25克、豬腰子1個(去筋膜),水適量。隔水燉1小時。每日或隔日服食1次。具有滋補肝腎、強筋壯骨之功效。適用於熬夜後腰酸背痛、四肢乏力者服用。

2.蓮子百合煲瘦肉:蓮子(去芯)20克、百合20克、豬瘦肉100克。加水適量同煲,肉熟爛後用鹽調味食用。每日1次。具有清心潤肺、益氣安神之功效。適宜於熬夜後幹咳、失眠、心煩、心悸等症者食用。

3.生地燉鴨蛋:生地20克、鴨蛋1~2個,加水適量隔水燉之。蛋熟後去殼,再放入汁中燉20分鍾。加冰糖適量調味,食蛋飲汁。每日1次或每周2~3次。具有滋陰清熱、生津止渴等功效。適宜於熬夜後口燥咽幹、牙齦腫痛、手足心熱者食用。

4.粉葛生魚湯:粉葛(用葛根製成的粉皮)250克,洗淨切塊,生魚(烏魚)1條,加水適量共煲。魚熟後放入生薑絲、油、鹽調味,食魚飲湯。每日或隔日1次,有舒筋活絡、益氣和血、解除肌痛等功效。適用於熬夜後肌肉酸痛、頸部脹痛者服用。

5.夏枯草煲瘦肉:夏枯草10克、豬瘦肉50~100克,水適量共煲,肉熟後加鹽少許調味,吃肉喝湯。每日1次。具有清肝火、降血壓的功效。適宜於熬夜後血壓升高、頭暈、頭痛及眼紅者服用。

板栗的藥用

板栗是補腎佳品,兼有健脾益氣、清熱解毒、止瀉治咳等功效。如果堅持每天吃生栗10餘個,可治腎虛和腰足不遂。若同時用豬腎煮粥助之,效果更好。民間有“煮熟大栗,日日與之”的說法,可治百日咳與小兒口瘡。將生栗搗碎,敷無名腫痛或蛇蟲咬傷處,能消炎、去毒、鎮痛。

此外,栗殼煎水可治反胃。栗殼燒炭研末可止外傷出血。栗葉富含鞣質,外用敷瘡腫,可做收斂劑。取栗葉30克煎水當茶飲,連服一個月,可治哮喘病。栗樹皮煎湯洗丹毒瘡腫,有奇效。栗根可治偏腎氣等症。但《本草綱目》上說,吃栗“乃須細嚼,使液盡咽,則有益,若頓食至飽反至傷脾矣”。

補肺止血話白及

白及,別名白芨,多年生草本,一般多生於山野、山穀較潮濕處,地下有指狀肥厚的塊莖。中醫以塊莖入藥,性平,味苦甘,功能補肺、止血。

白及蛋羹有滋陰潤燥止血功效,適用於肺結核痰中帶血患者。將雞蛋打開倒入碗內,加白及粉、精鹽少許,清水適量,攪拌均勻,上鍋蒸5分鍾即可。

白及和白蘞各15克,幹胭脂1個,共研為粉末,用雞蛋清調拌,早晚洗臉令麵白。白及不但治麵黑,而且能醫手足皸裂等。

白及治肛裂:白及200克,蜂蜜50克。將白及加入適量清水煎煮待藥液變成粘稠時,去除白及,取出藥液以小火濃縮成稀糊狀,兌入煮沸去掉白沫的蜂蜜,充分攪勻,冷卻後使用。每次用藥棉蘸藥液外塗於肛裂患處。

菜花驗方數則

菜花,一年生或兩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除食用和工業用外,菜花藥用有散血消腫等功效,可治吐血、血痢、熱毒等症。

1治小兒丹毒:取菜花籽1小杯,研末後調香油塗患處。

2治成人丹毒:取菜花洗淨,搗爛敷患處,每日更換2~3次。

3治急性乳癰:取鮮菜花葉搗爛敷患處,1日換3次。

4治飛蟲入耳:菜油滴入耳內1~2滴(注:不宜過多),蟲自會爬出。

5治蕁麻疹:取菜花揉爛,擦患處。

6治帶狀皰疹:取菜花葉洗淨,揉爛敷患處。亦可治各種濕疹。

7治產後淤血腹痛:取熟菜花籽6克、當歸9克、桂皮5克,水煎服。

常飲藥粥好處多

藥粥,就是用中藥和米共同煮成的粥。一般來講,藥粥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幾點:

1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俗話說:“脾胃不和,百病由生。”脾胃功能的強盛與否與人體的健康狀態密切相關。藥粥通過調理脾胃,改善人體消化功能,對於增強體質、扶助正氣具有重要作用。藥粥中的主要成分粳米、糯米、粟米等,本來就是上好的健脾益胃佳品。再與黃芪、人參、枸杞、山藥、桂圓、芝麻、胡桃等共同熬成粥,其增強體質的效果可想而知。

以藥粥預防疾病,民間早有實踐。比如,胡蘿卜粥可以預防高血壓,薏米粥可以預防癌症、泄瀉,羊肉粥、生薑粥可以預防慢性氣管炎,荷葉粥、綠豆粥可以預防中暑。

2養生保健,益壽延年。關於藥粥的養生保健作用,宋代著名詩人陸遊曾作詩曰:“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隻將食粥致神仙。”的確,很多中藥都有延年益壽、延緩衰老的功效,如人參、枸杞、核桃仁等。熬成藥粥,經常服用,可以抗衰老,延天年。

3輔助治療,病後調養。一般情況下,藥粥常用作藥物治療的輔助方法。如在急性黃疸性肝炎的治療過程中,可以配合使用茵陳粥;在急性尿路感染的治療過程中,可以配合使用車前子粥;在神經衰弱的治療過程中,可以配合使用酸棗仁粥等。

藥粥非常適合於身體虛弱、需要補養的大病初愈患者或產後婦女。米粥本身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吸收。根據病情的不同加入不同的中藥熬粥使用,既健脾胃,又可療疾,一舉兩得。

多吃食用菌養生益健康

食用菌指可食的菌類食物,它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並均有一定防病治病的藥效。在眾多食用菌中,靈芝、猴頭菇、蟲草菌、金針菇、香菇、灰樹花等對強化人體免疫力的作用更為突出,其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已為國內外醫學專家所公認。

利用食用菌治療疾病,在漢朝已有記載,明代《本草綱目》也有收錄。我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洪昭光曾提出合理膳食十個字“一、二、三、四、五,紅、黃、綠、白、黑”這裏的“黑”指的就是黑木耳,每天吃5~10克黑木耳能有效降低血液粘度。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低鹽分的特點,正是現代人所注重的“一高三低”型保健食品。著名營養學家斯坦頓於1984年對食用菌的營養價值作了全麵評價,他認為食用菌集中了食品的一切良好特性,認為食用菌“是未來最為理想的食品之一。”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食用菌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14種維生素,多種礦物質和多糖等營養成分,具有滋陰補陽、益氣活血、補腦強心、延年益壽等功能。

同時,食用菌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改善血液微循環、提高血液載氧能力、提高肝髒解毒能力等藥性作用。經常食用,可全麵調節人體生理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功能,延緩衰老,是較為理想的保健食品。此外,食用菌還有提高細胞內各種酶的活性的作用,所以多食食用菌能夠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消除神經緊張等。秋意漸濃,在注意防寒保暖和加強體育鍛煉的同時,不妨將食用菌也端上餐桌,為健康加分。

耳穴壓豆法治頸椎病

病症:頸椎病常發生在中年以上年齡,頸椎發生退行性改變,加上急慢性損傷,造成椎間盤、韌帶、後關節囊不同程度損傷,促使頸椎代償增生,增生物直接或間接壓迫神經產生頸項、枕部、肩臂疼痛及麻木感,頸部活動受限等一係列症狀。臨床上分為三型。神經根型:主要表現為頭痛、肩頸痛、上肢沉重、握力減退、手指麻木及發涼等。交感神經型:主要表現為心悸、心動過緩、胸悶、多汗、血壓不穩、視力模糊等症狀。祖國醫學屬“痹症”範疇。

組方:在雙耳廓上取公安部,頸椎區、肝、腎、神門,同量可根據不同症狀進行辨證取穴。耳廓常規消毒,橡皮膏成6×6平方毫米大小的方塊形,將王不留行籽3~4粒粘壓固定於所取穴處,用拇食2指分別相對地捏,揉壓耳穴貼壓物,患者自感耳壓部有疼痛,揉壓至整個耳廓潮紅發熱為度。

高脂血症藥膳方

高脂血症的治療除用降脂藥物外,藥膳也可達到降脂的作用。

1素燴三菇。功效:降脂降壓、防癌。

配料:冬菇、蘑菇、草菇各25克,嫩玉米筍片50克,鮮湯適量,粉芡、調料各少許。

製作:將冬菇、蘑菇、草菇入清水泡發,洗淨,入油鍋煸炒,然後加入鮮湯、嫩玉米筍片同煮,待熟後再加入粉芡和調料(鹽、味精等),翻炒片刻即可。

2雙耳炒豆腐。功效:滋補氣血,降血脂血壓。

配料:木耳15克,優質鮮豆腐300~500克,銀耳15克,鮮肉湯適量,豆腐乳、胡椒粉、香菜、油、食鹽、味精各少許。

製作:(1)將木耳、銀耳加入清水泡發,洗淨,去雜質,在油鍋中略爆炒;香菜洗淨切碎。(2)將豆腐洗淨,切成2厘米見方小塊,放入油鍋與豆腐乳煎炒,然後加入木耳、銀耳、鮮湯、香菜、胡椒粉、鹽及味精,煮透即可。

3三七首烏粥。功效:強心、降脂、降壓。

配料:三七5克,何首烏30~60克,大米100克,紅棗2枚,白糖適量。

製作:(1)將三七、何首烏洗淨,放入砂鍋內煎取濃汁。(2)將大米、紅棗、白糖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先煮成稀粥,然後放入藥汁,輕輕攪勻,文火燒至翻滾,見粥湯稠粘停火,蓋緊燜5分鍾即可。

用法:早、晚餐溫熱頓服。忌用鐵鍋煮。

4山楂荷澤茶。功效:消脂降壓。

配料:山楂15克,荷葉12克,澤瀉10克。

製作:將上述3味共切細,加水煎或以沸水衝泡,取濃汁即可。

用法:每日服1劑,代茶飲。山楂生食或煮粥食(胃酸過多者不用)。

更年期高血壓如何膳食

高血壓病是更年期的常見多發病,患者除積極的藥物治療外,科學的膳食調理也非常重要。

1控製熱能攝入,減少高脂肪飲食。高血壓病人,如膳食熱量攝入過多,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比例失調,多鈉、少鉀、少鈣,單糖過多,纖維素太多,都是不利的。因此,要減少飲食中脂肪的量,特別是動物性脂肪,如肥肉、肥腸等。

2應食用低膽固醇食物。高膽固醇食物有動物內髒、蛋黃、魚子、各種動物油。含膽固醇低的食物有牛奶(每100克含13毫克)、各種淡水魚(每100克含90~103毫克)。而100克豬肝含368毫克、100克雞蛋黃含1705毫克膽固醇。

3限製含糖高的食品。尤其是肥胖者或有肥胖傾向的高血壓者,要少吃甜的蛋糕、甜餅、甜點心、糖果等。

4控製食鹽的攝入。一般來說,輕度高血壓患者,每人每天攝入食鹽量應控製在6~8克以下;有急性高血壓病的人,食鹽應嚴格控製在1~2克以下(折合成醬油約5-10m1)。大凡合鈉多的食物,包括鹹菜、鹹肉、腐乳等,應在限製之列。

5多吃新鮮蔬菜。根據蔬菜上市情況,在低脂肪攝入的前提下,適當增加新鮮蔬菜的攝入量,如芹菜、黃瓜、豆角、西紅柿等,均對高血壓病患者有益。

6嚴格控製煙、酒。吸煙有害健康,人們已普遍形成公認。可飲酒依然是許多處於更年期的朋友的嗜好,殊不知,飲酒對高血壓病十分不利,尤其是過量飲酒。因此,更年期高血壓病患者應嚴格控製煙酒。

喝中藥怎樣才能不苦

古語雲“良藥苦口利於病”,這個道理可以說是人人皆知。問題是,有的藥實在是苦不堪言,難以喝下。有時候,有的病又不得不連服多帖,有些人真的是皺著眉頭,含著眼淚吞服。中醫專家總結出中藥祛苦六法,可以讓中藥比較容易入口。

1.掌握服藥時間。在一天24小時內,機體有兩個吸收藥物的“黃金時期”,一個在上午8時至10時,一個在下午2時至3時。苦味中藥可在飯後上述時間內服用。

2.掌握藥液溫度。中藥的服用講究“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但苦味中藥的服用可不拘泥此道。有關專家研究證實,舌頭對37℃以上的溫度更為敏感,因此,苦味中藥湯液的溫度應控製在15℃至37℃。

3.掌握含、咽部位。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頭的前半部,以舌尖最為突出。因此,藥液入口後,最好迅速含貯於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湯匙直接將藥液送至舌根順勢咽下。

4.掌握服藥速度。藥液在口中停留的時間越長,感覺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藥的服用力求幹淨利落,轉瞬即逝。

紅豆的藥用功能

紅豆的藥用功能: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等,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等症。

將紅豆和鯉魚煮湯食用,對水腫、腳氣、小便困難等起食療作用,還能治療肝硬化、肝腹水,補體虛;紅豆與冬瓜同煮後的湯汁是解全身水腫的食療佳品;紅豆與扁豆、薏苡仁同煮可治療腹瀉。另外,紅豆還可與中藥同用,如紅豆配以連翹和當歸煎湯,可治療肝膿腫;紅豆配以蒲公英、甘草煎湯可治療腸痛等。紅豆的營養成分與綠豆相近,在某些成分上甚至超過了綠豆。因此,多食紅豆對身體大有裨益。

急性支氣管炎中藥方

藥方:杏仁、蘇葉、法夏、茯苓各6克,柴胡、桔梗、甘草各5克,枳殼、橘紅各3克,生薑2片,大棗3枚,清水煎服。咳重加百部5克,冬季無汗加麻黃3克,若發熱重、出汗加生石膏10克,同煎服。

風熱咳嗽多見於上感入裏化熱,熱邪迫肺致咳痰不爽,痰黃不易咯出,咽喉充血潮紅或發熱出汗。症屬風熱犯肺,肺失清肅。治宜散風解熱,清肺止咳。

藥方:桑花15克,連翹、桑葉、菊花各10克,柴胡、百部、桔梗、牛蒡子各6克,杏仁、薄荷、甘草各5克,蘆根12克,清水煎服。發熱重的加黃芩、知母各5克,生石膏10克;咳重痰多加全栝蔞10克,川貝5克同煎。

健脾藥膳三方

健脾益氣藥膳:適用於慢性胃炎、慢性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肝炎、貧血、白細胞減少症等疾病所引起的精神困倦、四肢軟弱、氣短懶言、頭昏自汗、食欲不振、胃脹隱痛、便溏腹瀉、舌質淡苔白、脈緩無力等,脾虛氣弱症均可選用。常用中藥有人參、黨參、白術、山藥、大棗、茯苓、薏苡仁、蓮米、芡實等。常用食物有糯米、黃花菜、蕈類、雞、鵪鶉、羊奶、蔥、蒜、豆豉等。常用藥膳有參棗米飯、益脾餅、山藥餅、茯苓包子、山藥麵、大棗粥、紅棗燉兔肉等。

開胃健脾藥膳:適用於消化力弱、食欲不好、食後腹脹、積食腹瀉,惡心嘔吐、氣虛症狀不明顯,需與健脾益氣藥膳區分。常用中藥有砂仁、白豆蔻、山楂、麥芽、穀芽、神曲、雞內金等芳香醒脾、開胃進食、消積化滯的藥物。食物為蘿卜、豬骨、豬瘦肉等。常用藥膳有蘿卜絲餅、豆蔻饅頭、山楂肉幹、羊肉蘿卜湯、砂仁鯽魚湯等。

健脾利尿藥膳:適用於慢性腎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變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等,屬於脾虛水腫症者。表現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脹便溏、下肢或全身水腫、舌質胖嫩苔白滑、脈沉無力等症狀。常用藥物主要有赤豆、白茅根、陳皮、冬瓜皮、薏苡仁、茯苓、白術等。常用食物有鯉魚、鱔魚、泥鰍、鴨肉、黃豆芽、萵筍等。常用藥膳有拌萵筍、燴鱔絲、青鴨羹、赤豆鯉魚、紅杞活魚、芪燒活魚、薏苡米粥、木瓜湯等。

咳嗽藥粥三款

紫蘇杏仁粥:紫蘇葉、杏仁各10克,生薑5片,大棗5枚,粳米30克。將杏仁、粳米煮粥,熟至九成,加蘇葉、生薑、大棗煮熟,溫服。該粥解表散寒,健脾益胃。主治外感風寒,鼻塞流涕,咳嗽痰多,惡寒無汗,嘔惡納差。

百合杏仁粥:鮮百合、粳米各50克,杏仁10克。先將粳米煎沸,入百合、杏仁,煮至粥成,加白糖少量,早晚分服。此粥清熱潤燥,止咳化痰。主治咳嗽日久,津傷液燥,幹咳無痰,或痰少粘稠,不易咯出者。

茯苓薏米:粥茯苓、薏苡仁各3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先將薏苡仁、杏仁、粳米煮熟,再入茯苓,煮一二沸即可。本粥健脾祛濕,化痰止咳。主治肺脾氣虛,痰濕內盛,咳嗽痰多,胸脘滿悶,納差者。

筷子治耳鳴

用圓頭筷子的粗頭一端(經開水浸熱),插入雙耳道做插入、拔出動作50次,再做圓周按摩50次。同時做叩齒動作50次。每天早晚做兩次。完畢,雙手心揉搓雙耳及耳根,至發熱止。此法對神經性、缺血性耳鳴有明顯療效。

老年人應慎喝藥酒

在我國民間,早就有將一些名貴的中藥泡酒,以治療疾病或補養身體的習俗。其實,這種做法是很不科學的,尤其是對老年人不利。因為每次喝酒後能真正飲進的中藥有效成分卻相當有限。若飲量少會起不到治療或滋補作用;若飲用過量,則酒精的危害比藥效作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