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門冬。藥用其塊根,味甘,苦,性寒,能清肺降火、滋陰潤燥,其健身延年、潤肌悅顏效果較佳。如《神農本草經》裏說:“久服輕身,益氣延年。”《日華子本草》載:“潤五髒,益肌膚,悅顏色,補五勞七傷。”據現代研究,天冬根含天冬素、粘液質、β-穀甾醇及5-甲氧基甲基糠醛,所含苦味成分為甾體皂甙,其藥理有抗茵及抗腫瘤作用。
本品單用即有效,如《飲膳正要》天門冬膏,即以鮮天冬搗汁熬膏,每服一湯匙,早晚空心溫酒下,久服有益氣延年之功。此外,也可釀酒:即用天門冬去心,水煎為液,同曲、米共釀酒,初則味酸,久則味佳。此酒可滋潤五髒,通血脈,久則補虛治勞損,每次飲三至五湯匙。水煎,每劑9~15克。
本品忌鯉魚,外感風寒、脾虛瀉泄者也不可用。
3.玉竹。以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莖入藥,味甘,性平,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等作用,是養陰生津之佳品。《神農本草經》載其“主諸不足,久服去麵黑,好顏色,輕身不老。”《本草拾遺》則曰:“主聰明,調血氣,令人強壯。”據現代研究證實,本藥確有強壯作用,但其力緩和,宜久服,且有較好的強心作用,可用於各種心髒病之心力衰竭。此外,長期服用,也可消除疲勞,強壯身體,抗衰防老,延年益氣,是康複保健的常用良藥。
若由氣陰不足之心悸、心絞痛,可與黨參、丹參等同用;若因陰虛不養筋而致拘急疼痛,可配白芍、炙甘草等同用;又因本品有降血糖作用,可用治糖尿病,常配沙參、麥冬等同用。
水煎,每劑6~15克;但胃部脹滿、痰多、苔厚膩者忌用。
4.石斛。為蘭科多年生附草本植物金釵石斛的莖,一般附生於高山岩石或森林的樹幹上,味甘淡微鹹、性寒,功能清熱生津,益胃養陰。如《神農本草經》裏說:“補五髒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臨床研究認為,本品確能增強胃腸功能,促進胃液分泌。若平素胃有虛熱、津液不足。口中幹渴者,單用本品適量水煎代茶,能生津養胃,納香進食。
水煎,每劑6~15克。若為夜盲症,可用石斛30克、仙靈脾30克、蒼術15克,共研細末,每服9克,空腹時用米湯調服。對津液未傷者忌用本品。
5.女貞子。以木樨科植物女貞的成熟果實入藥,味甘、苦,性涼,有補養肝腎、滋陰明目之功。如《神農本草經》裏說:“主補中,安五髒,養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輕身不老。”《本草綱目》亦說:“強陰、健腰膝,變白發,明目”。現代研究表明,女貞子有強心、保肝等強壯作用,並有利尿作用,對於放射療法、化學療法引起的白細胞下降,有升高作用。此外,臨床證明,本品補陰而不膩,對眼科疾病屬肝腎陰虛者用之有效。
水煎內服,每劑6~9克,但脘腹冷痛、腹痛瀉泄等脾胃虛寒症忌用。若要強腰膝、烏須發,可用女貞子酒浸一天,擦去皮,幹燥時研細末;旱蓮草搗汁熬濃汁,與女貞子未混合為丸,每服9克,一日三次。
6.旱蓮草。以菊科植物鱧腸的全草入藥,味甘、酸,功能補益肝腎、涼血止血。若因肝腎虛而致的頭暈眼花,牙齒鬆動,須發早白,可用本品配女貞子、桑堪子等同用;若因陰虛內熱而致的咯血、吐血、尿血,可配阿膠同用。近些年來,在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紫癜等病的方劑中,也常隨症選用本品。由於旱蓮草有較好的補肝腎、烏發、生發、固齒等保健作用,故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凡平素發易脫落,眉毛易脫落,牙齒鬆動,須發早白者,可常用之。
本品單用力薄,多與補益肝腎之品配用。用量一般為10克左右。脾胃虛弱、腎陽虛者忌用。
7.冬蟲夏草。為麥角菌科真菌,寄生在蝙蝠科昆蟲蟲草蝙蝠幼蟲上的菌座(子實體)及幼蟲屍體上的幹燥體處。冬蟲夏草是與人參、鹿茸齊名的三大補品之一,隻生長在我國西南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雪原上。其藥用和營養價值很高,據分析:每百克蟲草含有蛋白質25克、脂肪84克(其中82%為人體不能合成而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289克、粗纖維185克、灰分41克、遊離氨基酸12種、水解液氨基酸18種,並含有無機元素、蟲草酸(即D-甘露醇)、蟲草素、維生素B12、六碳糖醇、生物堿等營養成分。可見,若能經常食用,對人體的養生保健是大有裨益的。中醫學認為,本品味甘,性溫,能滋養肺腎,止咳化痰,為補虛療損之良藥。如《本草從新》載其:“保肺益腎,止血化痰,已勞嗽。”本品既為肺腎兩虛、咳喘短氣。自汗盜汗所首選,又為腎陽不足。陽痿遺精、腰腿酸軟所常用,更為身體虛衰或病後體弱滋補調養之珍品。
據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冬蟲夏草具有免疫增強作用,因為其製劑可增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指數和吞噬百分率,從而能加強機體的免疫功能;還具有抗缺氧作用,又能明顯增加心肌對R6的攝取,提示能增加心肌的血流量;亦可降低血清膽固醇和β-脂蛋白,其作用強度與劑量成正比;此外,還具有鎮靜、抗腫瘤、抗菌、抗病毒作用。
除藥用外,冬蟲夏草也是餐桌上的佳肴。“蟲草雞”是宮廷的禦膳佳珍,具有特異的清香和鮮味,可謂“補而不膩,厚而不張”。
水煎,每劑量6~9克。但本品不易保存,日子一長就會變成灰色粉末,若與藏紅花一起保存在幹燥地方,就可久藏。
8.山萸肉。以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入藥,其味酸、澀,性微溫,能補腎益肝、收斂固澀,是標本兼顧的保健藥。本品早在《神農本草經》裏就已列為上品,其文曰:“久服輕身”;《名醫別錄》裏又說:“強陰益精,安五髒……強力,長年”;《藥性論》則說:“補腎氣,興陽道,堅陰莖,添精髓,療耳鳴,止老人尿不節。”臨床應用表明,本品為平肝腎之要藥,中年之後,凡性機能減退、前列腺肥大、小便頻數或餘瀝不盡者,均可用山萸肉作為常用之保健藥。據現代研究,山茱萸含山茱萸甙、皂甙、鞣質、熊果酸、沒食子酸、蘋果酸、酒石酸、維生素A等,體外實驗能殺滅小白鼠腹水癌細胞,對“化療”和“放療”引起的自細胞下降有升高作用,並能利尿和降壓。用量3~9克,急救虛脫時可用24~30克。腎陽亢奮、下焦有熱者均不宜用。
9.沙參。有南、北之分。其中南沙參以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杏葉沙參或其他幾種同屬植物的根入藥;而北沙參則以傘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入藥。
南沙參體較輕、質鬆,性味苦寒,能清肺火而益肺陰,兼有風熱感冒而肺燥熱者,可以使用;而北沙參體重質堅,性味甘涼,主用於養陰清肺、生津益胃。
沙參為清養保健之品,《神農本草經》載其“補中益氣”;《名醫別錄》載其:“安五髒,久服利人……長肌肉”。臨床常用於肺胃陰虛之症。
水煎內服,每劑9~15克,但風寒咳嗽、肺胃虛寒之咳嗽痰清稀者忌用。
10.百合。藥用其肉質的鱗莖,由於其鱗莖由眾瓣合成,而被稱作百合。它白如凝脂,潤似瓊玉,醇甜清香,營養豐富,是滋補妙品,其味甘、微苦,性平,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補虛強身的功效,可治療體虛肺弱、肺結核、咳嗽、咯血等症。此外,百合還有益氣調中的作用,用本品30克配烏藥9克名百合湯,可用於久治難愈的胃痛。
用量一般為9~12克。但外感咳嗽時不宜使用。
11.靈芝。為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草,生長於深山老林的腐朽樹樁或岩石的縫隙處。
靈芝之所以被人們視為“起死回生”服之可令人“長生不老”的仙草,主要是受到傳奇小說、神話故事的影響,當然也與它的稀少難得和多種良好功效有關。
靈芝有赤、青、黃、白、黑、紫之分,功效雖各有所不同,但六芝均有“久服輕身,不老延年”的功效;《本草綱目》還稱其能“療虛勞”。靈芝味甘、性平,能補肺定喘、健脾養肝、益腎填精、安神定誌、強筋骨、理虛勞,正由於其功能眾多,故曆來被視為珍貴補品,若能常服,可促進髒腑的生理機能,增強體質,堅筋骨,駐容顏,使人耳目聰明,精力充沛,健康長壽。
現代研究表明,靈芝的藥理作用十分廣泛,如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謝,提高實驗動物耐缺氧能力,調節中樞神經係統功能,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增強蛋白質合成,保護肝髒,促進肝細胞再生等等。此外,靈芝還可增進食欲,幫助消化,抗心律失常,降酶、降糖、降壓、降脂,動物實驗確能延長果蠅的平均壽命。靈芝的副作用小,適合於慢性病患者及老年人長期服用。目前,臨床常用來治療神經衰弱、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急慢性肝炎、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消化功能減弱、白細胞減少及糖尿病等病。由於靈芝作用十分廣泛,因此,本品是一味比較理想、有前途的保健良藥。
水煎,每劑用量為3~15克;酒浸,將靈芝切成塊,浸於米酒中,20日後飲用,每次一小杯,一日二次;吞服,將靈芝幹燥後研為細末,每次15~6克。但本品在外感初起時不宜用。平時宜放置於幹燥處保存。
12.柏子仁。以柏科植物側柏的種仁入藥,性味甘平,有養心安神、滋腎養肝、舒脾潤腸、美顏烏發等保健作用,行申衣本草經》裏載其:“治驚悸,安五髒,益氣,除風濕痹,久服令人潤澤美色,耳目聰明”。臨床應用證明,本品確為滋養強壯安神藥,對於心陰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神誌恍惚以及陰虛腸燥所致的便秘均有良效。
水煎,每劑量6~12克;研末吞服,每次6克。但痰多、便溏、腹瀉、嘔吐者忌用。
13.龜板。為龜科動物烏龜的腹甲,近來也開始采用背甲。烏龜是最長壽的動物,能活百年以上,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烏龜長壽的原因,是由於其細胞的分裂代數要比其他動物細胞分裂代數多得多,人一般隻有50代左右,而烏龜則可達110代。有人還發現龜體內沒有致癌因素,所以是不會產生癌變的,這也是烏龜長壽的原因之一。烏龜有極強的生命力,幾個月甚至幾年不吃不喝也不至於死亡。也正由於此,《神農本草經》將龜板列為上品,並說,龜板“久服輕身不饑”,《本草通玄》稱其“大有補水製火之功,故能強筋骨、益心智、止咳嗽、截久症、去瘀血。”事實上,目前臨床上也把龜板作為滋補強壯藥使用。
龜板應用時,一般要求炙過再使用;水煎內服。一劑用量用9~24克;熬膏即龜板膠。
14.鱉甲。為鱉的背甲,味鹹,性涼,是常用的滋陰清熱藥,並有軟堅散結的作用,兼能平肝潛陽。
因陰虛內熱而見骨蒸癆熱。潮熱顴紅、肺癆幹咳、痰中帶血等症,可用本品治療效果較好;婦女經閉、氣血不暢、腹中瘀積結滯而生症塊者,也可用本品配合桃仁等藥治療。
用量9~15克,須“先煎”。此外,由於鱉甲能抑製結締組織增生和提高血漿蛋白的作用,因此常用來治療慢性肝炎肝腫大並有血漿蛋白倒置的患者。
以上介紹的是常用的一些補陰藥,在臨症使用時,還應分清是一般陰虛,還是心陰虛、肺陰虛、腎陰虛、肝陰虛。
一般陰虛症:午後潮熱,低燒,手足心熱,盜汗、咽幹口燥,兩目幹澀,煩躁多夢,腰酸腿軟,大便秘結,苔少舌質紅且瘦,尺脈細數;
心陰虛:心煩失眠,心悸,手足心熱,咽幹,苔少,舌質色紅且瘦,脈細數;
肺陰虛:幹咳少痰,咽幹喉痛或咳血,盜汗,苔少,舌質紅,脈細數;
肝陰虛:頭暈眼花,兩目幹澀,兩脅隱痛,手足心熱,苔少舌質紅且瘦,脈弦細且數;
腎陰虛:腰疼腿軟,遺精,健忘,耳鳴,脫發,月經不調,五心煩熱,盜汗,骨質脆軟,苔少舌質紅且瘦,尺脈細數。
若陰虛進一步發展,可發展致亡陰症,症見:汗熱而粘、呼吸短促、身畏熱、手足溫、躁妄不安、渴喜冷飲,或麵色潮紅、舌紅而幹、脈細數無力。此屬體液大量消耗而表現出的陰津枯涸的病變,為危重症候,應及時予以滋陰補津。
其他保健藥
此類保健藥雖然沒有上述藥物具有明顯的補氣、補血、補陰、補陽作用,但對人體仍有較好的保健作用,且均為現代科學研究所證實,常用的主要有:
1.決明子。為豆科植物草決明的成熟種子,味甘、苦、鹹,性涼,能益腎清肝、明目通便,是最常用的明目保健藥。如《神農本草經》裏說:“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久服益精、輕身”;《本草正義》亦說:“決明子明目,乃滋益肝腎,以鎮潛補陰為正義,是培本之正治”。曆代以其明目之方甚多,或單用,或與它藥配伍,隨症而施。
藥理實驗結果表明:決明子的水浸液、醇浸液對麻醉犬、貓、兔等皆有降壓作用,其醇浸液降壓作用較明顯,且持續時間較長。決明子所含大黃素有抑菌及瀉下作用,有人觀察決明子對100例高脂血症的療效,治療前血清膽甾醇在484~210毫克%之間,平均為24691%毫克,治療後降後110~208毫克%之間,平均下降了879%毫克,由此看來,《神農本草經》所說的決明子能使人“輕身”還是有根據的。
2.蒼術。以菊科植物南蒼術或北蒼術等的根莖入藥,味辛、苦,性溫,有健脾祛濕、強壯、明目及預防瘟疫等作用。近來研究發現,蒼術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約為10025%,以此來看蒼術明目是確實可靠的;北京醫院老年病研究所還觀察了維生素A、BCO、C合劑對人肺二倍體細胞的抗衰防老作用,發現該合劑能使細胞壽命延長28%,對體外培養的人肺二倍體細胞有抗老化作用,這說明有關蒼術延年益壽之說,並非無稽之談。蒼術的延年益壽原因還在於蒼術能調節胰島細胞功能,穩定內環境,提高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達到興奮、強壯、激發、提高人體機能的作用。
此外,蒼術單用或與他藥同用燒煙熏屋,能預防某些傳染病。在《良朋彙集》一書中,即用蒼術一味,燃燒以辟瘟邪。但由於蒼術味辛性燥,陰虛血燥者不宜用。
3.花椒。以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入藥,性味辛溫,能溫中散寒,殺蟲止痛,烏發,輕身延年。《神農本草經》裏說:“久服頭不白;輕身延年”;《名醫別錄》言其:“久服……通血脈,堅齒發,明目”;《食療本草》亦說:“通神去老,益血,利五髒,滅瘢,生毛發。”李時珍認為花椒能“散寒除濕,解鬱結,消宿食,通三焦,溫脾胃,補右腎命門、殺蚘蟲,止瀉泄。”由此可知,花椒的保健作用還是比較突出的。但本品有一定毒性,如長期服用,劑量不宜太大。
4.砂仁。以薑科植物陽春砂、海南砂或縮砂的成熟果實或種子入藥。味辛,性溫,有行氣調中、醒脾開胃、助消化的作用,並能引氣歸腎,兼有溫腎、化濕的作用。對因氣滯及脾胃濕冷而致的脘腹脹滿、痰濕積滯、嘔吐、泄瀉、腹痛、肖化不良等症,均可用本品治療。
此外,本品尚有安胎功效,對因妊娠而胃氣上逆、胸悶嘔吐等導致的胎動不安,可用本品治療。
若要重用熟地等質地滋膩的補藥時,配用一些砂仁,可免除滋補藥妨害消化,減低食欲的副作用。據近代藥理研究,砂仁有芳香健胃作用,可促進胃的機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並可排除消化管內的積氣。
用量一般為15~5克,入煎劑時,宜打碎後下。因本品芳香溫燥,故陰虛有實熱者慎用。
5.菊花。以菊科植物菊的頭狀花序入藥。味甘、微苦,性微寒,有疏風散熱、清肝明目等作用,許多古醫籍都記載它有“能令頭不白”的作用。老年人須發變白的原因雖然很多,但動脈硬化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經藥理研究證實,菊花可增強毛細血管的抵抗力,並具有降血壓、降血脂等作用,這對預防動脈硬化是有益處的。以此來看,古人稱菊花有烏須黑發作用是確有根據的。《神農本草經》亦雲:“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
由於菊花有良好的清熱明目之效,常用它作眼科保健,單獨內服、外用均有效,如以本品做枕頭,即有清肝明目之功。
用量一般為6~9克。
6.石菖蒲。以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莖入藥,味辛、苦,氣芳香,性溫,功能養心、健腦、聰耳、化濕、開胃、進食。但據《重慶堂隨筆》記載,石菖蒲為“舒心氣,暢心神,怡心情,益心誌”之妙藥。在古代中醫文獻中,石菖蒲主要是作為益智安神、聰耳明目、延年益壽藥使用。如《千金要方》即稱:“久服耳目聰明,益智不忘。”《名醫別錄》亦說:“石菖蒲聰耳目,益心智。”《神農本草經》也說它有“久服輕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誌不老。”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石菖蒲所含揮發油部分有鎮靜效果,並能顯著延長戊巴比妥納的麻醉時間。此外,它還有促進消化液的分泌,製止胃腸異常發酵,以及弛緩腸管平滑肌痙攣的作用。
盡管石菖蒲並不是補益之品,然而其保健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藉其芳香清芬之氣,而能疏暢氣機,使清陽上升,九竅通靈,以聰耳明目,開心益智。由於本品辛溫燥散,陰精虧虛者慎用。
7.五加皮。正品應是刺五加的根皮,有南、北的分別。南五加皮祛風濕、壯筋骨之力較優,偏用於腿軟腳弱;北五加皮消水腫之力較好,偏用於腿腳浮腫。
本品古人除了用作祛風勝濕藥外,還常將其作為滋補強壯、延年益壽藥使用,如《名醫別錄》即記載它能“補中益精,堅筋骨,強意誌,久服輕身耐老。”《日華子本草》也說它能“補五勞七傷”。梁元帝所著《金樓子·誌怪篇》還說:“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東華真人《煮石經》又有“何以得長久,何不食石蓄金鹽母”的記載。金鹽即五加皮。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對刺五加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其在某些方麵的藥物作用甚至比人參還要好。現已證實,五加皮具有“適應原”樣作用,能增強機體的非特異性防禦能力,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並能調節疾病的病理過程,使機體的機能狀態趨向於正常化;此外,它還具有顯著的鎮靜作用。
南五加皮用量5~9克;北五加皮3~6克。因其有一定毒性,注意不可用量過大。
8.遠誌。為遠誌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細葉遠誌的根,入藥應除去中間的木心部分。其味苦、辛,性溫,主要功能是安神益誌、祛痰開竅。《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稱其“主咳逆傷中,補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誌倍力,久服輕身不老。”而《藥性論)說它能“治健忘,安魂魄,令人不迷惑,堅壯陽道。”由此可見,遠誌對人體的保健作用還是較明顯的。其用量一般為3~9克。
9.白蒺藜。為蒺藜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的果實。《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稱其“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目前臨床主要用作疏肝明目、祛風行血藥使用。但也有不少古籍說它有補益之功,如《本草綱目》說:“白蒺藜補腎,治腰痛泄精,虛損勞乏。”近年的研究發現,刺蒺藜還含有精神健康活性和抗食欲活性,前者對抗衰防老是有益的,後者則可能會幫助減肥。
本品用量一般6~9克,但血虛氣弱者及孕婦慎用。
10.澤瀉。為澤瀉科多年生沼澤植物澤瀉的塊莖,味甘性寒。《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稱其“主風寒濕痹、乳難,養五髒,益氣力,肥健消水,久服耳目聰明,不饑延年,輕身而生光澤。”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利尿滲濕藥使用。據現代藥理研究,澤瀉可降壓、降糖、降血脂,抑製結核杆菌的生長,所以本藥也有一定的延年益壽作用。
用量一般為6~9克。
養生保健的中成藥
由於用中藥做成的成藥服用方便,故越來越被人喜用,尤其是具有一定保健養生。延年益壽的中成藥更受到人們青睞。
1氣血雙補類
由於氣和血是構成機體的兩大基本物質,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和源泉,所以氣血兩虛者,往往表現全身性虛弱,造成外邪乘虛而入,諸病發生。而經常服用氣血雙補類中成藥,能增強人體的多種機能,填補機體的物質基礎,使之動力增加,起到補益強壯、增強體質的作用。現選幾個要方介紹如下:
(1)十全大補丸
成分:黨參、黃芪、肉桂、熟地、炒白術、當歸、白芍、川芎、茯苓、甘草。功能:補氣養血,主治由於氣血不足造成的短氣乏力、頭目眩暈、肌肉消瘦、神情倦怠,以及婦女月經不調、產後體虛等症。用法:研細末,煉蜜為丸,每服9克,日服兩次,溫開水送下。
(2)人參養榮丸
成分:人參、炒白術、茯苓、炙甘草、熟地黃、白芍、炙黃芪、肉桂、桔皮、遠誌、醋蒸五味子、鮮薑、大棗。功能:補氣補血,且可養心安神,適合於氣血雙虧引起的驚悸怔忡,失眠多夢,筋惕肉(目閏),食欲不振者。用法:研細末,煉蜜為丸,每服9克,日服兩次,溫開水送下。
(3)黃精丸
成分:當歸、黃精。功能:養血補氣,兼能潤肺滋陰,尤適用於氣血兩虧引起的腰酸腿軟、舌燥咽痛、頭暈目眩者。用法:蜜丸每服3~6克,日服兩次,溫開水送下。
(4)黨參膏
成分:黨參、生黃芪、升麻、桂圓肉、生地、熟地、當歸、紫河車。功能:補氣養血,兼能益腎,適用於虛勞內傷、氣血兩虧造成的精神不振、氣短身倦,形體消瘦,不思飲食者。用法:每服9克,日服二次,熱開水衝服。
(5)河車粉
成分:紫河車。功能:益氣養血、補腎填精,主治虛損引起的骨蒸消瘦、遺精滑精、崩漏不止、小兒先天不足所致的筋骨痿軟。用法:每服3克,日服兩次,溫黃酒或溫開水衝服。
2陰陽雙補類
此類中成藥既能補陰、又能補陽,適用於陰陽兩虛者。一些人或因先天不足、或因病後虛弱、或因日漸衰老,陰陽消長失控,出現偏盛或偏衰,產生一係列病理症狀。因此,必須使陰陽恢複平衡、協調,下列中成藥可供采用:
(1)補天大造丸
成分:側柏葉、熟地、生地、牛膝、杜仲、天冬、麥冬、陳皮、幹薑、白術、五味子、黃柏、當歸身、小茴香、枸杞子。功能:補陽滋陰,適用於腎陰腎陽俱虛、腰膝無力、口渴煩熱。對於此藥,《醫部全錄》雲:“此方專滋養元氣,延年益壽,若虛勞之人,房室過度,五心煩熱,服之神效。”用法:每日空心服100粒,有病者日服二次。
(2)何首烏丸
成分:何首烏、熟地、地骨皮、牛膝、桂心、菟絲子、肉蓯蓉、製附子、桑堪子、柏子仁、薯蕷、鹿茸、芸苔子、五味子。功能:益陰補陽,適用於陰陽俱虛,腰膝無力,心煩難寐。用法:日服二次,每次15~30粒,空腹鹽湯送下。
(3)全鹿丸
成分:鹿角膠、青毛鹿茸、鹿腎、鮮鹿肉、鹿尾、熟地、黃芪、人參、當歸、生地、牛膝、天冬、芡實、枸杞子、麥冬、肉蓯蓉、補骨脂。巴戟、鎖陽、杜仲炭、菟絲子、山藥、五味子、秋石、茯苓、續斷、葫蘆巴、甘草、複盆子、白術、川芎、桔皮、楮實子、川椒、小茴香、大青鹽。功能:固精益氣,滋補強壯,原書雲:“此藥能補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功效不能盡述,人製一料服之,可以延壽一紀。”用法: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蠟皮封固,日服二次,每次半丸或一丸,溫開水送下。臨床經驗,老年虛寒者,每年冬至立春之間,每日服半丸至1~2丸,可解除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強健身心。
(4)神仙巨勝子丸
成分:巨勝子、生地、熟地、何首烏、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棗仁、破故紙、柏子仁、複盆子、芡實、廣木香、蓮花蕊、巴戟天,肉蓯蓉、牛膝、天門冬、韭子、官桂、人參、茯苓、楮實子、天雄、蓮肉、川續斷、山藥。功能:滋腎填精,溫補腎陽,適用於腎陰陽虛衰,腰痛腿軟,畏寒膚冷,尿頻便溏。原書雲:“安魂定魄,延長壽命,添髓駐精,補虛益氣,壯筋骨,潤肌膚。耳聾複聰,眼昏再明。服一月,元髒強盛;六十日,發白變黑;一百日,容顏改變,目明可黑處穿針,冬月單衣不寒。”用法:每服30粒,空心用溫酒送下,鹽湯亦可,日二次。如久服,去天雄用鹿茸亦可。
(5)斑龍二至百補丸
成分:鹿角、黃精、甘枸杞、幹熟地、菟絲子、金櫻子、天門冬、川牛膝、楮實子、龍眼肉、麥門冬。功能:益氣補腎,健脾生津,適用於腎虛精虧、腰膝酸軟、陽虛內熱、耳目不聰、須發幹枯。《醫部全錄》評價此方曰:“能固本保元,生精養血,培複天真,大補虛損,益五內而除骨蒸,壯元陽而多子嗣,充血脈,強筋骸,美顏色,增壽算。”用法:每服80粒,空心淡鹽湯送下。
3健脾益胃類中成藥
脾胃乃人體中氣之所在,中氣來源於脾胃飲食的攝納和營養的吸收,是後天之本。昔胃的納穀功能失常,脾的運化機能乏力,則氣血化生不足,必然會出現一係列的營養失調,機體呈現虛弱症狀。本類中成藥旨在培補後天脾胃為主,使中氣健旺,則周身皆得其養,便可延緩衰老。
(1)人參精
成分:人參。功能:補脾氣,益肺氣,生津安神,主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自汗暴脫、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症。用法:既可熬湯,又可製成口服液劑。
(2)生脈散
成分:人參、麥門冬、五味子。功能:益氣生津,斂陰止汗,適用於氣陰兩傷形成的心悸氣短、脈微虛汗、咽幹舌燥及久咳傷肺、自汗;對於低血壓或休克也有一定療效。用法:有口服液、注射劑兩種類型,口服液劑日服三次,每服10毫升;注射劑可以輸液稀釋5~10倍後,每次靜脈滴注10毫升。
(3)參芪精
成分:人參、黃芪。功能:益氣升陽,主治身體虛弱、食欲不振、疲勞過度、失眠及氣血津液不足。用法:每服10毫升,日服一次,早飯前服用。
(4)參苓白術散
成分:人參、白術、茯苓、幹草、山藥、白扁豆、蓮子肉、薏苡仁、縮砂仁、桔梗。功能:補益脾胃,滲濕和中,適用於脾胃氣虛引起的飲食不消、胸脘痞塞、或吐或瀉、四肢無力、苔白膩。用法:散劑每服6克,水丸每服3~9克,日服1~2次,溫開水送下。
(5)大茯苓丸
成分:白茯苓、茯神、大棗、肉桂、人參、白術、細辛、遠誌、石菖蒲、幹薑、甘草。功能:補中益氣,健脾散寒,主治五髒氣逆、腹脹,吐逆食不下。用法:每服一丸,薑湯下或酒下。
(6)神仙餌茯苓延年不老方
成分:白茯苓、白菊花。功能:健脾利濕,清熱明目,適用於脾虛便溏,頭昏眼花。《普濟方》雲:“服此藥百日顏色異,肌膚光澤,延年不老”。
4寧心安神健腦類
這類成藥也非常重要,因為它們對心、神、腦這些人體最重要的器官組織起著補益作用。祖國醫學認為,心為五髒六腑之大主,又“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其“主血脈,其華在麵。”正因為心具有這些重要的生理功能,所以心為“生之本”,即心是人的生命活動的主宰,心功能的盛衰,直接影響著人體生命的壽夭。神是人的生命活動現象的總稱,它雖由精氣而生。但反過來又能支配精氣的活動。《黃帝內經》裏說:“失神者死,得神者生”,可見神充則身強,神衰則身弱,神存則生,神亡則死。”腦為元神之府,說明腦是精神活動之所在,健腦則能補神。從上述論述可知,經常選擇一些寧心安神健腦的中成藥食用,有益於身心健康,這點對於中老年人,以及腦力勞動者尤為重要。常用此類成藥如下:
(1)天王補心丹
成分:生地、天門冬、麥冬、五味子、朱砂、黨參、茯苓、柏子仁、酸棗仁、當歸、丹參、桔梗、玄參、遠誌。功能:養心安神,適用於陰虧血少而產生的虛煩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夢遺健忘,不耐思慮,大便幹燥,口舌生瘡,舌紅少苔,脈細而數。用法:口服,每日二次,每服9克,溫開水送下。
(2)朱砂安神丸
成分:黃連、甘草、地黃、當歸、朱砂。功能:清心養血,鎮驚安神,適用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易驚,胸中煩熱。用法:口服,蜜丸每服9克,糊丸每服45~6克,口服二次。
(3)酸棗仁湯
成分:酸棗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功能:養血安神,清熱除煩,適用於虛勞虛煩不得眠,心悸盜汗,頭目眩暈,咽幹口燥,脈弦或細數。用法:遵醫囑。
(4)腦靈素
成分:人參、鹿茸、龜板、龜板霜、鹿角膠、鹿角霜、茯神、五味子、枸杞子、蒼耳子、羊藿葉、熟地、麥冬、黃精、遠誌、炒棗仁、棗肉、白糖。功能:滋補健腦,主治神經衰弱、頭痛頭暈、健忘失眠、耳鳴。用法:日服二次,每服2~3丸,白開水送下。
(5)瓊玉膏
成分:生地、人參末、白茯苓、白沙蜜。功能:開心益智,發白返黑,齒落更生,延年。用法:用白湯或酒點服一匙。
(6)彭祖延年柏子仁丸
成分:柏子仁、蛇床子、菟絲子、複盆子、石斛、巴戟天、杜仲、天門冬、遠誌、天雄、續斷、桂心、菖蒲、澤瀉、薯蕷、人參、幹地、山茱萸、五味子、鍾乳、肉蓯蓉。功能:養心安神健腦,久服強記不忘。用法:先食服二十粒,稍加至30粒。
5補腎氣類
曆代方書所載之延年益壽中成藥,以補腎者居多。蓋腎為先天之本,元陰元陽之所居,腎氣旺盛,則延緩衰老而增壽。
(1)八仙長壽丸
成分:懷生地、山茱萸、白茯神、牡丹皮、五味子、麥門冬、幹山藥、益智仁。功能:滋補腎陰,適用於腎虧肺燥、腰膝無力、咳喘口幹。用法:每服一丸,一日二次,溫開水送下。
(2)延壽丹
成分:天門冬、遠誌、山藥、巴戟天、柏子仁、澤瀉、川椒、生地、枸杞、茯苓、複盆子、赤石脂、車前子、炒杜仲、菟絲子、牛膝、肉蓯蓉、當歸、地骨皮、人參、五味子。功能:滋腎陰,補腎陽,主治腎氣不足所引起的腰酸腿軟、頭暈乏力、陽痿尿頻。《醫學正傳》雲:“凡人於中年後常服,可以卻疾延年。”用法:每服70粒,溫開水送下。
(3)還少丸
成分:山藥、牛膝、遠誌、山萸肉、楮實、五味子、巴戟、石菖蒲、肉蓯蓉、杜仲、茴香、枸杞子、熟地。功能:補腎氣,主治真氣虛損、肌體瘦弱。目暗耳鳴、飲食無味等。用法:每服30粒,溫酒或鹽湯送下,日服三次,食前服。
(4)益壽地仙丸
成分:甘菊、枸杞、巴戟天、肉蓯蓉。功能:補腎清肝,適用於腎虛、目花耳鳴、大便秘結。原書雲:“久服清頭目,駐顏潤發”。用法:每日空心鹽湯或酒下30粒。
(5)延令固本丸
成分:菟絲子、肉蓯蓉、天門冬、麥門冬、生地、熟地、山藥、牛膝、杜仲、巴戟、枸杞、山萸肉、白茯苓、五味子、木香、柏子仁、複盆子、車前子、地骨皮、石菖蒲、川椒、遠誌肉、澤瀉。功能:益腎壯陽,主治諸虛百損,中年陽事不舉,未到五十須發先白。用法:空心溫酒下80粒。
(6)不老丸
成分:人參、川牛膝、當歸、菟絲子、巴戟天、杜仲、生地、熟地、柏子仁、石菖蒲、枸杞子、地骨皮。功能:補腎壯陽、益氣安神,適用於腎虛所致頭昏頭痛,煩燥不安,精神疲憊,倦怠乏力。《奇效良方》稱讚此方說:“補益五髒,和調六腑,滋充百脈,潤澤三焦,活血助氣,添精實體。”用法:日服三次,每次15~30粒,空腹黃酒或鹽湯送下。
(7)龜齡集
成分:鹿茸、穿山甲、石燕子、小雀腦、海馬、紫梢花、旱蓮草、當歸、槐角子、枸杞子、杜仲、肉蓯蓉、鎖陽、牛膝、補骨脂、茯苓、熟地、生地、菊花、青鹽。功能:溫腎助陽,補益氣血,適用於陽痿、遺精、頭昏眼花、步履維艱、腰腿酸軟、神倦乏力等症。本成藥以龜齡作名,取龜鶴長壽,喻可增壽之意。用法:每服五粒,黃酒送下。
6延年益壽類
這類中成藥具有益老、耐老、抗老或輕身健體、祛病延年的作用,非常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現介紹如下:
(1)十精丸
成分:枸杞、熟地、桂心、菊花、山茱萸、菟絲子、肉蓯蓉、花椒、柏子仁、茯苓。功能:補腎益心,烏須發,悅容顏,久服輕身延年。用法:每晨空腹服10克,用溫酒或鹽開水送服。
(2)七寶美須丹
成分:生首烏、當歸、茯苓、淮牛膝、枸杞、補骨脂、菟絲子、黑芝麻。功能:滋補肝腎,益氣養血,添精益髓,烏黑須發,美顏延年,適用於肝腎虛損所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用法:每早晚服2丸,鹽開水送服。
(3)壯元丹
成分:牛膝、肉蓯蓉、熟地、川芎、複盆子、石斛、菟絲子、當歸、續斷、巴戟、茯苓、山茱萸、枸杞、肉桂、五味子、防風、杜仲。功能:養血活血,強壯筋骨,增進食欲,烏須發,潤肌膚,久服輕身延年。對於肝腎虛損、精血不足,眼昏黑花、迎風流淚、頭暈耳鳴、筋骨酸痛、步履無力有較好療效。用法:每晨空腹服10克,鹽湯送下。
(4)四聖不老丹
成分:鬆脂、茯苓、黃菊花、柏子仁。功能:養胃氣,定神誌,增食欲,倍精力。用法:每晨空腹服5克,溫酒送下。
(5)女貞丸
成分:女貞子、旱蓮草、桑堪子。功能:補中安髒,養精神,輕身延年。用法:每日空腹服10克,淡鹽開水送下。
(6)百花散
成分:桃花、吉利花、甘菊花、枸杞花。功能:倍力氣,輕身延年。用法:日服三次,每次5克,開水送下。
(7)太清靈寶散
成分:菊花、茯苓。功能:潤麵,烏須發,延年益壽。用法:每日三次,每次5克,溫酒送服。
(8)輕身散
成分:黃芪、茯苓、甘草、人參、山芋、雲母粉。功能:益氣健脾,增食欲,助消化,延年益壽。用法:飯後鹽開水調服3克。
(9)駐顏延年方
成分:枳實、熟地、甘菊花、大門冬。功能:輕身明目,悅澤膚色。用法:每晨空腹溫酒送服10克。
(10)枸杞酒
成分:枸杞子2升,以好酒3升,攪勻、密封,至立春前30日開瓶。功能:變白,耐老,輕身。用法:每空心暖飲一盞,勿食蕪荽、蔥、蒜。
(11)延壽酒
成分:黃精、蒼術各4斤,天門冬3斤,鬆葉6斤,枸杞5斤,水3碩,煮一日,熬如釀酒法,空心服之。功能:補虛,益壽延年。
(12)枸杞根散
成分:枸杞根500克、小麥50克。用水煎煮枸杞根,取藥汁加小麥浸漬一夜,曬幹、研末。功能:養性,延年益壽。用法:每日早晚各服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