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兩個高崗
——尾聲
■ 我們便看見了兩個高崗:一個是在天安門城樓上同共和國的開國元勳們並肩而立的高崗,一個是躺在荒草墓塚中的寂寞的高崗。這兩個高崗,都是真實的,都是合理的,而且,也都屬於曆史了。
1954年,是黨的七屆四中全會召開、開始揭發高崗陰謀的一年,也是高崗自殺身亡的一年。
這些都是40多年前的舊事了。
高崗死後,被埋葬在北京香山和玉泉山之間的萬安公墓。他墳頭的荒草,已經數十度春綠冬枯。
聯想到本書開首提到的油畫《開國大典》,我們便看見了兩個高崗:一個是在天安門城樓上同共和國的開國元勳們並肩而立的高崗,一個是躺在荒草墓塚中的寂寞的高崗。
這兩個高崗,都是真實的,都是合理的,而且,也都屬於曆史了。
讓曆史在這裏定格吧!給後來成為反黨分裂集團首領的高崗裝點些光榮,或者給前期的、光明麵占主導地位的高崗添加些黑暗,都將是徒勞的。
本書中提到的那位科瓦廖夫,就幹過後一種事情。
1991年,俄羅斯科學院中國問題專家岡察羅夫發表對科瓦廖夫的“訪談錄”。其中一段對話是:
岡察羅夫:下一個問題與重大政策無關,而與一個人的命運不可思議的波折有關。這裏指的是高崗的命運。東北革命根據地是保障中國共產黨人在國內戰爭中取得勝利的主要據點。高崗在領導東北根據地方麵起了突出的作用。朝鮮戰爭期間高崗的作用也相當大。當時他負責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後勤保障。他在中央政府和黨內還擔任了一係列最重要的職務。在1954年,即斯大林逝世後不久,有消息說高崗被軟禁在家,隨後得到情報說,高崗已自殺身亡,這使許多人感到震動。官方指責高崗搞“反黨分裂活動”,但一直傳說真正的原因是高崗同蘇聯關係太密切、太秘密,高崗想借此鞏固在爭權鬥爭中的地位。您是否了解一些實情,能夠說明這位活動家為何落到如此悲慘的下場。
科瓦廖夫:我在華工作期間同高崗有著最密切的工作聯係,我同他有著相互信任,甚至是友誼的關係。在我的記憶中高崗是一位具有領袖天賦的非凡人物。1954年我已不在華工作,因此我也不想猜測那時發生的事情。我想講一些我親眼目睹的,能夠說明高崗後來命運的事情。
第一件事發生在1949年7月27日那次聯共(布)政治局會議上。劉少奇在這次會議上收回了請蘇聯空軍和潛艇幫助解放台灣的問題。隨後情緒十分激動的高崗也發了言。他完全讚同劉少奇的發言,繼而表示,他想提出他個人的一項建議。
高崗說,他建議宣布東三省為蘇聯的第17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當時蘇聯共有16個共和國,卡累利阿芬蘭共和國當時也具有加盟共和國地位)。照高崗的意見,這可以保障東三省免遭美國人侵犯,並把東三省變成繼續南下,以徹底殲滅蔣介石的更可靠的基地。此外,高崗還建議在青島駐紮蘇聯艦隊,建議加強遠東的蘇軍,增加蘇軍人數,並以這些想法證明上述建議是有根據的。高崗發表完意見,與會者響起掌聲,但從劉少奇的臉色看出,他已怒不可遏。
中國有關研究人員看到這篇文章後,訪問了當時擔任中方翻譯的師哲。李海文的《毛澤東訪蘇真實記錄》一文,記錄了師哲對科瓦廖夫不實之詞的批駁。
問:科瓦廖夫回憶劉少奇訪蘇時曾向斯大林提出蘇聯空軍和潛水艇幫助解放台灣。但是,我看到劉少奇寫給斯大林的長篇報告中沒有這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