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缺少目標:家長可以試著問孩子兩個問題,第一個:“你喜歡學習嗎?”第二個:“你以後想幹什麼?你近期的目標是什麼?”如果孩子答不上來,那就說明孩子現在對學習沒有興趣;如果家長做法不改變,孩子將來對學習也不會有樂趣。這歸根結底,是家長的原因。首先,沒有引導孩子去體驗當下學習的樂趣,其次也沒有引導孩子製定學習目標。

T ;不找原因:每一個孩子都曾經努力過,但是之所以不愛學習、成績差,其背後是有原因的。但很多家長常常不找原因,要麼給孩子提要求— “你寫作業的時候不要做小動作!”要麼批評孩子—“你沒腦子啊,怎麼又做小動作!”要麼表揚孩子—“寶貝,如果你不做小動作就最棒了!”要麼講道理—“你做小動作,作業就出錯,老師就要批評你,就要找媽媽談話,你不要做小動作可以嗎?”結果發現,這四種方法全不奏效。

T ;盲目報班: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報各種班,心裏就著急,唯恐自己的孩子落後,於是也盲目地跟風。這種忽視孩子個性特征、盲目從眾的做法會剝奪孩子的樂趣,占用孩子玩耍的時間,甚至讓孩子疲憊不堪。這種狀態下,孩子自然不會專心學習,他們總是試圖從學習中“抽出時間”來滿足自己玩耍的需求。

家長做對了,

孩子愛上學習很簡單

R ;將責任還給孩子:要想讓一個孩子愛上學習,最根本的是要讓他對自己的學習有責任心,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而責任心的培養卻需要在生活中實施。比如,家長能適當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洗襪子、整理書包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個在生活中有責任心的孩子,在學習上才能有責任心。

R ;多動腦找原因:隻有找對了原因,才能想辦法解決。就拿寫作業磨蹭來說,每個孩子的原因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可能是不喜歡老師導致的,有的是在消極對抗家長,有的是沒有時間觀念,有的是因為寫字台擺放了轉移注意力的東西……家長一定要多動腦,分析原因。

沒有一個孩子不想學好,所謂的不想學好,常常是他們找不到方法、得不到幫助表現出來的習得無助。比如,你發現孩子愛咬手指而耽誤了學習,不妨去和孩子一同探討解決的辦法,可以嚐試用膠布將手指粘起來,在孩子咬手指的時候就能提醒自己不該咬,也可以每咬一次就畫一橫線,看看今天能不能比昨天少咬幾次。其實,隻要孩子感覺到家長是在真心幫助自己,都很願意配合。

R ;帶孩子去實踐:學習了知識就在生活中去實踐。比如說,孩子學了數學,媽媽可以讓孩子幫著記賬;孩子學了生字,媽媽可以與孩子一起記錄好玩的事……如此一來,孩子就會感覺到學習的樂趣。

R ;找老師的優點:家長平時聊天,可以多與孩子探討老師的優點。小孩子是最容易愛屋及烏的,如果他喜歡一個老師,就會更愛學這門功課。

R ;明確寫作業的流程:對於孩子的作業,家長要做的不是監工,而是幫助孩子製定寫作業的流程。這可以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讓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步,準備。讓孩子提前上廁所,同時將所需的文具準備好,防止孩子因此而導致磨蹭。第二步,回憶。讓孩子將每日的學習重點回憶一遍,實在想不起來再看書,然後將重點寫在紙上,寫作業時,不斷地看這張回憶紙可加深印象。第三步,讓孩子提前預計完成作業的所需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就會有緊迫感。第四步,記錄開始的時間。第五步,正式寫作業。此過程最好做到不翻書,不間斷。第六步,統計實際作業時間,讓孩子和家長都心裏有數,對照預計的時間,做出調整,以逐步提高速度。第七步,檢查作業,記住,是孩子檢查而不是家長檢查。第八步,預習第二天的課程。

R ;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當孩子作業出了錯,或者是考試沒考好,要引導孩子“錯誤是讓我進步的寶貝”的積極思維。家長不妨給孩子準備一個“寶貝本”,專門記錄做錯的題目。成績好的同學,大多都有建立“錯題本”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