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梁曉鬆:糧食就是他的“寶貝”(1 / 1)

梁曉鬆:糧食就是他的“寶貝”

勞動現場

作者:流沙 望東

幾萬噸糧食在他的手裏,稍微疏忽就會帶來嚴重的損失。梁曉鬆對此總是特別小心,每年365天,他的心總是係在糧食上。

打開箱子,取出呼吸機熟練地戴上,梁曉鬆一共花了2分鍾的時間。這不是消防演練,而是一個糧庫管理人員工作的一部分。

38歲的梁曉鬆,是中儲糧昆明直屬庫的一名員工,從事這個糧食倉庫管理工作多年。管理好5個庫房、3萬噸糧食就是他的工作職責。

見到梁曉鬆時,正是糧食進入庫房的第一道程序,揚塵機的轟鳴聲和飛揚的塵土混合在一起,一個寬大的口罩遮住了大部分臉。頭發上的灰塵遮住了頭發原本的顏色。說話時需要貼近耳朵用力喊才能聽到。我們在揚塵機旁待了5分鍾的時間,身上便沾滿了灰塵,嘴裏也感覺到沙粒的入侵。

在得知我們要體驗他在糧倉內工作的真實情況時,他連連擺手說:“不是我不帶你們進去,而是進入庫房太危險。”但在我們一再堅持下,他同意帶我們進去感受他的工作環境,不過在進入庫房之前必須接受他的培訓。

梁曉鬆解釋說:“從糧食的安全儲存和環保考慮,糧倉不能使用殺蟲劑,而充氮殺蟲也就成了最受青睞的‘殺手鐧’。每隔一段時間庫房都會采取充氮滅蟲的辦法。氮氣在大氣中的比例為78%,因為氮氣不活潑,常溫下不能助燃或與其他物質直接反應。當環境中的氮氣含量逐漸升高,而氧氣含量逐漸降低到19%時,人往往就會頭暈目眩。若進入完全充滿氮氣的設備或容器中,人會立即昏倒窒息直到死亡。”

解釋完之後,他從值班室取出了呼吸機,打開箱子,熟練地佩帶完畢,這個過程大概花了2分鍾的時間。然後開始培訓我們如何佩帶呼吸機以及進入庫房的注意事項。

按照梁曉鬆的指點,我們試圖背起呼吸機,但提在手上才發現呼吸機相當沉,最後還是在他的幫助下我們才背上呼吸機。

“一定不能取下來。”進入庫房前,梁曉鬆還特意囑咐我們,看著他神色凝重的表情,我們費力地點點頭(因為背上呼吸機後不是很習慣)。在庫房門口,必須佩帶呼吸機、必須佩帶報警儀等警示語赫然在目。

進入庫房後,才發現糧倉和我們想象中的截然不同,在沒進入糧倉之前,我們以為糧食是一袋袋堆放著,但進入糧倉才發現,實際上每個糧倉隔為若幹層,稻穀都是平平攤開,其平整度不亞於水泥路麵。

剛開始背上呼吸機覺得挺好玩的,隻是說話的時候感覺到挺費力,不過進入庫房後,隨著時間的延長,感覺呼吸機在背上越來越重。我們緊緊跟著梁曉鬆,他有時會停下來取一把穀子在手上看看,時而又看看周圍的環境,因為戴上呼吸機不好交談,我們隻得緊緊地跟著他,在庫房巡查一遍下來,他抬起手來對我們打一個手勢,大意是往回走。

出來庫房的大門,把呼吸機取下來,頓時覺得一身輕鬆,梁曉鬆說:“每個呼吸機的供氧時間大約為半個小時,一般進入庫房後,必須盯緊時間,否則會釀成大禍。”我們隨他巡查了一層庫房,大概20分鍾的時間,而在這20分鍾的時間裏,我們的汗水一直沒有停過。

出了糧庫大門之後,見到我們滿是汗水,梁曉鬆竟然開起來玩笑:“如果你們夏天來的話,可以順便洗個桑拿了。”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這樣,不定期進入庫房巡查,如果要完整地巡查完整個庫房,需要換5至6個呼吸機。如果到冬季這種巡查的頻率會更高。”

幾萬噸糧食在自己的手裏,稍微疏忽就會帶來重大的損失。梁曉鬆對此總是特別小心,每年365天,他的心總是係在糧食上。特別是冬天,庫房外每天都有風機對庫房通風,保證糧食的幹燥。遇到天氣不好,就得在值班室守著,在雨落下來之前,一定要把風機關好,免得風機受到雨淋。

12歲的兒子整天抱怨他,別的小孩周末都有父母陪著出去玩,我就像沒有父親一樣。對於兒子的抱怨,梁曉鬆除了苦笑之外也沒辦法給兒子作更多的解釋。

妻子在跟別人聊天的時候,隻要提起梁曉鬆就會說,家裏的事情就別指望他了,他照顧糧食比照顧兒子還周到。

每當這時候,梁曉鬆總會粗聲粗氣地說:“你一天不吃飯行嗎?我擔負的可是數萬人的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