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如道:“碧蓮為什麼不講,想是果然要嫁麼?”碧蓮閉著口再不則聲。羅氏道:“你是沒有關係的,要去就說去,難道好強你守節不成?”碧蓮不得已,才回覆道:“我的話不消自己答應,方才大娘,二娘都替我說過了,做婢妾的人比結發夫妻不同,隻有守寡的妻妾,沒有守寡的梅香,若是孤兒沒人照管,要我撫養他成人,替相公延一條血脈,我自然不該去;如今大娘也要守他,二娘也要守他,他的母親多不過,哪稀罕我這個養娘?若是相公百年以後沒人替你守節,或者要我做個看家狗,逢時遇節燒一份紙錢與你,我也不該去;如今大娘也要守寡,二娘也要守寡,馬家有什麼大風水,一時就出得三個節婦?如今但憑二位主母,要留我在家服事,我也不想出門;若還愁吃飯的多,要打發我去,我也不敢賴在家中。
總來做丫鬟的人,沒有什麼關係,失節也無損於己,守節也無益於人,隻好聽其自然罷了。”麟如聽見這些話,雖然說她老實,卻也怪她無情。心上酌量道:“這三個之中,第一個不把穩的是碧蓮,第一個把穩的是羅氏,莫氏還在穩不穩之間。碧蓮是個使婢,況且年紀幼小,我活在這邊,她就老了麵皮,說出這等無恥的話;我死之後,還記得什麼恩情?羅氏的年紀長似她們兩個,況且又是正妻,豈有不守之理?莫氏既生了兒子,要嫁也未必就嫁,畢竟要等兒子離了乳哺,交與大娘方才去得。
做小的在家守寡,那做大的要嫁也不好嫁得,等得兒子長大,妾要嫁人時節,她的年紀也大了,顏色也衰了,就沒有必守之心,也成了必守之勢,將來代莫氏撫孤者,不消說是此人。就是勉莫氏守節者,也未必不是此人。”吩咐過了,隻等斷氣。
誰想淹淹纏纏,隻不見死,空了幾時不吃藥,那病反痊可起來,再將養幾時,公然好了。從此以後與羅氏、莫氏恩愛更甚於初;碧蓮隻因幾句本色話,說冷了家主的心,終日在麵前走來走去,眼睛也沒得相她。莫說閑空時節不來耕治荒田。連那農忙之際,也不見來播種了。
卻說麟如當初自垂髫之年,就入了學,人都以神童目之,道是兩榜中人物。怎奈他自恃聰明,不肯專心舉業,不但詩詞歌賦件件俱能,就是琴棋書畫的技藝,星相醫卜的術數,沒有一般不會。別的還博而不精,隻有歧黃一道,極肯專心致誌。
古語雲:秀才行醫,如菜作齏。
麟如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又兼各樣方書無所不閱,自然觸類旁通,見一知十。凡是鄰裏鄉黨之中有疑難的病症,醫生醫不好的,請他診一診脈,定一個方,不消一兩貼藥就醫好了。
隻因他精於醫理,弄得自己應接不暇,那些求方問病的,不是朋友,就是親戚,醫好了病,又沒有謝儀,終日賠工夫看病,賠紙筆寫方,把自家的舉業反荒疏了。
一日宗師歲試,不考難經脈決,出的題目依舊是四書本經,麟如寫慣了藥方,筆下帶些黃連、苦參之氣,宗師看了,不覺瞑眩起來,竟把他放在末等。麟如前程考壞,不好見人,心上思量道:“我一向在家被人纏擾不過,不如乘此失意之時,離了家鄉,竟往別處行道,古人雲:‘得誌則為良相,不得誌則為良醫。’有我這雙國手,何愁不以青囊致富?”算計定了,吩咐羅氏、莫氏說:“我要往遠處行醫,你們在家苦守,我立定腳跟,就來接你們同去。”羅氏、莫氏道:“這也是個算計。”就與他收拾行李。麟如隻得一個老仆,留在家中給薪水,自己約一個朋友同行。